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多项选择题 【30199】 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而且这种发展从总体上看呈加速趋势。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大的革命,分别是( )。A 农业化B 工业化C 机械化D 信息化E 现代化 答案: A,B,D单项选择题 【30158】 1932年英国经济学家莱昂内尔罗宾斯发表了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这篇著名的论文之后,经济学这一名称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内容上都与古典政治经济学区别开了。在这篇论文中,罗宾斯第一次正式地( ),并且罗宾斯关于经济学的这一定义几十年来被经济学界所广泛采用。 A 对以往的经济学流派进行了科学的划分B 把经济学定义为研究稀缺资源配置的科学C 定义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D 把政治经济学定义为研究具有交换价值的、并为人所必须、有用或喜爱的物品或产品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的规律的科学 答案: B单项选择题 【24818】 对于生产关系或经济制度的起源和演进,马克思是从( )出发进行分析的。 A 劳动过程B 交换过程C 消费过程D 流通过程 答案: A单项选择题 【30236】 人类区别于一切动物的主要标志是( )。A 自立行走B 语言的产生C 劳动D 复杂思维 答案: C论述题 【58569】 如何理解分工的内在矛盾? 答案: 分工首先使不同劳动部门和不同劳动者之间相互分离和相对独立,使他们的劳动具有了个体性质。 分工使不同劳动部门和不同劳动者相互分离的同时,也造成了不同部门和不同劳动者之间的相互依赖,使每一个人的个别劳动具有了社会性。劳动的社会性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每一个劳动者生产的产品都不是为了自己消费,而是作为一定的有用劳动来满足他人或社会的需要。(2)从工厂内部分工看,由于实行劳动分工,每个劳动者都只能承担某种产品生产的一个环节或一道工序。在这种结合劳动的过程中,每个劳动者都只是一个特殊的器官,执行一种特殊的职能。从而造成了各个局部的操作环节和局部的工人之间的全面的相互依赖。在分工生产中,每一个人的劳动同时具有个体性和社会性两种属性,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但是,这两种属性之间又存在着矛盾。从社会分工看,个别劳动能否通过交换被社会所承认,从而转化为社会总劳动的一个部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一旦这种转化不能成功,个别劳动就不能被社会所承认,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这种劳动就是无效劳动,就是一种浪费。从工厂内部分工来看,劳动的个体化导致了生产的专业化,提高了单个劳动者的劳动效率;另一方面导致了劳动者劳动能力的片面化和劳动活动的单调化,造成了劳动者个人的畸形发展,制约了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劳动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分工所包含的这些内在矛盾是支配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矛盾。 多项选择题 【30251】 从工厂内部的分工看,分工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A 提高了劳动者的劳动技能熟练程度和劳动过程的连续性、规范性和科学性B 减少了因工作的变换而造成的时间的损失C 缩短了制造一件成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有利于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节约D 有利于在工厂内部形成规模经济E 有利于技术的进步和工具的革新 答案: A,B,C,D,E 多项选择题 【25062】 所有制这一范畴所表示的是狭义的生产关系,而不是广义的生产关系,即它是指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A 生产资料的归属B 生产资料的控制C 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地位D 剩余劳动的占有E 劳动主体之间的契约关系 答案: A,B,D单项选择题 【30210】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把人类的社会经济形态划分为( )几种形态。A 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现代资产阶级的和共产主义的生产方式B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C 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D 古代的、封建的、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生产方式 答案: A第一章单项选择题 【80103】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研究是从商品和商品经济开始的,其依据中不正确的是( )。A 商品是资本主义的细胞B 商品包含的矛盾隐含着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萌芽C 劳动价值论是剩余价值论的基础D 商品是一切财富的代表 答案: D多项选择题 【80101】 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满足的条件( )。A 对人有用B 是人类劳动的产品C 具有稀缺性D 为交换或出售而生产E 具有竞争性 答案: A,B,D单项选择题 【30289】 下列各因素中与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直接关系的是( )。A 生产条件B 劳动强度C 劳动熟练程度D 生产规模 答案: D多项选择题 【80853】 商品的价格水平与商品价值量、货币价值量的关系( )。A 价格水平与商品价值量的变化成正比,与货币价值量的变化成反比B 价格水平与商品价值量的变化成反比,与货币价值量的变化也成反比C 价格水平与商品价值量的变化成正比,与货币价值量的变化成正比D 在货币代表的价值量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仅与商品价值量的变化成正比E 价格水平与商品价值量的变化成正比,与货币价值量的变化没有关系 答案: A,D论述题 【58570】 试述价值规律的作用。 答案: 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有两个基本作用:一是微观作用,即择优汰劣,激励创新;二是宏观作用,即分配社会劳动,调节资源配置。价值规律的这两个作用是生产力发展基本规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表现形式。第一、择优汰劣,激励创新。商品是按其社会价值交换的。那些劳动生产率高,从而商品的个别价值低的生产者,在按社会价值出售商品时,较小的个别价值会转化为较大的社会价值,可以获得较多的货币收入;相反,只能获得较少的货币收入。这种由商品的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别引起的收入差别,会引发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一切商品生产者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为了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便力求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促使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推动了经济发展,促进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由此得到提高。 第二、分配社会劳动,调节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的核心,就是合理地分配由一定时期劳动人口数量决定的社会总劳动时间,即按比例合理分配社会劳动。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规律,是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实现的。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方面,任何商品生产者的产品都是为他人、为社会的使用价值,而产品是否为社会需要只有通过市场的检验才能确定;另一方面,每个生产者又是独立地做出生产决策的。作为价值规律实现形式的价格波动,起着揭示这些信息的作用。社会总劳动在不同生产部门的分配,就会随着价格信息诱导下的生产决策变动,不断作出调整,从而使前述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规律得以实现。多项选择题 【30277】 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 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B 劳动者的素质及熟练程度C 生产过程的分工和协作的合理程度D 生产的规模E 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 答案: A,B,C,D,E单项选择题 【30290】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 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矛盾C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 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矛盾 答案: C简答题 【30258】 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具有什么意义? 答案: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严格定义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反映了同一生产部门内部不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不同的部门,由于生产的使用价值不同,各自生产一单位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不同。一种商品与任何他种商品的交换比例,决定于它们的价值比例,而价值比例最终归结为不同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比例。因此,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果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正好相等,他的劳动耗费就可以通过交换全部得到补偿。如果他的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他的劳动耗费就无法在交换中得到完全补偿。如果他的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他不但能使自己的劳动耗费全部得到补偿,而且还会在交换中获得一个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超过其个别劳动时间的余额。单项选择题 【80102】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下列表现中,不正确的为( )。A 配置社会资源B 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 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D 引起和促进小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答案: C多项选择题 【30252】 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相比,简单商品经济的特点在于( )。A 以生产资料个体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B 生产的目的为了交换其他产品来满足自己的需要C 商品生产者之间进行等价交换,不存在剥削关系D 商品生产完全受价值规律自觉作用的支配E 商品生产完全受价值规律自发作用的支配 答案: A,B,C,E多项选择题 【30305】 商品价值( )。A 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B 体现商品的社会属性C 商品最本质的属性D 是历史范畴E 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答案: A,B,C,D,E 单项选择题 【30263】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与商品的二因素的关系是( )。A 具体劳动创造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使用价值B 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C 具体劳动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D 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 答案: B单项选择题 【80137】 斯密在对看不见的手的分析中提到:他常常是通过追求个人利益无意中为社会增加了福利,而且比他在有意为社会增加福利的时候干的更加有效这句话向我们表明了( )。A 市场调节的有效性B 一般情况下,市场调节优于人为调节C 任何情况下,市场调节都优于人为调节D 市场经济的完美性 答案: A简答题 【30232】 试述如何理解威廉配第的名言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答案: 具体劳动是使用价值的创造者。这是不以社会形态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无论在何种社会形态下,人类要获得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各种使用价值,必须从事各种形式的具体劳动。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我们说具体劳动是使用价值的创造者,并不是说物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具体劳动凭空创造出来的。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也就是人们以特定的劳动方式来改变自然物质的形态,以适应自身的特定需要的过程。离开了土地、矿藏和其他自然物质,具体劳动创造不出任何使用价值。因此,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英国学者威廉配第提出了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名言。单项选择题 【80961】 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间的关系是( )。A 使用价值是基础,交换价值是表现形式,价值是根本内容B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C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D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 答案: B 单项选择题 【30237】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 )。A 两者创造的价值量相同B 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量多C 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量多D 前者创造的价值量有时大于有时小于后者创造的价值量 答案: C多项选择题 【30174】 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分工分别是( )。A 农业与畜牧业的分离B 农业与手工业的分离C 商业及商人的产生D 农业与工业的分离E 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离 答案: A,B,C单项选择题 【30211】 价值是( )。A 商品生产的本质因素B 商品交换的形式C 商品的本质因素D 商品经济的实现 答案: C第二章多项选择题 【80105】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下列几个因素( )。A 流通中待售商品的数量B 市场的供求状况C 商品的价格水平D 存货周转速度E 货币的流通速度 答案: A,C,E 单项选择题 【80082】 信用货币的产生源于货币的( )职能。A 支付手段B 价值尺度C 流通手段D 世界货币 答案: A单项选择题 【30264】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 )。A 具有使用价值B 是商品且具有价值C 是金银D 是商品流通的手段 答案: B单项选择题 【80824】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A 只是纸币的主要职能B 是货币的次要职能C 是货币的基本职能D 是货币的唯一职能 答案: C辨析题 【30282】 价格标准就是货币的价值尺度。 答案: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货币的价值尺度作为衡量和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的职能是充当商品价值的外在尺度。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就是商品的价格。因此,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就是货币具有为商品定价的功能。要用货币来显示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就必须为货币确定一种计量单位。这种计量单位就是所谓价格标准。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日益成为价值符号,这些货币单位作为金属重量单位的意义逐渐在大众的意识中消失了,好像它们天生就具有计量价值的本领。这样,价格标准就常常被错误地等同于价值尺度。实际上,这二者是不能混为一谈的。须知,价格标准并不是货币的一个独立职能,它是由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派生出来的技术性规定。虽然货币的价值尺度的职能要借助这种技术性规定来实现,但二者是有区别的。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作为价值尺度,货币是价值即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劳动的化身,而价格标准则是货币的计量单位。单项选择题 【30238】 用于支付工资的货币执行的是货币的( )职能。A 价值尺度B 流通手段C 支付手段D 价格标准 答案: C多项选择题 【30175】 信用货币作为能够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信用凭证,具有双重性质( )。A 体现债权债务关系的信用凭证B 一种可转让的所有权凭证C 以信用为基础的货币符号D 以价值为基础的交换凭证E 以价值为基础的信用符号 答案: A,C单项选择题 【80139】 价格标准是由货币的( )职能派生出来的。A 价值尺度B 流通手段C 支付手段D 贮藏手段 答案: A单项选择题 【30212】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A 可用观念的货币B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C 必须用金属货币D 必须是支付债务的货币 答案: A 论述题 【58572】 试述货币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答案: 货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必须从货币经济自身的特点来认识。货币经济同实物经济有着本质区别。 其一、从货币对商品的实现过程的影响看,从商品流通过程看,商品首先必须卖出去转化为货币,耗费在商品生产上的劳动才能得到补偿,否则商品生产者就会陷入亏损甚至破产的境地。 马克思把它为商品的惊险跳跃。正常的货币流通是实现这种转化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从宏观上看,货币运动能否与商品运动相协调,不仅影响商品流通的时间和流通的费用,而且影响着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制约着社会再生产能否顺利进行。货币的出现使得商品买卖在时空上分离开来,促进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社会化发展。货币化的发展不仅为生产和交换的社会化发展提供了工具和手段,而且为之提供了第一推动力。其二、从货币对积累过程和资源配置的影响看,货币的产生促进了储蓄与投资的分离,积极地影响储蓄和投资,影响资源配置效率。首先,货币的引入使储蓄决策与投资决策发生分离,资本积累过程变成为储蓄和投资两个过程。储蓄者和投资者的异位使得储蓄得以在广泛的范围内按照预期收益率产生的投资机会进行分配再分配,从而有助于提高储蓄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整个社会的投资率。其次,从投资方面看,在没有货币的情况下,储蓄决定着投资;货币出现后,储蓄决策与投资决策分离,储蓄者想要进行的储蓄与投资者想要进行的储蓄并不一定相等。因此,货币经济条件下,政府能够利用货币政策积极影响投资过程。再次,在货币经济中,由于实物运动与价值运动的分离,整个国民收入的分配再分配都借助于货币形式来实现,货币的变动必然对经济变量产生影响。现实经济中货币的变动会通过一定的机制和途径影响实际经济活动。 第三章单项选择题 【30239】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 )。A 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造成的B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不可调和的产物C 资产阶级自身发展的要求D 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要求 答案: B多项选择题 【30225】 资本主义至今为止,经历了( )发展阶段。A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B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 殖民主义E 经济全球化 答案: A,B,C 单项选择题 【30161】 自由竞争最根本的前提是( )。A 资产阶级革命取得政权B 资本的统治C 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建立D 关于自由竞争的各种政策规定 答案: B单项选择题 【80825】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A 是在封建社会完全瓦解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B 是在封建社会内部萌芽和发展起来的C 是在原始社会末期产生的D 是与商品经济共生共灭的 答案: B单项选择题 【80084】 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存在多种缺陷的根本原因是( )。A 资产阶级的软弱B 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身的弊端C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足D 市场失灵 答案: C多项选择题 【80828】 资本原始积累促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的主要方式有( )。A 圈地运动B 海外殖民C 资本对劳动力的买卖D 国家立法E 通过商品经济对农业的渗透 答案: A,B,D 单项选择题 【30265】 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本质特征是( )。A 私有财产制度B 雇佣劳动制度C 自由竞争制度D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 答案: B单项选择题 【30187】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 )。A 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B 形式上的等价交换掩盖了事实上的剥削C 资本流通中等价交换与价值增值的矛盾D 剩余价值既在流通中产生,又不在流通中产生 答案: C单项选择题 【30291】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国有经济的本质是( )。A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B 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C 对私人资本具有强有力的调控能力D 国有经济充当着为私人资本服务的角色 答案: D 单项选择题 【30213】 经济全球化最重要的特征是( )。A 市场国际化B 科学技术超越国界C 资本国际化D 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答案: C第四章单项选择题 【30188】 劳动力商品最主要的特征是( )。A 劳动力价值可以还原为生活资料的价值B 劳动力使用价值是剩余价值的源泉C 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成为商品D 劳动力价值的决定受历史因素影响 答案: B单项选择题 【30162】 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 )。A 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 劳动和劳动力C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答案: B多项选择题 【80143】 剩余价值规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是: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不断扩大和加强对雇佣劳动的剥削B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生产剩余价值C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D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趋势E 剩余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的条件下仍然发挥作用 答案: A,B,C,D,E单项选择题 【30240】 个别企业加强工人劳动强度而多获得的价值属于( )。A 剩余价值B 绝对剩余价值C 相对剩余价值D 超额剩余价值 答案: B多项选择题 【80108】 马克思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具有什么意义( )。A 它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即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B 它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正确反映剥削程度的概念是剩余价值率C 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奠定了基础D 为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理论奠定了基础E 为计算资本周转速度提供了依据 答案: A,B,C,D多项选择题 【80107】 资本总公式G-W-G适用于( )。A 商业资本B 产业资本C 流通资本D 借贷资本E 可变资本 答案: A,B,D单项选择题 【80119】 按劳分配的实质是( )。A 按个人付出的社会劳动量进行分配B 反对剥削,实行平均主义C 一切劳动都平等,都没有差别D 反对剥削,反对平均主义,承认能力和贡献上的差别及其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答案: D论述题 【58573】 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 答案: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其内容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不断扩大和加强对雇佣工人的剥削。(1)剩余价值规律规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是要攫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这是由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的,具有客观必然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都作为资本的要素存在着。资本的本性决定了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止境的追求。资本主义生产必然服从这个动机-榨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2)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都服从追求剩余价值的目的。资本生产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是为生产剩余价值做准备和实现剩余价值的过程;资本主义的分配过程实质上是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资本家的个人消费是消费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以剩余价值的生产为前提的,并受到剩余价值规律的制约;雇佣工人的个人消费是劳动力的再生产过程,它是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劳动的必要条件。(3)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趋势。受剩余价值规律的支配,资本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的社会化。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的矛盾不断积累,发展到一定程度便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对造成生产力极大的破坏。这种矛盾的发展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必然为更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 单项选择题 【30214】 把生产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A 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B 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C 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实物存在形式D 在资本流通中的不同运动速度 答案: B 多项选择题 【80110】 劳动之所以不能成为商品的理由有( )。A 如果说劳动是商品,那么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劳动的价值也应由劳动决定。这是同义反复B 劳动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它不能够独立存在,所以工人不可能将它在劳动市场上与资本家相交换,从而不可能成为商品C 如果劳动是商品,根据价值规律必须进行等价交换,这不符合剩余价值规律D 如果劳动是商品,根据剩余价值规律,资本家要实现利润,就要进行不等价交换。这不符合价值规律E 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它是在劳动过程开始以后才存在的。如果劳动是商品,就等于说雇佣工人出卖了不属于自己的商品。这是不合理的 答案: A,B,C,D,E单项选择题 【25164】 在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方针时,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 )的关系。A 独立自主B 利用外资C 艰苦奋斗D 扩大内需 答案: A单项选择题 【80086】 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A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B 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C 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D 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答案: A第五章单项选择题 【30267】 马克思研究社会再生产运动的理论前提是( )。A 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和价值构成原理B 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的原理C 劳动二重性理论D A和B 答案: D辨析题 【30230】 固定资本由于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引起的价值损失叫固定资本的有形磨损。 答案: 错。固定资本的有形磨损是指固定资本由于被使用或因自然力的作用造成的固定资本物质上的损耗,又叫物质损耗或油性损耗;固定资本的无形磨损是指固定资本由于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引起的价值损失,又叫精神损耗或无形损耗。根据劳动生产率提高所造成的不同影响,无形损耗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生产完全不同类的劳动资料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造成原有的固定资本价值的下降:另一种则是由于出现了更为廉价的替代品,从而引起了原有固定资本价值的贬损。 简答题 【30310】 什么是资本周转?它与资本循环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案: 当资本循环不是当作孤立的行为,而是当作周而复始的、连续不断的过程时,就是资本周转。由资本周转的定义可以看出,资本循环是资本周转的阶段性组成,而资本周转是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资本循环。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又有所不同:资本循环主要是从资本运动的连续性方面揭示剩余价值的产生与实现过程,而资本周转则主要是从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揭示与价值增殖有关的问题。与此相适应,考察它们的目的也是不同的,考察资本循环,主要是分析资本在运动中要经过哪些阶段,要采取哪些职能形式,揭示单个资本运动必须具备的基本内在条件:考察资本周转,则是进一步分析影响资本价值运动速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资本运动速度的快慢对于资本价值增殖的影响又是什么。辨析题 【30178】 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答案: 此观点是正确的。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它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是因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等价交换是价值形式的交换,不等价交换只是对既定的总价值量的重新分配,都不产生新的价值。但是,离开流通领域,价值也不能发生增殖。因为一方面,资本家需要把货币投入流通,用以购买劳动力商品,这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凝结了劳动者剩余劳动的商品需要在流通领域出售,剩余价值才能够得以实现。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这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单项选择题 【30241】 社会总产品的( )是社会资本运动正常进行的前提;社会总产品的( )是社会资本运动正常进行的关键。A 价值补偿 物质补偿B 物质补偿 价值补偿C 价格补偿 使用价值补偿D 使用价值补偿 价格补偿 答案: A 单项选择题 【30189】 在购买阶段,资本家手中的货币同一般消费者手中的货币有质的差别,这种差别就在于他所购买的是生产资料和( ),即生产所需的物质要素,为( )的生产准备条件。A 劳动 商品B 劳动力 剩余价值C 劳动 剩余价值D 劳动力 商品 答案: B简答题 【30284】 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的划分与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的划分有何不同? 答案: 二者划分的标准不同,划分的意义不同、内容不同。1标准上:一个是根据价值周转的方式,一个是根据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2意义上:划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是解释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并以此为依据分析资本剥削程度;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是解释它们对资本周转的影响,进而阐述资本周转速度对生产价值生产的影响。3内容上:不变资本包括全部生产资料,可变资本指劳动力。固定资本是指以机器等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流动资本是指原料材料等和劳动力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单项选择题 【80087】 社会总产品是一定时期(通常一年)( )。A 社会各个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生产的生产资料总和B 社会各个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生产的生活资料总和C 社会各个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生产的物质资料总和D 社会各个部门创造的所有新价值的综合 答案: C单项选择题 【80826】 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过程中,依次经过三个阶段,相应采取三种职能形式,三种职能形式分别为货币资本、( )和商品资本。A 借贷资本B 预付资本C 不变资本D 生产资本 答案: D辨析题 【30204】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是三种不同的、独立的资本。 答案: 错误。从产业资本循环的全过程可以看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并不是三种不同的、独立的资本,而是同一产业资本在运动过程中所采取的三种不同的形式,并通过这些不同的形式完成不同的具体职能,最终实现价值增殖。从资本循环过程本身来看,它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有机统一。其中购买阶段和售卖阶段属于流通过程,生产阶段是生产过程。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是相互依赖、互为条件的。整个资本的循环以三个阶段的相互转化为前提,只要其中的某一阶段发生了中断,资本的运动就会受到影响,资本增殖的目标也不能如期实现。多项选择题 【80852】 在资本周转中,以下哪些因素对流通时间有影响( )。A 市场供求状况B 产销距离的远近C 交通运输条件的好坏D 信息传递的快慢E 生产劳动效率的高低 答案: A,B,C,D单项选择题 【30292】 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 I(c+m)=II(c+m)B I(c+m)=II(v+m)C I(c+m)=IIcD I(c+m+v)=II(c+m+v) 答案: C单项选择题 【30215】 在产业资本循环的各个阶段中,所谓的惊险的跳跃是指( )。A 购买阶段B 生产阶段C 售卖阶段D 消费阶段 答案: C单项选择题 【24993】 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实质是( )。A 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 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D 物质资料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的统一 答案: C多项选择题 【80109】 以下各项中,属于固定资本的有( )。A 奶牛场的奶牛B 肉食加工厂的奶牛C 机械制造厂制造的机器D 食品加工厂的机器E 农牧场的饲料 答案: A,D第六章多项选择题 【30279】 信用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表现在于( )。A 信用促进了利润率的平均化B 信用能够节省流通费用C 信用可以促进资本的集中D 信用能缩短流通时间E 信用能加速资本的积聚 答案: A,B,C,D,E辨析题 【30256】 借贷资本家得到的利息应该相当于平均利润。 答案: 此观点不正确。借贷资本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资本。借贷资本是一种商品资本,同时也是一种所有权资本。同一资本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发生分离,从而取得了双重存在。对于借贷资本家来说,它是所有权资本,他要求得到利息;对于职能资本家来说,它是职能资本,他要求获得经营利润。但是,双方的要求需要从企业的经营利润中共同获得。于是,利息只能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一般而言,利息率都介于零和平均利润率之间。 单项选择题 【30190】 生产价格形成的前提条件是( )。A 成本价格的形成B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C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D 价值的形成 答案: C单项选择题 【80085】 之所以说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剥削,是因为( )。A 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B 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 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D 工资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答案: A单项选择题 【30268】 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是( )。A 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地理位置以及追加资本的投资收益不同B 农业工人本身的劳动能力不同C 农业资本的有机构成低于工业D 各个地主要求的地租数额不同 答案: A单项选择题 【80090】 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 土地的资本主义私有制B 农业工人提供了剩余劳动C 土地的资本主义垄断经营D 农业工人工资低于其他部门 答案: C单项选择题 【80088】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剩余价值被看作是生产商品所( )。A 耗费的可变资本的增加额B 耗费的预付的不变资本的增加额C 耗费的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D 耗费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答案: C多项选择题 【80113】 劳动生产率的总体提高导致( )。A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B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下降C 单个商品价值量下降D 平均利润率的下降E 利润总量的提高 答案: A,B,C,D,E单项选择题 【30293】 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是( )。A 土地的肥沃程度、地理位置以及追加资本的投资收益不同B 农业工人本身的劳动能力不同C 农业资本的有机构成低于工业D 各个地主要求的地租数额不同 答案: C 单项选择题 【30216】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 )。A 同一部门不同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B 不同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C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竞争的结果D 国内企业和国外同类企业竞争的结果 答案: B 单项选择题 【80089】 生产成本这个范畴,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真相,因为它混淆了( )。A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B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C 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的区别D 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区别 答案: A多项选择题 【30173】 影响利润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有( )。A 剩余价值率B 资本的有机构成C 资本周转速度D 不变资本的节省状况E 生产技术水平 答案: A,B,C,D单项选择题 【30242】 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中的( )。A 平均利润的转化形式B 垄断利润的转化形式C 企业利润的转化形式D 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 答案: D多项选择题 【80112】 剩余价值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同时也是( )。A 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之间流动的过程B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C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过程D 超额利润消失的过程E 资本家集团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 答案: A,B,E第七章辨析题 【30308】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具有社会主义因素。 答案: 此观点不正确。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是为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和巩固其垄断地位服务的。从阶级性质上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代表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而凌驾于个别私人垄断资本之上的。资本主义国有化、经济计划化,在经济目的、形成方式、运行规律等方面与社会主义的国有化和经济计划化都有着本质的区别。只能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也反映着生产社会化的根本要求,但不能说其具有了社会主义的因素。单项选择题 【80091】 垄断的实质特征是( )。A 独占B 腐朽性C 寄生性D 获取垄断利润 答案: D 单项选择题 【30165】 垄断统治形成后,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 )。 A 垄断与竞争并存并使竞争更加激烈和复杂B 垄断消除了竞争C 垄断虽然没有消除竞争但大大削弱了竞争D 垄断使竞争消除了资本主义性质 答案: A单项选择题 【80092】 保证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是( )。A 规定垄断价格B 资本输出C 商品D 参与制 答案: A多项选择题 【30306】 垄断价格是( )。A 垄断组织销售商品时规定的超过商品价值和生产价格的价格B 垄断组织购买原料时规定的低于商品价值和生产价格的价格C 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D 生产费用加平均利润E 成本价格加超额利润 答案: A,B,C第八章单项选择题 【30191】 从资本积累的规律看,资本的有机构成具有( )的趋势。A 基本不变B 不断提高C 不断下降D 时升时降 答案: B 单项选择题 【30166】 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存在着推动危机周期性发生的物质基础,这个物质基础就是( )的更新。A 预付资本B 流动资本C 不变资本D 固定资本 答案: D单项选择题 【8014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JJF(石化)062-2023总烃浓度在线监测仪(氢火焰离子化法)校准规范
- 初中数学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法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 暑假培优练:交变电流(学生版)-2025人教版新高二物理暑假专项提升
- 新解读《GB-T 16950-2014地质岩心钻探钻具》
- 突破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判断中的“六大陷阱”-高考化学考点复习(解析版)
- 重庆中级课件
- 《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介绍与教学大纲
-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课件 第二章 研究的类型
- 蓝牙技术简介
- 老年人应急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海洋工程行业投资趋势与盈利模式研究报告
- (2025年标准)分手房产归属协议书
- 酒吧承包经营合同(标准版)
- 厨房电器使用课件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劳动教育》-全册课件
- 甘肃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和管理办法
- 筷子兄弟小苹果电声乐队总谱
- 妊娠合并心脏病及课件
-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激励制度(包含募资奖励、投成奖励、退出奖励等)
- 现代写作教程全套课件
- 双溪课程评量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