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doc_第1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doc_第2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doc_第3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doc_第4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学院: 姓名: 指导老师:郑向勇 时间:2010年6月27日目 录一、 工程设计概述3(一)设计范围3(二)设计资料3(三)设计目的3(四)设计任务3(五)设计要求3二、污水与污泥处理程度的确定与流程的选择3(一)处理程度的确定.3(二)处理流程的选择 .4三、各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4 (一)提升泵站.4(二)格栅.4(三)平流式沉砂池6(四)SBR活性污泥法工艺.8(五)污泥处理设计131、污泥浓缩池设计132、污泥脱水间143、污泥泵房.14(六)消毒接触池.14四、另附:厂区总平面图152010-6-27一、 工程概述(一)设计范围对污水处理厂内的主要污水处理构筑物的工艺进行设计,包括格栅、沉砂池、SBR工艺曝气池、污泥浓缩池、污泥贮泥池等。(二)设计资料进水水质要求出水水质水量,风向,进出水条件BOD=230mg/LBOD=30mg/L设计水量Q=6万m3/d,进水管管底标高-3.50m,排放水体常年洪水位标高-1.50m,常年主导风向西南风(三)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掌握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理论知识。1. 复习和消化所学课程内容,初步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了解并掌握污水处理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步骤和技术资料的运用;3训练和培养污水处理的基本计算方法及绘图的基本技能;4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了解国家环境保护和基本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四)设计任务根据已知资料,确定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计算各处理构筑物的尺寸,绘制污水处理的总平面布置图,并附详细的设计说明书。(五)设计要求1、设计说明书内容包括下列各项:(1)目录;(2)污水与污泥处理流程选择; (3)各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确定各有关设计参数、负荷、尺寸;说明书应简明扼要,力求多用草图、表格说明、要求文字通顺、段落分明、字迹工整。2、绘制图纸要求:厂区总平面图(1:200-1:500)。图中应表示各构筑物的确切位置;各构筑物之间的连接管道及场区内各种管道的平面位置;辅助建筑物的位置等;二、 污水与污泥处理程度的确定与流程的选择 (一) 处理程度的确定1、 设计水量Q=60000m3/d=0.69444m3/s2、污水中BOD的处理程度根据进水BOD=230mg/L,出水BOD=30mg/L,则可得污水处理程度为 EBOD5=(S0Se)/ S0=(23030)/230100%=86.96%(二)流程的选择 根据所学水污染控制方法及课余资料补充,选择生物处理。在生物处理中,选择国内技术比较成熟的活性污泥法-SBR工艺。该工艺系统组成简单,一般不需设调节池,可省去初沉池,无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系统,基建费、运行费较低,且维护管理方便;该工艺耐冲击负荷能力强,一般不会产生污泥膨胀且运行方式灵活,可同时具有去除BOD和脱氮除磷的功能。而本设计污水处理工程没有要求脱氮除磷的特殊要求,主要去除目标为BOD5,故本设计采用SBR工艺二级生物处理,曝气池采用微孔曝气器。污水及污泥的处理工艺如图所示。污水格栅提升泵站沉砂池SBR污泥浓缩池污泥贮泥池 消毒接触池 中心控制室 计量设备 污泥脱水机 排水或三级处理 外运填埋处理三、 各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一)格栅 格栅设在处理构筑物之前,用于拦截水中较大的悬浮物和漂浮物,保证后续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本设计中,格栅于明渠连接,提升泵的来水首先进入稳压井后,进入格栅渠道。 格栅计算图设明渠数N1=3,明渠内有效水深h=0.5m,水流速度v1=0.6m/s ,则明渠宽度b1为 =0.69444/(0.60.53)=0.7716m 1、格栅的间隙数量n 取栅前水深h=0.5m,过栅流速v=0.8m/s,栅条间隙宽度d=0.02m,格栅倾角=60,格栅数N=3,则栅条间隙数n为 =0.69444(sin(60)(0.5)/(30.020.50.8)=27 2、格栅的建筑宽度b 设栅条宽度s=0.01m,则栅槽宽度b为 b=s(n-1)+dn=0.01(27-1)+0.0227=0.8 m3、栅后槽的总高度H 水流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为 h2=v22gsink=k(sd)4/3v22gsin =32.42(0.010.02)4/30.822gsin60=0.0815 m,取h2=0.1m。式中:k-系数,格栅受污堵塞后,水头损失增大倍数,一般取k=3; -形状系数 ,本设计中,栅条采用锐边矩形断面,=2.42;栅槽总高度H为: H=h+h1+h2=0.5+0.3+0.1=0.9m 式中: h1 -栅前渠道超高,m,一般取h1=0.3m。4、格栅的总建筑长度LL=L1+L2+1.0+0.5+H1tan=b-b12tan1+l12+1.0+0.5+H1tan=(0.8-0.7716)/(2tan(20)1.5+1.0+0.5+(h+h1)/ tan(60)=2.02 m式中:Ll2-格栅槽与出水渠道渐缩部位长度,一般取L2=0.5L1; H1-栅前渠道高度,0.8m; 1-进水渠道高度开角(),一般取1=20。5、每日栅渣量WW=Q总W186400KZ1000=0.694440.186400/(1.31000)=4.615m3/d 式中: W1-栅渣量(m3/10m3),本设计中取W1=0.1m3栅渣/103m3污水; KZ-生活污水流量总变化系数,取1.3 由所得数据,所以采用机械除污设备。(二)污水提升泵站采用螺旋泵,污水泵的设计流量采用污水的设计流量Q= 2500 m3/h,拟选用2台泵,其中一用,单台提升流量为1250 m3/h。污水提升泵房尺寸: LBH =20m10m6m.(三)沉砂池(平流式沉砂池)1、沉砂池工程设计原则:(1)城市污水厂一般均应设置沉砂池,工业污水是否要设置沉砂池,应根据水质情况而定,城市污水厂沉砂池的只数或分格数应不少于2,并按并联原则考虑。(2)设计流量应按分期建设考虑。a .当污水自流进入时,应按每期的最大设计流量计算;b .当污水为提升进入时,应按每期工作水泵的最大组合流量计算;c.在合流制处理系统中,应按降雨时的设计流量计算。(3)沉砂池去除的沙粒比重为2.65、粒径为0.2mm以上。(4)城市污水的沉砂量可按每106m3污水沉砂30m3计算,其含水率约60%,容量约1500kg/m3。(5)除砂宜采用机械方法,并设置贮砂池或晒砂厂。贮砂斗的容积应按2日沉砂量计算,贮沙斗壁的倾角不应小于55。排砂管直径不应小于200mm,使排砂管畅通和易于养护管理。(6)沉砂池的超高不应小于0.3m。(7)池底坡度一般为0.010.02,并可根据除砂设备要求,考虑池底的形状。 2、沉砂池设计参数:最大流速为0.3m/s,最小流速为0.15m/s。最大流量时,停留时间不小于30s,一般采用30s60s。有效水深应不大于1.2m,一般采用0.251.0m,每格宽度不宜小于0.6m。进水部位应采取消能和整流措施,应设置进水闸门控制流量,出水应采取堰跌落出水,保持池内水位不变化。目前,应用较多的沉砂池池型有平流式沉砂池、曝气沉砂池和竖流式沉砂池,几种沉砂池各有特点,应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选定。本设计选用平流式沉砂池。平流式沉砂池是常用形式,具有构造简单、处理效果较好、易于排出沉砂的优点,污水从池一端流入,呈水平方向流动,从池另一端流出。平流式沉砂池由进水装置、出水装置、沉淀区和排泥装置组成。其上部是水流部分,水在其中以水平方向流动,下部是聚集沉砂的部分,通常其底部设置12个贮砂斗,下接带间阀的排砂管,用以排出沉砂。(1)长度L设污水最大设计流量时,在沉砂池中的水力停留时间t为30s,速度为0.25m/s,沉砂池的总长L为L=vt=300.25=7.5m(2)水流断面面积A=0.69444/0.25=2.78m2(3) 沉砂池总宽度b设有效水深h2为0.67m,则沉砂池的总宽度b=A/h2=2.78/0.67 =4.15m (4)贮沙斗所需容积V0.6944430286400/(1.3106)=2.769m3式中:X-城市污水的沉砂量,一般采用30m3/106污水; T-排砂时间间隔,d,一般按2d内沉砂量考虑; kZ-生活污水流量的总变化系数。(5) 贮沙斗各部分尺寸计算设贮沙斗底宽b1=0.5m,斗壁与水平面的倾角为60;则贮沙斗的上口宽b2为b2=2h3tan60+b1=21.4tan60+0.5=2.12 m贮沙斗的容积为 V1=13h3S1+S2+S1S2 =131.42.121.4+0.25+2.121.40.25 = 1.9m3(6) 贮砂室的高度h3设采用重力排砂,池底坡度i=6%,坡向砂斗,则 h3=h3+0.06l2=h3+0.06(L-2b2-b)2 =1.4+0.067.5-22.12-0.22=1.56 m(7) 池总高度hh=h1+h2+h3=0.78+0.67+1.56=3.01 m式中:h1-超高,取0.78 m; h3-贮沙斗高度,m。(8) 核算最小流速vmin vmin=Qminn1Amin=0.18m/s0.15m/s,符合要求。式中:Qmin-设计最小流量,m3/s; n1-最小流量时工作的沉砂池数目; Amin-最小流量沉沙池中的水流断面面积,m2。(四)序批示活性污泥池(SBR活性污泥法工艺)1、SBR法工艺概述:SBR法工艺设施是由曝气装置、上清液排出装置以及其他附属设备组成的反应器。SBR对有机物的去除机理为:在反应器内预先培养驯化一定量的活性微生物,当废水进入反应器与活性污泥混合接触并有氧存在时,微生物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新陈代谢,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CO2和水等无机物,同时,微生物细胞增殖,最后将微生物细胞物质与水沉淀分离,废水得到处理。SBR不同于传统活性污泥法,在流态及有机物降解上时空间的推流的特点,该法在流态上属完全混合型,而在有机物降解方面,有机机制是随时间的进展而降解的。该法是由一个或多个SBR反应器-曝气池组成的,曝气池的运行操作是由 :流入、反应、沉淀、排放、待机等五个工序组成的。2、SBR工艺主要设备: 鼓风设备:SBR工艺采用鼓风曝气系统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空气。 曝气装置:为微孔曝气器,本设计中采用固定式微孔曝气器。 滗水器:本设计采用旋转式滗水器。 水下推进器:水下推进器的作用是搅拌和推流。 自动控制系统:创造满足微生物生存的最佳环境。 3、SBR设计参数选定参数1)周期参数 NTC=24式中:N-周期数(1/d);TC-周期长(h)。在一个运行周期内有反应时段、沉淀时段、排水时段和进水时段,他们之间要满足以下关系: TCTF+TS+Te, TCTj+TS+Te 式中: TF:一个周期的反应时间; TS:个周期的沉淀时间; Te:一个周期的排水时间; Tj:一个周期的进水时间。vs=650XHSVI式中: SVI-污泥体积指数,mL/g,一般取150120;实际沉淀时间TS=TS+Te-1/6,总污泥沉降距离Hd=TSvs。一个周期的反应时间不应小于2h,确定反应时间TF=TC-TS-Te。综合各方面情况选定周期参数为:周期数N=6(1/d);周期长TC=4h;反应时段TF=2h/周期;沉淀时段TS=1 h/周期 ; 滗水时段Te=1 h/周期 2)池数为实现连续排水和便于配水,以4池为宜,故选定M=4池3)设计高水位H日本下水道事业团主编的序批式活性污泥法设计指南规定H=46m是可行的。选定H=6m。4)安全高度安全高度常用数值范围为Hf=0.60.9m,故选定Hf=0.7m。 设计水量 Qd=60000m3/d 。计算污泥量取污泥产率系数Y=1.03,污泥龄cF=12d则反应污泥量 XF=Qd cFY( S0-Se)/1000= 60000121.03(230-30)/1000=148320Kg式中:Se-出水BOD浓度,mg/L。总污泥量 1483204/2=296640Kg 计算池容V=(Hf+Hf2+62400QhHTSSTSVIN)STSVI1300TS=0.7+ 0.72+62400(60000/24)6(1+1-1/6)/(2966401506)0.5296640150/1300(1+1-1/6)=62172.22 m3式中:TS-实际沉淀时间,h/周期; ST-总污泥量XT,kg。排水深度 600006/(662172.22)=0.965m污泥浓度 296640/62172.22=4.77g/L XL=HHLXH=HH-HXH= 6/(6-0.965) 4.77 =5.684g/L15543可行故SBR每池均为:LBH =72m36m6m核算污泥负荷=230/12 1.03 (230-30)=0.093 KgBOD/(KgMLSS.d)水力停留时间2462172.22/60000=24.87h计算需氧量、供气量1) 实际需氧量O2降解单位含碳有机物需氧量OC 设水温为10,污泥龄为12d,则计算得, OC=0.56+0.15121.072(10-15)1+0.17121.072(10-15)=1.081 kgO2/kgBOD在高温情况下,设水温为25,污泥龄选为2d即可,考虑安全因素,按6d泥龄计算是非常保险的,此时OC=1.14 kgO2/kgBOD,比低温条件高,故本设计取OC=1.14 kgO2/kgBOD。需降解BOD量St 由活性污泥工艺简明原理及设计计算公式St=fcQa S0-Se1000 = 1.2560000(230-30)/1000=15000KgBOD/d式中: fc-波动系数,由c(d)为6d,查表得fc=1.25。按公式Nht=QdNk-0.05 S0-Se-Nhe+510-3 (kg/d)计算可得需硝化的氨氮量Nht,由于本设计没有对脱氮除磷方面作特别要求,故可以忽略不计。综上得,实际需氧量O2=OCSt+4.57Nht-2.86Not =1.1415000+0-0=17100 KgO2/d所以,单位需氧量为6056.35312.5=1.14 kgO2/kgBOD。2) 修正系数K0按活性污泥工艺简明原理及设计计算中公式计算,各参数参考取推荐数,曝气器效率为20%,则可得Ot=211-EA79+211-EA100 =211-0.279+211-0.2100 =17.54%式中:EA-曝气设备氧利用率。取Pb=1.013(105Pa),则 8.4(17.54/42+1.013/2.068)=7.62 mg/L K0=CsCsw-C01.024T-20 = 9.2/0.85(0.97.62-2) 1.024(25-20)=1.979式中: -混合液中KLa值与清水中KLa值之比,我国规范的建议值为 =0.85; -我国规范的建议值为 =0.90;Cs-标准条件下清水中饱和溶解氧,Cs=9.2mg/L;C0-混合液剩余溶解氧值,一般C0= 2 mg/L。3) 标准需氧量OS OS=K0O2=1.97917100=33840.9 kgO2/d4) 供气量 33840.9/(0.280.2)=604302Nm3/d取曝气时间T0=1.8h/周期,则单池小时供气量(Gs)ih= GsNMT0 =604302/(641.8)=13988.5 Nm3/(池h)主要设备计算1) 曝气器曝气器数量按实际小时供气量计算,设每个曝气器供气量为2 Nm3/h,每池曝气器数为 Mi=(Gs)ih2=13988.5/2=6995个。全厂需曝气器 27980个。2) 鼓风机全厂4个反应池作一个系列,用一台风机向系列的池中供气,再由于曝气时间有完全错开的池,故全厂只需设2台风机,1用1备,每台参数Q=1(Gs)ih=27977 Nm3/h P=0.3 bar 3) 滗水器 每池贮水量Vi就是滗水量,每池设滗水器1台,全厂4台,每台参数为 Q=1440 m3/h。堰负荷 q28 L/(sm) ,堰长 l14 m。4) 潜水搅拌器缺氧时段需要搅拌,搅拌功率按5W/m3池容计算,每池设2台水下搅拌器,每台功率为515543/2=38.9KW,取Ni=39 kW,全厂8台。5) 剩余污泥泵全厂4台,每池1台。剩余污泥从反应池排放,排泥时要注意不影响沉淀和滗水。全厂剩余污泥量为148320/12=12360KgSS/d反应池中污泥浓度是变化的。最高水位时,污泥浓度最低,XH=4.77 g/L。在计算污泥体积时,按最不利的情况,即用XH计算: Qw=XwTXH=12360/4.77=2591.19m3/d每池每周期排泥量 2591.19/(64)=107.97m3排泥时间按0.5h计,剩余污泥泵的流量为 Q=107.97/0.5=215.94 m3/h(五)污泥处理设计1、污泥浓缩池设计本设计中,污泥浓缩池用以贮存SBR工艺曝气池排出的剩余污泥。采用辐流圆形重力连续式污泥浓缩池,用刮泥机刮泥,采用静压排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2座浓缩池。(1)浓缩池总面积 12360/40=309m2式中:XwT-剩余污泥量,kg/d; M-浓缩池污泥固体通量,一般取值40kg/m2d。(2)单池面积,设计2个浓缩池。所以,A1=154.5m2(3)浓缩池直径 (4154.5/3.14)0.5=14.03,所以D取15m。(4)浓缩池工作部分高度取污泥浓缩时间,则h2=QwT/(24A)=2591.1912/(24309)=4.19m(5)每个泥斗受纳浓缩后的污泥体积V=Qw(1-P1)/ (1-P2)n=2591.19(1- 0.996)/(1-0.97)2=172.746m3/d式中:P1-进入污泥含水率,查水污染控制工程取;P2-浓缩后含水率,查水污染控制工程取;-浓缩池个数,每池设计个泥斗。(6)每个贮泥区所需容积V1=12V/24=12172.746/24=86.373m3(7)泥斗容积,泥斗与水平面夹角h5=r1-r2tan=4-2tan60=3.46 m V2=h53(r12+r1r2+r22)式中:-泥斗的垂直高度; -泥斗的上口半径,取值4m; r2-泥斗的下口半径,取值2m。(8)设池底坡度为,池底坡降高度为: h4=(D- r1) i=(15-4)0.1=1.1m(9)坡降可储存污泥的体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