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教育中现当代艺术内容的引入意义探析.doc_第1页
高校美术教育中现当代艺术内容的引入意义探析.doc_第2页
高校美术教育中现当代艺术内容的引入意义探析.doc_第3页
高校美术教育中现当代艺术内容的引入意义探析.doc_第4页
高校美术教育中现当代艺术内容的引入意义探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校美术教育中现当代艺术内容的引入意义探析字数:3706字号:大 中 小 摘 要:现当代艺术对于高校美术教育的发展是否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和影响是目前很多学者都在研究的问题,而笔者结合了当代的教育思想,针对现当代艺术和高校美术教育之间的关系和影响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 现当代艺术内容 引入意义 分析和讨论 在当下我国现当代艺术迅猛发展,受教面越来越广,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给各个行业带来有益的、积极的长足发展。这其中尤其是教育领域受益匪浅,当然也引发了一些学者的深思和争议,这同时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深思的,我们如何在现今教育中引入现当代艺术?现当代艺术在现今的教育教学中究竟起到什么作用?现今我国的美术教育在经历了一九五几年的苏式美术教育教学之后,表现出的科学严谨性,有着一系列的教学模式,再经过苏中关系的紧张和国内的文化运动的动荡,美术教育也就基本停滞,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美术教育教学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完善,直至今日我国的美术教育教学已经非常成熟,空前受到重视。在国外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融合的作用下,我国美术教育教学的思想和教学模式已经走向多元化和全面发展化。由于长期受到强调架上绘画教学、追求形的再现这种苏联绘画艺术的熏陶和影响,造成了我国美术教学一度陷入了缺乏教学创新和绘画取材单一及没有艺术风格的局面,而我们传统的点、面、线美术元素又局限着我们的艺术思维和艺术创新,这样的艺术发展中面临的窘境恰恰是当代艺术就能突破的瓶颈。我们的艺术绘画作品在取材用材上都是一致的,但是艺术家的绘画风采却是各异的,这就取决于每位艺术家的受教文化和生活感悟。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科技、文化的不断发展,高校教育理念也正在逐步地发生改变。而对于高校美术教育来说,传统的教学已经出现了很多的弊端,例如学生的视野小、创造能力差等。而笔者认为,将现当代艺术引入到高校美术教育中就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的格局,并带来新的理念和发展。而现当代艺术对于高校美术教育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呢?以下笔者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开阔学生视野,强调开放性与包容性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东西方文化正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融入到对方的领域中,而对于我国来说,西方现代艺术的引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西方现代艺术中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艺术活动众多,创作形式也多变并且灵活多样,对我国艺术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而当代艺术本身就具备包容性和多元化的特点,它对任何艺术观点都不予排斥,并且可以共存,当代艺术还具备传统方式不具备的表现形式,例如行为方式、装置方式以及观念摄影等。但它也具备传统的绘画和雕塑方式。在绘画上,当代艺术已经开始采用新的方式进行,例如光、电、数字信息等。当代艺术告诉我们,美术正在和其他领域逐步进行融合,而美术本身的内容也在逐渐增多。现在伴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艺术的门类也日新月异,表现形式也呈现多元化,美术和其他艺术形式的交流也不断地融合着、创新着,给予了美术更为广阔的艺术内涵和表现形式,细分似的特点将不再是过往艺术学科的代名词了,艺术领域的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已经是当下的学习趋势。基于这一发展趋势,目前我国的高校美术教育不再如过去一样进行了细致的划分,而是朝着专业模糊、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的领域发展。所以高校美术教育必须要让学生通过了解现当代技术,从而扩宽学生的艺术视野,让学生看到以前不曾看到的广阔空间。 二、新媒材和新形式的运用可以促进创新和创造 任何艺术都需要创新和创造,只有人超越了俗世思想的羁绊,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作品。而我国传统高校美术教育中,都会以素描、色彩为基础进行教学,也就是说学生每天接触的媒材只是笔、纸、颜料等常见的材料。学生长期只接触这些单一的材料和工具,就会产生一种失去兴趣和信心的情况,学生的情感一直处于压抑的状态,对于学生的美术学习来说会产生极大的阻碍。 而现当代艺术就采用了不同于传统的表现手段,现当代艺术针对材料会做到无所不用,特别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先进科技融入艺术当中,例如激光幻影技术、摄影技术、多媒体、虚拟技术等都被现当代艺术充分地利用。 现当代艺术这种利用新媒材的观念对于高校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巨大的影响,新媒材超越了传统的材料,将学生从点、线、面的传统元素中拉出来,让学生感受另一种充满想象力的世界。这对于学生的创造力具有积极的影响。当学生的思想不再禁锢在小小的画板上的时候,学生的思想就如脱缰的野马,可以自由驰骋。 三、从艺术的角度理解认识社会 当代艺术产生于人们时刻发展的生活中,其中包含了很多当下人群的不同理念和思想,针对不同人的生活、精神状态以及人们对社会的理解都进行了表达。由于当代艺术作品所表达的含义都容易理解,所以高校美术专业的学生在当代艺术中可以看到很多当下社会人的思想和理念、人的精神,以及人们的生活,并且当代艺术也让我们针对中国的艺术进行重新的思考。 当下我们的生活已经和当代艺术紧紧地相关联,当代艺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的方方面面,早已经不再只是局限在教育教学方面,美术已经变得通俗易懂,社会中人人都能被美术作品所演绎和涵盖,能够通过视觉语言给人以警示和美的享受,能够揭发社会中人们的困惑和种种压力来源。我国现当代艺术在和不同外来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上能够对中国艺术和当下种种的困惑给予新的提示和解释。 四、美术史论和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因为赋予了多元性、评判性和自身复杂性于一身的现当代艺术是现今艺术界最受关注的事件之一,这一点尤其是受到我们教育界的重视和探究。对于我们高校的大学生而言,美术知识相对匮乏,认知度低下,只停留在理论上而在实践中缺乏锻炼,可以通过如让学生完成学院举办的一些会议的宣传设计等来帮助学生增强对现当代多元艺术的理解和运用。现当代艺术不同于传统的绘画、设计,所以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来引导和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运用的能力,引导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美学精神。这几年我们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各个大学、师范学院都纷纷开办美术系和美术学院,也使得学生们的受教程度在逐年上升,美术教育教学也由专业教学走向非专业教学,许多高校通过开设美术欣赏课来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基于现状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将现当代艺术内容作为教育教学的资源,这绝对是能够充实我们高校美术教学的。 五、现当代艺术的引入可以推动艺术和教育的发展 现当代艺术不同于当代艺术,当代艺术完全反对传统技术,而现当代艺术并不是完全的否定,而是从传统艺术中积极地借鉴和融合。现当代艺术只有根植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才不会出现缺乏审美、苍白肤浅、盲目迎合等现象。而传统艺术也可以在现当代艺术中得以借鉴,并且针对自身进行积极的调整。排斥传统的观念正是当代艺术的特点之一,而现当代艺术却是讲究与传统文化艺术相融合,相互取长补短。这都是取决于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现当代艺术的发展,也引导和纠正了现当代艺术的发展之路,从而避免了许多发展中的问题和困惑。新教学内容的吸纳,对于高校美术教育的观念将是一个新的挑战。所以现当代艺术的引入对于高校技术教育的理念是一次有力的冲击,这种冲击对于艺术和教育都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高校美术专业的思想必须要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由此才能让学生的知识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六、引导学生正确的艺术观 由于现当代艺术的理念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所以现当代艺术反映到教学中就出现一些问题:很多人认为新媒介、新观点就可以创作好的作品,而采取一些极端、低俗的行为,所谓的标新立异其实是在哗众取宠。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现当代艺术,让学生知道大多数艺术家的作品都是积极向上的,而并不是哗众取宠、低俗不堪的。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高校美术教育也应该打破传统的理念,将现当代艺术内容有效地引入,由此对于学生的视野以及学习都可以起到良好的影响,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这对于学生和学校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肖晓阳.高校美术教育中引入现当代艺术内容的意义J高教探索,2005,(03). 2 夏阳.论高校美术教育J上海艺术家,2007,(01). 3 谢朝玲浅谈高校美术教育改革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3). 4 何新.艺术分析与美学思辨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1. 图形设计课程的思考与构想字数:3759字号:大 中 小 摘 要 本文从平面设计专业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了图形设计课程教学内涵,分析了“教”与“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了图形设计课的教学改革思路,主张加强教学设计,重视世界画坛重要艺术流派和当代艺术的学习。并将跨学科方式融入图形设计教学。 关键词 图形设计;课程;教学方法 一、图形设计课程的教学内涵 加拿大教育家、传播理论家马歇尔麦克鲁安(Marshall Mcluhan)所言:“现代社会已由文字文化转为图形文化”。图形创意已经影响到了所有视觉艺术领域。图形创意引起了设计基础教育的变革,也带来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设计教育。 图形设计课是平面设计课程中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引领学生进入设计领域的第一步台阶。课程的设想即是围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阶段性的课题训练,掌握一些学习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为进入到专业课程的过渡做好铺垫。在基础训练阶段,它不受设计范围或者媒体限制,可以专注于创造性的发掘上,着重于理性与感性结合的思维方式教育,强调视觉思维、形式语言、表现手法图形创意的训练。图形设计课程的最终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运用图形语言进行创意表达的能力。设置课题设计,注重设计思维、设计创意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学会运用图形说话的能力上结合设计方法,解决综合设计的表现能力。 二、图形设计课中“教与学”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目前图形课程中存在重视技法训练而轻视实验性、探索性、原创性的课题设计,功利的追求目的性。重复着使用原有教材的内容,课题设计可以几年不变。课程内容相互叠合雷同,课程概念混淆。教师不注重过程教学,不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点,忽视学生气质和个性的培养。 当前的中国艺术设计教育正面临巨大的更新与变革。随着艺术设计专业的不断扩招,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数量已拥有相当的规模。急剧增长的学生数量势必也会冲击到教学的各个方面。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不少学生对艺术的追求自我要求低,缺乏较高审美鉴赏力,中等教育带有功利性的速成教育方式造成不少学生对一些基本的艺术常识不了解,兴趣不够。学生在入学前的所谓基础,多为一种套程式化的、摹仿痕迹明显的表面技法,并非从艺术的整体观,艺术的审美观和最基本的造型观念有所造就和启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似曾相识”的作品屡见不鲜。许多学生一旦考入大学,仍然习惯于往常线性的思维方式,习惯于教师对作业作品的好与坏的评价,在艺术创造的想象和探索上难有实际性的突破,依赖于现有大量出版的现成图形资料,东拼西凑“生吞活剥”,寡于创新。学生养成应试教育下被动学习习惯,不能从旧的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 笔者认为在课程教学中,有责任心的教师应该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把启发式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机会,并且把这些由独立思考而来的创造力引导到有用的方面去。一方面,注重启发与引导学生提高审美意识,鼓励学生在平日多欣赏优秀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现代艺术、先锋艺术等,全面提高艺术审美艺术素质。二方面,启发式地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用敏锐的感觉去观察和认识自己周围的环境,思考多变的生活,仔细留意观察生活环境现象,现实生活和自然现象中常常有着令人想不到和耳目一新的事物现象,蕴藏着许多具有值得表现的因素和内容。法国化学家、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曾经指出:“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帮助学生多看、多问、多想,同时引导他们不断突破自己的思维框架局限,寻求多种设计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能力。 三、图形设计课教学的探索和构想 教学的创新来源于课程的创新。探索是创新的实践活动,它贯穿于创新实践的整个过程。从实质上来讲,艺术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特点和优势及创造才能,在有限制条件的前提下尝试,以实验性、探索性为创造动力,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潜能。 1、重视世界画坛重要艺术流派和当代艺术的学习 图形课程内容的理论方面介绍世界画坛上重要艺术流派和当代艺术的观念与表现技法以及对它们作品的视觉分析,对于突破习惯性思维和表现有一定的启示。 图形设计教学中,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从一件好的艺术或者设计作品中看到思维在其间起的重要作用。例如超现实主义流派用抽象和写实的艺术创造出的梦境般的世界,极大的丰富和启发了现代图形设计的表现手段。反逻辑、超时空、怪诞感所产生的强烈冲击,正是图形设计经常运用和表现的手段。后现代主义时期的波普艺术在设计中,对现成样式和形象的借用是常用的艺术手法。设计作品的构思和形成往往基于客观物质形态之上,是对日常产品、文化形象或某一艺术作品的借用和再创造,是设计作品传达信息,吸引受众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也正是波普艺术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当代艺术的形式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同时从形式上超越了一般的所谓形式美,不是从外部视觉要素方面去架构形式秩序,也不存在纯粹的视觉美的规范与标准。它更主要是从内部去生成形式意味,在理念中、意象中、符号中、文化中去构筑这些形式,甚至是“反形式”的名义出场,如“游戏”、“过程、行为、即兴表演”等。在消解了架上样式的艺术现象后,在影像、装置、行为、概念、新媒体等成为表现样式,它需要的是表现手法的奇特的效果,如拼贴、借用、反讽、艳俗、幻觉、装饰、涂鸦等,图形设计从艺术中吸取着很多视觉语言和表现形式。 了解一些画坛上的重要艺术流派和当代艺术,在启发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实验态度与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形式感与趣味感等方面,有着其他资源类型不可替代的价值。在图形设计课程教学中学习现当代艺术,对于突破习惯性思维和表现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和启示。 2、“有意义的情景”课题设计 实验性的课题设计可以给学生一个较为开阔的思维和设计空间。课题本身不强调学习者是否掌握某些具体知识,不过分注重结果,强调的是学习过程,是能否对具备选择、判断、解释、综合、运用的能力,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图形设计课程的课题设计的方法应是多元、多维、多样化的,其资源可以是自然物象、艺术形式、流行文化及无所不包的信息,从相关学科及各种层次、类型教育的课程设计中得到借鉴。提倡课题设计的原创性、实验性、概念性,主张吸收国外设计教育、基础教育等的课题设计思路与方法。日本爱知大学一年级的第一个课题是:不准用现成画材(笔、墨、颜料均不能用),一周内画出三十张以上的画来。这个课题的目的就是要打破学生已有的作画习惯,迫使学生寻找其他媒介来进行绘画创作,如不能用笔,可以用手、树枝、绳子、布等,不能用墨、颜料,可以用黄土、泥沙、酱油、果汁等。这种训练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作性思维。这样的课题设计的思维方式具有更多的想象空间,也最能激发个人的感悟力和创造力、活跃思维,图形设计的课题设置也可从中得到启发。 3、跨学科的方式融入图形教学 以多学科研究的方式融入图形教学,可以从图形与绘画、图形与文学、图形与音乐、图形与电影等不同的角度,拓展图形的表现内容。如图形与文学为例,给学生一首诗,对这首诗进行联想或对诗的意境进行想象,每个学生对诗的理解不同,联想和想象的角度也不同,透过图形表达的内涵也不一样,这样的训练可以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再如图形与电影,笔者曾上过一次多媒体网页与设计班的图形设计课,当时给他们观摩了由丹麦天才导演Lars Von Trier执导的黑暗中的舞者中的一个片段,要求以黑白的形式,通过电脑以外的方法来表现对它的理解。这样的训练使得表现题材扩充到听觉、视觉等在内的另一番天地展开想象,想像力和创造力得到到尽情发挥。 不论是实验性的课题设计还是以多学科研究的方式导入图形教学,都体现出课程很强的探索性和创造性。课程理论所强调的真实的学习正是体现为课题对作业的设计所提供的探索的氛围,自由的多种可能性的空间,重视过程的实验、趣味等,将课题作为一个事件来对待,它最终将导致学生在教学情景中学会如何学习。多学科的方式融入图形教学,从不同角度拓展图形表现的内容。图形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形式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结合的方式,侧重于思维训练。教育从长远的目标来看,追求的是学生成长的目标。在艺术设计教育过程中,如能让学生学会思维和方法,那会成为一个成长的无穷动力。 参考文献 1 周至禹.思维与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2007. 2 马永建.现代主义艺术20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上海,2005. 3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腾守尧,朱疆源.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成都,1998. 4 美布朗.科赞尼克,马壮寰.艺术创造与艺术教育.四川人民出版社,成都,2000. 现代与传统的对立字数:3877字号:大 中 小 【摘要】 在现代与传统两种不同的景观当中,从低碳角度深入剖析这种对立的原因。引发人们对景观形式发展的思考,对未来景观发展产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现代与传统的对立 景观形式 低碳景观 土地利用 材料的发展能源利用 引言:纵观欧洲古典园林和中国古典园林等传统景观。无论哪种风格,无论哪个时代,无论哪个地域的景观,其形式及价值取向都随着人类的意识而发展。景观的基本体-材料,技术,是与时代紧紧相连的。究竟何种景观更适合人类的发展?哪种的景观形式将更有利于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低碳 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 低碳景观的发展前提 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个领域以各自的专业角度来应对环境的恶化。景观设计行业一直承担着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重任,通过不断调整和更新,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那对景观设计者来说,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低碳景观则应运而生。 低碳景观(Low Carbon Landscape)是指在景观规划设计、景观材料与设备生产、施工建造和景观维护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石化能源的消耗,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3、现代与传统的景观对立 3.1对立 普通解释:两种事物或一种事物中的两个方面之间的相互抵消、抑制、中和或其他的相反作用。 哲学上的解释:辩证唯物主义指出事物是联系的、发展的,而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发展就是对立的斗争。 3.2现代景观与传统景观的不同点 3.2.1传统景观是以中式古典园林、欧式古典园林为主要方面的体系。两者都有固定的造园模式和元素。如中式园林,一般会以亭台楼阁为建筑单体,以假山,溪涧,湖景观主体,高档的景观植物作点缀。又如欧式园林一般呈具有中轴线的几何格局,以圆形、正方形、直线等几何图案和线形分割,配入地毯式的花圃草地、笔直的林荫路、整齐的水池、华丽的喷泉和雕像、排成行的树木(或修剪成一定造型的绿篱)、壮丽的建筑物等。 3.2.2现代景观是从传统景观基础上发展而来,抛弃了传统园林固定的风格和景观元素。 融入了当代艺术,当代生态学,与经济和和生活紧密相连的景观体系。多采用简约大方的直线构图方式,同时亦运用现代感较强的材质去表现、装饰。以物廉价美且大众化的方式发展至今。 低碳是现代与传统的景观矛盾对立的主要原因。 在都是为了改变和创造美好环境的传统与现代两种风格的景观当中,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对立方面?从低碳景观角度来看,低碳景观所强调有几个重要方面:因地制宜,对土地进行有效的利用;材对新材料的追求与探索;景观结构形式多样式发展;促进能源的有效利用。这正是传统与现代景观的差别所在。 4.1因地制宜,对土地进行有效的利用 4.1.1对土地的有效利用 现代景观是以土地作为母体,通过现代的景观手段来对土地的加以改造且利用。如著名例子浙江黄岩永宁公园,抛弃了以单一防洪堤为基础的滨河公园做法,通过生态的手段,软堤方式,将防洪水引入景观当中,既能增加景观的趣味性,又能实现水净化处理的生态做法。又如天津桥园公园,将垃圾遍地、臭水横流的昔日打靶场,应用生态原理,用节约城市建设理念和手段,营造出一个生机勃勃,充满野趣的城市公园,倡导了一种野草之美和生态之美。 4.1.2对场所内有文化价值的东西加以保护,改造及利用。 对工业建筑加以利用与改造,著名的例子有德国的杜伊斯堡景观公园, 将园内庞大的建筑物和货棚,矿渣滩,烟囱,鼓风炉,铁路,桥梁,沉淀池,水渠,起重机等等保留,同时加以改造与利用,创造出具有工业遗产价值的景观。又如中山岐江公园,在旧船坞的工业区内,将工业元素,工业文化,涣发成一种具有野草美,足下美的景观形式。 4.1.3传统景观的造景局限性 无论是中式皇家园林,还是法国凡尔赛宫园林;无论中国的私家园林,还是欧洲的庄园园林。其共同特点是:是少部分人的景观,是奢华浪费的景观,是局限性的景观,与大自然脱轨,与人类大众生活脱轨的景观。若以传统景观角度思考对土地进行改造利用,则未必能达到此种效果。 4.2对新材料的追求与探索: 4.2.1材料与形式的矛盾没有奢华的外衣 在材料应用,中式古典园林、欧式古典园林的特点,都是将其外表掩饰在华丽的衣裳之下。如中式古典园林中造型奇异的太湖石;亭台楼阁中的雕梁画栋;欧式廊柱的完美曲线,精美饰面等等。与其截然不同就是安藤忠雄的清水建筑,这是一个将钢筋混凝土骨架作为景观载体展示于外人的景观奇迹。没有奢华装饰,只有材料的特性,是材料与人类一次完美的对话。 用清水墙面的做法,很少会在传统景观中出现,特别是皇家园林。但这恰恰显示了材料的亲和力和材料的特有质感,又能给人以无尽的思考,与历史的探索。 4.2.2新材料的运用 在景观材料的发展历程中,人们从未忘记过对新材料的探索和利用,而现代的景观设计师正是肩负着将新材料应用到景观的伟大使命的特殊人群。 传统景观受景观形式的限制对新材料的使用远远低于现代景观。在久远的传统景观发展当中,砖石木瓦一直都是主要的材料。现代景观从用钢筋混凝土,到合金材料、玻璃、玻璃纤维、木塑复合材料,环保的材料都是推陈出新的。也正是现代景观的兼容性,使得材料有进一步发展。 张拉膜是采用了索膜结构,膜材料作主体的景观建筑单体形式,与传统的亭台楼阁相比,亦显一番趣味。实例可见秦皇岛汤河公园的景观单体,此生态式景观与大自然的融合,令人倍感自然。 4.3景观结构形式多样式发展 现代景观与中式古典园林、欧式古典园林相比较,没有了古典园林亭、台、楼、阁特定的风格,也没有了欧式的修整绿篱、圆形水池、繁杂的廊柱广场。反而出现了盒子景观,抽象雕塑景观,富有隐喻色彩的建筑单体等等。 以施瓦茨为例,其就是将艺术与景观相融合的著名的景观设计大师之一,其将景观彻底艺术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