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岱庙导游词.doc_第1页
泰山岱庙导游词.doc_第2页
泰山岱庙导游词.doc_第3页
泰山岱庙导游词.doc_第4页
泰山岱庙导游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泰山岱庙导游词泰山岱庙导游词篇一:岱庙导游词、 岱庙,位于泰山南麓泰城中部,又名东岳庙、泰岳庙、岱岳庙,俗称泰庙。为道教神府,是历代帝王封禅和祭祀泰山的地方,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寺庙建筑中规格最高的。南北长405.7米,东西宽236.7米,呈长方形,总面积为9.6万平方米,约合160亩。庙内有古建筑和仿古建筑186间,碑碣184块,汉画像石48块,古桧、侧柏212株。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遥参亭 为岱庙前庭,凡古代帝王有事于岱宗,必先至此进行简单参拜,而后入庙祭神,所以又被称为“草参亭”。亭为二进院落。前院正殿,明清时祀碧霞元君;两侧为东西配殿;院中有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同知泰安州事张奇逢立禁止舍身碑。后院中立四角亭,1983年重建;后山门内东侧有1990年立日本书法家柳田泰云书李白登岱六首诗碑。 亭前有石坊,额书“遥参亭”。两侧铁狮对峙,旗杆高竖。坊前为双龙池,清光绪六年(1880年)为引王母池水而建。池南为通天街,池西有唐槐一株。 亭后是岱庙坊,又名玲珑坊。清康熙年间山东布政使施天裔重修岱庙时创建,并撰书楹联:“峻极于天,赞化体元生万物;帝出乎震,赫声濯灵镇东方。” 正阳门 庙有八门。南向五门,即中为正阳,两侧为掖门;掖门两侧,东为仰高,西为见大。 东门名东华,又称青阳;西门名西华,又称素景;北门名厚载,又称鲁瞻。各门之上均有楼,前门称五凤楼,后门称望岳楼。庙墙四角有角楼,按八卦各随其方而名:东北为艮,东南为巽,西北为乾,西南为坤。门楼、角楼均于民国年间毁坏。1985年重建正阳门和五凤楼,黄瓦盖顶,点金彩绘,富丽堂皇,高耸巍峨。1988年至1989年重建巽、坤二楼,五彩斗拱,飞檐凌云。 正阳门内迎面是配天门,穿堂式,筑于石砌高台上。门上悬当代书法家舒同书额。门内原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神像,1928年毁,今为大汶口文化展室。两侧原有配殿:东为三灵侯殿,祀周朝谏官唐宸、葛雍、周武;西为太尉殿,祀唐武宗时中书郎杜。两配殿神像毁于1928年。 门两侧有碑碣21块。东侧有宣和重修泰岳庙碑、大元太师泰安武穆王神道之碑铭、大元重修东岳蒿里山神祠记、创塑州学七十子记、康熙重修青帝宫记等;西侧有大宋封东岳天齐仁圣帝碑、大元创建藏峰寺记、供祀泰山蒿里祠记、可摘星辰方碑、泰山赞碑等。 天贶殿 位于仁安门北,是岱庙主体建筑,建于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大殿建于长 方形石台之上,三面雕栏围护,长48.7米,宽19.73米,高22.3米。重檐歇山,彩绘斗拱,画瓦盖顶,檐下8根大红明柱,规模宏大,辉煌壮丽,与北京的故宫,曲阜的大成殿,合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宫殿”。殿内祀泰山神,面容肃穆,气氛庄严。像高4.4米,头顶冕旒,身着衮袍,手持圭板,俨然帝君。龛上悬清康熙皇帝题“配天作镇”匾,门内上悬乾隆皇帝题“大德曰生”匾。像前陈列明、清铜五供各一套及铜鼎、铜釜、卤簿等。 大殿东次间有明代铜铸“照妖镜”一架,原在遥参亭,1936年移此。殿内东、西、北墙壁上绘有巨幅壁画,名泰山神启跸回銮图,长62米,高3.3米,描绘泰山之神出巡的盛况。东半部是出巡,西半部是回銮。整个画面计675人,加以祥兽坐骑、山石林木、宫殿桥涵,疏密相间,繁而不杂,是中国道教壁画杰作之一。大殿重台宽广,雕栏环抱。中置明代铁铸大香炉和宋代两大铁桶;两侧有御碑亭,内立乾隆皇帝谒岱庙诗碑。 殿两侧原有环廊百间,与仁安门两侧的东西神门连接,内绘十殿阎罗、七十二司。东廊中间有鼓楼,西廊中间有钟楼,均毁于清末。1982年后,陆续重建环廊与钟楼。今东廊内陈列历代碑刻,自北而南有仿秦刻石二十九字碑、汉衡方碑、汉张迁碑、晋孙夫人碑、魏齐隋唐造像记刻石、大唐齐州神宝寺之碣、唐鸳鸯碑、唐经幢、宋升元观敕牒碑、金泺庄创佛堂之记、金重修天封寺碑、五岳真形图碑、登岱八首、太极图、谷山寺敕牒碑、颂岱诗、乾隆御制诗、望岳诗、筑桥碑记等名碑19块。西廊内陈列汉画像石48块。 殿前院,古柏蔽荫,碑碣林立:东有宋封祀坛颂碑、金重修东岳庙碑、清乾隆皇帝御制重修岱庙碑记;西有大宋天贶殿碑铭、明太祖御制封东岳泰山之神碑;中立大观圣作之碑、清康熙年间重修岱庙记等。 汉柏院 位于庙东南隅,院内原有炳灵殿,又有汉柏,故旧称炳灵宫或东宫,今称汉柏院。门 内巨匾高悬,李铎书“炳灵门”。周围有古柏5株,传为汉武帝东封时所植。如今扭结上耸,苍劲葱郁若虬龙蟠曲。虽已肤剥心枯,却新枝继生。古人誉为“汉柏凌寒”,为泰安八景之一。树下有清康熙年间河道总督张鹏翮题汉柏诗碣。 院内存历代碑碣90块,仅乾隆皇帝登岱传作就有26块,诗30首。亭台及东墙内嵌70余块。著名的有张衡四思篇、曹植飞龙篇、陆机泰山吟、米芾第一山、乾隆帝登岱诗。 东御座 位于汉柏院北,原为清代皇帝驻跸之所。其垂花门与东华门相直,大门与汉柏亭相对。院内殿宇毗连,步廊环围,1985年辟为泰山珍贵文物陈列室。正殿内按清宫设置作复原陈列,有龙墩、龙椅、立柜、方桌等紫檀古木家具及各种大理石花饰挂屏。配殿内陈列泰山祭器。殿前松柏下,东有宋真宗御制青帝广生帝君之赞碑,西有驰名中外的泰山秦刻石残字碑。 铜亭铁塔 岱庙后院的东西两侧,有两处惹人注目的古迹,东为铜亭,西为铁塔。铜亭又名“金阙”,为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铸。亭为铜质,施以鎏金,亭长4.4米,宽3.4米,内祀元君铜像。璀璨耀目,端庄浑重,该亭以仿木结构形式装配而成,显示了我国古代精湛的冶铸工艺。西侧的铁塔为明嘉靖年间铸,造型质朴雄伟,原有13级,立于泰城天书观,抗日战争中被日军飞机炸毁,仅存3级,1973年移此 山东岱庙导游词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我们现在将要游览的是古代艺术的博物馆-岱庙. 岱庙,旧称 东岳庙 ,又叫泰庙,主祀 东岳泰山之神 ,也是古代帝王来 泰山封禅告祭时居住和举行大典的地方. 岱庙创建历史悠久,西汉史料始有 秦即作畴,汉亦起宫 的记载.唐开远十 三年(公元 725 年)增修宋祥符二年(公元 1009 年)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后经金, 元,明,清历代拓修,逐渐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岱庙位于泰安市城区北部,恰在南起旧泰城南门,北的岱顶南天门中轴线上. 南北长 405.7 米,东西宽 236.7 米,呈长方形,面积为 9.6 万平方米.岱庙的建筑,采 用了中国古代纵横双方扩展的形式,总体布局以南北为纵轴线,划分为东,中西三 轴.东轴前后设汉柏院,东御座,花园;西轴前后有唐槐院,环咏亭院,雨花道院; 中轴前后建有正阳门,配天门,仁安门,天贶殿,后寝宫,厚载门.主体建筑宋天 贶殿位于岱庙内后半部,高踞台基之上,其他建筑则设在中心院落之外,彼此独立, 又有内在联系.这种建筑布局是按照宗教的需要和宫城的格局构思设计的,形成分 区鲜明,主次有序,庄严古朴的独特风格,并通过建筑空间的变幻,在庄重,肃穆 和幽深,雅朴的相互渗透中相映成趣,完整一体.庙中巍峨的殿宇与高入云端的南 天门遥相呼应,给人以置身泰山之中的优美感. 岱庙城堞高筑,周长三华里,高三丈,四周 8 个门,向南开的 5 个,中为正阳 门,左为东掖门,再左名仰高门;右为西掖门,再右名见大门;向东的名青阳门, 也叫东华门;向西的名素景门,也叫西华门;向北的名鲁瞻门,也叫厚载门.每个 城门上皆有城楼,岱庙的四隅分别建有巽,艮,乾,刊角楼,整座建筑雄伟壮观, 气势磅礴,犹如一座帝王的宫阙. 岱庙,是泰山文物最集中的地方.这里保存了琳琅满目的历代帝王祭祀泰山神 的祭器,供品,工艺品,也有闪烁着华夏文明光华的泰山出土文物和革命历史文物, 并保存了大量的泰山典籍和道经.更为珍贵的是还有 184 块历代碑刻和 48 块汉画 像石,成为我国继西安,曲阜之后的第三座碑林. 岱庙,又是一座赏心悦目的古典园林.虬龙蟠旋的古柏,遮天蔽日的银杏,玲 珑精美的盆景,争奇斗艳的花卉,又为古朴典雅的亭,台,楼,阁增添了万种风情 的媚态.岱庙,一年四季景色如画,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 庄严,雄伟的岱庙,殿宇辉煌,文物荟萃.这里的每一处建筑都体现着中国古 代建筑艺术的风采,每一件文物都反映了泰山的文明发展.漫步在这艺术的世界里, 抬眼望到的,举手触到的都是民族的瑰宝,无不使观者动力容,令游人感慨.巍巍 岱庙,是一座熔建筑,园林,雕刻,绘画和祖国传统于一体的古代艺术博物馆. 现在,我们到的这个地方叫 遥参亭 .它位于泰安市区的中部,通天街的北 首,座落在岱庙正阳门外,是岱庙的前庭,为进入岱庙的初阶.古代帝王每逢来泰 山举行祭典时,先要在这里举行简单的参拜仪式,以表示对泰山神的虔诚.因此, 古时又称 草参亭 .明嘉靖十三年(公元 1534 年),山东参政吕经升任副都御史, 临行前改为 遥参亭 ,一直延用至今.遥参亭门外的遥参坊是乾隆三十五年(公元 1770 年)创建,至今完好无损.另有旗杆高竖,左右铁狮蹲列.坊南的 双龙池 , 清光绪六年(公元 1880 年)开建,方石垒砌,引王母池之水,环绕岱庙注入池中.因 池内西北,东南角各有一个进出水的石雕龙头而得名.池南是通天街,使人一进入 泰城南门就置身于神秘,庄严的 登天 气氛之中.池北侧的华板上刻有 龙跃天 池 四字.1992 年又在池外围以汉白玉雕花石栏,周长 63 米,以保护文物.石栏 内东侧立有清代石碑二通,北侧立有 济南五卅惨案纪念碑 ,西北侧有古槐一株, 相传为唐代所植,至今枝叶繁茂,青翠欲滴.双龙池周围为一小广场,四周古建筑 林立,形成一幅优美的图画. 遥参亭为过亭式院落,东西宽 52 米,南北长 66.2 米,总面积 3442.4 平方米. 正殿五间,建在院中心长方形台基上面,宽 10.8 米,进深 7.75 米,通高 7.9 米,为四 柱五梁,九脊单檐歇山式,黄瓦盖顶.清代曾祀碧霞元君.两侧为东西配殿各中间. 遥参亭是一组独立的建筑,但与岱庙在内涵上又是统一的,由于它的存在,把 岱庙神秘而庄严的气氛烘托得更加浓厚.这种既独立又统一的建筑风格,不仅在五 岳中独树一帜,在中国现存古建筑中也是不多见的.遥参亭在唐代曾叫 遥参门 , 民间曾有 参拜泰山神,先拜遥参门 之说.当您游览岱庙时,也应首先从遥参亭 开始. 穿过遥参亭,迎面而立的 岱庙坊 是清康熙十一年(公元 1672 年)山东布政使 施天裔创建.坊高 12 米,宽 9.8 米,深 3 米,为四柱三门式.坊起三架,重梁四柱 通体浮雕. 四柱前后流通墩上雕有 8 个石狮, 姿态各异; 重梁四柱刻有 丹凤朝阳 , 二龙戏珠 , 群鹤闹莲 , 天马行空 等 20 余组形象逼真的祥禽瑞兽和各式 花卉纹样.整座石坊造型别致,刻镂透细不凡,为清代石雕艺术中之珍品.坊柱南 北两面都刻有楹联,南面为施天裔所题 竣极于天,赞化体亢生万物;帝出乎震, 赫声濯灵镇东方 .北面是清山东巡抚,兵部侍郎赵祥星题的 为众岳之统宗,万 国是瞻巍巍乎德何可尚;掺群灵之总摄,九州待命荡荡乎功孰于京? .两副楹联 扣人心弦,先声夺人,把泰山的崇高地位和泰山神的显赫声威做了高度概括,使人 未进岱庙便生敬仰之情. 出岱庙坊,迎面看到的高大宽阔的 正阳门 ,是进入岱庙的正门,两扇朱红 大门,象征着岱庙的尊严,古时候只有帝王才能从此门进入.岁月的磋砣,到解放 前夕,正阳门已是裂痕斑斑,门上方的城楼也俱被历史的风雨吹打得烟消云散.现 在的正阳门是 1985 年按照宋代建筑风格重新修建的.门高 8.6 米,上面的城楼高 11 米,共五间,为九脊单檐歇山顶,24 根四方明柱,四周镶嵌条棂隔,上覆黄琉璃瓦, 檐下斗拱出三越四,雅乌墨小点金彩绘,额方金龙飞舞,远远望去翘檐翼然,翩翩 欲飞. 走进正阳门霍然入目的 配天门 ,是取孔子语 德配天地 而名,为岱庙的 第二道门,配天门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 1009 年),面阔五间,进深三间, 单檐歇山式建筑,殿内原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四方星宿.两侧原有配殿, 东为 三灵候殿 ,祀周朝谏官唐宸,葛雍,周武三人.传宋真宗东封时,在南天 门见三神人,加封为 三灵候 ,后来建此殿专祀.西为 太尉殿 是祀唐朝 虽 出入将相,而奉自愿厚养 的分国公杜宗的.与配天门南北相连的 仁安门 是取 孔子语 天下归仁 之意而名,为岱庙的第三道门,元代至元四年(公元 1338 年) 创建.建筑结构与配天门雷同,殿内原祀天聋,地哑之神,两侧有东西门神.配天 门的西侧有碑碣 20 块,最著名的是 宣和碑 和 祥符碑 ,双碑高大雄伟, 东西对峙,龟跌螭,气势非凡,为岱庙现存两大碑碣. 配天门西南方的 唐槐院 ,原有 大可数抱,枝干荫亩许 的唐槐,民国年 间,兵燹战乱,古槐倍受摧残,渐渐枯死.1952 年,岱庙主持尚士濂又在枯槐干中 植小槐一株,并取名 唐槐抱子 .今新槐已成大树,扶疏郁茂,又成为岱庙一大 佳景. 唐槐之东旧有延禧殿,藏经殿,环咏亭,雨花道院,皆毁于民国年间.1984 年, 在藏经堂旧址上新建仿古文物库房 48 间,内藏泰山历代珍贵文物 4000 余件,古书 籍 3000 余册. 北过仁安门透过蔽是遮天的苍松翠柏向北望去,只见一座五光十色,金碧辉煌 的大殿矗立在高大的露台上,这就是岱庙的主体建筑-宋天贶殿.天贶殿又叫峻 极殿,创建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 1009 年).公元 1008 年,宋,辽在澶渊 (今河南濮阳)交战,宋真宗虽大胜辽军,但无心再战,却签订了屈辱的条约,历史 上称为 澶渊之盟 .宋真宗为了平息朝野的怨愤之情,巩固其统治地位,他采纳 了副宰相王钦若策谋的 天降昭书 的骗局,于同年十月率领群臣,车载 天书 来到泰山,举行了隆重的答谢天恩告祭大礼,并定于每年六月初六为 天贶节 . 笠年,下昭扩建岱庙,又在原泰山神殿的基础上,建造了天贶殿. 天贶殿东西长 43.67 米,南北宽 17.18 米,高 22.3 米,殿阔九间,进深四间,重 檐八角,斗拱飞翘,上覆黄琉璃瓦,檐间悬挂 宋天贶殿 的巨匾,檐下八根大红 明柱,柱上有普柏枋和斗拱,外槽均单翘重昂三跳拱,内槽殿顶为四个复斗式藻井, 余为方形平棋天花板.整座大殿栾栌迭耸,雕梁彩栋,贴金绘垣,丹墙壁立,峻极 雄伟,虽历经数朝,古貌犹存,它同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曲阜孔庙的大成殿并中国 古代三大宫殿式建筑. 走进殿堂,正面高大的 东岳泰山之神 彩色塑像是 1984 年重塑的,坐像高 4. 4 米,头顶冠冕十二旒,身着衮袍,手持圭板,肃穆端庄,造形生动,大有 栩栩 如生,呼之欲出 之感. 泰山神 是道教所信奉的 百鬼之神 ,可主宰生死. 唐代被封为 天齐王 ,宋时封为 天齐仁圣安 ,元朝又封为 东岳天齐大生仁 皇帝 ,明太祖登基后,认为给泰山神加封号是 渎礼不经 ,故去掉所有封号, 改称 东岳泰山之神 .从此,岱庙的地位也就不可一世,享有 东岳神府 的盛 名了. 塑像两边的楹联为清人吴云所书, 帝出乎震,人生于寅 .横额是清康熙帝 于二十三年(公元 1684 年朝泰山时所题 配天作镇 巨匾.殿堂内摆放着明,清时 代的部分祭器.殿内东北西三面的 泰山神启跸回銮图 传为宋代所绘.壁画全 长 62 米,高 3.3 米,画面借描绘泰山神出巡时的浩荡宏伟场面,表现宋真宗东封泰 山时的威严和气势,整幅壁画以大殿后门为界,东为 启跸图 ,描绘泰山神出巡 的场面;西为 回銮图 ,描绘泰山神返回的情景.整个画面共有人物 697 人,其 装束,仪态无一雷同,加以祥兽坐骑,亭台楼阁,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等,组成一 幅瑰丽无比,气势雄伟的场面.画面笔力遒劲流畅,结构严谨,布局匀称自然,人 物眉目传神活泼,衣着线条清晰,表情逼真生动,再加上色泽的绚丽协调,给人以 极高的美学享受. 大殿在古时,曾受火灾和地震的损坏,壁画也受到影响,从壁画的艺术处理上 可以看出,壁画的部分画面是后来重绘的,但整幅画基本上保留了宋代原作的面目, 它仍为中国绘画史,道教壁画史上的一幅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天贶殿前宽阔的大 露台分上下两层,雕栏环抱,站在大露台上,大有豁然开朗之感.露台两侧各有一 座御碑亭,内立乾隆皇帝拜谒岱庙的诗碑.中间是明万历年间铸造的大香炉.露台 下古柏相夹的甬道向南延伸,尽头是一个方形石栏小池,俗称 阁老池 .皇帝举 行大典参拜泰山神时,群臣就恭候在这里.池内及周围 9 块姿态怪异的太湖石是金 大安元年(公元 1209 年)泰安县令吴衔与其母王氏所献.每块石头各俱特色,仔细观 赏耐人寻味,甬道中间有一玲珑石卓然而立,名为 扶桑石 .扶桑石北面有一株 古柏独立阶下,名为 孤忠柏 ,民间传说唐朝女皇帝武则天怀疑其也与大臣石忠 谋反,便将其杀害,石忠冤魂不散,便来到东岳大帝前告武则天灭子之状,从而化 为孤柏.据说,游人蒙住双眼绕扶桑石左右各转三圈,然后去摸对面的孤忠柏,凡 能扶到的,都是神气很大的人.这些富有浪漫色彩的传说固不可信,但却显示了泰 山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的发达,那些编写传说的民间才子,把人间的善与恶巧妙地融 汇在柏树的形象中,给后人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感慨. 天贶殿后面是后寝三宫,中为正寝宫,面阔五间,两边为配寝宫,各三间,宋 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公元 1012 年)诏封泰山神为 天齐仁圣帝 后,考虑到还缺个皇 后,便于同年封了一个 淑明后 ,并为 她 修建了后宫,从 嫔妃 则居住配 寝宫.封建统治者为了达到 借神安民 的目的,真可谓 用心良苦,处心积虑了 . 天贶殿两侧为东西碑廊,各种碑碣汉画像石琳琅满目,泰山历代碑刻精品大都 集中在这里.这些碑刻几乎集中国书法之大成,上追晋代 二王 ,下承宋朝 四 大家 真草隶篆, , 体例俱全; 颜柳欧赵, 风格各异, 其中有七大汉碑的 衡方碑 , 张迁碑 ;晋代三大丰碑之一的 孙夫人碑 ;造形新颖,书法相异的 双 束碑 ;泰山佛教记事名碑 大唐齐州神宝寺碑 等共 19 块,均具有很高的历 史文物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 西侧廊内陈列的 48 块汉画像石是自 1960 年以来,几次清理大汶口和旧县东的 汉画像石墓而集.这些汉画像石,内容丰富,取材广泛,有的反映车马出行,乐舞 百戏等社会生活;有的描述神话故事;也有反映历史人物的,画面图案工整,造型 生动,在雕刻技法上,把中国传统的画技同线刻,浮雕揉合一体,体现出古拙质朴, 雄健壮美的特点,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和东汉社会生活的重要实物资料. 出碑廊,过炳灵门,是 汉柏院 .院内原有 炳灵殿 ,毁于民国年间.院 中五棵高大的古柏,枝桠交错,若虬龙蟠旋,相传为汉武帝于元封元年(公元前 110 年)封禅泰山时所植,距今已有两千多年, 汉柏院 由此得名. 院北的 汉碑亭 是 1959 年在炳灵殿故址上修建的,亭子建立在三层石砌的 高大台基上,十分壮观.台基壁上镶嵌乾隆五十九年(公元 1749 年)泰安知县何人鳞 所书杜甫的 望岳 和 秋兴 等名人诗刻.登上亭子极目四望,天光云影, 心宽臆阔,岱庙全景,泰城全貌尽收眼底. 汉柏院内碑碣林立, 约计 90 余块. 其中有后人隶书的东汉张衡的 四愁诗 , 曹植的 飞友篇 ,有后人篆书陆机的 泰山吟 ,谢灵运的 泰山吟 以 及宋朝大书法家米芾 第一山 ,明崇祯年间陈昌言,左佩铉题篆的 汉柏图 赞 ,乾隆皇帝御制的 汉柏图 和当代众多名人留下的墨迹.置身于碑林之中 就象读了一部中国的历史,接受民族的熏陶,会给每一个严肃的观赏都留下不尽的 思索.由汉柏院向北行,穿过幽静的小花园进入一个小巧玲珑的四合院.这里是古 帝王祭祀泰山时居住的地方,因座落在东华门内,故称 东御座 .其建筑为元至 正七年(公元 1347 年)所建,明代称迎宾堂,乾隆三十五年(公元 1770 年)改称驻跸 亭.东御座由长城花门,仪门,大门,正殿和厢房组成,院内建筑精美,绿树掩映, 清静幽雅,给人以超世绝尘之感.五间正殿高筑台基之上,殿内按清宫设置作复原 陈列,有乾隆帝腊人座像,有龙墩,龙椅,立柜,方桌等紫檀家具及各种大理石花 纹饰和金丝锈古器型的挂屏以及文房四宝.著名的 温凉玉雕花圭 , 沉香狮子 和 黄地泰山岱庙导游词篇二:泰山导游词 泰山导游词 李宝 朋友们,有一座大山曾使历代帝王顶礼膜拜,让芸芸众生万民敬仰,它就是全球首例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中华国山泰山。它峻集于天,发育万物,自认承受天命而为帝王的天子更是把泰山看成是天下一统,国泰民安的象征。为答谢天地的授命之恩,便以泰山为舞台,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旷世大典泰山封禅。那什么是“封禅”呢?“封”是指在泰山之巅积土筑圆坛增泰山之高来祭天,“禅”是在山下筑方坛增大地之厚,来祭地。封禅表示功归天地,以谢神灵。 据史书记载,先秦时期由七十二位帝王、秦朝时期有十二位皇帝都曾先后封禅泰山,场面最为壮观的分别是秦、汉、唐三个朝代。公元前219年和209年秦始皇和秦二世先后封禅泰山,留下了秦泰山石刻。它不但是泰山最早的石刻,也是种古代帝王最早的记功碑刻,现仅存两块残石,只有九个半字,保存在泰山脚下岱庙内。你可别小瞧这两块残石,它载入了中国最早的统一文字小篆,成为中华文明一脉相传的珍贵例证,因此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堪称天下第一名刻。 从公元前110年开始,汉武帝先后八次封禅泰山,他完全被泰山雄姿所征服,曾一口气说出了八种惊心动魄的感觉,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贺矣、骇矣、惑矣,还留下了千古之谜的无字碑,汉武帝的盖世高功岂是文字所能描述的呢? 公元665年,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联袂封禅泰山,泰山封禅大典的行列中出现了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做过皇帝的女性,其实早在封禅四年前两人便派道士在泰山立起了双竖碑,俗称鸳鸯碑,如今上面还有武则天自己生造并推行的11个汉字,包括特别有意思的一个“天”,“天”字本来是“大”字上面加一横,“大”字表示叉开腿的男人,一横是苍天,即男人头顶一片天的意思,而武则天认为,女人一样可以做天子,成大事,于是便将一横下面的叉腿男人改为了穿裙子的女人。 开元盛世的缔造者李隆基则把泰山封禅推向了高潮,不仅规模声势空前绝后,他还史无前例的把自己亲笔撰写的“记泰山铭”刻在了大观峰上,字体妩媚中有遒劲,文辞典雅中透威势,盛唐气象全在其中。 历代帝王的百般朝拜加重了本是一所自然山脉的泰山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而他们留在泰山上的诸多封禅刻石更是那一段风尘历史的活化石,巍巍泰山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魂魄,泰山封禅石刻只是泰山保护文化中的一部分,多少年来泰山精神一直在滋养着普天下炎黄子孙的心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国之魂魄,民之肝胆的中华泰山。泰山岱庙导游词篇三:泰山导游词 泰山导游词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首先,对大家来泰山旅游、观光表示热烈欢迎! 希望大家在泰山逗留期间能够玩得开心,吃、住放心,同时希望大家在泰山游览当中能够得到一个较大的收获,留下一个美好的记忆。 泰山,古称岱宗,它位于山东省东部,华北大平原的东侧,面积426平方公里,海拔1545米,方位为东经117度6分,北纬36度16分。泰山雄伟壮丽,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以“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巍巍泰山就像一座民族的丰碑屹立于中华大地,举世瞩目。1982年,泰山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1992年荣登全国旅游胜地40佳金榜。泰山至今保护较好的古建筑群有22处,总建筑面积达14万多平方米。在古建筑群之间,还有12处石坊、6座石桥、7座石亭、1座铜亭和1座铁塔。泰山刻石有2200多处,被誉为“中国摩崖刻石博物馆”,这里有中国碑制最早的刻石泰山秦刻石;有珍贵的汉代张迁碑、衡方碑和晋孙夫人碑;有被誉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的北齐经石峪刻石;有天下洋洋大观的唐玄宗 纪泰山铭 和唐代双束碑等。泰山古树名木繁多,被誉为“活着的世界自然遗产”。泰山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3万余株,其中有2100年前的汉柏6株,1300年前生的唐槐,500年前生的望人松、五大夫松,还有一棵被誉为国宝的600年前生的盆景松树“小六朝松”。泰山素以壮美著称,呈现出雄、奇、险、秀、幽、奥、旷等诸多美的形象,泰山景区内有著名山峰12座,崖岭78座,岩洞18处,奇石58块,溪谷12条,潭池瀑布56处,山泉64处,有著名的黑龙潭、扇子崖、天烛峰、桃花峪等10大自然景观;有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等10大自然奇观。 泰山的日出,是一个想象的世界,神奇的世界,日出景象的美妙是笔墨难以形容的。自古以来,无数诗人对泰山日出的壮丽景观都有过生动的描述。宋代词人梅圣俞的“晨登日观峰,海水黄配熔。浴出车轮光,随天行无踪。”的绝句尤为人爱,凌晨破晓前,站在日观峰,举目东方,晨星渐没,微晕稍露,天地间的一片云海滚动,稍顷,一线晨曦透过云层照亮东方,这时天空由灰变黄,继而呈现橙、紫、红瑰丽的朝霞,波浪似的云层,在阳光的照耀下,组成一幅幅五彩缤纷、绮丽多姿的图案,旭日在阳光中婷婷娜娜从云层升起,阳光因受海波起伏的影响忽隐忽现,闪烁不定,日轮缓升时又受波峰、波谷推进的影响上下跳动,渐渐成圆形,磅礴而出,金光四射,群峰尽染,大地一片光明。 夕阳西下时,朵朵残云飘浮在天际,落日的余辉如一道道金光穿过云朵洒满山间。太阳象一个巨大的玉盘,由白变黄,越来越大,天空如缎似锦,待到夕阳沉入云底,霞光变成一片火红,天际云朵,山峰好象在燃烧,天是红的,山是红的,云是红的,大地也是红的。举目远眺,黄河象一条飘带,弯弯曲曲从天际飘来,在落日的映照下,白色缎带般的黄河泛起红润,波光翻滚,给人以动的幻觉。“一条黄水似衣带,穿破世间通银河”。太阳慢慢靠向黄河,彩带般的黄河象是系在太阳上,在绛紫色的天边飞舞。泰山的云雾是变幻莫测的。雨后初晴,大量水气蒸发蒸腾,加之夏季季风自海上吹来的暖温空气,成云致雾。有时大片云在山腰形成一条长长的带子,如同官服玉带,而山上山下皆晴;有时则乌云滚滚,大有倒海翻江之势;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