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并非免费 探讨开源商业模式的运作方式.doc_第1页
开源并非免费 探讨开源商业模式的运作方式.doc_第2页
开源并非免费 探讨开源商业模式的运作方式.doc_第3页
开源并非免费 探讨开源商业模式的运作方式.doc_第4页
开源并非免费 探讨开源商业模式的运作方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好源码 WWW.HAOCODES.COM DD方越:开源并非免费 探讨开源商业模式的运作方式Red Hat首席软件工程师方越2013年度开源领域最大盛会 第八届“开源中国开源世界”高峰论坛 将于6月28-29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隆重召开。本次大会聚焦开源技术与工具、移动、云计算、开源社区运营等热点,以国际视野的全新角度,洞悉全球开源的发展趋势。邀请了Ubuntu创始人MarkShuttleworth、Linux基金会执行董事JimZemlin、OpenStack基金会执行总裁MarkCollier、阿里巴巴副总裁章文嵩等一大批国内外的重磅演讲嘉宾,同时还特别邀请了108位开源英雄(知名开源项目创始人和发起人)齐聚北京,举办首届“中国开源群英会2013”。Red Hat首席软件工程师方越,作为本次大会的重要演讲嘉宾之一,自2005年开始全职参与Apache CXF、Apache Servicemix、Apache Karaf等多个开源项目,擅长Web Service、SOA、ESB、OSGi等领域。是ApacheCXF、Servicemix、Karaf、Camel、Felix的Committer(在Apache开源社区中使用“FreemanFang”这个名字),并且是ApacheCXF、Servicemix、Karaf的PMCmember(项目管理委员会成员)。走上开源道路 “清晨六点钟,被儿子闹醒,第一件事是打开邮箱,迎面而来的是数以百计的邮件,我知道新一天的工作开始了。 这是一个典型的场景,过去四年多的时间,我一直在家工作,全职参与Apache旗下多个开源项目的开发。以开源社区为核心, 以maillinglist、IRC、JIRA、SVN、Git、Maven等为工具,参与全球化协作的开源项目。 他曾在程序员杂志2012年8月刊开源是种生活方式一文中这样描述他多年来从事开源项目开发的工作生活。全职从事开源软件的开发,他靠什么来生活呢?很多人可能对此不解。这也难怪,国内大多人认为开源就是免费。其实,在开源社区存在一种基于开源的商业模式,是它保证了投身开源项目的广大开发者正常、甚至更优越的生活条件。基于开源的商业模式,即围绕开源社区和开源软件, 通过雇用主要的开源项目开发者, 向外提供付费的商业服务, 这种付费服务包括订阅、咨询、培训等。方越表示,他的“雇主”就是提供类似服务的商业公司。这种开源商业模式在基础软件架构领域(如开源操作系统、开源数据库和开源基础中间件)已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在欧美市场被广泛接受。但在国内, 这种商业模式还没有被普遍认可,很多人还认为开源就是免费,不愿意承认特定领域专家的价值,这种现象很值得深思。在方越看来,在这种开源商业模式下,开源项目和开源社区因为有了商业公司的介入更加活跃,开源开发者有了稳定的收入获得了可持续发展,付费用户由于有了商业支持能更有效地使用开源软件,非付费用户也能从活跃的开源社区获得支持,构成了一个共赢的生态环境。在本届“开源中国开源世界” 高峰论坛上,他将根据自身近八年来的经验,与参会者重点探讨这种开源商业模式是如何运作的,引导众多开发者参与开源项目,并淘得自己的一桶金。为什么从事开源项目 作为国内全职从事开源软件项目的开发者的典型代表,方越八年来有着怎样的“开源”生活状态?是什么支撑他在该行业中一直走下去?完全凭兴趣吗?又是什么保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呢?“如果一个人能很长时间做一件事情并乐此不疲,那么只有一个解释,他很喜欢做这件事。”方越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开源已融入到他的生活中,他喜欢开源有五大原因,且听他一一道来。 原因之一:开源意味着最大程度的分享,降低了知识学习的壁垒, 给了后发者赶超的机会。 在从事开源软件开发的过程中,我经历了这样一个心理变化,从很自信到很不自信到慢慢找回自信。 由于有机会和世界上最好的一群软件工程师一起工作,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自身的差距,但开源意味着一切都是透明的,不仅仅是代码,公开的社区讨论也能给你很大的启发。时间长了,你会看到自己的进步,慢慢找回自信的过程就是进步的过程。对于一个喜欢技术、追求技术的人, 开源是一个能提供无限可能的大平台。 原因之二:开源给了我最大程度的自由。 我不用去办公室工作,能自由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在北京这个大都市里,不用去办公室意味着每天能节省23个小时的通勤时间, 我可以用这个时间来学习、健身、娱乐,甚至加班。有了孩子之后,我每天早7点之前开始工作, 通常下午4点我会将工作停下, 接管照顾孩子的任务。在晚上8点孩子睡了之后,我会最后再工作一会儿。 随着Internet等基础设施的飞速发展,伴随着大量辅助工具软件的出现,远程办公成为可能,越来越多的工作由集中式变成分散式,我们的工作模式正在改变。这种模式降低了大城市的交通压力,办公场地的压力,更加节能环保,同时也提高了工作者的生活质量。 原因之三:开源给了我成就感。 每次获得一个Apache项目的Committer权限,都是一次被认可的过程。通常意味着你要不断地提交高质量的Patch给该项目,积极参与该项目的社区讨论,之后该项目PMC才会提名和投票表决。每当收到一个项目的Committer邀请,都会带给我巨大的喜悦和强烈的成就感。此外,参与社区讨论,回答别人的问题,也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这真的是可以上瘾的。 从事开源,就有机会和最好的工程师一起工作,做领先的技术和项目,这些项目不仅能直接服务最终用户,还能成为其他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Apache Geronimo选择基于Apache Karaf来实现OSGi容器;还例如Apache CXF作为但不限于JAX-WS协议的一个实现,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 多个JEE服务器如Apache Geronimo、JBoss、JOnAS和Pramati选择CXF作为自己的JAX-WS实现(从JEE5开始则要通过TCK认证且需要有JAX-WS的支持)。 原因之四:开源让我更好地了解世界。 从事开源项目的开发人员,来自世界各地,具备不同的文化背景、教育背景和思维方式。通过和他们交流, 我更好地了解了他们的技术水平以及引发了我思考人家为什么会达到这样的技术水平。 举个例子,西方的工程师从事开源软件只有一个理由兴趣。英文里有一个单词是Geek, 翻译成中文是极客,代指狂热于技术、思维异于常人的人群。用Geek来形容开源开发者再合适不过了,他们对技术的追求无止境,他们喜欢创造新的东西,他们渴望改变和引导技术发展的进程。对比国内研发工程师经常忧虑一些现实的困境,他们从来不考虑30或者35岁之后老了没有竞争力的问题, 他们很少考虑转型做管理者。他们通常年龄在35岁或者更大一些,10余年的行业技术积累让他们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很好。由于社会文化真正认可技术的价值,他们只凭做工程师就能生活得非常好(真的是非常好),他们要考虑的内容相对单纯一些, 就是从兴趣出发,完全以技术为导向。当一个人真正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极大兴趣、引以为豪且有多年的经验积累之后, 其创造力和生产力是惊人的。 技术专家的产生需要土壤,需要社会价值观作为导向,让有天赋的研发人员愿意长期从事技术积累且无后顾之忧,并能获取相应的回报是产生群体性技术专家的基本前提。如果我们的技术人员都在考虑找机会转型, 那么恐怕永远只能做低水平的简单重复,离诞生伟大的软件公司这个目标会越来越远,与和世界一流的软件水平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原因之五:开源已经、正在和将继续改变软件业的发展以及我们的生活。 基于成本优势;代码可见,可深度定制;系统高度自由,无需绑定到特定厂商;更敏捷等原因, 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开源软件和开源架构,这种趋势也使更多的商业公司开源自己的产品, 以适应市场的发展。 且不说国外开源应用风起云涌, 国内也有很多公司重视开源技术,采用开源架构,例如国内某著名电商互联网公司。该公司重视技术积累,有自己的给力技术团队,有能力对开源解决方案深度定制,快速满足自身需求。该公司的系统每天都在承受超大规模的并发请求但依然很稳定。我一直认为在大压力复杂应用环境中,只有自己是自己的上帝,开源给了你主宰自己命运的机会。这个例子说明真正重视技术积累,有给力技术团队对企业自身的应用是多么的重要。 国人参与开源项目现状分析 自参与Apache开源项目以来,方越发现很少有同胞在相关项目邮件列表/论坛问问题,难道国人很少使用这些开源项目吗?事实证明,并非如此。据方越调查,ApacheCXF在国内被大量使用,但为什么在ApacheCXF的邮件列表中很少看到中国人问问题,更不要说参与讨论、解答问题甚至打Patch了。方越分析最主要的原因是文化上的两大差异,“它首先表现为语言上面的障碍。开源社区的参与人员来自世界各地,为了保证大家的交流,采用的语言是英语。在线下交流中,很多人因为要用英语问问题而迟疑,甚至放弃问问题。其实大可不必,因为Apache社区很多参与讨论的人员的母语都不是英语,这并不妨碍大家用英语讨论技术问题;再者,我和欧美同行交流过语言方面的问题,他们(尤其是英语是母语的同行)认为很多中国人过于低估自己的英语交流水平。实际把自己的问题用英语描述清楚并没有那么难,别担心,没有人会像针对我们的英语考试中短文改错那样对待你的邮件/帖子。毕竟,我们掌握英语的程度远远超过西方人掌握中文的程度。另外,多参与讨论,对实用英语的挺高也很有帮助。” 另一个差异体现在不同的学习方式上。方越认为中国人擅长的学习方式是有系统的教材,有标准的大纲,最好再有大量的练习题来强化知识点。我们习惯于这种学习方式,我们对规划好的知识点可以掌握得非常好,具体的体现是我们很擅长考试,但我们很少主动问问题。大多数人在考完试之后,马上就会忘掉之前死记硬背的东西。西方人要学习一个东西,习惯自己找材料,找问题,讨论问题,因此,讨论问题本身就是他们所习惯的学习方式的一部分。而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知识更让人记忆深刻。他们更善于学习新东西,尤其是需要自己主动学习时,他们的学习方式让他们更有优势。我们害怕没有面子,害怕问出不靠谱的问题,回避交流。他建议大家不要这样,要更开放一些,善于利用Apache社区这个很好的资源,和技术专家讨论问题。况且,英语有一句俗语,“Noquestionisstupid”,就是在鼓励大家问问题。Red Hat首席軟體工程師方越2013年度開源領域最大盛會 第八屆“開源中國開源世界”高峰論壇 將於6月28-29日在北京航空航太大學隆重召開。本次大會聚焦開源技術與工具、移動、雲計算、開源社區運營等熱點,以國際視野的全新角度,洞悉全球開源的發展趨勢。邀請了Ubuntu創始人MarkShuttleworth、Linux基金會執行董事JimZemlin、OpenStack基金會執行總裁MarkCollier、阿裏巴巴副總裁章文嵩等一大批國內外的重磅演講嘉賓,同時還特別邀請了108位開源英雄(知名開源專案創始人和發起人)齊聚北京,舉辦首屆“中國開源群英會2013”。Red Hat首席軟體工程師方越,作為本次大會的重要演講嘉賓之一,自2005年開始全職參與Apache CXF、Apache Servicemix、Apache Karaf等多個開源專案,擅長Web Service、SOA、ESB、OSGi等領域。是ApacheCXF、Servicemix、Karaf、Camel、Felix的Committer(在Apache開源社區中使用“FreemanFang”這個名字),並且是ApacheCXF、Servicemix、Karaf的PMCmember(專案管理委員會成員)。走上開源道路 “清晨六點鐘,被兒子鬧醒,第一件事是打開郵箱,迎面而來的是數以百計的郵件,我知道新一天的工作開始了。 這是一個典型的場景,過去四年多的時間,我一直在家工作,全職參與Apache旗下多個開源專案的開發。以開源社區為核心, 以maillinglist、IRC、JIRA、SVN、Git、Maven等為工具,參與全球化協作的開源專案。 他曾在程式員雜誌2012年8月刊開源是種生活方式一文中這樣描述他多年來從事開源專案開發的工作生活。全職從事開源軟體的開發,他靠什麼來生活呢?很多人可能對此不解。這也難怪,國內大多人認為開源就是免費。其實,在開源社區存在一種基於開源的商業模式,是它保證了投身開源專案的廣大開發者正常、甚至更優越的生活條件。基於開源的商業模式,即圍繞開源社區和開源軟體, 通過雇用主要的開源專案開發者, 向外提供付費的商業服務, 這種付費服務包括訂閱、諮詢、培訓等。方越表示,他的“雇主”就是提供類似服務的商業公司。這種開源商業模式在基礎軟體架構領域(如開源操作系統、開源資料庫和開源基礎中間件)已被證明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在歐美市場被廣泛接受。但在國內, 這種商業模式還沒有被普遍認可,很多人還認為開源就是免費,不願意承認特定領域專家的價值,這種現象很值得深思。在方越看來,在這種開源商業模式下,開源專案和開源社區因為有了商業公司的介入更加活躍,開源開發者有了穩定的收入獲得了可持續發展,付費用戶由於有了商業支持能更有效地使用開源軟體,非付費用戶也能從活躍的開源社區獲得支持,構成了一個共贏的生態環境。在本屆“開源中國開源世界” 高峰論壇上,他將根據自身近八年來的經驗,與參會者重點探討這種開源商業模式是如何運作的,引導眾多開發者參與開源專案,並淘得自己的一桶金。為什麼從事開源專案 作為國內全職從事開源軟體專案的開發者的典型代表,方越八年來有著怎樣的“開源”生活狀態?是什麼支撐他在該行業中一直走下去?完全憑興趣嗎?又是什麼保證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呢?“如果一個人能很長時間做一件事情並樂此不疲,那麼只有一個解釋,他很喜歡做這件事。”方越給出了這樣的解釋。開源已融入到他的生活中,他喜歡開源有五大原因,且聽他一一道來。 原因之一:開源意味著最大程度的分享,降低了知識學習的壁壘, 給了後發者趕超的機會。 在從事開源軟體開發的過程中,我經歷了這樣一個心理變化,從很自信到很不自信到慢慢找回自信。 由於有機會和世界上最好的一群軟體工程師一起工作,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自身的差距,但開源意味著一切都是透明的,不僅僅是代碼,公開的社區討論也能給你很大的啟發。時間長了,你會看到自己的進步,慢慢找回自信的過程就是進步的過程。對於一個喜歡技術、追求技術的人, 開源是一個能提供無限可能的大平臺。 原因之二:開源給了我最大程度的自由。 我不用去辦公室工作,能自由安排自己的工作時間。在北京這個大都市裏,不用去辦公室意味著每天能節省23個小時的通勤時間, 我可以用這個時間來學習、健身、娛樂,甚至加班。有了孩子之後,我每天早7點之前開始工作, 通常下午4點我會將工作停下, 接管照顧孩子的任務。在晚上8點孩子睡了之後,我會最後再工作一會兒。 隨著Internet等基礎設施的飛速發展,伴隨著大量輔助工具軟體的出現,遠程辦公成為可能,越來越多的工作由集中式變成分散式,我們的工作模式正在改變。這種模式降低了大城市的交通壓力,辦公場地的壓力,更加節能環保,同時也提高了工作者的生活品質。 原因之三:開源給了我成就感。 每次獲得一個Apache專案的Committer許可權,都是一次被認可的過程。通常意味著你要不斷地提交高質量的Patch給該專案,積極參與該專案的社區討論,之後該專案PMC才會提名和投票表決。每當收到一個專案的Committer邀請,都會帶給我巨大的喜悅和強烈的成就感。此外,參與社區討論,回答別人的問題,也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這真的是可以上癮的。 從事開源,就有機會和最好的工程師一起工作,做領先的技術和專案,這些專案不僅能直接服務最終用戶,還能成為其他專案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Apache Geronimo選擇基於Apache Karaf來實現OSGi容器;還例如Apache CXF作為但不限於JAX-WS協議的一個實現,得到了很廣泛的應用。 多個JEE伺服器如Apache Geronimo、JBoss、JOnAS和Pramati選擇CXF作為自己的JAX-WS實現(從JEE5開始則要通過TCK認證且需要有JAX-WS的支持)。 原因之四:開源讓我更好地瞭解世界。 從事開源專案的開發人員,來自世界各地,具備不同的文化背景、教育背景和思維方式。通過和他們交流, 我更好地瞭解了他們的技術水準以及引發了我思考人家為什麼會達到這樣的技術水準。 舉個例子,西方的工程師從事開源軟體只有一個理由興趣。英文裏有一個單詞是Geek, 翻譯成中文是極客,代指狂熱於技術、思維異於常人的人群。用Geek來形容開源開發者再合適不過了,他們對技術的追求無止境,他們喜歡創造新的東西,他們渴望改變和引導技術發展的進程。對比國內研發工程師經常憂慮一些現實的困境,他們從來不考慮30或者35歲之後老了沒有競爭力的問題, 他們很少考慮轉型做管理者。他們通常年齡在35歲或者更大一些,10餘年的行業技術積累讓他們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都很好。由於社會文化真正認可技術的價值,他們只憑做工程師就能生活得非常好(真的是非常好),他們要考慮的內容相對單純一些, 就是從興趣出發,完全以技術為導向。當一個人真正對自己從事的工作有極大興趣、引以為豪且有多年的經驗積累之後, 其創造力和生產力是驚人的。 技術專家的產生需要土壤,需要社會價值觀作為導向,讓有天賦的研發人員願意長期從事技術積累且無後顧之憂,並能獲取相應的回報是產生群體性技術專家的基本前提。如果我們的技術人員都在考慮找機會轉型, 那麼恐怕永遠只能做低水準的簡單重複,離誕生偉大的軟體公司這個目標會越來越遠,與和世界一流的軟體水準之間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原因之五:開源已經、正在和將繼續改變軟體業的發展以及我們的生活。 基於成本優勢;代碼可見,可深度定制;系統高度自由,無需綁定到特定廠商;更敏捷等原因, 越來越多的公司採用開源軟體和開源架構,這種趨勢也使更多的商業公司開源自己的產品, 以適應市場的發展。 且不說國外開源應用風起雲湧, 國內也有很多公司重視開源技術,採用開源架構,例如國內某著名電商互聯網公司。該公司重視技術積累,有自己的給力技術團隊,有能力對開源解決方案深度定制,快速滿足自身需求。該公司的系統每天都在承受超大規模的併發請求但依然很穩定。我一直認為在大壓力複雜應用環境中,只有自己是自己的上帝,開源給了你主宰自己命運的機會。這個例子說明真正重視技術積累,有給力技術團隊對企業自身的應用是多麼的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