文言文基础知识总结.doc_第1页
文言文基础知识总结.doc_第2页
文言文基础知识总结.doc_第3页
文言文基础知识总结.doc_第4页
文言文基础知识总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用文言文常识总结字:1、古今字2、通假字3、异体字词:1、实词2、虚词 而、何、乎、乃、其、若、所、为、焉、也、以、矣、因、于、与、则、者、之。3、古今异义词 (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4、一词多义5、固定搭配 所以者、所+动词(的原因) 动词+者(的人)6、词类活用 (1)名 词 活用为 动词 使动 意动 作状语 (2)动 词 活用为 名词 使动 意动 (3)形容词 活用为 名词 动词 使动 意动 (4)数 词 活用为 动词 (表示数目多少的基数词临时可活用为动词) eg:六王毕,四海一; 统礼仪,一制度;句:1、判断句:“者,也”、“,也”、“者,”、“,”、2、否定句:“非”3、省略句:4、被动句:“为所”、“为”、“所”、“见于”、“见”、“于”、“被”5、倒装句: (1)主谓倒装 (2)状语后置 “于” (3)定语后置 eg: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宾语前置 A:疑问代词“谁、何、奚、安”作宾语,宾语要前置; eg:大王来何操。B:否定代词“不、毋、未、莫+动词+宾语”,宾语要前置; eg:未之有也。C:用指示代词“之、其”指复的句子,宾语要前置6、固定句式 “如何? “不亦乎” “何其” “孰与” “以为” “是故”、“是以” “不亦乎” “得无乎” “与其孰若” “宁无”。一、常见实词: 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开列了120个常见文言实词。2003年及以后年份的高考涉及文言实词的试题不会超过这120个实词的范围。 1、古字通假指文言文中音同、音近而形体不同的字互相通用和假借的情况。中学教材还包括古今字。A:通用。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词,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如:“雷鼓大震”(赤壁之战)中“雷”和“擂”B:假借。读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不同的词有时可以借代。本无其字,借用一个同音字代替。“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本有其字,前人写了别字,后人跟着写,别字和本字通用了。“甚矣,汝之不惠”C:古今字。古时只有某个字,后来为了区别这个古字所表示的几个不同的概念,就造出了另一个或几个今字。如“莫”的义项有日落的时候,没有人,没有,步,不要等,后来另造一个“暮”表日落的时候,古人有时今字不用而用古字,“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中的“暴”与“曝”,“益-溢”“受-授”“孰-熟”“说-悦”等。D:异体字。音同义同形不同。“百越之君,首系颈,委命下吏”(同“俯”)要学会识别常见的通假字,当一个字按照他的一般义项讲不通的时候,可试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词来解释;一个字与那个字相通,要根据上下文文意来判断;能不解释为通假字的尽量不要解释为通假字,因为古人用通假字毕竟是特殊情况。 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做文字“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借用)。“通假”是“本有其字”却弃而不用,临时借用了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别字。一般认为,通假字的产生可能是由于书写或抄书的人一时笔误,写了音同或音近的别字,或是因地方习惯而写了另一个字。后人见古人有先例,便跟着写,约定俗成,别字和本字就通用了,学会辨识通假字,对学习文言文是很重要的。 通假字与本字的联系上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读音完全相同。如:故不错意也唐睢不辱使命“错”(cu)通“措” (2)声母或韵母相同。如: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如: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bn)通“攀” (3)形旁或声旁相同。如: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如:欲信大义于天下。“信”(xn)“伸” (4)读音相近。如: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yu)同“又” 检测 项为之强童趣 诲女知之乎论语十则 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公输盘不说公输 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 “强”通“僵”(jing) “女”同“汝”(r) “反”通“返”(fn) “被”通“披”(p) “属”通“嘱”(zh) “要”通“邀”(yao) “畔”通“叛”(pn) “说”通“悦”(yu) “乡”通“向”(xing) “与”通“举”(j) 二、常见虚词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代词。 文言虚词很多,但“常见”者毕竟有限。考纲中要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见的文言虚词”指的是考纲规定的18个:而、何、乎、乃、其、若、所、为、焉、也、以、矣、因、于、与、则、者、之。高考涉及文言虚词的试题不会超过这18个虚词的范围。 之(一)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他们)、“它”(它们)、这、这件事。 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2、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 3、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公输盘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音节助词。用来调节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如: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4、结构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无义。如:何陋之有?(陋室铭) (三)动词译作“去、往、到”。如: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三、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 (一)判断句翻译时要译作:“是” 1、用“者”“也”表示,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2、用副词“乃、则、即、皆”等表判断 3、用动词“为、是”表示判断 4、用“非、未、弗”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例1:莲,花之君子者也。例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例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例4: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二)被动句翻译时要将有关词语译成“被”。 1、用“于、见、“受于、见于”表被动 2、用“为”、“为所”表示被动。 3、词语本身含被动,无标志词语。 如:贤能为之用。舌一吐而二蛇尽为所吞。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三)省略句 1、省主语、谓语、宾语“之”。 2、省略量词、介词“于”。 翻译文言省略句时,省略的词语,特别是在现代汉语中不能省略的部分,要补充翻译出来。 例1:如(余)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余)手自笔录,计日以还(余)录毕,(余)走送之。 例2: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例3:此诚不可与(之)争锋 李4:宅边有五(棵)柳树。 例5:见二虫斗(于)草间。 (四)倒装句 文言中有些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跟现代汉语不同,习惯上称之为“倒装”。 谓语前置(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做补语 1、谓语前置(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有些感叹句或疑问句把谓语置于主语之前。一般常用逗号将主谓隔开。 如:甚矣,汝之不惠! 2、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在介词前。 用“之、是、以”把宾语提前,以强调宾语。“之”是标志,无义。 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 微斯人,吾谁与归? 忌不自信。 宋何罪之有? 全石以为底。 唯命是听 3、定语后置 动词短语作名词的定语常常放在名词的后面。一般在定语后加“者”字,有的还在名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来表示。 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4、介宾短语后置做补语 (状语后置) (1)介词结构“于”常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 (2)介词结构“以”、“乎”等有时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并不多见) 这类补语按现代汉语习惯是放在谓语动词前作状语的,翻译的时候要把它提前用作状语,因此,我们也称它“状语后置”,或“介词结构后置”。 例如: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文言倒装句译成现代汉语时,要依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排列规律,将其“顺装”过来。 例如: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判断句 苟全性命于乱世 状语后置 君与俱来 省略句 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被动句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状语后置 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 判断句 盖拣桃核修狭者为之 定语后置句 四、古今异义词 现代汉语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词的意义古今有很大差别。我们把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概括起来,古今异义主要有这样几种: (1)古今异义: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 A:原单指某事物的词,扩大到兼指特征、性质或功能相似的事物。如:皮(兽皮皮肤,表皮包在外面的东西,封皮)雏(小鸡幼小的动物或诱饵,以及未定型前的最初形式形状,雏鸟,雏形)B:由感觉性质相通,从原意扩大到其他感情相似的意义。如:甘(味美,味道甜味美,心理乐意)病(重病病)C:由专名扩大为通名。如:江、河(长江、黄河一切河流)匠(专指木工,其他工匠另有名称,铁匠叫“冶”,瓦匠叫“陶” 泛指各种有专门技艺的人)好(与“丑”反义,一般专指女子相貌漂亮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与“坏”反义,对一切人事物都可以修饰)中国(中原地区全中国)D:由原只表示某事物一部分的词,扩大到表示这一事物的整体。如:秋(秋季一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词义缩小,即今义小于古义。 A:词义程度的减弱。如:饿(严重的饥饿,达到受死亡威胁的程度。“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一般的肚子饿)怨(恨。“屈平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不满意,责备,任劳任怨)B:词义表示范围的缩小。谷(各种谷物专指稻谷)丈夫(专指成年男子或男子“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生丈夫,二壶酒,一犬”女子的配偶)金(金属金子)臭(各种气味“其臭如兰”难闻的气味)丈人(老人岳父)子(孩子儿子)亲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古代除了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外,通指自己家庭中的成员,现代汉语中则不能用于自己家庭中的成员。)C:词义义项的减少。劝(鼓励、劝说、规劝“劝学”,“肃劝权召瑜海”劝说,规劝)迁(迁移、变换,调任、升职,贬谪、流放。“战、守、迁皆不及施”“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太史令”“顷襄王怒而迁之”迁移,变换)让(责备,谦让谦让)怜(爱,怜悯,爱惜怜悯)词义转移。即一个词由表示某事物变为表示另外的事物。A:由表示甲事物转变为表示乙事物。涕(眼泪鼻涕)币(礼物“置币遗单于”苏武钱)B:由表示甲动作转移为表示乙动作。走(快步跑,逃跑。“窃计欲亡走燕”廉颇一般步行)去(离开到某地去)勤(辛苦,与“逸”相对。勤而无所,必生悖心”崤之战做事尽力,不偷懒)C:由表示甲义的范围转移到表示乙义的范围。牺牲(作祭品的牲畜。“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为正义事业献身)假(借。“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假期,真假)偷(苟且偷窃)感情色彩变化。A:褒义词变为贬义词。明哲保身(聪明有智慧,善于适应环境“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诗经不坚持原则,只顾自己的处世态度)爪牙(勇士,武将坏人的党羽)衣冠禽兽(官服上绣的禽和兽的图案道德败坏的人)B:贬义词转为褒义词。乖(偏执、不驯顺“行为偏僻性乖张”听话,安顺)锻炼(玩弄法律、陷人入罪“上奏畏却,则锻炼而周内之”,却,批驳退回,内通纳汉书锻炼身体,褒义)C: 中性词变为褒义或贬义。卑鄙(地位低,见识浅,表谦虚的中性词,“先帝不以臣卑鄙”品行不端,不道德,贬义词)谤(公开批评别人的过失,“能谤讥于市朝者”无中生有的诬蔑,贬义词)钩心斗角(形容阿房宫的形制各用心机,互相排挤)祥(预兆,有吉有凶“是何祥也,吉凶焉在”吉兆)名称说法改变。“目”改为“眼睛”,“日”改为“太阳”注意单音词和复音词的辨析。注意单音词不能与现在的复音词混淆。古代汉语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复音节词为主。如:痛恨(痛心,遗憾非常恨)地方(土地方圆与中央相对的某一地区)妻子(妻子儿女男子的配偶)中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其中夹杂方位名词)注意不要把双音词误认为两个单音词。现代汉语中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是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这类词不是太多,但一定要引起特别重视。如:“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无论”就是两个词:无,不要;论,说。“无论”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起关联作用的连词,而文言文里却是两个词。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妻子”原来是两个词,“妻”指妻子,“子”指儿女。现代汉语是一个双音词,指男子的偶。“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秋水“望洋”指仰视的样子,不能理解为“看着大海”“匍匐以进”中山狼传“匍匐”指伏地而行,是一个双音节词。注意古文中的同义词、近义词连用的现象。如: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出师表“和睦”是同义连用,都是“和好”的意思。登即相许和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注意偏义复词。偏义复词就是古汉语中有的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词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如:逼迫兼弟兄昼夜勤作息孔雀东南飞以上所说只是一般情况,其实某些词语的意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往往不同,要根据具体语境分析,防止以“今义”解释“古义”。五、一词多义。根据语境正确推断实词词义 语境,即上下文。上下文对词义具有制约和提示作用。一般地说,不管一个词有多少义项,在具体的语境中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含义。因此,必要的知识储备与较强的语境意识结合起来,就是我们“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关键。 所以,平时要注意做必要的知识积累,阅读文言文篇段时要细心体察语境(上下文)的意思。要力戒孤立、片面。 由于文言文单音词居多,这一现象特别突出。它们中有一个是本义,其余为引申义,要注意从本义推断引申义,结合上下文确定词的正确含义。本义。指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如:朝,本义是“早晨”。(朝令夕改)引申义。指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与本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联,如:朝,早晨是大臣朝见国君的时间,故由“早晨”引申为“朝见”(率天下诸侯而朝周);朝见的地方也叫“朝”,故引申为“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再引申为“朝代”(改朝换代)现代汉语中也有,如“深山”-道理很深(深刻、深奥);友谊很深(深厚,深刻);夜深人静(时间久);颜色太深(浓、重)比喻义。用比喻的方法形成的词义。如:爪牙,比喻武臣(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现代汉语中也有如“乱扣帽子”(坏名义或罪名)冻结资金(阻止流动或变动)了解词义的两种引申方式。A:连锁式。寒:冷-寒冷季节-缺乏冬衣而受冻-贫寒-恐惧、害怕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一女不织,或受之寒大渡桥横铁索寒B:辐射式。节:竹节-木节;关节;季节;节操;节拍一节复一节,千枝破万叶盘根错节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清明时节雨纷纷单于壮其节钿头银篦击节碎Eg1:“引”,会意字,由一弓一箭组成,本义是“拉开弓”,“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上“拉开弓”引申为“拉”,“左右或引相如去”“拉”引申为“拉长”,“岸木影下布,水鸟时引吭”宣州环波亭“抽,拔出”,“马蹶,坠地,引佩刀刺马杀之”宋史太祖纪“拿”,“引绳而束缚之”中山狼传“带领”,“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史记田单列传“承担”,“公卿各引咎自则”北史周武帝纪“举荐,提拔”,“奖引后进,如恐不及”欧阳修传“延请”,“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退却”,“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赤壁之战Eg2: “一” 一人,一桌,一扇,一抚尺而已。(数目,自然数的开始。) 长烟一空(全部)岳阳楼记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曹刿论战 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相同、一样)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 Eg2: 卒(z)1、名词 步兵,“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古代军对编制,一百人为卒,“全卒为上,破卒次之”(谋攻) 差役,“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左忠毅公逸事) 2、动词 死,“初,鲁肃闻刘表卒”(赤壁之战) 完毕,结束,成全,“庶刘侥幸,保卒余年”(陈情表) 3、副词 终于,“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 (c)同“猝”,突然,仓促,“五万兵难卒合”(赤壁之战)检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答应) 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赞许、赞同)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表约数)曳屋许许声口技 (拟声词)吾头颅如许。 (这样)一生长恨奈何许。 (语气词) 六、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功能,即改变原来的词性。 古汉语词类活用,常见的主要有:1、名词作动词2、名词作状语3、形容词作动词4、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5、使动用法6、意动用法 7、数词有时也活用为动词高中阶段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有:(一)名词作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1后有宾语或补语。“朝服衣冠”服,穿戴“沛公军霸上”,军,驻军2前有副词或能愿动词。“二月草已芽”,发芽“三岁贯汝,莫我肯德”,德,感激3用“而”连接,一端是动词,另一端的名词常活用。“蹄而杀之”,用脚踢“项王复引兵而东”,向东进发“男耕而食,女织而衣”,穿衣4两个名词连用,其中一个通常活用。“面山而居”,面对着“春风风人,夏雨雨人”,吹拂,滋润5句子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作谓语中心词,事物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名词作动词的译法是:(1)动+名,如驻军(2)介+名+动,用蹄踢(3)换成动词,如德,感激一狼洞其中(狼) 洞:“打洞”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目:用眼睛看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福:赐福,保佑 (二) 名词作状语,有以下几种情况:1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译为“像一样”“有狼当道,人立而啼”,像人一样“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犬:像狗一样地坐。2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方式。译为“用对待的方式”“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用对待客人的方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3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手段、依据。译为“用”,“好事者船载以入”,用船“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箕畚:用箕畚。4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译为“按照”“予分当引决”,按照道理 “其势必不敢留君”,按照那情势5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趋向。译为“在、从、向、往”“东连吴会,西通巴蜀”,隆中对东西:向东、向西。“卒廷见相如”, 在朝廷上“间“至军中”,从小路“草行露宿”6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频率。译为“在、当、每”“时公兵不满百万”,当时“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日扳促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日:“天天”、“每天”的意思。(三) 形容词作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1后面有宾语。“亲贤臣,远小人”,亲近,疏远“山多石,少土”,有许多,少有“素善留侯张良”2前面有能愿动词。“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到尽头3前面有助词“所”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推崇4其他表动态的。“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与朱元思书,轩邈,争高争远形容词作动词的译法是:换成动词或动词短语。(四) 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或“之”。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奔:飞奔的马。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到达的人。吾射不亦精乎 射:射技。猛浪若奔 奔:奔马。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 如陈涉世家中“将军身被坚执锐”中“坚”和“锐”本是形容词,这里临时改变了词性,充当名词,作宾语,表示“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武器”。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出师表良实:善良诚实的人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五) 使动用法:动、形、名后面带宾语,表示“主语使宾语”发出动词所具有的动作行为、具有形容词的性状或成为名词所代表的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