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章末检测卷湘教版.docx_第1页
浙江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章末检测卷湘教版.docx_第2页
浙江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章末检测卷湘教版.docx_第3页
浙江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章末检测卷湘教版.docx_第4页
浙江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章末检测卷湘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章末检测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自然灾害中85%为气象灾害,而干旱灾害又占气象灾害的50%左右。材料二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灾害分布区域图。(1)图中A、B是我国两个干旱严重地区,分别说明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原因。(6分)(2)分析减少我国干旱灾害应该采取哪些措施?(6分)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A为华北地区,由于春季降水少,升温快,以春旱为主,B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7、8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气温高,形成伏旱。第(2)题,减少我国的干旱灾害应从水资源的开源与节流、修建水库、防止污染等方面入手。答案(1) A地主要为春旱。原因:春季降水少,并且春季气温回升较快造成蒸发量大,形成春旱。B地主要为伏旱(7、8月份)。原因:该地在7、8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气温高,形成伏旱。(2)措施: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发展节水农业和技术;防治水污染,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加强宣传教育,树立节约用水的观念。2读“我国洪水灾害、风暴潮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洪水灾害多发区是,试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其洪水灾害多发的原因。(8分)(2)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地带是,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原因_。(4分)解析从图中可知我国洪水灾害多发区是长江流域,由于受夏季风的影响明显,且地处阶梯的交界处,多迎风坡,再加上人为因素的影响,使这些区域成为我国洪水灾害特别严重的流域。风暴潮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带,这里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对全国发展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因而风暴潮所带来的灾害极为严重。答案(1)长江流域自然原因:位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地处阶梯的交界处,多迎风坡;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东临东海。人为原因:中上游山区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中游围湖造田,河湖蓄洪行洪能力差;中下游是我国的经济核心地带;人口稠密。(2)东部海岸地带该地带分布有众多的港口、开放城市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盐业、捕捞渔业、海洋养殖业发达,是一条人口密集、经济繁荣、对我国发展有极为重要价值的地带3气候及其异常变化往往成为许多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读下面的我国四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回答问题。(16分)(1)地霜冻灾害比、地频繁,试简析原因。(6分)(2)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但局部地区仍时有洪水发生。其原因是什么?(4分)(3)地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多发地区,与这里的哪些气候特点有关?(2分)(4)危害地农业生产最严重的生物灾害是什么,原因有哪些?(4分)答案(1)地与地相比,气候湿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大。地与地相比,纬度更高,更靠近冬季风源地,降温强度更大,初霜开始更早,终霜结束更晚。(2)受气温升高影响,45月(春季)形成融雪洪水;78月(夏季)形成融冰洪水。(3)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4)蝗灾。这里的降水时间变化大,干旱少雨年份或者旱季,河湖退水区适宜雌蝗产卵;雨季多雨有利于蝗虫幼虫生成。4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玉米冷害风险区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4分)(1)分析A、B两地玉米冷害灾损的差异,并说明成因。(6分)(2)该地区应如何减轻玉米冷害灾损?(8分)解析第(1)题,联系两地的受灾体的特点分析其差异及原因。A地纬度高,热量条件差,且为山区,所以种植的玉米较少;B地与A地则相反。第(2)题,主要从农业技术发展,品种改良,监测预警等方面分析。答案(1)B地受灾损高于A地A地纬度高,山岭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少;B地为平原地区,是玉米主产区。(2)培育耐寒品种;使用地膜覆盖技术;加强天气监测预警(任答两点即可)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干热风又称“火风”,是小麦生长发育后期的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气象灾害,是我国北方冬麦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干热风一般出现在5月初至6月中旬,此时正值华北、西北及黄淮地区小麦抽穗、扬花、灌浆时期,干热风导致植物蒸腾急速增大,造成小麦灌浆不足甚至枯萎死亡而减产。材料二华北平原近50年来年平均干热风日数分布(如下图所示)。(1)描述华北平原年平均干热风日数分布特征。(6分)(2)提出华北平原减轻干热风危害的具体应对措施。(4分)解析第(1)题,事物空间分布特征描述,要先总体、后个体(即特别之处)表述。第(2)题,材料一中提示会带来干旱和风,则要合理灌溉和营造防护林,另外也可从作物品种角度分析。答案(1)中部日数多,南北部少(或北部日数多,南部少);平原中部偏北处日数最多,东南部最少(或北部日数中间多周边少,南部西多东少)。(2)营造农田防护林;选用抗干热风的小麦品种;适时合理灌溉;改革耕作制度、栽培技术;施用化学药剂,提高小麦抗干热风的能力。62010年春季,我国西南地区发生了百年一遇的严重干旱灾害。读2010年14月全国气温距平实况图和全国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图(距平是指与多年平均状态的差值)。回答下面问题。(14分)(1)据图分析,此次旱灾发生的自然原_。(4分)(2)旱灾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可能有(多选)()(2分)A滑坡、泥石流频发 B引发森林火灾C野生动植物数量减少 D病虫害加剧E土壤盐渍化严重(3)严重旱灾对下列工程影响最大的是()(2分)A西气东输 B西电东送C南水北调 D北煤南运(4)受西南旱灾影响,以下农产品的价格可能上涨的是(多选)()(2分)A茶叶 B鲜花C甘蔗 D大豆(5)西南旱灾造成的损失巨大,启示我们在干旱发生前应注意积极预防,请从保障用水和节约用水两方面提出预防措施。(4分)解析第(1)题,西南地区大旱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但主要还是自然原因,尤其是气候异常。(2)、(3)、(4)旱灾造成的影响:农业受灾面积广,农作物减产严重;影响春耕春播;因缺水,水力发电大幅减少,电力紧张,影响西电东送;农作物价格上涨;人畜饮水困难。第(5)题,旱灾的防御可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分析回答。答案(1)气温较常年偏高,蒸发旺盛;降水量较常年偏小。(2)BCD(3)B(4)ABC(5)保障用水措施:建设水利工程(修建水库、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等);合理开采地下水;保护森林植被等。节约用水措施:工业上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农业上培育耐旱作物、改进灌溉技术;生活上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鼓励公众的节水行为等。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下图中的甲为“我国某滑坡区域坡度面积频率分布图”,乙为“该滑坡区域土质分布图”。(1)据图说明该区域什么坡度、土质发生滑坡可能性最大?(4分)(2)该区域滑坡多发,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6分)答案(1)坡度15左右滑坡发生的可能性最大;砂质土壤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2)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加强监测与预警预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等。(答任意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若言之有理也可)8生物入侵具有不同形式,入侵生物也有不同的策略,具体如下:策略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空心莲子草的抗逆性超强,不但不畏严寒酷暑,而且就算死亡了,只要植株没有完全腐烂,待时机成熟,依然会复活为害;为了侵占尽可能大的地盘,它更是演化出水生、陆生两种生态型。策略二“多子多福”。水葫芦拥有极其强大的繁殖能力,甚至能以有性和无性两种方式繁衍后代,而在入侵的早期,无性繁殖更是主要的:每逢春夏之际,水葫芦依靠匍匐枝与母株分离的方式,每5天就能克隆出一个新植株,用不了多少时间它就能铺满整个水域。策略三“尽量避开天敌”。这也是入侵物种最为得意的招数之一。那些不远千里而来的入侵物种在原产地的时候还能“安分守己”,而一旦进入新的环境就“称王称霸”。原因是,在这块新土地上没有它们的天敌。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1)根据以上材料总结什么是生物入侵?(4分)(2)材料中的“水葫芦”为什么在我国北方无碍,到了南方却成为了入侵者?(4分)(3)生物入侵有什么危害?(4分)解析从材料中可知某种生物在脱离原有环境后的无节制繁衍,会给侵入地造成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