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洪灾走向干涸丁照 2013年元月以来,雾霾天气在中国华北地区肆虐,但这是一个可以治愈的一时之苦。中国在诸多的“自然报复”(恩格斯语)中,最可怕最棘手的可能是水资源问题了。地处欧亚大陆东端的中国,在季风作用下,一个很大的自然特点就是洪灾频繁。从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到20世纪,治理洪水保障民生已成为历代主政者的一件很头疼的事。然而,到了20世纪下半叶,事情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中国北部西部的大半壁江山,近几十年(至少近30年)大洪水在减弱,大量河流似在走向枯竭。而在中国的南方,大洪水也在减少,同时大面积的干旱年年四处漂移。偶尔出现些洪灾也多是由于淤积而抬高水位所致。干旱似乎成了今日中国气象的最大特点。有人说,人口倍增,生活提高,经济发展,导致用水量大增,加之全球升温,降水量减少,江河枯竭是必然的。但实际情况是,老天爷给的降水量并未出现较大幅度的持续减少,而只是降水在河道里形成洪水的能力大不如以前。流经北京市的潮白河,在华北近几十年径流枯萎的大趋势下,非常坚挺,大多数年份仍产生近十亿乃至一二十亿立方米的径流量,但从1999年起却突然一蹶不振,至今已有13年。这期间,雨照下,不减少。2012年汛期,密云水库上游几次大雨如注,但河水滔滔再也不现了。历史上以泛滥著称的永定河(即现在的官厅水库),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降水在河道里的产流能力也一直在下降,“半死不活,再无生气”。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也于1972年开始首次断流。因此我们不能全怪老天爷。如果这些情况都属于个例,那么,北方江河历史上特大洪水已四五十年不现则是个不争的事实。它们似乎都已被彻底“征服”,地图上密布的河道湖泊,现实中还能看到几处真实存在呢?这种类型的缺水在历史上可能属空前,其后果不亚于由缺雨而带来的土壤干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长期大规模人类活动的因素,不可忽视。从水循环观点看,由季风决定的中国大陆降水量完全是随机的,年内变化很大,年际变化不定,不可能有长达四五十年的稳定的单调大幅下降。这是由季风的成因所决定的。因此,径流枯萎的原因便只能在地面上了。陆地淡水系统粗略地说可分成三类,地表水、地下水和自然降水。三个循环环节不管关系多么复杂,总体上讲“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可能长期一枝独秀。其中尤以地下水位大幅下降,更具有根本性,不但可能导致江河枯竭,而且可能影响气象因子。那么,长期以来有哪些人类活动影响地下水位呢?一是,由于种植需要,大范围抽取地下水,形成无数个大小地下水漏斗,加剧了河水的渗透流失。有些地方水井密如筛底,而且越打越深;二是,星罗棋布的大小矿山开采,也降低了周围地下水位,因此对废弃矿山的回填十分重要;三是,大量筑坝。其实,修建水库并不能增加任何水资源,只是调节水量而已。相反,从水循环上看,水库是水资源的一个负面因素。这一点,人们长期忽略。水库截流使下游河道水位大幅下降,连带两岸的湖泊水位和地下水位也都受到连带影响(水井相应再度加深),从而改变了原有的水循环状态,还会恶化下游的地表环境,如趁机大量采砂和修建等。水库上游的大面积植被,在水位浮动下,变为白花花的一片死区。凡事总有度,过度就成害 库水大规模抬高上游地下水位后,还可能招来原有植被的枯萎等等。总之,大规模筑坝和抽取地下水对水循环的影响无疑是负面的,如果再影响到气象因子,那就是天大的事了,容易导致荒漠化,这是大自然的最后底线!然而,对水库在水循环中负面影响的深度研究,理论上基本还属于空白,尚处于意识之外。中国的自然环境很不同于美洲和欧洲,水资源先天脆弱,这一点非常重要。脆弱性再加上大规模设置河流阻梗,寸断江河,强改河流的自然态,大自然不可能没有反应,只不过与其他因素交织在一起,一时无法辨认而已。这种自然反馈就是“自然报复”。这就和物理化学反应一样,不可避免,只是个时间问题。对这一点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和研究。如何挽回中国的干旱趋势呢?非常困难!但不管怎样,中华民族要在这片土地上永远生存下去,亡羊补牢,为时未晚!首先,对抽取地下水要慎之又慎。一定要抽取,就必须在丰水时千方百计予以回灌补偿;二是,尽量不再建坝。中国水能资源固然丰富,但大部集中在少数几条大河上,而大部地区的河流都已开发殆尽。凡事总有度,过度就成害。中国建坝数量之多,河流筑坝之密,举世罕见。浙江楠溪江185公里长据报道竟建水电站103座!以季风降雨为主的流域内水循环,在大量水库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下,年年积累,几十年下来,河流可能走向枯竭。这样,大量装机岂不都成了摆设。现在黄河(建坝19座)以及华北诸河上的大量装机,发挥原设计效益了吗?这就是前车之鉴!如果由于大量抽取地下水和筑坝等原因而在未来几十年内导致全国性水资源枯竭,那么,后代纵有登月之力,也绝无可能再把大量江河恢复到过去的自然状态了,因为生米全已做成熟饭!这是何等可怕的事啊!三是,城镇建设必须透水化。或是留有足够的植被,直接透水,或是大量采用透水材料铺地。千万不能因城镇建设而使大地窒息,切断水循环之路。 “科学发展观”无疑非常必要,但唯有决策的民主化,真正有效的民主化才能使发展科学化。真理像燧石(马克思名言),愈辩愈明。科学只能寓于争鸣之中。一个项目(如大建高耗水的高尔夫球场)若离开民主争鸣便只能由权力来单向决定,这样还能有科学发展吗?(文章摘自2013年3月4日联合早报)作者简介: 丁照,中国水利工程师,1935年出生,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热爱自然,曾长期从事过野外工作,亲历过不同的自然环境,留意观察各种自然现象,为科普著作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基础。著有理解自然文明起源自然背景初探(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出版)、理解自然一个文明星球的形成(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等。 2013年3月4日联合早报刊载了丁照文章从洪灾走向干涸,文章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三年级家庭作业指导计划
- 乡镇卫生院年度安全生产计划
- 农产品跨境电商仓储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物联网智能停车系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电子票据系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母婴知识付费课程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供应小麦专用有机肥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护士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范文
- 基础考试题及答案
- 国语考试题及答案
- 水平定向钻进管线铺设工程技术规范
- 水利安全风险防控“六项机制”与安全生产培训
- 跨境电商物流风险管理-全面剖析
- IP授权合作及衍生品开发协议
- 2025年小学五年体育试题及答案
- YS/T 3045-2022埋管滴淋堆浸提金技术规范
- 大中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要求编制说明
- 养老院房屋租赁合同
- 《酿造工艺教程》课件
- 《社会治理概论》教学大纲
- 2024ESC心房颤动管理指南解读-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