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愚 公 移 山导学案设计人:李文贵 年级:九年级 时间:2012.12.3【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3.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 4.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学习重、难点】1、掌握文中难解词句,疏通全文,熟读背诵。2、辨析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3、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文体链接】1、作者及其作品简介:列子,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今本列子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列子一书记载的神话寓言资料十分丰富,一些在中国相当著名的神话,皆出现于汤问篇。有的作品上古时已经出现,在列子书中稍作调整,如夸父逐日;有的则早已流传民间,但在列子书中首先记载下来,愚公移山就是典型的例子。2、关于愚公移山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选自列子汤问。这个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本文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毛泽东同志曾经用这个故事教育全党:只要能团结全国人民大众和我们一齐奋斗,就一定能夺取革命的胜利。讲的就是围绕愚公移山的事件而引出的一则动人的故事。3.寓言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目的。大量的寓言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文学遗产的宝贵财富。交流展示二、通读全文,疏通文意(1)、通假字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_,意思: 甚矣,汝之不惠 通_,意思: 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_,意思: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通_,意思: 无陇断焉 通_,意思: (3)、一词多义且 年且九十 ( ) 且焉置土石( )焉 且焉置土石( ) 始一反焉 ( )而 而山不加增( ) 何苦而不平( )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其 其如土石何( )其妻献疑曰 ( )惧其不已 ( )(4)、词类活用现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意思:_吾与汝毕力平险 意思:_聚室而谋 意思:_(5)特殊句式1、被动句:帝感其诚2、倒装句:甚矣,汝之不惠;何苦而不平;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3、省略句:聚室而谋曰;杂然相许;帝感其诚交流展示1.结合文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1.十字以内2.说出起因、经过、结果)2.结合文意,快速捕捉有关信息1)愚公要移的是两座什么样的山?2).愚公为什么移山?3).移山的目的是什么?4).倒土的地点是哪里?5).他们是怎样具体行动的?6.)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点拨质疑1.愚公认为山能移走的理由是什么?愚公智叟辨论的结果是什么?理由:2.(1)同样是面对移山这件事,可为什么愚公和智叟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呢?(2)这样看来,愚公和智叟到底哪个人聪明,哪个愚笨呢?那么,作者在人名前加上“愚”和“智”有何用意?3故事结尾,两座山还是靠神仙相助才移走的,有人认为,愚公到底还是无能的人。大家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提示:从文中找出依据加以说明)4这篇课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5、课文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拓展延伸】基础在线1、解释句中的字:杂然相许(许: )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 ) 帝感其诚(感: )而山不加增(加: ) 聚室而谋曰(聚室: )2、用原文回答问题。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愚公移山的目的是:3、翻译下列句子。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4、“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无穷匮也”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运用这种句式,其目的是表现愚公( )、思想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把希望寄托在难以实现的幻想中。、要世世代代移山,不达目的不罢休。、要造福子孙后代,创建千秋伟业。中招链接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2023题。(共14分)【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河曲智叟亡以应。【乙】小儿不畏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注释:浣衣洗衣服庶几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意估计)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惩山北之塞( ) (2)以残年余力( )(3)甚矣,汝之不惠( ) (4) 虎亦卒去( )2、用划分句子节奏,划两处。(2分)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3、翻译下列文言语句。(6分)(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译: (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译: 4、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理解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 )(2分)A、【甲】文体现了愚公坚持不懈,永不放弃,世世代代不放弃。锲而不舍的精神?B、【乙】文小儿胆子非常大,根本不害怕老虎C、【甲】【乙】两文均用了对比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D、【乙】文妇人的“仓皇”有力地反衬了小儿的“自若”。【课后作业】1、用现代汉语把这个故事说给你的亲朋听一听2、写作:在你前进的道路上,或许有时也会面对有如大山一般的艰难险阻,你应该怎样做?参考答案:20、(1)苦于 (2)凭(3)通“慧”,聪明 (4)终于21、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1)苦于 (2)凭(3)通“慧”,聪明 (4)终于22、(1)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2)老虎把孩子看了很久,甚至用脑袋去碰他们,希望其中有一个害怕。23、B愚公移山(教师用) 精彩开篇词 蚍蜉撼树、螳臂挡车,总是招来人们“不自量力”的嘲讽,可是,当年近九十的“愚公”率领他的子子孙孙誓要移走“方七百里,高万仞”的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时,我们的内心却表现出无限的崇敬。也许我们比“愚公”多智,我们会有无限的想象力挣脱束缚,但我们多的只是方法和技巧,缺少的恰是这种“愚公”精神。感谢这个可爱的老头子,他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丰厚的精神财富。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3.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 4.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疏通文意理思路 一、新课导入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耳听江涛的愚公移山,这是怎样的一段传奇佳话?我们的心中有怎样的感叹?请随我走进古代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板书课题)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2.解释课文的重点词语。(1)重点实词 方七百里方:面积。 惩山北之塞惩:戒这里是“苦于”的意思。迂:曲折,绕远。毕力平险毕:全。杂然相许许:赞同。 损:削减。 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龀,换牙。寒暑易节易:交换。固不可彻 彻:通。 何苦不平 苦:愁。(2)通假字 始一反焉。“反”通“返”,返回。 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指”通“直”,一直。 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3)一词多义 且:年且九十:将近。 且焉置土石:况且。焉:且焉置土石:哪里。 始一反焉:语气词。 之:出入之迂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结构助词,“的”。汝之不惠: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指示代词,“这”。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这件事。跳往助之:人称代词,他们。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他。其:其妻献疑曰:代词,他的。感其诚:他。其如土石何:副词,加强反问语气。而:面山而居:连词,表修饰。笑而止之:连词,表修饰。聚室而谋:表顺承。而山不加增:表转折。于:达于汉阴:介词,到。 告之于帝:向。(5)词类活用面山而居面:名词用作动词,面朝。帝感其诚感:被感动,被动用法。毕力平险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4.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疏通文意1.借助注释慢读课文,培养使用注释的习惯。2.试译课文。两个学生一组互译,将疑难点进行圈点批注,养成自学习惯。3集体讨论。将困难提出,然后全班交流探讨,教师适时点拨。4.注意归纳通假字、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等文言现象。(二)整体感知2移山非移物,在挖山过程中有哪些困难?【交流点拨】山高大无比:“方七百里,高万仞”;路途遥远:“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移山的人又老又少:“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始龀,跳往助之”;工具简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困难重重。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愚公移山的目标是什么?愚公移山的方法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交流点拨】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愚公移山的目标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的方法是“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文本探究1)智叟的观点是什么?提出这个观点的根据是什么? 【交流点拨】智叟的观点是“甚矣,汝之不惠”;他的根据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2)愚公的观点是什么?他提出这个观点的根据是什么?【交流点拨】愚公的观点是“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他的根据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3)愚公和智叟的看法最大的不同在什么地方?【交流点拨】智叟立足于现在,愚公放眼于长远;智叟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愚公是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 (4)智叟的笑和质疑与愚公妻子的献疑有什么不同?在文中各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这两个人物所说的话,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目的全然不同。愚公之妻是关心,讲真话,提问题从献疑的角度说的;“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语气较轻,“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说的是她的真实想法。但她并不反对移山,所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焉置土石?”智臾则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余力”又显得十足的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讥笑和嘲讽,其如土石何”反问语气很重,在智叟的眼里愚公完全是一个愚蠢至极、不可救药的老头。这两个人物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前者的“献疑”,引起全家人讨论运土的问题,导致移山行动的开始;后者的“笑而止之”,引出愚公的反驳,从而自然过渡到神话结尾。 3.阅读第四段,探究下面的问题: (1)故事用神话做结尾,是不是封建迷信? 【交流点拨】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只能通过幻想,借助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本文就是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这也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方式,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更能突出愚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 (2)太行、王屋两座山究竟是给谁搬走的?【交流点拨】从表面上看,两座山是由“夸娥氏二子”搬走的。但这仅仅是停留在问题的表面。实质上不是这么回事。要抓住“命”“感”“惧”三个词思考,“命”是谁“命”?是“帝”。“帝”为什么“命”?“帝”是“感其诚”,“诚”是诚心,也就是愚公的精神,所以这个“诚”的内涵就是“愚公移山精神”。“帝”为什么会“感”?是因为操蛇之神“告之”。操蛇之神为什么“告”?因为“惧其不已”。“惧其不已”,说明了愚公的精神的威力在于长期坚持不断。由此可以得出:两座山的搬走,根本原因是愚公移山的精神。这最后一段既是写了事情的结果,同时也是着力写了愚公精神的伟大,具有神话色彩,符合寓言文体的特点。(二)人物赏析1.作者把歌颂的人物称为“愚公”,把批判的人物称为“智叟”,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交流点拨】这儿的“愚”没有讽刺的意味,他看似“愚”,实则不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房屋租赁合同(含配套设施租赁)
- 2025房地产项目绿色建筑综合性能检测委托代建合同样本
- 2025版金融理财产品销售加盟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度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与整改服务合同
- 2025年高端美容美发店铺经营权及品牌合作合同
- 2025版绿化工程土方回填及植物移植服务协议
- 2025年度汽车维修厂租赁合同全新修订版
- 2025版苹果产业链信息化管理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高端定制家具采购合同-@-1
- 2025布草洗涤与员工培训服务综合合同
- 浙江省G5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 2025年苦荞可行性报告()
- 2025年法院书记员招聘考试笔试试题(50题)附答案
- 农村公路养护培训
- 焊接动火施工方案
- 北京2025年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招聘专业技术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食堂验货标准培训
- 2024年新人教版7年级历史上册全册课件
- GB/T 22246-2025保健食品中泛酸的测定
- 景区团队接待服务流程
- 钢结构工程高空防坠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