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绘画”的略想.pdf_第1页
“绿色绘画”的略想.pdf_第2页
“绿色绘画”的略想.pdf_第3页
“绿色绘画”的略想.pdf_第4页
“绿色绘画”的略想.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绿色绘画 的略想绿色绘画 的略想1 一 差异互补观念一 差异互补观念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是一种早已既成的历史存在 东西两大文化体系在本质上代表了人类精神生活的两大基本倾向 或者说两 大基本类型 模式 它们在二千余年的世界历史中互相补充 构成人类文化的整 体 这种互补的差异是巨大的价值 证明了人类精神生活所曾经具有的无比丰 富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世界各个地域之间的距离在迅速 地缩短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态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然而 正因为东西方各国 之间的大规模交往还只是近代才开始的事 这两大体系之间的互相了解 研究和 互相取长补短的历史使命还远没有完结 两者之间的完全融合并形成新的世界文 化结构的历史条件还没有充分具备 因此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 作为东方文化 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绘画体系 仍然将保持它的潜在生命力 二 近代以来中国绘画的迷茫二 近代以来中国绘画的迷茫 二千年来 中国绘画体系经历了长期的稳定繁荣 至明代才出现明显的守旧 倾向 趋于低潮 直道十八世纪欧洲工业革命以前 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经济实力 最雄厚的国家 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 仅仅是近二百年来的事 与此相联系 中 国的封建文化也一直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的文人画所达到的精神境界 完全可以与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油画成就相媲美 并且 中国哲学和中国美学中 包含的辩证因素 避免了中国绘画发展中的极端化和大幅度摇摆 中国绘画一直 强调造化和心源 形与神 似与不似等等范畴的对立统一关系 将主客观的和谐 为基调 将个体 自然 社会融为一体的艺术观 正是中国绘画传统的核心主线 1 此文原标题为 互补结构与中国绘画的前途 关于 绿色绘画 的略想 写于 1985 年春 美术 杂 志 1985 年第 11 期发表时 标题被简化了 第一段已有删节 收入潘公凯著 限制与拓展 浙江人民美 术出版社 1997 年第 1 版 2005 年第 2 版 1 近代以来 由于上述基本条件发生了变化 造成了中国绘画的衰颓 明清两 代 中国封建制度由完善走向僵化 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并带来了整个社会思 潮的萎靡 凝固 占统治地位的宋明理学成为精神枷锁 扼杀了创造精神 在这 种社会环境中 中国绘画亦走向拟古复古 柔弱轻薄 陈陈相因 画坛中少数有 识之士虽一再企图砥柱于中流 但终不能挽狂澜于既倒 石涛 八大以及金石学 兴起以后的赵之谦 吴昌硕等人 虽然取得了很高的个人成就 但未能形成大面 积的繁荣局面 在这个时期的大部分绘画作品中 中华民族沉雄博大的气概见不到了 外 师造化 中得心源 的创造精神被窒息 天人合一 物我交融 的气韵生 机也不知去向 表面上看是死守着传统笔墨不放 实质上却是偏离了传统的主线 这是以守旧面目出现的中国艺术精神的迷失 五四 以后 西方绘画对中国画坛的冲击意义不可低估 它是对衰颓的中 国绘画的震动摇撼 其主要作用 可以概括为 刺激 二字 这种刺激是大有好 处的 由于输入了西方的艺术和观念 大大丰富了中国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 开 始了一个中国绘画史上从未有过的充满变动的新时代 由于有了西方绘画这个参 照系 更使人痛感中国画坛的守旧与沉闷 有抱负的艺术家就开始从各个不同的 基点与角度探索中国绘画的改革道路 在一片突然展现在眼前的五光十色中 过 去原有的一切都显得暗淡了 许多人感到 随着旧时代的一去不复返 传统中可 继承的东西已经不多 不能不借助西方 包括苏联 另起炉灶 五十年代初期对 中国画的否定思潮就是基于这种认识 用西画的写实技巧来改造中国画 一方面 有好处 提高了中国画的写实能力 根本点在于有助于表现生活 从 外师造化 这个角度 改变了过去的陈旧面貌 形式也有了新意 这是很有成绩的 但另一 方面 也潜在着难以克服的矛盾 这个潜在矛盾就是中西绘画体系的内在差异 经验证明 硬捏了几十年 仍然难以捏拢 这种内在的不协调已经日益明显 引 起了不少敏感的艺术家的反省和深思 所以 解放以来的中国画创新 虽有大面 积的收获 但从深一层看 对传统的主线也有所偏离 试图将中国画的观念形式 纳入再现艺术体系 使中国画抒情写意的表现特征受到了限制 中国画原有的富 于哲理 善于表现内心情操 精神深度的优势也就失去了 一种是以守旧面目出现的对传统主线的偏离 一种是以创新面目出现的对传 2 统主线的偏离 这两种倾向 造成了近代以来中国绘画的迷茫 三 西方现代绘画的困惑三 西方现代绘画的困惑 西方现代绘画诸流派是西方社会和西方绘画史的合乎逻辑的产物 文艺复兴 以后写实主义的登峰造极又导致了新的否定 印象派以后诸现代流派的反叛 这种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大摆动 正是西方绘画发展史的突出特征 有其 自身的内在必然性 然而对写实主义的反叛为什么来势这样迅猛而又采取了如此出乎意料的形 式 这是由于科技的发展 社会的动荡带来的人类观念的根本性变革 尼采 柏 格森 爱因斯坦 弗洛依德 萨特等一大批思想家 改变了人们对外部世界和精 神世界以及艺术活动的传统认识 人们对艺术的观念大大地扩展了 绘画作为一 门视觉艺术 它直接诉诸人们感官的独特语言被前所未有地发掘出来 丰富并改 造了人们的审美意识 这是世界绘画史上有巨大价值的创造性成果 然而 现代流派发展到今天 似乎已越过了它的顶峰 也开始陷入一种困惑 之中 因为它至少在三个方面已经走得很远了 其一是反传统 当今的西方绘画 似乎什么都变了 只有 反叛的传统 没有变 现代派运动自身 也不断否定自 己 寻求新的面目 艺术不断地走极端 不断地花样翻新 追求刺激 对艺术家 来说 标新立异就是一切 这种变动的快节奏既是为了表明白己的创造性 也是 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 各式各样的理论和观念都提出来了 五花八门的形式手法 如同昙花一现 剩下的问题是 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大多已经试过 今后的路该怎 样走呢 其二 是稀释的倾向 和西方人在科学研究中所习惯的分析方法相联系 当 今的西方绘画已从传统的综合性作品分解成色彩 体面 构图 节奏 空间感 机械模拟 寓意象征 感情发泄 下意识动作 等等独立的部分 艺术家抓 住一点 单向深入 加以扩展 便成为大师 新的领域开拓了 原来的综合艺术 也被分割成了碎片 分解后的各种因素又不断变异 或者形成新的组合 但总的 倾向仍然是分解 绘画 雕塑 实用美术 机械制作等等之间的传统界限消失了 美与丑 艺术与非艺术 艺术家与非艺术家的界限也都在模糊和消失之中 在西 3 方 界限问题已经过时 艺术大众化了 生活化了 艺术稀释了 流布开来 渗 透到日常生活和环境中去 艺术就是生活 生活也就是艺术 二者在走向重合 然而 这真是人类艺术从总体上消亡的开端吗 看来还不是 这只是现代艺术作 为一个运动所开始出现的解体迹象 其三 是精神的倾斜 在现代派艺术中 反理性 荒诞 下意识 感性发泄 变态心理 苦闷 孤独等等得到了突出的表现 这是西方高度发达的物质生活和 对个性自由 个人竞争的过分强调所带来的一个意想不到的后果 现代人 正是 在自由中感到了孤独 在解放中感到了空虚 在竞争中感到了个体对类群的依恋 正是西方现代艺术 最力深刻地体现了人对于精神平衡的渴求 人类历史上的任 何一种价值观的提出 都既是一种开拓 又是一种限制 而否认任何共同的价值 定向的价值观所带来的后果 却更是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失望与空虚 这就是工业 社会以来西方人的精神困境 然而历史将继续前进 一种 回摆 的趋势正在出现 当然 这里所说 的回摆远不是指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向写实主义表现手法的回摆 而是指被上述 精神矛盾困扰的人类向和谐自然的精神生活的复归 而这种 回摆 的重要形式 就是东西方文化在互相承认对方的独立性和巨大价值的前提下 互相的借鉴 补 充和接近 罗曼 罗兰说得好 在我们未来的理想里再也不能把亚洲遗忘了 人类的智慧是离不开这两股互为补充的力量的 四 传统精神与未来潮流的汇合点四 传统精神与未来潮流的汇合点 回归自然 回归自然 中国传统精神具有和谐稳定的基本倾向 西方哲学从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开始将物质与精神明显区别 形成了二元论的 世界观 而后一直持续了二干多年 而中国哲学则始终将人道与天道合起来探究 注重二者的联系 不论是儒家的由人及天 还是道家的由天及人 都强调二者的 统一 西方哲学以较固定的眼光看待本体 而中国哲学则将本体看成一个生生不 已的过程 中国传统精神的特点 一是强调各矛盾方面的互相转化 阴阳交互 有无相生 尤其是老庄 非常辩证 二是强调在变化中取其常 两者取中 两 4 极取和 以中庸为其度 力求避免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大摆动 在这种 从动态中求和谐的有机宇宙观的基础上 构成了中国人不同于西方人的精神生活 模式 一个民族的精神生活模式 是由这一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实际生活方式积 淀而成的 它既包含着最基本的宇宙意识 人生意识 伦理意识 审美意识 也 是一种心理结构 它比不断积累更新着的文化知识成果和不断变换着的社会思潮 都具有更深层更永久的意义 它虽然也在生长和演变 但很缓慢 而其中一些最 重要最稳固的基因 也就成为 人性 的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精神所具有的以有机宇宙观为基础的和谐稳定倾向 就具有这样的 价值 而这种价值 恰恰是在同西方精神所具有的对立变动倾向相互补充的意义 上显示出来的 反过来看 西方精神所具有的巨大价值 也只有同东方精神 相比较和补充时才展示得特别鲜明 而这 也正是两大体系在未来必将互相接近 的原因 约略地说 中国精神的和谐稳定倾向大致表现在三个方面 1 人与自然的和谐 中国人注重人与自然的有机和谐 将人看成是自然的 一部分 尤其强调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融合 所谓 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齐 一 把人与自然的合一看成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最高境界 2 人与社会的和谐 欧洲中世纪 人权完全被神权压制 资产阶级革命以 后 对个性自由的强调以整个社会作为对立面 以至引出萨特的名言 他人就 是地狱 而中国封建社会则以宗族血缘关系为重要支柱 强调人与人之间相互 依赖的社会性 儒学的 仁 与 礼 就是维系和平衡个体与社会二者关系的 有力纽带 中国传统精神强调人对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和义务 承认为了群体的利 益而适当的自我克制的必要性 在这里 社会对个人的制约是通过个人的修养觉 悟自觉自愿地实现的 中国人看来 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 共同的价值定向是 必要的 它是个人与社会的粘结剂 3 人与自我的和谐 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的分离 必将导致个人内心精神 的分裂和矛盾 灵与肉 理智与感情的激烈冲突是西方文艺作品历久不衰的主题 而中国人则力求理智与感情 放达和约束之间的平衡 以自觉的谦逊克己精神 体验平淡而深沉的快慰 中国知识分子将宁静 超脱 自然的心绪 看成最佳的 5 心理状态 将超越于欢乐和痛苦之上的内心平静 看成精神修养的高级阶段 中 国精神的平静与和谐 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修养的伟大民族在深刻把握宇宙人生 的哲理以后 所达到的精神生活对物质生活的超越 整体的统一对局部的矛盾的 超越 有限的人生对无限的时空的超越 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 人与自我这三方面的和谐归纳起来 就是 回归自然 老子说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自然是最高的层次 这三大关 系的和谐是与整个宇宙的和谐相一致的 前者只是后者的局部表现 人与自然 社会 自我三者和谐的观念 符合一个基本事实 人类是从自然中分化出来的 人与自然的分离 才使人成为人 分离得越远 人就越远离野蛮的自然性 文明 程度也就越高 但同时 人不论与自然分离得多远 最终仍是自然的派生物 仍 是自然的一部分 整个人类的科学再发达 在整个浩瀚的宇宙中 仍然只是沧海 一粟 人类永远不能逃离永恒的宇宙规律 道 的制约 生命在无限的宇宙 中是如此的有限 但同时 又因为这有限是无限的一部分 所以又是这永恒无限 的体现 正是这最基本的事实 决定了人类既有脱离自然的趋势 又有回归自然 的趋势 既希望成为自然的对立物 又希望与自然融为一体 这两种互相对立而 又统一的趋向 将伴随整个人类历史的始终 而 回归自然 恰恰也正是世界进入后工业社会 或称信息社会 时的主流 思想 正因为西方精神过于强调对立变动的一面 造成了工业社会阶段中人与自 然 人与社会 人与自我的分裂 带来了生态平衡的破坏 加深了意识形态结构 政治结构 经济结构之间的内在矛盾 所以当今的西方人正在把眼光重新投向东 方 力图在东方精神中寻找未来社会的平衡剂 不论在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 互 相联系 互相依赖 有机统一 综合平衡的重要性将重新被人们所认识 工业社 会中的单纯进取观念 将被后工业社会中的宇宙和谐观念所代替 回归自然 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回归自然 既是传统的 又是现代的 是中国传统精神与世界未来潮流的 汇合点 正是在这个汇合点上 未来的中国绘画可以站稳脚跟 走向世界 6 五 未来格局中的 绿色绘画 五 未来格局中的 绿色绘画 东西方艺术 都在寻找出路 尤其是中国艺术家 面临着一个时间差的难题 正当西方在经历了现代艺术 的变动以后 显得倾斜的艺术精神转向寻求新的平衡 一些有远见的艺术家开始 将眼光投向东方 企图从传统的东方美学和艺术中获得新的精神调剂和未来艺术 的启迪时 中国则刚刚开始从漫长的封闭状态和近代的迷茫痛苦中惊醒过来 麻 木沉闷的艺术精神迫切地渴求新的刺激 尤其是对精神束缚敏锐地感到厌恶和憎 恨的年轻一代 将西方的以自我肯定为鲜明旗号的现代流派视为改革中国艺术的 良方而寄予了热烈的憧憬 中国需要停滞以后的变动 而西方则需要变动以后的复归 这决定了中国艺 术今后的发展 只能是一种 多元 和 两极 相结合的互补结构 这种结构有两个大层次 一是在中国范围以内 在多元化的局面中 以立足 于传统精髓的民族绘画为一方 以引进的西方 包括苏联 代表流派为另一方 形 成两极互补结构 在世界范围之内 也是在多元化的局面中 以西方现代艺术为 一方 以代表东方精神的未来风格为另一方 形成两极互补结构 这是一种可以 设想的未来格局 正是在这种未来格局中 原来以地域分隔为重要特征的东西文 化互补结构将逐步向非地域性的两种精神生活模式的掺混 互补过渡 当然 这 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这里有两个关节需要说明 一是西方现代艺术与中国绘画前途的关系 二是 中国传统精神的和谐稳定倾向与改革潮流的关系 诚然 中国艺术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比西方现代艺术所面临的问题更为矛盾并 更为急切地等待着解决 中国封闭得太久了 以守旧面目出现的迷茫和以革新面 目出现的迷茫虽然形式不一样 但后果却相同 带来的都是艺术思想的狭隘 僵 化和庸俗 因此 外来的冲击是非常必要的 没有新的观念 新的形式 新的途 径 新的一代艺术家 没有一个活跃的多元化局面 要冲破沉闷的空气 唤起中 国画坛的蓬勃生机是困难的 而且 西方现代艺术虽然是西方绘画体系的一个发 展阶段 但它又是世界性的现代观念的产物 包含有相当程度的普遍意义 所以 现代艺术作为一个发展阶段 是中国艺术的发展道路所不能完全避开或完全跳过 7 的 我们不能不看到的是 中国社会的长期封闭和中国艺术的僵化沉闷在人们心 里造成的厌恶情绪和逆反心理尚未得到应有的补偿 从社会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规 律来看 完全跳过现代艺术所代表的观念变革和艺术表现的多方面开拓这个历史 发展阶段 没有一种允许多种风格的大胆尝试并允许失败的生动局面 会造成时 代心理的缺憾 长远来看 这也会带来不良后果的 可是 也正因为西方现代艺 术是西方社会和西方文化体系的特定产物 属于西方精神文化的模式 中国艺术 不必要也不应该再去重复 其对于中国画来说 为了提高在世界画坛上的地位和 竞争力 不仅要借鉴西方 而且要在观念 形式 方法等各个方面有意识地与西 方现代艺术拉开距离 甚至在某些方面反其道而行之 中国画唯有以极其鲜明的 独特风格 才能作为西方绘画的对应体系而屹立于世界画坛 我们应该记取近几 十年来在中国画发展中出现的盲目与幼稚所带来的教训 尽可能避免又一次盲从 国外而再走弯路 本文关于 回归自然 的设想 主要是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