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浙江省各地模拟试题汇编.doc_第1页
2011年浙江省各地模拟试题汇编.doc_第2页
2011年浙江省各地模拟试题汇编.doc_第3页
2011年浙江省各地模拟试题汇编.doc_第4页
2011年浙江省各地模拟试题汇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浙江省各地模拟试题汇编:选读2、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1)前一章中的“忠”是指什么意思?(1分)(2)后两章表现了孔子学说的基本观念中的哪一个侧面?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1)指对人尽心竭力,积极为人。(2)表现了“恕”这一侧面。在有丧事的人旁不吃饱饭,对齐衰者和瞽者表示同情和尊敬,正是仁爱宽厚、推己及人这一恕道的表现。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4.15)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6.30)(2)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孔子的“恕”的理解。(3分)(2)孔孟最高的道是“仁”,而“恕”是通向仁道的最基本的途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是以推己之心来对待别人,孔子认为求仁之道不必好高骛远。(1分)孔于“推己及人”的“恕”,从爱自己推及到爱父母子女,再推及到爱天下的老人幼儿,孔子以自身为喻,推及他人,即是行仁之道,这种“恕”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1分)7、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1)根据前两章文字,各总结一条交友原则。(2分)(2)孔子强调在人际交往中应当“矜而不争”,对此有人认为,这不符合现代社会竞争的要求,是没有进取心的表现。你同意这样的理解吗?为什么?(2分)严己宽人与朋友保持合适的距离(2分)不同意。孔子提出的“矜而不争”,并不是说没有进取心,而是强调不争强好胜,与人交往时不斤斤计较,不为私利与他人争执,更不是一心追名逐利。(1分)他认为君子在集体生活中,应与他人和睦相处,关系融洽,为公共利益团结一致,而不是与少数人拉帮结派,相互勾结。(1分)这些观点与有进取心并不矛盾。17、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17.4)【注】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是武城宰。弦歌:弦,指琴瑟。以琴瑟伴奏歌唱。(1)在“割鸡焉用牛刀”这一比喻中,“割鸡”与“用牛刀”是喻体,在原文中其相对应的本体分别是什么?(2)联系材料分析孔子在处理师生关系的态度。(2分)(1)“割鸡”指治理武城县;(1分)“用牛刀”指运用礼乐之道。(1分)(2)平等对待学生,教学中谦和地与学生展开探讨。(1分)知错能改,能面对子游的反驳能虚心接受。(1分)18、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四海之内皆兄弟”,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1分)(2)后世学者认为,这段文字富有趣味。“趣”在何处?试谈谈你的认识。(3分)(1)杀鸡焉用牛刀(1分)(2)孔子一向提倡以礼乐治国(1分),当他看到学生子游在武城这样做了,本来应该表扬,却开了个玩笑,说未免小题大作。引起子游的反驳,孔子马上承认自己刚才说得不恰当(1分)。子游的笃信认真,孔子的幽默风趣,声音笑貌都如闻如见,意趣横生(1分)。19、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孔子所说的“乡原”,是指什么样的人?(1分)Ks5u(2)请简要阐述“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别。(3分)(1)(1分)孔子所说的“乡原”,指那些看似忠厚而实际上不讲道德原则,媚俗趋时、欺世盗名的伪君子。(2)(3分)和而不同:君子坦荡荡,与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即使意见不一,却是心胸宽广,能和气而公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而不和:小人没有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表面随声附和,私下却互相拆台。20、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1)上文有成语如“发愤忘食”,请从上文中再概括出一条成语 。(1分)(2)结合“浮云”的比喻义,就节选的文段说一说孔子的人生观。(3分)(1)箪食瓢饮(箪食陋巷)、乐在其中、乐以忘忧(2)从对颜回的称赞和自我表白中看出其安贫乐道,(1分)重义轻利。把富贵比做浮云,因为浮云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犹今之“过眼云烟”;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富贵与己无关;浮云至轻至淡,喻富贵无足轻重。21、1613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尝独立,鲤趋而过庭。(1分)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2分)(2)这段文字反映出孔子的怎样的教育特点?请结合文字内容进行评析。(4分)(1)问一件事,知道了三件事:知道学诗知道学礼,又知道君子不亲昵自己的儿子。他曾经独个儿站着,我快步走过庭中。(2)这段话可以看出孔子不偏私,对自己的学问也不秘传,反映了孔子一视同仁的教育原则。“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强调“诗”、“礼”在言语和立身方面的重要作用,反映出孔子在教育内容上注重“诗”、“礼”。22、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1)深则厉,浅则揭是什么意思?“荷蒉者”这样说的用意是什么?(2)孔子是如何看待“荷蒉者”的观点的?(1)“深则厉,浅则揭 ”的意思是说水深就穿着衣裳过河,水浅就提起衣裳过河。 、“荷蒉者”是在说孔子就是一个不知水深水浅、不顾水深水浅的人,讽刺孔子不知通达权变。(2)孔子认为挑筐人的评说干脆利落,很难辩驳。2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子曰:“乡愿,德之贼也。”(1)仁者如何真正地做到 “好人”和“恶人”?(2分)(2)孔子认为好好先生是道德的败坏者,“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但是“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这句话是现在很多人的处世原则,他们希望所有人都喜欢自己,对此请谈谈自己的理解。(2分)(1)孔子在这里没有说到要爱什么人,恨什么人,但有爱则必然有恨,二者是相对立而存在的。只要做到了“仁”,就必然会有正确的爱和恨。(2)所有人都喜欢自己不见得就是好的,这至少说明自己在为人处事上没有原则和标准。应该做到把握住一个原则,即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去处理事情或与人的关系,而应以善恶是非为标准,做一个有是非原则、有智慧有正义的人。24、(1)论语: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2)论语: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3)中庸:“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1)请从上述文字中提炼出一个成语。(1分)(2)论语中庸都言及“允执其中”的问题,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1)中庸之道(2)“允执其中”即实行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庸之道。执两用中的原则要求主事者要多听听赞成的和批评的意见,然后全面考察,采取比较客观和稳健的主张加以实行。25、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1)“中庸”指的是什么?(2)根据所给的几则材料,请对孔子的中庸思想加以评价。(1)中庸是儒家的处世思想,主要指折中、适当、不走极端。(2)孔子主张中庸,但不是无条件的折中,一味地求和,仍受到礼的制约,并且有明确的是非观念。26、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1)请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1分) (2)由上述文字能看出子路是一个怎样的人?孔子希望他成为一个怎样的人?(3分)(1)暴虎冯河 (2)子路是一个争强好胜,有勇无谋的人。孔子希望他能够去除匹夫之勇,遇事冷静,谨慎小心,认真谋划。27、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1)请概括孔子在这两则文字中关于“孝”的主要观点,并联系实际简述这种观点的现代价值。(1)孔子认为,“孝”绝不只是赡养,必须有内在的诚心(敬),又有外在的恭敬的礼节(色),才可以叫做“孝”。孔子的孝道具有普世价值。今天我们讲孝道,就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敬亲爱亲,不仅满足老人物质生活的需求,更要关心老人精神上、情感上的需求。28、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玉帛”和“钟鼓”指代的分别是什么? 从上述文字看,“礼乐”和“仁”是什么关系?试作简析。礼物和乐器。两者是形式和内核的关系。“礼乐”是外在的形式,要建立在“仁”的基础上,“仁”决定和支配着“礼乐”。如果没有“仁”这个内核,“礼乐”的存在将缺乏意义,成为无本之木。29、子贡日:“君子亦有恶乎?”子日:“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 “恶缴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1)请从上面文字中提炼一个成语。(1分) (2)请从上面文字概括孔子心目中君子应具备的品质,并结合自己看法进行评析。(3分)(1)群而不党(1分),(2)孔子认为作为二个君子,需要矜持庄重,但不争强好胜、头角峥嵘;君子举人察言是有原则的;一君子爱憎分明,爱憎的标准是礼仪。孔子对君子的要求,充分显示了中庸的思想。(1分)30、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日:“必也正名乎!”子路日:“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日:“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1)第则文字中除“名正言顺”外,还可以概括出一条四字成语,它是 。(2)用自己的话说明孔子“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中的“是”指代什么,并结合选文简述其这样说的理由。(1)手足无措(不知所措)(l分) (2)“是”指代季氏超越等级享受歌舞(或季氏按天子的规模享受歌舞)。(1分) 理由: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认为每个人都要按名分行事,就是要按规定的各个等级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1分),否则就会导致礼乐崩坏、刑罚不当、纲常混乱,季氏的行为显然已经严重违反了孔子主张的“礼”(1分),所以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31、唐代白居易写过一首名为鸟的诗:“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近来媒体报道:由于市场上松子、榛子一直热销,导致松鼠基本上只能在挨饿的状态下熬过漫长冬季, 有人呼吁少吃或不吃此类坚果。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1)材料1、2的价值取向有所不同,请围绕“仁”作出简述。(1)孔子问人不问马,重人贱畜,以人为本,是仁爱的一种表现;材料中的言行是爱人及物,即爱世界万物,是对“仁”这一思想的发展与提升,具有普世价值与现实意义。32、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1)“长幼之节”在文中具体指什么?(分)(2)子路认为荷蓧丈人“洁其身”的行为是“乱大伦”,为什么?(3分)(1)“长幼之节”指老人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出来拜见子路。(分)(2)因为儒家思想认为,有才能的人应该出仕来推行道义,荷蓧丈人有才能却只想保持自己的高洁,不愿意出仕辅佐君王,扰乱了“君臣之义”这一伦理关系,所以认为他“乱大伦”。(3分)33、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16.13)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14.17)(1)上述语段中,子贡和孔子对管仲的看法有什么不同?(1分)(2)从孔子评价管仲这个特殊人物,谈对仁者的看法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3分)(1)子贡认为管仲不是一个仁者;孔子认为管仲是个(大)仁者。(1分)(2)孔子评价管仲并没有像普通人那样要求他拘于小节小信,而是肯定了他的大信大节。(1分)从孔子对待仁的观点可以看出孔子通达知变,具体人物具体分析。(1分)所以我们看待人和事时,也不宜用统一的标准衡量,要学会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分析对待。(1分)3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1)孔子是怎样形象地表述自己的“苦乐观”?(2分)(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形象的比喻表述安贫乐道的思想;“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用夸张的手法写出自己乐以忘忧的心境。36、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诗经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意思是什么?(2分)子贡引用“如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