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复习题.doc_第1页
社科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复习题.doc_第2页
社科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复习题.doc_第3页
社科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复习题.doc_第4页
社科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复习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科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历代地理沿革表:清陈芳绩编,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收集了自明代至清代的一百部丛书,包括了三千二百多部书。按古代地方的部、郡、县三级行政区划分为三个表,部表按舜时的十二个州为纲,下面列出了各个地方区划;郡表以秦代的四十个郡为纲,下面列出各代的地方行政区划;县表是以汉代的一千四百五十个县为纲,列出了各时代县的增废。书中对郡县的废置,分并、迁徙,都加以考证说明,对于查考我国历代的地理变迁非常有价值。【205】2、中国人名大辞典:臧励和,上海书店,1984年翻印。人名上至传说中的远古时代、下迄清朝末年,大约4万多人。书中人名按姓氏笔画排列,每个人的名下,都记录了字、号、时代、籍贯,以及简单的传记,书的后面有四角号码检索。另外,此书还有用一个特点,附录中有姓氏考略,很重要。【132】3、中国古今地名辞典:臧励和等编,上海书店1980年重印。收录远古、现代的地名四万多条,包括州、郡、县、邑、乡、镇、村落、名城、要塞、传说中的古地等,均在收录之列,对于名胜古迹、寺院、厅园也有收录,对于当代地名还介绍了概况。但值得注意的是,原书发行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所谓的“今地”实际上离我们已经有七八十年了,也发生了许多变化,还必须据新近出版的工具书来搞清楚。【181】 4、历代职官表:清黄本骥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2005年两次重印。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历代职官概述、历代职官表、历代职官表简释,其中表为主要部分,以清代职官为主,下面列出历代同类职官,能看出某人“今日某官,及前朝某官”;简释部分是对历代主要职官名称、建制和职权变迁等做了变迁和介绍,可与表参照使用;概述部分为历代职官介绍,可以作为查考表的入门之作。三者互为参照,可以解决历代官制中的疑难问题。【197】5、四库全书:丛书名,清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编修的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丛书。此丛书从乾隆三十七年开始,历时十年。丛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故名之四库,书成之后,缮写七部,藏于七个藏书阁。(七个藏书阁分别是:内廷四阁:北京故宫文渊阁、沈阳故宫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已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江南四阁:杭州圣因寺文澜阁、扬州大观堂文汇阁已毁、镇江金山寺文字阁已毁。)据文津阁藏本,全书共收古籍3503种,79337卷,装订成36000多册,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但是这些珍贵的图书,有的毁于战火,有的散佚。唯有沈阳故宫文溯阁的书保存完整。(1966年10月,基于战备需要,为了确保四库全书的安全,经中央有关部门的协调,辽宁省将总计3474种,38135册的文溯阁图书,秘密转移至兰州。现在四库全书藏于兰州。)【171】6、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科院北京天文台编,中华书局,1985年出版。收录全国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一百九十个单位收藏的地方志八千二百余种。范围包括省志、府志、州志、厅志、县志、卫志、所志、乡(镇)志、岛屿志、乡土志、里(镇)志、全书按地区顺序排列,每条注录了地方志的名称、卷数、修撰者、版本以及收藏单位等等。 【155】7、中国丛书综録:上海图书馆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重印出版。全书收集了丛书2797种,包括古籍38891种,因其反映了全国41所图书馆收藏丛书的情况,故其又起到了联合目录之用。全书分为三册,第一册为总目,分汇编、类编两大部分,利用此册,可以解决书中收藏等问题;第二册为子目,实为分类目录;第三册为索引,三册是有机的整体,使用时要求相互参照。【164】8、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主编,地图出版社1982年以后陆续出版,此图册分为八册出版,是根据毛泽东同志于1954年发出的倡议,开始编制的,在编制过程中得到周恩来同志的关注和支持,采用了当时最新的科研成果。此图的优点如下:、以鸦片战争前清王朝的疆域作为中国历史的范围,不仅绘制了中原王朝,汉族政权,也绘制了边疆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全书有 20个图组,大部分主要王朝都有两副或三副组图,显示出了疆域政区的变化;、全书共收录了304幅地图,地名有七万多个,包括全部可考的县或县以下的重要地名;、图集全部采用古今对照,地图精确,使用方便,每一册还附有地名索引。【273】9、释氏遗年录:陈垣主编,中华书局1964年重印出版。查找僧人生卒年的书,我国历史上同名的僧人很多,容易混淆,同时每个人的生卒年,各书记载不一.有的有四五种说法,作者引用大量的佛教典籍和其他材料,考其异同、订其伪误,从晋到清朝共得有年可考者两千八百多人,全书以僧人的生卒顺序排列,书的后面有一个附录,名之事事遗年录通检,是部重要的检索僧人的书。【171】10、二十四史传记人名索引:张枕石等编,中华书局,1980年版,1999年再版。此书据中华书局出版的二十四史典校本编制。收录了史书中有传记的人名,在人名的后面注明了史书的名称、卷数、页数,由于本书一依据的底本为通行本,所以检索正史;里的人物传记资料,本书为首选。 【126】11、稀见地方志提要:陈光贻编,齐鲁书社1983年版。以上海图书馆收录目录为据,同时还收集了四十多家图书馆和私人收藏,共一千二百多种。【65】12、汉书艺文志:东汉班固撰,中华书局1962年重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史书书目,是班固在刘歆等编的七略基础上改编而成的,著录了西汉末年的藏书,把596种图书分为六艺(类),类下又分为38种,类有大序,种有小序,分别叙述各类属的学术源流,不少图书有简单的注语,说明作者、时代、内容等情况,利用它,不仅可以查考先秦以来的图书,而且对于了解西汉以前的各种学术的发展源流也有很大帮助。【186】13、宋代人物传记资料索引:杨家路主编,鼎文书局,1977年出版。本书收录了宋代人物二万二千多人,凡是有事迹、言行及著述的皆注明生卒、字号、籍贯、亲属、科第、仕履、封赐、特长及专著。采用了宋人的文集三百四十七种,有当代人的文集、史传典籍、宋之地方志、金石文、年谱、言行录等资料,非常详尽。【142】14、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编辑1980年以后陆续出版。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第一部大型的百科全书,为编辑此书,1978年国务院专门做出决定,成立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六十六个学科,共七十四本。各科自成体系,以条目的形式编写。每学科书成一卷或数卷,每卷都标出了学科的名称,如中国历史、外国历史、图书馆学、情报学等等。每一卷里都收录了本学科里的著名人物,不仅仅是历史人物、而且收录现代人物。所以是查找各类人物传记资料的较好途径。【219】 15、隋书经籍志:(唐)魏征撰,中华书局1973年重印。这是继汉书艺文志以后,第二部史书书目,该书的第四册就是经籍志,共著录存书3127部,佚书1064部。全书分经、史、子、集四大类,下面又分为47个小类。书前有总序,大类有大序,小类有小序,扼要地说明各家学术源流,开创了经、史、子、集,四分法之体例,而且著述丰富,考核精详。对了解古籍的流传和学术的发展都有重要价值。【179】16、明清进士提名碑录(志)索引:朱宝炯等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此索引提供了查找明清两朝进士传记资料索引的线索。明清两朝先后举行进士考试二百零一科,考中进士的有五万一千六百四十人,这些人物多数在正史中无传,利用本书可查其之籍贯、登科年份、名次,又可据籍贯及年份线索到相应地方志、野史、札记等古籍中查找传记线索。【159】 17、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吴海林等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本书上起西周共和元年,下至其清朝末年,共收录历史人物六千六百多人,凡是生卒年载于史记的重要人物包括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作家、艺术家、科学家、农民起义者、少数民族重要人物、僧尼仕宦、帝王将相均有收录,注录了人物的姓名、别名、籍贯、生卒年等等。 【156】18、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论著目录(19401980)董秀芬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收录论著1万1千多条。1989年又出了一本,与此本同名,但收录了资料为19811985年的,随时间较短,但成果的论文资料1万6千多条,专著1千200多条。【104】19、报刊资料索引(哲社版):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1981年以后编辑出版,初名复印报刊资料索引。1983年起扩大收录范围,改用现名,该索引收录国内公开和内部发行的全国性、专业性,省、市、自治区及部分地方的中文报纸和中文期刊。全部资料按类编排、按月出版,不仅可供查复印报刊资料。同时还配有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光盘,按年出版,可供全文检索。【167】 20、邸报:是由邸这个机构传抄诏令、奏章和政府公文用于通报地方的报纸,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我国是世界上的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当时的报纸叫“邸报”。【74】二、简答题1、何为广义社会科学概念,适用于哪些国家?1、概念:、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法学、教育学、文艺学、史学、语言学、民族学、宗教学、社会学等。、其任务是研究并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89】2、何为狭义社会科学概念,适用于哪些国家? 1、美国国会图书馆“社会科学”包括:统计学、经济学、社会学,意味着一门学科只有运用“数学方法”才能成为“科学”。2、主要应用于英、美等国。【69】3、何谓社会信息?1、概念:反映社会现象的信息。包括人类社会所进行的的一切活动,社会信息只在社会领域流通,服务于社会领域。2、分类:、被人类认识、利用来为人类自身服务的自然信息;、反映社会发展过程中具体具体事件、事实、数据等事实性信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反映自然界和社会规律的理性信息。【138】4、何为版本、善本?1、版本:古代指刊本和写本。、刊本:也称雕版印本,是用木板刻印的书。、写本:也叫抄本或藏本,指官私所藏的手写本,后指同一种书经过长时间传写或传刻而出现的不同本子。2、善本:精校、精确,内容精确,刊印精工的版本。【107】5、如何检索现存古籍,举例说明。1、主要利用清代以来编辑的各种古籍书目,最重要的有四库全书总目。2、举例:四库全书总目(清)永瑢等撰,中华书局1983年重印,是中国封建社会编撰的质量最高的书目。此书对于查找清代乾隆以前的古籍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按经史子集四部编排的,部的下面再分类,有的小类下面还分子目。各个部、类都有序,共著录图书10254种。其中四库全书收录的图书就有3461种,四库全书没有收录的存目有6793种。每一部都有一篇提要,说明作者、版本、体例、内容等等,为我们了解古代图书提供了宝贵资料,惜其为钦定,解说方面有纰漏。【245】6、如何检索古代典章制度?1、主要利用政书:汇集历代或某一朝代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史料的工具书。分类:、通古今的,如通典、文献、通考等。、断代的,如:会要、会典,如西汉会典、明会典等。、图录:形象性的资料,如:古器物图、古服饰图、古建筑图、古雕塑图等。此部分资料可以弥补历史文物资料之不足。2、常用词典:、辞海,中国古代史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78年出版。、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陆续出版。、简明历史辞典武汉大学编,河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出版,第三部分即为典章制度,设立了一般制度,主要有官制、历代的军制、科举制。、简明社会科学词典、中国近代史词典、法学词典等。3、专门工具书:通典、通志、文献统考等。【335】7、如何检索丛书、地方志?1、丛书和地方志:、丛书:是汇集多种书,而冠以总名的一套书。我国丛书始于南宋,其中儒学警语是最早的丛书。丛书在明清两代得到很大发展,现代也编了很多丛书。其中四部丛刊、四部备要、丛书集成初编是现代编纂的三大古籍丛书。、地方志:是我国记述一个地方的历史、地理、风土、物产、人文等情况的综合性文献,具有区域性、连续性、广泛性、可靠性等特点,有重要价值2、检索丛书和地方志,利用专门的丛书目录和地方志目录。、中国丛书综録上海图书馆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重印出版。全书收集了丛书2797种,包括古籍38891种,因其反映了全国41所图书馆收藏丛书的情况,故其又起到了联合目录之用。全书分为三册,第一册为总目,分汇编、类编两大部分,利用此册,可以解决书中收藏等问题;第二册为子目,实为分类目录;第三册为索引,三册是有机的整体,使用时要求相互参照。、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科院北京天文台编,中华书局,1985年出版。收录全国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一百九十个单位收藏的地方志八千二百余种。范围包括省志、府志、州志、厅志、县志、卫志、所志、乡(镇)志、岛屿志、乡土志、里(镇)志、全书按地区顺序排列,每条注录了地方志的名称、卷数、修撰者、版本以及收藏单位等等。【526】8、检索古今大事有哪些途径?1、利用我国古代三体史书,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纪传体史书:是以人为纲,来记载历史大事,如史记。、编年体史书:是以时间为序,来记录史事,如春秋、资治通鉴等。、纪事本末体史书:是以事件为目,来记载事件本末。2、利用专注后面的大事记。3、利用年鉴中的附录和纪事等栏目。4、利用大事年表。【154】9、何为会要、会典、实录?1、会要:汇集某一朝代之典章制度,并扼要地加以叙述的书,是断代政书的总称。2、会典:是记载某一官署执掌制度的政书,一般为官修。3、实录:是每一朝代官修的编年体的史料长编,或称为编年大事记。一般在新帝继位之后,即为先帝撰修实录。【113】三、问答题1、我国历史上使用过哪些几年方法?1、帝王纪年:帝王、诸侯继位的年次。当年为元年为1年,以后按序递增。帝王、诸侯死后,以谥(shi)法称它在位时的纪年。2、年号纪年:汉武帝时(BC140年)出现,如,建元元年、唐贞观元年等。)明清以前,一个帝王可以有很多个年号,明清之后,一个帝王一个年号,我国历史上大约有800多个年号。3、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使用,本年为民国元年。4、公元纪年:1949年开始使用,这种方法是将传说中耶稣诞生年作为公元元年。5、干支纪年(甲子纪年)。古人将十天干、十二地支依次排列组合,成为60个不同单位为一个周期,周而复始,用于纪年。东汉章武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正式使用。6、生肖纪年:十二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相配,成为十二肖属,用于纪年。7、岁(木)星纪年:根据木星运行规律纪年。【321】2、何谓文献?1、来源:、论语八佾中首次出现“文献”一词。、汉郑玄论语注:“献,犹贤也”。、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文,典籍也;献,贤也”。、元马端临在我国最早用“文献”二字自名其书文献通考。(一是“经”类之典籍、正史、会要、传记等书籍;二是奏疏等档案资料和其他文字记载,以及臣儒、雅士、名流之手的言论资料。)2、含义:原指典籍与宿贤,后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如:历史文献,亦指与某一学科有关的重要图书资料。今又为记录有关知识的一切载体的统称。【234】3、何谓历法、古今中外历法从本质上可归纳为几种?1、历法:即安排年、月、日的方法。2、可以分为,阴历、阳历、阴阳历。、阴历:全称太阴历,亦称回历。是以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周的朔望月长度为依据制定出来的。、阳历:全称,太阳历、亦称公历、西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一周的回归年长度为依据制定出来的,世界通用。、阴阳历,是我国从夏代就开始使用的历法,又称“夏历”因为以用于农业生产,又称“农历”,且综合了太阴历的月和太阳历的年制定出来的,一年十二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隔三年一个闰月。【216】4、何谓年谱,举出一部检索年谱的工具书。1、年谱:是按时间顺序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书,可视为个人编年体的传记,并把的人物称为“谱主”。2、工具书:中国历代年谱总录杨殿均主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0年出版。【80】5、如何收集文献(收集要求、种类、方法)?1、要求:迅速准确、完整充分的信息。、准确:要求搜集的文献能够提供准确的信息;、完整:提供完整的信息,反应有关课题的全貌:有助于揭示问题的本质及发展的全过程;、充分:能够提供充分的信息,主要表现在所及文献的多样性和积累性。2、种类:、手写型(古籍、档案)。、印刷型(图书、报刊)。、微缩型:将手写、印刷两种类型的文献缩摄在感光材料上的文献:、利于保存;、便于广泛传阅。、机读型(磁盘、光盘)。、声像型(记录声音或图像);、卫星资料(卫星拍摄设、较为昂贵)。3、搜集方法:、调查研究:、对搜集主题的研究;、对搜集的目标(文献来源)的调查。、制定搜集计划作为行动指南。、最后实施搜集计划:购买、借出、阅读、复制、直接搜索等。【326】6、如何检索有关地理沿革的文献?1、利用正史中的地理志,史记中的河渠、班固汉书中的地理志,以后历代正史里都有历代建制、山川河流等有关地理的篇章,如果把正史中的地理志连接起来,即可谓之“历代地理沿革史”,此类文献为原始文献资料,为地理资料,为我们考察地理沿革提供了可靠的途径。2、依据地方志,地方志是一种综合性文献,记录了一个地方的地理、历史、人文等情况,这类文献在先秦时期即已经出现,魏晋以来,逐渐增多,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为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据统计现存的地方志有八千多种,是很理想的历史文献,查找地方志可以利用工具书中国地方志综录、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3、检索有关地理沿革的工具书。、历代地理沿革表清陈芳绩编,商务印书馆纵书集成初编,收集了自明代至清代的一百部丛书,包括了三千二百多部书。、历代疆域表清段长基编,中华书局有四部要本。此书记载了从五帝至明代的历代疆域变迁情况。、中华民国疆域沿革表王祖彝编,北平五行书店1935年印行,这是一部查考民国年间的地理沿革资料。【437】四、论述题1、社科文献信息有哪些特点? 1、具有一定的阶级性和政治倾向性:、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所参与的人类社会各种社会现象,必然不同程度的反映某些社会集团、社会阶层的利益关系和观念。、作为研究主体的人,必须按照本阶级的世界观、方法论解释社会现象,同时受到统治集团之严格的政治干预。2、明显的时代性:、社科研究对象是处在一定历史阶段上,具有独特性的社会现象,各学科研究对象、研究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由于人的时代意识的变化,致使记录社会现象的社科信息的留下时代特征。3、较低的继承性:、由于具有以上两种特性,不同阶级、时代对其不是直接继承,而是具有批判、再研究和再创造性质的继承。、各学科的术语和评价标准也不具有世界范围性,使其继承范围很大程度上限于本国。4、较长的效用性:、社科文献的积累性比较弱;、原因:新的著述不能完全包括或代替以往的知识内容,因而,许多社科文献在相当长时间里依然具有提供知识信息的价值,有较长的效用。5、具有内容的综合性和分布的离散性:、各种社会现象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致使各学科之间彼此交叉渗透,产生的社科文献信息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一项信息或著作可能隶属多门学科,所以其分布具离散性。【502】2、中国图书目录发展史1、先秦:、通过对甲骨文的考证,商代树木已有萌芽。、西周以后,出现了掌管典籍的史官,对书籍进行了简单的编目分类。、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各家各派纷纷著书立说,国家有藏书室,私人藏书也很多,必有藏书目录。、春秋末年,孔子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分科教授学生,晚年又整理编订六经(诗、书、礼、乐、春秋、易),对汉代的书目整理产生很大的影响。2、汉书艺文志东汉班固撰,中华书局1962年重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史书书目,是班固在刘歆等编的七略基础上改编而成的,著录了西汉末年的藏书,把596种图书分为六艺(类),类下又分为38种,类有大序,又有小序,分别叙述各类属的学术源流,不少图书有简单的注语,说明作者、时代、内容等情况,利用它,不仅可以查考先秦以来的图书,而且对于了解西汉以前的各种学术的发展源流也有很大帮助。3、隋书经籍志(唐)魏征撰,中华书局1973年重印。这是继汉书艺文志以后,第二部史书书目,该书的第四册就是经籍志,共著录存书3127部,佚书1064部。全书分经、史、子、集四大类,下面又分为47个小类。书前有总序,大类有大序,小类有小序,扼要地说明各家学术源流,开创了经、史、子、集,四分法之体例,而且著述丰富,考核精详。对了解古籍的流传和学术的发展都有重要价值。4、四库全书总目(清)永瑢等撰,中华书局1983年重印,是中国封建社会编撰的质量最高的书目。此书对于查找清代乾隆以前的古籍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按经史子集四部编排的,部的下面再分类,有的小类下面还分子目。各个部、类都有序,共著录图书10254种。其中四库全书收录的图书就有3461种,四库全书没有收录的存目有6793种。每一部都有一篇提要,说明作者、版本、体例、内容等等,为我们了解古代图书提供了宝贵资料,惜其为钦定,解说方面有纰漏。5、贩书偶记孙殿起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重印。收录了近万种图书,主要为清代以来的著述,也有明代的小说。编纂原则是:凡是四库全书总目收录的一概不录,故而它起到了四库全书总目续编的作用。6、解放以后:、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中文古籍目录。、复旦大学图书馆中文古籍简目初编。、古籍目录(1949、91976、12)国家出版局版本图书馆编,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926】3、中国历史地图发展史。1、先秦:、地图在古代被称作“舆图”。、左传记载,夏朝已经把地貌、地物画成图。、管子一书有地图篇,其中介绍很多有关地图的事情。、孙子兵法书中附有地图。、荆轲刺秦王以献燕国督亢地图为名进入秦宫。2、铜板上的地图:1978年,河北平山县,三汲乡出土战国中山王之墓出土的铜板兆域图距今2300年。中山国第五代王的王陵的平面规划图,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实物地图。(本地图纵48cm ,横94cm ,是用金银丝镶嵌在铜板上制作的,制作时间为公元前323315年。图的方位为上南下北,图上有400多个铸字,详细地标出了陵园的名称、尺度、间距,还附有营建陵园的王命。图示横向排列,左右对称,中心整齐地排列五个香堂,居中的为王堂,左右为王后及其妻子的香堂。堂外有三道宫墙:内墙,中宫墙,外宫墙。其中中宫墙和外公墙之间还有四个宫,整个画面非常工整、记清晰,反映我国的制图技术在战国时期已经达到相当水平。此图堪称中国古地图中的珍品,现藏于河北省考古研究所。)3、木板上的地图:1986年,甘肃天水市放马滩1号秦墓出土7幅绘在木板上的地图,除1幅半成品外,其他6幅可拼凑成一幅完整的邦县地图,成图年代为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距今2200多年。包括战国时期秦之行政区划、地理概况、经济概况,地图有地名、河流、山脉、及森林等记录82条,此地图非正常准确,与现代地图有很多相符合的地方,和北魏的水经注的地名相符合,还标明各种林木,如柏树、松树、楠木,也和现代的植物分布基本相符,成图时间距今2200多年。4、1973年,湖南长沙马汉王堆3号汉墓出土了3幅绘在帛上的地图,为地形图、驻军图、城邑图、绘制时间早于公元前168年,距今2100多年:、地形图为边长为96cm 的正方形,所绘之范围相当于今天之湖南省的南部、广西的东北部、广东的北部,图上用粗细不等的实线来表示山脉、河流,图中还有圆,方形之符号中标出山名、水名和地名。、驻军图:纵98cm ,横78cm ,图的方位为上南下北,驻军用长方形表示,中间之部位有三角形,城中心有箭楼为驻军总指挥指挥部,原来的图上还有颜色,河流用青色来表示,驻军、居民点,道路用红色来表示。5、裴秀(224271)晋地图学家,绘制禹贡地域图、地形方丈图。总结出绘制地图的“制图六体”: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即比例、方位、道路的实际距离、地势、山川走势、对地面复杂情况的处理是当时世界上最完善的制图方法,其中涉及的问题也是当今绘图之主要问题。6、贾耽(730805),唐代地图学家,根据“制图六体”编制两部重要的地图海内华夷图 、关中、陇右、山南、九州图。、海内华夷图大体上包括了今天欧亚非得一部分,惜已失传。、西安碑林保存的华夷图碑拓,刻于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有山画山,有河画河,不画方格、图的名字都刻在正上方中央,四面都有文字说明,图上有山脉、河流、长城的图示由此发现,沿用至今。禹道图中画方格实际标为比例,每个方格的面积为一平方公里,精确程度要高于华夷图。7、沈括:北宋地图学家,绘制天下郡县国并制成为立体模式。8、朱思本,元代,措置了舆地图9、罗洪宪,明代,地图学家,编制了广舆图,是现存最早的刻本地图,是当时最为完备的中国地图,也是我国最早的刻本地图。10、清代西洋法编制地图:、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聘法国传教士白晋绘皇舆全览图,包括全国总图和各省分图,历时十年。本部地图有精确的比例尺,是我国首次采用经纬度测绘法完成的全国大型地图测绘。1717年皇舆全览图出版了木刻版,两年以后,又印了铜板图,分为大、小铜版:大铜版以国宝级文物收藏于北京故宫;小铜版现藏于沈阳故宫。、雍正初年,法国传教士曾考思等人编雍正十排图,除中国以外,还包括西伯利亚、北冰洋沿岸。八条纬线为一排,共有十排故而得名。、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绘制乾隆内府舆图,北到北冰洋,南到印度洋,西到波罗地海、地中海、红海,是当时亚洲最完善的地图。、光绪十五十八年(18891892年)编皇舆全图,在京师成立会典馆,明令各省进行经纬度测量,到会典馆总汇,成此图。、清同治二年(1863年),著名学者,名臣胡林翼在皇舆全图基础上绘制大清统一御览图。清末,著名地理学家,杨守敬编历代舆地图,古今对照,朱墨套印,是我国地图绘制史上的里程碑。11、新中国成立以后,只用了30年时间就完成了全国基本地形图的测绘。、20世纪70年代开始,专题地图的出现呈现繁荣的景象。80年代20世纪末,计算机绘图、遥感制图等新技术的采用,把我国的测绘事业引向高峰。【1861】4、如何对收集的文献进行加工与研究?文献的加工与研究是使原始资料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前提。1、对原始资料的注入和标引:、著录:对文献外部特征的描写与记述,如,书名、篇名、著者、出版时间、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