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传公开课.doc_第1页
方山子传公开课.doc_第2页
方山子传公开课.doc_第3页
方山子传公开课.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方山子传 苏 轼授课人:杨世亮 课时安排:1授课时间:2011年10月10日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特殊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明确方山子的独特个性与人生取向,体会作者借传主形象体现自己情志的笔法,提高鉴赏能力。教学重点: 1、理解、积累文中重点字词句式。2、感受和理解传主与常人迥异的生命取向。教学难点:深层理解打动作者的方山子的“异”的内涵。教学方法:诵读、自主合作学习、设问、交流讨论、点拨。一、导入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在东坡突围中说“越是超越时代的文化名人,往往越不能相容于他所处的具体时代。”一起“乌台诗案”,把苏轼贬到黄州。人生失意的时候,生命该如何取向和选择?文中的方山子给出了一份答卷,而且这份答卷感动了大文豪苏东坡。今天,我们来看一看这是怎样的一份答卷。二、作者与传主简介1、作者简价(略)2、方山子:课本注释宋代陈慥,号方山子,别号龙邱先生,晚年隐居于河南湖北的光州黄州一带。苏轼在陕西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方山子的妻子柳氏非常厉害并且爱吃醋,常常当着客人的面与方山子争吵,让他下不了台。苏轼曾写诗嘲笑方山子说:龙邱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河东狮吼”这个成语便由此而来。三、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积累文章基础知识1、齐读全文,梳理课文的基本内容。2、理解、积累有代表性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1)通假字(略)(2)古今异义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妻子儿女/男子的配偶 )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流传下来的样子人死后留下的画像或照片 )(3)词类活用余既耸然异之( 意动用法 )见方山子从两骑( 使动用法 ) 岁得帛千匹( 名词作状语 )亦足以富乐( 使动用法 )(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过岐亭,适见焉,(恰好、正巧,副词)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假使 )(5)解释“而”的用法和意义何为而在此( 转折连词,却 )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转折连词,然而 )使骑逐而射之( 并,接着,表承接连词 )(6)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然终不遇 ( 被动句 )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判断句,宾语前置 )徒步往来山中( 省略句 ) 庵居蔬食( 宾语前置 )鹊起于前( 状语后置 )四、通读全文,挖掘打动作者苏轼的方山子之“异”的内涵。(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牵一发动全身,层层追问,从而解读文本)。师:“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1、由这句话我们知道方山子本来不应该生活在这穷山中,是什么原因使他来到穷山中?:他不得志,壮志未酬(“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与作者被贬、被迫无奈来到黄州不同)。2、这样一个少年习武壮年读书的文武全才,却壮志来酬,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方山子听了苏轼的遭遇后,只是“俯而不答,仰而笑”?(这是生动传神的人物细节描写。笑而不答是因为方山子与作者同是天涯沦落人。方山子是过来人,他熟悉世道黑暗腐败,所以见怪不惊,表现了他对作者的理解、同情以及对奸佞小人的蔑视。):朝廷腐败,社会黑暗。总结1 世道浑浊,人生不遇,壮志未酬,方山子不愿随其流而扬其波,于是舍弃世俗中熙熙攘攘的显闻、富乐,选择回归与世无争的大自然,回归能让心灵自由的穷山中,回归生命本身。这种人生选择和生命价值的取向惊世骇俗,与众不同。这是方山子“异”于常人的第一层含义。3、在文本中,作者在“异之”之前加了一个修饰词“耸然”。这是一个表达程度的修饰词,说明方山子之“异”还有更让作者感到惊讶的内容。方山子生活在穷山中的精神面貌如何呢?怡然自得,自由自在,自我满足(侧面烘托: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总结2 做出舍弃富贵,甘守清贫的选择对于通俗意义上的人已经不容易,而能在清贫中活得怡然自乐,活得洒脱满足则更加难能可贵。这是方山子之“异”的第二层含义,他安贫乐道,活出了一种难得的人生境界。4、为了突出方山子“异”于常人,文章在第四段交代了他家世背景,而对于这种“异于常人”,作者在第四段的最后一句“此岂无得而然哉”和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什么态度?:表达了对方山子及其志同道合的所谓的“异人”们的欣赏、赞美之情。五、文章主旨讨论与归纳1.文章通过对方山子“异”于常人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淡泊自守、安贫乐道的高尚品德的赞美之情。2.结合作者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文章也隐约地折射出同为不遇的感慨。写方山子不被提拔重用,写方山子不遇,也是在诉说自己被贬的委屈,是借他人之酒怀浇自己胸中之块垒。方山子让作者感慨,让作者感动,让作者失落的心理得到一定程度的安慰,作者在托文言志。六、小结对照方山子,作者找到了人生失意时的生命抉择。人生应该向方山子那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应该坚守生命的清白与达观。七作业:1.熟读全文,找出文中的通假字,翻译指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