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在我国农村市场中的应用研究.doc_第1页
电子商务在我国农村市场中的应用研究.doc_第2页
电子商务在我国农村市场中的应用研究.doc_第3页
电子商务在我国农村市场中的应用研究.doc_第4页
电子商务在我国农村市场中的应用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 年 论 文电子商务在我国农村市场中的应用研究学生姓名:王晶学 号:01210631x01所在系部:管理系专业班级:12GB电商1班指导教师:赵芳日 期:2014.12摘 要 电子商务是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交易活动的一种新型商务模式,具有直接、快捷、低成本、打破时间和空间壁垒等特点,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然而我国农村存在着信息化基础薄弱、农村文化水平低、电子商务人才匮乏、运输及物流水平低、传统保守思想观念严重等不利因素,应该根据农村的实际,综合使用各种技术和设备,选择合适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推动我国你南关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要发挥政府在推动农村电子商务中的重要作用,选择适合我国农村的电子商务的切入点和发展模式,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网站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和服务创新,加快农业标准化步伐,建立农产品和农业信息分类标准服务体系,构建农村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立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建立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体系,营造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社会环境。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 发展 对策AbstractElectronic commerce is to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complete the transaction activities of a new business model, has a direct, fast, low cost, break the barriers of time and space characteristics, developing the rural e-commerce an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rural life. Exist, however, our country rural area informationization foundation weak, the rural cultural level is low, low level of e-commerce talent shortage, transportation and logistics, traditional and conservative ideas such as serious adverse factors, shoul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rural, comprehensive use of various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appropriate choice of the mode of e-commerce development,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you NaGuan Village electronic commerce in our country.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f government in promoting the rural electronic commerce, choose to suit our country rural e-commerce development model and approach,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the website construction, realize the resource sharing and service innovation, to speed up the pace of agricultural standardization, establi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service system, building rural e-commerce trading platform, establishing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distribution system, the establishment of rural electronic commerce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 creat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development of rural society of e-commerce.Keywords: Rural electronic commerc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目 录摘 要2Abstract31 引言52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现状63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73.1政府缺乏重视73.2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83.3农民伤亡人数少,且地域分布上不平衡83.4涉农网站数量少,且地域分布上不平衡83.5农业物流发展滞后83.6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低93.7农村点至上午网站缺乏专业性和实用性93.8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匮乏103.9社会环境因素104 发展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对策104.1要发挥政府在推动农村电子商务中的重要作用104.2选择适合我国农村的电子商务的切入点和发展模式114.3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网站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和服务创新114.4加快农业标准化步伐,建立农产品和农业信息分类标准服务体系124.5构建农村电子商务交易平台124.6建立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124.7建立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体系134.8营造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社会环境13结 论14参考文献151 引言 农村电子商务是指围绕农村的农产品、经营而开展的一系列的电子化的交易和管理活动,包括农业生产的管理、产品的网络营销、电子支付、物流管理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等。它是以信息技术和网络系统为支撑,对农产品从生产地到顾客手上进行全方位管理的全过程。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能够促进农村科技进步和农村社会进步,改善农产品流通状况,促进农产品贸易,增加农村收入,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我国农村国际竞争力,是促使落后地区加快发展步伐,缩小城乡差距,缩短数字鸿沟的重要途径。其实质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三农”,从而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社会全面进步。2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现状目前,我国加快了农村信息化的步伐,价钱了在农业、资源、环境和灾害等方面的系统工程、数据库与信息管理系统、遥感、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研究,建起了一批农业综合数据库和各类应用系统,其中以粮棉油为主的信息技术成果约占三分之一。农业信息系统建设稳步进行,全国32个省(区、市)均构建了农业信息网站,多数省份成立了农业信息中心,333个地(市)中有260个设立了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占地(市)总数的78%。按照城乡统筹发展思路,已经开通的“中国农村科技信息网”、“中国兴农网”,解决了农村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电子商务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经初步得到了农业管理部门的忠实,农村细腻化建设步伐加快,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全国农村电子商务网站已超过2000个,涉农网站超过6000个,但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主要沿海省份,西部地区农业网站数量较少。河南的粮网、湖北的棉网、广西的糖网等农村、农业电子商务网站已经取得良好的效益,初步形成了信息环境下的全国性市场或区域性市场,成为农产品供求、农业科技和农业买一的活跃地带。噶中涉农网站发布了大量蔬菜、瓜果、树苗、畜禽、养殖等农业供求信息和相关的经济、招商引资姿女子,为搞活农产品流通、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征收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网上经济人也开始在农村出现,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向理性化发展。网上经纪人通过收集各种农业信息,争取农产品销售代理权等,帮助周围的农村进行农贸产品的网上交易,服务范围从农村扩大到国际。然而,无论从信息化基础设施、装备水平、上网人数来看,还是从交易贵你哦、数量,以及利用率、社会影响力、效益等方面比较,中国农村电子商务都滞后于全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处于初级发展阶段。3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3.1政府缺乏重视 政府部门对农业电子商务缺乏足够重视和支持,观念转变较慢,对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认识不到位。电子商务是信息时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商务模式,与信息技术、商业经济、管理、法律等多个学科和多种技术相联系。我国基层政府部门的干部,特别是农业主管部门的干部和农村干部,往往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缺乏基本的认识,对信息化以及电子商务的理解更不透彻,加上传统管您的舒服,对电子商务缺乏足够的信心,对网络经济的作用认识不清,这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目前,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比较薄弱,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有资金紧张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对电子商务创新生产力的认识不深刻。3.2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 我国农村的网络通信设施,在网络技术、网络管理信息内容、资费水平、通讯速度、安全和保障条件各方面都难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电子商务的要求,原有的基础工作也比较薄弱,大型数据库的建立也是近几年才比较正规进行。尽管各个单位都有数据库,但真正可以投入运行的并不多。即使位数不多的数据库,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要使用它们,也是困难重重。3.3农民伤亡人数少,且地域分布上不平衡至2006年12月30日,全国网名大道13700万人。但是,从事于农业相关职业的网民所占比例仅占网民总数的0.4%,而且绝大多数是农业管理与技术人员,高度集中于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和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区,真正上网的农民非常少。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多,基础差,底子薄,农村教育相对落后,造成了农民文化素质偏低,传统的生产力方式的惯性极大,对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缺乏基本的了解,是农村电子商务难以得到应用推广。3.4涉农网站数量少,且地域分布上不平衡目前,我国涉农网站已达到60000多个,但进展网站总数的0.9%,且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造成了涉农网站地域分布的不平衡性。对农村中电子商务网站发展呈现东南沿海地区发达,中、西、北部地区发展缓慢的状况。同时,以农业信息为主要内容的网站在全国多占的比例也不高,而且利用程度低。3.5农业物流发展滞后我国农村“重生产、轻流通”思想的影响广泛,而对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流通和物流配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认识不足。因此,农业物流的基础投入非常有限。农村的交通不发达,有些偏远地区的农村甚至没有公里路,使得农产品的运输困难程度加重;而且交通运输线路短少,农用专用线配备欠缺,总运力不足;又缺乏农业运输专用技术设备,技术装备落后,连基本的交通物流都无法实现,更不用说包括储运、装卸、加工、包装等环节的现代物流。农业物流在基础投入方面的长期欠账是的高额物流损耗一时难以根本扭转,严重阻碍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3.6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低适合电子商务的商品主要是标准化产品和可鉴别性产品,这就要求开展电子商务的产品是标准化的可鉴别性产品,以此来减少卖方的不确定因素。而绝大多数农产品均为非标准化的经验性产品,消费者必须在使用后才能对该商品做出客观评价,农产品的这种非标准化特征也给农业电子商务的开展带来了巨大的难度。3.7农村点至上午网站缺乏专业性和实用性目前,我国弄寻电子商务网站已经超过2000家,但是从形式到内容有很多雷同之处,缺少专业水准和特色,实用性不强。出来几个有影响的国家级网站外,一些地方性的网站建设水平还不够高,网站内容重复较多、更新周期长,且网站信息以宣传本地农业、为领导服务的信息较多,而导致农业生产、真正适用农民的信息较少;直观反映的信息较多,有分析、协助决策层和农民生产决策的信息较少,且缺乏宏观指导性的农业信息。同时,我国大部分的农村电子商务网站,舍友农产品行情和供需信息发布,但是很少发布各个网站对市场需求的评价或预测,更没有各地种植情况的信息,没有市场信息分析。同时,网上信息不够开放,有价值的信息不能实现资源共享。3.8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匮乏由于农村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的限制,一些懂得电子商务技术和电子商务管理的人员不愿意到农村去,农村本身培养电子商务人员又没有实现的可能,是的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严重缺乏,影响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健康发展。3.9社会环境因素电子商务的应用于发展包括信用、认证、支付、现代物流、技术标准等环节。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安全认证体系、电子商务技术标准体系、在线支付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都不健全,是我国的电子商务整体发展处于较低水平。这也使得网络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相对薄弱,进而影响农村电子商务。4 发展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对策4.1要发挥政府在推动农村电子商务中的重要作用 政府一是要创造发展环境,包括法制环境、市场黄精和政策环境,研究制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重大战略,落实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使其在宏观调控中得到加强。要较强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建设,推动有关信用、认证、支付、现代物流、技术标准体系的建设等法律法规的制定。二是要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积极扶持和鼓励农业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知道企业和农民积极参与电子商务,让龙头企业充当电子商务发展的先锋,或作为单个农户与电子商务的桥梁,从而带动整个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实践已证明,由企业或政府来带动的效果是非常好的,农民觉得能赚到钱,他们就会去从被动的服从转变为自觉去做。三是要在资金上大力扶持,帮助农民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等各类新技术、新理论,加大农村电子商务的推广选产力度。4.2选择适合我国农村的电子商务的切入点和发展模式 应采取政府支持、主导,社会资金投入的市场化发展模式发展我国农村电子商务。政府要加强和改善农村网络经济的宏观调控,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农村电子商务有计划、持续稳定的发展。应扩大各级政府对农村的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建立多个全国性的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农村电子商务社会化服务体系,发挥网络优势,组件望山农产品贸易和配送服务市场。应根据各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采用适应本地区发展的电子商务切入模式。经济发达地区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接洽、合同和货款支付的电子化交易,除物流外,商流、信息流、资金流都在网上进行,以真实体现电子商务的优势。不发达地区可以采用通过农业信息网的信息发布平台在网上发布供销信息,网下完成交易的初级电子商务模式。4.3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网站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和服务创新 一要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电话、移动通讯工具等多种信息传递手段,建立传统媒体与现代信息网络优势互补的信息服务网络,提高信息体系假设的规模和水平,推荐面向农民的信息服务。二要加强网站建设:鼓励建立农业行业和农产品专业网站,组织建立大型的综合性电子商务网站,推进信息服务网络向县乡以及长夜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及经营大户延伸,引导农民多层次、多渠道地参与电子商务。三要结和“金农工程”的启动,加快构建农产品市场预警、农业科技市场信息和农村市场监管单个应用系统,同时推进农业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要开发和整合国际国内信息资源,加快制定信息标准,建立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信息管理和协作机制,开辟稳定的信息交流渠道,实现涉农数据的兼容和共享。4.4加快农业标准化步伐,建立农产品和农业信息分类标准服务体系 农业标准化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根本,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必经之路,也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必经之路。应加强研究国际国内电子商务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跟踪国际技术和服务方法发展趋势。遵循科学原则、体统原则、扩延原则、兼容原则和整体最有原则来建立农产品和农业信息分类标准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标准化和规范化。依靠标准手段,加速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调优农业结构,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养、规范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科学化管理。4.5构建农村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农村企业生产规模小、牛皮销售滞后,其中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构建农村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对农民脱贫致富意义重大。应依据电子商务技术标准,建立全国性、区域性或行业性的,以实体网络和虚拟网络相结合的集电子商务、连锁终端、自有体系规模配送为一体的服务于农村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将商流、信息流、资金流,运营高科技技术处理手段,依托实体店模型,快速实现三流合一。以数字化、性细化的手段、通过集约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成体系的跨区域跨行业联合,构筑紧凑而有序的商业联合体,降低农村商业成本、扩大农村商业领域、使农民成为平台的最大获利者,是商家获得新的利益增长。4.6建立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 与农业生产物流相比,农业销售物流,即农产品物流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当前农业市场的竞争主要集中在农产品的销售方面,而农产品物流中最关键问题在于配送。从我国农产品配送的现状来看,由于农产品种类繁多,生产单位小,易腐、易变质、难包装,所以配送过程浪费巨大、配送时间长、成本高、效率低。目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能够真正实现物流配送体系几乎没有,因此需要认真研究农产品的配送问题,建设适合农产品特点的农村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和网络技术改造喜欢同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实现农产品快速配送的管理体系,优化流通机制和过程,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生产经营效益,并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4.7建立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体系 电子商务人才可以分为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复合人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最缺乏的是既懂业务又精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弄寻电子商务人才是农村电子商务赖以生存的基础,必须培养具有以上特点的用得上、留得住的“落地式”电子商务人才。加强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要建立一套较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除了通过各类大中专学校、职业技术学院培养适合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人才以外,还要积极促使各种专业组织、专业协会等机构开展多种形式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要引进业务营销人才,尤其是国际贸易、国际营销人才、形成以网络传播农以技术、培养农民、指导农业生产和商务活动的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4.8营造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社会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