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G11_G12底盘产品信息技术培训.pdf_第1页
宝马G11_G12底盘产品信息技术培训.pdf_第2页
宝马G11_G12底盘产品信息技术培训.pdf_第3页
宝马G11_G12底盘产品信息技术培训.pdf_第4页
宝马G11_G12底盘产品信息技术培训.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技术培训 技术培训 产品信息产品信息 G11 G12 底盘G11 G12 底盘 BMW 售后服务BMW 售后服务 总体说明总体说明 所用符号所用符号 为了便于理解或突出非常重要的信息 在本手册中使用了下列符号 图标 包含重要安全说明和确保系统正常工作的必要信息 必须严格遵守 当前状况和国家规格当前状况和国家规格 BMW 集团车辆满足最高的安全和质量要求 环保 客户利益 设计或结构方面的要求变化促使我们不断 开发车辆的系统和组件 因此本手册中的内容与培训所用车辆情况可能会不一致 本手册主要介绍欧规左侧驾驶型车辆 右侧驾驶型车辆部分操作元件或组件的布置位置与本手册图示情 况不同 针对不同市场和出口国家的配置型号可能还有其他不同之处 其他信息来源其他信息来源 有关各主题的其他信息请参见 用户手册 ISTA 联系方式 conceptinfo bmw de 2015 BMW AG 慕尼黑 未经 BMW AG 慕尼黑 的书面许可不得翻印本手册的任何部分未经 BMW AG 慕尼黑 的书面许可不得翻印本手册的任何部分 手册中所包含的信息是 BMW 集团技术培训的组成部分 适用于技术培训培训师和学员 有关技术数据 方面的更改 补充情况请参见 BMW 集团的最新信息系统 联系人 联系人 Sebastian Riedel 电话 49 0 89 382 65044 电子邮箱 sebastian rs riedel bmw de 信息状态 2015 年 6 月 2015 年 6 月 技术培训技术培训 G11 G12 底盘G11 G12 底盘 目录目录 1 简介1 简介 5 5 1 1 研发代码 5 1 2 底盘比较 5 1 3 底盘概览 6 1 3 1 技术亮点 8 2 车桥2 车桥 9 9 2 1 前桥 9 2 1 1 前桥托架型号 11 2 1 2 售后服务信息 12 2 2 后桥 15 2 2 1 售后服务信息 16 3 空气悬架3 空气悬架 2020 3 1 空气供给装置 22 3 1 1 技术数据 27 3 1 2 电磁阀体 28 3 2 空气弹簧减振支柱 29 3 3 车辆高度传感器 31 3 4 运行策略 33 3 4 1 较高高度 37 3 4 2 正常高度 38 3 4 3 运动高度 39 3 5 售后服务信息 40 3 5 1 抬起车辆 40 3 5 2 运输模式 41 3 5 3 空气悬架排气 41 3 5 4 空气悬架加注 41 3 6 系统电路图 42 4 制动器4 制动器 4444 4 1 行车制动器 45 4 1 1 制动器设计 45 4 1 2 踏板机构固定方式 46 4 2 驻车制动器 47 4 2 1 功能 50 4 2 2 制动试验台 51 4 3 服务信息 52 4 3 1 行车制动器 52 4 3 2 驻车制动器 53 G11 G12 底盘G11 G12 底盘 目录目录 5 车轮 轮胎5 车轮 轮胎 5454 5 1 轮胎失压识别系统 55 5 2 轮胎失压显示 RPA 56 5 3 轮胎压力监控系统 RDC 58 5 3 1 车轮电子装置 60 6 行驶动态管理系统6 行驶动态管理系统 6161 6 1 动态稳定控制系统 DSC 63 6 1 1 液压回路图 66 6 1 2 功能 67 6 1 3 系统电路图 69 6 2 转向系统 71 6 2 1 方向盘 72 6 2 2 电动转向柱调节装置 74 6 2 3 型号概览 75 6 2 4 Integral 主动转向系统 77 6 2 5 服务信息 84 6 2 6 系统电路图 85 6 3 电子减振器控制系统 EDC 91 6 3 1 减振器结构 91 6 3 2 系统概览 93 6 3 3 减振器电动调节 95 6 4 稳定杆 98 6 5 标准底盘 100 6 5 1 底盘调校 101 6 6 Executive Drive Pro 102 6 6 1 前瞻式调节 104 6 6 2 电动主动式侧倾稳定杆 EARS 108 6 6 3 调节策略 115 6 6 4 电动主动式侧倾稳定杆 EARS 系统电路图 119 G11 G12 底盘 G11 G12 底盘 1 简介 1 简介 5 简介 1 1 研发代码 1 1 研发代码 新款 BMW 7 系自 2015 年 10 月起分两种型号上市 标准型号研发代码为 G11 长轴距型号研发代码 为 G12 在本产品信息中将两款车型称为 G11 G12 在底盘方面 新款 BMW 7 系在不影响行驶动力特性的前提下提高了舒适性 G11 和 G12 两款车型在底盘方面定位不同 G11 与 G12 相比采取更加运动的调校设计 1 2 底盘比较 1 2 底盘比较 组件组件 F01 F02F01 F02 G11 G12G11 G12 前桥 双横臂前桥 双横臂前桥 前悬架 钢制弹簧 空气悬架 前减振系统 电子减振器控制系统 EDC 电子减振器控制系统 EDC 前稳定杆 传统或液压主动式侧倾稳定杆 ARS 传统或电动主动式侧倾稳定杆 EARS 后桥 五连杆后桥 五连杆后桥 后悬架 钢制弹簧或空气悬架 F01 选装配置 空气悬架 后减振系统 电子减振器控制系统 EDC 电子减振器控制系统 EDC 后稳定杆 传统或液压主动式侧倾稳定杆 ARS 传统或电动主动式侧倾稳定杆 EARS 前制动器 制动盘最大直径 348 mm 制动盘最大直径 395 mm 后制动器 制动盘最大直径 345 mm 制动盘最大直径 370 mm 驻车制动器 带电动机械式驻车制动器 EMF 的鼓式 制动器 带电动驻车制动器所用组合式制动 钳的盘式制动器 G11 G12 底盘 G11 G12 底盘 1 简介 1 简介 6 组件组件 F01 F02F01 F02 G11 G12G11 G12 车轮 轮胎 防爆轮胎 RSC 标准轮胎 轮胎压力监控系统 RDC RDC Low 选装配置 美国除外 RDCi 选装配置 欧洲和美国除 外 转向系统 电子助力转向系统或 Integral 主动 转向系统 电子助力转向系统或 Integral 主动 转向系统 1 3 底盘概览 1 3 底盘概览 G11 G12 底盘概览 索引索引 说明说明 1 前桥空气弹簧减振支柱 2 12 V 蓄电池 车载网络支持措施 3 制动助力器 4 电动转向柱调节装置 5 方向盘 G11 G12 底盘 G11 G12 底盘 1 简介 1 简介 7 索引索引 说明说明 6 后桥空气弹簧减振支柱 7 五连杆后桥 HA5 8 后桥侧偏角控制系统 HSR 选装配置 9 后桥电动主动式侧倾稳定装置 EARSH 选装配置 10 2 l 蓄压器 11 双车桥高度调节系统空气供给装置 12 4 l 蓄压器 13 后桥带集成式驻车制动器的盘式制动器 14 动态稳定控制系统 DSC 15 前桥盘式制动器 16 双横臂前桥 17 前桥电动主动式侧倾稳定装置 EARSV 选装配置 18 电子助力转向系统 EPS 电动机械式助力转向系统 下表对 G11 和 G12 底盘进行了比较 G11G11 G12G12 后轮驱动后轮驱动 四轮驱动四轮驱动 后轮驱动后轮驱动 四轮驱动四轮驱动 轴距 3070 mm 3070 mm 3210 mm 3210 mm 转弯直径 12 3m 12 5 m 12 8 m 12 9 m 离地间隙 135 mm 135 mm 135 mm 135 mm 最大车辆高度 1498 mm 1498 mm 1505 mm 1505 mm 最小车辆高度 1468 mm 1468 mm 1475 mm 1475 mm 正常水平车辆高度 1478 mm 1478 mm 1485 mm 1485 mm 较高水平车辆高度 1489 mm 1489 mm 1505 mm 1505 mm 运动水平车辆高度 1486 mm 1486 mm 1475 mm 1475 mm 转弯直径数据针对采用标准转向系统的车辆 在中国型号车辆上 上述数据中的离地间隙更大 车辆高度略有增加 G11 G12 底盘 G11 G12 底盘 1 简介 1 简介 8 1 3 1 技术亮点1 3 1 技术亮点 下表列出了 G11 G12 底盘的不同配置型号 系统系统 标准底盘标准底盘 Integral 主动转向系统 Integral 主动转向系统 Executive Drive Pro Executive Drive Pro 电子助力转向系统 EPS x 采用可变齿条几何形状的 EPS x 后桥侧偏角控制系统 HSR x 双车桥高度调节系统 x 电子减振器控制系统 EDC x 前桥稳定杆 x 后桥稳定杆 x 前桥电动主动式侧倾稳定杆 EARSV x 后桥电动主动式侧倾稳定杆 EARSH x 车轮加速度传感器 x 立体摄像机 x 附加蓄电池 12 V x 作为对标准底盘的补充可提供以下选装配置 作为对标准底盘的补充可提供以下选装配置 Integral 主动转向系统 Executive Drive Pro 这两项选装配置可以相互组合并可用于所有动力传动系型号 也包括 xDrive 由于这两个选装配置系 统已完全电气化 因此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量并提高了控制动态性 就客户感知而言 这体现在耗油量 降低 舒适性提高且运动驾驶感受增强 驾驶员可通过驾驶体验开关影响各底盘控制系统的调节性能 相关详细介绍参见产品信息 G11 G12 驾 驶员辅助系统 9 G11 G12 底盘 G11 G12 底盘 2 车桥 2 车桥 车桥 2 1 前桥2 1 前桥 双横臂前桥可在任何行驶情况下对前车轮与路面的外倾角进行最佳校正 因此进行弹簧压缩和伸长移动 时 车轮与路面的外倾角始终保持在可确保以最佳方式传输侧向力的程度 这样可使轮胎与道路间形成 完美接触 从而使轮胎能够传输较高侧向力 由此可达到较高横向加速度 且无需进行较硬底盘调校 在双横臂前桥上 减振器不负责进行车轮导向 因此减振器几乎不承受横向力且能够对不平路面做出灵 敏反应 由于双横臂前桥采用一个小运动杠杆臂 因此路面接缝或坑洼等干扰因素仅围绕转向轴产生一个较小力 矩 通过将所有优点综合在一起 双横臂前桥可解决舒适性与运动性的目标冲突 10 G11 G12 底盘 G11 G12 底盘 2 车桥 2 车桥 xDrive G11 G12 前桥概览 索引索引 说明说明 1 空气弹簧减振支柱支撑座 2 电子减振器控制系统 EDC 执行机构 3 下部横摆臂 4 转向器 5 横梁 6 连接转向器的转向轴十字轴万向节 7 侧面铸件 8 支撑杆 11 G11 G12 底盘 G11 G12 底盘 2 车桥 2 车桥 索引索引 说明说明 9 维修口 10 后部推力缓冲板 11 转向轴 12 连接转向柱的转向轴十字轴万向节 13 上部三角横摆臂 14 纵梁 15 摆动支座 16 车轮轴承单元 17 转向横拉杆球头 18 拉杆 19 横管 20 前部维修盖板 21 拉杆 22 角铸件 23 角铸件连接件 24 弹簧减振支柱支架 为了实现尽可能小的车重 前桥组件几乎完全由铝合金制成 双横臂前桥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可承受较大横向加速度因此具有较高灵敏性 转弯行驶时在不影响行驶舒适性的前提下具有出色的侧倾支撑性能 具有良好 舒适的车桥弹簧支撑特性和稳定的直线行驶特性 由于干扰因素影响较小 因此更加舒适 除行驶动力性和行驶舒适性外 双横臂前桥还具有各种防撞功能 前桥托架是车身防撞结构的组成部分 且形成了另一条负荷路径 由此可满足更高的行人保护要求 由于无法确保车辆稳定性 因此不允许未装推力缓冲板进行行驶 2 1 1 前桥托架型号 2 1 1 前桥托架型号 根据车辆配置使用两种不同的前桥托架 12 G11 G12 底盘 G11 G12 底盘 2 车桥 2 车桥 G11 G12 前桥托架型号 索引索引 说明说明 A 后轮驱动 sDrive B 四轮驱动 xDrive 2 1 2 售后服务信息2 1 2 售后服务信息 维修时可使用两种不同的三角横摆臂进行外倾校正 G11 G12 上部三角横摆臂外倾校正 13 G11 G12 底盘 G11 G12 底盘 2 车桥 2 车桥 索引索引 说明说明 A 上部三角横摆臂外倾校正 30 min B 上部三角横摆臂外倾校正 30 min 为了避免上部三角横摆臂球轴承损坏 进行拆卸或安装作业时应注意球销弯角不超过 55 下表列出了何时需在更换部件的情况下进行前桥四轮定位 更换一个前桥部件更换一个前桥部件 需进行四轮定位需进行四轮定位 前桥托架 是 转向器 是 下部横摆臂 是 下部横摆臂橡胶支座 是 拉杆 否 拉杆橡胶支座 否 上部三角横摆臂 否 上部三角横摆臂橡胶支座 否 转向横拉杆 是 摆动支座 是 车轮轴承 否 空气弹簧减振支柱 否 支撑座 下表列出了何时需在松开一个部件的情况下进行前桥四轮定位 松开前桥螺栓连接件松开前桥螺栓连接件 需进行四轮定位需进行四轮定位 前桥托架连接车身 否 转向器连接前桥托架 是 下部横摆臂连接前桥托架 是 下部横摆臂连接摆动支座 否 拉杆连接前桥托架 否 拉杆连接摆动支座 否 上部三角横摆臂连接车身 否 上部三角横摆臂连接摆动支座 否 14 G11 G12 底盘 G11 G12 底盘 2 车桥 2 车桥 松开前桥螺栓连接件松开前桥螺栓连接件 需进行四轮定位需进行四轮定位 转向横拉杆连接转向器 否 转向横拉杆球头连接转向横拉杆 是 转向横拉杆球头连接摆动支座 否 弹簧减振支柱连接下部横摆臂 否 支撑座连接车身 否 下部转向轴连接转向器 否 上部转向轴连接转向柱 否 15 G11 G12 底盘 G11 G12 底盘 2 车桥 2 车桥 2 2 后桥2 2 后桥 G11 G12 后桥概览 索引索引 说明说明 1 支撑座 2 空气弹簧减振支柱 3 前部橡胶支座 4 后部橡胶支座 5 导风翼 16 G11 G12 底盘 G11 G12 底盘 2 车桥 2 车桥 索引索引 说明说明 6 外倾控制臂 7 横摆臂 8 前束控制臂 9 车轮轴承单元 10 车轮托架 11 纵摆臂 12 导向臂 13 推力杆 14 车桥托架 G11 G12 五连杆后桥具有车轮导向精确的特点 特别是在例如负荷变化期间或从转弯行驶向直线行驶过 渡期间等各种行驶情况下 此外 五连杆后桥还可在确保运动行驶动力的同时实现很高的舒适性 通过以下措施解决上述目标冲突 双电动后桥橡胶支座 较高的后桥托架结构刚度 较大的后桥托架支撑面 通过使用铝合金车轮托架以及各种铝合金锻造连杆和钢板连杆可保持较低的五连杆后桥非簧载质量 通过运动点的巧妙设计以及球销和橡胶支座的精确布置可在确保最佳车轮导向的同时实现较大弹簧行程 范围 由于有效杠杆臂较小 对路面干扰特别不敏感 非常坚固的连杆以及无扭转后桥托架和通过推力 杆形成的车身连接都可确保非常精确的车轮导向 连杆下方的导风翼确保涡流较小从而提高车辆效率 2 2 1 售后服务信息2 2 1 售后服务信息 下表列出了何时需在更换部件的情况下进行后桥四轮定位 更换一个后桥部件更换一个后桥部件 需进行四轮定位需进行四轮定位 后桥托架 是 后桥托架橡胶支座 是 外倾控制臂 是 前束控制臂 是 纵摆臂 是 17 G11 G12 底盘 G11 G12 底盘 2 车桥 2 车桥 更换一个后桥部件更换一个后桥部件 需进行四轮定位需进行四轮定位 横摆臂 是 车轮托架上的球销 是 导向臂 是 车轮托架 是 车轮轴承 否 空气弹簧减振支柱 否 支撑座 否 下表列出了何时需在松开一个部件的情况下进行后桥四轮定位 松开一个后桥部件松开一个后桥部件 需进行四轮定位需进行四轮定位 后桥托架连接车身 是 前推力杆连接车身 否 外倾控制臂连接后桥托架 是 外倾控制臂连接车轮托架 是 前束控制臂连接后桥托架 是 前束控制臂连接车轮托架 否 纵摆臂连接后桥托架 是 纵摆臂连接车轮托架 是 导向臂连接后桥托架 是 导向臂连接车轮托架 否 横摆臂连接后桥托架 否 横摆臂连接车轮托架 否 空气弹簧减振支柱连接车轮托架 否 支撑座连接车身 否 18 G11 G12 底盘 G11 G12 底盘 2 车桥 2 车桥 后桥定位 后桥定位 F01 F02 与 G11 G12 后桥比较 索引索引 说明说明 A F01 F02 后桥 B G11 G12 后桥 1 车身 2 后桥托架中心固定架 3 后桥托架固定架 4 后桥托架 5 后桥托架橡胶支座 在 G11 G12 车身上没有用于调整后桥的中心固定架 因此在工厂进行安装时可确保后桥橡胶支座 100 不承受应力与车身螺栓连接在一起 这样可有效隔绝令人不适的路面干扰 不会使其通过承受应 力的橡胶支座传递到车身上 19 G11 G12 底盘 G11 G12 底盘 2 车桥 2 车桥 拆卸和安装后桥托架时使用一种新型专用工具 安装时可通过两个导向销使后桥托架保持正确位置 准 确工作步骤可参见当前适用的维修说明 用于拆卸和安装 G11 G12 后桥的定心工具 索引索引 说明说明 1 用于纵向和横向的中心销 x 和 y 轴 2 用于纵向的中心销 y 轴 通过用于纵向和横向的中心销可确保后桥托架基本调整 根据后桥托架的允许制造公差 通过第二个中 心销只能沿纵向对其进行定位 后轮托架定位方式错误可能会导致四轮定位期间出现问题 20 G11 G12 底盘 G11 G12 底盘 3 空气悬架 3 空气悬架 空气悬架 为了确保行驶舒适性不受负荷影响保持不变 G11 G12 在前桥和后桥上标配安装空气悬架 G11 G12 双 车桥高度调节系统仅与电动调节式减振器一起提供 空气悬架用于提高行驶舒适性 主要在静止状态下进行系统调节 从而补偿因车辆负荷产生的高度变 化 在惯性作用下 系统无法对因快速驶过转弯路段等产生的行驶动态干扰参数做出反应 行驶期间进 行动态调节仅用于补偿因燃油箱容积降低和空气弹簧减振支柱空气温度变化产生的高度变化 空气悬架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高度调节系统可在所有负荷状态下将车身高度自动保持在规定水平 因此可提高行驶安全 性 通过根据车重自动调节振动特性可确保较高行驶舒适性 通过高度调节开关手动调节高度可使客户获得更多好处 21 G11 G12 底盘 G11 G12 底盘 3 空气悬架 3 空气悬架 G11 G12 双车桥高度调节系统的系统概览 索引索引 说明说明 A 右前压缩空气管路 颜色代码 黑色 B 右后压缩空气管路 颜色代码 蓝色 C 左后压缩空气管路 颜色代码 红色 D 左前压缩空气管路 颜色代码 绿色 E 蓄压器压缩空气管路 颜色代码 黄色 1 右前空气弹簧减振支柱 2 右前 EDC 阀 电子减振器控制系统 3 右前车辆高度传感器 4 右后配电盒 5 空气供给装置继电器 22 G11 G12 底盘 G11 G12 底盘 3 空气悬架 3 空气悬架 索引索引 说明说明 6 垂直动态管理平台 VDP 中央控制单元 7 右后空气弹簧减振支柱 8 蓄电池正极配电盒 9 左后空气弹簧减振支柱 10 2 l 蓄压器 11 4 l 蓄压器 12 空气供给装置 13 高度调节开关 14 左前空气弹簧减振支柱 用于调节空气悬架的中央控制单元是垂直动态管理平台 VDP 垂直动态管理平台 VDP 控制单元通过四 个车辆高度传感器读取当前车辆高度 在调节过程中 垂直动态管理平台 VDP 对电磁阀体的相应电磁 阀进行控制 在静止状态下和低车速下 0 20 km h 根据两个蓄压器的储存容积进行调节 在行驶期间 20 km h 以上 进行调节时 所需压缩空气不由蓄压器提供而是由压缩机产生并直接输送至相应空气弹簧减振支 柱 在特殊情况下也会在静止状态下接通压缩机 空气弹簧减振支柱内容积增大时会使车身升高 通过四个车辆高度传感器识别出达到规定高度并终止控 制相应电磁阀 为了避免频繁进行调节 通过一个三点调节装置进行处理 在此单独通过两个车辆高度 传感器来调节后桥 在前桥处根据一个平均值调节相应车辆高度 为了避免进行电磁阀体维修作业时发生混淆 压缩空气管路采用不同颜色设计 下表对颜色代码进行了 总结 颜色代码颜色代码 组件组件 黄色 蓄压器 黑色 右前空气弹簧减振支柱 绿色 左前空气弹簧减振支柱 蓝色 右后空气弹簧减振支柱 红色 左后空气弹簧减振支柱 3 1 空气供给装置 3 1 空气供给装置 空气供给装置由以下组件构成 23 G11 G12 底盘 G11 G12 底盘 3 空气悬架 3 空气悬架 电动压缩机 电磁阀体 带减振器的支架 空气供给装置用于产生所需压缩空气并根据要求对电动压缩机 压缩空气室以及四个空气弹簧减振支柱 间的空气流进行协调 由垂直动态管理平台 VDP 进行所需计算 为了节省安装空间 该装置由两个独立的蓄压器构成 总容积为 6 l 最大蓄压器压力为 17 5 bar 达到 最大压力时可提供 105 l 的总容积 计算方式 6 l 17 5 bar 1 bar 105 l G11 G12 空气供给装置 24 G11 G12 底盘 G11 G12 底盘 3 空气悬架 3 空气悬架 索引索引 说明说明 1 2 l 蓄压器 2 进气软管 3 电动压缩机 4 带减振器的支架 5 电磁阀体 6 4 l 蓄压器 7 2 l 蓄压器压缩空气管路 8 4 l 蓄压器压缩空气管路 9 用于为电磁阀体供给空气的压缩空气管路 10 大气通风装置 11 进气软管接口 12 空气滤清器壳体端盖 61 电动空气压缩机插接触点 62 电动排放电磁阀插接触点 63 电磁阀体插接触点 64 温度传感器插接触点 电动压缩机通过一个继电器接通 由垂直动态管理平台 VDP 控制继电器 为在压缩机运转状态下不向 车内传输振动 空气供给装置通过一个带减振器的支架固定在车身上 为了避免压缩机启动噪音让驾驶员感到不适 几乎仅在行驶期间才会将其接通 如果下列情况同时出 现 也会在车辆静止状态下接通压缩机 车辆处于 停留 状态 车载网络电压充足 车辆高度达到初始化值 40 mm 蓄压器内压力不足以进行调节 吸入的空气在压缩机前经过空气滤清器净化并在压缩机后经过空气干燥器干燥 进行清洁是为了防止阀 体受到污染 在此将水从空气中吸出从而防止车外温度较低时阀体结冰 如果由于空气供给装置内空气 湿度过高导致阀体结冰 则无法再进行空气悬架高度调节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持续对空气干燥器 进行清洁和排水 空气干燥器内的颗粒物在压力较高时增大空气湿度 在压力较低时再较低空气湿度 如果加注系统时有 压缩空气流过颗粒物 颗粒物就会吸收湿气 车辆高度降低时会以较低压力通过空气干燥器引导多余空 气 25 G11 G12 底盘 G11 G12 底盘 3 空气悬架 3 空气悬架 在此 所存储的湿气会再次释放到流经空气中 通过持续进行空气干燥器再生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无需 保养 压缩空气系统内的气动接口大多采用标准编号 这样便于区分并防止接口混淆 下表对标准数字代码进 行了概括 数字代码数字代码 含义含义 0 进气接口 1 能量供给 2 能量排出 3 大气 下图为空气供给装置的示意图 26 G11 G12 底盘 G11 G12 底盘 3 空气悬架 3 空气悬架 G11 G12 空气供给装置示意图 索引索引 说明说明 A 空气压缩机 B 电磁阀体 C 加注 D 排出 1 空气滤清器 27 G11 G12 底盘 G11 G12 底盘 3 空气悬架 3 空气悬架 索引索引 说明说明 2 电机 2 1 输出端 1 能量排出 左前空气弹簧减振支柱 2 2 输出端 2 能量排出 右前空气弹簧减振支柱 2 3 输出端 3 能量排出 左后空气弹簧减振支柱 2 4 输出端 4 能量排出 右后空气弹簧减振支柱 2 5 1 蓄压器 1 能量排出 2 5 2 蓄压器 2 能量排出 3 带限压功能的气动排放阀 4 空气干燥器 5 单向阀 6 电动排放电磁阀 7 温度传感器 8 蓄压器电动电磁阀 9 左后空气弹簧减振支柱电动电磁阀 10 右后空气弹簧减振支柱电动电磁阀 11 右前空气弹簧减振支柱电动电磁阀 12 左前空气弹簧减振支柱电动电磁阀 13 压力传感器 3 1 1 技术数据3 1 1 技术数据 压缩机压缩机 排放电磁阀排放电磁阀 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 电磁阀体电磁阀体 供电 12 V 12 V 5 V 12 V 每个阀门的吸动电流 0 82 A 0 8 1 0 A 每个阀门的保持电流 0 55 A 0 55 A 最大启动电流 110 A 最大恒定电流 35 A 2 5 A 3 1 A 动态限压 22 5 bar 电阻 9 5 k 25 C 6 8 k 28 G11 G12 底盘 G11 G12 底盘 3 空气悬架 3 空气悬架 3 1 2 电磁阀体 3 1 2 电磁阀体 G11 G12 空气供给装置的电磁阀体 索引 说明 索引 说明 2 1 输出端 1 能量排出 左前空气弹簧减振支柱 2 2 输出端 2 能量排出 右前空气弹簧减振支柱 2 3 输出端 3 能量排出 左后空气弹簧减振支柱 2 4 输出端 4 能量排出 右后空气弹簧减振支柱 2 5 1 2 l 蓄压器能量排出 2 5 2 4 l 蓄压器能量排出 63 1 控制用于左前空气弹簧减振支柱的电磁阀 63 2 控制蓄压器电磁阀 63 3 控制用于左后空气弹簧减振支柱的电磁阀 63 4 控制用于右前空气弹簧减振支柱的电磁阀 63 5 接地 63 6 接地 63 7 传感器接地 压力传感器 63 8 控制用于右后空气弹簧减振支柱的电磁阀 63 9 传感器供电 压力传感器 63 10 传感器信号输出端 压力传感器 在电磁阀体内有不同电动电磁阀 通过这些电磁阀可将压缩空气传输到不同空气悬架组件 在垂直动态管 理平台 VDP 控制单元内进行所需计算从而控制电动电磁阀 29 G11 G12 底盘 G11 G12 底盘 3 空气悬架 3 空气悬架 以车桥方式发生高度变化时可通过系统达到以下调节速度 通过蓄压器进行调节 10 mm s 通过电动压缩机进行调节 2 mm s 压力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有一个优点 可根据控制情况仅通过一个传感器读取蓄压器和空气弹簧减振支柱 的充气压力 启用蓄压器电动电磁阀时 一个压力传感器向垂直动态管理平台 VDP 控制单元提供有关装置当前充气 压力的数据 如果所存储压力不足以完成高度变化 垂直动态管理平台 VDP 控制单元就会接通压缩机 从而产生压力 但是为了不影响舒适性 在静止状态下仅在有限条件下接通压缩机 参见空气供给装 置 启用电磁阀从而控制空气压缩弹簧减振支柱时 压力传感器会提供相应空气弹簧减振支柱的充气压力 3 2 空气弹簧减振支柱 3 2 空气弹簧减振支柱 通过空气弹簧减振支柱内的压力可在所有负荷状态下自动调节车身高度 从而防止承受负荷时车身降 低 通过一个电动驱动的压缩机和两个蓄压器为空气弹簧减振支柱供给空气 因此空气悬架工作时不受 内燃机运行状态影响 可通过在后桥进行单车轮调节对不均衡负荷 例如通过不平衡负荷产生 进行补 偿 30 G11 G12 底盘 G11 G12 底盘 3 空气悬架 3 空气悬架 G11 G12 前桥和后桥空气弹簧减振支柱 索引索引 说明说明 A 前桥空气弹簧减振支柱 四轮驱动图片 B 后桥空气弹簧减振支柱 1 上部件顶部 2 下部件顶部 3 膜片折叠气囊 4 防尘套 5 电子减振器控制系统 EDC 调节阀 6 减振器筒 7 减振器调节装置电气接口 8 带集成式剩余压力保持阀的气动接口 空气弹簧减振支柱用一个膜片折叠气囊取代了螺旋弹簧 通过一个压缩空气接口将空气压入空气弹簧减 振支柱内 压力升高使空气弹簧减振支柱膜片折叠气囊展开并使车身升高 空气弹簧减振支柱通风时压 力降低 膜片折叠气囊重新缩回且车身降低 31 G11 G12 底盘 G11 G12 底盘 3 空气悬架 3 空气悬架 为了避免空气弹簧减振支柱内压力完全降低 在气动接口内有一个剩余压力保持阀 因此松开压缩空气 管路时可保持 1 8 2 7 bar 剩余压力 空气弹簧减振支柱上带集成式剩余压力保持阀的气动接口无法单独更换 如果尝试取下带集成式剩余压 力保持阀的气动接口会导致空气弹簧减振支柱损坏 前桥空气弹簧减振支柱前桥空气弹簧减振支柱 后桥空气弹簧减振支柱后桥空气弹簧减振支柱 正常位置的空气量 2 87 l 2 85 l 弹簧压缩行程 65 mm 86 mm 弹簧伸长行程 76 mm 106 4 mm 供货时的充气压力 1 8 2 7 bar 1 8 2 7 bar 3 3 车辆高度传感器 3 3 车辆高度传感器 G11 G12 车辆高度传感器 32 G11 G12 底盘 G11 G12 底盘 3 空气悬架 3 空气悬架 索引索引 说明说明 1 支架 2 带球面接头的连杆 3 偏转杆 4 车辆高度传感器 垂直动态管理平台 VDP 控制单元通过四个车辆高度传感器读取当前车身高度 车辆高度传感器的最大 测量范围为 70 输出 0 5 V 至 4 5 V 模拟电压信号 车辆高度传感器有以下电气接口 供电 5 V 接地连接 信号输出 0 5 4 5 V G11 G12 车辆高度传感器的车辆高度信号 索引索引 说明说明 V 电压 V W 角度 更换一个或多个车辆高度传感器后必须通过 BMW 诊断系统 ISTA 执行服务功能 车辆高度校准 成功进行车辆高度校准后会将车辆高度数据存储在车身域控制器内并在此用于进行前灯高度调节 33 G11 G12 底盘 G11 G12 底盘 3 空气悬架 3 空气悬架 3 4 运行策略3 4 运行策略 G11 G12 空气悬架输入输出图 索引索引 说明说明 1 垂直动态管理平台 VDP 2 压缩机 3 电磁阀体 4 驾驶体验开关 5 车门触点开关 6 高度调节开关 7 温度传感器 在压缩机内 34 G11 G12 底盘 G11 G12 底盘 3 空气悬架 3 空气悬架 索引索引 说明说明 8 压力传感器 在电磁阀体内 9 车辆高度传感器 10 车载网络电压 11 车速 G11 G12 空气悬架调节方式 索引索引 说明说明 A 启用正常高度或运动高度 B 启用较高高度 1 驾驶体验开关上的运动按钮 2 高度调节开关 可通过高度调节开关和驾驶体验开关手动调节车辆高度 在此共有三种不同的车辆高度可供选择 35 G11 G12 底盘 G11 G12 底盘 3 空气悬架 3 空气悬架 G11 G12 车辆高度 索引索引 说明说明 A 运动高度 10 mm B 正常高度 0 mm C 较高高度 20 mm 情况情况 较高高度较高高度 正常高度正常高度 运动高度运动高度 车辆高度 20 mm 0 mm 10 mm 启用高度 高度调节开关 1 驾驶体验开关 2 车速超过 140 km h 车速 0 40 km h 1 140 km h 1 0 km h 最高车速 2 140 km h 最高车速 为了能够通过高度调节开关手动改变车辆高度 必须满足以下其他条件 行驶准备状态 停留 或 行驶 0 40 km h 车载网络电压充足 车门关闭 蓄压器充气压力充足 仅限行驶准备状态 停留 下图展示了 G11 G12 空气悬架的运行策略 36 G11 G12 底盘 G11 G12 底盘 3 空气悬架 3 空气悬架 G11 G12 空气悬架运行策略 索引索引 说明说明 A 较高高度 20 mm B 正常高度 0 mm C 运动高度 10 mm H 车身高度 v 车速 1 高度调节开关调节到较高高度 2 驾驶体验开关处于舒适位置 3 驾驶体验开关处于运动位置 37 G11 G12 底盘 G11 G12 底盘 3 空气悬架 3 空气悬架 3 4 1 较高高度 3 4 1 较高高度 G11 G12 空气悬架运行策略 处于较高高度时 索引索引 说明说明 A 较高高度 20 mm B 正常高度 0 mm C 运动高度 10 mm H 车身高度 v 车速 1 高度调节开关调节到较高高度 2 驾驶体验开关处于舒适位置 3 驾驶体验开关处于运动位置 在 0 40 km h 车速范围内可通过高度调节开关手动启用较高高度 20 mm 驾驶员可通过该高度 以较高离地间隙在不造成损坏的情况下克服坡度较大的斜坡 如果超出该车速范围就会自动调节为以下 高度 1 驾驶体验开关处于舒适位置时 车辆高度降至正常水平 0 mm 2 驾驶体验开关处于运动位置时 车辆高度降至运动水平 10 mm 38 G11 G12 底盘 G11 G12 底盘 3 空气悬架 3 空气悬架 车速超过 140 km h 时 无论处于哪个开关位置 车身都会自动从正常高度降至运动高度 10 mm 降至运动高度具有以下优点 车辆重心较低 从而提高行驶动力性 改善空气动力性 从而降低耗油量 3 4 2 正常高度 3 4 2 正常高度 G11 G12 空气悬架运行策略 处于正常高度时 索引索引 说明说明 A 较高高度 20 mm B 正常高度 0 mm C 运动高度 10 mm H 车身高度 v 车速 1 高度调节开关调节到正常高度 2 驾驶体验开关处于舒适位置 可通过以下开关位置调节正常高度 0 mm 高度调节开关调节到正常位置 驾驶体验开关未处于运动位置 39 G11 G12 底盘 G11 G12 底盘 3 空气悬架 3 空气悬架 车速超过 140 km h 时 无论处于哪个开关位置 车身都会自动从正常高度降至运动高度 10 mm 降至运动高度具有以下优点 车辆重心较低 从而提高行驶动力性 改善空气动力性 从而降低耗油量 3 4 3 运动高度 3 4 3 运动高度 G11 G12 空气悬架运行策略 处于运动高度时 索引索引 说明说明 A 较高高度 20 mm B 正常高度 0 mm C 运动高度 10 mm H 车身高度 v 车速 1 高度调节开关调节到正常高度 2 驾驶体验开关处于运动位置 可通过以下开关位置调节运动高度 10 mm 高度调节开关调节到正常位置 驾驶体验开关处于运动位置 40 G11 G12 底盘 G11 G12 底盘 3 空气悬架 3 空气悬架 运动高度 10 mm 通过较低车辆重心可在所有高度提供最高行驶动力性 此外还通过改善空气动力 性降低耗油量 3 5 售后服务信息 3 5 售后服务信息 由于采用了很多带有相应压缩空气接口的柔性压缩空气管路 无法确保空气悬架 100 密封 因此允许 出现较少规定量的压缩空气损失 如果在正常高度状态下停放车辆 二十四小时后高度损失最多可达 2 mm 就是说 如果车辆停放了三十天 在未出现泄漏导致故障的情况下 高度可能最多降低 60 mm G11 G12 空气悬架降至最低时的侧视图 由于出于公差原因并非所有组件都会出现相同泄漏程度 长时间驻车后车辆也可能处于倾斜位置 识别出车辆处于 停留 状态后 空气悬架就会自动进行车辆深度和车辆倾斜度补偿 在此通过蓄压器将 所缺压缩空气输送至相应空气弹簧减振支柱内 蓄压器充气压力过低时 通过接通电动压缩机补偿不足 空气 出现以下情况时可能会接通电动压缩机 1 车辆高度低于 40 mm 时 只有在发动机运转期间才会接通压缩机 2 如果车辆高度超过 40 mm 且车载网络可提供足够高的电压 识别出车辆处于 停留 状态时就会 接通压缩机 3 5 1 抬起车辆 3 5 1 抬起车辆 空气悬架带有千斤顶识别功能 因此可防止抬起车辆期间进行空气悬架调节 41 G11 G12 底盘 G11 G12 底盘 3 空气悬架 3 空气悬架 3 5 2 运输模式 3 5 2 运输模式 新车供货时 空气悬架处于运输模式 无法改变车辆高度 进行交车前检查时必须通过 BMW 诊断系统 ISTA 删除运输模式 只有成功进行空气悬架调试 删除运输模式 后才能调节空气悬架的不同高度 3 5 3 空气悬架排气 3 5 3 空气悬架排气 进行空气悬架组件作业时 必须在松开不同压缩空气管路前使系统处于无压力状态 可通过 BMW 诊断 系统 ISTA 的排气程序来进行 在此同时控制空气弹簧减振支柱的不同电磁阀和电动排放电磁阀 为了 防止阀门过热 不能频繁地反复进行排气程序 但达到规定等待时间后可重复执行功能 为了避免空气弹簧减振支柱损坏 执行排气程序期间应使用升降台稍稍抬起车辆 但不建议在执行排气程序期间完全抬起车辆 因为这样不利于完全排空空气弹簧减振支柱内的压缩空 气 3 5 4 空气悬架加注 3 5 4 空气悬架加注 只要满足相关边界条件就会通过专用电动压缩机自动进行系统加注 维修期间进行空气悬架密封性检查 时 可通过 BMW 诊断系统 ISTA 手动接通电动压缩机从而进行系统加注 为了防止电动压缩机因过热 而损坏 多次进行空气悬架加注时可能会关闭压缩机 42 G11 G12 底盘 G11 G12 底盘 3 空气悬架 3 空气悬架 3 6 系统电路图3 6 系统电路图 G11 G12 双车桥高度调节系统的系统电路图 43 G11 G12 底盘 G11 G12 底盘 3 空气悬架 3 空气悬架 索引索引 说明说明 1 左前车辆高度传感器 2 左前 EDC 阀 电子减振器控制系统 3 右前 EDC 阀 电子减振器控制系统 4 右前车辆高度传感器 5 右前配电盒 6 车身域控制器 BDC 7 右后配电盒 8 垂直动态管理平台 VDP 9 右后车辆高度传感器 10 右后 EDC 阀 电子减振器控制系统 11 空气供给装置继电器 12 蓄电池正极配电盒 13 压缩机 14 电磁阀体 15 空气供给装置 16 左后 EDC 阀 电子减振器控制系统 17 左后车辆高度传感器 18 碰撞和安全模块 ACSM 19 高度调节开关 20 动态稳定控制系统 DSC 44 G11 G12 底盘 G11 G12 底盘 4 制动器 4 制动器 制动器 下图提供了 G11 G12 制动系统概览 G11 G12 制动系统概览 索引索引 说明说明 1 右前车轮转速传感器插接触点 2 EMF 执行机构 电动机械式驻车制动器执行机构 3 右后车轮转速传感器插接触点 4 右后制动摩擦片磨损传感器插接触点 5 左后车轮转速传感器插接触点 6 后桥制动盘 7 后桥制动钳 8 制动驻车按钮 9 驻车制动按钮 10 DSC 按钮 11 踏板机构支撑座 12 制动助力器 13 制动液补液罐 45 G11 G12 底盘 G11 G12 底盘 4 制动器 4 制动器 索引索引 说明说明 14 动态稳定控制系统 DSC 15 前桥制动钳 16 前桥制动盘 17 左前车轮转速传感器插接触点 18 左前制动摩擦片磨损传感器插接触点 4 1 行车制动器 4 1 行车制动器 4 1 1 制动器设计 4 1 1 制动器设计 为了提升制动器的外观品质 选装配置 Pure excellence SA3A1 外部套件可提供所有制动器尺寸的 黑色设计款制动器 型号型号 前桥后桥前桥后桥 带 BMW 压印标识的型号 1 带 BMW 压印标识的型号 2 带 BMW 压印标识的不锈钢夹 46 G11 G12 底盘 G11 G12 底盘 4 制动器 4 制动器 4 1 2 踏板机构固定方式 4 1 2 踏板机构固定方式 G11 G12 踏板机构与制动助力器连杆的固定方式 索引索引 说明说明 A 制动助力器连杆 B 踏板机构 1 球头 2 塑料夹 G11 G12 调整了踏板机构与制动助力器连杆间的固定方式 在此 制动助力器连杆球头卡止在踏板机构 上的一个塑料夹内 松开该连接时需要使用一种新型专用工具 用于拆卸踏板机构的专用工具 拆卸踏板机构时应遵守当前维修说明中的规定 47 G11 G12 底盘 G11 G12 底盘 4 制动器 4 制动器 4 2 驻车制动器 4 2 驻车制动器 BMW E65 E66 BMW 7 系 2001 2008 是全球第一款配备电动机械式驻车制动器 EMF 的批量生 产车型 之后 很多其他 BMW 车型都采用了电动驻车制动器系统 使用上述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由于取消了驻车制动器拉杆和手制动拉线 可提供更多储物空间 可随时正确调节制动摩擦片压紧力 通过不同附加功能为驾驶员提供支持 例如起步时自动松开 辅助制动装置的制动功率较高 BMW 目前采用以下两种不同的电气化系统 电动机械式驻车制动器 通过双向自增力执行拉线系统作用 K ster 系统 电动驻车制动器 组合式制动钳 TRW Continental 系统 下图展示了两种系统的型号 48 G11 G12 底盘 G11 G12 底盘 4 制动器 4 制动器 F01 F02 电动驻车制动器与 G11 G12 电动驻车制动器的系统比较 索引索引 说明说明 A F01 F02 BMW 7 系 2008 2015 B G11 G12 BMW 7 系 自 2015 起 1a DSC 控制单元 动态稳定控制系统 1b 带集成式驻车制动功能的 DSC 控制单元 动态稳定控制系统 2 组合仪表 KOMBI 3 驻车制动按钮 4 通过组合式制动钳上执行机构执行功能的电动驻车制动器 49 G11 G12 底盘 G11 G12 底盘 4 制动器 4 制动器 索引索引 说明说明 5 通过双向自增力驻车制动器执行功能的电动驻车制动器 6 带集成式控制单元的 EMF 执行单元 电动机械式驻车制动器 BDC 车身域控制器 ZGM 中央网关模块 与 F01 F02 拉线系统不同 G11 G12 采用通过小车型系列为大家所熟知的电动驻车制动系统 该系统 通过一个组合式制动钳执行功能 之前在较重的顶级车辆上通过一个双向自增力驻车制动器来执行驻车制动器功能 该系统的优点是拉紧 驻车制动器时制动蹄片自锁功能较强 由于电动驻车制动器提高了组合式制动钳的预应力 G11 G12 不再使用之前的拉线系统 由此节省组件 后可使 G11 G12 车重降低且易于维修 G11 G12 电动驻车制动器的主要特点是不再使用单独的控制单元 通过动态稳定控制系统 DSC 控制单 元控制电动驻车制动器 在中控台上有一个用于启用或停用电动驻车制动器的驻车制动按钮 通过组合 仪表 KOMBI 向驾驶员发出当前系统状态信息 通过两个安装在制动钳上的执行机构使制动摩擦片承受准确计算的预应力 通过 DSC 控制单元内存储 的温度模型可推断出制动盘温度 由于在制动盘冷却过程中压紧力减小 尤其在高温条件下系统必须张 紧摩擦片 张紧时刻和频率根据计算的初始温度发生变化 电动驻车制动器打开时 执行机构仅移回到制动摩擦片达到正确调节间隙 鉴于该调节功能 维修时必 须在更换制动摩擦片前使执行机构移回 准确工作步骤可参见当前适用的维修说明 50 G11 G12 底盘 G11 G12 底盘 4 制动器 4 制动器 G11 G12 电动驻车制动器执行机构 索引索引 说明说明 1 皮带传动机构 2 行星齿轮箱 3 螺杆螺母 4 制动钳 5 电机 直流电 在电动驻车制动器组合式制动钳壳体上有一个带皮带传动机构和行星齿轮箱的电机 控制电机时通过皮 带传动机构和行星齿轮箱将作用力传递到螺杆螺母上 通过螺杆螺母实现接合制动摩擦片所需行程 通 过电机电流升高 动态稳定控制系统 DSC 可确定预应力 维修时可按如下方式使移出的螺杆螺母返回基本位置 用于机械转回的专用工具 BMW 诊断系统 ISTA 中的服务功能 维修车间模式 4 2 1 功能4 2 1 功能 动态紧急制动 动态紧急制动 如果行驶期间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