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桁架利用卡氏定理求位移.doc_第1页
平面桁架利用卡氏定理求位移.doc_第2页
平面桁架利用卡氏定理求位移.doc_第3页
平面桁架利用卡氏定理求位移.doc_第4页
平面桁架利用卡氏定理求位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平面桁架利用卡氏定理求位移-MAPLE程序设计 学 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班 级:工程力学1001指导老师:赵明波成 员:20103804沈立20103808唐显鹏西南科技大学2013年5月20日目 录摘要 3第1章 题目的意义 4第2章 理论分析 41.卡式定理求位移基本概念 42.平面桁架问题分析,求位移理论 5第3章 程序设计框图 6第4章 程序代码 7第5章 应用 11 1. 例1 11 2. 例2 13 3.例3 15 第6章 结论 17参考文献 18摘 要 本文在深入理解有限元位移法的基础上,利用MAPLE编程来编写平面桁架用卡氏定理求位移的通用程序。该通用程序能够根据给定的桁架计算模型,通过MAPLE输入外加荷载和虚拟荷载,计算出平面桁架指定点的位移。 关键字:MAPLE 平面桁架 位移计算 程序设计 第 1 章 题 目 意 义 在现实生活中,平面桁架随处可见。例如桥梁、屋架、电视塔和起重机架等,所以平面桁架的位移计算就显得特别重要。我们利用MAPLE程序对任意平面桁架的位移问题分析计算,确定其是否能够继续工作。第 2 章 理 论 分 析 1.卡式定理求位移基本概念将结构的应变能表为荷载,.的函数,则应变能对任一荷载的偏导数等于作用点沿方向的位移,这便是卡氏定理。因为大量实践表明:一般情况下桁架中主应力的主应力占总应力的80%以上,所以主应力的确定是桁架中应力的主要部分。即是桁架的内力主要是轴力,所以附加弯矩的影响是次要的,所以在计算时一般只考虑杆件轴力。所以对于平面桁架位移的求解方法即为先求出每根杆件的轴力,然后求出应变能,最后求出指定点位移。2.平面桁架问题分析,求位移理论 假设平面桁架有N根杆件,先对杆件进行编号。在指定点施加一个虚拟力SWU,计算出在外加荷载和SWU共同作用下杆件轴力 , , . . . . . . ; 得出杆件轴力矩阵PP= , , . . . . . . 杆件长度矩阵= , , . . . . . . 杆件刚度矩阵= , , . . . . . . 因为杆件计算时只考虑轴力,所以杆件的应变能只有轴力作用,又因为在弹性范围内,所以杆件的应变能的应变能公式。于是平面桁架的总应变能公式: 将所求得的数据,按对应下标带入公式中,即可得出应变能;根据卡氏定理,位移公式 , 将上面得出的应变能力表达式带入位移公式中,得出位移的表达式,最后按SWU=0最终求出指定点位移的具体数值。 第 3 章 程 序 设 计 框 图 开始简易画图语句根据题目输入原始数据使用画图语句画出题目构件图形向已知条件矩阵NP中添加虚拟荷载应用Function函数计算出位移 添加空白长度矩阵计算出系数矩阵和长度矩阵计算出外力矩阵(包括SWU)计算出杆件轴力矩阵(在外荷载和SWU下)矩阵计算出杆件总应变能应变能对SWU偏微分后,取SWU=0,得到所求点位移第 4 章 程 序 代 码restart:with(linalg):with(plots):printlevel:=0:interface(showassumed=0):HT:=(XY,NE)-display(plot(seq(XYi,1,XYi,2,i=1.rowdim(XY),style=point,axes=none,color=blue,symbol=circle,symbolsize=30,thickness=2),plot(seq(XYNEi,1,1,XYNEi,1,2,XYNEi,2,1,XYNEi,2,2,i=1.rowdim(NE),color=red,style=line,thickness=2),textplot(seq(XYi,1,XYi,2,i,i=1.rowdim(XY),color=blue),textplot(seq(XYNEi,1,1*0.45+XYNEi,2,1*0.55,XYNEi,1,2/2+XYNEi,2,2/2,i,i=1.rowdim(NE),color=blue): Function:=proc(XY,NE,NC,NP,ZS) local paint,ST,leng,k,i,j,xi,yi,xj,yj,cosa,sina,PPP,PP,FN,FN1,SN,RES: NP:=stackmatrix(NP,ZS1,ZS2,DWL); print(HT(subs(a=1,evalm(XY),NE); #画图 ST:=matrix(2*rowdim(XY),2*rowdim(XY),0): leng:=seq(0,i=1.rowdim(NE); for k from 1 to rowdim(NE) do: i:=NEk,1: j:=NEk,2: xi:=XYi,1: yi:=XYi,2: xj:=XYj,1: yj:=XYj,2: lengk:=sqrt(xj-xi)*2+(yj-yi)*2); cosa:=(xi-xj)/lengk: sina:=(yi-yj)/lengk: ST2*i-1,k:=-cosa: ST2*i,k:=-sina: ST2*j-1,k:=+cosa: ST2*j,k:=+sina: od: for k from 1 to rowdim(NC) do: #ST矩阵施加外约束 i:=NCk,1: j:=NCk,2: ST2*i-2+j,rowdim(NE)+k:=-1: od: PPP:=seq(0,i=1.2*rowdim(XY): for k from 1 to rowdim(NP) do: #施加外力和DWL i:=NPk,1: j:=NPk,2: PPP2*i-2+j:=PPP2*i-2+j+NPk,3: od: PP:=linsolve(ST,PPP): #外力和DWL下的轴力矩阵 FN:=subs(DWL=0,evalm(PP);#纯外力作用下的轴力矩阵 FN1:=map(diff,PP,DWL); SN:=(1/2)*factor(add(PPk*2*lengk/NEk,3/NEk,4,k=1.rowdim(NE); RES:=matrix(rowdim(NE)+1,6,0): #构建结果矩阵 RES1,1:=杆件: RES1,2:= 轴力FN: RES1,3: 轴力FN,DWL: RES1,4:=杆长: RES1,5:=刚度: RES1,6:=FN*FN,DWL*L/(EA): for i from 1 to rowdim(NE) do; #添加杆件号 ,轴力FN,轴力FN,DWL ,杆长,刚度RESi+1,1:=cat(NEi,1,.,NEi,2); RESi+1,2:=FNi; RESi+1,3:=FN1i; RESi+1,4:=lengi; RESi+1,5:=NEi,3*NEi,4; RESi+1,6:=RESi+1,2*RESi+1,3*RESi+1,4/RESi+1,5; od; print(RES); Delta=factor(subs(DWL=0,diff(SN,DWL); Delta=factor(add(RESs,6,s=2.rowdim(RES);end proc: 第 5 章 应 用例1.求出该图4节点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移其中在6,7,8节点处都受到垂直向下的外荷载F解答:1、 输入原始数据XY:=evalm(matrix(0,0,2,0,4,0,6,0,8,0,2,1,6,1,4,2):NE:=matrix(1,2,E,A,2,3,E,A,3,4,E,A,4,5,E,A,6,1,E,A,6,2,E,A,6,3,E,A,8,3,E,A,7,3,E,A,7,4,E,A,7,5,E,A,8,6,E,A,8,7,E,A): NC:=matrix(1,1,1,2,5,2): NP:=matrix(6,2,-F,8,2,-F,7,2,-F):2、输入所求节点编号和方向 ZS:=5,1:3、画出简易图形4、计算出每根杆件的长度5、数据带入源程序中,求出杆件在外荷载和SWU共同作用下的轴力6、轴力带入源程序得出总应变能7、得到程序每步的结果矩阵8、应变能对SEL微分得到所求点所求方向上的位移 例2.如图所示,求2号节点垂直方向的位移其中在2号节点垂直方向受到向下的力F解答:1、输入原始数据 XY:=evalm(matrix(0,0,1,0,1,1,0,1): NE:=matrix(1,2,E,A,2,3,E,A,3,4,E,A,4,2,E,A): NC:=matrix(1,1,1,2,4,1,4,2): NP:=matrix(2,2,-F):2、输入所求节点编号和方向 ZS:=2,2:3、画出简易图形 4、计算出每根杆件的长度5、数据带入源程序中,求出杆件在外荷载和SWU共同作用下的轴力 6、轴力带入源程序得出总应变能7、得到程序每步的结果矩阵8、应变能对SEL微分得到所求点所求方向上的位移例3.如图所示,求2号节点垂直方向的位移解答:1、 输入原始数据XY:=evalm(matrix(0,0,20,0,40,0,40,20,20,40,0,20,20,20):NE:=matrix(1,2,E,A,2,3,E,A,3,4,E,A,4,5,E,A,5,6,E,A,6,1,E,A,1,7,E,A,3,7,E,A,5,7,E,A,2,6,E,A,2,4,E,A): NC:=matrix(1,1,1,2,3,2): NP:=matrix(2,2,-F,4,2,-F):2、输入所求节点编号和方向 ZS:=7,2:3、画出简易图形4、计算出每根杆件的长度5、数据带入源程序中,求出杆件在外荷载和SWU共同作用下的轴力 6、轴力带入源程序得出总应变能7、得到程序每步的结果矩阵8、应变能对SEL微分得到所求点所求方向上的位移第 6 章 结 论 本次课程设计是利用卡氏定理对平面桁架的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