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复习重点 (2).doc_第1页
心理学复习重点 (2).doc_第2页
心理学复习重点 (2).doc_第3页
心理学复习重点 (2).doc_第4页
心理学复习重点 (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绪论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方面?其研究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研究对象:(1)心理过程: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第一:认识过程:指人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心智活动。包括感知觉、思维、想象、记忆等。 第二:情感过程: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就是情绪(emotion)或情感(feeling 第三:意志过程:指人在自己的活动中设置一定的目的,按计划不断地排除各种障碍,力图达到该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行动受人的动机、决心、坚持性等因素的影响 (2)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第一:个性倾向性,指个人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思想倾向,包括需要、兴趣、价值观、信念等。 第二:个性心理特征,指一个人在心理活动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基本任务:(1)、描述心理事实(描述和解释) (2)、揭示心理规律(理解和预测) (3)、指导实践应用(调节和控制) 2、怎样理解人的心理实质 (1) 心理对物质载体的依存性。心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心理是脑机能的集中表现-反射活动 (2)心理与环境的相互制约性。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内容和源泉; 人的心理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发生和发展的 (3)个体心理活动的主体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3、简述科学心理学诞生后不同的理论流派的基本观点 (一)构造主义(structuralism)奠基人:冯特 代表人物:铁钦纳 观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所有的心理现象都是由元素构成 强调内省法。 (二)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创始人:詹姆士 代表人物:杜威、安吉尔 观点:意识是连续变化的,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三)行为主义(behaviorism)创始人:华生 代表人物:斯金纳 诞生标志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 观点: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四)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创始人:韦特海默、科勒、科夫卡 观点:反对把意识分成元素,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五)精神分析学派(psychoanalysis) 创始人:弗洛伊德(S.Freud,1856-1939) 观点:人类的行为源于欲望和动机;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的行为。 (六)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 )代表人物:奈塞尔、皮亚杰 诞生标志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发表认知心理学一书。 观点:把人比作计算机,看作是信息加工者。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是信息加工过程。 (七)人本主义学派(humanistic psychology)创始人:马斯洛 代表人物:罗杰斯 观点:人性本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4、试析心理学研究中观察法、实验法、个案法、测验法各有哪些优缺点。 (一)观察法:也叫自然观察法,指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优点:保持自然性和客观性。缺点:难以重复验证。难以精确分析。研究现象没有出现。观察容易各取所需 (二)测验法(measurement method)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基本要求:信度:测验的可靠程度。效度:测验的有效性 优点:对心理现象进行量化分析。同时分析多个变量的相关。缺点:难以推出因果性的结论 (三)实验法(experimental method) 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活动来进行研究的方法。 种类:实验室实验: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 自然实验:在正常的生活情境中进行 优点:设计严密,具有可重复性。研究有主动性,可得出因果结论。经济。 (四)个案法(case method) 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优点:收集资料深入详尽。缺点:适合个别情况,难以推广运用 第二章:认知理论 1、解释下列概念: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想象、表象、思维、问题解决。 (1)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3)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与意义的反映。 (4)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 (5)想象是个体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6)记忆是人脑对有关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认知加工过程。 (7)思维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8)问题解决:第一问题的基本成分。给定问题的起始状态。目标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障碍 第二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表征问题设计方案执行方案评价结果 2、注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1).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 (2)有意注意:事先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随意注意 (3.)有意后注意 : 指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3、如何利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根据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 (2)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第一、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第二:注意讲演、板书技巧和教具的使用。第三、注意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3)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第一、提高活动的目的性。第二、激发学习动机。第三、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 (4)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相互交替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4、感觉现象一般有哪些?对每一种感觉现象进行举例说明。 (1)感觉后象;当刺激对感官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而是继续维持一段很短的时间。这种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叫感觉后象。 感觉后象的示例:视觉后象表现得最明显。 图1:盯着灯泡看三十秒种以上,尽力不要移动你的目光。 然后把你的目光移到灯泡右边的区域,或者任何白色的区域。图2:颜色后象 (2)感觉适应:指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 (3)感觉对比:同一感官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感觉对比的种类:同时对比。继时对比 (4)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指一种感觉的感受性会由于其他感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 5、感觉与知觉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1 )区别 感觉是人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知觉是人对事物整体属性的认识; 感觉的产生依赖于客观事物的物理属性,知觉不仅依赖于事物的物理属性,还依赖于知觉者本身的特点 (2) 联系 都属于认识的初级阶段。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多种感觉的有机综合,知觉是按照一定的方式来整合个别感觉信息,并根据个体经验来解释感觉提供的信息的。 第三章:人格理论 1、解释下列名词:人格、气质、性格 (1)人格的概念persona面具又称个性,是指个体有别于他人的整个心理面貌。 (2)气质的概念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典型的、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它反映了人格的自然属性。 (3)性格( character ) 一词源于希腊文,原为雕刻的意思,后来转义为印刻、标记、特性。广义指人或事物相互区别的特性。 指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是后天获得的,具有社会意义 2、人格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第一,整体性; 第二,独特性与共同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第三,稳定性和可变性; “性格决定命运” 第四,生物性和社会性。 3、分析自己的气质特征。 4、分析自己的性格特征。 5、论述性格的形成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遗传与生理因素。a 遗传因素( “双生子的研究” )b 脑 (2)环境因素。a 地理和气候b 社会文化因素C 家庭因素(亲子关系家庭气氛和父母榜样家庭结构出生顺序独生子女)D 教师因素(教师自身教师与学生教师的管教方式)E 自我因素主要是自我调控系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F 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遗传、环境、自我因素对性格的影响是共同的 6、论述:气质差异与因材施教。(167) (1)必须正确认识学生的气质差异,有针对性、预见性地培养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 (2)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气质类型的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气质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 (3)由于气质特征影响智力活动的特点,效率以及智力活动的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学生的不同气质特征,在学习途径方式和方法上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 7、简答:良好的性格对学习具有哪些功能?(174) 8、简答: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1) 区别 A 从起源来看:性格后天个因素和实践。气质先天,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B 从可塑性来看:性格易发生改变。气质比较稳定 C 从内容来看:性格心理活动的动机和内容。气质速度强度、稳定性、指向性 (2 ) 联系 a 气质会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具体表现 b 性格对气质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可以掩盖或改变气质的某些特性 第四章、行为动力理论 1、解释下列名词:需要、动机、情绪、意志、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 (1)需要是由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失或不足所引起一种内部的紧张状态,是个人活动积极性源泉 1)需要是一种内部的紧张状态; 2)需要都指向一定的对象,并具有选择性; 3)需要是个人活动积极性的源泉 。 (2)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3)双避冲突: 指个体面临两个具有同样强度的威胁性目标,在回避一个威胁性目标的同时,又面临另一个威胁性目标的出现。(前怕狼,后怕虎) (4)双趋冲突 :指两种对个体都具吸引力的需要目标同时出现,而由于条件限制,个体无法同时采取两种行动所表现出的动机冲突。(鱼翅与熊掌不可兼得) (5) 趋避冲突: 指个体的动机为满足某一需求指向一个目标的同时又受威胁而需要回避。(想吃粥,又怕烫) (6)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7)意志是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2、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把人的需要分为不同的层次,需要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逐渐发展。 (1)、生理需要:指维持生存及延续种族的需要 (2)、安全需要:指寻求保护或免于遭到威胁从而获得安全感的需要 (3)、归属与爱的需要:人要求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的需要,隶属于某一群体并在群体中享有地位的需求。 (4)、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尊重,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会使人体验到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增强他的信心。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会使人产生自卑和失去信心; (5)、自我实现的需要:人希望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但各人达到自我实现的途径和方式可以是各不相同的。 五种需要从低到高,构成了不同的等级。需要的力量: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随着层次的上升,需要力量在减弱。 需要满足顺序:通常先要满足低级需要,然后才谈到高级需要 需要的满足与健康:低级需要又叫做缺失需要,它的满足与健康的关系非常密切,而高级需要又叫做生长需要,它的满足则可以使人更健康,更有活力。 评价 (1)优点 该理论是一种比较完整的需要理论,它系统探讨了需要的实质、结构、发生发展与需要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这对于建造科学的需要理论具有积极意义。 在实践中产生了深刻影响,被应用到管理心理学中。 (2)缺点 马斯洛把人的五种需要说成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降低和否认了人的后天生活环境或教育对人的需要产生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强调个体优先满足低级需要,没有充分认识到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 3、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1) 学习动机的培养 A 、要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启发学习的自觉性; B、要培养学习兴趣; C 、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 (2)学习动机的激发 A、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B、学习材料要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 C、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D、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 E、适当开展竞赛; F、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4、简答: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A、情绪是由生物性需要是否满足引起的,情感是由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引起的; B、 情绪是低级的感情,出现得较早,可用于人和动物;情感是高级的感情,出现得较晚,只用于人类; C、情绪带有本能性、情境性、外显性、不稳定性;情感有持久性、稳定性、深刻性和内隐性。 联系: A、 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 B、 情绪是情感的基础; C、情感调节制约着情绪。 5、简答:意志行动的特征。 (1) 意志行动是自觉的、有目的的行为; (2)意志行动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包括内部困难和外部困难; (3) 意志对行为具有调节作用。 6、简答:意志的品质。 (1)自觉性:指一个人不屈服于周围人们的压力,不随波逐流,而能根据自己的认识与信念,独立地采取决定:执行决定。与之相反的意志品质为受暗示性、独断性。 (2)果断性:表现为有能力及时采取有充分根据的决定,并且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去实现决定。与之相反的意志品质为优柔寡断、草率决定。 (3)坚忍性:也叫顽强性,表现为长时间坚信自己决定的合理性,并坚持不懈地为执行决定而努力。与之相反的意志品质为不坚定性、顽固。 第五章、智能理论 1、什么是能力?能力有哪些种类? 能力是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它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是影响活动效果的基本因素,是符合活动要求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 (1)、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特殊能力指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的心理条件。 一般能力是特殊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特殊能力的发展会促进一般能力的发展。 (2)、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认知能力指接收、加工、储存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如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 操作能力指操纵、制作和运动的能力。如劳动能力、艺术表现能力、体育运动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社交能力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组织管理能力、言语感染能力等 (3)、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 实际能力是个体已经具备并表现出来的能力; 潜在能力是个体将来可能发展并表现出来的能力。 (4)、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 模仿能力(imitative ability)是指人们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活动来学习各种知识,然后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应的能力。 创造力(creative ability)是指产生新的思想和新的产品的能力。 2、请简述能力与智力的区别与联系。 (1) 区别 第一,智力属于认识活动的范畴,能力属于实际活动的范畴; 第二,组成因素和结构不一样; 第三,解决的问题类型不一样; 第四,智力涉及较多先天因素,能力涉及较多后天因素。 (2) 联系 第一,能力中有智力,智力中有能力; 第二,两者是相互制约,互为前提的交叉关系; 第三,智力与知识相关,能力与机能相关; 第四,智力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智力的表现。 3、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1)能力类型的差异 指构成能力的各种因素存在的质的差异。人们在知觉、表象、记忆、想象、思维等方面都表现出类型差异。 (2)能力表现存在着早晚差异。能力早期表现又称为人才早熟,或早慧; 中年成才则是能力表现的另一种情况。中年是成才和创造发明的最佳年龄,因为中年时期,人兼备了丰富的基础知识和实际经验,精力充沛,这是人生的黄金时期 ; 有些人才能表现较晚,能力晚期表现称为大器晚成。 (3)能力发展的性别差异 1)、数学能力:男性在竞争性数学活动中有优势,女性在合作性数学活动有优势; 2)、言语能力:整体言语能力女性优于男性,但言语的推理性显示出男性的优势(霍沃,1987); 3)、空间能力:在空间知觉和心理旋转上男性优于女性,在空间想象上男女差异不显著。 4、简述几种重要的智力理论。 (1)因素理论 a、单因素论:推孟等人认为:所谓智力是指一种总的能力,是单因素的。 b二因素论理论:斯皮尔曼 (C.Spearman,1904年)在20世纪初使用因素分析方法,对大量的可能与能力有关的因素进行分析后,提出的一种能力结构的理论。 他认为,能力是由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两部分构成的,完成任何一种作业,都需要有一般能力因素G和某种特殊的能力S共同承担。 c 群因素论:瑟斯顿于1938年提出。认为智力有7种因素构成词语理解、词语流畅、计算、空间知觉、记忆、知觉速度、推理 d 液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 卡特尔于1963年提出。 (2) 智力的结构理论 a 智力层次理论:阜南(Vernon,1971年)继承和发展的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说,提出了能力的层次结构理论 b 智力的三维结构模型:吉尔福特(Guilford,1959年)提出。 (3)新近进展 a、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b、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 c、智力的PASS模型 5、有哪些因素影响智力发展?如何培养学生的智能? 第六章、青少年认知发展与学习 1、什么是知识?影响知识学习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1)知识的定义:A。教育类辞书 “知识是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认识。表现为对事物的知觉、表象、概念、法则等心理形式”。 强调知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 B、心理学的定义 1)广义:根据皮亚杰的思想和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我国心理学界一般将知识定义为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理解: 知识是个体后天经验的产物,它不是由遗传而来的; 知识既包含具体信息的获得,也包括认知结构的变化; 知识获得过程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2)狭义 指能储存在语言文字符号或言语活动中的信息或意义,如各门学科的事实、概念、公式、定理等。(2)因素:A、学习者的态度、动机水平B、教材结构。教材结构要反映学科的知识结构、教材结构就是教材的组成部分和编写形式、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联系实际C、 学习者的知识准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准备有利于更好地获得相关知识。 已有的知识结构促进新知识的掌握。已有的知识结构阻碍新知识的学习,已有的知识经验亦可使学习者对新知识产生曲解,使新学习变得更为困难。已有的知识经验保持惰性,人们获得某种经验并储存于头脑中后,在某些情况下不能提取出来加以应用,知识在头脑中处于一种惰性状态。2、请以概念学习为例,说明促进知识掌握的教学方法有哪些。(1)、适当的定义 指以简洁、明快的方式揭示概念的本质。(2)、突出有关特征,控制无关特征 大量的研究表明,概念的关键特征越明显,学习越容易,无关特征越多、越明显,学习就越困难。(3)、在实践中运用概念在实践中运用概念意味着不断地进行解决问题、写作、阅读、解释等实践活动,实际上是使概念具体化的过程。3、联系技能的定义,谈谈你对技能的理解。定义:学习者通过练习而习得的合理的动作系统。首先,技能是由一系列动作组成的。其次,技能是“合理的”,即动作系统中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合乎动作程序的必要的动作。同时,动作之间相互协调,共同达到预定的目的。第三,技能的学习必须经过一定的练习。第四,技能是后天获得的。不随意动作和反射性的动作虽然都是由具体的动作反应方式表现出来,但它们是先天的本能反应。 4、如何有效形成动作技能?(一)促进动作技能学习的内部条件 (1)、有学习动机 (2)、有相应的生理成熟水平和丰富的知识经验 (3)、具有正常的智力水平 (4)、良好的人格特征(二)促进动作技能学习的外部条件(1)、科学、有效的指导(2)、利用迁移规律,避免干扰(3)、练习第七章、品德心理1.什么是品德?试述品德的基本心理结构及其相互关系。(1)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在我国又称为德性或品行、操行等等。它是指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2)基本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3)相互关系:四种心理成分处在一个互动的、开放的统一体中。它们的发展有阶段性的,但它们是不能单独地割裂开来,而是互为前提、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 。2.结合影响青少年品德发展的因素,谈谈如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以促进他们的品德健康发展。(一)遗传素质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遗传素质影响智力的发展;二是通过气质类型的因素影响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遗传素质既给品德发展设置了某种内部限制,又给品德发展提供了某种倾向性,使人虽不大可能向某个方向突出地发展其品德,但容易发展与遗传素质相适应的某些品德。(二)现实环境的影响环境是指客观现实,即人的生活条件和社会条件。它包括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状况、人际交往、社会思潮的影响等等,是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条件。这个外部条件使品德在遗传素质上提供的可能性逐步地变为现实性,它对学生品德的发展起着催化的作用。(1).家庭环境教育的影响(A家庭的良好气氛B父母的教养态度C方式家长的职业类型与文化程度)(2).学校环境教育的影响(A校风和班风的影响 B教师教书育人的方式、方法及自身的楷模作用 C素质教育与德育的影响)(3)社会环境教育的影响(A 国家的招生、录用及人事任免制度,方方面面的人才选拔标准及执行的情况,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取向。B社会名流、权威人事的传闻轶事,英雄人物宣传报道的力度,都会引起青少年的模仿意向;社会文化、文艺的情趣、情节、思想主题,都会感染青少年品德的形成与发展。C青少年所在社区的社会风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们亲身见到的现象、听到的传闻,耳濡目染着他们的身心,这些来自于直接观察的信息对青少年品德的形成有着更大的影响。(三)个体自身的影响主观能动性因素是青少年学生品德发展的内在的重要条件,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它既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又可以起到消极的延缓作用。可以看到,在大体相同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学生品德发展的水平和速度主要受个人的主观努力程度的决定。【遗传素质自然前提或物质基础,它提供了品德发展的内在可能性;环境教育桥梁;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因素。】3.谈谈如何充分利用各方面积极因素培养青少年学生的良好品德。(一)、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学生道德认识水平的状况对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人们大部分行为是受认识支配的,只有认识深刻,情感体验才会丰富强烈,才能知道为何行动、怎样行动,并把道德行为坚持下去。因此,道德认识始终贯穿品德形成的各个方面。道德认识的形成与发展,主要依赖于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信念的确立和德评价能力的发展三个维度。(二)、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 道德情感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进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种基本的途径:(1).知情结合,激起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 (2).以美育情,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内容 (3).真情感化,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三)、加强学生道德意志的锻炼(形成道德意志的基本过程有决心、信心、恒心三个阶段。) (1.)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的目的(2).排除或抑制不道德的欲求(3.)调节与控制消极的情绪(4.)克服道德行为中的困难(四)、注重学生的道德行为训练 (1).使学生了解有关行为的社会意义,产生自愿练习的愿望; (2.)创设重复良好行为的情境,避免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 (3).提供道德行为练习与实践的榜样,让学生进行模仿; (4).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5).注意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4.不良品德的转化要经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应注意哪些问题? (1).醒悟阶段 :这是指不良品德的学生开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产生改过自新的意向。 (2).转变阶段 :这是指不良品德的学生有了改过自新的意向之后,在行为上发生一定的转变。 (3).自新阶段 :这是指不良品德的学生经过较长时期的转变之后,不再出现反复,而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5.学生不良品德形成的主客观原因是什么?分析说明矫正不良品德的心理学依据。原因:(一)学生品行不良的客观原因 :(1).家庭方面的原因 家庭是学生接受品德教育的启蒙学校,家庭环境中的某些不当教育和某些不良因素,是形成学生不良品德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家庭教育环境中有四个问题比较突出: 1)养而不教,重养轻教 2)宠严失度,方法不当 3)要求不一致,互相抵消 4)言行不检点,身教言教差 (2).学校方面的原因 现在学校教育中存在着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1) 有的教师或领导管教不管导,狠抓智育,甚至只抓升学率,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2) 有的教师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 3) 少数教职工的不良品德直接给学生的品德产生了不良影响。(3).社会方面的原因 从总体看,社会主义的社会环境是有利于学生品德健康成长的;但是,对于那些形形色色的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对学生产生的侵蚀和影响也不能低估; 教育者应该注意防范,正确地加以引导。(二)学生品德不良的主观原因 (1).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淡薄 (2).缺乏道德情感或情感异常 (3).明显的意志薄弱与畸形的意志发展 (4).由偶然失足到养成不良习惯心理学依据:(1.)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2.)重视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的恢复与培养(3.)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4).增强与诱因作斗争的力量,巩固新的行为习惯(5.)正确把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第八章、群体心理1.什么是非正式群体?如何管理? 定义:所谓非正式群体,是指自发形成的,没有正式明文规定的无形群体;其成员间的关系带有明显的情绪情感色彩,是以个人的喜好、兴趣、需要等心理相容和一致为基础自然而然结成的群体。 管理:(1)消除误解和偏见,正确认识学生非正式群体存在的客观性 (2)区分各种非正式群体的不同性质,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处理原则和方法 (3)对学生非正式群体实行目标改造,使之纳入正式轨道 (4)开展形式多样,种类齐全的班集体活动,充分发挥广大学生的特长和才干,尽量满足每个学生多层次的需要 (5)重视对核心人物的转化教育,注意重点突破,以点带面 (6)加强班集体建设,依靠集体的力量进行教育(7)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育人网络,优化教育管理环境 2.举例说明群体对个体的影响。 3.从众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群体的一致性,这是构成群体压力的最重要因素。 (2)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地位高的人不易从众。 (3)个性特征。如一个人的能力、自信心、自尊心、独立性水平等与从众行为也有密切联系。 此外,群体规模、个人的自我卷入水平、文化差异、性别差异等都会成为影响从众的因素。 4.什么是人际关系?如何提升自己的人际魅力? 所谓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在交往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它反映了个体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 ( 1)、仪表因素(2)、空间距离因素 (3)、交往频率因素 ( 4、相似性因素 ( 5)、互补性因素 ( 6)、能力因素 (7)、个性品质因素第九章、心理健康教育1.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在情感上与他人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到最佳的状态。” 1948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标准:(一)智力正常(二)情绪适度(三)意志健全(四)人格统一(五)自我意识正确(六)人际关系和谐(七)社会适应良好(八)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哪些? (一)教育性原则 (二)全体性原则 (三)差异性原则 (四)主体性原则 (五)整体性原则 (六)发展性原则 (七)活动性原则 (八)保密性原则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和途径有哪些?(一)全面渗透(二)开设课程(三)个别咨询(四)小组辅导(五)建立网络(连接家庭、学校、社会)第十章、教师与课堂管理心理1、什么是教师角色?如何理解现代教育条件下教师角色的作用? 角色,亦称社会角色,是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权利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 从社会职业角色来解释(狭义),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人才的专业人员。作用:(一)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 经大量实验研究证实,教师的领导方式对班集体的社会风气有决定性影响,另外对课堂教学气氛,学生的社会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个性发展以及师生关系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教师的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