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制安全教育讲稿今天,很荣幸和全校师生共同学习和探讨青少年应当了解的法律常识,应当具备的自我防范能力及心理素质,应当自觉抵制的不良行为,通过结合真实的案例,来帮助大家认识一些社会现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会自我保护。 一、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法律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学生学习法制是现实社会形势的需要,首先学好法律才能做到知法守法,通过学习,增强自己的法制意识和法律观念,知道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违法的,什么是犯罪的,自觉地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正确适用法制地对待和处理自己周围的纠纷,从而保护自己合法权益,防止违法犯罪,真正做到懂法知法守法护法,其次,学好了法律才能正确地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生享有法律赋予的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人身自由权受保护权,受教育权,继承权等权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据说在美国最受尊重的职业是警察律师和老师,再如养狗咬伤了行路的学生怎么办?你学习民法第127条就知道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的饲养人或管理人应承担民事责任。总之,只有学好法律,知道自己有哪些合法权益,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好法律才能自觉地维护法律的权威与尊严,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法律体现人民利益,违法就是违背了人民利益,损害了人民利益,人民国家的法律要靠全体人民来维护,对违法犯罪的行为作斗争,不仅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学习了法律,就知道哪些是违法犯罪行为,从而自学遵守法律,正确地运用法律武器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因此,中小学生学习法律非常必要。 二、应当学习哪些法律? 1、18周岁以下均为未成年人,作为未成年人我们首先应当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从而知道当我们受到伤害时应寻求哪些保护。例如:有的父母让自己正在接受义务教育,你学了义务教育法,父母必须使适龄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规定, 2、我们应当学习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学习了这些法律就知道自己如果违法犯罪将会得到什么样的处罚或刑罚。法律不因你不知自己的行为犯了哪条法律而不追究责任。三、我简单的讲一下治安管理处罚法 这部法律也是我们最常用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 第一条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制定本法。第二条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十条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分为:(一)警告;(二)罚款;(三)行政拘留; (四)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适用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 在道路上我们基本上都属于骑自行车或行人一族,当然也有少数家庭条件好的还骑摩托车、开车等。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12周岁以上方能骑自行车上路,18周岁至60周岁允许驾驶机动车辆(小客可至70周岁)。因此要在道路上保障自己的安全和他人的安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道路交通安全法。 四、主要由社会性需要产生的犯罪动机。常见的有: (1)“友情动机”。 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友情”动机,实质上是“哥们义气”。“哥们义气”既是违法犯罪青少年的精神需要,更主要的是社会性需要,因为“哥们义气”是维系青少年犯罪团伙的纽带,也是青少年犯罪团伙头子控制团伙成员的枷锁。据统计连续三年摧毁的21个犯罪团伙中,受“哥们义气”影响参加团伙的占70%以上。 在“哥们义气”支配下,他们会控制你杀人、伤人、打架斗殴、偷窃、抢劫、诈骗以及挟持人质. (2)报复动机。 报复也是青少年很普遍的强有力的犯罪动机。近年来,因报复产生的违法犯罪动机占很大比例。报复动机会引起违法青年实施殴打、伤害、破坏等暴力行为,也会造成惨不忍睹的恶性案件。 (3)妒忌动机 妒忌是一种派他心理,往往在缺乏道德修养和心胸狭隘的人身上较为严重。妒忌也可成为违法犯罪动机,而且往往与报复动机混杂在一起。妒忌的产生有各种原因,他人的声誉、地位、财富、爱情和幸福等都能使某些人滋生妒忌心。在某些诱因作用下,这种妒忌心发展到强烈时,就会变成违法犯罪动机,以至对人进行毁谤,伤害和杀人。有时妒忌动机可以酿成恶性案件。 (4)虚荣心动机 逞强好胜,自我显示产生违法犯罪动机,是违法犯罪青少年所特有的。这种动机发生在打架斗欧的违法犯罪方面,但也发生在盗窃、抢劫、诈骗、流氓活动方面,甚至发生在与政法公安机关的对抗方面,如有的以进公安局的次数越多越感到“光荣”、“了不起”等等。 大家至今还会记得去年发生在北京的“蓝极速”网吧纵火案,失去家人照料的少年张某、宋某让25人失去亲人。他们的犯罪行为,不但对受难者,对自己,还是对社会都造成巨大的伤害。事后,据北京市有关部门调查,失学并失去家庭关爱,肆意妄为的未成年人近3000人。 五、我们青少年要自觉抵制以下不良现象或违法行为 (一)旷课、夜不归宿; (二)携带管制刀具; 我们小孩特别是男同学喜欢玩刀玩枪的,当然在我们中国想玩枪也只能玩玩具枪,因为真枪我们也买不到,但是刀能够买到所以经常看见一些男同学拿把刀玩,其实着是非常危险的,有自伤的也有伤着其他人的,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我处理过的一起案件2007年的9月份在我们某中学的门口,两个同学打架其中一个同学就是拿了一把刀捅向了另外一个同学的胸腔之差一厘米就能捅着心脏,将这名同学的生命结束。后来捅人的这名同学的家长陪了3万多元。也是违反我国法律的,违反的是第三十二条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者弩、匕首等国家规定俄管制器具的,处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者弩、匕首等国家规定俄管制器具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的,处五日以上市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一句戏言毁了两家父母的希望和生活。是2007年10月22日。下午4点30分左右,我处理了一起伤害案件小吕和小张打架的事,其实他们两个平时都是不错的两个好朋友。但是就是因为说了带有讽刺的意思几句话相互骂了几句,然后小张走到小吕面前,拍了他一下,过了一会,小吕不高兴就拿着凳子砸小张,小张手中正好有剪刀,用剪刀将小吕的后背捅伤,结果造成骨髓贯通,小吕的右下肢瘫痪,左小肢无感觉,将来会好吗,很有可能是一辈子,小吕将不会站立起来,一句戏言毁了两家父母的希望和生活。小张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章,构成侵犯公民权利,民主权利罪,刑法第234条之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3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留或者犯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第四十九条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七)观看、收听不健康读物等; (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网吧、游戏厅、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我这里所说的电脑不是指用电脑去学习去工作,而是指痴迷、沉迷于电脑游戏。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很多网吧,据调查2005年元月份,在我国9400万网吧中,18岁以下未成年人占总人数16.4,居八个年龄断的第三位,达1541.6万人,值得注意的是在1541.6万人中,约有244万人上网成瘾者,他们终日沉溺于网络世界,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受到影响,这已成为困扰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问题,成为关系国家、民族、家庭和未来的重大政治问题,但有的同学就是喜观去那里,因为新鲜好玩,为了玩游戏,有的同学忘了回家吃饭,有的忘了完成作业,有的影响成绩,可以说沉迷电脑游戏给我们成长带来很大负面影响,干扰了我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让老师和家长担忧。有的同学为了玩游戏,花光家长给的零用钱,甚至发展到中午不吃饭,省钱下网吧,有还采取不正当手段和方法,或瞒着家长从家里拿,或者借口学校收某某费用、变相索要,更为恶劣的向低年级学生索要,如果你已做过了上述的行为,你就已经踏上了这条违法犯罪的罪船了。网络在青少年犯罪中崔化作用正在成为不争事实。上网是这两年来在青少年中颇为流行的市同样在犯罪的青少年群体中也毫不逊色,光顾网吧的同学,常是深夜上网至天明前回寝室,白天上课无精打采,严重影响学生,打开课本看到的不是数理化,而是网哥、网姐、网弟、网妹煽情的挑逗和网幼的电子游戏,网上聊天、网上交朋友,网络作为媒体的犯罪、我这里有一个案例:2004年元月份河南省确山县男孩李某16岁,初中毕业独自去湖北汉口闯荡在上网使结识了,长沙市的女孩王某16岁,一来二去(网聊)两人熟悉后,李只身去长沙会面王,此后,二人即入住在王某家,期间随着二人共同上网遨游,出双入对形影不离,两人感情形影不离,一个月后当二人共同返回汉口时,便毫不犹豫地租房同居。然而没有任何生活能力的少男少女除了上网,吃喝玩乐无所事事,因此很快为生计犯愁,即要过好生活,又不愿付出正当劳动,在此情况下,盗窃便成了最为便捷权宜之计,从元月至八月,共盗窃价值3万多元,得赃款16000多元。我们这里虽然没有这种情况,但盗窃自行车已有发生上网聊天,已成为当前青少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时尚与追求,然而,随着网络越来越多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利用这一现代化的信息手段,贪婪地寻找猎物伺机作案的犯罪分子也乘机而入,使虚拟世界不再是想像中的世外桃源,让本是用于表达真情实感、结交四海挚友的聊天室变了味、走了样。 同学们在休息日可能在家里、网吧会经常上网,上网可以开阔你们的视野,可以促 进你们的对外交流和学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上网千万别上瘾,不然耽误你们的学业不说,还可能因为浏览一些不良网站、网页而诱发违法犯罪行为,因为里面的色情、迷信、赌博、暴力、恐怖等内容会严重损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所以上网一定要有一个度,要有所选择,做到心中有数,正确处理,这样才会有益于你们的身心健康。 (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六、安全教育: 1、 不骑“带病车”,外出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 2、 不独自一人到池塘、河边玩耍,防止溺水。 3、 不玩明火,小心燃放烟花爆竹,注意山林防火。 4、 不随便触摸电器或线路,当心触电。 5、 安全使用煤气,小心煤气中毒或爆炸。七、未成年人如何加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 所谓犯罪的自我防范是指个人为减少被害的可能,进行自我保护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0条的规定,未成人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意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未成年人通过加强文化修养和法律知识,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另一方面是指未成年人在受到犯罪侵害后应通过法律途径,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具体来讲,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未成年人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未成年人就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处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共规范,遵重社会公德,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加强自我修养,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我们看到的一些青少年案件中,有些青年本来是品学兼优的,只是由于没有管束好自己,看到社会上一些闲事,放任自己去参与,抱着一种侥幸心理,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二)、树立自尊、自立、自强的意识。自尊、自律、自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未成年人进行自我防范和赢得社会保护的途径。如果未成年人自甘堕落,外界再怎样帮助,也是无济于事的。所以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处于不败之地. (三)、增强辩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未成年人只有学好知识,丰富社会生活经验,锻炼各种能力,才能对违法犯罪行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分清是非,未成年人还要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魄,这样有助于未成年人在遭到暴力侵害的时候,及时逃脱或者进行正当防卫,不至于受犯罪行为的随意侵害。 (四)、加强未成年人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意识。未成年孩子对犯罪的自我防范,除以上讲的,还必需懂得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第一:在校园内有人向你要钱要物怎么办:同学们在本校内被人强要钱物的情况虽然比较少,但有些同学遇到过。向你施加威胁的有本校的学生,也有外校混进来的学生。本校的往往是那种沾染了不少恶习的,出了名的坏孩子,你认识他,或是半熟脸,你能从别人那里问出他是谁。他让你给钱,给他烟,或是你的其它物品,不然就说要打你,(这类事在你们学校,就发生过,而且我也处理过。)甚至还可能传说以后见一次打一次,他敢在学校内做这种事情就不怕老师吗,就不怕学校处理他吗?是不是胆子太大了。我看,“同学们并不是他胆子大,而是他利用你胆小怕事,他觉得你不敢对抗他,不敢声张告诉老师,给了钱、物、免得以后找茬,受欺负,其实他心心里虚得很,只要到学校来读书的,没有不怕老师的学生。”有个现象可以说明这一点,那就是学校里的班干部、“三好学生”就很少遇到这种威胁,因为“要钱物”的学生来学校读书都知道,这些学生和老师关系密切,是什么都敢跟老师说的。同学们要以躲避免受违法犯罪行为侵害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不提倡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