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知识讲座讲稿.doc_第1页
楹联知识讲座讲稿.doc_第2页
楹联知识讲座讲稿.doc_第3页
楹联知识讲座讲稿.doc_第4页
楹联知识讲座讲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国粹育人,教学宏开新世界;楹联进校,师生竞写大文章。杜兴民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根据省楹联二代会精神,楹联要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在这里交流对联知识。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独立文体之一,具有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久盛不衰。现本人就学习对联的方法和大家进行交流,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首先谈一下对联是什么、写什么、怎样写?撑天拄地两行字; 纳古涵今一副联。 蒋有泉对天对地,天地有情皆可对; 联古联今,古今无事不能联。 中国楹联报社联学开新,可从文史入手; 骚坛夺席,堪与诗词并肩。 梁羽生 这三副联已明确告诉对联是什么、写什么、怎样写。今天我们主要交流一下,怎样写对联。喜欢对联的人把文章比作水,诗词比作酒,那么对联就是酒精。不喜欢对联的人说对联是戴着脚镣手铐跳舞,现就对联所谓脚镣手铐和大家共同探讨。楹联,俗称对联,世界上任何事物都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创作楹联的规则就是联律通则。其中规定了六条基本原则,也就是六要素。这是创作楹联要掌握的最基本东西,它们是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形对意联。一副楹联作品只要同时符合这六要素的要求,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楹联。第一要素:字句对等。也有人说“字数对等”,但这种说法只对了一部分,并不全面。因为对于单句联,三言五言,七言等只要字数相等就行了。但对于多句联,就不能只讲字数相等就行了,而且句数也必须相等。中短联中每边包含的字数称为言,如五字句称为五言联、七字句称为七言联;超过一定字数的长联,习惯按上下联总字数合计,如孙髯翁为昆明大观楼所题长联,长达180字,称为180字联。一般四言句、五言句、六言句、七言句居多。一副对联,字数不限,短可仅二三字,长可至百千字,但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今天我们以王之涣登鹳雀楼诗句为例,结合讲解对联六要素,因为简单易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上联五字,下联五字,上下联字数相等。知行合一,有教无类;修治省三,见贤思齐。贵校校门联,上下联各八字,字句对等。上联的意思是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下联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吾日三省吾身。见到有才德的人就想着与他齐平。本副联意境很好。但还有一种极个别的情况例外,就是有意追求“字数不等”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如民国时期,袁世凯死后,四川某人做的“挽联”:中国人民万岁;袁世凯千古。上联六字,下联五字。由于把千古和万岁看作是对仗,便有个“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的弦外之音。这种讽刺效果,依然建立在字数相等原则上,否则,怎么会对不起呢? 第二要素:词性对品。所谓品,就是类。就是要求在上下联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要求词类属性相同。词性相同是对联“对偶艺术”的精髓所在。在现代汉语中,汉字总体上分为实词、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动、形、数、量、代词虚词包括:副、介、连、助、叹、拟声词词性对品是指上下联相同位置的文字词性必须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动词对动词,数量词对数量词等等。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诗句中“白日”对“黄河”两个名词相对,其中“白对“黄”是两个颜色词相对,“依”对“入”是动词相对,“山”对“海”是名词相对,“尽”对“流”是动词相对。两句诗构成了一副对联,描写了壮丽的景色。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定吞吴。明.金 声前一个分句是熟语相对,“有志者”与“苦心人”,“事竟成”与“天不负”,属对皆十分精良。中间分句,“破釜沉舟”与“卧薪尝胆”成语成对,既自对相对,工稳如铸。“百二”对“三千”,精巧的数字对。“秦关”与“越甲”之对略有不工之处,系专有名词加普同名词之对,亦工。“楚”与“吴”为专有名词相对。整体而言,此联对仗工整,几乎无可挑剔。联律通则考虑到由于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间的差异,词性对品这一要求可以适当放宽,异类词相对的,范围大致包含:形容词对动词(特别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休息、咳嗽、游泳、交际、玩耍、鼓掌、道歉、开幕、睡觉等不能带宾语,也不能受很修饰,如不能说很休息、很睡觉。)方位词对数目词;数目词对颜色词;同义词对反义词;副词对连词;介词对助词;某些成序列的名目,两种序列之间相对。如自然数列,天干地支,五行,十二属相等。第三要素:结构对应。结构对应是指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修辞的运用,彼此对应平衡。从语法结构角度讲,就是句型要一致。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如果上联是主谓宾结构,而下联是主谓补结构,就没有对好。楹联在大的语法结构对称的同时,小的词组也要做到句法一致。即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联句结构之优劣,决定对联的成败,所以,完整地组织联句,有利于主题,使对联富有艺术感染力,是撰写对联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也是写对联的难点所在。作品的组织和构造,作品的各个部分的联系和安排,这就是结构问题。结构特点是显露在外的,所以它是作品的形成要素,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的基本形式,需要精心组织。对联的结构问题,显然比绝句要精密复杂得多。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偏正词组,“白日”对“黄河”,主语对主语,“依”对“入”,谓语对谓语。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清、郑板桥 此联对仗工整 。“室”、“花”为名词对;“雅”、“香”为形容词对;“何须”与“不在”,皆为副词;“大”与“多”,又皆为形容词;“大”与“雅”修“室”,“多”与“香”修饰“花”照应得当。人到万难须放胆;事当两可要平心。张大千“人”与“事”、“难”与“可”、“胆”与“心”,皆为名词相对;“到”与“当”、“放”与“平”,皆为动词相对:“万”,数词;“两”,虽然不是数词,但表示“二”的意思,“万”对“两”也算工;“须”和“要”,连词相对。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与“学海”皆用比喻,系名词相对,“山”与“海”属对工整。“有”与“无”、“为”与“作”,皆为动词相对;“路”与“涯”、“径”和“舟”都是名词相对;“勤”和“苦”都是形容词相对,而且都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得对仗工而且巧。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清、郑板桥这联对仗颇有特色,“删繁就简”和“领异标新”属于成语对,“删繁”“就简”“领异”“标新”都是动宾词组,而且“繁”与“简”、“异”与“新”都是反义词,这样即形成句内自对,也使得上下非常工整的相对;“三秋”与“二月”,“树”对“花”,都无可挑剔。整体而言,这是一副在对仗上十分出色的联。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上联中,“从”与“自”为介词相对,“磨砺”为并列结构的动词,“苦寒”为并列结构的形容词,形成自对。“出”为古入声字,系仄声,与“来”皆为动词。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清、林则徐“天”和“我”之对属于名词与代词相对,属于工队范畴。整联无一字不对仗,非常工整。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清、粱同书“能”与“肯”皆用作动词;“受苦”“吃亏”都是动宾结构词组。“方为”与“不是”都是副词动词相对,“志士”“痴人”都是偏正结构的名词。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清、郑板桥“虚心”“傲骨”都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属于偏正短语结构,“心”与“骨”属对精巧。“低头”与“仰面”都是动宾词组。整联无处不对仗,甚为工整。 第四要素:节律对拍。节律对拍是指上下联句中语流节奏要一致。节律也就是节奏。即有规律的重复。世界上事物都具有节奏性的,如海潮的涨落、人脉搏的跳动、走路时的脚起脚落等等,都是有节奏的。节律可以产生快感和美感。楹联和诗词一样可以吟咏,具有音乐性,就是因为它有节律。所谓节律对拍,是指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节奏确定,可以按节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第五要素:平仄对立。楹联是一种独立的文学种类,是我国传统的格律文学形式之一。是供人们实用的欣赏的文学艺术。它自然具有格律文学的共性。即保持声调和谐,抑扬顿挫的特点。还十分讲究用字的平仄,所以读起来节奏分明,富有旋律,朗朗上口,悦耳动听,有着一种音乐美。因此,它要求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字,平仄相反,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通过相反和交替构成和谐。楹联是讲究声律的。声就是指声调,也就是平仄。律就是指平仄分布的规律。要想把楹联写好,就必须弄懂声律的基本知识。平仄交替和平仄对立就是单边要按照节奏点安排平仄交替,在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字一定要安排平仄对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单句节奏点“日”仄“山”平,单句内相邻节奏点上的字平仄交替;上下联节奏点“日”仄、“河”平、“山”平、“海”仄、“尽”仄、“流”平,上下联之间节奏点上的字平仄对立。一句之内相邻节奏点上的字没有做到平仄交替,则为失替;对句之间节奏点上的字没有做到平仄相对,则为失对。有失替、失对现象便为出律。多句长联除单句符合平仄交替,对立原则,还应注意句脚安排,传统对格,句脚安排格式。 1、平仄单交替式;即单边各分句句脚采取一平一仄交替方式。明代李开先多采用,因此叫李氏规则,即鹤步格。 2、平仄双交替式:即单边各分句句脚采取两平两仄交替的方式。这种“平顶平,仄顶仄”的双交替的格式,清代被引入长联创作,当代人称之为长联句脚的“马蹄韵”格式,运用最为广泛。 3、多平一仄式:上联除句尾为仄外,所有句脚均以平收,下联相反。因出于朱恂叔的传授,当今联界习惯称为“朱氏规则”,即龙形格。目前在对联创作中,平仄声采用的办法,在不排斥旧四声的前提下,积极试用新四声,或者宜古宜今,双轨并行,同联不混用。这种双轨并行的办法即利于旧四声的创作和古联的鉴赏,又利于现代青年的创作,适应普通话的推广。作为初学对联的青少年学生,第一步理所当然地要选用现代汉语四声来定平仄搞创作。在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后,也不妨再回过头去了解一些旧四声的知识。新声依照汉语拼音所标注的一声、二声、三声、四声,把一、二声作为平声,三、四声作为仄声。 旧声依照平水韵(平水是指平阳府城,即今山西临汾市的别称),宋代江北平水人刘渊集前人韵书之大成,将平、上、去、入分为106韵;平声仍称平声,上、去、入三声合起来称为仄声,经过皇帝御批后,八百多年来沿用至今。 中华国粹网平仄查询,输入提交后,平、仄重字就出来了,很方便。实行双规制,但同副联新旧声不能混用。如:爆竹声中除旧岁;梅花香里庆佳节。新旧声混用,古入声转今平声的“竹”按仄声处理,“节”却按平声处理 了 。上联尾字必须是仄声,下联尾字必须是平声。 第六要素:形对意联对联不仅要求形式对举,而且要求意义关联。所谓关联,就是上下联的语义相关,上下联表达的表达内容要统一于一个主题。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轮落日向着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尽头渐渐落下,而滔滔的黄河水则永不停息地向着大海奔流。上下联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景色,上联末“尽”字是仄声,下联末“流是平声字,所以是有情的对仗句。如果只求形式上的一致,不求内容上的统一,联界称为无情对即羊角对。下面给大家讲一个无情对的故事:清代内阁学士张之洞与工部侍朗李文田在北京陶然亭会饮。张以“陶然亭”出句,李之田对张之洞,众大笑。张之洞为人名,而陶然亭是建筑物,二者无任何关联,真是风马牛不相及。但张,陶为姓氏,之,然为文言虚词,洞与亭为景物相对,字字对仗工妙,实为无情巧对。张之洞;陶然亭。三星白兰地;五月黄梅天。电影院中看电影;图书馆里读图书。以上这些联上下联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没有一个主题。所以人们不把它称为对联,只称为对语。综上述,对联是由两行有情的对仗句组成的独立文体。以上我们已了解了对联的六要素,但要写好对联必须避忌三点:1、忌合掌。把左右手合起来,掌心对掌心,指尖对指尖,指根对指根,称为合掌。一联的出句和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称为合掌。此为诗联大忌。烈士丰功垂万代;英雄伟绩著千秋。这里的万代,千秋都是虚指时间久远。所以判定为合掌。诸葛相祠垂万代;三苏文苑溯千秋。这里的万代虚指时间久远,而千秋是实指可以追溯到一千年前的宋代。这里是一虚一实相对。所以不仅不合掌,而且显得很工整。2、忌不规则重字。一副对联中无规则地出现两个或多个相同的汉字,即为重字。与这种无规则的重字相对应的若是另外一对重字,这称为规则重字。例:对天对地,天地有情皆可对;联古联今,古今无事不能联。德如善水承先道;道若崇山继古德。有规则重字体现了对联的对称美,增强了修辞效果。不规则重字破坏了上下联之间的对称法则,属于对联文体中严重的形式缺陷。例:年丰人寿花如海;柳暗花明春似潮。上下联不规则重“花”字。3、忌尾三仄,尾三平。例:美酒千盅辞旧岁;梅花万树迎新春。下联收尾“迎新春”为尾三平。爆竹随心伴笑语;春风得意谱欢歌。上联收尾“伴笑语”为尾三仄。除了以上避忌的三点还应注意尽量避免两点:1、避免重音字。例:青山跟清水“青”、“清”读音相同,同一副联里出现称重音字。2、避免上强下弱,在对仗中应当注意词语的份量,成联后,要注意上下联气势上的匹配,做到旗鼓相当。宁可下联略强些,不可以出现上联气盛,下联气弱,虎头蛇尾的毛病。朱元璋在禁中观猎,看见马儿飞奔而过,风吹马尾,尾毛飘舞,于是便出联试探儿孙的才能与抱负,出句为:风吹马尾千条线;长孙 朱允炆先对曰:出句:风吹马尾千条线;对句:雨打羊毛一片毡。若只从文字、结构、修辞上看,对得也工整,可惜立意不高,朱玩璋听后眉头微皱,心中不悦。朱元璋的四子朱棣稍作沉思,在旁应对:出句:风吹马尾千条线;对句:日照龙鳞万点金。龙为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封建时代常将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和帝王的东西:龙颜、龙体、龙廷、龙袍。朱元璋听朱棣所对后默然。朱元璋儿孙应对的句子,从对仗来说,两人的对句都很工整。但两相比较,却大为悬殊。孙儿朱允炆所对“雨打羊毛一片毡”,与出句文字结构相应,属对工整,但立意选材一般,显得内容消沉、情感抑郁,难怪朱元璋听后心中不悦。而朱棣的对句“日照龙鳞万点金”不仅对仗工稳,而且内容积极、感情激扬,在立意、气势方面,远远超过了其侄朱允炆;取材、比拟,胜过其父朱元璋。朱元璋用“千条线”来比喻奔马那被风吹散、细丝飘飘的尾毛,形象鲜明;而朱棣用“万点金”来比喻游龙那迎晶生辉、金光闪闪的鳞甲形象,自然贴切,又具有帝王气度。这两个对句有差异,既缘于应对二人的观察力、想象力有别,也显现出两人的性格、气质,胸怀、志向的不同。下面再谈一下写对联地创作过程:一是先提炼所要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罗列出那么几个词汇或者意象;二是进行排列组合,让他们成为句子;三是本着文辞最佳的原则进行修改,修改要按照格律、意境双重标准进行。如此,大体就能写出来一副对联。如果再细化,我将这些概括为十个步骤:1是下笔扣题、2是深入构思、3是行文语势、4是长短布局、5是词语推敲、6是语言修饰、7是平仄调整、8是局部工整、9是增删修剪、10是后期调整。许多人写了很多联,意境也很好,但格律不怎么讲究。作为初学者,我想说对于格律一定要严格坚守。刚开始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