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生物专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课时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20高中生物专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课时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20高中生物专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课时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20高中生物专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课时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2020高中生物专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课时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基础对点知识点一筛选微生物的研究思路1.土壤中的细菌能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能合成()A尿素酶B脲酶 C蛋白酶D肽酶答案B解析能够分解利用尿素的细菌,其细胞内含有脲酶,可以把尿素分解成氨,然后进一步利用,B正确。2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时,对培养基的要求是()加尿素不加尿素加琼脂不加琼脂加葡萄糖不加葡萄糖加硝酸盐不加硝酸盐ABCD答案C解析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能够合成脲酶,将尿素分解生成氨,利用尿素中的氮合成自身有机物,符合要求;培养基中尿素作为唯一氮源,分解尿素的细菌能生长,其他微生物不能生长,符合要求;分离微生物要用固体培养基,需要加琼脂,符合要求;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属于异养微生物,需要加葡萄糖作为碳源,符合要求。3选择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微生物,通过不含有机物的培养基、缺氮培养基、含尿素(不含其他氮源)的培养基,可从土壤中分离出的微生物依次是()A硝化细菌、放线菌、根瘤菌B根瘤菌、青霉菌、固氮菌C异养型细菌、放线菌、硝化细菌D自养型细菌、固氮菌、分解尿素的细菌答案D解析选择培养基可以根据不同微生物的代谢特点,通过改变培养基的成分,以达到选择某种微生物的目的。不含有机物的培养基可以分离出自养型微生物;缺少氮元素的培养基可以培养固氮微生物;含尿素(不含其他氮源)的培养基可以分离出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D正确。4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其结果与实际值相比最可能是()A比实际值高B比实际值低C和实际值一致D比实际值可能高也可能低答案B解析在涂布时,有可能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细胞连在一起,使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知识点二实验设计及操作5.关于土壤中细菌的分离,下列正确的操作步骤是()土壤取样称取10 g土壤,加入盛有90 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吸取0.1 mL进行平板涂布依次稀释至103、104、105、106、107倍ABCD答案C解析在分离土壤中某种细菌时,应先选取土样(10 g),然后加入到盛有无菌水的锥形瓶中获得土壤浸出液,并进行不同倍数稀释,最后将稀释液涂布到培养基表面进行培养,并分离和计数,C正确。6下列操作需要在火焰旁进行的是()土壤取样称取土壤稀释土壤溶液涂布平板微生物的培养A BCD答案D解析实验操作过程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除实验空间必须消毒外,每个操作步骤都必须在无菌区进行。土壤的称取、土壤溶液的稀释、涂布平板都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的无菌区完成,以防止杂菌污染,D正确。7可以鉴定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方法是()A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B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二苯胺试剂C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苏丹试剂D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双缩脲试剂答案A解析细菌将尿素分解后,培养基中pH升高,使酚红指示剂变红,A正确。8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尿素分解菌的数目,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往往要设置对照实验,对于对照组的要求不包括()A对照组培养基也严格灭菌,且不接种任何微生物B倒平板时,培养基的用量与实验组必须完全相同C所用培养基成分及pH大小与实验组保持一致D对照组和实验组均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答案B解析对照组培养基也要严格灭菌,且不接种任何微生物,为空白对照,A正确;对照组培养基用量的大小与实验组基本相同即可,不一定绝对相同,B错误;对照组所用培养基的成分及pH应与实验组完全一致,C正确;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培养基都要置于相同条件下培养,以保证单一变量,D正确。9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A因为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不同,所以,为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一般要按不同的稀释倍数进行分离B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选用的稀释范围不同C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只能分离微生物不能对微生物进行计数D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获得单菌落答案C解析土壤中各种微生物数量不同,大约70%90%为细菌,放线菌和真菌较少,故不同类型微生物,一般要按不同稀释倍数进行分离,A正确;由A可知,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需要选用的稀释范围不同,B正确;稀释涂布平板法能用于微生物的计数,C错误;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获得单菌落,D正确。能力提升10关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该细菌与硝化细菌所利用的碳源物质是相同的B选择菌落数在30300间的所有平板进行计数,以平均数为实验结果C对10 mL土样稀释106倍后,取0.1 mL该溶液进行重复的涂布实验,测得的菌落数分别为18、234、276,则该10 mL土样中分解尿素的细菌数为2.55108个D应该设置对照以排除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提高可信度答案D解析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为异养菌,硝化细菌是自养菌,二者利用的碳源不同,A错误;选择菌落数在30300间的平板进行计数,舍去数据相差较大的数据,以平均数为实验结果,B错误;对10 mL土样稀释106倍后,取0.1 mL该溶液进行重复的涂布实验,测得的菌落数分别为18、234、276,应选择菌落数在30300间的平板进行计数,则应舍弃菌落数为18的平板,那么该10 mL土样中分解尿素的细菌数为(234276)/20.1101062.551010(个),C错误;分离微生物时,需要设置不接种的培养基与实验组一起培养做空白对照,设置对照的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D正确。11甲、乙、丙是三种微生物,表中、是用来培养微生物的三种培养基。甲、乙、丙都能在中正常生长繁殖;甲能在中正常生长繁殖,而乙和丙都不能;乙能在中正常生长繁殖,甲、丙都不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粉状硫10 gK2HPO4 4 gFeSO4 0.5 g蔗糖10 g(NH4)2SO4 0.4 gH2O 100 mLMgSO4 9.25 gCaCl2 0.5 g注:“”表示培养基中加入了这种物质,“”表示培养基中没有加入这种物质。A甲、乙、丙都是异养型微生物B甲、乙都是自养型微生物,丙是异养型微生物C甲是异养型微生物,乙是固氮微生物,丙是自养型微生物D甲是固氮微生物,乙是自养型微生物,丙是异养型微生物答案D解析培养基缺少氮源,培养基缺少碳源,培养基营养全面。甲能在上生长繁殖,而乙、丙都不能,说明甲是能够固氮的微生物;乙能在中生长繁殖,甲、丙不能,说明乙不需要培养基为它的正常生命活动提供碳源物质,乙一定为自养型微生物;丙只能在上生长繁殖,为异养型微生物。12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下面是有关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分离和计数的实验过程,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代谢类型为_,为获得该种细菌,应从富含有机质的土壤表层取土样。(2)为分离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应该用_的培养基进行分离,并加入_指示剂进行鉴别。(3)因土壤中细菌密度很大,需要不断加以稀释,配制成如图所示的不同浓度的土壤溶液。取样稀释前,一定要_以减少误差。将103107倍的稀释液分别吸取0.1 mL加入到固体培养基上,用_将菌液铺平,这种接种方法称为_。(4)将接种的培养皿放置在37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48 h,观察并统计具有_(现象)的菌落数,结果如下表,其中_倍的稀释比较合适。稀释倍数103104105106107菌落数(个)5003672483618答案(1)异养型(2)以尿素为唯一氮源酚红(3)摇匀涂布器稀释涂布平板法(4)红色环带105和106解析(1)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可将尿素分解成氨,代谢类型为异养型。(2)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应该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进行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在分解尿素时产生氨,使酚红指示剂显红色,所以要加入酚红指示剂进行鉴别。(3)取样稀释前,一定要将菌液摇匀以减少误差;将103107倍的稀释液分别吸取0.1 mL加入到固体培养基上,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需要将菌液用涂布器涂布到固体培养基上。(4)将接种的培养皿放置在37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48 h,具有红色环带的菌落即是分解尿素的细菌的菌落。估算样品中的活菌数时,往往选取菌落数在30到300之间的平板,分析表格数据可知,105和106的稀释度下菌落数在这一范围。13在调查某湖水中H细菌指数(1升水中含有的H细菌个数)的实验中,先将5升湖水水样浓缩至5毫升,然后各取浓缩水样1毫升,涂布到4个培养皿中培养,培养后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42、38、55、18。请回答:(1)培养基中的蛋白胨和淀粉分别为细菌生长提供了_、_。(2)为了尽快观察到细菌培养的实验结果,应将接种了湖水水样的平板置于_中培养,培养的温度设定在37 。要使该实验所得结果可靠,还应该同时在另一平板上接种_作为对照。(3)细菌培养产生的单个菌落在生态学中称为_。根据上述结果计算,被检样的H细菌指数为_。用这种方法测定密度,实际活菌数目要比测得的数目_,原因是_。(4)为了纯化获得的H细菌,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过程中,关键是_,而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_处理后才能倒掉。答案(1)氮源、碳源和维生素碳源(2)恒温培养箱等量无菌水(3)种群45多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在平板上观察到的是一个菌落(4)防止杂菌污染灭菌解析(1)蛋白胨通常为微生物提供氮源、碳源和维生素,淀粉通常作为碳源。(2)恒温培养箱能够保证细菌生长最适温度,故细菌数量增长较快。在另一平板上接种等量无菌水作为对照,判断平板上是否灭菌彻底。(3)细菌培养产生的单个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称为菌落,生态系统中称为种群。计算时应去掉18这个偏差较大组,其他3组(42、38、55)取平均值为45。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微生物计数时,由于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在平板上观察到的是一个菌落,所以实际活菌数目要比测得的数目多。(4)为了纯化获得的H细菌,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过程中,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实验结束,为避免微生物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后才能倒掉。14临床使用抗生素前,有时需要做细菌耐药实验。实验时,首先要从病人身上获取少量样本,然后按照一定的实验步骤操作,以确定某致病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从样本中获取致病菌单菌落,可用_法或_法将样本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经过选择培养、鉴别等步骤获得。(2)取该单菌落适当稀释,用_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在37 培养箱中培养24 h,使其均匀生长,布满平板。(3)为了检测该致病菌对于抗生素的敏感性,将分别含有A、B、C、D四种抗生素的滤纸片均匀置于该平板上的不同位置,培养一段时间后,含A的滤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A_;含B的滤纸片周围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B_;含C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比含A的小,说明_;含D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也比含A的小,且透明圈中出现了一个菌落,在排除杂菌污染的情况下,此菌落很可能是抗生素D的_。(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为达到抗菌目的,最好应选用抗生素_。答案(1)平板划线稀释涂布平板(2)稀释涂布平板(3)敏感不敏感该致病菌对C的敏感性比对A的弱耐药菌(4)A解析(1)将细菌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2)为了使该致病菌均匀布满平板,需要将获取的致病菌单菌落,经过适当稀释,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至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