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博客对“把关人”理论的冲击.doc_第1页
浅谈博客对“把关人”理论的冲击.doc_第2页
浅谈博客对“把关人”理论的冲击.doc_第3页
浅谈博客对“把关人”理论的冲击.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博客对“把关人”理论的冲击【内容提要】 随着网络传播的强势发展,博客作为信息时代的麦哲伦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也让传统新闻传播的地位变得尴尬起来。本文以博客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博客对“把关人”理论的冲击,来看“把关人”理论在网络时代的变迁,并提出了自律优于把关的新观点。【关 键 词】博客把关人自律麦克卢汉指出:“任何媒介(亦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的影响,都是由新的尺度引起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博客作为新媒介的出现也将影响传统的传播方式,并对即有的传播学理论产生影响,而由库尔特卢因提出的“把关人”理论就是其中之一。由于网络传播的匿名性,人们可以随心所欲的在网上发布自己认为有用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是传统媒体未予披露的新闻内幕,也可以是传统媒体众多信息的集纳甚至个人生活的所见所闻等等,这使得过去大众传媒组织所特有的把关“特权”开始为广大的公众享有。因此在网络时代,“把关人”机制出现了缺失。尤其是近些年来博客的大量涌现更是让这种声音甚嚣尘上。1、“把关人”理论简述1947 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首次提出“把关人(gatekeeper)”概念,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 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社会学中的这个概念引入新闻传播领域,明确提出新闻筛选过程中的“把关”模式。他指出,社会上存在大量新闻素材,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不是也不可能是“有闻必录”,而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媒介组织形成了一道“关口”,通过这个“关口”传达到受众那里的新闻只是众多新闻素材中的极少数;在这个过程中,“把关人”可能是特定的个人如记者、编辑、主持人,也可能是媒介组织如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甚至是媒介组织后面特定的社会集团;在这个过程中,“把关人”的职能无非是对即将发布的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和整理;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广大的受众来说,他们只不过是被主体控制的客体,处于传播过程的末端,面对丰富的信息资源只能被动的选择接受。2、博客对“把关人”理论的冲击对于什么是博客,学术界至今还没有一个标准的界定。网络翻译家给博客的定义是:一个Blog 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Post所构成;这些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网络资源的整理与评论,到有关公司、个人的构想,从新闻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都应有尽有。因此,笔者把博客这样定义:博客(Blog 或weblog)是一种网络日志,它由简短、随意、经常更新的张贴文章构成;这些文章都按年份和日期排列,内容相当于博客主人(Blogger)的随笔和日记,但内含许多链接和评论,是集多媒体特性为一体的_新媒介。博客的出现以及它所带来公众自主选择权的多样化使得传统的“把关人”理论受到了冲击,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2.1 “把关人”与草根精神的冲突博客是草根的还是精英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博客开放、自由、率性的草根精神,以及 “全民皆博”的趋势已经给大众传播带来了冲击。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者,无论是特定的社会集团还是媒介组织或媒介工作者,都是传播的主体,是传播行为的发起者,是通过发出的信息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他们始终处于传播过程的首端,对信息的内容、流向、流量以及受传者的反应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是传播特权的拥有者,也就是所谓的“精英”阶层。对于“精英”们传达的信息,广大的公众只能被动的接受。博客的零技术门槛,使得每一个人都可以自由、随意地参与新闻生产中。虽然博客无法和大众传媒的力量相比,但是,他们作为新闻信息的补充来源,作为新闻信息的再加工者、整合者以及解读者,已经越来越显现出在新闻生产环节中的独特价值。这就使草根博客们可以不受“把关人”的限制而大规模迅速普及。前文所指的媒介组织形成的“关口”对博客的发布不再具有把关力。2.2“把关人”与博客的民主化约翰密尔顿在出版自由请愿书一文中指出:“让我有自由来认识、抒发己见,并根据良知做自由的讨论,这才是一切自由最重要的自由。”博客使“个人出版自由”成为现实,通过个人博客,可以把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见解与读者进行沟通,不必再经过出版商和报社编辑的“把关”。如果你觉得有必要,你甚至可以把那些属于自己的“个人化”信息集中起来,编一份属于自己的报纸或出一张属于自己的专辑。可以说,博客开辟了人类言论和交往的崭新时代,也在潜移默化的开辟着人类民主的新时代。从这个角度来看,“把关人”理念仅仅适合于大众传媒,而对于博客而言,如果对博客的出版自由加以把关,这似乎是一种不合理的镣铐。不论从技术上还是情理上来言,给博客配以专职把关人,都是不合理的。2.3 博客即是“把关人”写博客(Blog)的人也叫博客(Blogger)。传统媒介的“把关人”主要是由编辑和记者来充当,其把关原则首先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进行评判,还要充分考虑到传播效果与社会压力。由于单向传播性强,他们必须严守自己的把关职责,体现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依据传媒的价值标准来进行有目的的取舍选择和加工活动。而博客作为信息的提供者,其本人就是“把关人”,他们可以直接向社会发布言论。这种模式省略了传播中间最为关键的环节,即由“把关人”把持着的信息流动“关口”。因此,博客在传播信息时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它不仅提高了_信息的利用率,而且符合了现代人以自我为中心,畅所欲言的特性,把关人即是博客自己,在博客的世界里,某种程度上是没有“把关人”这种说法的。3、“自律”还是“把关”?博客是把双刃剑,它的出现即赋予了大众自我表达、张扬个性的权利,极大促进了资源与思想的共享,同时也带来了类似“海啸博客”、“木子美”、“芙蓉姐姐”等虚假、庸俗、色情信息的大量堆积。博客到底要不要“把关”?如何“把关”呢?笔者认为博客的自律比“把关”更有效、直接,对互联网规范和自身行为的重新审视更值得考究。3.1大众传媒的宏观引导2003 年,博客中国重发了中国博客道德规范,倡导正确的博客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因此,宏观上大众传媒和网络传媒要大兴“和谐网络之风”,引导良好的博客方向,践行博客道德规范,为博客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3.2 博客自身的微观自律而微观上,博客们的自律至少应该做到如下三点:首先,对己而言要提高素养和道德情操,主动与庸俗、虚假、色情的内容说再见,杜绝为了提高博客点击率而加入愚昧粗俗的内容。其次,对他人要尊重,尊重他人知识产权、不诽谤他人,不进行言语上的攻击,尊重他人的隐私,树立良好的博客形象,以优秀的内容赢得观众。最后,对社会要讲责任,要主动维护良好的博客秩序,倡导和谐社会大背景下的“和谐博客”,争做一名优秀的博客。参考文献:(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年(2)吴风网络传播学一种形而上的透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年(3)彭兰网络传播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年(4)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胡泳、范海燕译,海南出版社,1997 年(5)江潜,数字家园:网络传播与文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年(6)晋晓兵、杨芳芳网络时代谁做主兼议博客、播客对“把关人”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