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学英语.doc_第1页
语境学英语.doc_第2页
语境学英语.doc_第3页
语境学英语.doc_第4页
语境学英语.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习英语芙蓉区火星小学: 朱彬芳外语学习要有浓厚的语言环境。语言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当然还需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运用和发展,这是不可违背的语言学习规律。所以,离开了语言环境,语言学习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英语语境实践教学”是指通过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创设英语学习的语言氛围,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潜能,倡导学生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突出了环境对人的心智活动的正迁移作用。其模式的形成是多种理论学说交互渗透的时代产物。我们把英语放到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在语境中习得英语,而不是古板地学习英语。我们应尽可能摒弃直接的、机械的练习,给英语增添语境,在语境中教英语,不仅要充分运用现成的语境,更重要的创造语境。真实的语境并非是现实的真实,而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和手段构成模拟的真实,并运用角色扮演及其活动来实现语境的“真实”。实际上,我们是不太可能把英语课堂教学搬到一个完全真实的现实语境中去的。但是,我们却完全能够在创设的模拟的“真实”语境中,让学生犹如身历其境,找到真实的感觉。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获悉语言意义的能力很强。英语课堂教学是进行语境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应该突破“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通过活动途径,创设真实语境,突出实践特色,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下是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为学生创设语境的一些方法和体会。一、利用时事、新闻、重大事件等创设语境我们在学习Where are you from? I come from.的对话时,我就为学生创设了2008奥运会各国人民相聚在北京的情景,让学生分组表演对话,互相询问对方来自哪个国家,运用所学新知和已有旧知识进行拓展表演。又如:在执教Positions一课时,重点句型:The train is going up/ down the hill. The train is going through the tunnel/ past the school/ over the bridge.我就运用前段时间最让中国人激动自豪的神州六号为学生设计了最后的拓展任务:首先我让学生观看了最近中国最让人激动的神州六号的新闻,然后让学生想象自己驾驶着宇宙飞船飞上月球,分组谈谈飞翔的线路图,想象在月球里会发生什么奇妙的故事,分组扮演角色表演出来。学生们表演得真是精彩极了,他们模仿驾驶宇宙飞船在月球里一边遨游一边描述着路线,还有一些同学扮作嫦娥、玉兔、吴刚、后羿等神话故事中的人物,与宇宙飞船里来自地球的人类进行交流。他们各种各样新鲜奇妙的想法,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让我欣喜,让我赞叹。在学习“Whats the weather like?”一课时,导入环节,我用课件出示刘德华在首届金鹰节明星演唱会上雨中演唱的情景,长沙举办首届金鹰节时,天气很恶劣,一直下雨,尤其是明星演唱会是学生非常关注的,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地印象,我利用学生熟悉的金鹰节的创设了情境,将学生一下子引入新知:讨论天气。外语教学活动始终是一种模拟交流,其情景也是人为情景,因此,模拟情景成了各种学习方法都用到的伴随性方法。同时模拟情景也是此时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的最直接方法,能帮助学生准确、容易地推断语境,从而收到较好的理解与记忆效果。创设模拟情景,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真实的教学情景不仅是学生进行交际活动的前提,而且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展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和在特定的语境中得体交际的能力。创设这些情景也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可以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二、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班级、学校生活创设语境我们教师创设语境时,要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活化对话、课文等材料内容,进行开放性延伸,增强课堂交际活动的真实感和实用性,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英语作为交际工具的实用价值,获得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这就要求我们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根据不同阶段的目标层次和要求,创设丰富的交际活动情境,使学生在交际互动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我们在学习运用“There is/ are.There was/ were .以及它们的否定形式描述事物或场景的变化时,导入环节,开始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游戏:准备一个盒子,在盒子里放了一些学生常见的东西 (an apple, a banana, a pen, a book, a T-shirt), 请学生到讲台前来摸摸盒子里的东西,让学生用There is/ are说出盒子里的物品,我将盒子里的物品拿出来,换上另外一些物品,展示给学生看,再让学生回忆盒子里原有什么东西,用There was/ were描述出来。这个简单的小游戏使学生迅速理解了这几个句型的区别用法,但我发现这个游戏并不适合大班额的班级,由于每次只能叫几名同学做游戏,大部分没机会上台的同学一脸不满,学习情绪明显受到了影响,而且后面的学生看不到讲台上的盒子,有的已经站起来,有的已经冲到讲台前,场面似乎越来越难控制。我一个劲拍手、喊“Be quiet!” 理会我的学生不多,在我大吼一声之后,教室终于恢复平静,我不能责怪学生,爱玩好动本就是它们的天性,这个游戏环节是我的设计出了问题,到底我该如何自然而有有序地导入新课呢?正在疑惑时,教室里漂亮的新窗帘给了我启发。学校暑假进行了装修,不是大变样了吗?这不是我现成的好题材吗?再到另几个班上课时,我改变了导入方法,简单地聊过暑期生活后,我问学生:Look at our classroom! Is it more beautiful now? 学生们回答:Yes,it is. 我又问道:Are there any differences? 有部分学生立刻指着新窗帘,“Yes,there are curtains now. There werent curtains before. 我边说边用手势帮助学生理解,并把句型板书在了黑板上。学生们立刻明白了这两个句型。接着我问他们:Any more diffenrences? 立刻有学生回答:There are new desks now. There were old desks before. There is a new computer. There isnt a computer before. There are pictures now. There werent pictues before. 甚至还有学生说到:There are new teachers and new students now. 在学完新课以后,我让学生分组来做前面的游戏,让学生用书包代替盒子,每组的组长进行组织,学生们都积极参与到自己小组的游戏活动,都在自主地说英语。我还给学生布置了课外延伸任务:去观察我们学校或学生所住的小区、城市,找出和以前不同的地方,画出来,给图片配上解说词,或编成对话表演出来,可以小组共同完成任务。在学习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re you going to ?以及如何作答,最后的拓展任务我创设了儿童节就要来临,我们要举行庆祝晚会的情境,让学生分组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共同合作创作节目单。而在学习You should/ shouldnt时,还可以设置各种场景:电影院、公园、图书馆、动物园、学校等,让学生分组讨论,为这些地方制定规则。在学习Month一课时,让学生们为班级安排活动时间,进行交流。课堂上模拟真实情景,学生进行对话、表演等就是语言输出。在模拟交际中,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语言结构用于表达的交际价值和语言交际功能的实际意义。学生在语言输出的同时强化了所学内容,巩固了认知成果,发展了认知水平。三、利用课堂突发事件创设语境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希望学生围着自己转,有个安静的课堂,一旦出现意外就加以批评喝斥。我们都会力求在课堂纪律很好的情况下,来完成我们的课堂教学。其实,有时学生表面上是不动了、不吵了,但他们的心不在课堂上,我们的教学效果也是好不到哪里去的。所以我们可以因势利导,特别是小学英语,我们可以利用课堂情景,来创设英语对话的教学环境,因为英语强调的是情景教学。有一次在教学用形容词描述物品“Its small/ big/ long/ short/ etc. 描述物品时,我举起一只玩具熊正准备示范,突然从教室左边传来一阵叽叽喳喳的说话声和笑声,顺着学生们转头的方向望去,原来是一只小鸟飞到了教室窗台上,这只小鸟仿佛也想加入我们的行列,瞪着眼睛注视着教室里的孩子们。孩子们的注意力全部转到小麻雀身上去了,我的玩具小熊没人理会了,我的示范更加没人理会了,怎么办?我得把孩子们的注意力重新吸引过来,好,就用这只小鸟吧!于是,我走到窗前,指着那只小鸟问孩子们:Is this bird cute? Is it small?然后请孩子们运用所学的词语和句型来描述这只小鸟。孩子们立刻兴奋起来,课堂上的句子和词组变得鲜活起来,成了一种实实在在的东西,他们乐于用英语向别人表达自己的切身感受。我们会花心思去创设各种各样的情景,却不懂得如何合理利用现有的情景。在课堂教学中,我越来越认识到: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意外,在关注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我们的课堂才会从静态呈现转化为以动态生成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在示范的过程中,我对课堂“突发事件”采取了有效措施,虽然没有按使事先设计好的教学环节得以“顺利”实施,但这种处理方式重视着学生的真实体验,如果将课堂生成的有效资源摒弃不顾,实在可惜。在学习You should/ shouldnt时也可以充分利用课堂中的偶然事件,我记得我在教授这一课时,有一名学生因为那天的数学作业没做,数学老师要他当天补做完,结果这个小家伙竟然用我的英语课来补做,当我发现时,他不停地用手挠脑袋,十分尴尬,我正想严厉地批评他,但我转念一想,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而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由于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缺少实践环境,平时我总是想方设法地创设合适地情景让学生运用鲜活的语言,现在这个孩子的行为不是为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创设了很好的情境了吗?于是我对孩子们说:Lets help him. What do you want to tell him? 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You shouldnt do your homework in class. You should do it after class. You should listen to the teacher. You shoul learn English in English class. 等等。那名男生迅速收起了数学作业,翻开了英语书。正在这时,我又发现有一个小脑袋不自觉的往下低,原来是要昏昏欲睡了,我走到他的跟前,对孩子们说,Look!What would you like to say to her? 孩子们有的对她说:You shouldnt sleep in class. 有的说:You should listen to the teacher. 有个学生回答得特别有意思,他给我的答案是:“Good night! Have a nice dream!(晚安!做个好梦!)你看,学生多有幽默感,我觉得下次碰到学生上课睡觉,我还真不用发脾气,用上这位学生教我的好方法,保证睡觉的学生不好意思再睡了,也不会把气氛弄僵。接着小女生向我辩解:她是感冒了,吃了药,所以特别想睡,听到这,我对她说,“Oh, Im sorry to hear that.”又对其他的学生说:Can you give her some advice? 学生们又积极地讨论起来:You should drink more water. You should have a rest. You should take some medicine.You shouldt wear a T-shirt. You should wear a jacket. 学生的思维变得异常活跃,我也很快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放弃了原来的教学步骤,抓住时机将要学的单词短语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把课堂的偶发事件转变成创设情景的活教材。我庆幸自己当时没去指责学生,恰好给这节课创设了情景。我们应该关注课堂意外情况,及时捕捉有利于教学的信息,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从而使课堂变得开放而有活力,学生在这种轻松,无压力的氛围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课堂中的许多突发事件是课程资源,需要我们教师去实现这一转变。当我们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与偶发事件“遭遇”时要善于冷静处理并驾驭它,以从中得到更大的收获。生活中有许多意外,课堂上也会有很多的“意外”和“插曲”。英语教学不是缺少情景,而是缺少发现。如果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那么就会发觉许多曾经被忽略的“意外”和“插曲”,那么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开放而有活力。四、在语境中学习词汇,利用上下文创设语境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要坚持在语境中讲解词汇,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词汇的含义,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习词汇,应强化学生的语境意识,指导学生借助语境体会词义,使他们认识到词义的多义性,理解具体语境中词句的语用含义和言外之意,分析词的文化意义、感情意义等方面的因素,鼓励他们在上下文中大胆地猜测词义,提高他们感悟语言的能力。学习新词语时,我总会训练学生造句,开始学生总是说单个的句子,我总会帮学生补充一些句子。如:我们学习“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时,学生通常只会说:I like apples/ hambergers /etc. 我在学生说完句子后会帮他们补充:You like apples. They are delicious. You like hambergers. But they are not goodyoure your health. Eat less. 以后我逐渐培养学生先是将以单句练习为主的机械性句型练习,扩充为共有两句话的二人对话,构成一个简单的情景,使所练习的句型变得有意义。再往后,进一步将二人对话扩大为围绕一个主题的、有上下文的情景会话(situational conversation)。渐渐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都知道,词语要放在具体的句子里理解,造句要有上下文。我记得我们学习湘少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时,有一个词组“be worried about”,当时我给学生举了一个例子:I am worried about my sister. Its ten oclock in the evening. She hasnt come back. 我并没有用中文解释这个词组地意思,但学生们根据上下文都理解了,都听懂了我的句子。学生们纷纷站起来造句,这时,有一个男生举手,指着他的同桌说:I am worried about her. Look! She is crying.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全班同学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同桌身上,我立刻走过去询问那名女生:Whats the matter? 正好这个句型是本单元另一个重点句型,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