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失独老人的养老现状及护理照顾的研究.doc_第1页
我国失独老人的养老现状及护理照顾的研究.doc_第2页
我国失独老人的养老现状及护理照顾的研究.doc_第3页
我国失独老人的养老现状及护理照顾的研究.doc_第4页
我国失独老人的养老现状及护理照顾的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失独老人的养老现状及护理照顾的研究29120208 黄歆梅【前言】 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家庭已成为我国特有的家庭模式,目前社会中有一种“空巢”,它们“空”的原因不是子女外出工作学习,而是因为家庭中唯一的子女不幸离世,这样的家庭被称为“失独家庭”。失独家庭是中国老龄工作中的新问题,加强失独家庭的老人护理工作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而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失独老人的养老现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在大量文献检索的基础上,综述了这一群体在“基本生活状况、情感状况、精神需求”三方面的养老现状,及失独老人护理照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实施模式。【正文】关键词:失独老人 养老现状 护理照顾1 文献资料来源 笔者通过对CNKI数据库,使用对多关键词不同排列组合的方法利用高级检索对1990年以来关于失独老人养老现状和护理照顾的文献进行了检索,并追踪这些文献的相关参考文献,共查阅出相关的文献25篇,其中89%的文献是以文字叙述为主的定性研究;21%采用的是定量研究。定量研究对象多为某一区域的失独老人,资料收集方法主要是问卷法,采用了生活事件量表(LES)、艾森克人格量表(EPQ)、焦虑自评量表(SAS)、模型法中的一种或几种。在定性研究中,研究对象都是失独老人,采用了访谈法、参与观察法及文献研究法,文献的思路多为:阐述失独老人现况分析失独老人的社会支持情况及养老需求提出失独老人面临的困境及解决思路。2 我国失独老人的养老现状及护理照顾的研究成果2.1 失独老人的基本生活概况 失独老人大部分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赶上八十年代首批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人到中年遭遇独子夭折。这些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光荣一代”,除了丧失爱子的孤苦外,如今更担心疾病、养老等一系列现实难题。 困境一:经济困难,无处养老。子女亡故后,失独老人在承受精神打击的同时,也遭遇经济困难,养老成了难题。【1】许多失独老人随着退休,工资收入低,没有子女的赡养只能维持基本生活,无法安度晚年。 困境二:失去独子,无人照料。“养儿防老”的家庭式养老一直是中国社会的最主要养老模式,这就决定了老人赡养主要依靠子女。【2】同时,老人的健康问题日渐突出,需要年轻子女照料,然而,家庭式养老对于失独老人无疑是一种奢望。2.2 失独老人的情感现状2.2.1 失独老人的情感诉求 对于完整家庭的渴望归属的需要。老年人在晚年时期充满了对于家庭生活的热爱,他们害怕寂寞孤独,希望有长期稳定的感情寄托。而对于中国老人,这种家庭归属感表现为对于与儿女生活的幸福感。【3】但是,当子女先一步离开时,他们的家庭生活不再完整,使得他们的生活重心发生了偏离,无法实现这种家庭归属感。 悲伤情绪诉求的需要。当孩子发生意外而突然离开人世时,老年人常常会痛苦不堪,无法从痛苦中自拔。对这种痛苦的抚慰,成为他们最迫切的需要。 良好社会支持系统的需要。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帮助失独老人尽快的走出心理阴霾,重新开始生活。然而,家庭养老仍然是中国养老的主要方式,使得失独老人在失去家庭养老功能时,无法融入其他的支持模式(社区养老模式不健全、养老院不接受),处于一种孤立无援的状态。【4】2.2.2 情感需求产生的原因 悲伤情绪无法疏导。失独老人在悲伤情绪发展方面往往会表现出:(1)不相信,尤其是当死亡发生很突然的时候。(2)纷乱困惑,精神不集中以及健忘的现象。(3)全神贯注于思念死者和濒死的过程,有时候有关逝者遭受折磨或濒死的影像会突如其来地占据他们的心思,挥之不去。(4)用各种方式与死者梦会,这样使他们觉得人还活着。悲伤情绪无法正常抒发,不仅影响失独老人的正常生活,还使得失独老人很容易患上心理疾病。 良好社会支持系统的缺乏。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帮助失独老人在心理和精神上逐步恢复,还可以帮助失独老人重新建立良好的社会网络,开始新的生活。【5】但国内缺乏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失独老人常常只能依靠自己和部分亲朋的扶持来度过这段难熬的日子。 政府的扶持往往停留在物质层面上。面对失独老人,政府往往只提供一定的物质扶持而且不能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仅仅只是保证失独老人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而对于失独老人的精神世界、情感需求却关注得较少。2.3 失独老人的精神需求 失独老人的物质需求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重点。相对而言,作为失独老人基本需求的精神需求却被忽视。在我国,有关失独老人精神需求的研究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强调失独老人的增多,失独老人的精神需求在养老保障中的重要作用。【6】刘桂莉根据老人面临的养老问题,强调精神赡养问题的重要性。【7】而玉莹强调亲情感对失独老人生活满意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失独老人的孤独感可以通过亲情关怀来化解。 对失独老人精神文化需求特征及失独老人精神需求内容的划分。姚远描述了城镇失独老人精神文化需求的特征,提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出解决失独老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对策。【8】穆光宗认为“精神赡养”包括对失独老人的情感支持和心理慰藉。对失独老人精神赡养范畴的把握应从人格尊重、成就动机、情感慰藉三个方面展开。 失独老人精神保障机制的构建。【9】肖建等通过“老年健康所需的精神文化生活调查”问卷,发现满足失独老人精神文化需求的当务之急是展开老年文化运动、加强老年福利保障、同时形成一种尊老敬老的良好社会风尚等。2.4 失独老人的护理照顾2.4.1 我国失独老人护理工作趋势 人口学专家易富贤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推断:中国现有的2.18亿独生子女中,会有1000万人在或将在25岁前离世。【10】数量如此庞大的失独老人群体,必将对社会各个方面带来一系列影响。就今后一个时期来看,失独老人护理工作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趋势。 趋势一:失独家庭的养老方式只能依赖国家和社会。目前,对于失独家庭的帮扶制度并不完善,针对失独老人这个特殊群体的社会化养老服务和护理仍然相对滞后,护理服务体系不健全,不能满足庞大的失独老人群体的需求。 趋势二:提高失独老人生活质量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据调查,正常老人通常有20.0%-25.0%存在忧郁,浮躁,伤感,孤独等负面情绪。【11】而在经历丧子之痛的失独老人群体中负面情绪的存在更是普遍。所以相比于物质帮扶,对于失独老人的心理慰藉更是迫在眉睫的问题。2.4.2 我国失独老人护理工作现状 我国政府和社会虽然已开始重视对失独老人的护理工作,但整体尚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全国部分城市开始成立专门的失独老人养老机构。宁波市海曙区敬老协会成立了“海曙区关爱失独老人专业委员会”,该区的12个社区被列为关爱失独老人的试点社区。【12】2.4.3 我国失独老人护理照顾实施模式 失独老人的护理照顾应由只重躯体护理向躯体和心理护理并重转变,由养老机构向养老机构和社区服务中心相结合转变,进一步丰富失独老人护理服务的内涵。为此,在失独老人护理照顾上要重视以下几点: 躯体和心理护理并重。失独老人生活质量的提高,不仅表现在身体健康上,还体现在心理上。护理人员在给予他们护理服务前,要十分清楚失独人群的心理特点,尤其要注重对他们的心理护理。 养老机构与社区服务中心相结合。根据失独老人自身需要,让其自愿选择不同形式的护理机构,大部分失独老人希望能有专门的失独老人养老机构。当然也有部分失独老人不愿离家去专门的养老机构,可采用社区照护这种形式,由社区服务中心派专人定期上门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服务。 总之,失独老人是老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以此加强我国失独老人护理照顾亟不可待。【小结】据现有关研究的现状,可以总结如以下几个明显特征:第一,从研究的数量上看,涉及失独老人精神需求的文献、资料还比较少,尤其是关于失独老人精神需求的系统研究则更少,相对于大量失独老人经济保障、照料服务等领域的研究,这种系统研究与失独老人现实的需求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极不协调。第二,对于失独老人精神慰藉效果的研究不多,在以往的研究中很少考察影响失独老人精神生活满意度或幸福感的因素。总之,目前失独老人的精神需求问题相对于经济收入更是影响失独老人生活质量的的主要组成部分。【参考文献】1朱庆芳.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特点、问题和对策.中国知网2李洁.浅谈养老机构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民政,2007(4).3仇志娟.当前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探析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9(2).4黄英男. 失独家庭将达千万 多重困境待破解N. 京华时报, 2012-08-23(03).5胡莉云. 关于强化老年护理工作的思考J. 中国护理管理2014,5(4):43-456刘桂莉. 老年心理与生活质量N.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6(54).7王莹强. 60岁以上失独老人可享护理服务N. 长江日报, 2012-8-4(03).8王文娟. 老年医疗保障建立和完善的必要性及制度构想 D. 大连医科大学, 2008.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