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传染病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ofinfectiousdisease 流行趋势基本原理和方法预防与控制计划免疫及其评价 传染病的流行趋势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 传染病再度肆虐人类 其主要表现有 被认为早已得到控制的传染病卷土重来 如结核病 STD 白喉 登革热 霍乱 鼠疫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疟疾等等 新发现数十种新传染病 如 AIDS 军团病 丙型肝炎 戊型肝炎 出血性结肠炎 SARS 再燃传染病 结核病在再度肆虐传染病中 结核病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1990年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750万例 到1994年即上升为880万例 目前 全球约有三分之一人口感染结核分枝杆菌 每年约有200万结核病新发病例 全球结核病年死亡人数达到200万 结核病在众多国家和地区流行 被WHO列为结核病高负担的国家有22个 遍布亚洲 东欧 非洲和拉丁美洲等 其中印度和中国位列第一 第二位 我国目前有5亿人曾感染结核杆菌 2000年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发现 我国的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367 10万 痰涂片阳性患病率为122 10万 估计我国现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451万 更为严重的是结核病耐药菌株流行呈上升趋势 还有1 2 同时对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的耐多药结核存在 耐多药结核的治疗成本高 病人作为传染源的流行病学意义大 正成为目前控制和彻底清除结核病的主要障碍之一 我国第四次结核病全国流调结果提示 初始耐药率达18 7 其中耐两种以上抗结核药者约占60 STD由于其病原体和性病种类明显增多 以及不良的社会意识和变态的行为使得STD感染率和发病率逐年上升 流行范围不断扩大 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2000年WHO公布世界上每天有100多万人感染性病 每年约有4亿新STD患者 其中主要是梅毒1200万 淋病6200万 衣原体感染8900万 滴虫病1 7亿 尖锐湿疣3000万 生殖器疱疹2000万 流行严重的地区是撒哈拉以南非洲 南亚及东南亚地区 STD的真实发病率由于漏报严重 官方报告的数字只能显示真实发病情况的一部分 明显低估了实际发病数 WHO估计 因漏查 漏报的影响 所报告的病例数仅为实际数的20 25 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 霍乱霍乱在二十世纪初沉寂了40余年后 自1961年起 埃尔托霍乱在亚洲发生了一次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流行 随后又进入非洲 欧洲 北美洲 大洋州和拉丁美洲 至此 全球五大洲140个以上国家和地区皆被波及 1961年至今 全球已报病例350万例以上 从九十年代起 出现了O139新型霍乱 我国自1961年在广东省出现埃尔托霍乱病例以来 霍乱在中国的流行时起时落 时多时少 有的年份病例可超过万例 但至1990年前后 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每年只有数百例病例发生 1992 1996年 疫情出现反弹 并有局部地区的O139新型霍乱爆发 目前疫情回落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 无论疫情是起是伏 霍乱在中国迄今并无止息的迹象 疟疾1955年WHO发起了全球消灭疟疾运动 创立了辉煌的成果 但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 在亚洲及其他许多地方 疟疾又再度悲剧性地流行 至1994年 全球有100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程度地受到疟疾威胁 近年来 除非洲外 报告的病例主要集中在印度 巴西 斯里兰卡等19个国家 据WHO估计 疟疾的实际病例数可能高达3 5亿 全球每年疟疾死亡数为150 300万 热带非洲地区每年约有140 280万疟疾死亡 其中5岁以下儿童约为100万 鼠疫1990年以来 鼠间鼠疫活跃 疫情回升人间鼠疫 2004 10 青海省 乌兰县 湟源县 囊谦县 玛多县发生人间鼠疫 确诊19例 死亡8例 病人主要为农牧民 与旱獭有关 此外 一些长期未能控制的传染病如肾综合征出血热 血吸虫病等流感 病毒性肝炎等也仍保持着其流行趋势 因此对人类原有的传染病的控制 已再次成为传染病防治所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血吸虫病部分地区疫情回升速度较快 死灰复燃 有继续扩大和蔓延之势 已经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的发现残存钉螺 未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的湖南 湖北 江西 云南 7省 尚有110个县 市 区 仍处于严重流行状态 部分已达标县 市 区 疫情回升 7省32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 市 区 213个达标县中 有38个县螺情 病情回升 占17 8 血吸虫病患者在逐年增加 2003年全国有血吸虫病患者84万例 比2000年增加15万 急性血吸虫感染例数2002年比2001年增加了59 2003年又比2001年增加了22 新的流行区陆续出现 武汉和南京等城市在20世纪80年代末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爆发流行后 上述两省其他一些城市和湖南 江西等省一些城市相继发现钉螺和血吸虫病患者 新发现传染病EmergingInfectiousDisease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 人类已发现和确认了近40种新的传染病 许多新传染病的危害已被广泛认识 如艾滋病 AIDS 已成为人类头号杀手之一 埃博拉出血热 疯牛病等疾病的高致死率震撼世界 莱姆病被发现遍及五大洲几十个国家 大肠杆菌O157 O139霍乱 戊型肝炎等病曾在一些国家造成大规模的流行和爆发 新发传染病 1973轮状病毒 婴儿腹泻1975细小病毒B19 慢性溶血性贫血1976隐孢子虫 隐孢子虫病 腹泻1977埃博拉 军团菌肺炎汉坦病毒 空肠弯曲菌 埃博拉出血热 军团菌病 肾综合征出血热 空肠弯曲杆菌肠炎 1980HTLV 1 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 型 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1981葡萄球菌毒素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1982E coliO157 出血性肠炎 HTLV 2 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 型 毛细胞白血病 伯氏疏螺旋体 莱姆病HIVvirus 幽门螺旋菌日本斑点热立克次体 东方斑点热比内氏肠细胞内原虫 腹泻卡晏环孢子球虫 腹泻1988戊型肝炎 卡晏环孢子球虫 腹泻1989丙型肝炎 人类埃里克体 人埃里克体病 1991Guanaritovirus Guanarito病毒 委内瑞拉出血热 脑细胞内原虫 巴贝西虫新种1992霍乱O139 Bartonellahenselae 巴尔通氏体 Sinnombre病毒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Sabiavirus Sabia病毒 巴西出血热 1995HepatitisGvirus 庚肝 1995Humanherpesvirus 8 人疱疹病毒8型 与AIDS患者卡波西肉瘤有关 1996TSEcausingagent nvCJD 疯牛病 1997Avianinfluenza TypeAH5N1 禽流感 1999Nipahvirus AvianInfluenzaH9N1 Stealthviruses 尼帕病毒 禽流感 其他新病毒 2003SARS病毒 AIDS正在全球范围迅速蔓延 尤其以非洲 东欧和中亚地区最为严重 据WHO估计 自首例艾滋病被发现以来至2003年底 全球约有34 46million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 2000万人死亡 2003 约300万人死亡 有新感染者500万 95 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国家 约有新感染者500万 95 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国家 WorldHealthreport 2004 我国近年来HIV感染人数以每年30 的速度增长 目前全国报告HIV感染者4万余人 估计约有感染者100万人 84万 WHR2004 感染者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 男女比例约为5 2 1 其中20 29岁年龄组占57 经静脉途径感染约占72 SARS全球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波及32个国家和地区截止2003年7月10日全球共诊断8437例 死亡812例 SARS世界分布 我国至2003年6月确诊5327例死亡348例 疯牛病 MadCowDisease 牛海绵状脑病 BovineSpongiformEncephalopathy BSE 的俗称 1996年首次在英国牛群中发现 几年里由英国传到法国 德国等西欧全境 90年代传布到整个欧洲 最近又传到亚洲 现已知 受到BSE牵连的国家有100多个 因而 BSE实际上已为艾滋病之后 又一难以制服的世界性的特殊传染病 BSE发源国英国 已确诊的BSE疯牛已有177962头 涉及35181个农场 先后共屠宰和焚烧上百万头牛 造成高达近百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明了科学家暂且把它称为盶病毒 Prion PrPsc 目前倾向的学说认为它是一种人体和动物体内固有的蛋白质构型发生了由主要是a型折叠变成 折叠的转化 而从无害变成了致病 构型转化 或翻译后变化而由良性蛋白变成恶性蛋白 简称PrPsc 由疯牛病的牛肉和牛的相关产品引起人疯牛病与传统的克 雅氏病极为相似 因此被称做变异性克 雅氏病 发病者多为儿童和青年 平均年龄28岁 而潜伏期较短 至今世界上已发现140例VCJD 大部都在英国和欧洲 这些病人 大部已死亡 疯牛病的最主要威胁在于迄今为止它的不可治疗性和高致死性 欧洲疯牛病 暴发持续7个月 杀死了1千万头动物 在补偿 清理和出口方面的损失达40亿美元 在旅游方面的损失达75亿美元日本疯牛病 2001年9月 2002年1月 日本因疯牛病对农产业和食品工业的损失高达15亿美元 疯牛病 禽流感 avianinfluenza 是由甲型流感病毒亚型引起禽类的一种从呼吸系统到严重全身败血症的传染病 禽类感染后病死率很高 被国际兽疫局定为 类传染病 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 人禽流行性感冒 人禽流感 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具有高致病性的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一般情况下 禽流感病毒并不容易感染人类人呼吸道上皮细胞不含禽流感病毒的特异性受体 即禽流感病毒不容易被人体细胞识别并结合 所有能在人群中流行的流感病毒 其基因组必须含有几个人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 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由于含碱性氨基酸数目较多 使其在人体内的复制比较困难 人感染情况 2004年亚洲的H5N1 亚洲十个国家和地区禽类养殖场出现高致病性H5N1暴发越南 南北共53 64个省市病毒造成鸡鸭死亡23例人间H5N1病例被确认病人的病死率高 死亡15例 1000万只禽类死亡 捕杀河内的猪鼻液里发现H5N1泰国 确认11例H5N1人间病例7人死亡目前尚未发现人 人传播 导致新发传染病的主要因素 人类的人口增长和行为改变工业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土地开发利用国际旅游和商贸活动微生物适应与改变公共卫生措施的失衡 第二节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 传染病的流行病学分类1 按传播方式分类 接触传播 经水和食物传播 经空气传播 经生物媒介传播 围产期传播2 按病原体在自然界的储存形式分类 人 动物 土壤 水 二 传染病发生的基本条件 一 病原体 pathogen 能够引起宿主发病的各类微生物1 特性 1 传染力 infectivity 病原体引起易感宿主发生感染的能力 其大小可通过引起感染所需的最小病原微生物的量来衡量 强 天花 弱 麻风 2 致病力 pathogenicity 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引起临床疾病的能力 其大小取决于 体内繁殖速度 组织损伤程度 是否产生毒素 3 毒力 virulence 病原体感染机体后引起严重病变的能力 可用病死率和重症病例的比例表示 见表 2 变异性 1 耐药性变异 如结核病2 抗原性变异 如流感3 毒力变异 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二 宿主 host 定义 指自然条件下被传染性病原体寄生的人或其他动物1 免疫力 宿主机体针对某种病原微生物或其毒素产生的特异性抵抗力2 免疫反应 特异性和非特异性 1 体液免疫 2 细胞免疫 三 传染过程和感染谱 传染过程 病原体进入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感染谱 感染病原体后 宿主可表现出从隐性感染到致死的一系列程度不同的反应 1 疾病自然史 疾病发生 发展的整个过程 2 隐性感染 指无临床症状但能通过微生物培养 分子生物学检测或免疫学检测证实的感染 隐性感染者在传染源方面有重要意义 三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流行环节与影响因素 病人携带者受感染动物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接触水食物医源性垂直媒介土壤 易感人群 社会因素 经济政治文化宗教风俗 自然因素 气候地理 一 传染源 病原体在体内生长 繁殖 并能从体内排出的人或动物称为传染源 一 人作为传染源1 病人 1 潜伏期 incubationperiod 自病原体侵入机体到临床症状最早出现的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 传染病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 潜伏期长短可影响疾病的特征 潜伏期短的传染病来势猛 停息快 常呈爆发型 而潜伏期长的疾病流行持续较久 判断受感染时间 借以寻找传染源并确定传播途径 确定对接触触者的留验 检疫或医学观察时限 一般是常见潜伏期增加1 2夭 确定预防接种时间及效果 如麻疹只有在潜伏期最初5天内施行被动免疫才能有效 根据潜伏评价某项预防措施效果 2 临床症状期 出现该病特异性症状和体征的时期 是最主要自的传染期 因为此时病原体在人体内大量繁殖 有些临床症状有利于病原体的排出 如痢疾的腹泻 流感 麻疹的咳嗽 喷嚏等 3 恢复期 某些传染病临床症状消失后的一段时间内仍可排出病原体 继续作为传染源 如白喉 伤寒 痢疾 乙型肝炎等 有些传染病排出病原体的时间很长 甚至终身作为传染源 如部分伤寒病例可成为慢性带菌者 传染期 communicableperiod 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为传染期 2 病原携带者 Carrier 是指无任何临床症状或体征 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1 潜伏期病原携带者 在潜伏期内携带病原体者 2 恢复期病原携带者 在临床症状消失以后的一段时间内仍可排出病原体者 称为恢复期病原携带者 如白喉 猩红热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伤寒 痢疾 乙型肝炎等 凡携带病原超过3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病原携带者 如乙型肝炎 三个月以内者为暂时性病原携带者 3 健康病原携带者 指整个感染过程中均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但是能排出该病的病原体者 如 白喉 猩红热 霍乱 脊髓灰质炎 乙型肝炎等 健康携带者可能是隐性感染的结果 但隐性感染不一定都能成为健康病原携带者 此型携带者一般排出病原体量较小 持续时间短 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大小取决于其排出病原体的数量 携带时间 携带者的职业 生活环境 卫生习惯以及携带者所处环境的卫生水平 其中以携带者的职业及个人卫生习惯最重要 二 动物作为传染源许多动物的传染病都可以传播给人 由动物传给人的传染性疾病称为称人畜共患疾病 以动物为主的人畜共患病 病原体在动物间传播并世代延续 在一定条件下才传播给人 但在人间不会引起传播 如森林脑炎 狂犬病 钩端螺旋体病等 以人类为主的人畜共患病 其病原体主要是靠人世代延续 如人型结核 阿米巴病疾等 人畜并重的人畜共患病 是以人畜作为传染源 在人间和畜间都可以独立地保持病原体的世代延续 如血吸虫病 真性人畜共患病 病原体必须以人和动物作为终宿主和中间宿主的人畜共患病 如牛 猪绦虫病 动物源性传染病流行特征 动物源性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多呈散发性 但也有些传染病传入到人群后 原有的传播方式可以发生改变 而造成人传人的大流行 如鼠间不发生肺鼠疫 而到人间后则可形成肺鼠疫 经呼吸道传播而流行 多数动物源性传染病有较明显的地区分布 此类传染病在人间流行前先有动物间的流行 有些动物源性传染病有严格的季节性 动物源性传染病的病原体多种多样 如病毒 细菌 螺旋体 霉菌 原虫 蠕虫 衣原体 支原体等 二 传播途径 routeoftransmission 传播途径 病原体自宿主体内排出后 到进入新的宿主之前 在外环境中所经历的全过程传播因素 外界病原体必须借助一定的物体 水 空气 食物等 才能进入易感宿主体内 传播病原体的这些物质称为传播因素 1 经空气传播 air bornetransmission 飞沫 飞沫核 微生物气溶胶 尘埃流行特征 传播广泛 发病率高 传播易于实现 感染率较高如麻疹在未使用疫苗前几乎人人在儿童期都要感染 流感也是如此 发病季节性明显一般多见于冬 春季节 经空气传播传染病的发生常与居住条件和人口密度有关 传播中 居民的特异性免疫水平与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关系很大 在缺乏有效的控制施情况下 由于居民特异性免疫水平的变化 此类传染病发病率多有周期性增高 2 经水传播 water bornetransmission 1 经饮用水传播 霍乱 伤寒 细菌性病疾及甲型肝炎等流行病学特征 病例的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 除哺乳儿外发病没有年龄 性别 职业的差异 停用被污染的水源或采取净化措施后爆发或流行即平息 2 经疫水传播病人有接触疫水的历史 如在流行区游泳 洗澡 捕鱼 收获 抢险灾等而受感染 如血吸虫病 钩端螺旋体病等 病原体主要是经皮肤粘膜进人体内 流行特征 病人有接触疫水历史 发病有季节性和地区性 对疫水采取措施或加强个人防护后可以控制新病例发生 3 经食物传播 food bornetransmission 所有的肠道传染病 某些寄生虫病以及个别的呼吸道传染病 如结核 白喉等 都可通过污染食物进行传播 主要原因是食物本身带有病原体 如感染绦虫的牛 猪 患炭的牛 羊 患结核或布鲁菌病的乳牛所产的奶 沙门菌感染的家畜 家禽和蛋 携带甲肝病毒的毛蚶 牡蛎 蛤等贝壳类水生物等 其次是食品在生产 加工 运输 贮藏及销售过中被污染 经食物传播的传染病有如下流行病学特 病人都有吃某种污染食物的历史 不者不发病 疾病突然发生易形成爆发 停止食用污染食品后 爆发即可平息 爆发续时间较短 不形成慢性流行 4 接触传播 Contacttransmission 1 直接接触传播 性病 狂犬病 鼠咬热 2 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流行特征 病例多呈散发性出现 可在家庭及同室成员之间传播 发病与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及卫生条件差有关 流行过程缓慢 无明显的季节性 加强传染病管理 严格消毒制度 注意个人卫生 可减少此类疾病传播 5 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arthropod bornetransmission 经媒介节股动物传播是指经节肢动物叮咬吸血或机械携带而传播的传染病 1 机械携带传播如苍蝇 蟑螂携带的肠道传染病病原体一般能存活2 5天 病原体并不在其体内发育繁殖 在它们觅食时接触食物 随反吐或粪便排出而污染食物使人得病 如伤寒 细菌性痢疾等肠道传染病 2 生物性传播仅由吸血节股动物引起 吸血节股动物在叮咬处于菌血症 病毒血症等宿主时 病原体进入吸血节肢动物肠腔或体腔内 经过发育 繁殖后 方能感染易感者 节肢动物自吸人病原体至能够感染易感者 需经过一段时间 称为外潜伏期 同一疾病的外潜伏期的长短主要受气候条件的影响 经吸血节股动物传播的疾病为数极多 除鼠疫 疟疾 丝虫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 登革热外 还有200多种虫媒病毒性传染病 流行特征 有一定的地区性和季节性高发 病例分布与媒介昆虫分布一致 发病有年龄差异 如老疫区中病例多集中于儿童 成人病例较少 新迁入疫区者年龄差异不明显 某些传染病有明显的职业特点 如森林脑炎 多见伐木工人及林区工作人员 人与人之间一般不直接相互传播 6 经土壤传播 soil bornetransmission 土壤受污染的机会较多 如传染源的排泄物 分泌物或传染病患者的尸体和病畜尸体的处理不当等都可以直接或间接污染土壤 土壤在传播蛔虫虫 钩虫 鞭虫病等肠道寄生虫病中具有特殊意义 因为这些寄生虫的虫卵 必须在土壤中发育到一定阶段才能感染人 另外 能形成芽胞的病原体 如炭瘟杆菌 破伤风杆菌 气性坏疽杆菌等 可在土壤中长期生存 遇到破损皮肤后可引起感染 经土壤传播的疾病 取决于病原体在土壤中的存活力 人与土壤的接触机会以及个人卫生习惯等 7 医源性传播 iatrogenictransmission 医源性传播是指在医疗预防工作中人为地造成某些传染病的传播 1 易感者在接受治疗 预防和检验等措施时 由于所用器械的消毒不严格 污染了病原体所造成的传播 如针筒 针头 采血器 导尿管及各种治疗及检查器械等 2 药品与生物制品的污染所造成的传播 3 输血或使用血液制品引起的传播 如乙肝 丙肝 和艾滋病等 8 垂直传播 围产期传播 perinatalinfection 病原体由上一代传播给下一代 1 经胎盘传播2 上行性传播3 分娩引起的传播水平传播 Z 型传播 三 人群易感性 herdsusceptibility 人群易感性 人群作为一个群体对传染病容易感受的程度 1 人群易感性与传染病流行的关系有了传染源及适宜的传播途径 没有易感者的存在 仍然不可能发生新的病例 造成传染病的流行 因此易感者的存在是发生新病例的必要条件之一 所谓易感性即免疫力低下或缺乏 人群对于传染病病原体的入侵和传播的抵抗力称为群体免疫 与群体免疫相反的是人群易感性 人群易感性的高低是影响传染病流行的重要因素 在引起传染病流行的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易感率高 则传染病易于发生和传播 某病流行可能性大 反之 流行的可能性小 降低人群易感性是制止流行的强有力的因素 因此 通过人工自动免疫的途径 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 降低人群易感性是防止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措施 2 影晌人群易感性的因素 可使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 新生儿增加 6个月以上未经人工免疫的婴儿 对许多传染病均易感 易感人口的迁入 如高疟区或乙型脑炎 流行区等的本地居民由于患病或隐性感染而获得对该病的免疫力 而缺乏免疫力的非流行区居民迁人后 使人群易感性升高 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 传染病的病原体感染后 或人工免疫后人体都具有一定的免疫力 但经过一段时间后 其免疫力逐渐降低 又成易感者 免疫人口的迁出或死亡 使人群易感性升高 可使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 计划免疫是降低人群易感性的重要措施 人工免疫所获得免疫力不能维持终身 故对易感人群必须实施计划免疫 传染病流行后易感者由于感染而获得免疫力 因此在传染病流行后的一段时间内 人群对该病的易感性降低 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加 这些人从未显示过临床症状 但实验室检验可以证实他们已经感染并获得免疫 因此可使人群易感性降低 四 疫源地及流行过程 epidemicfocusandepidemicprocess 在一定条件下 传染源向其周围传播病原体所能波及的范围称为疫源地 疫源地形成的条件 传染源存在和病原体能够继续传播每个传染源可单独构成一个疫源地 同一个疫源地可同时存在一个以上的传染源 一般把范围较小的疫源地称为疫点 而范围较大的疫源地或若干疫源地连成片时称为疫区 不同传染病或同一传染病在不同条件下 其疫源地范围不同 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 即传染源活动范围 传播途径的特点和周围人群的免疫状况 疫源地消灭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传染源被移走或消失 住院 死亡或治愈 传染源散播在外环境中的病原体被彻底清除 周围所有的易感接触者经过该病的最长潜伏期没有发生新的病例或感染 流行过程 流行过程指一系列相互联系 相继发生的疫源地构成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包括了传染源 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只有这三个基本环节互相连接 协同作用才能发生新的疫源地 才能使流行过程得以延续 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环消失 即意味着疫源地将被消灭 流行过程即终止 四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1 自然因素的影响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 地理 土壤 动植物等自然因素 它们通过对三环节的具体影响而起作用的 1 自然因素对传染源的影响 自然因素可直接作用于传染源 特别是对动物传染源的影响更大 因为地理环境 地貌 气候条件等可影响动物传染源的地区分布 如自然疫源性疾病就是由于某些类型的地理环境适合某些种类的动物传染源的生存而成为这些动物的自然疫源地 自然因素对作为传染源的人也有影响 如疟疾在春季有复发 痢疾在夏季复发增加等 2 自然因素对传播途径的影响 自然因素对传播途径的影响最大 因为传播媒介直接受自然因素的作用 尤其是生物媒介 气温温度和雨量影响节肢动物媒介的滋生 生长和繁殖 从而影响其作为传播媒介作用的大小 夏季暴雨引起洪水泛滥 居民与带有钩端螺旋体的猪 鼠粪尿污染的水接触而导致钩端螺旋体病的爆发 或饮用被污染的水源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流行等 3 自然因素对易感人群的影响 自然因素对易感人群亦有一定的影响 如寒冷季节易患胃肠炎 肺炎 上呼吸道感染等 2 社会因素对流行过程的影响 社会因素相当广泛而复杂 主要包括社会制度 生产劳动 居住条件 营养条件 经济文化 人口密度 风俗习惯 宗教信仰 社会的安定与动荡 卫生设施 卫生水平 职业等 第三节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一 预防和控制策略策略和措施 一 预防为主预防是指疫情发生前 针对可能暴露于病原体病发生传染病的易感人群采取措施 包括加强健康教育 加强人群免疫和改善卫生条件 二 加强传染病监测 常规报告和哨点监测 三 传染病的全球化控制 二 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措施 一 传染病报告及时报告疫情疫情报告是疫情管理的基础 也是国家的法定制度 因此迅速 全面 准确地做好传染病报告这项工作 是每个临床医师的重要的法定职责 1 报告病种类别 1989年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明确规定 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 防治结合 分类管理 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甲 乙 丙三类 共35种 甲类传染病是指 鼠疫 霍乱 乙类传染病22种 丙类传染病11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2003年列为法定传染病管理 2 责任报告人和报告时限 责任报告人 凡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 卫生防疫人员包括开业医生报告时限 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 肺炭疽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 在城镇应于6小时内 在农村于12小时内 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至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 并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时 城镇应在12小时内 农村应于24小时内向发病地区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丙类传染病在规定的监测区中进行监督管理 发现病人应在24小时内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二 针对传染源的措施 1 病人对传染病病人的措施在于早发现 早诊断 早报告 早隔离 早治疗 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传染病人既有利于对传染源进行控制 又可使病人有机会得到早期治疗 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早期发现和早诊断关键是要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责任感 做好社区人群卫生服务 普及群众的卫生常识等 早期隔离将病人隔离是防止疾病扩散的有效方法 隔离期限依各种传染病的最长传染期并参考检验结果而定 对患有下列传染病的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应进行隔离治疗 直至医疗机构证明其不具传染性时 方可恢复工作 1 甲类的鼠疫 霍乱 2 乙类的艾滋病 病毒性肝炎 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 伤寒和副伤寒 炭疽 斑疹伤寒 麻疹 百日咳 自喉 脊髓灰质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猩红热 流行性出血热 登革热 肺结核 淋病 梅毒 3 丙类的麻风病 流行性腮腺炎 风摩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早期治疗对病人应及时 正确 彻底治疗 尽早地减少传染源 切断传染过程防 2 病原携带者许多传染病均有病原携带者 按其危害程度的不同可在该地按病种有目的检查发现携带者 新兵入伍 新生入学 招工健康体检 对传染病恢复期病人应密切注意追踪接触者 发现病原携带者 对特殊职业 如儿童机构 饮食行业 牛奶厂 水厂 炊事人员 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一旦发现即时治疗调换职业 特别是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 应对其密切关注 加强卫生教育 正确认识无临床症状的乙肝病人对周围人群的可能危害 自觉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并接受必要的治疗措施 3 接触者是指曾接触传染源或可能受到传染并处于潜伏期的人 对接触者可采取以下措施 防止其发病或成为传染源 医学观察 对某些较严重的传染病接触者每日视诊及测量体温 注意早期症状出现 隔离或留验 对甲类传染病的接触者必须严加隔离 在医学观察同时需限制行自由 并在指定地点进行留验 应急预防接种 对潜伏期较长的传染病接触者进行自动或被动免疫预防 如在麻疹爆发时对儿童接触者可注射麻疹疫苗 对体弱小儿可注射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 药物预防 对某些有特效药物防治的传染病 必要时可用药物预防 如抗疟药乙胺嘧啶 氯奎预防疟疾 用青霉素预防猩红热等 药物预防只用于密切接触者 4 动物传染源有经济价值的动物同时又不是患有烈性传染病 可以由兽医部门进行隔离治疗 否则可采取杀灭措施 如消灭狂犬 野犬等是预防狂犬病的重要措施 如1998年香港人群中发现鸡禽流感流行 将上市鸡栏的鸡消灭后 流行中止 三 对传播途径的措施 消毒 disinfection 是消除或杀灭外环境中的病原体以切断传播径 防止传染病扩散或蔓延的重要措施 肠道传染病病原体可以通过水 垃圾 粪便污染环境而传播 故重点应对污染物品及环境进行消毒 呼吸道传染病由于通过空进行传播 其重点在于空气消毒 个人防护 戴口罩 及加强通风 水消毒的方法中最常用和简便快捷的方法为氯化消毒法 通常在水中加入氯气或含氯化合物 如漂白粉 消毒包括预防性消毒和疫源地消毒 前者是指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和物品实施消毒 疫源地消毒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两类 1 随时消毒 currentdisinfection 对现有传染源的疫源地 病人的排泄物 分泌物及所污染的物品及时进行消毒 如痢疾 随时消毒需经常进行 应指导病人家属或由医人员完成 2 终末消毒 terminaldisinfection 指传染源痊愈 死亡或离开后 对疫源地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 一般对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能较长时间存活的疾病才进行终末消毒 四 针对易感者的措施 免疫预防药物预防个人防护 五 传染病暴发时的紧急措施 限制或停止集市 集会 影剧院演出或其他人群聚集活动停工 停业 停课临时征用房屋 交通工具封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 第四节计划免疫及评价 一 疫苗预防接种 vaccination 又称人工免疫 是将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内 使机体产生对某种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 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减少易感者 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一 基本要求 9项要求 二 预防接种的种类 1 人工自动免疫 是指以免疫原性物质接种人体使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免疫原性物质包括处理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9 窦娥冤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二北京版
-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位置和范围》说课稿
- 浙教版(2023)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1课《认识在线社会》教学设计及反思
- 第3课 算法设计(教案)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浙教版
- 2025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圆的有关位置关系(9大考点51题) (第1期)原卷版
- 第10课 公益广告制作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信息技术大连理工版五年级上册-大连理工版
- 2025年云南高考地理试题(学生版+解析版)
- 2025年体育健康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200题)
- 3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说课稿-2025-2026学年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人教版
- 第1节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说课稿-2025-2026学年高中物理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鲁科版2019
- 2025年度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房买卖协议
- 南昌市小学二年级 2025-2026 学年数学秋季开学摸底测试卷(人教版)含解读答案
- 电子竞技赛事策划与组织运营管理方案设计
-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 2025年智慧城市信息化运维服务合作合同模板
- 职工职业健康体检实施方案与标准
- 2025年部编版新教材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2025年多省公务员联考公安基础知识考试真题(附答案)
- 2025年税务副科领导干部面试题及答案
- 基孔肯雅热培训测试题含答案
- 食堂工作人员食品安全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