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试讲稿.doc_第1页
《兰亭集序》试讲稿.doc_第2页
《兰亭集序》试讲稿.doc_第3页
《兰亭集序》试讲稿.doc_第4页
《兰亭集序》试讲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兰亭集序试讲稿 兰亭集序试讲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高中语文组01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内容是兰亭集序,下面开始我的试讲。一、切入背景,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中国有许多传统艺术,如篆刻、国画、京剧、书法等等,这些传统艺术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我们今天所学的兰亭集序就是书法瑰宝,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师:同学们,对于兰亭集序的作者,你们有哪些了解?谁来说一说?师:对,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就是书法,其书法遒劲有力、入木三分,被称赞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二十个之风神各异,充满生命的灵动。与书法交相辉映的,还有其浸润人心的文字。让我们一起走进王羲之的心灵世界兰亭集序。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中生字词,注意字的读音和释义。师:这里有一个文化现象,哪位同学告诉我,什么是流觞曲水?师:A同学说得很好,流觞曲水就是把盛了酒的觞放在溪中,由上游而下,经过弯弯曲曲的溪流,觞停在谁面前谁就喝酒,这是一种非常高雅的文人活动。接下来我们一起读课文,如果还有没掌握的字词,我们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一并探讨。师:老师来读第一、二段,找两位同学分别读三、四段,其他同学解决两个问题:第一,用一句话概括出作者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第二,它给作者带来了什么感受,从每段中找出最能体现作者主要情感的一个字来概括。谁愿意来朗读三、四段呢?师:同学们很积极呀,那老师点名B同学和C同学来读吧。师:两位同学朗诵得非常好,都投入了自己的感情。那我们检查一下老师刚才提的问题。第一个,用一句话概括出作者记叙了一件什么事。师:这位同学反应真快,他说文章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非常精炼。那再请你来说说它给作者带来了什么感受。师:嗯,他说文章每一段的情感都不一样。第一、二段写兰亭盛况,情感是乐;第三段抒发人生感慨,情感是痛;第四段交代了作者写这篇序的目的,情感是悲。大家同意不同意?师:都同意啦!好,那就让我们一起看看这是一场什么样的集会,居然能引发作者如此丰富的情感变化。三、对比感知,作者之乐与痛师:大家齐读第一、二段,用文中原话找出事件的时间、地点、事由、人物、天气、环境、活动和感受。师:好,谁能说说兰亭集会的时间、地点、事由、人物、天气、环境、活动和感受?师:大家找的都比较准确,但在回答感受的时候,同学们认为是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老师有点不同意见。在信可乐也之前有一个词语所以,请问所以是什么意思?师:很好,所以是用来的意思。那么这个词语前后内容有什么不同?D同学你来回答一下。师:很好,准确地说,所以后面的内容才是作者的感受,前面是对集会内容的描写。那我们先看所以之前的内容,看一看有哪些是让人感到快乐的呢?师:好,我们一起概括一下。一是时间好,春光明媚;二是景物很美,有山、水、竹;三是活动高雅,喝酒尽兴,吟诗作对;四是天气好,天公作美;最主要的是参加聚会的都是文人雅士。师:是啊,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加上贤主、嘉宾,这个三月三,美到了极致。于是,在微醉的春风里,王羲之与天地相融,忘情地舞蹈于水墨之间,一支笔,书写下千古传奇!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读这两段。女生齐读,男生倾听。师:但就在这么美的时刻,作者却说岂不痛哉,作者为何而痛呢?大家自由阅读第三段,找出抒发作者感慨的句子,思考作者为何而痛。前后桌可以自由分组,讨论交流。师:哪个小组来分享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师:第一小组奋勇当先,他们认为向之所欣句体现了作者痛的原因。因为这句话说作者以前感到快乐的事情已经变为陈迹,何况人生的长短听凭造化,生命终要终结,又为人生苦短,生命无常而痛。很好,老师追问一句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的原因是什么?师:因为快乐短暂对不对?那你们是从哪里看到的?师:俯仰之间,说明时间短暂。不错,这一句说明痛的原因是欢乐易逝,生命短暂。还有没有其他的句子来说明痛的原因?师:好,第二小组由欣于所遇一句看出了,欢乐易逝,因为只能暂得于己。那他单纯是说欢乐易逝吗?作者说感慨系之,感慨是随着什么而来的?师:对,情随事迁。兰亭集会是愉快的,但正是因其盛大,难以再有,所以十年、二十年之后,再回忆这美好时光,难免会在无限回味的同时,悲慨岁月无情,美好易逝。师:大家注意文中有一个况字,它更进一步强调了作者痛的原因,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也就是说人生太短暂。所以,作者后面才会发出感慨死生亦大矣。师:是啊,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再圆满的团聚终将离散,再坚强的生命终将死亡。请男生带着这种痛的感受读第三段,女生倾听。四、深入感知,作者之悲师:这种生死之痛,却并非是王羲之一人一时之痛,请同学们齐读第四段。师:第四段中作者没用痛字,而是用了悲字。这两者有什么区别?悲是否比痛程度更深呢?师:同学们理解得很正确,文中的痛是说王羲之自己,悲是说很多人共同的感受,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后人看今人,与今人看古人一样,程度上更深一层。师:在这一段,王羲之将一人一时之悲引申到千古同悲,程度更深。但面对无法回避的生死大事,王羲之是怎么看待的呢?用文中原话来回答。请同学们一起读出来。师: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那么在这里,作者认为生与死是否一样?师:不一样对不对?之前我们同学已经介绍了王羲之,知道他所处的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社会十分动荡的年代。当时士大夫规避现实,不务实际,要么谈玄说道,要么归隐山林,及时行乐,认为生与死是一样的,死了就死了,无所谓,因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一死生齐彭殇。但是王羲之并不这么认为,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臧克家也有诗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只有懂得生死的不同,才懂得珍爱生命。五、后之览者,有感斯文师:今天,我们一起聆听了王羲之关于人生的悲叹,但悲叹不等于悲观。作者说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作为后之览者,品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话想说呢?师:大家说得非常好,正是因为生命如此脆弱,才能将我们的意志铸造得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