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森林生态城总体规划摘要.doc_第1页
郑州市森林生态城总体规划摘要.doc_第2页
郑州市森林生态城总体规划摘要.doc_第3页
郑州市森林生态城总体规划摘要.doc_第4页
郑州市森林生态城总体规划摘要.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郑州市森林生态城总体规划摘要来源:郑州市林业局 浏览次数:4243次 发布时间:2005-10-12 11:24:56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依据郑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抓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通知、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抓好郑州市风沙源治理及嵩山山脉水源涵养林工程建设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根据郑州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特编制郑州森林生态城总体规划(2003-2013年)。 第二条“森林(生态)城”,是以建设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体的生态功能稳定且结构完善的现代近自然型城市,是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城乡环境绿化(美化、优化)、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为经济社会服务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 第三条“郑州森林生态城”的范围规划在:东至雁鸣湖湿地及中牟沙丘东缘;西至郑州西北屏障邙岭及西南贾峪、白寨一带的水源地;北以黄河、黄河滩地及标准化堤防为界;南至省道102线附近的龙王、薛店一带。其中包括:城市中心建成区及近郊的五个区,以及远郊的中牟县、新密市、荥阳市、新郑市的部分乡镇。规划范围包括郑州城市及周边9个县(市、区)的43个乡(镇、场)的884个行政村,规划区总人口361.2万人,总土地面积2896.3平方公里。 第四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3-2005年; 中期:2006-2010年; 远期:2011-2013年。 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第九条规划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为指针,以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为方向,以郑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为基础,按照郑州市委、市政府建设“生态郑州”的总体要求,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森林生态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努力建设“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山水融合、城乡一体”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森林生态城市。 第十条规划基本原则 1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 应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把“森林生态城”纳入林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依据“森林生态城”规划设计的要求,整体推进,分期实施,把“森林生态城”建设落到实处。 2优化生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应该把净化大气、保护水源、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维持碳氧平衡、防风防灾、调节城市小气候等生态功能放在首位。以优化生态环境为中心,突出森林围城,构成有相当规模的森林生态系统,以维护城市生态平衡,为市民创造一个优美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3合理布局,强调整体效益的原则 从城市整体景观形象和现实条件出发,做到水平布局、垂直布局和立体布局相结合,将不同层次的绿化单元有机衔接,做到网络布局合理,点块布局均匀,生态环境优良,景观特色明显,城景关系协调,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增强绿化观赏度。 4突出重点,促进全面发展的原则 融“森林生态城”的生态内涵、形态内涵、情态内涵于一体,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益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因地制宜,采用组合链接方式,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重点与一般相结合,同城市设施功能紧密结合,共同构成有机整体。要从城区的长远生态效益出发,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大胆构思,精心组织布局。 5师法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 通过建立稳定和多样化的森林群落,达到传承文明,师法自然,景观多样,应接不暇的效果。充分利用造林树种资源和生态位原理,形成不同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以满足人们不同的文化和生活需求,同时为不同生物提供生存繁衍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6分类经营,突出因地制宜的原则 深化森林分类经营改革,按照森林主导功能分别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投入渠道和发展模式。生态公益林以财政转移支付为主,商品林以市场调控为主。加强分类指导,形成各生态区域的特色,努力攻坚克难,实施分区突破。 7“质”“量”统一,坚持整体协调的原则 坚持“质”和“量”的统一,也就是以“城市周围森林化”的“量”,来弥补中心城区绿地量的不足。同时,对人口密集度相对较高的中心城区绿地景观类型,要遵循现有的“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要求,保证其有足够的绿地面积及其合理分布,使森林生态城总体的绿色空间达到“质”的飞跃。 第十一条森林生态城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经过不懈努力,到2013年,初步建成资源丰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结构稳定、优质高效的郑州森林生态城,实现“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完善森林生态网络,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弘扬中原生态文化”的总体目标,基本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按照上述森林生态城森林总量的确定依据,结合碳氧平衡法的测算结果,确定郑州森林生态城森林总量的发展目标为:到2005年,新增森林面积19058公顷,森林总面积72408公顷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5%,达到当前全市水平;到2010年,新增森林面积28963公顷;森林总面积101371公顷以上,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达到35%以上,达到全国城市较高水平;到2013年,新增森林面积14482公顷;森林面积115853公顷以上,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0%以上,力争达到当时国际平均水平。 完善森林生态网络。重点加强主要水系防护林和绿色通道建设,积极恢复邙山、贾鲁河上游的丘陵岗地及东南沙丘等生态敏感区的森林植被,实行森林分类经营,扩大生态公益林建设规模,构筑森林生态网络。 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加快名特优经济林、速生丰产用材林和林木种苗花卉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林业第一产业的基础地位;大力发展林特产品精深加工,提高综合利用水平,优化产品结构,强化产业素质;积极发展森林旅游为主的服务业,努力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 弘扬中原生态文化。加强野生动植物及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倡导生态文化;结合郑州丰厚的人文景观资源,加快森林公园建设,推进森林生态旅游;加大古树名木、珍稀濒危物种种质资源和林区人文资源保护力度,保护森林文化遗产。 总之,至规划期末,初步建成与郑州城市定位(经济繁荣、交通发达、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良好、具有中原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商贸城市、现代化多功能的国际商埠)相匹配的森林生态郑州,这是具有综合生态环境效益的近自然型森林生态系统,将代表郑州这一新亚欧大陆桥上重要城市的绿色形象。2发展指标 发展指标详见表1。 表1郑州森林生态城森林资源发展指标 指 标2002年规划期2005年2010年2013年森林覆盖率()18.42253540生态公益林面积比重()68.2707375林木蓄积(万立方米)212240360410森林公园面积(公顷)704457058846325自然保护区等面积(公顷)01164013351282城市绿化覆盖率()25.82354043第三章总体布局 第十二条森林生态城总体布局 按照“一屏、二轴、三圈、四带、五组团”的布局,建设郑州森林生态城。 1一屏一道黄河绿色生态屏障 位于郑州森林生态城北部,是与黄河平行的东西向绿色生态屏障,同时也是郑州森林生态城北部的景观屏。由黄河防浪护堤林及黄河风景区、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观光园及其防护林、景观林等构成。 2二轴两条组织森林生态景观的主轴线 郑州森林生态城中的两条组织森林生态景观的主轴线。一是以纵贯郑州的107国道为南北向森林生态景观主轴线,组织森林生态城“西抓水保东治沙”的建设格局;二是以横跨郑州的310国道为东西向森林生态景观主轴线,组织森林生态城“北筑屏障南造园”的建设格局。 3三圈三层森林生态保护圈 依托郑州三条环城公路、结合公园与植物园,由绿色通道、森林公园及各类景观林、防护林等组成,作为大尺度的森林生态景观带,构造环匝郑州森林生态城的三层森林生态保护圈。 一是依托三环快速路,结合郑州国家森林公园、郑州世纪公园、郑州烈士陵园、西流湖公园、七里河公园,由绿色通道、森林公园及各类景观林、防护林等组成,是森林生态城的第一层森林生态保护圈。 二是依托四环快速路,结合郑州尖岗森林公园、常庄植物园、西山植物园、贾鲁河公园、潮湖森林公园、古城森林公园,由绿色通道、森林公园及各类景观林、防护林等组成,是森林生态城的第二层森林生态保护圈。 三是依托绕城高速公路,与黄河绿色生态屏障相联,结合雁鸣湖森林公园、湛山森林公园、洞林湖森林公园、唐岗森林公园,由绿色通道、森林公园及各类景观林、防护林等组成,是森林生态城的第三层森林生态保护圈。 4四带四条大尺度生态防护林带 按森林生态城建设的基本要求,以贾鲁河、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连霍高速、京珠高速四条主要河渠、道路构建的大尺度、辐射状生态防护林带为依托,沿路、河、渠、堤、农田、村镇住宅等建设不同尺度的防护林带,形成绿色网架,从而构成水网化、林网化的郑州森林生态网络体系。 5五组团五大森林组团 按照“西抓水保东治沙,北筑屏障南造园,城市周围森林化”的构想,因地制宜,采用组合链接方式,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重点与一般相结合,同城市设施功能紧密结合,由组群式、条块状森林群落工程共同构成有机整体,构建森林组团,形成绿色森林环境的规模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群落的规模效应。 一是西北森林组团,位于规划区西北部,涉及北邙、高村、广武、古荥4个乡镇,属黄土沟壑地貌,水土流失严重,是郑州市主害风西北风的风口处。冬春季节,风吹沙起,严重影响市区的空气质量;文化内涵较为丰富,有汉霸二王城、桃花峪、黄河游览区、黄河大观等景区,同时也是林木种苗和果品的主要产区之一。该组团以水土保持为主要功能,兼有森林旅游,以常绿树种为主的园林绿化苗木和石榴、核桃为主的干鲜果品生产等功能。 二是东北森林组团,位于规划区东北部,涉及万滩、东漳、刘集、大孟4个乡镇及中牟林场北林区,属黄河故道地区,区内河、池、湖、渠较多,地下水位较高,雁鸣湖湿地位于该区。该组团以湿地保护、防风固沙为主要功能,兼有森林旅游,落叶阔叶树种为主的苗木培育等功能。 三是西南森林组团,位于规划区西南部,主要涉及贾峪、马寨、侯寨、白寨等4个乡镇,是多条河流的发源地,也是郑州市重要的水源地,地貌为丘陵,沟多坡陡,地块破碎,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属生态脆弱区。该组团以水源涵养为主要功能,兼有水土保持、杂果生产等功能。 四是南部森林组团,位于规划区南部,涉及龙湖、十八里河、郭店、薛店4个乡镇,地貌为丘陵区,是南建园的中心地带。该组团以水土保持、杂果生产为主要功能,兼有森林旅游的功能。 五是东南森林组团,位于规划区东南部,涉及南曹、孟庄、谢庄、芦医庙、八岗、张庄6个乡镇,地貌为黄淮平原中的沙丘或平沙地,属我国著名的大枣产区之一,现有现代化的郑州林木繁育中心基地,中牟林场西林区位于该区。该组团以防风固沙、大枣生产功能为主,兼有森林旅游、林木良种繁育等功能。 第六章投资估算 郑州森林生态城规划期为10年,投资估算总额375649.19万元。 按建设期分:近期投资100870.73万元,占总投资的26.8%;中期投资157278.74万,占总投资的41.9%;远期投资117499.72万元,占总投资的31.3%。 第七章效益评估与预期效果 第三十三条效益评估 郑州森林生态城工程实施后,必将产生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到规划期末,仅易于货币计量的森林综合效益值年可增12.36亿元,年森林综合效益总价值约20亿元。 1生态效益 生态效益体现在森林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方面。郑州森林生态城工程实施后,可以降低区域性风速、减弱飞沙为害、净化水体污染、加固堤防安全、提高土壤肥力、保护农作物丰产稳收、增加生物多样性、调节区域性气候、改善人居和投资环境等。易于货币计量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释放氧气、农田防护等生态效益合计每年可达32468.42万元,难以货币计量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效益更也不容忽视。 2经济效益 郑州森林生态城的经济效益是指来源于森林物质形态资源中林木、林副产品等生物资源的直接收益。到规划期末防护成熟林木材及其它林副产品增加值可达到22575.23万元。通过生态公益性片林补偿(用地、管护等补偿费用)的落实、绿色产业的开发,使社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人民收入得到提高、生活得到改善。到规划期末,林业种苗产业年总产值25600万元,经济林产业年产值35250万元,森林旅游产业年总产值7500万元,总计为68350亿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提高到8000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20000元。 3社会效益 郑州森林生态城建成后的社会效益表现为:一是全面构筑起绿色生态屏障,促进了郑州森林生态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初步形成稳定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由18.42增加到40以上,形成一个稳定、健康的自然社会复合系统;三是提升了绿色产业的层次和水平,拉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增加了社会就业机会;四是弘扬了绿城的绿色文化,促进了郑州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因此,郑州森林生态城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集生产、示范、科研为一体,融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于一身的宏伟工程,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第三十四条预期效果展望 1郑州森林生态型城市 工程实施后,将形成以乔木为主,体系完整,生态平衡,物种丰富,人居环境优美、舒适的绿色世界。成为国内领先的森林生态型城市。 通过创建郑州森林生态城,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城镇绿地率40%以上,自然保护区面积占郑州森林生态城土地总面积4.9%;森林公园面积占总面积的6.8%。将形成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体,城乡环境绿化、美化、优化,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绿色生态环境。郑州森林生态城绿色生态环境质量、结构、布局、规模,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郑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 在森林生态市建设过程中,将构成“公园式的绿地、园林式的庭院、生态型的乡村”的生态格局和森林为主体、生物多样性丰富、多功能、立体化的绿色生态系统,初步实现了“城在林中,林在城中,人在绿中,居在林中”的最佳人类居住环境,城镇的环境污染得到全面有效治理,各项环境指标达到国家标准。为郑州人民营造一个绿色、优美、清新、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民安居乐业。 3郑州中原生态文化旅游的胜地 丰富而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