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辩论的具体常识.doc_第1页
有关辩论的具体常识.doc_第2页
有关辩论的具体常识.doc_第3页
有关辩论的具体常识.doc_第4页
有关辩论的具体常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有关辩论的具体常识辩论入门手则 论辩,形同作战。要想在论辩中达到探讨真理、捍卫真理的目的,不但要有丰富的内容,而且还要扬长避短,采取自己最合适的方式来进行。由于每个人的性格等方面的自然差异,它使得一些人适用的论辩方式,对其他性格的人并不一定适用。每个有志于在“辩坛”上显试身手的人,都应该对自己适合那种方式进行论辩,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后人借托的周楚鬼谷子.权篇中剖析道:论战对手有智者、富者、贫者、贱者、勇者,这就要求以博、辩、要、势、高、利、谦、敢、锐等不同方式从容对付。 有关辩论的具体常识辩论入门手则 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论辩 时势造英雄,时势造辩才,古往今来的雄辩家莫不都是时代的产物。 古希腊的辩才辈出,是古希腊奴隶主民主制社会繁荣的标志和需要。当时以雅典为中心的城邦中,公民有权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他们可以出席讨论和表决国家大事的公民大会,可以在法庭陪审、起诉或为自己申辩;这些活动无一不要求公民必须充分使用自己的口舌来为自身的利益而奋斗。正因为这样,以智者为代表的雄辩家们便应运而生。 而我国的春秋战国之交,正是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大踏步前进的历史进步关头,新兴的地主阶级实行了一系列的较为开明的政策,出现了人和兴学、策士横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和文化的兴旺发达时期,荀子等人便是当时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在争鸣中,他们差不多没有一个不是“率其群徒,辩其谈说”的。当时一个很平凡的策士,通过游说,一经国君赏识,便可封为卿相。在激烈的军事和外交斗争中,这些能言善辩的策士,为主人出谋划策,奔走呼号,展开著名的合纵连横活动,其中尤以张仪在秦国推行连横策略及苏秦合纵五国攻秦的活动最为著名。结果“苏张之口”便成了形容能言善辩的成语。 由上所述,我们不难体会到:社会发达,必兴论辩。我国自从秦统一中国开创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之后,先是“焚书坑儒”,继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直至明清两代禁讲学社、大兴文字狱,人民群众的嘴上都被贴上了封条,言论自由被取消了,莫谈国事成了人们明哲保身的处世格言,言谈稍一不慎,就有可能脑袋搬家,株连九族。那个时期专制主义横行,愚民政策强化,皇天之下,百姓们的口诀是:“祸从口出”,“少说为佳”;官场上的信条是:多磕头,少说话“;雄辩之士倍受压抑,民族思维停滞不前。当然,即使在这“万马齐喑”的漫漫长夜中,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爆出极富辩才的人物,如三国时期舌战群儒的诸葛亮,但这比起春秋战国时代的群雄竞辩的宏伟图景来,已属于凤毛麟角,寥寥无几了。 我国现在正处在空前兴旺、繁荣的历史大发展时期,党的十三大再一次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性,人民群众享有社会主义的民主和言论自由的权利。随着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的思维也日趋活跃,演讲和论辩重新受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把它们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启迪人们的思维,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期望,在现代中国,论辩活动必将结出丰硕之果。 辩论入门 通过一些搜集来的资料,向大家谈谈我对辩论的认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什么是辩论? 定义:辩论是人们持不同立场对同一对象有争议的内容展开争论的过程。 辩论常常是一个批驳谬误,探求真理的过程。因此,辩论的意义在于:明理即辩。(其实我并不是这样理解我认为今天的辩论已经不是停留在寻求真理、也可以说现代的辩论已经成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必要的途径。) 辩论的作用: 1.探求真知真理,弘扬价值观; 2.关注社会生活,激发社会责任心; 3.培养科学的思维模式和思考方式; 4.吸收和郑和多元化的知识和信息; 5.展示语言风采,弘扬口才魅力; 6.提升人际关系的能力,扩大人际交流的范围,培养公众情感。 7.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辩论思维:辩论的灵魂和基础 辩论中,对辩题的分析是否透彻,思路是否清晰,反应是否敏捷,想象是否丰富,推理是否缜密,引据是否合理,配合是否默契等等,都是以思维为基础的。 辩论过程是一个充满逻辑推理、演绎论证的过程,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广博的知识。因此,辩论不但带有浓厚的学术色彩,而且是一种滴水不可漏的思辨之战。 1.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 是在思维过程中,通过知识、概念的重新组合,找出更多更新的可能方案、设想和解决方法的思维方式,是能够从不同起点、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标准而得出结论, 再由这些不同方式得出的结论交织融合成一个思维体系。 又叫扩散思维、分散思维、辐射思维。 发散性思维的三个主要特征 1).表现为流畅、变通、独特; 2).流畅是指反应迅速而丰富,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表达出较多信息; 3).变通是指思维方式不落俗套,能够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去创新,由此及彼,举一反三。 独特是指对事物有独到见解。 层次:流畅变通独特(最高层) 2.思维方式:收敛性思维 定义:将得到的素材在分析、综合、比较、判断的过程中重新组织,从不同的角度,将思维指向唯一正确的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过程。即“收得拢”。 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的配合运用 1).“散得开,收得拢”; 2).发散性思维为收敛性思维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广阔的依据。 3.逻辑推理:常用方法 (1).三段论 (2).归纳法 (3).类比法 (4).反证法 (5).两难法 逻辑推理:典型错误 (1).偷换概念(主动而为之) (2).概念混淆(被动而为之) (3).偷换辩题 (4).循环论证 (5).断章取义 (6).以偏盖全或以全盖偏 二、辩论语言 汉语是辩论的血肉,辩论是汉语语言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 辩论者要将自己的思想用语言完美地表达出来 1.辩论语言的特点 (1).精确性 要忠实于信息传递 (举例:恐韩韩乔生语录) (2).艺术性 #文采中运理,妙用修辞。(比喻、引用、夸张、排比) #语美中含力,语言要有美感。 *语言秀 过分夸大了语言的作用,辩手成为语言秀的表演者。 缺乏朴实语言。 (3).攻击性 辩论语言是具有挑战性的攻势语言 (4).逻辑性 (5).简洁性 语言精练,清晰明了。 (6).多样性 有声语言+无声语言(人体语言、姿态语言、实物语言等) 无声语言要给人们的感觉:精神饱满、从容不迫、成竹在胸、正气凛然、气势磅礴 (7).新奇性 指语言的内容要有新意,表达要让人觉得新奇。 (吸引评委注意,活跃赛场,一新制胜,给对手一个意外。) (8).感染性:幽默 一是鲜明地表达观点; 二是营造场上的气氛; 三是给对方造成压力。 2.辩论语言的要求(有理、有力、有节) 1).口齿清晰 2).言简意赅 3).言之有别 4).言之有物 5).言而有序 6).言之有理 3.语音、语速、语调关系 三、审题与立论 审题 需要掌握的三个要点: 一是判别辩题类型: 1.矛盾型辩题 只需要论证本方的观点即可。 2.对立型辩题 双方的观点都需要论证。 3.比较型辩题 比较标准。 二是界定包括关键词在内的概念 (1).必要性 (2).基本方式 (3).注意事项 (4).关键词的界定:题眼 三是对辩题的价值判断 求真求实、抑恶扬善是基本价值。 立论 立论的策略 (1).以哲学的眼光审视、分析命题; (2).立足点高,超凡脱俗,纵揽全局; (3).认识到双方立论的薄弱点; (4).立论要做到严、新、奇。 论据 特点: (1).准确性(来源也要准确) (2).典型性 (3).充分性 (4).新颖性和复杂性 (5).简洁性 变向论据 论证 (1).了解和把握论证因果关系; (2).善于归纳论证的内容。 最佳立论 #能得到队员感情认同,引发观众共鸣,评委得到认可的立论。 #特点: (1).逻辑性 (2).创新性 (3).攻击性 变向论点 定义:服务对方论点的论点。 出现的原因:对论点分析的不透彻、不到位。 纠正和拯救:再变向。 框架 底线 底线是一方必须坚守的基本立场,是不能更改的防线。 底线特点:(1).精练;(2).易懂易记。 底线一般以二至四条为宜。 寻找对方底线:观点证明。 检验底线: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进攻。 其他所有的观点都是由底线衍生并为之服务。 四、反驳与攻辩 反驳是必须进行的阶段。 反驳是反映辩手是否具有快速思维能力,敏锐的洞察力,迅速的语言归纳本领。 1.直接反驳 2.间接反驳 反驳的原则:服从真理。怀疑一切的反驳可能适得其反。 攻辩 注意事项: (1).目的明确 (2).言简意赅 (3).击中要害 回答: (1).设定条件回答法 (2).更换条件回答法 攻辩小结 五、自由辩论:核心 核心:形散而神不散。 自由辩论的准备 自由辩论的施行 六、辩论技巧 1.攻其要害 2.穷追不舍 3.利用矛盾 4.引蛇出洞 5.巧设圈套 6.李代桃疆 7.善用逻辑 8.慎用诡辩 七、仪态仪表 仪态: 1.头部 头部表现要沉稳庄重,频频点头或摇头都不适宜。 不能因表现不好而摇头:自我否定。 2.眼神、眼光 辩手目光要亲切、庄重、坚毅,表现出友好、沉稳、自信的风度。 3.笑容 辩手的笑容只能是微笑。 4.手势 原则:贵精不贵多,要适中得体,干脆利落,自然大方,表意确切。 通病:(1).生硬;(2).繁多; (3).松散;(4).随意。 5.站姿、坐姿 仪表:着装与化妆 着装 (1).庄重、统一,有特色。 (2).色彩上一冷色为主。 化妆 效果:养眼(不是作秀) 八、辩风 1.队伍辩风: 1).雄辩: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2).花辩:复旦大学; 3).戏辩:新南威尔士大学; 4).儒辩:武汉大学; 5).正辩:山西大学; 6).文辩:中山大学; 7).整辩:马来亚大学。 2.队员辩风 1).感情型和理智型; 2).权威型和非权威型。 3.培养辩风的途径: 1).端正人生观; 2).博览群书; 3).有意识地进行。 4.有益辩风的整体配合 卡尼曼的“前景理论”:在不失个性的情况下,优编队伍,分享亮点,而不是让一颗星“灼伤”观众的眼睛。 九、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