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青山夕照明_祝贺曾昭璇教授执教50周年_谢炎.pdf_第1页
满目青山夕照明_祝贺曾昭璇教授执教50周年_谢炎.pdf_第2页
满目青山夕照明_祝贺曾昭璇教授执教50周年_谢炎.pdf_第3页
满目青山夕照明_祝贺曾昭璇教授执教50周年_谢炎.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 1卷第 4 期 1 9 93 年 21月 V o l 13 l 沉 N o 4 1 99 3 满目青山夕照明 祝贺曾昭漩教授执教5 0周年 带病残龙入古稀 尚喜平生少是非 两度魂飞天国乐 一番心系世间奇 涨海珊瑚采有劲 石山岩洞钻志饥 脱下战袍余热在 盛世欣逢未忍离 这是两年前曾昭漩教授在祝贺他 7 0大寿座谈会上即席写下的一首诗 诗中画出了他几十年来不怕 艰险 探索自然奥秘的软迹 反映了他脱下战袍挥余热的巨大热情 今年是曾师执教5 0周年 笔者亿就 所知 将他的成长之路及其累累硕果作个概述 以表祝贺 一 成长之路 曾昭漩 字坚白 192 1 年1 2月2 5 日出生于广州河南敬居草堂 父亲曾广衡是岭南画派画家 每外 出旅游写生 常偕昭漩同往 曾昭漩对绘画表现 出兴趣 其父更请友人为之指点 使他很快就成为写生 能手 他自幼喜爱爬山泳水 少年时代练就一身游泳本领 这两项训练 为后来野外考察素描 潜水采 集珊瑚标本打下了良好基础 曾家藏书甚丰 其中的 徐霞客游记 昭漩一读再读 深为书中所描绘的祖国雄奇瑰丽的山河而心 向神往 徐霞客不畏艰险 百折不挠的精神 对昭漩产生 了深刻的影响 1937 年 昭漩以优异成绩初中毕业 越过高中阶段 考上 中山大学地理 系 时年仅1 5岁 因年纪 太小 延迟了两年才入学 19刁3年获学士学位 留校任助教 1944年继续攻读中大人类学研究生 19 46 年获硕士学位 抗战时期中大师生生活都很苦 地理系尤甚 他们野外考察 背着背包日行数十里 爬山涉水 日 晒雨淋 食无定时 睡无定处 当时的指导老师吴尚时教授处处以身作则 其艰苦朴素 深入细致 一 丝不苟的精神 探深地感染着年青的曾昭漩 笔者从曾教授以往的日记中获悉 当年在粤北山区考察 常常遇到野兽 毒蛇 也常误入虎穴 甚 至突闻虎啸 死神曾经两次向他叩门 一次是上乐昌大瑶山 在爬越峭壁时一脚踩空 连人带标本一同 跌下崖底 另一次是上湖南衡山 在攀越 140 米高处的一个悬崖时 跌下了7米多深的坑底 幸得同行 者救治 才回到 了人间 然而 无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 都动摇不了曾昭漩的坚强意志 他许多开拓性 论著 都是野外考察所福的结果 二 硕果累累 昭游在大学时期 已发表 衡阳都市地理 仁化县区域地理 兴安灵渠 等论文 留校任教期 间又与吴 尚时教授联名发表 南岭何在 珠江三角洲 等论文 否定了中夕陕地学者关于 南岭是一 条东西走向的山脉 的论断 确认了珠江三角洲的存在和它的特点 他和吴尚时同被认为是研究珠江三 角洲的先驱者 19 48年春曾氏考察台湾海岸时 就发现台湾南部有隆起礁 并作为一种地形划分出来 连日本学者也未能做到这一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离学术研究于参加土地改革 四清运动 参 观访问 旅游考察之中 一刻也未放松对各种自然景观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探索 据不完全统计 5 0年 来共发表论著逾 78 0 万字 其中 中文著作6 0多种 30 4 篇 英文著作 峨种 2 6篇 科普文章6 8篇 论 DOI 10 13284 ki rddl 002254 38 2热带地理 1 3卷 著内容涉及地理 地质 海洋 生物 人类 地方志 城市建设等科学领域 主要可归结为地貌学和地 理学两个方面 1 地貌学方面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研究地形地貌 是曾氏科研方法一大特点 也是他取得一 项又一项科研成果的诀窍 他非常重视岩性或土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作用 这是地貌形成的基础 而这 恰恰是苏联学派乃至西方学者所忽略的 曾氏指出 地貌是岩性 动力相互作用的发育阶段表现 这 就全面 准确地表述了地貌的涵义 1 在岩石地貌方面 曾氏明确提出 岩石地形学是地貌学的一个独立分支 有自己的框架体系 在 这一思想指导下 他不断向这个领域的广度和深度进军 完成了 岩石地形学 系统地解释了各种岩石 所形成的各种不同的地貌景观 解析了黄山花岗岩峰林 华南地区石灰岩蜂林的成因 总结出 热带花 岗岩 石蛋地形 发育模式 丹霞地形发育模式 研究了黄土地形和红土地形 大大丰富了岩石地形 学的内容 2 在历史地貌学方面 曾氏明确提出 历史地貌学是研究历史时代地貌变迁的科学 而这种变 迁则是 生产实践的结果 这不但讲清了人与自然 历史与现实 生产实践与地貌发育的关系 而且在 传统地貌学的框架体系中 增添了从纵向研究地貌的形成和发育过程的重要内容 从而形成了一门新的 学科 而从历史过程考察地貌变化 更能加深对地貌现象 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 这是传统地貌学难以 比拟的 曾氏使用文献考据 文物考古 古今地图对比 野外考察 遥感技术 测年技术 地理环境分析 地 质学 古气候学等方法 系统地把历史时代地貌变迁 同人类的生产实践联系起来 进行深入研究 这集 中反映在 1985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历史地貌学浅论 一书中 该书获 1987年中国地理学会 中国出 版工作者协会颁发的首次全国优秀读物奖 于 19 90 年被收入中国科协编篆的 中国优秀科技图书要览 中 19 87 年广东高教出版社出版了曾氏的 珠伫三角洲历史地貌研究 补充和丰富了曾氏历史地貌学 的内容 3 在流水地貌方面曾氏提出 流水地貌阶段发育论 用以代替戴维斯 D v 浇v i s 的少年 壮年 老年河蚀循环说 曾氏认为流水地貌由散流片蚀 坡面沟蚀 谷地河蚀三种力量合成 三种力量 不同的组合 生成不同的地貌景观 可以把一个丘陵分成几个 可以使坡面冲掉表土 可以使山坡切割 出冲沟 曾氏的流水地貌阶段发育论 全面 准确地表述了流水地貌形成和发育的过程 的在海岸地貌方面 曾氏提出了很有必要 很有科学意义的专有名词 发现了很有价值的有关海 岸地貌发育的规律 1 提出 华南型海岸 的概念 传统地貌学把所有海岸类型归纳为里亚斯型海岸 横海岸 和达耳 马提亚型海岸 纵海岸 两种 曾氏认为华南地区海岸受 多 字构造支配 兼有上述两种海岸类型的 特点 但又与这两种海岸类型都不尽相同 它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是世界上最优良的港湾海岸 故应命 名为 华南型海岸 2 提出 冲缺三角洲 的概念 曾氏指出 冲缺三角洲 是指由河流冲开一个阻碍如一条沙堤 一 块山地之后 再在海岸上形成一种特殊结构的地形 它有别于一般在河口处所形成的正常的三角洲 曾 氏认为 珠江三角洲地貌特征以冲缺三角洲地貌为主 其河道呈放射状网河系统 深广水道每有多条 且 甚少改变 这一观点已为行家们所共识 3 提出 准点平原 的概念 准点平原 有别于一般河谷平原 曾氏把它的特征概括为 海拔低 在海平面附近 潮汐冲刷水道 地形平坦 平原离水面不高 四个方面 这一观点的确立 对于帮助人 们认识珠江三角洲类型及其形成特点 特别是认识广州溺谷湾三千年不衰的根本原因 有着深刻的意义 钓总结出 红树林海岸发育规律 红树林海岸是热带特有的海岸地貌 曾氏在华南考察海岸地貌 4 期 谢炎 满目育山夕照 明 祝贺曾昭漩教授执教 5 0 周年 833 时 经常赤足深入淤泥没胫的红树林中 观察其生态环境和地理分布 描绘出华南河口地区红树林海滩 地形的演化图式 即红树林海岸的发育规律 被誉为我国红树林海岸研究的先驱者之一 5 总结出 沙堤发育等距定则 海岸附近往往分布着一道道沙堤 均沿海岸走向 堤与堤间的距 离大致相等 这是怎么形成的 这是沙堤发育的必然结果 他说 海边首先被沙泥拄 之滩 浅至水深 3米左右时 破浪不断向海岸冲击 推动着密度较小的细沙 形成水下沙堤 沙堤逐步加高露出水面 成 为第一道沙堤 如是 同样的过程形成第二 第三道沙堤 堤间隔一浅水区 距离大致相等 这就是 沙堤等距定则 粤东的乌坎港和粤西海岸都可看到这种沙堤群 6 提出 海岸类型分类方法 目前国际上对海岸类型的分类 未有定论 法 英 美及独联体等 根据波浪动力作用的强弱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法科学性不强 实用性也不大 曾氏认为 中国的海岸分 类应采用类型学的方法 即把海岸的各种实际地貌型 态一一绘在图上 然后进行观察 综合和统计 探 求其组合规律 进行归类 这种分类法科学性较强 实用性也较大 又可进行数学处理 故国家海洋局 情报所 交通部港口研究所等单位均予采用 此外 曾氏对华南海岸老红砂及海滩岩都作了开创性的研究 分别发表了专论 5 在珊瑚礁地貌学方面曾氏独树 一 织地开辟了从生物路线去研究珊瑚礁形成及其分布规律 系 统地建立了他的珊瑚礁地貌学说 19 61年曾氏夫妇发表了 中国珊瑚礁地理分布概述 19 8 年曾氏发 表一篇总结性论文 详细论述岸礁 离岸礁 环礁 环礁链 隆起礁等各类珊瑚礁地貌的成因 过程 形 态及其地理分布 198 1 年 9月 曾氏等又发表了 我国西沙群岛永乐环礁宣德环礁地貌考察初步报告 和 石岛地貌学上诸间题 对珊瑚礁岛作了系统分类 并且总结出珊瑚沙岛的发育规律 即将其形成过 程分为生物礁形成 波浪动力作用 礁岛作用三个不同阶段 曾氏研究珊瑚确地貌时 把在水下呈丘陵状 高度不大 面积不广的珊瑚礁命名为 珊瑚礁丘 我 国南海的曾母暗沙 八仙暗沙就是属于这一类珊瑚礁地貌 珊瑚礁丘 这一概念的提出 补充了一般教 科书上所列珊瑚礁地貌之欠缺 曾氏还研究了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对珊瑚地貌的认识过程 他认为 史书上所称的 涨海崎头 千 里长沙 万里石塘 等 实为南海诸岛 各种不同形态的珊瑚礁地貌 这不仅为确认南海诸岛自古以来 就是我国领土提供科学依据 而月 夕寸当前南海诸岛的国土和地名管理工作有很重要的意义 6 在黄土地貌方面 曾氏创立了 多源异相沉积说 曾氏到西北考察 深入研究了黄土地貌之后 认为黄土层的形成原因复杂 风成作用虽是主要的 其它作用也不能忽视 它不是连续沉积 有过侵蚀 阶段 也有过流水作用 据此 曾氏称之为 黄土多源异相沉积说 曾氏在地貌学方面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如发展实验地貌学 数理地貌学 建立岩洞地形学 总结出 崩岗地形发育规律 水土保持理论 等等 么 地理学方面 曾氏在地理学方面的贡献也是多方面的 l 发展 人类地理学 曾氏运用人类学的知识和观点 把人种 民族 人口 居住 聚落 文 化类型等联系起来 融入人文地理中 使之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人类地理学 2 对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曾氏提出 先分析 后综合 贯历史 的思想 他把综合自然地理 归纳为三大体系 六条规律 六目一纲 这些观点集中反映在他的 综合自然地理学 一书中 该书是 我国综合自然地理学最早的一本专著 3 致力于历史地理研究 曾氏认为 历史地理应包括历史人文地理和历史 自然地理两个方面 他 的 广州历史地理 一书系统地介绍了广州的历史自然地理 改变了中国传统上不重视历史自然地理的 偏向 他对珠江三角洲沿革地理 中西海上交通历史地理 历史动物地理的研究等 都有突出 的成果 在方志学方面也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38 4热带地理 13卷 三 实践检验 曾氏把科学研究紧紧地同人类的生产实践联系起来 并为当前的生产实践服务 他始终强调的 经 世致用 是他科研工作的最大特点 在华南地区种植橡胶问题上 有人认为 橡胶是赤道雨林区生长的植物 要求高温 多雨 无风害 的环境 华南地区冬季常有寒潮南来 冬季干早 夏季台风不少 风 寒 早三害俱全 因此不宜发展 橡胶种植事业 又有人认为 华南地区接近赤道带 不论山岗谷地均可大面积发展橡胶种植事业 曾氏 认为 两种意见都不全面 可以在华南热带地区选择某些小环境 如三面环山向南开口的谷地种植 因 台风 寒潮多来自东北方 受到山地阻挡 而南来的气流则可直人谷地 且沿山地上升 成云致雨 使 谷地有河流灌溉 成为橡胶宜林地 令天各农垦场的成功经验 即为明证 在热带北线分野间题上 曾氏根据他的深入考察 综合众多学者的意见 结合历史动物和现在栽培 作物地区分布 提出北回归线以南地区应属热带 即从云南西部和南部河谷盆地一右江盆地 西江谷地 一珠江三角洲北缘一粤东沿海一闽南沿海一台湾及其附近岛屿一线 热带地区还可分为赤道带 热带和 半热带三部分 这一方案的提出 为我国在南方发展种植橡胶事业 提供了科学依据 这与联合国划定 的2犷以南地区为热带地区的观点是一致的 在 以粮为纲 的年代 围海造田几乎成为不可阻挡的风尚 曾氏根据多年对珠江三角洲历史地貌 变迁规律的研究 提出 珠江口门宜通不宜塞气 实践检验的结果说明 曾氏的理论是完全正确的 英国 K沈le大学 曼切斯特大学 加拿大硫 t即 大学 多伦多大学 香港大学等均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 他先后出席了世界洞穴学会 地貌学大会 中 加地理学术会议 国际水土保持会议 国际第四纪学术会议等等 并均在会上作了学术交流 在十一届 华沙国际地图学术会议七被推为执行主席 主持了来 自世界各地 60 0 多位学者参加的大会 四 退休以后 1991年 曾氏光荣退休 但他虽然 脱下战袍 仍然继续发挥余热 他先后担任中国地理学会 自 然科学史学会 太平洋历史学会 民俗学会 名城研究会 古都学会 第四纪研究会 河口海岸学会等 全国性团体理事 他曾任全国政协第六届委员 教育部教材编委会 中宜部 中国地理丛书 编委会 广 州市社会科学科学成果评审会 广东民俗大观编委会 广东人大辞典编委会等委员 广东民俗学会 广 东民族研究会 广州地方志编委会 广东民俗文化研究会 土地学会 地名学会等单位顾 向 全国高校 地貌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广东民俗文化研究 广州大百科全 一 地理卷 广州志 建置志 等主编 或副主编 广州历史地理 台湾自然地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