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农大植物病理第二章植物病原真菌ppt课件.ppt_第1页
南农大植物病理第二章植物病原真菌ppt课件.ppt_第2页
南农大植物病理第二章植物病原真菌ppt课件.ppt_第3页
南农大植物病理第二章植物病原真菌ppt课件.ppt_第4页
南农大植物病理第二章植物病原真菌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植物病理学 GENERALPLANTPATHOLOGY 1 普通植物病理学 第二章 2 普通植物病理学 第二章植物病原真菌 第一节真菌的一般性状和分类第二节鞭毛菌亚门真菌第三节接合菌亚门真菌第四节子囊菌亚门真菌第五节担子菌亚门真菌第六节半知菌亚门真菌 3 第一节真菌的一般性状和分类 一 真菌的概念 1 什么叫真菌 fungus pl fungi 2 真菌的主要特征 1 真核生物 2 营养方式为异养型 3 营养体大多数为菌丝体 4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有的是纤维素 5 典型的繁殖方式是产生孢子 4 二 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1 有益方面 1 农林业 土壤肥力的积累 菌根真菌 作为生物防治因子 防治病 虫 杂草 食用菌等 5 2 工业 酿洒 食品 酶工业 3 医药 抗生素 名贵中药材 如虫草 茯苓等 4 遗传工程材料 6 2 有害方面 1 引起植物病害 减产 降低品质 2 人畜疾病 3 产生毒素 毒菌 4 鱼类水霉病 5 农产品 用品 用具 器材霉烂变质 7 三 真菌的营养体 soma或thallus 1 营养体的定义 2 营养体的基本类型 1 原质团 plasmodium 如根肿菌 Plasmodiophora 2 单细胞 uniocell 如酵母菌 Saccharomyces 和壶菌 Chytridium 3 假菌丝 pseudomycelium 如毕赤酵母 Pichia 和假丝酵母 Candida 4 菌丝体 mycelium 绝大多数真菌典型的营养体为菌丝体 如梨孢属 Pyricularia 和根霉属 Rhizopus 8 3 真菌的细胞结构 1 细胞壁 2 细胞质膜 3 细胞质 包括各种细胞器 4 细胞核 9 4 菌丝的变态 1 吸器 haustorium 2 假根 rhizoid 3 附着枝 hypophode 4 附着胞 appressorium 5 菌环或菌套 constrictingring 6 菌网 networksloops 10 11 5 菌组织 1 疏丝组织 prosenchyma 2 拟薄壁组织 pseudoparenchyma 有些真菌的菌组织可以形成菌核 子座和菌索等结构 1 菌核 sclerotium 2 子座 stroma 3 菌索 rhizomorph 12 四 真菌的无性繁殖 asexualreproduction 1 无性繁殖方式 1 断裂 2 裂殖 3 芽殖 4 原生质 割裂 2 无性孢子类型 1 游动孢子 zoospore 2 孢囊孢子 sporangcospore 3 分生孢子 conidium 4 厚垣孢子 chlamydospore 13 五 真菌的有性生殖 sexualreproduction 1 有性生殖过程 1 质配 plasmogamy 2 核配 karyogamy 3 减数分裂 miosis 14 2 质配方式 1 游动配子配合 planogameticcopulation 如低等鞭毛菌 2 配子囊接触 交配 gametangialcontact 如鞭毛菌 卵菌 和子囊菌 3 配子囊配合 gametangialcopulation 如接合菌 4 授精作用 spermatization 如有些子囊菌和锈菌 5 体细胞配合 somatogamy 很多高等真菌 15 3 有性孢子类型 1 休眠孢子囊 restingsporangium 2 卵孢子 oospore 3 接合孢子 zygospore 4 子囊孢子 ascospore 5 担孢子 basidiospore 4 真菌的性分化及亲和性 1 同宗配合 homothallism 2 异宗配合 heterothallism 16 六 真菌的子实体及产果方式 一 什么叫子实体 fruitbody 二 产果方式1 整体产果式 holocarpic 2 分体产果式 eucarpic 17 七 真菌的准性生殖 parasexuality 1 准性生殖的定义2 准性生殖的过程 1 异核体的形成异核现象产生的原因 突变 菌丝融合 2 杂合二倍体的形成 3 有丝分裂交换与单倍体化 18 八 真菌的生活史 lifecycle 1 生活史的定义 2 生活史的阶段 型 1 无性阶段 无性态anamorph 2 有性阶段 有性态teleomorph 3 生活史的类型 1 无性型 2 单倍体型 3 单倍体 双核体型 4 单倍体 二倍体型 5 二倍体型 19 九 真菌的分类与命名 1 真菌在生物界中的地位 动物界 1 两界学说植物界 真菌 20 2 五界学说植物界菌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包括两个门 即粘菌门和真菌门 21 3 八界学说 真菌界 动物界 胆藻界 绿色植物界 眼虫动物界 原生动物界 藻物界 假菌界 原核生物界 藻物界 假菌界 丝壶菌 卵菌真菌 菌物 原生动物界 粘菌 根肿菌真菌界 其它真菌 22 2 真菌分类系统的演变和比较 1 三纲一类的系统 藻状菌纲 担子菌纲 子囊菌纲 半知菌类 2 Ainsworth的系统真菌 菌物 界包括粘菌门和真菌门 而真菌门包括5个亚门 鞭毛菌亚门 担子菌亚门 接合菌亚门 半知菌亚门 子囊菌亚门 23 真菌5个亚门的主要特征亚门营养体无性繁殖有性生殖鞭毛菌原质团或没有隔游动孢子休眠孢子囊膜的菌丝体或卵孢子接合菌菌丝体 典型的孢囊孢子接合孢子没有隔膜子囊菌有隔膜的菌丝体 分生孢子等子囊孢子少数是单细胞担子菌有隔膜的菌丝体不发达担孢子半知菌有隔膜的菌丝体分生孢子等没有有性生殖 或单细胞但可能进行准性生殖 24 3 真菌的分类等级 1 种以上的分类等级界 Kingdom 门 mycota 亚门 mycotina 纲 mycetes 亚纲 mycetidae 目 ales 科 aceae 属 Genus 种 Species 25 2 种以下的分类等级 变种 variety var 专化型 formaspecialis f sp 生理小种 physiologicalrace 菌株 isolate 营养体亲和群 vegetativecompatibilitygroup VCG 融合群 anastomosisgroup AG 4 真菌的命名双名法 属名 种名 命名人如PucciniagraminisPers 26 第二节鞭毛菌亚门真菌 Mastigomycotina 一 概述 1 生活习性和寄性性 1 水生 两栖 陆生 2 腐生 兼性寄生 专性寄生 3 引起植物病害类型 根肿病 猝倒病 疫病 霜霉病 2 营养体 1 原质团 单细胞 单细胞具假根 无隔菌丝体 2 整体产果式或分体产果式 27 3 无性繁殖 1 产生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 2 鞭毛类型 茸鞭 尾鞭 3 鞭毛结构 9 2 型 4 有性生殖 1 休眠孢子囊 2 卵孢子 5 分类 1 根肿菌纲 Plasmodiophoromycetes 2 壶菌纲 Chytridiomycetes 3 丝壶菌纲 Hyphochytridiomycetes 4 卵菌纲 Oomycetes 28 二 根肿菌纲 Plasmodiophoromycetes 1 形态特征 2 分类只有1个目 根肿菌目 Plasmodiophorales 一个科 根肿菌科 Plasmodiophoraceae 3 重要属 种根肿菌属 Plasmodiophora 和芸薹根肿菌 Plasmodiophorabrasicae 引起十字花科根肿病 29 三 壶菌纲 Chytridiomycetes 1 营养体 1 单细胞 有些有假根 2 无隔菌丝2 无性繁殖 1 形成游动孢子囊 有或无盖 2 游动孢子后生单尾鞭3 有性生殖 产生休眠孢子囊4 重要属 种节壶菌属 Physoderma 玉蜀黍节壶菌 P maydis 玉米褐斑病 30 四 卵菌纲 Oomycetes 一 特征和特性1 习性 水生 两栖 陆生 腐生 兼寄生 专性寄生2 营养体 无隔菌丝体3 无性生殖 双鞭毛孢子4 有性生殖 卵孢子 藏卵器 雄器5 细胞壁 含有纤维素 31 二 分类 1 主要依据 1 菌体形态 2 卵球数目 3 游动孢子类型 4 生活习性 2 本纲分为4个目 其中与植物病害有关的有2个目 水霉目 Saprolegniales 和霜霉目 Peronosporales 32 三 水霉目 Saprolegniales 1 主要特征 1 藏卵器内含有1至多个卵球 卵孢子 2 孢子囊有层出现象 proliferation 3 游动孢子 双鞭毛 有两游现象 diplanetism 33 2 分类本目分4个科 最重要的是水霉科 Saprolegniaceae 3 重要属 种 1 水霉属 Saprolegnia 和寄生水霉 S parasitica 引起鱼类水霉病 2 绵霉属 Achlya 和稻绵霉 A oryzae 引起水稻烂秧病 34 四 霜霉目 Peronosporales 1 主要特征 1 每个藏卵器中只形成一个卵孢子 2 游动孢子无两游现象 3 孢子囊呈菌丝状或呈洋梨形 球形 卵圆形等 35 2 分类 主要根据孢囊梗和孢子囊的形态特征 尤其是孢囊梗的特征来分类 分为4科 1 腐霉科 Pythiaceae 2 霜疫霉科 Peronophthoraceae 3 霜霉科 Peronosporaceae 4 白锈科 Albuginaceae 36 3 腐霉科 Pythiaceae 1 主要特征 2 重要属 种 腐霉属 Pythium 和瓜果腐霉 P aphanidermatum 病例 西葫芦绵腐病 疫霉属 Phytophthora 和致病疫霉 P infestans 病例 马铃薯晚疫病 37 4 霜疫霉科 Peronophthoraceae 1 主要特征 同步形成孢子囊 与霜霉科相同 有性器官及不明显的卵周质 在人工培养基可生长 以与腐霉科相近 孢囊梗多级有限生长 不同于腐霉科和霜霉科 38 2 重要属 种本科只有一个属 即霜疫霉属 Peronophthora 下含一个种 即荔枝霜疫霉 P litchii 为害荔枝花序和果实引起霜霉病 造成花腐和果腐 在荔枝产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39 5 霜霉科 Peronosporaceae 1 主要特征 2 重要属 种孢囊梗的形态特征 分枝特征 是分属的主要依据 本科中与植物病害关系最大的属是霜霉属 Peronospora 假霜霉属 Pseudoperonospora 单轴霉属 Plasmopara 盘梗霉属 Bremia 和指梗霉属 Sclerospora 等5个属 40 霜霉科重要属形态特征的比较霜霉属假霜霉属单轴霉属盘梗霉属指梗霉属孢囊梗二叉状主干单轴二叉状主轴粗短锐角分枝单轴分枝直角分枝锐角分枝顶端二叉分枝小枝末端尖细尖细平钝盘状尖细 41 霜霉科重要种 寄生霜霉 Peronosporaparasitica 为害十字花科植物 引起霜霉病 禾 谷生 指梗霉 Sclerosporagraminicola 为害禾本科植物 引起白发病 42 6 白锈科 Albuginaceae 1 主要特征 2 重要属 种只有一个属 即白锈属 Albugo 其中最重要的种是白锈菌 A candida 为害十字花科 旋花科等植物 引起白锈病 43 第三节接合菌亚门真菌 Zygomycotina 一 概述 1 生活习性 1 大多数为腐生菌 2 少数是寄生菌 3 有的是共生菌 与高等植物的根系形成菌根 4 有些是重要的工业真菌 5 明显地由水生发展到陆生 44 2 主要特征 1 营养体 2 无性繁殖 3 有性生殖 3 分类 1 接合菌纲 腐生或寄生 与植物病害有关 2 毛菌纲 寄生于节肢动物的消化道 中肠 经济上比较重要的是接合菌纲的毛霉目 45 二 毛霉目 Mucorales 1 主要特征 1 习性 大多腐生 少数寄生 2 营养体营养菌丝菌丝体气生菌丝 3 假根和蔓丝或匍匐丝 46 2 重要属 种 1 根霉属 Rhizopus 和匍枝根霉 R stolonifer 特征 有匍匐丝和假根 孢子囊与假根对生病例 甘薯软腐病 47 2 毛霉属 Mucor 特征 不形成匍匐丝和假根 孢子囊直立 不分枝或有分枝 病例 果实或贮藏器官的腐烂 3 犁头霉属 Absidia 特征 有匍匐丝和假根 孢子囊着生在假根间的弓形匍匐丝上 腐生 4 笄霉属 Choanephora 特征 有小型孢子囊和大型孢子囊病例 瓜类 茄子 棉花等花腐 48 第四节子囊菌亚门真菌 Ascomycotina 一 概述 一 生活习性1 生境陆生2 营养方式腐生 寄生 共生许多植物病原菌 49 二 形态特征1 营养体大多数是发达的菌丝体 少数是单细胞 形成菌核 子座 2 无性繁殖发达 分生孢子 3 有性生殖子囊孢子 50 三 有性生殖方式及过程 1 有性生殖方式 1 配子囊接触交配 2 授精作用 3 体细胞结合 2 有性生殖过程烧土火丝菌 Pyronemaomphalodes 的有性生殖过程 51 四 子囊果类型及不孕性丝状体 1 子囊及子囊果 ascocarp 的定义 2 子囊果的类型 1 闭囊壳 cleistothecium 2 子囊壳 perithecium 3 子囊座 ascostroma 子囊腔 locule 假囊壳 pseudothecium 4 子囊盘 apothecium 52 3 不孕性丝状体 1 侧丝 2 顶侧丝 3 拟侧丝 4 类似拟侧丝的残留物 5 缘丝 53 五 分类 1 主要依据 2 根据上述依据 分为6个纲 1 半子囊菌纲 Hemiascomycetes 无子囊果 子囊裸露 散生 2 不整囊菌纲 Plectomycetes 子囊果是闭囊壳 54 3 核菌纲 Pyrenomycetes 子囊果是子囊壳 少数是闭囊壳 白粉菌目 4 虫囊菌纲 Laboulbeniomycetes 子囊果是子囊壳 5 腔菌纲 Loculascomycetes 子囊果是子囊座 子囊壁是双层的 6 盘菌纲 Discomycetes 子囊果是子囊盘 55 二 半子囊菌纲 Hemiascomycetes 一 主要特征1 无子囊果 子囊裸生 菌丝细胞双核 2 营养体 单细胞 菌丝体3 无性繁殖 裂殖 芽殖4 有性生殖 简单 56 二 分类根据营养体和子囊的来源等性状 把本纲分为三个目 1 原囊菌目 protomycetales 引起茎 叶斑点或肿瘤2 内孢霉目 Endomycetales 大都腐生3 外囊菌目 Taphrinales 与植物病害关系最大 57 三 外囊菌目 Taphrinales 本目只有1个科 外囊菌科 Taphrinaceae 1个属 外囊菌属 Taphrina 1 外囊菌属 Taphrina 的主要特征 1 菌丝有隔膜 生于寄主细胞间 2 子囊在寄主表面形成子实层 3 无性繁殖 芽殖 产生芽孢子 58 2 重要种 1 畸形外囊菌 T deformans 为害桃树引起缩叶病 2 梅外囊菌 T mume 引起梅 杏缩叶病 3 李外囊菌 T pruni 引起李囊果病 4 樱桃外囊菌 引起樱桃丛枝病 59 三 不整囊菌纲 Plectomycetes 一 本纲的主要特征1 营养体 发达菌丝体2 无性繁殖 分生孢子3 有性生殖 闭囊壳 子囊壁早期消解 子囊孢子散生 二 分类本纲只有一个散囊菌目 Eurotiales 60 三 无性阶段 无性态 发达曲霉属 Aspergillus 青霉属 Penicillium 在半知菌中详细讲述 61 四 核菌纲 Pyrenomycetes 一 概述1 习性2 营养体3 无性繁殖4 有性生殖5 核心组织 中心体 62 二 分类核菌纲分为4个目 1 白粉菌目 Erysiphales 2 球壳目 Sphacrales 3 小煤炱目 Melioales 4 冠囊菌目 Coronophorales 63 三 白粉菌目 Erysiphales 1 主要特征 1 闭囊壳 2 附属丝 菌丝型 二叉状分枝型 钩针型 球针型 3 外寄生性 4 无性繁殖 5 分布 6 发生条件及防治 64 2 分类本目只有一个科 即白粉菌科 Erysiphaceae 3 重要属 1 布氏白粉菌属 Blumeria 2 单丝壳属 Sphaerotheca 3 叉丝单囊壳属 Podosphaera 4 白粉菌属 Erysiphe 5 叉丝壳属 Microsphaera 6 钩丝壳属 Uncinula 7 球针壳属 Phyllactinia 65 白粉菌主要属的主要区别白粉菌附属丝子囊数目单丝壳属菌丝型1个叉丝单囊壳属二叉分枝型1个白粉菌属菌丝型 浓密 长 多个布氏白粉菌属菌丝型 稀疏 短 多个叉丝壳属二叉分枝型多个钩丝壳属钩丝型多个球针壳属球针型多个 66 4 重要种及其引起的植物病害 禾布氏白粉菌 Blumeriagraminis 专化型 1 禾布氏白粉菌小麦专化型 B graminisf sp tritici 引起小麦白粉病 2 禾布氏白粉菌大麦专化型 B graminisf sp hordei 引起大麦白粉病 67 四 球壳目 Sphaeriales 1 主要特征 1 子囊果 子囊壳 球形 半球形或烧瓶状 2 子囊 棍棒形至圆筒形 3 子囊孢子 单 多细胞 4 无性态发达 5 营养方式 腐生 寄生 植物 昆虫 冬虫夏草 68 2 重要属 种 1 长喙壳属 Ceratocystis 属的特征 重要种甘薯长喙壳 C fimbriata 引起甘薯黑斑病 奇异长喙壳 C paradoxa 引起甘蔗凤梨病榆长喙壳 C almi 引起榆枯萎病 荷兰 69 病例 甘薯黑斑病病状 黑色或黑褐色凹陷病斑病征 鼠灰色霉状物 黑色刺毛状物侵入 伤口 自然孔口越冬 以子囊孢子 厚壁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贮藏窖 苗床 大田土壤和病薯上越冬 70 2 赤霉属 Gibberella 属的特征 重要种藤仓赤霉 G fujikuroi 引起水稻恶苗病 徒长病 无性态为镰孢属Fusarium 玉蜀黍赤霉 G zeae 寄主范围广 引起的重要病害有小麦赤霉病 病状 苗枯 茎枯 穗腐病征 粉红色霉状物 黑色粒状物侵入 花器 71 3 黑腐皮壳属 Valsa 属的特征 重要种和病例苹果黑腐皮壳 V mali 引起苹果腐烂病病状 腐烂病征 小黑点侵入 伤口 72 五 腔菌纲 Loculoascomycetes 一 主要形态特征1 子囊果子囊座 子囊腔 假囊壳 2 子囊双层壁 子囊之间无侧丝 3 子囊孢子少数单细胞 大多数双细胞 多细胞或砖隔胞 73 二 分类本纲分为5个目 其中与植物病害有关的有3个目 1 多腔菌目 Myriargiales 每个子囊腔中只有1个子囊 子囊孢子多隔或砖隔 2 座囊菌目 Dothideales 无不孕性丝状体 子囊孢子一般只有1个隔膜 3 格孢腔菌目 Pleosporales 有拟侧丝 子囊孢子一般多隔或砖隔 74 三 多腔菌目 Myriargiales 1 主要特征 1 每个子囊腔中只有1个子囊 2 子囊球形 双层壁 3 子囊孢子多隔或砖隔 2 重要属痂囊腔菌属 Elsinoe 无性态 型 为痂圆孢属 Sphaceloma 75 3 重要种痂囊腔菌 E ampelina 侵染寄主的表皮组织 引起细胞增生和形成木栓化组织 一般称作疮痂病 无性态 型 为葡萄痂圆孢 S ampelinum 有性态 型 在我国尚未发现 病例 葡萄黑豆病 该菌为害葡萄幼嫩的地上部分 引起葡萄黑豆病 76 四 座囊菌目 Dothideales 1 主要特征 1 子囊果 子囊座 子囊腔 假囊壳 2 子囊 成束状 扇形排列 子囊间无不孕性丝状体 3 子囊孢子一般只有1个隔膜 双细胞大小相等 77 2 重要属 种 1 球腔菌属 Mycosphaerella 伯克利球腔菌 M berkeleyi 无性态为球座尾孢Cercosporapersonata 引起花生黑斑病 落花生球腔菌 M arachidicola 无性态为落花生尾孢C arachidicola 引起花生褐斑病 78 2 球痤菌属 Guignardia 浆果球痤菌 G baccae 引起葡萄房枯病 葡萄球痤菌 G bidwelli 无性态为葡萄黑腐茎点霉Phomauvicola 引起葡萄黑腐病 79 五 格孢腔菌目 Pleosporales 1 主要特征 2 重要属 种黑星菌属 Venturia 无性态为黑星孢属Fusicladium 梨黑星菌 V pyrina 无性态为梨黑星孢F pyrina 引起梨黑星病 苹果黑星菌 V inaequalis 无性态为树状黑星孢F dendritichum 引起苹果黑星病 80 六 盘菌纲 Loculoascomycetes 一 主要特征1 子囊果子囊盘 包括变态子囊盘 2 子囊有的有盖 是分类依据之一3 营养方式大多腐生 包括食用菌 少数寄生 引起植物病害 81 4 分类 7个目 与植病有关的是 星裂菌目 Phacidiales 柔膜菌目 Helotiales 二 星裂菌目 Phacidiales 引起植物病害的有 冬齿裂菌 Coccomycesbiemalis 槭斑痣盘菌 Rhytismaacerinum 松针散斑壳 Lophodermiumpinastri 后两者在我国常见 82 三 柔膜菌目 Helotiales 1 主要特征 1 子囊盘有柄或无柄 2 子囊棍棒形 圆筒形 无囊盖 有侧丝 3 大部分腐生 少数寄生2 重要属 种 1 链核盘菌属 Monilinia 无性态为Monilia 和核果链核盘菌 M laxa 引起核果褐腐病 83 2 核盘菌属 Sclerotinia 和核盘菌 S sclerotiorum 引起多种植物的菌核病 属的主要特征 1 形成菌核 2 子囊盘有长柄 病例 油菜菌核病 84 第五节担子菌亚门真菌 Basidiomycotina 一 概述1 共同特征担子 担孢子2 营养方式腐生 寄生 共生 3 经济重要性食用菌 药用菌 毒菌 85 二 形态特征 一 营养体很发达的菌丝体 有分枝和分隔 可分为三类 1 初生菌丝2 次生菌丝3 三生菌丝4 锁状联合 clampconnection 1 什么叫锁状联合 2 锁状联合过程 86 二 无性繁殖1 不发达或缺乏无性阶段 2 芽殖或菌丝断裂的方式 三 有性生殖1 性结合方式 1 菌丝结合 2 孢子配合 3 性孢子与受精丝结合 87 2 担子和担孢子的形成过程 P 73 3 原担子 下担子 核配先菌丝 冬孢子萌发时产生的后担子 上担子 减数分裂 88 四 担子果及其类型 1 担子果的定义2 担子果的类型 1 裸果型 2 半被果型 3 被果型 有些担子菌不产生担子果 89 三 分类 根据担子果的有无 类型 分为三个纲 1 冬孢菌纲 Teliomycetes 无担子果2 层菌纲 Hymenomycetes 裸果型或半被果型3 腹菌纲 Gasteromycetes 被果型 90 四 冬孢菌纲 Teliomycetes 一 概述1 主要特征低等担子菌 不形成担子果 冬孢子分散或成堆 不形成子实层 大都是寄生菌或专性寄生菌 2 分类 根据 1 冬孢子的来源 2 冬孢子成堆或分散 分为2个目 锈菌目 Uredinales 黑粉菌目 Ustilaginales 91 二 锈菌目 Uredinales 1 概述2 形态特征 1 营养体 2 无性繁殖 3 有性生殖 92 3 生物学特性 1 单主寄生和转主寄生 2 多型现象0 性孢子 pycniospore 单核 性孢子器 pycnium I 锈孢子 aeciospore 双核 锈孢子器 aecium II 夏孢子 urediospore 双核 夏孢子堆 uredium 93 III 冬孢子 teliospore 双核 冬孢子堆 telium IV 担孢子 basidiospore 单核 担子 basidium 3 生活史型 长生活史型0 I II III IV 0 I III IV 0 II III IV 短生活史型 0 III IV 4 寄生性 94 4 分类 1 依据冬孢子形态 有无柄 排列和萌发方式 2 分类柄锈菌科 Pucciniaceae 冬孢子有柄 大多裸露于寄主体外栅锈菌科 Melampsoraceae 冬孢子无柄 聚生于寄主体内栅锈菌属 Melampsora 层锈菌属 Phakopsora 95 5 柄锈菌科重要属 种 1 柄锈菌属 Puccinia 禾柄锈菌 P graminis 与小麦秆锈病 形态特征 生活史 病害循环 防治 96 2 胶锈菌属 Gymnosporangium 梨胶锈菌 G haraeanum 与梨锈病 主要形态特征 生活史 病害循环 防治 97 二 黑粉菌目 Ustilaginales 1 概述 1 形态特征 2 非专性寄生 可培养 3 大多数属于系统侵染 4 分类 98 2 重要属 种 1 黑粉菌属 Ustilago 小麦散黑粉菌 U tritici 引起小麦散黑粉病 裸黑粉菌 U nuda 引起大麦散黑粉病 玉蜀黍黑粉菌 U maydis 引起玉米瘤黑粉病 大麦坚黑粉菌 U hordei 引起大麦坚黑粉病 99 2 腥黑粉菌属 Tilletia 印度腥黑粉菌 T indica 引起小麦印度腥黑粉病 网腥黑粉菌 T caries 引起小麦网腥黑粉病 光腥黑粉菌 T foetida 引起小麦光腥黑粉病 3 轴黑粉菌属 Sphacelotheca 高粱轴黑粉菌 S crueuta 引起高粱散粒黑穗病 100 五 层菌纲 Hymenomycetes 一 概述1 担子果2 腐生 寄生 共生3 经济重要性 二 分类1 有隔担子亚纲银耳目 木耳目和隔担菌目2 无隔担子亚纲外担菌目 座担菌目 花耳目 胶膜菌目 非褶菌目和蘑菇目 101 三 重要属 种 1 隔担耳属 Septobasidium 隔担菌目 1 柄隔担耳 S pedicellatum 引起桑树和茶树膏药病 2 柑桔生隔担耳 S citricolum 引起柑桔膏药病2 外担菌属 Exobasidium 外担菌目 坏损外担菌 E vexans 引起茶饼病 102 3 亡革菌属 Thanatephorus 瓜亡革菌 T cucumeris 无性态为Rhizoctoniasolani 胶膜菌目 引起植物的立枯病和纹枯病 在半知菌中详细论述 4 蜜环菌属 Armillaria 蜜环菌 A mellea 蘑菇目 引起树木和果树的根腐病 103 六 腹菌纲 Gasteromycetes 腐生菌生长在土壤 腐烂的木头或其它植物性的基物和粪便上 菌根菌与林木根系生长在一起形成菌根 104 第六节半知菌亚门真菌 Deuteromycotina 一 概述1 半知菌的定义2 半知菌与其它真菌的关系稻瘟病菌 Pyriculariaoryzae Magnaporthegrisea稻纹枯病菌 Rhizoctoniasolani Thanatephoruscucumeris3 半知菌的重要性及分布 105 二 形态特征1 营养体及菌组织 1 发达的菌丝体 单细胞 2 子座 菌核2 无性繁殖 1 方式 2 分生孢子形态 106 三 产孢场所 载孢体类型 1 分生孢子梗 sporephore 2 孢梗束 束丝 3 分生孢子座4 分生孢子盘5 分生孢子器 107 四 分生孢子的发育方式 类型 1 菌丝型 thallic 分生孢子 体生式 又称节孢子 arthrospore 以断裂方式产生 1 全壁体生式 holothallic 2 内壁体生式 enterothallic 108 2 芽殖型 blastic 分生孢子 芽生式 1 全壁芽生式 holoblastic 合轴式 环痕式 芽生式 2 内壁芽生式 enteroblastic 瓶梗式 孔生式 109 五 分类 主要根据孢子类型 孢子排列 孢子颜色和产孢细胞类型分为3个纲 1 芽孢纲 Blastomycetes 大都腐生 少数寄生于人和动物上 无植物病原菌 2 丝孢纲 Hyphomycetes 许多是植物病原菌 3 腔孢纲 Ceolomycetes 许多是植物病原菌 110 六 丝孢纲 Hyphomycetes 一 主要特征 二 分类 1 无孢目 Agonomycetales 2 丝孢目 Moniliales 3 束梗孢目 Stilbellales 4 瘤座菌目 Tubereculariales 111 三 无孢目 Agonomycetales 1 主要特征2 重要属 种及其引起的植物病害丝核菌属 Rhizoctonia 和立枯丝核菌 R solani 病例 水稻纹枯病黍立枯病 112 四 丝孢目 Moniliales 1 主要特征2 重要属 种及其引起的植物病害 1 梨孢属 Pyricularia 灰梨孢 P grisea P oryzae稻梨孢 寄主范围窄 病例 稻瘟病 113 2 青霉属 Penicillium 意大利青霉 P italicum 和指状青霉 P digditatum 分别引起柑桔青霉病和绿霉病 3 平脐蠕孢属 Bipolaris 玉蜀黍平脐蠕孢 B maydis Helminthosporiummaydis玉蜀黍长蠕孢 病例 玉米小斑病 114 长蠕内脐平脐突脐孢属蠕孢属蠕孢属蠕孢属脐点的脐点突脐点向基脐点略突脐点突特点出显著细胞内凹陷起 平截出明显有性态假旋孢核腔菌属旋孢腔毛球腔腔菌属菌属菌属营养腐生寄生寄生寄生方式 3 蠕孢菌分类进展及其4个属的主要区别 115 五 瘤座菌目 Tubereculariales 1 概述分孢座 分座梗短 腐生 寄生2 重要属 种和专化型 f sp 镰孢属 Fusarium 也叫镰刀菌属 大型分生孢子小型分生孢子有性态 赤霉属 丛赤壳属土壤习居菌 116 尖镰孢 F oxysporium 尖孢镰刀菌 十几个专化型 f sp 引起枯萎病 重要的有 尖镰孢萎蔫专化型病例 棉花枯萎病 F oxysporiumf sp vasinfectum 尖镰孢香蕉专化型病例 香蕉枯萎病 F oxysporiumf sp cubense 腐皮镰孢 F solani 腐皮镰刀菌 引起许多植物的根腐病 117 七 腔孢纲 Ceolomycetes 主要特征1 载孢体2 分孢梗 二 分类1 黑盘孢目 Melanconiales 2 球壳孢目 Sphaeropsidales 118 三 黑盘孢目 Melanconiales 1 主要特征 2 重要属 种及其引起的植物病害炭疽菌属 Colletotrichum 胶孢炭疽菌 C gloeosporioides 病例 柑桔炭疽病 119 3 关于Colletotrichum Vermicularia和Gleosporiopsis的关系Colletotrichum 过去叫刺盘孢属Vermicularia 丛刺盘孢属Gleosporiopsis 盘长孢属 120 四 球壳孢目 Sphaeropsidales 1 主要特征 1 载孢体 分孢器 多型 典型 球状 器的大小 形状 色泽和质地是分类的主要依据 2 分孢梗 短小 121 2 重要属 种及其引起的植物病害 1 茎点霉属 Phoma 毁灭茎点霉 P destuctiva 番茄 辣椒黑腐病甜菜茎点霉 P beta 甜菜蛇眼病 2 拟茎点霉属 Phomopsis 褐纹拟茎点霉 P vexans 茄褐纹病 122 本章复习要点一 基本概念要弄清二 掌握各亚门 纲 目 科的主要分类特征三 重要属 种的形态特征及其引起的植物病害四 熟记重要属的拉丁文 123 征求意见一 通过第一 二章的学习 你有何收获 对植物病理学有无兴趣 二 这种教学方法效果如何 需作哪些改进 三 其他意见或建议 124 重要真菌属名索引 一 一 鞭毛菌亚门 Mastigomycotina 1 根肿菌属 Plasmodiophora 2 节壶菌属 Physoderma 3 水霉属 Saprolegnia 4 绵霉属 Achlya 5 腐霉属 Pythium 6 疫霉属 Phytophthora 125 重要真菌属名索引 二 一 鞭毛菌亚门 Mastigomycotina 续 7 霜疫霉属 Peronophthora 8 霜霉属 Peroonspora 9 假霜霉属 Pseudoperonospora 10 单轴霉属 Plasmopara 11 盘梗霉属 Bremia 12 指梗霉属 Sclerospora 126 重要真菌属名索引 三 一 鞭毛菌亚门 Mastigomycotina 续 13 白锈属 Albugo 二 接合菌亚门 Zygomycotina 14 根霉属 Rhizopus 15 毛霉属 Mucor 16 犁头霉属 Absidia 17 笄霉属 Choanephora 127 重要真菌属名索引 四 三 子囊菌亚门真菌 Ascomycotina 18 外囊菌属 Taphrina 19 布氏白粉菌属 Blumeria 20 单丝壳属 Sphaerotheca 21 叉丝单囊壳属 Podosphaera 22 白粉菌属 Erysiphe 23 叉丝壳属 Microsphaera 128 重要真菌属名索引 五 三 子囊菌亚门真菌 Ascomycotina 续 24 钩丝壳属 Uncinula 25 球针壳属 Phyllactinia 26 长喙壳属 Ceratocystis 27 赤霉属 Gibberella 28 黑腐皮壳属 Valsa 29 痂囊腔菌属 Elsinoe 129 重要真菌属名索引 六 三 子囊菌亚门真菌 Ascomycotina 续 30 球腔菌属 Mycosphaerella 31 球痤菌属 Guignardia 32 黑星菌属 Venturia 33 核盘菌属 Sclerotinia 四 担子菌亚门真菌 Basidiomycotina 34 栅锈菌属 Melampsora 130 重要真菌属名索引 七 四 担子菌亚门真菌 Basidiomycotina 续 35 层锈菌属 Phakopsora 36 柄锈菌属 Puccinia 37 胶锈菌属 Gymnosporangium 38 黑粉菌属 Ustilago 39 腥黑粉菌属 Tilletia 40 轴黑粉菌属 Sphacelotheca 131 重要真菌属名索引 八 四 担子菌亚门真菌 Basidiomycotina 续 41 隔担耳属 Septobasidium 42 外担菌属 Exobasidium 五 半知菌亚门真菌 Deuteromycotina 43 丝核菌属 Rhizoctonia 44 梨孢属 Pyricularia 45 青霉属 Penicillium 132 重要真菌属名索引 九 五 半知菌亚门真菌 Deuteromycotina 续 46 内脐蠕孢属 Drechslera 47 平脐蠕孢属 Bipolaris 48 突脐蠕孢属 Exserohilum 49 镰孢属 Fusarium 50 炭疽菌属 Colletotrichum 51 茎点霉属 Phoma 52 拟茎点霉属 Phomopsis 133 食用菌 香菇 134 药用菌 虫草 135 毒菌 毒鹅膏 136 真菌的营养体 137 真菌吸器的主要类型 138 假根与匍匐丝 139 附着枝 140 真菌的菌组织 拟薄壁组织 疏丝组织 141 1 菌核2 子座3 菌索 1 2 3 142 真菌无性繁殖方式 断裂 裂殖 芽殖 143 真菌的无性孢子 游动孢子 孢囊孢子 分生孢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