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信息的重要性及特征》教学案例(柯贤根).doc_第1页
高一必修《信息的重要性及特征》教学案例(柯贤根).doc_第2页
高一必修《信息的重要性及特征》教学案例(柯贤根).doc_第3页
高一必修《信息的重要性及特征》教学案例(柯贤根).doc_第4页
高一必修《信息的重要性及特征》教学案例(柯贤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必修信息的重要性及特征教学案例柯贤根 阳新一中 435200 联系电话E-mail:(课时数:1个)一、教材内容及分析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一章第1节,内容包括信息的重要性和一般特征。通过探讨信息的重要性及一般特征让学生对传统的“计算机课”的认识转到现在的“信息技术课”上来,意识到信息技术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获取、加工、表达信息的能力,而不仅是学习软件操作,并产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二、学情分析目前,小学、初中的信息技术课主要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致使许多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便是计算机课,本节课需要进行观念上的改变。在认知方面,高一学生已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信息表达能力、对信息的归纳提炼能力,因此学生能通过主动思考,剖析出故事中蕴含的信息,从而总结归纳出信息的重要性和基本特征。三、设计思想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学过程基于学生发展,关于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行为,让学生从被动的灌输对象转变为知识建构的主体。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教师引导让学生掌握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四、 教学目标目标维度行为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信息”的含义和重要性、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2)通过案例分析,增强信息意识,锻炼表达信息和捕捉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大量实例的讨论、交流等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环节,使学生在生动活跃的气氛中认识信息及其重要性,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总结与归纳信息的重要性、基本特征及其蕴涵的启示让学生体会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巨大作用,从而产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2)教学中运用的许多案例有很好的教育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真、善、美情感。五、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信息的重要性和信息的一般特征;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讨和自主思考,归纳、总结信息的一般特征,提高信息意识,培养获取信息、表达信息的能力。六、 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节课教学适宜在多媒体教室开展,通过演示、观看、讨论、分析的方式开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思考,总结、归纳和表达观点,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准备材料、引导学生的探讨方向。七、教学过程(一)、教学流程开始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呈现案例,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呈现结论和现实意义总结交流 拓展延伸结束教师引导学生发言情况(二)、教学实施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境,体验“信息无处不在”的事实。信息究竟离我们远吗?其实,我们就生活在“信息的海洋”里!(学生联想发言)。生活细节我们获得的信息清晨醒来一睁开眼,看到窗外透进来的阳光。天亮了当你听到鸟儿的欢叫。看到窗外盛开的桃花现在是春天当你听到正在烧开水的壶鸣叫声。水烧开了马路上人行横道前,当你看到“行走的绿灯亮了”。可以通行了电话铃响了,来电显示有人打电话来了结论:身边的信息真是无处不在!第二环节:通过案例分析信息的重要性老师:同学们,刚才你们举的例子说明了信息与人的密切关系,假如人类离开信息会是什么样子?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验:“感觉剥脱试验”案例: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叫做“感觉剥夺实验”。该实验要求被试(被测试者)安静地躺在实验室的一张舒适的床上。实验室内一片漆黑,非常安静,被试看不见任何东西,也听不到一点声音。被试两只手戴上手套,并用纸卡住,吃的喝的都事先安排好了,用不着被试移动手脚。总之,尽量剥夺被试的所有感觉信息。实验开始时,被试还能安静地睡着,但稍后,被试开始失眠,焦躁不安,急切地寻找刺激,想唱歌,吹口哨,自言自语,用两只手套相互敲打,或者用它去探索这间小屋。虽然被试每天都可以获得丰厚的报酬,但是这也难以让他们在实验室中坚持3 天以上。结论:一位科学家用诗咏唱道:“没有物质的世界是虚无的世界;没有能源的世界是死寂的世界;没有信息的世界是混乱的世界”。信息就像空气和水一样,谁也离不开,因此人们把物质、能源和信息看成构成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第三环节:信息重要性的具体表现提问:信息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呢?让我们一起先来看看以下案例,说明了什么。1、信息是人生存的要素(本条信息这里不呈现)案例: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西南处,国有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此次地震重创约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据卫生部报告,截至9月22日12时,因地震受伤住院治疗累计96544人(不包括灾区病员人数),已出院93518人,仍有352人住院,其中四川转外省市伤员仍住院153人,共救治伤病员4273551人次。汶川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8452亿元人民币。备用案例:05年印度洋海啸造成近30万人遇难,数百万灾民急需救助。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4月1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将此次地震称为“东日本大地震”。截至当地时间4月12日19时,此次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确认造成14063人死亡、13691人失踪。)讨论问题:为什么会造成这么大灾难?结论:信息是人生存的要素,没有信息,生物就无法判断环境的变化,更不能采取正确的行动来适应这种变化,人类将时刻面临灾难的威胁。启示:人类需要不断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从而减少大自然的威胁。我国的三峡工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信息是认识的向导(本条信息这里不呈现)案例: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曾说:“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讨论问题:这句说的意思是什么?结论:信息是认识的向导,只有获得了必要的信息,才能够更好地分析、处理和加工信息,没有信息就没有实践的依据。启示:学习、做事要循序渐进。学习是一种迁移,而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之影响。”没有迁移的学习是无意义的。3、信息是智慧的源泉案例:孙子谋攻篇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备用案例:知识的用处就是夜行人的火把(阿拉伯);知识就是力量。 培 根;牛顿曾说:“无知识的热心,犹如在黑暗中远征。”讨论问题: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结论:信息是智慧的源泉:人类的智慧就是在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而升华的。启示:人无常识,百事难成,只有学好本领,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贡献。第四环节:信息的一般特征1、 载体的依附性案例:展示博尔特比赛时的照片并提问:请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找出图中所包含的信息。通过他的肤色和外形知道他是黑人运动员,通过他参赛服装上的字可以知道他是牙买加选手,从他身披国旗,举起1的手势可以知道他刚刚拿了冠军。通过北京奥运的标识知道是在本次奥运会所拍摄的照片。通过记录牌知道他刚刚创造了新的世界记录。备用案例1:在交通路口,通过信号灯来判断自己的行和停,如果没有信号灯则观察交警的手势。备用案例2:有的同学喜欢用座右铭来激励自己奋发学习,学有所成。一条座右铭通常写在哪里?鲁迅当年为了提醒自己时时早,事事早,在桌子上刻了个“早”字。他的做法正确吗?我们应该怎样做?讨论问题:这些信息是怎样呈现出来的?信息没有载体能传递吗?结论:信息是不能脱离载体独立存在的,同一信息可以通过不同的载体来表现。启示: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载体去传递、记载、存储和表达信息。2、价值性案例:某烟厂大型电机坏了,日损失数十万,本厂维修工人奋战数十天,无进展。请一高工来维修,瞧一瞧,用粉笔在电机上画两道竖,说:“线圈去掉十圈”。本厂维修工人依之维修,果然完好如初。厂长问报酬,高工说:两千美元。厂长不服,要高工列出收费缘由。高工说“用粉笔在电机上画一道竖值一美元,知道在哪里画值999美元。”备用案例1: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15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急。那7个字是“中国将出兵朝鲜”。备用案例2:一公司有两家鞋厂分别派了一位推销员到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推销鞋子,这个岛地处热带,岛上居民一年四季都光着脚,全岛上找不出一双鞋子。一家鞋厂的推销员很失望,给公司本部拍了一份电报:“岛上无人穿鞋,没有市场。”第二天,他就回国了。而另一家鞋厂的推销员看到这个岛上没人穿鞋,心中大喜,他住了下来,也立即给公司拍了一份电报:“岛上无人穿鞋,市场潜力很大,请速寄鞋来。讨论问题:“高工”的话蕴含了怎样的意思?说明怎样的问题?结论:信息是有价值的,但只有人们利用它时才能体现出来,有些信息的价值可能还没有被我们发现。信息价值体现一方面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启示:我们要勤于思考,善于发现信息的价值。 3、时效性案例:循表夜涉楚国人想要偷袭宋国,派人先在澭水作了标记,澭水突然涨水,楚国人不知道,按照原来的标记在夜里渡河,淹死的人有上千人。备用案例1:从前,有两家人是邻居,王家卖油、张家卖日历。王家媳妇每次卖油时都会偷偷省下一钱油,到年底时,就积攒了一罐油,再卖掉它,就有了过年的钱。而张家媳妇看在眼里十分羡慕,也学王家媳妇的样子,每个月也都偷偷省下一本日历,可等到年底却没换到钱?为什么?备用案例2:刘磊计划今天与好友到郊外野营,他从报纸上获得了天气情况良好,于是他们出发了。不料,中午时分狂风暴雨大作,于是他们埋怨天气预报不准确。当他回到家里再拿出报纸核实,原来那是几天前的报纸。同学们的举例:会议通知、股票行情、市场行情,门票09年7月22日的日全食。讨论问题:本故事说明怎样的问题?表明了信息的什么特征?结论:信息往往反映的只是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时效性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效了。启示:利用信息,把握机遇;面对情况变化,及时采取应对的措施。 4、共享性案例:萧伯纳对信息的共享性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我们相互交流,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讨论问题:信息共享与物质共享有什么不同?结论:信息能够同时为多个使用者所利用,信息扩散后,信息载体本身所含的信息量并没有减少,不会造成信息源信息的丢失。这是信息与实物、能量等的根本区别。启示:正确与人充分共享信息,同时注意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例如在写论文时引用了别人的研究成果,在文章的后面应该注明。 5、不完全性案例:盲人摸象,从前,有四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就说:“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又光滑的大萝卜。”高个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对,不对,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来。“你们净瞎说,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来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却嘟嚷:“唉,大象哪有那么大,它只不过是一根草绳。”四个盲人争吵不休,都说自己摸到的才是真正大象的样子。实际上呢?他们一个也没说对。讨论问题:本故事蕴含怎样的道理?说明信息的什么特征?结论:事实的信息通常难以一次就全部获得,它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程度有着直接关系。启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问题不能以偏概全。6、真伪性案例1:三国演义中有关“蒋干盗书”的故事说:在赤壁之战时,蒋干从周瑜处偷走了人家事前伪造好的蔡瑁、张允的投降书,交给曹操,结果曹操将二人斩首示众,致使曹操失去了仅有的水军将领;最后落得“火烧三军命丧尽”的下场。备用案例:“草船借箭”、“增灶减兵”讨论问题:本故事蕴含怎样的道理?说明信息的什么特征?结论:信息有真伪之分。启示: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自己分辨真假信息的能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和探讨了信息的重要性及特征,并且在学习信息的每一个基本特征时都获得了一定的启示。充分应用信息载体,善于发现和挖掘信息的价值性,把握信息的时效性,合理利用信息的共享性,明辨信息的真伪性,让我们从现在就开始锻炼自己获取、交流、加工信息的能力,做一个信息社会的强者!本节课的学习就到这里,谢谢大家!八、课外拓展信息的特征还有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