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历史情境能否合理想像”的讨论》.doc_第1页
教学案例《“历史情境能否合理想像”的讨论》.doc_第2页
教学案例《“历史情境能否合理想像”的讨论》.doc_第3页
教学案例《“历史情境能否合理想像”的讨论》.doc_第4页
教学案例《“历史情境能否合理想像”的讨论》.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历史情境能否合理想像”的讨论姓名:孙国亮单位:天津市朱唐庄中学关于“历史情境能否合理想像”的讨论案由:在平时教学工作中,大多数历史教师都在不自觉地“虚拟”历史情景。一般情况下学生是认可的,教师自己也不以为然。例如:教师经常会对战斗场面进行生动描述,难道教师说的完全与史实相符吗?再如:教师为让学生参与教学,有时让学生在课堂上演出历史短剧,难道“剧情”就是真的历史吗?又如:教师还经常利用多媒体播放影视剧的片断,除了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外,这又有多少说服力呢?案例 在学习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课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我生动地而且充满激情地讲述慕尼黑会议的经过“慕尼黑会议期间,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被排除在会议之外,他们只能在休息室喝茶闲谈,焦急等待”正在这时,一学生举手要求发言,说“老师,课本并没有写捷克代表在休息室等待,也没有说他们喝茶的事,您是怎么知道的呢?”我听了一愣,因为我确实没有看到具体资料,只好解释说这个只是自己的一点合理想像。没想到这个学生不依不饶,接着问:“老师,您不是说过历史必须真实的吗?怎么可以想像呢?”面对这个半路杀出的“程咬金”,我一面用较慢的语速表扬他们能思考和大胆提问,一面则以飞快的速度思考应付的办法:如果与他们讨论这个问题,教学任务很难完成,这也不是全班同学感兴趣的话题。如果用以前惯用的手段“这个问题我们课后讨论好吗?”显然是对学生的“外交辞令”(实际是老师不允许讨论)而继续把学生引入我精心预设的教学程序之中,这样做,学生学习的热情、好奇心、学生的创造思维很可能被扼杀了!与此同时,我考虑到一些学生也经常问到我有关影视中历史人物是不是真有其事,为了让学生对历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就下决心讨论一个教学环节中没有的问题。我说:“下面我们讨论一下,历史情境可不可以进行适当的合理想像呢?”生A:我认为历史必须是真实的,不能靠想像,这等同于虚构历史。想像的东西一点也不可靠。生B:老师说的是合理的想像,如果没有一点想像的东西,历史多枯燥啊。据说司马迁写史非常严谨,又很生动,人物形像较丰满,你能说一点想像没有吗?生C:写史必须掌握详尽的资料,比如战争双方的人数、作战的地点、战术的运用、指挥将领是谁等内容应该是不能靠想像的。如果凭着想像写史,那企不是捏造历史吗?生D:战斗场面可不可以适当想像呢?生C:应该可以吧。生E:我觉得老师刚才说的捷克代表喝茶的事是合理的,当时捷克代表这待遇应该还有吧。生A:有时老师让咱们演历史剧,人物的语言很多是咱们自己设计的。人物的语言能不能进行合理想像呢?生F:我认为应该允许想像,如果不能想像,人物传纪就不好写了,即使是史官也只能记录皇帝和一些高官的重要语言。人物传纪中只要人物语言跟史实相符就可以了。生G:历史书中没有一点想像确实让读者感觉很乏味,恐怕只有研究历史的人读历史书了。生A:也不能因为让史书有趣就任意想像,那不成演义了吗?三国演义就是七分实三分虚。杨家将的虚构成分就更多了,肯定不能当成历史书来读。生C:我认为基本史实是不能凭想像来写的,但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不仿想像一下,来提高史书可读性,比如可以通过人物的行为想像人物的心情;通过史料记载的战役情况想像一些战斗的场面。生H:我同意你说的,我看过章西女王的故事,两本书对她牺牲时的细节就有所不同。可能是作者有想像的情节。老师:我说几句,如果我们要知道到底哪一本书说的准确必须要读第三本书,最好读读原始资料。特别是研究历史要牢记“孤证不立”,必须要有旁证。即使有两本书写的一样,也需要读读原始资料。拿H同学的所举例子来说,其实写原始资料的人也不可能亲眼看见章西女王是如何牺牲的。我们学习历史不可能没有一点合理的想像,前提是想像的东西不能违背基本史实。我布置一项课后作业,每位同学任选下一个历史事件,根据一些史料加上一点合理的想像,使内容更丰富、更生动,然后再查阅相关史料,看看有多大出入。下面我们继续上新课。认识与反思 不需要掩饰,这个问题的讨论,我一直都是悬着心的,既担心问题得不到解决还耽误新课,也担心影响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形像。以前我描述历史事件时,也有学生问过我:“书上又没写着,您是怎么知道的?”当时总是有学生替我回答:“肯定是老师从别的书中看到的,这还用问吗,老师多大学问啊。”我也就表示默认,事实本来如此。没想到这次这个学生不依不饶。因为一个小细节非要问个清楚不可。这次我确实有想像的成份,无法理直气壮地是从书中看到的,事后我查阅了相关资料,捷克代表确实是在隔壁大厅等待,我的想像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记载喝茶的情节,我的这个“虚构”无法知道是否与事实一样。如果非要知道当时他们喝没喝茶,恐怕只好采访相关当事人了。通过这次讨论可以看出,学生参与意识非常高,积极思考、发言,这此令我感想颇多。一、课堂教学的设计是死板的,而教学情境随时都会变化,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细节,调整教学状态,尤其在面对学生的突然发问时,千万不能慌乱,更不能武断压制学生思维的火花,要做到尊重学生与妥善处理问题、维持正常教学秩序的有机结合。二、 学生学习意识、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处抓起,不应该忽视学生在教学中表露出来的任何表象。一些细节问题往往能够成为培养学生的有效的具体素材,有利于针对性的发展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三、 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它的“过去性”。我们“想像”、“虚拟”的历史情景,无法完全还原它的真实面目,只能凭借想象和理解去“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