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用法汇编.doc_第1页
杨式太极拳用法汇编.doc_第2页
杨式太极拳用法汇编.doc_第3页
杨式太极拳用法汇编.doc_第4页
杨式太极拳用法汇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杨式太极拳用法汇编沈阳84叟丁吼涛 简 介这本书是汇集了十二位杨式太极拳前辈,对各招各式的使用方法。其出处是历年来摘录于十二家出版社(书局)(见第4页)的不同书名中的有关部分。因杨式拳共有85个拳式,各该书的重点是分解讲述各个拳式的练法,其中只有一小部分用法,我将其中的用法部分摘录积累而成;原为是自已研究用的,无付印之意。后经几位拳友看后,都认为“最好付印”。由于尊重前人(练拳者都有尊师观念)故又将个人看法删出,全用的是原文。但略去重复,只剩38式。多年来因考虑是否触及出版法涉及版权和著作权等侵权问题,故未敢妄动。前 言傅钟文老师为传播杨氏太极拳,天南海北,世界各地,不顾年高,不辞辛劳,贡献出毕生精力,诚可敬仰。傅老授拳严谨,对一“着”(与“招”同义,下同)一式非常认真。他说:“太极拳是一门高超艺术,每一拳式都有它的精义,必须悉心揣摩,仔细领会,时时注意,着着用功,式式清楚,不可含糊。”又说“要想练出太极拳的劲来,单凭一股作气和韧劲还是不够的,不去体悟它的涵义,钻研它的架势是办不到的。”我缅怀老师的教导,在失去老师的亲聆,只得从太极拳前辈们的著作中去讨教。对他们的一着一势的练法、用法有序的逐式研摩,并开始收集、摘录、积累。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从中确实尝到了甜头。例如:一、过去常说:“练拳时心中要有一个假想敌”。但这个“假想敌”始终是抽象的,飘渺无着落。在熟悉掌握着势用法过程中,这个“假想敌”开始具体化,有了着落,从而增添了练拳的兴趣。二、关于“用意”又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也很抽象。过去用意局限性很大,甚至于意念经常溜号,断断续续。经过对着势用法的揣摩,用意多了一份寄托,可以延续和连贯了,从而“意”有所用了。对过去难以控制的心猿意马、神不守舍现象,得到较有效的控制。三、有的前辈是将太极拳的“体”(拳架的练法)“用”(着势的运用)结合为一体来阐述的:(1)、在拳法上指出如何演练、承接及其走向、部位等。(2)、在用法的阐述时:有的以“接前势”将前后两势的用法和演变有机的连系起来。不仅在用意上有了连贯和寄托,而且在拳式的演练过程中展现出你来我往的应变概念和形象,兴味就更增浓了。从而达到深一层的“心静”、“意专”、“气顺”以至意、动、劲、招的结合与体会,感觉出进入了又一个境界。这本摘录,有的拳友看后,觉得有用,颇为受益。就动员我把它形成小册子,使更多的人受益,这就是此册形成的由来。一、由于原来的摘录为自己所用,不仅比较简单,而且语辞也简化了,甚至夹杂上自己的语言和看法,并删略了重复的表述。这次既拟独立成册,由于本人孤陋寡闻,功底肤浅,不敢攥改。(只是将有的原文中把“对手”称谓为“敌人”或“敌”,在此册中改用为“对方”或“彼”、“其”等较为友好的称谓)。二、对各家所述中有类同或重复之处,也未变动。考虑:(1)由于传统的尊师观念,所述多以杨公澄甫的太极拳体用全书为蓝本,故似有类同之处。(2)但在细节上及运用时,仍各有独到之处,有很多新的提示。例如:“迈步”:含有勾、挂、套、插或踏、踩的意念。“虚步”:含踢、蹬、踹的意念。从而对五字诀中的“虚,非全然无力,气势要有腾挪”。的“要有腾挪。”“实非全然站煞,精神要贵贯注”。的“要贵贯注”。又增加了一份思路。又如:“踢”,以对方的膝关节内侧,取其实中之虚。下“蹬”、下“踹”,以对方之臁骨取其实中之弱。以及“十字手”的两手展开,既有掤开之意,又有拿人手背之意。以及在“挤”时自己的后手,不用手指,或掌根,而用掌心贴附前腕。“按”时要伸腰长往等等。如何使用自己的、以及如何控制对方的不同部位,才更能得机得势,都有所启示。三、至于“用法”(着法),窃以为只能作为“学”与“练”和“悟”太极拳过程中的一项依托,是进一步领悟太极拳的一条有效途径,只此而已。至于要用于“实战”,用以“防身”,只明白了用法还远远不够。正如拳谚所说:“拳无功,一场空”。又说“十着九灵,无功不成”。太极拳变化多端,粘、黏、连、随,借力打人,忽隐忽现,神出鬼没。而且功夫越深,变化越莫测,决非几着用法所能概其全。正如陈微明所说:“用法不过言其大概,然敌之来势无定,我们岂能执一法而御之。虽记得打法,解法数百手,也不能应付千门百派的拳脚。故用于散手,非平时在推手中练出灵敏的感觉。太极拳唯一有一个“粘”字,千变万化均由“粘”而出。”太极拳论指出:“黏,即是走,走,即是黏;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互济方为懂劲,懂劲后逾练逾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乃能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功夫。才能“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所以说,实战要凭功夫。然而练好太极拳又必须知着、熟着、懂着,才能登堂入室。太极拳论:“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对此傅钟文老师的教导很深刻而具体,他说:“在练拳时就得把“着”与“劲”同时存于一心,时刻记住,无动非着,无劲非着,心中没有着是没有目的练,则动不知所动,劲不知所用,气不知所行。”又说“太极拳是一门高超的艺术,经过入门口授,懂得方法后就得下功去练,要不怕苦不怕累的去练。练拳别想走抄劲也没有捷径”。还有他老人家常说的一句话:“方法对头下功夫”。他说:“我所说的方法对头就是要照杨老师(相澄甫)的拳架和太极拳理论去练”。“下功夫就是要天天练上十遍二十遍。每天打一遍二遍拳,只能活动筋骨,对身体有好处,但出不了功夫”。以上都说明要练好拳必须“知着、“懂着”而且还要不断熟练深入掌握,运用“着法”,循序苦练,多练才能出功夫。否则只是照葫芦画飘,只学了一套拳架的外形,这只是做太极操而已。很多太极拳书籍对如何演练拳式的讲解,颇为详尽。而讲用法的则较少,即使讲了,也所述简要,学者只能掠影而过,难以集腋成裘。考虑若能将各家所述,甚至是点滴片语,都收集积累,再以着势分类,就能便于逐式的综合钻研,深刻揣摩,其效益将会更为显著。据此经前后数载的摸索、积累,但由于自己藏书有限,只抄摘了十二家的有关用法。第一位杨公澄甫是当今传播国内外的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的定式人。相继则都是杨公的子、亲和门人弟子,而且都有著作传世,享名国内外的杨氏太极拳名人。故将各该著作中的用法部份抄摘编篡成册,籍此以供与杨式太极拳同好者共享。几点说明一、此册所引用十二位杨氏太极拳前辈除杨公澄甫大多数是傅钟文老师的同辈人,都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而各有著作传世者。其排列顺序不分前后,除杨公澄甫以后均以姓氏笔划为序。并在引用文段中也不再重复出自何人,何书,而以其序号为代号。例如:(一)代表杨公澄甫、(五)代表李雅轩、(七)代表杨振基、(十)代表赵斌等余类推。(表另列于后供参阅)二、此册中各拳式的释名取之于(1)许禹生著的太极拳图解(2)李先五著的太极拳三、此册中各拳式的歌诀取之于(1)赵斌赵幼斌著的杨氏太极拳正宗(2)顾留馨著的太极拳术 四、这是一本为进一步钻研杨式太极拳颇有裨益的资料,它不是一本籍此就可用以自卫或实战的书籍。 对没有学过太极拳的人,或者您所学练的不是杨式太极拳的人来说,是“没有用的”。或者说“基本没用”。五、有的表述您看后可能与拳架的演变结合不上,甚至摸不着头路,但如果您能仔细的揣摩揣摩,再比划比划,甚或再多思考思考,不但都能结合上,而且您会对着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更有好处。对拳套的“体”和“用”的思路也能更开阔。序列表本书所引用的各位杨氏太极拳前辈及其著作和出处排名不分前后,除杨公澄甫以后均以姓氏笔划为序,该序号也即引文的代号。(一) 杨澄甫1、太极拳体用全书上海书店1986年根据中华书局1948年版。 2、太极拳使用法中国书店1984年根据文光印书馆1931年版。(二) 许禹生太极拳图解中国书店1984年根据京城印书局1921年版。(三)陈微明陈微明太极拳遗著汇编陈微明始作于1925年中华书局版,人民出版社1994年再版。(四)陈炎林太极拳始作于1933年、1988年中国书店再版。(五)李雅轩杨氏太极拳精解陈龙骧李敏娣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版。(六)李先五太极拳始作于1933年,中国书店1988年再版。(七)杨振基杨澄甫式太极拳严翰秀整理,广西民族出版社1995年版。(八)杨振铎中国杨氏太极拳世界出版社1997年版。(九)吴志青太极正宗上海书店1982年根据大东书局1940年版。(十)赵斌杨氏太极拳正宗赵斌赵幼斌路迪民著三秦出版社1992年版。(十一)顾留馨太极拳术上海出版社1982年版。(十二)傅钟文杨氏太极拳教法练法傅钟文傅声远编著姚明华执笔,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目 录 十九、高探马二十、左右分脚二十一、转身蹬脚二十二、进步栽锤二十三、右蹬脚二十四、左右打虎二十五、双凤贯耳二十六、转身右蹬脚二十七、野马分鬃二十八、玉女穿梭二十九、下势三十、金鸡独立三十一、高探马穿掌三十二、十字脚三十三、进步指裆锤三十四、上步七星三十五、退步跨虎三十六、转身摆莲三十七、弯弓射虎三十八、合太极一、 起式 二、 拦雀尾 掤法 捋法 挤法 按法三、 单鞭四、 提手上式五、 白鹤亮翅六、 搂膝拗步七、 手挥琵琶八、 进步搬拦锤九、 如封似闭十、 十字手十一、抱虎归山十二、肘底锤十三、倒撵猴十四、斜飞式十五、海底针十六、扇通背十七、搬拦锤十八、云手一、太极拳起式“歌诀”: 混沌未开太极前,摄得真精顶内煎。提神顶劲精神注,平腕坠肘势自然。“又诀”: 沉气举手腕须平,粘缠双臂肩宜松。按下松腹归元候,吐尽浊气清气生。此为太极拳出势预备动作之形势,站定时,头宜正直,内含顶劲,眼向前平视,胸微内含,脊背拔起,不可前俯后仰,两肩下沉,两肘微坐,两手下垂,指尖向前,掌心向下,腰胯稍松,两足距离与两肩相齐,在此时,精神内固、气沉丹田、一任自然,不可造作。守我之静,以待对方之动。然而人们每于此姿势,容易忽略,殊不知无论练法用法,俱不得脱离此势,望学者首当于此注意也。(一)凡拳路于演习之前,必有予备,以唤起全身注意,若警告其振作精神,从事练习。且有致敬礼于参观者之意,与体操之立正相同。太极拳以心意作用运动筋肉,将练习时必须精神专注,方克有济。故此式于太极拳术中尤为重要。(二)两臂含有掤意,双手含有按意,肩能靠,胯能击。(四)起式以安静心神,养其虚灵之气,以备对方不测之来手,周身各部都可相抗而动,切勿轻视之。(五)此式为予备之姿势,用以注于全身,以备接演下式,为太极拳之开门式。此拳术为一气浑沦,空空洞洞 ,无思无虑,以心意为主旨,不作半点勉强态度。学者须在此中理解,则深得自然式之太极拳三昧也。(九)(1)设对方于我身后,两手分握我下臂近腕处,我两手即以松沉劲向前平举,其握必解,(2)设彼于我前方双手按握或推我双手近腕处,我腕部以松劲接住对方双手,以掤劲向前举起,则对方直推之力自卸。(十)“百拳之法,以眼为纲”。“眼为心之苗”,眼是先锋,在整套拳路内,眼光在始终严正的注视目标。目光的转移,应当略先于动作,凡意欲去何处,必须目光先去,随即身、手、足前去。起势是一波三折的拳式,运动量很大,腰先左转,再右转,又微左转,最后右转,以套腿、掤发、掷跌对方为结束。全凭右腿支撑体重,才能左右逢源,克敌制胜。太极拳属于短打拳法“若要短打敌长拳,跟身到腋是良方”。故太极拳以步法敏捷,见手即进为原则。起势即接住来手,进身用腿,粘随不脱,手腿并用。“太极拳的手进三分,足进七分”。不要光靠双手的作用,要多多注意双腿的作用。动必进步以占优势,进必套(套腿)插(插裆)以跌人。“柔过劲”是未着人身时,丝毫不用力;“刚落点”是沾着人身,得机得势,似雷震电闪,“混身合下力千斤”。(十一)用法:(1)膝撞法:假定对方右足在前,以右拳击我胸(顺步拳),我稍屈膝蹲身,腰微左转,双手自下而上,右手沾粘对方小臂,左手沾粘对方上膊肘节处。随即右足尖外撇,腰身右转,双手向右后划弧、引领来拳落空,但我双手仍控制其右手臂。同时我起左膝撞击对方右大腿外侧,使受创痛而向后荡开,打开其下部门户,便于对其后足(实腿)施用套、蹬、跪、踩以及膝顶等跌打之法。撞击之劲要猛脆,才能打开其下部门户。起势即体现了太极拳手足并用、柔化刚发、后发先至的短打拳法原则。(2)套跌法:膝撞打开对方下部门户后,我乘势左足前伸,套住对方后足跟,足尖内扣,随即弓腿以膝顶撞对方膝节,同时我左手前送,发刚劲脆快,以掷跌对方。变着:(3)勾跌法,膝撞打开门户后,我乘势左足前伸、插向对方后足(实腿)跟里侧、足尖外撇、勾住其后足跟,我左足前弓、以膝顶撞对方膝节,同时我左手前送、发刚劲以掷跌对方。(4)蹬膝法:打开其下部门户后,我起右足横蹬对方后足(实腿)的膝关节,对方立即跌倒,甚至折断膝关节。(5)见手即踢。对方以拳击我上中部,我两手沉肘,一前一后,侧身护胸,手掤旋而上,截击对方肘关节(即前手)如刀砍斧削,使其疼痛,同时起前腿踢其臁骨或膝关节,目视其耳,一踢可中其臁骨。因对方出手也必三尖(手尖、足尖、鼻尖)相对,我不看其前足,视其耳的垂直线而踢,彼不防我使腿,故易跌中。踢中其臁骨后,我足即踏其足面,我手向前发劲。我起腿彼如后退,我进步粘随近其身而跌打之。腿长手短,腿力大,对方打击敏捷者,宜用见手即踢之法。(6)管臂套脚跌法:对方以右顺步拳击我,我进左足套其前足,双手引开来力,控制其臂于胸前,我边引进,边右手内收,左手外旋掤出,彼受逼前倾,必有反力挣扎,我利用其反力,腰左转,左手即向左后捋,彼前足被我套住,容易向我身左后方跌倒。(7)手合胸开法:我双手轻管对方单臂,引近胸前,对方乘势用肘挤击我胸,我两肘沉下,两手突然用抖劲向内收,使其单臂挺直向我身,同时我胸部突然挺向外,猛抖其肘关节,对方肘关节必受创痛。此谓“手合胸开”,也叫“外合内开”。(8)採捋螺旋衬跌法:彼以右顺步拳打来,我双手粘接引向胸前,突然向右转腰变脸,目往右后下方瞧;同时右手採拿其腕节、左手螺旋外旋,尺骨处粘其下膊近肘关节处,猛向右后方发劲,同时我左足前探,衬在对方前足里侧,足跟向后一拧,则对方更易向前下方跌出。(9)套脚挤跌法:我双手向右后引其单臂,我左足踏其前足面,彼如抽回脱逃,我乘势粘随(变着)进左足套住其右前足,我裆劲下沉,身前进,左手往前掤,以整体劲掷跌之。(变着)后手紧随向前上撩起(撩阴),再上冲击其下颔,右膝上顶(顶阴、撞腹),随势下落则击胸、踏脚。此乃撩阴、冲颔、顶膝、撞腹、击胸、踏脚之连续进攻手足并用之法。(十一) 起式是太极拳予备动作的姿势,立时头要正直,意识上要含有顶劲,眼要向前平看,含胸拔背,不可前俯后仰,要沉肩垂肘,两手指尖向前,掌心向下,松腰胯,两足尖正对前方直踏,平行分开,与肩同宽,尤其要注意精神内固、气沉丹田、一任自然,不可牵强,守我之静,以待人之动,那末内外合一,体用兼全。许多人对起式极容易忽略,不知这是练法和用法的根本所在。希望学习者首先注意练好这个动作。(十二)二、拦雀尾 “释名”:此式内含掤、捋、挤、按诸法。取两手持雀头雀尾,而随其旋转上下之意。一名拦切尾,拟对方之臂为雀尾,拦之以缓其前进之力,即乘势前切以掷之。“歌诀”:太极拳法妙无穷,掤捋挤按雀尾生。 掤式劲点在两臂,捋式劲点在掌中。 挤式劲点在小臂,按式劲点在腰攻。欲知此中玄妙处,勤练推手功乃成。“用法”:搭拗手时,搭处则外挂前推。搭内则,内拦、採起、前推。若搭顺手时,则拦其肘外方前推。搭内则向外挂其肘或腕即前推,(二)对方如右拳打来,我以右手粘之,彼如又以左拳打来,则左手粘其手腕,进右步、如右步本在前则不必进,以右臂捋之,彼如向后夺、则趁其夺劲挤之,或按之,看其形势如何而应用之可也。(三)对方用右拳击来,我以两手向前掤化其力,彼欲逃遁,我即随腰下捋敌手,彼如向后将手抽回,即随其劲往外排挤,或向前按之。然彼攻势无一定法则,宜随机应变,观其动作而应付之。(六)此式为平提、下按、掤起、掤止、捋起、捋止、推挤、平按、右拦、左拦诸法。按:此式动作虽分,而精神不可分,其绵绵不断之意,尽在其中,盖太极拳每一动作,均以腰干为轴,四肢为轮,轴动而轮转自如,则拙气拙力化矣。(九)拦雀尾掤、捋、挤、按四式为太极拳之总手,在套路和推手中都有重要的位置,也是较难掌握的动作之一。初学时应对其中各式的要求,反复演练,细心体会,一式掌握熟练,再求一式,不可一蹴而就,否则陋习渐深,日后难改。(十)杨式太极拳拦雀尾,连续进攻之法,变化多端,一般为甲方出右手掤截乙方右手来拳,随即(1)甲抓拿对方腕关节猛力向下採,使之前倾,同时甲以左掌扑击乙面。即採即打,採打是一拍,不是二拍。(2)左採右捋:乙左手上掤粘接甲扑面掌,甲左手内旋採拿乙左腕向左採去,同时以右手尺骨处粘贴乙左上膊向左侧捋。(3)甲转腰採捋:甲腰左转,重心后移,沉肘、向左侧急採、急捋、使乙前倾欲跌。(4)乙被採捋,前倾欲跌,势必向后挣扎,甲乘势借力打人,弓腿,身前移,右手内旋,以尺骨处向前滚转发劲(挤劲)对准乙虚弱不稳点刚脆地发劲使跌出。(5)乙双手按甲,甲双手在上,即往后坐身,双手回抹以化解之(吸气蓄势),随即弓腿进身,两小臂贴住乙两手,而双掌向前猛按,将乙打出(呼气发劲)。(6)乙双手按甲,甲双手在下,即往后坐身,两小臂掤住乙两小臂化解之(吸气蓄势)。随即弓腿进身,两小臂贴住乙两小臂而双掌向前猛按乙胸部。【(5)、(6)两式均为甲以双按破乙的双按】。(7)採拿劈打:乙如以左手打甲,甲以左手採拿其腕向左下急採,同时举右手直下,劈打乙左手肘关节。(8)上採拿下套跌:甲左手将乙左手急向左下採,同时左足上步套在乙右足外侧,甲右掌猛按乙左肩膊,使乙向其自身右后跌出。(9)以膀打肘:乙如以左手打来,甲左手採拿乙左腕,向左下猛採,同时上右足,腰左转的劲以右膀猛靠乙左手肘关节处。(10)破双按撞胸法:乙双手按甲胸,甲坐稳后腿,两手急回按(带有往下採的劲),乙的两小臂近肘关节处,使乙前倾失去平衡,甲急上半步挺胸猛向乙胸撞去,乙正当前倾呼吸失调,被猛撞必然受创痛,甚至往后跌出。(十一)拦雀尾是太极拳体用兼全的总手,在推手时要求沾粘连随往复不离不断,就用雀尾比喻手臂,并把它作为总名拦雀尾。它的用法有四,叫做掤、捋、挤、按,也称为四正手。(十二)拦雀尾掤法“歌诀”:左掤 初运鸿濛阴阳现,起落开合太极图 转身左掤出左步,右採横掤出自然 右掤 架御敌手须用掤,意欲粘回勿近胸 最忌板滞与偏抗,活泼全在转腰功。用法:对方从对面用左手击我胸部,我将右足就原位稍往外转动坐实、随起左足往前踏出一步、屈膝坐实,后脚伸直,两脚左实右虚。同时将左手提起至胸前、手心向内、肘尖略垂、即以我之腕贴在彼之肘腕中间,用混劲往前往上掤去,不可露呆板平直之像,则彼之力既为我移动,彼之部位也自然不稳了。(一)接前式彼手击来,我用手掤架,如我手在彼手的臂下,则以肱用横劲掤彼胸腋部。如我手在彼手臂上,则掤彼之臂部及胸口。(四)假定对方以右手贴我左臂肘部,左手贴我左手腕部,欲向我胸部按来时,我即以左臂抱园、以虚灵之气势、掤粘对方双手,右手随扶其肘关节以作捋化的准备。(五)掤手是杨式太极拳的总手之一,也是推手中的接手,意念在腕的上缘。打手时一般以腕部与人相接,劲点也在腕的上缘。掤手在杨式太极拳中使用最多,也最有效。这里的掤法是向前向上转腰横出,用的是横劲。(七)左掤:设对方以右掌或拳击来,我即将左臂提起,用掤劲(粘劲)将对方之臂架起,使其不得接近我胸,如果以腰带臂、使臂、手齐向外翻,变掌心向外,即可将对方之臂握住,利用採劲将其力引化至一侧,使其落空,失去重心,必为我制。(八)右掤:设对方以左掌向我击来,我即上右腿,以右臂置对方左臂近肘处,并以左手掌心侧向外,按住对方腕部,握住对方手腕,再以右掤向上掤起,而左手在下用採的手法向下採,再加以按劲,此时就会使对方两臂之间的肘部、处于上提、下压被撅之势,轻则被动双脚离地,重则定被撅断臂。(八)(1)左掤,对方以右手击我胸部,我用右手採住对方右小臂,左手沾粘对方上膊肘节处,双手往右顺採,使对方来劲落空。而左膝、足提起,有封顶对方右腿之意。若对方抽手回步,我左手臂或在对方臂上,或在对方腋下,用横劲掤出。而左足落地时,有踩、勾对方之腿脚之意。(2)右掤:设对方用右拳向我胸部击来,我以右手腕关节截击对方的肘关节。而右足落地时,有踩、蹬之意。(十)如对手从对面用左手击我胸部,我将右足向右侧分开坐实,随着提起左足前跨一步,屈膝坐实。右腿伸直,成左实右虚的左弓步。同时将左手提到胸前,手心向内,肘尖略垂,用我左腕贴在对方的肘腕之间,用横劲向前上方掤去(不可呆板平直),那么对方的力既为我牵动,他的部位也自然不稳了。(十二)拦雀尾捋法“歌诀”:顺取肘腕捋勿空,不抗不匾见真功 本有舍已从人意,原为引人从已行“用法”:设对方用右手击我右侧肋部,我即将右足向右前迈出,屈膝踏实,左脚变虚,身也同时向右拗转,眼随往前看,左右手同时园转往前出动。右手在前,手心侧向里,左手在后,手心侧向下,当转至右手心向下左手心向上时,速将我右腕里面贴彼肘上臂部外侧,左腕外面贴彼肘下臂部外侧。全身坐在左腿,左脚变实、右脚变虚、往我胸前左侧捋之。则彼之身法,即随之倾斜。(一)设自己掤开其右手,彼换以左手击我腹部或肋部,将右肱粘其左肘,同时左手掌缘黏採彼之左腕,往左侧以腰腿劲捋之。(四)对方双手按我左臂,弓步向我胸前按进时,我即向左侧含胸坐身,左臂外旋以掤化其力,右手管其肘部关节顺势向左后捋之,对方如按劲过猛,重心前失,必向前扑倒。(五)(1)捋是拖腕捋肘,施用时顺对方的来力,向里引进,使对方力量落空,即转腰将对方向一侧捋出。(2)捋对方的手臂要管住对方的腕、肘关节,杨式太极拳在推手中有一条重要原则是“管活的不管死的。”意思是管住对方身上活动的关节,管住了对方活动的关节,则对方转动不灵,不易走化。就手臂而言,腕和肘是活动的关节,捋对方时,管住了这两个关节,就容易拿住对方。(3)捋式右手意念在手背,劲点在掌下缘。左手意念在手背,劲点在手背或虎口处。(4)实施捋法时注意与对方“黏随”因为捋时左手是用手背粘人,必须与对方黏住,才能随对方的变化而变化。粘连黏随这里重点突出“黏随”二字。(七)对方感觉我有撅意之前,很快坠肘欲走,我即由左向右转身,速将我之右臂向内翻转,搭在对方之肘臂背部上方,由右向左向下压,握住对方手腕之左手向上提,这样一压一提,使对方之肘关节处于向下被撅之势,这自然会使对方失去重心,难以自制。(八)设对方双手按我左小臂,或以左手来击,我左手或拿,或採对方左手腕部,右手腕及小臂处沾黏对方肘关节上,以引进滚动之劲捋之。(十)对手用左手击我肋部,我立即收右腿向右前方踏击,屈膝踏实,左脚变虚,身体同时向右转,眼随往前平看,左右手同时园转,往右前出动,右手在前手心侧向里,左手在后,手心侧向内,转到右手心侧向下,左手心向上时,迅速将我的右臂肘腕之间侧面(尺骨侧)黏住对手的右上臂、左手腕侧仰、用腕掌粘住对手的手腕背臂上,向左外侧,全身坐实左腿,如对手进攻,我即向内胸前,向左侧捋来,那末他的根力就被拔起,身体也就随着倾斜了。偏着:(1)如对手要抽臂回去,我即乘势前按。(2)如对手用靠进攻,我即垫左步,左足虚(脚尖点地)含胸,用右手击对方左肩,使之向左跌出。(十二)拦雀尾挤法“歌诀”:捋式变挤顺手缠,得机发劲莫迟延。 预防敌拳又钻来,变成双掌推向前。“用法”:设对方往回抽其臂,我即屈右膝,右脚变实,左腿伸直左脚虚,腰身长起随之前进,眼神也随往前略往上看去,同时速将右手心翻向上向里,左手心翻向下,合于我之右腕上,乘其抽臂之际往出挤之,则彼必应手而跌。(一)设对方被捋后,彼往下抽回其手,我则屈右膝,伸腰腿,随其势,向前挤进,我劲入笋时,将右肱部向外向上翻出。(四)我将对方来力捋化后,对方如欲稳定重心,必要将手抽回,我即翻右掌,以掌根制其左上臂,弓步向前向其胸肋部挤去,左手随附于右手腕部以助挤势。(五)(1)挤法是使用合劲和长劲,合劲是两手合成一劲施于对方身上。长劲是全身由脚而腿而腰形于手臂,串成一劲,伸腰长往而发。(2)挤法是直线发劲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