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考试大纲》权威解读(四川)历史.doc_第1页
2015年高考《考试大纲》权威解读(四川)历史.doc_第2页
2015年高考《考试大纲》权威解读(四川)历史.doc_第3页
2015年高考《考试大纲》权威解读(四川)历史.doc_第4页
2015年高考《考试大纲》权威解读(四川)历史.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篇把握精神 明确对策川大附中(成都十二中) 高级教师 陈志先秉承稳中求进、稳中求新精神,2013年、2014年四川新课程高考自主命题历史学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难度值上:控制得比较理想,稳定在0.55上下,2013年0.58(卷0.74、卷0.43);2014年0.54(卷0.598、卷0.483)。考查形式上:题型、题量及分值不变,122(12道选择题48分,2道非选择题52分),不单独设选作题,选修内容融于必修内容中统一考查。能力要求上:严格依据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规定的能力要求,注重教材知识向课程知识的转化。2015年四川历史卷在前两年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如何继承与创新,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认真研读2015考试说明,可能会找到一些答案。一、高考考试性质不变与2014年一样,明确高考属选拔性考试。启示与对策:肩负为国选材功能的高考试题具有甄别性、层次性和梯度性是理所当然的。因此复习备考,应以近年高考试题和2015年考试说明为指针,采取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复习的效益。二、命题原则与指导思想微调1.基本不变:坚持“三个有利于”(“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突出考查学科意识、学科思维、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坚持以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和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考试说明规定的范围和要求命制试题,力求做到科学、准确、公平、规范。2.微调:将“注重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中的“实际”二字去掉。3.启示与对策:坚持核心精神不变。微调处貌似扩大了解决问题的范围,实则使表述更科学。历史学科的学以致用除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本身也包括了对历史上重大事件、重要现象、重要人物的认识和思考。因此微调对备考影响不大,不必过虑。三、考核目标与要求的调整 与2014年相比,未作调整。仍为四个方面: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十二个层级(略)。考核目标实际上让我们明确了学科能力的范围与具体要求。 启示与对策: 1.清楚四大“考核目标”的具体要求。如“描述和阐释事物”中的“客观叙述历史事物”指出对历史事物进行客观叙述应该满足几方面的要求:历史事物产生的环境;历史事物构成的因素;历史事物的内部关系;历史事物的沿革状况。这就从方法论的角度给历史叙述能力的培养做出了明确的规范性要求。2.结合“题型示例”和近年其他经典试题,掌握四大目标的考查形式和考查趋势。就非选择题而言,2010-2012年,比较、评价能力的考查是亮点;2013年,分析、说明能力的考查是亮点;2014年叙述、解释、评价能力的考查是亮点。 3.有计划的、分时段的进行专门、专项训练,提升学生对不同能力要求的适应力。切忌盲目的训练。四、考试范围与要求与2014年相比,整体上没有增加,只有适当的调整,反映了对2014年探索的基本肯定及保持稳定的理念。1.不变:仍以通史体例编写,按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中国现代史的顺序呈现。每一部分分政治、经济、思想三大版块。以必修内容为主线,选修内容融入必修线索中,或选修与必修重合。保留2014年的调整内容,继续删去如下考点:中古史的元宣慰司、清边疆政策;“神农”的传说、大禹和他的继承人;古代音乐、舞蹈;汉字的起源、演变。世界史的阿里改革、第二国际的斗争、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斗争、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中的“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中国近代史的太平天国运动等。2.调整:将“皇帝制度与中央官制、郡县制”修改为“秦的中央集权制”。将“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中的“等剧种”删除。在“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一子目中增加“发展”。现代中国部分,在“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中增加“新中国建立初期”。 考试范围的调整主要基于两种考虑:其一表述更科学,如;其二扩大考试的内容,如。增加“发展”就意味着不仅要掌握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还要掌握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的发展,与下一子目“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关联起来,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衰这个知识版块才完整了。3.启示与对策:建构通史体系,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进程。了解时序,掌握线索,理解规律是历史学习的基本任务,这要求学习中建立历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从整体上而非分散、孤立把握历史。通史分纵通和横通,纵通意在古今贯通,横通意在中外关联。复习中,应采用“点”(具体的历史事实)“线”(历史线索)结合方式,通过“点”与“点”之间的联系理解“线”,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和规律。突出主干,掌握有意义的知识。教材知识课程知识有意义的知识,体现了知识的三个层级,高考特别关注的是有意义的知识。以下知识系统是近年高考比较青睐的“富矿区”:古代中国的经济,尤其是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及影响;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尤其是主流思想的变迁和商品经济影响下的文化动态;中国近现代的工业化,尤其是民族工业兴衰和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探索;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尤其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近现代的世界经济,尤其是世界市场的变迁、西方经济模式(思想)演变、经济格局调整及三次工业革命等;古今中外的政治文明,尤其是制度的创新等。转换视角,多角度认识历史。教材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的视角,但高考未必亦步亦趋。如古代中国的政治,我们可以基于文明史观的视角去理解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成就、弊端,感悟古人的政治智慧,由此分封制、宗法制、郡国并行、九品中正制等我们就会得出许多符合历史逻辑的新认识。恰当处理选修内容。考试说明将选修内容与必修内容融合在一起,明确不设置选考题。这就意味着,复习选修内容的关键是与必修内容融合,如商鞅变法就可将其置于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背景的角度处理;如王安石变法,在背景上可结合必修宋初集权措施、必修田制变化、必修理学形成来分析;如戊戌变法属于五个模块交叉的内容,复习时应通过整合形成完整知识系统,即背景(世界形势、民族危机、物质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准备、组织基础、施政纲领)过程(酝酿、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结果及评价。 五、样题 1.调整: 选择题部分,将第2题(2011年浙江文综第14题,辨析宋代开封生活燃料是否已用煤取代木材)替换为2014年高考北京卷第15题(考查历史论据与历史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将第10题(选自2010年高考四川卷第23题,历史的推论)替换为2014年高考四川卷第10题(城市人口变化)。非选择题部分,将第12题(选自2013年高考四川卷第14题,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替换为2014年高考四川卷第14题(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启示与对策:样题直接体现命题的价值取向,因此认真研读样题对复习备考定会大有裨益。选择题均为新情景、新材料,且类型多样(包括文字、表格、漫画、地图等),着重考查获取、鉴别历史信息和历史的思维能力。部分试题依托教材主干知识,借助新材料产生新认识,立足学科方法、回归历史本真。新调整的两道题均属方法类试题。重视“过程与方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重视学科特色与方法,回归历史本真,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是近年全国各套高考试题的显著趋势。非选择题形式基本固定,一般3-4段材料、3-4个问题,一般有1个大分值(10-13分)的设问。试题能力层次丰富,突出概括、分析、比较、说明、阐释、论证能力的考查。试题体现开放性和选择性,如样题11的第(3)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 作答时可以针对“历史前提”的内容、要素、转化的条件和原因等。总之,围绕“历史前提”的方方面面都可入题。又如样题13的第(4)问从“水与人类文明进步”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运用这4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关键词的选择和补充就具有较大的开放性。试题密切关注现实问题,突出史观引领,如样题12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为层层递进的学科能力,暗线为全球化及其影响。样题的特点对后期复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复习时应:第一、梳理主干、厘清线索,建立知识体系。第二、适当运用材料教学,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第三、关注现实热点,把握历史和现实的内在联系。第四、引入新史观,多维视角观察、认识历史事物。第五、了解并传授一些史学基本方法。如实证方法(史料梳理、可证、辨伪等)、叙述方法(概念、描述方法等)、分析解释方法(比较分析、计量分析、历史评价)等等。新材料、新情景试题的选择应用时,避免形式化倾向,避免为了用材料而选材料的倾向。重视图像、数据图表等多种类型材料的应用。重视材料形式的转换,如数据表、曲线图、柱状图、饼状图等之间的转换,文字材料与图表之间的转换。 借鉴新课改先行省市经验,精选精练高考试题和各地模拟试题备考。四川省进入新课改在上海、北京、山东、广东等地区之后,课改先行地区积累了许多先进的理念,为我省新高考提供了有益备考思路,广大高三师生要充分重视。高考试题是专家们深思熟虑的智慧结晶,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如果没有做过至少近五年的高考题,就无法感受高考试题的魅力,很难对高考试题作出客观的评价,也就无法领悟高考试题对备考的导向作用,以上思路在四川高考历史科考试说明题型示例中的例题选取已经被充分反映,所以精选精练高考试题和各地模拟试题备考很有必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