缶是乐器还是酒器.doc_第1页
缶是乐器还是酒器.doc_第2页
缶是乐器还是酒器.doc_第3页
缶是乐器还是酒器.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缶是乐器还是酒器? 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一首气势恢弘的“击缶而歌”,带着华夏礼乐的传承,带着炎黄子孙百年的梦想和期盼,奏响了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序曲。那么,演员们击奏的乐器缶,是一种什么样的古代乐器? “缶”亦作“缻”,按说文解字解释:“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鼔之以节歌。”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多次提到击缶。如李斯谏逐客令有“击瓮叩缶,弹筝博髀”句。其义为,秦国饮宴时,贵族士大夫们往往在喝到半醉时,以击瓦缶、拍大腿来打拍子而歌。所以,“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为说明秦人音乐古朴,没有中原音乐先进。 著名的“击缶”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从中可以看出秦人不善器乐,难为高雅正统之声,只会击缶为娱。“缶”字还是汉字中的偏旁部首,代表陶质器皿。汉字的“罄”,也是一种打击乐器。 再说缶这种乐器。缶原本是古代一种陶器,类似瓦罐,形状很像一个小缸或钵(见上图)。是古代盛水或酒的器皿。圆腹,有盖,肩上有环耳;也有方形的。盛行于春秋战国。器身铭文称为“缶”的,有春秋时期的“栾书缶”和安徽寿县、湖北宜城出土的蔡侯缶。这种酒器能够成为乐器是由于人们在盛大的宴会中,喝到兴致处便一边敲打着盛满酒的酒器,一边大声吟唱,颇像现代的卡拉OK,所以缶就演化成为土类乐器中的一种。另一种就是埙。我国古人很早就开始给乐器分类,读过三字经的人都应该知道“金、石、土、革、丝、竹、匏、木”,合称八音,说的是制作乐器的材质。按照这个划分,缶、埙是土类乐器。 最原始的陶“缶”由于易碎,现在已经基本看不到完整的了,保存较多的都是青铜“缶”。如,现存于上海博物馆的一件鎏金铜缶,就是个大肚罐子(如图)。 方形的青铜缶有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冰鉴缶”(又称“曾侯乙铜鉴缶”)。此缶有夹层,夹层里面放冰,缶里面放食物饮料,这就是古代的小冰箱(如下图)。这次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上演奏的“缶”就是仿照这种方形样式制作而成的。 “曾侯乙铜鉴缶” 是古代用以冰(温)酒的器具。它由内外两件器物构成;外部为鉴,鉴高63.2厘米,鉴内置一尊缶,缶高51.8厘米,共重170公斤。鉴和尊缶均饰以变形蟠螭纹、勾连纹和蕉叶纹等,并均有“曾侯乙作持用终”铭文。 鉴的圈座附四兽形足,四角,四边共一个攀伏的龙形耳,方形和曲尺形的附加装饰镂空,方盖面中空,以容纳方尊、缶颈,盖饰变形蟠龙纹,浮雕盘龙纹和沟连纹,鉴口沿、颈部、腹部及圈足分别饰以蟠龙纹和蕉叶纹。缶盖呈方形隆起,四角附坚环钮,直口,方唇,溜肩,鼓腹下折内收,圈足缶身腹部四边各有一坚环耳。“曾侯乙铜鉴缶”鉴与尊缶之间有较大的空隙,夏天可以放入冰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