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RLC串联交流电路教案 一、教学目的1、理解并掌握RLC串联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数值、相位关系2、理解电压三角形和阻抗三角形的组成3、熟练运用相量图计算RLC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二、教学重点1、掌握RLC串联电路的相量图2、理解并掌握RLC串联电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大小关系三、教学难点1、RLC串联电路电压与电流的大小和相位关系四、教学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1、复习单一参数交流电路2、引出问题正弦交流电路一定是单一参数特性吗?分析:1、实际电路往往由多种元件构成,不同元件性质不同。例如,荧光灯电路2、交流电路中的实际元件往往有多重性质,如电感线圈存在一定的电阻, 匝与匝之间还有电容效应 因此,单一参数交流电路知识一种理想情况,具有多元件、多参数的电路模型更接近于实际应用的电路。3、新的学习任务研究多元件、多参数的交流电路(二)新课讲授u u uRuii 图1 RLC 串联交流电路1、电压与电流的关系以电流作为参考,设表达式为则由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可知,同频率正弦量的和仍为同频率的正弦量,因此电路总电压u也是频率为 的正弦量。 正弦量可以用矢量表示,则(1)式为:这是RLC串联电路中总电压和总电流的关系,形式和欧姆定律类似,所以也称 相量形式的欧姆定律。RLC串联电路中总电压和总电流的数值关系:RLC串联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相位关系上述分析过程,我们用矢量表示正弦量,根据复数运算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得出了结论。由于相量图可以更直观地描述正弦交流电中的数值和相位关系,我们来尝试画出。(C)图2 RLC串联电路的相量图 电压三角形 电压三角形各条边同除以电流有效值I,可得到一个阻抗三角形: 阻抗三角形2、RLC串联电路的性质a、XLXC,则ULUC ,电压比电流超前,电路呈电感性,称电感性电路。b、XLXC, 则ULUC ,电压比电流滞后,电路呈电容性,称电容性电路。c、XL=XC, 则UL=UC ,电压和电流同相,电路呈电阻性,称电阻性电路。3、课堂练习例1 在图1所示RLC串联电路中,已知,。求: (1)电路中的总电流 i(2)各元件两端的电压 4、课堂小结到现在为止,我们通过层层的分析,探索出了RLC交流电路分析计算方法,明确了RLC串联电路中总电压、总电流之间的关系,会通过电抗来判断电路的性质。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灵活运用了正弦交流电的三种表示方法瞬时值表达式、矢量、相量图,扬长避短,避免复杂的计算,能较直观地得出结论。这启发我们,在进行研究和学习的时候,要注意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合理地选取恰当的方法和工具。善于思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新的问题:如果RLC三种元件不是串联而是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低空经济产业集群发展报告
- 家装客户工程赔偿协议书
- 2026-2031中国骨科耗材市场发展趋势分析研究报告
- 医院治安保卫应急预案
- 送气工练习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设备维护保养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质量管理体系注册审核员题库附答案
- 低压电工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考卷附答案
- 生物医药领域专利链接制度实施效果
- 三年级语文学生学习帮扶报告
- 2025低空经济无人机网络安全事件案例分析报告
- 2025年公安部交管局三力测试题库及答案
- HCIA-AIH13-311v3.5认证考试题(附答案)
- 预防接种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范文
- 再生电解铜生产线项目技术方案
- 2025年农产品食品检验员(三级高级工)技能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塔吊安装与拆卸安全培训课件
- 机器人学基础导论
- 国家开放大学报名合同6篇
- 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课件 第二章 模块二 智绘视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图像生成与视觉创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