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课件.ppt_第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课件.ppt_第2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课件.ppt_第3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课件.ppt_第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五文言文阅读 文言实词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通假字 偏义复词 词类活用 文言翻译 文言断句 明主宾 明虚词 明句式 明修辞 分析综合 整体感知 抓住关键 把握细节 认真比较 文化常识 官职常识 科举常识 称谓常识 文言文阅读 直译 保留 替换 删削 增补 位移 浓缩 意译 互文 比喻 借代 委婉 用典 考点1文言实词一 一词多义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是一个普遍现象 即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 而同一个词的几个意义之间 又有一定的联系 其中一个是本义 其余是引申义 比如 兵 字 甲骨文中的字形表示 双手持斤 根据这一结构 可以有多种理解 若侧重 斤 意思是 械 武器 侧重 双手持斤的人 意思是 士兵 个体 军队 集体 侧重 双手持斤的行为 意思是 砍 击杀 作战 军事 等等 而高考试题侧重一词多义中的熟词生义 考查学生的临场推断能力 如2014年福建卷 绳吏之法尤峻 绳 捆绑 绳 字在高中文言文中常见 要求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推断其词义 其意义应为 约束 制裁 二 古今异义古今异义词有两种情况 一是类似今天双音节的同形异义词 如 土地 妻子 非常 祖父 然而 等 一般情况下要把它拆成两个词翻译 二是单音节的同形异义词 如 走 金 谷 等 翻译时不可以今释古 有以下类型 1 词义扩大 如 皮 本义指 兽皮 现指 植物动物表面的一层组织 如 树皮 等 2 词义缩小 有表示范围缩小的 如 丈夫 古代指 男子 现在专指 女子的配偶 有词义义项减少的 如 劝 古代有 鼓励 劝说 的意思 如今只剩下 劝说 这一义项 3 词义转移 币 古代指礼物 现在指 钱 慢 古代是 怠慢 之意 今义与 快 相对 假 古代是 借 的意思 今义与 真 相对 这些例子涉及事物的转称 动作的转换 范围的转移和词性的变化等 4 感情色彩变化 如诸葛亮 出师表 中 先帝不以臣卑鄙 中的 卑鄙 在古代表示 社会地位低下 见识浅陋 本来没有贬义 但现在却用来表示 道德败坏 品行恶劣 变成纯粹的贬义词了 三 通假字 通 是通用 假 是借用 假 就是 借 的意思 所谓字的通假 是指音同或音近的字互相通用和假借的现象 通假字的基本规律是同音或近音通假 四 偏义复词偏义复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语素合成 而意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 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 1 两个语素意义相对 如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句中的 出入 为偏义复词 用义偏在 入 不在 出 2 两个语素意义相近 如 今有一人 入人园圃 窃其桃李 园 是种树的地方 圃 是种菜的地方 在句中只有 园 这个语素意义 圃 只作陪衬 2 动词的活用 动词的活用主要是动词活用为名词 在一定的上下文中 一个动词处在主语或者宾语的位置 这个动词就可能活用为名词了 如 盖失强援 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援 原本是动词 这里处在宾语的位置 所以活用为名词 援助 了 3 形容词的活用 1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形容词的主要功能是作谓语 定语 如果一个形容词作了主语或者宾语 这个形容词就可能活用为名词了 如 此四君者 皆明智而忠信 宽厚而爱人 尊贤而重士 贤 原本是形容词 德才优秀 这里是 贤士 贤人 可见它已经名词化了 2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如果带上宾语 就活用为动词了 如 吾与汝毕力平险 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 可乎 平险 的 平 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铲平 险 则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险阻 4 使动用法 一个动词或者形容词 产生了使宾语发生某个动作的意思 宾语成了动作的主体 这个动词或者形容词便有了使动意义 活用为使动动词了 如 项伯杀人 臣活之 臣活之 是 我让他活了下来 是使动用法 5 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表示心里 认为怎么样 或 把 当作 如 今太子迟之 请辞决矣 遂发 迟之 是 认为这件事办得太迟缓 是描写心理活动 考点2文言翻译文言文翻译原则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文言文翻译标准 信 达 雅 文言文翻译三种意识 语境意识 推断意识 得分点意识 在三种意识中 得分点意识是主要的 其他两种意识最终是为这一意识服务的 得分点意识是指在翻译中能找出可能是得分点的重要实词 虚词 特殊句式 并能落实到位 一 文言翻译有哪些得分点 如何判定这些得分点呢 1 得分点有三 关键词语 重要实词 虚词及个别疑难词 特殊句式 句意通顺 2 判定得分点的方法 1 判定关键词语 在翻译题中命题人往往会设置几个关键得分点 这几个关键得分点多数是句中的关键词语 这些关键词语有两类 一类是实词 这是主要的 一类是虚词 实词从词性上看 指名词 动词 形容词 重点是动词 从知识点方面看 指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 偏义复词 实词活用 多义实词 重点是古今异义词 实词活用 多义实词 虚词重点是有多种意义 用法的虚词 翻译的时候 要找出这样的关键词语 明确其含义 并准确翻译 反之 关键词语翻译错误或不准 就会丢分 2 判定特殊句式 寻标志 一般的特殊句式 都有其语言标志 抓住这些标志 就基本能锁定它 联语境 有一些特殊句子 无任何语言标志 如直接判断句 意念被动句 省略句 这时就要联系语境来判定其性质 另外 一些有标志词的句子也要联系语境 因为它不一定是特殊句式 如带 见 于 字的句子 二 如何在翻译中落实得分点 1 关键实词 对确定好了的关键实词 一定要准确译出其意 不含糊 不游离 不意译 例如通假字 翻译时一定要写出其本字 不能照抄句中原字 这里 要特别注意对下面三类词的翻译 1 古今同形异义的双音节词语 一定要拆开翻译 如 亲信 是古今同形异义的双音节词语 翻译时一定要拆成 亲近 信任 两个词 2 活用词 它们在翻译时大都有一定的规律和固有的格式 用作状语的名词大都要在前面加上适当的介词 如 像 用 在 活用为名词的动词 形容词 要用动词 形容词作定语并补出中心语 活用为一般动词的名词 大都要带上该名词再加一个动词 如 填然鼓之 中的 鼓 应译为 擂鼓 意动用法要用 认为 以为 或 以 把 为 看作 作为 的格式进行翻译 当然 有的词可用一个意思与 认为 或 以 为 差不多的动词翻译 使动用法要用 使 让 怎样 的格式翻译 与意动用法一样 有的词也可以用一个意思与 使 让 怎样 差不多的动词翻译 3 疑难或陌生的词 要借助语境和实词的推断方法 并联系自己平时的积累去较为合理地翻译它 而不是硬译或干脆不译 2 特殊句式 1 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 调 主要指那些倒装句 译时须调整为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结构形式 补 一是补出文言语境中省略的成分 若不补出 句意就不明 句子就不通 二是补出句中的被动意味 如意念被动句 2 遵循一定的翻译格式 判断句要译出 是 不是 字 倒装句要还原成现代汉语的句式 被动句要译出 被 字 省略句要补出省略的成分 另外 文言文中还有些固定的格式 如 所以 有以 得无 无乃 和 不亦 乎 何 为 之谓 等 它们都有固定的翻译方式 必须按其固定的方式进行翻译 3 句意通顺 翻译要文通字顺 句意畅达 这是 达 的要求 也是高考评分细则的具体要求 如何保证这一要求的落实呢 坚持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当发现直译不通顺时 一定要意译 避免硬译 漏译 误译 补足省略成分 不得出现病句 考点3文言断句一 熟悉句式 恰当断句1 前后相承 明确先后 2 根据修辞 恰当断句 3 察看句式 判定句读 二 依据词语 恰当断句1 掌握名词 确定句读 2 掌握虚词 确定句读 考点4文言文分析综合一 筛选文中的信息第一 宏观考虑 整体把握 第二 微观研析 抓住关键 第三 在联系中分析材料 注意分清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对于事件主要是从整体环节上去分析把握 还可从以下环节进行明辨 原因 条件 事件的前提 过程 发展 事件本身 结果 影响 事件的侧面反映 通过辨别 选出最切合题旨要求的语料 第四 直接方法 对应 排除 比较 对应 找出题中语料与文章内容的对应点 与文中相关语句 材料对比 在对比中进行确定 排除 首先找出明显不符合题旨要求的语料 然后即可排除包括此语料的选项 这样可以缩小范围 比较 可对有关选项进行比较 找出其不同之处 以此确定有分歧的语料 也可对有一定难度的相关语料进行比较 在比较中选出更加符合题旨要求的一个 二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方法 1 以记人为主的记叙文 传记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 记了几个什么人 主要记的是谁 他与其他人有什么关系 写了他的几件什么事 表现他什么性格特点或精神品质 2 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 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去分析 弄清事情的起因 经过和结果 在事件中总共有哪些人 人物之间的关系怎样 人物对事件各持什么态度 事件表现了主要人物什么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记叙的事件阐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3 以议论为主的文章 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分析 弄清对什么事情进行议论 主要观点是什么 作者或主要人物论述观点的主要论据是什么 人物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三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在记叙性文体中 作者的观点 态度往往是含蓄而隐晦的 需要我们通过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和对事物的叙述及详略的安排等 来推断作者思想感情的倾向 进而推知其写作意图是歌颂赞扬 还是鞭挞讽刺 主旨是要获得什么启示 还是吸取什么教训 议论性文段就要通过分析论点 论据和论证方法 再联系作者的身世遭遇和所处的时代知人论世 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态度 一 文言实词推断五法1 代入推断法 对于选择 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 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贯通文意 解释准确而无滞碍者即为正确解释 反之即为错误解释 2 语法推断法 判断该实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 与之搭配的成分是什么 充当什么词性 从而推断其意义 如2014年辽宁卷 中六矢 战益厉 厉 在句子中作谓语 与之搭配的是前句省略的主语 赵立 赵立是人名 因此 厉 应译为 勇猛 语法推断法还有助于理解 译出词类活用 如2014年湖南卷翻译题中 而天适雨雪 雨 充当谓语 后面带有宾语 雪 因此 雨 活用为动词 落下 再如2014年山东卷翻译题中 是可以活其命矣 中的 活 带了宾语 其命 为使动用法 译为 使 活命 3 句式推断法 古人行文 好用整齐的句式 如排比句 对偶句 并列结构等 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 这样就可以由已知的词性 词义推测未知的词性 词义 如广东卷中 周穷振乏 家无余财 一句 穷 乏 意思相近 可以推知 周 振 意思也相近 均为 救济 之义 4 语境推断法 要善于将实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 如福建卷中 于何绝我之暴也 一句 如脱离语境将 暴 译为 暴躁 也可讲得通 如 我有亲父兄 性行暴如雷 孔雀东南飞 中的 暴 就是这个意思 但我们结合上文 至舍 不辞而入 越石父怒而请绝 这一语境可以知道 越石父因为晏子没有以礼待己 怒而请绝 晏子感到非常突然 才有此问的 再联系我们熟知的 暴病 暴富 等常见词义 可知此处 暴 为 突然 之义 整句话的意思是 您为什么突然就要同我绝交呢 5 联想推断法 1 课内知识迁移法 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 大多在课文中出现过 可联系课文对应文句相应迁移 如江西卷中 继迁兵相随属 一句 要想判断 属 的含义 应该马上准确联系 屈原列传 中的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一句 意为 连接 2 成语联想法 成语中保留了很多词语的古义 借助平时比较熟悉的成语的含义来推断 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如安徽卷 休复执论 中的 执 可以联想成语 各执一词 解释为 坚持 再如江西卷中 乱而继迁薄我 必败 一句 若要弄清加点字 薄 的含义 只要联系成语 日薄西山 就能快速判断其含义为 靠近 迫近 接近 等 二 文言翻译五法1 保留法 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 如国号 年号 帝号 官名 地名 人名 器物名 书名 度量衡单位等 例如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 临川王某记 游褒禅山记 译文 至和元年七月某一日 临川王安石作记 至和元年 是年号 临川 是地名 翻译时应该保留 2 替换法 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 用法已经变化 在译文中 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 例如 2014年湖北卷 为吏者宜宣布德泽 为民除疾苦 宁少数匹驴耶 宣布 为古今异义词 应替换为 宣扬传布 3 删削法 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 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 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 译文时可删削 这些词包括发语词 凑足音节的助词 结构倒装的标志 句中表停顿的词 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的虚设成分等 例如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 之 为结构助词 用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无实在意义 故翻译时应略去 4 增补法 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 可根据现代汉语的词语和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 使译文显豁通顺 单音实词增补成双音实词 因古人多用单音节词 而现代汉语多用双音节词 翻译时 用与文言词语相同或相近的现代汉语词语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补成双音节词 还要注意古今异义的双音节词语 如 妻子 地方 指数 等 例如 我奉王命 义无屈 公等有妻子 徒死无益 译文 我奉君王的命令 遵守道义不会屈服 你们这些人有妻子 儿女 白白送死没有好处 王 命 无 屈 妻 子 益 均应换为 君王 命令 不会 屈服 妻子 儿女 好处 增补主语 谓语 宾语 介词 文言文中常常省略主语 谓语 宾语 介词或分句 翻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补出来 例如 2014年福建卷 会添设京卫知事一员 诏吏部选可者 要补出 诏 的主语 皇帝 译为 恰逢要增设一位京卫知事 皇帝下令吏部挑选适合的人 5 移位法 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 有的句型表达方式古今不同 译文时 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调整 主谓倒置 主语后说的情况 多用于感叹句或疑问句 例如 甚善矣 子之治东阿也 晏子治东阿 译文 你治理东阿是很好的啊 宾语前置 例如 欲而得之 又何请焉 译文 你想要的东西已得到了 还请求什么呢 何请 为疑问句中宾语前置 翻译时要将代词宾语 何 放到动词 请 的后面 译为 请求什么 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 借 之 和 者 使定语后置 常用 中心词 后置定语 者 或 中心词 之 后置定语 者 的结构 翻译时调整顺序 例如 客有吹洞箫者 倚歌而和之 赤壁赋 译文 有一个吹洞箫的客人 合着节拍应和 有吹洞箫者 修饰 客 翻译时把 有吹洞箫者 放到中心词 客 的前面 介宾短语后置 文言文中 介宾短语后置非常普遍 按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从它们所处的位置来讲 叫补语 但从内容上讲 它们有时作状语 翻译时要提到动词前面 例如 不拘于时 学于余 师说 译文 不受时俗限制 影响 向我学习 文言文中 用于修饰动词的数词 常置于动词之前作状语 而现代汉语中常常置于动词之后作补语 例如 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劝学 译文 良马跳一次 不能超过十步 劣马走十天 也能走得很远 它的成功在于不停地走 句中 一 译为 一次 十 译为 十天 并放到 跃 和 驾 的后面 三 文言断句六法1 读文段 通文意 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 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 分出若干个句子 加上恰当的标点 然后进行检查 对个别疑难之处 可根据上下文给以推断 例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经过通读 我们不难了解文意及层次 本文是写湖阳公主新寡 父亲 帝 为她物色丈夫之事 主要分两层 一是 微观 湖阳公主之意 了解女方的意向 二是询问宋弘 了解男方的态度 基本上了解文章的大意之后 便可按照从大到小 逐层 逐句标点 湖阳公主新寡 帝与共论朝臣 微观其意 主曰 宋公威容德器 群臣莫及 帝曰 方且图之 后弘被引见 帝令主坐屏风后 因谓弘曰 谚言 贵易交 富易妻 人情乎 弘曰 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 糟糠之妻不下堂 帝顾谓主曰 事不谐矣 2 标名 代 词 定主宾 在阅读中 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 如人名 地名 官名 族名 器物名 动物名 植物名 时间等 特别是人名 因为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 描写 说明或议论的对象 名词 代词 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例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韩非子 说林下 找出句中几个名词 道 鼻 目 事 句子基本就断开了 刻削之道 鼻莫如大 目莫如小 鼻大可小 小不可大也 目小可大 大不可小也 举事亦然 为其后可复者也 则事寡败矣 3 看虚词 找位置 1 对话 引文定句读 紧紧抓住 曰 云 言 对话最易被发现 2 句首发语词 夫 盖 至若 若夫 初 唯 斯 今 凡 且 窃 请 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 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3 句尾语气词 也 矣 焉 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 耶 与 欤 邪 耶 乎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 哉 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 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4 疑问语气词 何 胡 安 曷 奚 盍 焉 孰 孰与 何如 奈何 如之何 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 一般可构成疑问句 只要贯通上下文意 就可断句 5 复句中的关联词 虽 虽然 纵 纵使 向使 假使 苟 故 是故 则 然则 或 况 而况 且 若夫 至于 至若 已而 于是 岂 岂非 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例 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新序 刺奢 这一语段中的位于句首的虚词有 而 焉 然 句末的虚词有 耳 也 也 也 矣 找出这些虚词 本段就可以断句 襄子曰 不及纣二日耳 不亡何待 优莫曰 桀纣之亡也 遇汤武 今天下尽桀也 而君纣也 桀纣并世 焉能相亡 然亦殆矣 4 明语法 辨句式 1 特殊句式 固定结构一般不能拆散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比如 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 不要把它们拆散 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例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这段话可断为十六句 其中借助语末助词 也 和 乎 可断五句 借助表示对话关系的 曰 可断三句 借助疑问语气词 何 可断两句 借助 子 放在句首作主语可断两句 借助前后结构相似的对偶句可断两句 借助先总后分再总的论述方式 又可断两句 至此可以断完十六句 子墨子曰 万事莫贵于义 今谓人曰 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 子为之乎 必不为 何故 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 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 子为之乎 必不为 何故 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一言以相杀 是贵义于其身也 2 琢磨词性词义 用语法结构来帮助断句 可以利用语法知识 对文言文的句子进行语法分析 根据语法分析确定该如何断句 文章中有些词语是属上句还是属下句 有时难以断定 而当运用语法知识划分主 谓 宾时 则容易解决 也就是说 在进行断句时 可抓住文言文词性的组合特点 抓名 代 词 找主干 5 明修辞 巧判断 古人写文章很讲究语句的整齐对称 行文中常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 对偶 顶真 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手法 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1 找顶真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句子前后相承 前一句作宾语的词 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 例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臣之妻私臣 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 2 重排偶 排比 对偶 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手法 句式整齐 四六句多 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例 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 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战国策 中山策 例句中出现了多个对称句 与不期众少 与 怨不期深浅 其于当厄 与 其于伤心 以一杯羊羹亡国 与 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我们只要注意到了这些对称句 断句就迎刃而解了 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 与不期众少 其于当厄 怨不期深浅 其于伤心 吾以一杯羊羹亡国 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6 依总分 定句读 文言文中 往往有总分 分总的形式 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 例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论语 卷八 熟读这句话 我们可发现句中提到了 益者三乐 损者三乐 这两个总说的句子 继而分别阐述各是哪三乐 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总分关系 这样问题就好办了 孔子曰 益者三乐 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 乐道人之善 乐多贤友 益矣 乐骄乐 乐佚游 乐宴乐 损矣 四 文言文分析综合的方法1 整体感知 以人为本 无论是传记类文章 还是古代小说类文章 都是通过描写人物 记叙事件来表现人物性格 反映社会生活的 因此 理解文言文时 要先抓住主要人物及主要事件 通过分析事件 故事 的开端 发展 结局等 分析事件中人物的表现 比如说过的话 做过的事 职位的变化等来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 抓住关键 分清主次 阅读文言文时 考生要弄清楚每句话的意思 然后按照事件给文段划分层次 要特别注意事件之间的关系 把握时间和地点的变化等 同时注意有关人物性格的描写 对人物的议论 评价等语句 3 认真比较 把握细节 注意分析选项内容与原文内容之间的区别 一般情况下 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错误点主要有 无中生有 添枝加叶 即阅读材料中没有选项的内容 或选项中所说的内容是阅读材料中未涉及的 或者 原文虽然有相关的表述 但选项中的表述恰恰与原文相反 张冠李戴 偷梁换柱 即本是甲想的 说的或做的 选项中误设为乙想的 说的或做的 或者把两件事或三件事合在一起表述 混淆了状语 定语或时间等其他条件 以偏概全 言过其实 即将局部的 个别的误设为全局的 普遍的 或将全局的 普遍的误设为局部的 个别的 或者故意将范围 程度误设为小于或大于材料中叙述的范围 程度 先后颠倒 因果混淆 即选项中将直接的 根本的 是原因的或已然的事情误设为间接的 枝叶的 是结果的或未然的事情 或者原文上下两件事不构成因果关系 而选项却以因果关系处理 词语误解 颠倒是非 即选项大多数表述是正确的 只有很细小的错误 而这个错误往往仅是一个词理解错了 从而导致选项的错误 2015 全国新课标 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问题 孙傅 字伯野 海州人 登进士第 为礼部员外郎 时蔡翛为尚书 傅为言天下事 劝其亟有所更 不然必败 翛不能用 迁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 意亦亡他 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 翰亦罢去 靖康元年 召为给事中 进兵部尚书 上章乞复祖宗法度 钦宗问之 傅曰 祖宗法惠民 熙 丰法惠国 崇 观法惠奸 时谓名言 十一月 拜尚书右丞 俄改同知枢密院 金人围都城 傅日夜亲当矢石 金兵分四翼噪而前 兵败退 堕于护龙河 填尸皆满 城门急闭 是日 金人遂登城 二年正月 钦宗诣金帅营 以傅辅太子留守 仍兼少傅 帝兼旬不返 傅屡贻书请之 及废立檄至 傅大恸曰 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 苟立异姓 吾当死之 金人来索太上 帝后 诸王 妃主 傅留太子不遣 密谋匿之民间 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 并斩十数死囚 持首送之 绐金人曰 宦者欲窃太子出 都人争斗杀之 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 斩其为乱者以献 苟不已 则以死继之 越五日 无肯承其事者 傅曰 吾为太子傅 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 吾当与之俱行 求见二酋面责之 庶或万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 金守门者曰 所欲得太子 留守何预 傅曰 我宋之大臣 且太子傅也 当死从 是夕 宿门下 明日 金人召之去 明年二月 死于朔廷 绍兴中 赠开府仪同三司 谥曰忠定 节选自 宋史 孙傅传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a 宣和末 高丽入贡 使者所过 调夫治舟 骚然烦费 傅言 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 奏贬蕲州安置 b 宣和末 高丽入贡 使者所过 调夫治舟 骚然烦费 傅言 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 同苏轼奏 贬蕲州安置 c 宣和末 高丽入贡使者 所过调夫治舟 骚然烦费 傅言 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 同苏轼奏 贬蕲州安置 d 宣和末 高丽入贡使者 所过调夫治舟 骚然烦费 傅言 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 奏贬蕲州安置 解析 高丽入贡使者 句意不通 排除c d 由于主语承前省略 可知 宰相 被 贬蕲州安置 的表述错误 排除b 答案 a 提示 给文言文断句 关键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 因此通读就显得十分重要 通过通读 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大致了解 凭语感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逐步缩小范围 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登进士第 又可称为进士及第 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 兵部是古代 六部 之一 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 军械 军令等事宜 c 庙号是皇帝死后 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如高祖 太宗 钦宗 d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 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解析 错在 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因为 太子 只能有一个 答案 d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孙傅入仕以后 积极向上建言 他担任礼部员外郎 对尚书蔡翛纵论天下大事 劝蔡迅速有所变更 否则必将失败 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 孙傅不畏金人 努力保全太子 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 他密谋藏匿太子 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 欺骗金人说 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c 孙傅上奏 请求恢复祖宗法度 他任兵部尚书后 从效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 丰年间的法度 批评崇 观年间的法度 受到时人赞许 d 孙傅舍身取义 死后谥为忠定 太子被迫至金营 孙傅随往 却受到守门者劝阻 他表示身为太子傅 应誓死跟从太子 后被金人召去 死于北廷 解析 错在 杀二宦者 原文为 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 意为 另外找了两个像宦官的人杀死 答案 b 提示 此类题目选项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 错解词语 强加因果 或因果倒置 无中生有 颠倒是非 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 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 依文索义 正确分析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 苟立异姓 吾当死之 译文 2 金人虽不吾索 吾当与之俱行 求见二酋面责之 庶或万一可济 译文 解析 1 帝 名词用作动词 称帝 苟 连词 表假没 如果 死 为之死 死 的为动用法 2 不吾索 即 不索吾 面责 当面指责 面 名词作状语 当面 庶或 大概 或许 答案 1 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 如果另立异姓 我将为此而死 2 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 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 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 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提示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 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 找出关键实词 虚词 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运用 留 删 调 换 补 的方法 以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 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以求词达句顺 参考译文 孙傅 字伯野 海州人 考中进士 担任礼部员外郎一职 当时蔡翛任尚书 孙傅向他陈述天下政事 劝他早点做些更改 否则一定会失败 蔡翛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孙傅升任中书舍人 宣和末年 高丽人入朝进贡 使者所过之处 调发民夫修船 引起骚动 用度又颇多 孙傅说 滥用民力妨碍农事 而对于中国没有丝毫好处 宰相认为他的言论与苏轼相同 上奏贬谪他安置在蕲州 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的论议虽然偶然与苏轼相同 但没有他意 以职论事而受到指责实在过分 许翰也被罢黜 靖康元年 孙傅受召入京任给事中 升任兵部尚书 呈上奏章请求恢复祖宗法度 钦宗问他原因 孙傅说 祖宗的法度有利于百姓 熙宁 元丰年间的法度有利于国家 崇宁 大观年间的法度有利于奸臣 当时的人认为他说的是名言 十一月 授任尚书右丞 不久改任同知枢密院 金人围攻都城 孙傅日夜亲自督战 金兵分从四面鼓噪而攻 军队败退 士兵们掉进护龙河中 尸体把护龙河都填满了 城门急忙关闭了 当天 金兵攻进城里 靖康二年正月 钦宗到金兵元帅营中 任命孙傅辅助太子留守京城 仍然兼任少傅 钦宗二十多天还不回来 孙傅多次寄信给金营乞请放回钦宗 等到废立皇帝的檄书传来 孙傅大哭道 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 如果另立异姓 我将为此而死 金人来索要太上皇 皇后 诸王 妃子公主 孙傅留住太子不遣送 秘密谋划把太子藏在民间 另外找了两个像宦官的人杀死 并杀死十几个死囚 把他们的首级送给金人 欺骗金人说 宦官打算把太子秘密送出 京城人争相斗杀宦官 误伤了太子 于是太子率兵讨伐平定 杀死作乱的人献过来 如果不停止索求 太子就会自杀 过了五天 没有人肯承担这件事 孙傅说 我是太子的师傅 应当与太子同生死 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 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 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 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于是跟从太子出城 守城门的金兵说 金人想要的是太子 留守何必参与 孙傅说 我是宋朝大臣 而且是太子的师傅 应当拼死跟从 当晚 住在城门下 第二天 金人召他前去 第二年二月 死在北方金人朝廷 绍兴年间 被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 谥号为 忠定 十二年 驾幸江都 护儿谏曰 陛下兴军旅 百姓易咨怨 车驾游幸 深恐非宜 伏愿驻驾洛阳 与时休息 陛下今幸江都 是臣衣锦之地 臣荷恩深重 不敢专为身谋 帝闻之 厉色而起 数日不得见 后怒解 方被引入 谓曰 公意乃尔 朕复何望 护儿因不敢言 及宇文化及构逆 深忌之 是日旦将朝 见执 护儿曰 陛下今何在 左右曰 今被执矣 护儿叹曰 吾备位大臣 荷国重任 不能肃清凶逆 遂令王室至此 抱恨泉壤 知复何言 乃遇害 护儿重然诺 敦交契 廉于财利 不事产业 至于行军用兵 特多谋算 每览兵法 曰 此亦岂异人意也 善抚士卒 部分严明 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 北史 来护儿传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a 会周师定淮南所 住白土村 地居疆埸 数见军旅护儿 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 宇文忻等镇广陵 平陈之役 护儿有功焉 b 会周师定淮南所 住白土村 地居疆埸 数见军旅 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 宇文忻等镇广陵 平陈之役 护儿有功焉 c 会周师定淮南 所住白土村 地居疆埸 数见军旅护儿 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 宇文忻等镇广陵 平陈之役 护儿有功焉 d 会周师定淮南 所住白土村 地居疆埸 数见军旅 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 宇文忻等镇广陵 平陈之役 护儿有功焉 解析 据文意 开头应断为 会周师定淮南 且下句 所住白土村 为 所 字结构 不宜拆分 据此排除a b 中间断为 数见军旅护儿 讲不通 且 护儿 应为 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的主语 据此排除c 答案 d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男子有名有字 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 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 谥号是古代帝王 大臣等死后 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 如武帝 哀帝 炀帝 c 嗣位指继承君位 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 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承 d 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 又可借指宫廷 诣阙 既可指赴朝廷 又可指赴京都 解析 长子 以及 最年长的儿子 不正确 均应为 嫡长子 答案 c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来护儿少有大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