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粉磨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_第1页
水泥粉磨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_第2页
水泥粉磨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_第3页
水泥粉磨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_第4页
水泥粉磨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泥有限公司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时间:2017年6月26日 实施时间:2017年7月25日备案时间: 年 月 日 备案编号: 装订目录第一部分:发布令第二部分: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编制说明第三部分: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预案备案表第四部分:突发性环境事件综合应急救援预案(正本)第五部分: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第六部分: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第七部分: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预案专家评审意见第八部分: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预案评审会议签到表发布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按照环保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保部信令第17号)等要求。为提高我公司应对突发环境事件能力,针对事件性质及时有效的实施应急救援工作,做到响应快速、有序行动、控制事态、妥善处置,将环境风险控制在我公司区域内,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污染危害,达到保护周边生态环境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及财产安全,促进我公司可持续的发展,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本预案于2017年6月编制,2017年7月18日组织专家组进行评估审查,2017年7月25日经过修改完善,报公司主要负责人签发实施,请各部门严格遵守,认真执行。 签发人: 2017年7月25日目录1 总则11.1编制目的11.2编制依据11.2.1法律法规11.2.2相关的标准及导则21.3适用范围21.4应急预案体系21.5工作原则31.6环境事件分级31.6.1 本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分级31.6.2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分级42 公司基本情况62.1公司概况62.1.1地理位置62.1.2自然条件62.1.3周边环境72.2生产工艺基本情况72.2.1生产原辅料消耗量及储存量72.2.2主要生产设备82.2.3生产工艺流程92.2.4公司生产废弃物及储存处置情况123环境风险源及环境风险评价133.1主要环境风险源识别133.2危险物质及特性分析133.3风险源事故环境影响分析144组织机构及职责154.1应急组织体系154.2指挥机构与职责154.2.1应急指挥部职责154.2.2总指挥职责164.2.3副总指挥职责164.2.4应急救援办公室174.2.5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小组175 预防和预警195.1环境危险风险源监控195.2公司突发环境事件管理195.3预警行动215.3.1预警分级215.3.2预警行动215.3.3预警结束215.4报警、通讯及联络方式215.4.1报警联络方式215.4.2内部、外部通讯方式226 信息报告与通报246.1内部报告246.2外部报告时限及程序246.3信息上报256.3.1报告分类256.3.2报告内容256.3.3报告方式256.4信息通报257 应急响应与措施267.1分级响应机制267.1.1社会级(级)应急267.1.2公司级(级)应急267.2响应程序267.3应急预案的启动277.4应急措施287.4.1柴油泄漏,引发火灾应急处置措施287.4.2盐酸泄漏应急处置措施287.4.3废气泄漏应急处置措施287.4.3人员抢救287.4.3人员疏散及撤离297.5应急终止297.5.1应急终止条件297.5.2应急终止的程序297.6应急终止后的行动308后期处置318.1生产管制与恢复318.1.1生产管制318.1.2生产恢复318.2善后处置和保险318.2.1善后处置318.2.2保险318.3工作总结与评价319 保障措施339.1组织机构、管理制度339.2通信与信息保障339.3应急队伍保障339.4应急物资装备保障339.5经费保障339.6其他保障339.6.1已有救援装备保障339.6.2交通运输保障349.6.3救援医疗保障3410 宣传、培训与演练3510.1宣传教育3510.2培训3510.2.1生产操作人员的培训3510.2.2应急救援队伍训练3510.2.3应急指挥小组培训3810.3应急演练3810.3.1演练分类和内容3810.3.2演练范围与频次3910.3.2演练记录3911奖惩3912 预案的评估、备案、发布和更新4012.1预案评估4012.2预案的备案4012.3预案更新4012.4预案的发布4012.5预案实施4013附则4113.1术语、符号和代号4113.3预案解释部门41附件一:指挥部各负责人员名单附件二:内部应急通讯录附件三:外部应急救援通讯录附件四:应急救援物资装备清单附件五:突发环境事件调查报告表附件六:应急预案启动命令记录表附件七:应急预案关闭命令记录表附件八:公司地理位置示意图附件九:公司周边环境示意图附件十:公司平面布置图附件十一:突发环境事件紧急疏散图附件十二:*有限公司危险源示意图1 总则1.1 编制目的编制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为了贯彻环境安全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环境事件,事先主动制定、采取防范措施,防止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发生,一旦事件发生时能迅速有效的控制与处理,防止污染事态的扩大,将事件影响降到最低限度,确保现场及周边地区人员健康及环境安全。结合本公司实际生产的基本情况,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公司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能够快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员工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应急预案。1.2 编制依据1.2.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法,2007年8月30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号),2015年1月1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年6月1日实施;(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年1月1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12月01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8年10月28日;(7)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014年3月1日;(8)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9)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方法(环保部令 第17号),2011年5月1日;(10)关于印发的通知(环发【2015】4号);(11)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环发【2013】20号),2013年2月7日;(1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名录(最新年本)(13)关于督促化工企业切实做好几项安全环保重点工作的紧急通知安监总危化【2006】10号;(14)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15)云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转发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的通知(云环通【2015】39号);(16)关于印发的通知(环办【2014】34号)。1.2.2相关的标准及导则(1)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3)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8978-2009);(4)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1996);(6)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程(GB20576-GB20591);(7)废水排放去向代码(HJ 523-2009);(8)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卫监督发【2005】272号);(9)固定式压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R0004-2009)。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编制*水泥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1.3 适用范围此预案的适用范围为*水泥有限公司范围内人为或不可抗力造成的废气、废水、固废等环境污染、破坏事件,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件,或其他因素诱发的环境问题。1.4 应急预案体系应急预案体系一般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根据*水泥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得出公司环境风险等级为一般环境风险,按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公司应急预案体系由突发环境事件综合应急预案构成。综合应急预案是本公司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综合性文件。1.5 工作原则企业在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系统及其响应程序时,应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方针,贯彻如下原则:(1)优先原则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优先,防止和控制事件的蔓延及污染优先。要求员工在紧急状态下首先避险和自救。(2)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原则加强环境事件危险源检测、监控和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件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事件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3)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把事件防范作为主要工作任务,督促公司加强管理,做好生产设备及污染防治设施的维护保养和外排污染物的日常监测,做好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人员、技术、物质和设备的储备工作,加强应急队伍的培训演练。完善工作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4)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本公司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在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坚持属地为主,实行分级响应。(5)加强监管,防微杜渐加强对公司的监督管理工作,增强公司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责任感,使公司不断强化自身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生产设备及污染治理设施处在良好运行状态和外排污染物的达标排放,预防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1.6 环境事件分级1.6.1 本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按照环境污染事件的可控性、严重性和紧急程度,本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及预案分为二级。(1)满足下列情形之一者为一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启动的应急预案为一级应急预案(请求政府支援预案):事件涉及本厂以外单位和人员,需要撤离疏散非本厂员工以外人员;事件危害可引起大面积污染,跨区域污染,并有迅速扩大或发展趋势的;超出本厂应急处置能力的环境污染事件。(2)满足下列情形之一者,为二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启动的应急预案为二级应急预案(厂级预案):有人员出现明显中毒症状的;事件涉及车间以外单位和人员,超出车间应急处置能力的;事件危害影响到周围地区、经自救或一般救援不能迅速予以控制,并有进一步扩大或发展趋势的。1.6.2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分级上述公司分级标准如无法研判的突发环境事件,可参照环保部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根据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保部第17号令)执行。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级)、重大(级)、较大(级)和一般(级)四级。(1)特别重大(级)突发环境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的;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的;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5)因环境污染造成地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6) 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的;核设施发生需要进入场外应急的严重核事件,或事件辐射后果可能影响邻省和境外的,或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3级以上的核事件;台湾核设施中发生的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4级以上的核事件;周边国家核设施中发生的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4级以上的核事件;7)跨国界突发环境事件。(2)重大(级)突发环境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的;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5)因环境污染造成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6)重金属污染或危险化学品生产、贮运、使用过程中发生爆炸、泄漏等事件,或因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危险废物等造成的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在国家重点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或居民聚集区、医院、学校等敏感区域的;7)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造成环境影响,或核设施和铀矿冶炼设施发生的达到进入场区应急状态标准的,或进口货物严重辐射超标的事件;8)跨省(区、市)界突发环境事件。(3)较大(级)突发环境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的;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4)因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的;5)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6)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造成环境影响的;7)跨地市界突发环境事件。(4)一般(级)突发环境事件。除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重大突发环境事件、较大突发环境事件以外的突发环境事件。2 公司基本情况2.1 公司概况*水泥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水泥粉磨站项目位于*工业园区,占地面积21800m2。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年产将达30万吨水泥。*水泥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水泥粉磨站项目前身为云南*集体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水泥粉磨站项目,2006年8月建成投产,2012年12月*集团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水泥粉磨站项目变更为*水泥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水泥粉磨站项目,并于2013年6月取得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函)关于确认*集团有限公司变更投资主体名称后水泥生产线符合产业政策的函(云工信函201371号)。2.1.1 地理位置公司厂址位于*工业园区,厂址中心地理坐标:N1038876.84、E253035.95。海拔高度1895m。地形平坦。厂址距*城区约19km,距G78汕昆高速约5.1km,距省会昆明114km(公路线),交通十分便利。2.1.2 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地跨东经1024210450,北纬24192703之间。*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东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毗邻,南与文山州、红河州接壤,西与昆明市、东川市连接,北靠昭通地区和贵州毕节地区,是边疆中的内地。素有“滇黔锁钥”、“云南咽喉”之称的*,距省会昆明市135km,地区面积33,821km2。*是*政府所在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云南省东部,滇东高原中部,南盘江上游,东经10329-10414,北纬2507-2606之间。距省会昆明137km。东邻富源、罗平县,南接陆良县,西与马龙县相连,北与沾益县接壤,素有“滇东重镇”、“入滇锁钥”之称,320、326国道和昆曲、曲陆、曲胜三条高速公路、贵昆铁路交织于此,为进出云南的陆上要塞。地势呈东西高,南北低,山地、河谷、丘陵、相互交错。城区海拔1875米,地形地质结构复杂,最高点在沿江街道境内的曹家大山,主峰海拔2452.2米,最低点在*薛旗田南南盘江河缘处,海拔1845.1米。2.河流水系*境内主要河流有纵贯南北的南盘江,为珠江上游,境内流长56.7公里;东部的龙潭河,境内流长分别为28.4公里、31公里;西部的白石江和潇湘江,境内流长分别为31公里、46.7公里。均属于珠江水系。公司位于*工业园区,经现场调查,周边河流为团结河,团结河最终进入南盘江,团结河位于公司西面1km。3气候、气象*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地形复杂,立体气候明显,具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雨热同期,干、湿季节分明的气候特征。春季(35月)温暖风大,降雨稀少,空气干燥;夏季(68月)降雨充沛,气候潮湿;秋季(911月)凉爽湿润;冬季(12月次年2月)降雨稀少,风大、干冷。*年平均气温14.5,平均降雨量1008毫米,平均降雪日6天,平均无霜期257天,平均日照2096小时,平均风速2.7米/秒。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7左右,最热月(7月)20左右。时有干旱、洪涝、冰雹、霜冻、低温冷害、等灾害性天气出现,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和南风,西南风风频为25%,南风为20%,全年静风频率较低仅14.3%,全年平均风速3.0m/s,最大风速20m/s。*属亚热带和暖温带混合型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特点。干湿季节分明,年平均气温14.9,年降雨量在900至1200之间,全年无霜期在245天左右,年均日照时数在2400小时左右。时有干旱、洪涝、冰雹、低温冷害等灾害性天气出现。2.1.3 周边环境厂址东、北两面紧邻麒麟煤化工有限公司、东面850m处为新田村;西面紧邻气体能源公司、西面500米处为*社区东门村,南面为耕地、南面550米处为*水库。2.2 生产工艺基本情况2.2.1 生产原辅料消耗量及储存量公司生产所涉及的主要原辅材料种类、数量见表2-1。表2-1 生产线主要原、辅表名称来源年用量熟料(万吨/a)*20.1石灰石(万吨/a)*4.8脱硫石膏(万吨/a)*1.5粉煤灰(万吨/a)*3.6年用电量(万KWh/a)项目区变电站5252.2.2 主要生产设备(1)本公司主要生产设备见下表表2-2 项目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 设 备 清 单备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1水泥磨机311M12输送皮带B800mm68M1B800mm18.4M13斗式提升机X-TGD63025001X-TGD315200024空气斜槽XZ3154.7M1XE2509M1XC315445001XZ3155200015选粉机O-SEPA-100016包装机BHYW-D17装车机1000350018喷码机TH247451619散装机ZSQ-150310风机9-26NO11.2(配料除尘风机)29-26-112D (包装除尘风机)2R14(库底罗茨风机)4TGD-85(炉底鼓风机) 注:因停用烘干机,未使用1停用G4-68-8D(烘干除尘风机) 注:因停用烘干机,未使用1停用M9-26-14(选粉除尘风机)1表2-3 项目的布袋收尘器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规格安装地点风机型号1磨配料仓顶收尘器LPM6A-180配料仓顶1#9-26NO11.2/20000m/h2磨配料仓顶收尘器LPM6A-180配料仓顶2#9-26NO11.2/20000m/h3磨机收尘器LPM-6D-930磨机三楼M9-26-14/650000/m/h4库顶收尘器HMC-488(DJ25)水泥库顶1#HJN100L-2/2000m/h5库顶收尘器HMC-488(DJ25)水泥库顶2#HJN100L-2/2000m/h6库顶收尘器HMC-488(DJ25)水泥库顶3#HJN100L-2/2000m/h7库顶收尘器HMC-488(DJ25)水泥库顶4#HJN100L-2/2000m/h8库顶收尘器HMC-488(DJ25)水泥库顶5#HJN100L-2/2000m/h9散装收尘器HD8932散装口1#HJN100L-2/2000m/h10散装收尘器HD8932散装口2#HJN100L-2/2000m/h11包装收尘器LPM5B-310包装车间1#HJN200L-4/20000m/h12包装收尘器LPM5B-310包装车间2#HJN200L-4/20000m/h2.2.3 生产工艺流程公司的主要生产工艺及工序为:公司主要采用粉煤灰、石灰石、熟料、脱硫石膏为水泥混合材。粉煤灰产自*,石灰石采用厂区周边采石场,直接以合格粒径入厂,厂区内不破碎;熟料产自*。图2-1 生产工艺流程图1、原料入库物料主要有熟料、脱硫石膏、石灰石、粉煤灰。其中熟料由汽车运输进厂后,直接卸入受料斗中,通过斗式提升机及胶带输送机输送至熟料库中储存。库顶设有收尘器,对入库时产生的粉尘进行收集治理,治理后粉尘排放浓度20mg/Nm3。熟料在入受料斗时会有少量扬尘,通过对提升机进行负压操作后使扬尘得以降低;合格的石灰石磷渣、煤渣及石膏经自卸汽车运进厂区后,直接卸入联合储库中储存,由于各种物料比重不同,储存量11001520t。物料在入库时会有少量扬尘,通过对联合储库进行封闭得以降低。粉煤灰由专用罐车运输进厂后,直接气力泵送入位于水泥粉磨车间旁西北侧的粉煤灰库中储存,粉煤灰库顶设有收尘器,对入库时产生的粉尘进行收集治理,治理后粉尘排放浓度20mg/Nm3。2、水泥配料由熟料库、石膏、石灰石配料库三个储库组成水泥配料系统,每个库底设有定量给料机,并根据水泥品种按设定的配比进行配料。各个配料库的原料经定量给料机连续将物料送入配料皮带机上,配好的混合料经带式输送机送入水泥粉磨车间。设计在配料库底设置了两台收尘器,其中熟料库底单独设置一台收尘器对熟料配料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进行收集治理;熟料、石膏、石灰石配料库底三个配料点设置了一个集中收尘系统,各个配料点产生的扬尘经集气罩收集后统一送收尘器进行治理,另外在皮带转运点处也设置了集气罩,对转运过程中产生的扬尘也送入收尘器进行治理,治理后粉尘排放浓度20mg/Nm3。粉煤灰库底设有粉煤灰转子计量秤,计量后的粉煤灰经空气输送斜槽送入磨机入口。3、水泥粉磨水泥粉磨系统采用311m由辊压机、管磨组成的联合水泥粉磨系统,粉磨系统能力40-50t/h。由配料站送来物料直接喂入磨机粉磨,出磨成品水泥直接经空气输送斜槽、提升机送至水泥库。出磨废气经布袋收尘器净化后由系统风机排入大气。治理后粉尘排放浓度20mg/Nm3。出磨成品空气输送斜槽、提升机单独设置一台收尘器对空气输送斜槽、提升机废气进行净化,净化后的废气由系统风机排入大气。治理后粉尘排放浓度20mg/Nm3。4、水泥储存、水泥包装水泥储存采用五座6m20m圆库储存水泥,储量为4400t,每个水泥库库顶设有收尘器,对入库时产生的粉尘进行收集治理,治理后粉尘排放浓度20mg/Nm3。出库水泥经电动分隔轮、空气输送斜槽送至水泥成品包装车间,设置两台收尘器对空气输送斜槽、提升机废气进行净化,净化后的废气由系统风机排入大气。治理后粉尘排放浓度20mg/Nm3。包装车间设置1套6嘴包装机对入包装车间的水泥进行包装,包装后的袋装水泥暂存在成品库。对包装机设置布袋收尘器对废气进行治理,净化后的废气由系统风机排入大气。治理后粉尘排放浓度20mg/Nm3。5、水泥散装两个水泥库库侧各设置一套水泥散装系统,根据业主要求进行发运。每套散装机设置一台布袋收尘器对散装废气进行治理,净化后的废气由系统风机排入大气。治理后粉尘排放浓度20mg/Nm3。2.2.4公司生产废弃物及储存处置情况废气是水泥厂的主要污染源,其特点是排放点多,排放量大,粉尘有组织与无组织排放共存,几乎所有工艺环节都有粉尘产生。公司生产过程中主要的废气污染源是产生的废气主要为原料下料过程中产生的无组织粉尘、各配料库、配料过程、水泥磨过程、水泥包装、入库过程中产生的有组织粉尘。公司在厂区设有脉冲袋式除尘器12台,其中:配料库顶2台、水泥储存库顶5台、水泥汽车散装2台、水泥包装系统2台。收尘器收尘效率大于99.9%。公司在石灰石、石膏配料库三个配料点以及配料前的皮带转运点各设置了一个集气罩,各配料点产生的粉尘经集气罩收集后统一送收尘器进行治理,根据相关经验,设置集气罩的位置约有5%的粉尘会转变为无组织粉尘。厂区内各物料倒运路面进行硬化,并适时洒水降尘,清扫路面。进出厂运输车辆加盖篷布,减少物料的飞扬和洒落。在厂区空地及车间外布置有绿化带,不但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降尘。公司废水主要来源于办公区生活污水、机修废水、化验室废水及循环水池排污废水。办公区生活污水进入化粪池处理,经管网输送至麒麟煤化工有限公司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化验室废水产生量很小,用废水桶收集后暂存于化验室,收集后交有资质部门处理。公司固体废物主要为袋式除尘器收尘灰、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交环卫部门处理。3 环境风险源及环境风险评价3.1 主要环境风险源识别根据本公司生产设备装置、生产工艺流程的特点,以及生产使用的原料及产品的特性,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分析,辨识出的主要环境风险源及风险因子有:1、水泥粉磨系统,粉尘;2、化验室盐酸药品柜,盐酸;3、机修车间废柴油桶,柴油;3.2 危险物质及特性分析根据对风险源的分析,本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有:中毒和窒息、腐蚀、灼伤、火灾、爆炸等。存在的主要危险物质为:盐酸、柴油。表3-1 危险物质特性分析表名称理化特性燃烧爆炸性毒性毒理贮运注意事项及救援措施盐酸分子式为Hcl,无色有刺激性的气味;易溶于水。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具有较强的腐蚀性。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等。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对牙齿特别是门齿可产生酸蚀症。盐酸泄漏后,能污染地面及水体,要实行隔离,限制出入,及时进行处置。废柴油轻质石油产品,是复杂的烃类混合物,碳原子数约1022)混合物。为压燃式发动机(即柴油机)燃料。易燃易挥发,不溶于水。皮肤吸收为主、呼吸道吸入。柴油的雾滴吸入后可致吸入性肺炎。皮肤接触柴油可致接触性皮炎。多见于两手、腕部与前臂。严防曝晒及明火加热,尽量在较低温度下储存。3.3 风险源事故环境影响分析表3-2 企业危险源一览表系统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源风险类型对周围环境、人的影响生产装置石灰石、石膏配料库、水泥磨等粉尘泄漏污染大气储运装置柴油桶柴油泄漏引起火灾,对周边人造成伤害和设备损失。盐酸药品柜盐酸泄漏污染周边土壤,造成人员伤害环保设施布袋除尘净化设施粉尘泄漏污染大气次生环境风险事故消防水-外排污染水体燃烧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空气,使人中毒4 组织机构及职责4.1 应急组织体系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事故预案的应急救援计划是由应急组织机构来执行和完成的。本公司的事故应急组织机构,即事故应急指挥小组,由应急指挥部、抢险救援组、应急抢修组、警戒疏散组、后勤医疗保障组组成。发生重大事故时,以事故应急指挥部为领导机构,进行现场指挥抢险工作。总经理任总指挥,生产部部长任副总指挥,负责本公司应急工作的组织和指挥,应急指挥部设在大门保安室。若总经理不在本单位时,由生产部部长为应急指挥部临时总指挥,当总经理、生产部部长均不在本单位时,由本生产部副部长全权负责应急工作。本公司应急组织机构体系见图3-1。4.2 指挥机构与职责4.2.1 应急指挥部职责公司成立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公司负责人为总指挥,其他分管领导为副总指挥,各科室、车间主任及其他环保人员为指挥部成员,负责现场指挥和相关救援工作。总指挥:*(总经理;电话:*)副总指挥:*(生产部部长;电话:*)、*(生产部副部长;电话:*)应急救援指挥部值班电话:*,工作职责:(1)执行国家、当地政府、上级有关部门关于环境安全的方针、政策及规定、接受地方党委、政府相关部门的信息、指示和各部门突发事件、事故的报告;(2)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和本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急值班,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3)组织本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及修订;(4)负责应急防范设施、应急救援物资,特别是处理泄漏物、消解和吸收污染物的化学品物资(如沙土、木屑和石灰等)的储备;审核公司突发事件生产事故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经费预算;(5)检查、督促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督促、协助有关部门及时消除有毒有害物质的跑、冒、滴、漏;(6)负责应急队伍的调动和资源配置;(7)负责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上报及可能受影响区域的通报工作;(8)负责应急状态下请求外部救援力量的决策;(9)接受上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指令和调动,协助事件的处理;配合有关部门对环境进行修复、事件调查、经验教训总结;(10)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的培训,根据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并进行总结、考核,提出改进意见。4.2.2 总指挥职责负责指挥本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工作,负责与环保、安监、消防等政府有关部门联系、沟通,指挥启动与终止本公司突发环境应急救援预案。4.2.3 副总指挥职责副总指挥的职责是协助总指挥负责救援具体工作,向总指挥提出救援过程中生产运行方面应考虑和采取的安全措施,其中主要协助做好事件报警、情况通报、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及事件处理工作。若总指挥不在时,由副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4.2.4 应急救援办公室应急管理办公室设在综合室,由*担任主任,联络电话:*。主要职责:(1)负责日常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2)环境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的修订和演练工作;(3)应急响应规程中的对内、对外协调工作;(4)会同有关部门对事故现场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清洗、消毒等措施。(6)协助有关部门处理污染物,尽可能减少突发事件对环境的危害;(7)负责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时的环境监测协调工作。(8)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与医疗单位联系,将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4.2.5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小组1、应急抢修组组长:*(机修班长,电话:*)成员:*职责:负责事件现场抢险抢修工作的指挥及组织抢险抢修队伍。负责紧急状态下泄漏源、污染物的切断、控制、处置。负责设备抢险作业及恢复生产的抢修作业。及时控制现场事态情况,防止事态扩大。事后负责组织调查事件的经过,分析事件的原因,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并写出事件调查报告上报上级有关部门。2、抢险救援组组长:*(生产班长,电话:*)成员:*职责:按照救援方案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紧急调用抢险物资、设备、人员和占用场地。根据事故情况,有危及周边工作地点和人员的险情时,组织人员和物资的疏散工作。负责记录、保存救援过程资料。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参与和配合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工作。3、警戒疏散组组长:*(安全员,电话:*)成员:*职责:负责布置安全警戒,对现场和事件扩散区域内的警戒保卫、交通管制,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危险区域。对现场周围人员进行防护指导、人员疏散并对周围物资转移。4、后勤医疗保障组组长:*(账务部长,电话:*)成员:*职责:负责通信方式或线路及信息交流畅通。负责抢救受伤、中毒人员的生活必需品供应以及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负责调集、征用应急物资、设备、房屋、场地等。负责在事件现场附近的安全区域内设立临时医疗救护点,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并护送重伤人员至医院进一步治疗;安排车辆,确定救护定点医院;统计伤亡人员情况;根据伤害和中毒的特点实施抢救预案。负责保障事件现场与应急指挥部、上级应急指挥机构及外界的通讯联络;保持通讯处于正常状态。5 预防和预警5.1 环境危险风险源监控环境危险源监控由危险源所在车间负责进行,采取以下监控措施:(1)建立完善的技术监控手段,全天候掌握和控制危险源运行参数,保证危险源安全稳定运行;对不具备技术监控手段和措施的危险源,要制定可靠的人工监控方式,定期检查确认,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和隐患。(2)加强危险源设施检查和维护,注意盐酸药品柜和柴油桶的检查和维护;(3)班组每班、车间每天、全公司每周针对环保设施及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找出不足,持续改进。5.2 公司突发环境事件管理本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类型主要包括废气因生产设施损坏或环保除尘器损坏造成的大量无组织排放,污染大气环境;柴油桶、盐酸药品柜损坏造成泄漏;其常规预防措施如下:(1)危险源所在车间必须有专门安全运行控制措施、日常的检查制度,明确岗位及管理人员在出现异常情况时的反馈、报告和处置方案,有效控制危险源的触发因素和扩大因素。(2)强化环保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环保安全意识和预防处理事件的能力。(3)建立危险源台账、档案,编制环保安全检查表,对危险源定期巡检,并做好检查记录;(4)设备定期维护保养,车间、库房加强通风,保持良好运行状态;(5)所有的特种设备、设施(安全阀、压力表等安全附件和仪表)按规定定期检测校验。(1)盐酸泄漏突发环境事件管理盐酸泄漏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措施:因公司盐酸仅用于化验室化验使用,储存量小(仅为10000毫升,用完后再重新购进),且存放在专门的药品柜中,加强日常监管、督促,即可避免发生环境事件,一旦出现泄漏,亦可在短期内进行控制。在化验室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注明危险物名称、主要理化性质和危害性、污染事件防范措施、现场急救措施、处理事件时的注意事项等内容。盐酸处置措施:当发生盐酸泄漏时,用砂土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2)柴油泄漏突发环境事件管理公司柴油储罐泄漏预防措施:因公司只是定期使用废柴油对机器进行清理搽释,且储存量小(仅为4000毫升),且存放在机修班的专门的铁桶中,加强日常监管、督促,即可避免发生环境事件,一旦出现泄漏,亦可在短期内进行控制。公司柴油储罐泄漏处置措施:柴油储罐泄漏后,与明火接触,易发生燃烧和爆炸,对周边人身、和设备造成巨大伤害。废柴油泄露的应急措施:用沙土混合,然后收集转移到安全场所无害处理后废弃即可。(3)废气泄漏事件管理废气泄漏预防措施:在生产过程中,严格要求除尘装置应与其对应的生产工艺设备同步运转,分别计量生产工艺设备和除尘装置的年累计运转时间,以除尘装置年运转时间与生产工艺设备的年运转之比,考核同步运转率,禁止非正常排放。废气泄漏处置措施泄漏发生后撤离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向,并立即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禁止烟火。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防尘口罩。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因除尘装置故障造成事故排放,必须采取应急措放使主机设备停止运转,等除尘装置检修完毕后共同投入使用。漏气管道、阀门、布袋除尘器等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所有人员疏散到安全地点,并保证通风,设置安全隔离带;立即向车间主任、安全环保部、公司领导汇报情况,根据指示切断泄漏源或采取其它的措施(据现场情况而定)。因除尘装置故障造成事故排放,必须采取应急措放使主机设备停止运转,等除尘装置检修完毕后共同投入使用。5.3 预警行动5.3.1 预警分级按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涉及的范围,将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三级,预警级别由低到高,颜色依次为黄色、橙色、红色。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颜色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预警的发布由地方政府负责。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证明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按照相关应急预案执行。5.3.2 预警行动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证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按照相关应急预案执行。进入预警状态后,应当采取的措施:(1)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2)发布预警报告(3)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4)指令各环境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5)针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6)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5.3.3 预警结束经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跟踪监测信息进行分析评估,认为应当结束预警状态的,公司的应急小组应当立即宣布解除预警,终止预警期,并解除已经采取的有关措施。5.4 报警、通讯及联络方式5.4.1 报警联络方式24小时有效报警装置:公司环境突发事件报警方式采用内部电话和外部电话线路进行报警,由指挥部根据事态情况通过公司通讯系统向公司内部发布事件消息,做出紧急疏散和撤离等警报。需要向社会和周边发布警报时,由指挥部人员向政府以及周边单位发送警报消息。事态严重紧急时,通过指挥部直接联系政府以及周边单位负责人,由总指挥亲自向政府或负责人发布消息,提出要求组织撤离疏散或者请求援助,随时保持电话联系。5.4.2 内部、外部通讯方式1、公司内部应急救援联系电话公司设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司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人员名单及联系电话见附件1。如果发生了突发的环境事件,可立即通过公司内的所有通讯报警装置进行报警:姓 名公司职务指挥部职务联系电话/内网号码总经理总指挥生产部部长副总指挥生产部副部长副总指挥安全员警戒疏散组组长生产班长抢险救援组组长机修班长应急抢修组组长财务部长后勤医疗保障组组长2、外部应急救援联络电话火警电话:119报警时应注意:讲清公司名称、地址、火灾部位、火灾大小及何种材料起火;讲清报警人姓名、电话;报警后派人到交叉路口,公司门口接应消防车辆。医疗急救电话:120如有人员受伤严重,立即联系救护车。求助时应注意:讲清公司名称、地址;受伤人数、受伤原因、伤员状态;派人到路口迎接急救车。应急机构应急部门(单位)联系电话*环保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安局*消防队 *第一人民医院110救助电话110火警电话119急救中心1206 信息报告与通报6.1 内部报告1、当公司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时,最早发现者和事件部门应立即报告部门负责人。2、该部门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迅速通知有关部门,紧急行动查清事件发生原因,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启动应急救援程序,通知救援队伍迅速赶赴事件现场。3、事件部门应迅速查明事件发生点,应立即采取措施,最大程度降低事件危害,组织自救。4、监测人员到达现场后,应迅速对事件现场的污染程度进行监测分析,将监测情况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并对污染情况作出评估;5、当事件得到控制,应尽快实现生产自救。由事件调查组负责写出事件分析报告,上报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内容应包括:环境事件严重程度,发生时间、地点,事件起因及性质,人员伤害情况等。6.2 外部报告时限及程序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以及负有监管责任的部门发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后,应立即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一级相关主管部门报告,并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紧急情况下,可以越级上报,隐瞒不报将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对属于较大、重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要立即启动公司事件应急预案,需要请示支援的,同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请求支援;由应急救援组组长和副组长指挥应急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