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点生字皇:hung君主,亦指神话传说中的神:皇帝。皇后。皇宫。皇储(已确定的皇位继承人)。皇权。大:皇皇巨著。冠冕堂皇。对先代的敬称:皇考(对亡父的尊称)。古同“遑”,闲遐。古同“惶”,恐惧。姓。笔画数:9;部首:白造句:唐太宗是我国封建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廊:lng房屋前檐伸出的部分,可避风雨,遮太阳:廊子。前廊后厦。庑下,殿下外屋:廊庑(堂前廊屋)。有顶的过道:长廊。走廊。画廊。游廊。笔画数:11;部首:广造句:学校的走廊里静的能听见呼吸声。槛:(檻)jin栏杆:“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圈(ju乶)兽类的栅栏:槛车(运兽用的有栏杆的车;古代押运囚犯的车)。槛阱。槛圈(ju刵)。槛(檻)kn 门槛门下的横木。亦作“门坎”;亦称“门限”。(檻)笔画数:14;部首:木造句:皇宫的横槛上都有一幅字画。琉:li琉璃一种用铝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的釉料,多为绿色或金黄色,用于烧制砖瓦、缸、盆以及一些工艺品(“璃”读轻声)。笔画数:11;部首:王造句:金色的琉璃在阳光下光彩夺目。阁:(閣)g类似楼房的建筑物,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楼阁。滕王阁。阁下(对人的敬称,意谓不敢直指其人,故呼在其阁下的侍从者而告之;现代多用于外交场合)。特指女子的卧房:闺阁。出阁(出嫁)。小木头房子:阁子。阁楼。某些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内阁(简称“阁”)。组阁。入阁。古同“搁”,停止。笔画数:9;部首:门造句:这个可怜的孩子就住在阁楼里。痕:hn创伤痊愈后留下的疤,亦泛指斑迹:痕印。痕迹。痕瘕(疤痕。喻曾犯有罪案的人)。伤痕。泪痕。裂痕。笔画数:11;部首:疒造句:岁月几乎没有在她的脸上留下痕迹。舫:fng 船:画舫。游舫。石舫。舫楼(船楼)。笔画数:10;部首:舟造句:远处行来的画舫坐着三个人。煌:hung光明,明亮:辉煌。星火煌煌。笔画数:13;部首:火造句:敦煌莫高窟是我国著名的石窟。杆:gn较长的棍:杆子(长棍;方言,指揭竿而起的人;指结伙抢劫的土匪)。旗杆。桅杆。电线杆。杆gn 器物上像棍子的细长部分:杆秤(区别于台秤等)。笔杆儿。杆菌。量词,用于有杆的器物:一杆笔。一杆步枪。笔画数:7;部首:木造句:不要碰电线杆。殿:din高大的房屋,特指帝王所居和朝会的地方,或供奉神佛的地方:宫殿。宝殿。金銮殿。殿堂。殿阁。殿上虎(喻敢谏之臣)。殿试。殿下对亲王或太子的敬称。在最后:殿后。殿军。笔画数:13;部首:殳造句:这座宫殿真是雄伟壮丽。郁:(鬱)y树木丛生:郁葱(青翠茂盛;形容很盛)。郁闭。忧愁,愁闷:郁闷。郁悒(苦闷)。郁愤。郁怒。郁积。郁结。郁忧。抑郁。有文彩:郁郁(文彩显著;香气浓厚;草木茂密;心中苦闷)。香气浓厚:郁烈。馥郁。姓。笔画数:8;部首:阝造句:盛夏里,花香浓郁。辉:(輝)hu闪射的光彩:光辉。满室生辉。辉煌。照耀:辉映。辉耀。辉照。笔画数:12;部首:车造句:中国人民创造了辉煌的历史,更朝着美好的未来迈进。慢:mn迟缓,速度小,与“快”相对:慢车。慢件。慢腾腾。慢条斯理。缓慢。迟慢。慢性。态度冷淡,不殷勤,不礼貌:慢待。轻慢。傲慢。怠慢。缓急快笔画数:14;部首:忄造句:速度缓慢的小龟居然在比赛中跑了第一。狮:(獅)sh哺乳动物,雄的脖子上有长鬣,多产于非洲及印度西北部(通常称“狮子”;古亦作“师子”):狮子舞。狮子搏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不轻视)。笔画数:9;部首:犭造句:狮子王是大家都很喜欢的一部电影。姿:z面貌,容貌:姿容。丰姿。姿色。天姿。形态,样子:姿态。姿势。舞姿。风姿。英姿。笔画数:9;部首:女造句:她优美的舞姿赢得了所有观众的掌声。重点词语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金壁辉煌:金壁,金黄色和碧绿色。辉煌,光辉灿烂。形容精美华丽,光彩夺目。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同。姿势:身体呈现的样子。痕迹:物体留下的印儿,残存的迹象。栏杆:遮拦的东西。长廊:有顶的过道。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宫殿:帝王居住的高大华丽的房屋。远眺:往远处看。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葱郁:青翠茂密。琉璃瓦:内层有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黄色,鲜艳、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庙宇的屋顶。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2、4自然段。4、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5、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课文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2、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3、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16课颐和园1、主题解析:本文通过描绘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民族自豪感。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是他们用勤奋和汗水凝结成了这一人间奇迹。2、读文有感:我们在观赏这具有北方山川的雄浑壮阔,又有江南水乡的清丽婉约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珍惜这世界瑰宝级的建筑,同时也要感谢智慧而勤劳的古代劳动人民,是他们用勤奋和汗水凝结成了这一人间奇迹。3、写法归纳:按游览顺序(又叫移步换景法)抓住景物特点来写是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色。具体体现在课文第二部分。“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1从整体和外部介绍长廊的位置,远离大门;绿柱子,红栏杆;最大的特点是长。2内部介绍长廊时,主要介绍了横槛上五彩画没有一幅相同的,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灿烂和能工巧匠的智慧3长廊两旁的风景宜人,花多、品种多、花开时间各不相同;微风从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注意:第三段“走完长廊来到万寿山脚下”作者是按照从下往上观察的,感受到佛香阁“高”、“排云殿”大)“登上万寿山-”(第四段“登山万寿山”作者的观察点是从上往下,再往远眺)“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桥栏的石柱多;雕刻的狮子多,并且姿态不一,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勤劳汗水),就可以去小岛上玩了”,这就是作者的游览顺序(颐和园大门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长堤、湖心岛)及十七孔桥)。每到一处,作者都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如长廊的“长”;佛香阁的“高”;排云殿的“大”;昆明湖的“静”与“绿”(运用课比喻句的描写);十七孔桥的“长”等等。4、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方法(文章结构)。第一自然段总述颐和园的美丽,与结尾相呼应,衔接自然;第二至五自然段则立足于不同的观察点(注意:第三段“走完长廊来到万寿山脚下”作者是按照从下往上观察的;第四段“登山万寿山”作者的观察点是从上往下,再往远眺),写出了景物的不同特点,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本文以游览路线为线索,通过“进了、绕过、来到、走完、登上、下来”这些游览过程的词语,把各个景点串联在一起,结构清晰,给读者一种完整的美感。5、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来表现颐和园的美?(1)作者按地点的变化顺序来描写颐和园,体现了颐和园的布局美。(2)色彩的协调搭配,体现了颐和园的色彩美。(3)多处运用恰当的比喻,使文章生动形象,字里行间体现了颐和园的景色美。易混淆的字:漆(q)与膝(x);绕(围绕、他绕远)、饶(富饶、饶命)、挠(阻挠、挠头);幅(幅员、一幅画)、副(副食、副官、一副手套)、福(幸福、福气)、富(富强、富有)(要通过组词去区分)易写错的字:爽(笔顺:先写一横再写四个叉,最后写人字),葱(注意中间有一大点),辉(偏旁是左半部分的小字头或右半部分的车子旁)多音字:横、倒、槛、处、佛、尽、几方法。小黑板出示下面两句话:“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师:刚才,通过朗读,我们知道了这两句话写出了昆明湖的“静”与“绿”。这儿用了一个“滑”字,能改用“划”字吗?(边说边擦去“滑”,换成“划”。)(课堂上出现片刻沉默,学生们在思考。)生:我认为不行。如果用“划”字,就表示用桨来划,我和妈妈在玄武湖划过船,我发现每划一桨,湖面就会产生许多波纹;而文中说,游船、画舫在湖面驶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这样的话,就显得自相矛盾了。所以我认为不能改用“划”字。(教师赞赏地点了点头,一时间,学生纷纷举手。)生:我还有一个理由。文中说昆明湖绿得像一面镜子,我们都知道,镜子是由玻璃制成的,表面很光滑,这儿用”滑“字就显得很准确,而用“划”字就没有这样的好处了。生:我还有一点补充。文中说昆明湖绿得像一块碧玉。跟玻璃一样,玉的表面也很光滑,这里应该用“滑”字。生:老师,我想对前面同学的发言作一个总结。这儿应该用“滑”字,只有用“滑”,才能写出昆明湖的“静”的特点。用“划”不但写不出“静”,反而破坏了“静”。师:(将“划”还原成“滑”)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从一个“滑”字中,我们不但体会到了昆明湖的“静”,更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希望同学们在平时写作文时,也要像作者一样,准确地用好词语,把作文写生动。(学生再次朗读上面两句话。)评析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亦是思维的训练过程。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故意设谬,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学生在联系上下文驳谬的过程中,思维的敏锐性、严密性、发散性也得到了训练,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但如此,教师将作文教学有机地渗透在阅读教学之中,提示学生作文时用词应注意准确、生动,也是值得借鉴的。星期四晚上,我正在看电视,忽然手机震动了起来,来短信了,打开一看,“老师,这个短信发给你是来向你认错的:在星期三的补课班上,我不应该多嘴,倒乱课堂次序,我错了!我真的错了!老师,你能不能原量我?”是学生黄飞(隐去真实姓名)发来的。那天是在补课班上发生了一个小插曲,那时刚好在讲解第18课颐和园作业,讲到了课文的第二自然段颐和园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这时我头脑中不由地想到了与数学的整合,于是以这个内容,出了一道数学题,问颐和园的长廊有多少根柱子?问题一抛出,本以为学生们会思考起来,可是黄飞却脱口而出:“一加一等于一。”同学们哄堂大笑。不可思议,竟会有这样的回答,顿时我怒从胸中起,但还是强压着没有发作,请他站起来说说为什么是这个答案,结果他没有答上来。下课后,我让他留一下。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似的,向我认了错。我教育了一番,让他回家把这事跟父母说一说。显然他是诚实的,用父亲的手机给我发了上面的短信。其实,黄飞同学在班里成绩算是冒尖的,他的作文经常得到我的表扬,但有时会犯一点小毛病,“骨头轻一下”,需要压一压他的骄气。随即我回了一个短信:“知道自己错了,说明你能明辨是非,我希望你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同学们的表率,不随波逐流。”其实这事也并不严重,四年级的学生,还是孩子么。但作为语文老师,我还是注意到了他短信的文字表达,很显然短信中有三个错别字,我随即又发了一条:“刚才的短信中,你还有三个错别字,能找出来吗?”不一会儿,回复来了:“谢谢老师的关心,我回意了一下,有承认、原谅、秩序。”说对了两个,“承认”是回忆错了,没有这个词,但又增加了一个“回意”。唉,四年级的学生,而且是好学生,会有如此多的错别字,是不是我的教学出了什么问题?昨天在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海宁组活动中,几位教师在研讨过程中都讲到了这样的事,普遍反映生字新词的回生率非常高,新课程下学生的语文素养该如何训练?新课程规定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第二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读写分开,多认少写。新课程这样大的识字量,能否照顾到所有的学生?掌握字词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的参数,在短时间内认识这么多的生字,但在平时学生、生活中不注意再现,恐怕农村的学生是“吃不了”的,或者可以说,学生是吃下去不消化的,见了一个生字,会念,但到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却又张冠李戴,平时作业中,最常见的错误是同音字乱用,说明学生的头脑中词汇量是增加了,但对词语的音形义还是模糊不清的。如此才能减少错别字的发生率,真的让我们当老师的头痛啊。后来,我还是回了一个短信:“你很有礼貌,这里的回意是回忆,还有前面的倒乱应是捣乱。”一、教材分析本册五单元教材以“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为专题,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文明的一扇窗口。颐和园一课是其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全文最大特点就是按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写出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根据文本特点和中年级学生边读书边想象的读书要求及学习作者表达方法的习作要求,我们力求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思路,让教学走两个来回,让学生随着文字移步换景,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把书读厚,体会颐和园丰富的人文内涵。反过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从不同角度欣赏到的不同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从而有效地学习游记的写法。二、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三、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借助拼音把课文多读几遍,借助课后思考题想想课文内容,借助课本上的资料袋对颐和园有一个初步了解。教师做好分析教材特点和了解学生年段特点的准备,同时收集颐和园相关资料,形成课件及教学资源储备。四、教学过程【教案】一、读课题,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一)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8课,请读课题。(二)颐和园是我国保持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该怎么读(课题)?(三)今天,颐和园早已成了中外游客竞相游览的一个美丽的大公园。你又想怎么读?(四)小结:颐和园真的会带给我们很多的感受,我们在学习中要试着用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二、从游览顺序入手,了解文章结构和课文内容。(一)从词入手,了解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点和游览顺序。1按顺序听写“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等词,并学习其中的生字“廊”。2思考:为什么要写这样三个词?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写?文中又是哪些句子说明了作者游览的顺序?3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文中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二)从句子入手,掌握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1学生自读表示游览顺序的四句话,从中感受移步换景的游览观察顺序。2给表示游览顺序的四句话加上文章的首尾段,学生自读感受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并根据段落提纲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三)师生共同根据板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这就是文章的段落提纲,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课文。现在,我们就移步换景,依次游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去感受颐和园这个美丽的大公园。三、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欣赏颐和园美景的不同特点,体会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的同时,学习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一)“游赏”长廊。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出示课文相关文字,在原文中加入表示观察角度的短语,请学生读一读思考这些短语对我们“游”长廊有什么帮助?(放眼一望)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抬头看去)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边走边赏)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2学生整体感受整个自然段,试着从不同观察角度去欣赏长廊,发现长廊的特点并试着用自己的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3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老师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填词练习,边读边想象把书读厚的读书方法理解“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这个句子,体会长廊所包含的中华文明,感受作者抓住特点简洁表达的写法。4由此及彼,学生通过边读边想象把书读厚的方法朗读学习整段内容。5再次出示表示观察角度的短语并配合由此看到的景象图片,学生练习分三层背诵本段句子,体会表达顺序,达到段的积累。6小结:作者移步换景,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景物不同的特点。让我们继续随着文字去感受。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这一次,作者又是从哪个角度去看万寿山?又赏出些什么呢?自己读一读吧。(二)“游赏”万寿山。1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从“抬头一看”、“耸立”、“金碧辉煌”、“金光闪闪”等词想象仰望万寿山建筑群的感受,体会皇家园林的宏伟气势。2抓住重点词,通过朗读表达感受,体会作者用词准确3小结:这一次,我们跟着作者从抬头一看这个观察角度赏到了颐和园华美、宏伟的特点。(三)学生自读自悟,从不同角度“游赏”昆明湖景区,感受昆明湖的特点和作者的表达方式。1占颐和园总面积2/3的烟波浩渺的昆明湖又可以从哪些角度去欣赏它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庆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大兴安岭地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新)
- 百色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晋城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研优卷)
- 通辽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完整版)
- 黄石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
- 云浮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基础题)
- 海北州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典优)
- 玉溪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18年(标准版)第6版
- X线骨龄评测方法
- GB/T 15651.5-2024半导体器件第5-5部分:光电子器件光电耦合器
- JTG F80-1-200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
- (2024年)安吉白茶课件
- 粮食烘干合同
- 村级河长培训课件
- 判别分析 多元统计分析课件(人大何晓群)
- 涉稳事件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 人教版数学5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单元练习
- 我心目中的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