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康复方法学.doc_第1页
传统康复方法学.doc_第2页
传统康复方法学.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解1传统康复方法学: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于伤病早期介入,以保存、改善和恢复患者受伤病影响的身心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的一系列传统治疗方法和措施。2针灸:就是只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腧穴或病变部位上烧灼、熏熨,借灸火的温和热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体表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3滞针:是指在行针时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而病人则感觉剧痛的现象。4失语症:是指由于脑部器质性损伤而使原已习得的语言功能缺失的一种言语障碍综合征。5揉法:以手掌大鱼际或掌根、全掌、手指螺纹面着力,吸定于体表施术部位上,做轻柔和缓的上下,左右或环旋动作。6行气法:针刺得气后,为了使经气循经而行,气至病所的方法7推拿康复疗法学:指治疗师在中医阴阳、脏腑、经络、气血等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手法或借助一定的器具以力的形式作用于患者体表经络、穴位或特定的部位,并让患者加以相应的肢体活动,从而减轻患者各种病痛,改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感觉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与生活自理能力,促进患者自身功能康复,达到个体最佳生存状态的一种治疗方法。8“4”字实验:又称之为帕切克实验,患者取仰卧位,患肢屈髋、屈膝,大腿外展外旋,并将患侧小腿踝部置于健侧大腿膝上部,两腿作成一“4”字样。9搜气法:当针刺入所需深度后,如不得气或气至不明显,可将针退至浅层,改变针刺方向,再行针刺。10搭肩实验:又称为肩关节内收实验,嘱患者端坐位或站立位,肘关节取屈曲位,将手搭于对侧肩部,如果手能能搭于对侧肩部,且肘部能贴近胸壁即为正常。1、 阳陵泉穴的主治功能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正坐屈膝垂足,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取穴。)A、消化系统病症: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黄疸,胃脘痛,腹胀,肠鸣,便秘。B、神经系统病症:小儿舞蹈症,脑卒中后遗症。C、下肢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脑卒中后偏瘫,小儿麻痹后遗症如下肢瘫痪、肌肉萎缩,膝肿痛,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炎,膝关节退行性变及其引起的膝关节运动不利;下肢麻木。D、头面五官病症: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E、精神病症:精神分裂症,精神失常。F、其他:肩周炎,胁肋部疼痛。2、 四缝穴的主治功能 (定位:在第2至第5指掌侧,近端指关节的中央,一侧4穴。仰掌,于手示、中、无名、小指掌面之第1、2指间关节间横纹中央处取穴。) 儿科病症:小儿慢性营养障碍,小儿腹泻,小儿蛔虫病,小儿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小儿支气管哮喘,小儿口疮,小儿疟疾,小儿惊厥,百日咳,免疫力低下。3、 内关穴的主治功能 (定位:正坐或仰卧。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运动系统病症: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废用性肌萎缩、肌力减退、挛缩疼痛等。心血管系统病症:心绞痛、冠心病、心悸。消化系统病症:胃肠功能紊乱。 4简述提插法如何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动作的操作方法称之提插法。要求提插幅度一致,频率快慢一致,用力大小一致,忌时大时小,并保持针身垂直。行针时提插幅度大,频率快,则刺激量大,针感强;反之,提插幅度小,频率慢则刺激量小,针感弱。5简述针灸治疗小便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针灸对于小便排泄过程中出现的排泄不畅,甚或排不出来有较好效果。其治疗作用在于:一方面通过神经反射,调节膀胱的功能,使处于松弛状态的膀胱逼尿肌收缩,膀胱张力增加,产生排尿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对尿道括约肌的良性调节,协同膀胱作用,利于小便排出;对于泌尿系的炎症等引起的排尿障碍,则可能是通过针刺机体的某些特定穴位,调动了机体的自身免疫能力,参与了抗炎作用,从而间接地起到了治疗排尿障碍的作用6腰背部疼痛功能障碍的推拿治疗要点有哪些治疗原则:舒筋活络,活血化瘀,解痉止痛取穴与部位:以腰背部的背阔肌、腰方肌、竖脊肌等肌肉为主,即以腰背部的足太阳膀胱经,督脉的循行路线为主,膀胱经的各腧穴、督脉的各穴位、环跳。主要手法:滚法、按法、揉法、点法、拨法、擦法等7简述髓海空虚型痴呆的治疗原则、取穴、刺法A治则:健脑充髓,益神增智B取穴:主穴:太溪、肾俞、志室、悬钟、三阴交、心俞穴位加减:头晕甚者加百会、四神聪操作:太溪、志室直刺0.50.8寸;肾俞、心俞向脊柱方向斜刺0.50.8寸;悬钟、三阴交直刺11.5寸;百会、四神聪平刺0.50.8寸8.简述髋部疼痛功能障碍的推拿治疗要点治疗原则:舒筋通络,解痉止痛取穴与部位:以髋部周围的扩筋膜张肌、臀大肌、臀中肌、髂股韧带为主,即髋部周围的足三阳经的循行线路为主,取髀关、阴陵穴、足三里、阳陵穴、血海等。操作手法:1.放松方法:医者用滚、点、按、揉、推、擦手法在患者髋部的足三阳经循行的部位上施术。 2.镇痛方法:医者用拇指点、按、拨等稍重刺激手法一次在患者的髋部的足三阳经循行的部位上施术,在点按穴位时加以拨法,以产生酸麻胀感觉为度,从而提高痛阈,减轻疼痛。 3.整理方法:上述结束后再以按揉法自上而下施术35遍,以擦法操作于下肢肌群,以透热为度。9.周围性面瘫中医辨证病因如何?1、病前常受潮、受寒、吹风史。少数患者于发病前几日可有耳后耳内疼痛或面部不适等前驱症状。2、起病急骤,多于晨起洗漱或进食中,突然发现面部表情肌瘫痪,患者侧部皱纹消失或变浅,眼裂变大,眼睑不能闭合,出现皱额、闭目、耸鼻股颊障碍,进食后,食物留滞在齿颊间隙中。3、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出现一侧周围性面瘫,可伴有舌前1/3味觉障碍,少数患者出现耳鸣,听觉过敏,外耳道感觉迟钝或耳部疮疹等。4、应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围性面瘫术损伤,腮腺病变等。10.简述肝风上扰型失语症的针灸康复治疗原则、取穴及学位加减。治疗原则:潜阳息风,启窍通络。取穴:风池、风府、哑门、天突、廉泉、尺泽、太冲等。穴位加减:若大便干结者,加支沟;心中烦热者,加神门、心俞。问答题 下肢瘫痪的干预及治疗措施1、临床治疗用护理和药物等手段,进行治疗性临床处理,预防各种合并症的发生,减轻症状促进功能恢复。2、中医康复利用传统中医国粹,从根论治,疏通堵塞的脉络,溶滞化瘀,强力促进病灶区出血灶的吸收,改善血液供应,填精补髓、接筋续骨,且配合针灸、熏洗、外用敷剂、按摩等方法,具有修复和促进神经细胞再生的功能,来促进康复。3、物理治疗改善全身各个关节活动和残存肌力增强训练,以及平衡协调动作和体位交换及转移动作,如卧位到坐位、翻身、从床到轮椅、从轮椅到马桶等移动动作,并进行理疗。4、心理治疗截瘫患者普遍要进行心理治疗,可针对心理不同阶段的改变制定心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