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美术教育ppt课件.ppt_第1页
民国时期的美术教育ppt课件.ppt_第2页
民国时期的美术教育ppt课件.ppt_第3页
民国时期的美术教育ppt课件.ppt_第4页
民国时期的美术教育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代思想家教育家与民国时期美术教育 梁启超 1873 02 23 1929 01 19 字卓如 一字任甫 号任公 又号饮冰室主人 饮冰子 哀时客 中国之新民 自由斋主人 清朝光绪年间举人 中国近代思想家 政治家 教育家 史学家 文学家 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 领袖之一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 康有为 1858年 1927年 原名祖诒 字广厦 号长素 又号明夷 西樵山人 游存叟 天游化人 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 人称康南海 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 思想家 教育家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 谭嗣同 1865 3 10 1898 9 28 男 字复生 号壮飞 湖南浏阳人 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 思想家 维新派人士 其所著的 仁学 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 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严复 1854 1 8 1921 10 27 原名宗光 字又陵 后改名复 字几道 汉族 福建侯官县人 近代著名的翻译家 教育家 新法家代表人 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 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 上海复旦公学校长 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 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 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期间 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 并翻译了 天演论 创办了 国闻报 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将西方的社会学 政治学 政治经济学 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 提出的 信 达 雅 的翻译标准 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翻译家和教育家 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 先进的中国人 之一 鲁迅 1881年9月25日 1936年10月19日 原名周樟寿 后改名周树人 字豫山 后改豫才 鲁迅 是他1918年发表 狂人日记 时所用的笔名 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 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 思想家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 鲁迅的方向 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蔡元培 字鹤卿 又字仲申 民友 孑民 乳名阿培 并曾化名蔡振 周子余 汉族 浙江绍兴山阴县 今浙江绍兴 人 原籍浙江诸暨 革命家 教育家 政治家 民主进步人士 国民党中央执委 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 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革新北大开 学术 与 自由 之风 1920年至1930年 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 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 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 大学令 蔡元培与北大 蔡元培携教育救国大计走进北大之前 北大校长频频更换了好几轮 都没能正校风 朋友大都劝他不必就职 北大太腐败 进去了 若不能整顿 反于自己的声名有碍 1898年维新变法被强行中止 悲愤交加的蔡元培出走翰林院 回乡办教育 1916年教育总长范源濂请他就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 这期间蔡元培历经乱世 屡经失败 却不曾丧失教育救国的信念 告北大学生暨全国学生书 中也说 我国输入欧化 六十年矣 始而造兵 继而练军 继而变法 最后乃始知教育之必要 蔡元培引进新派知识分子 守旧派到校董徐树兰处告状 徐树兰让蔡元培抄录皇帝要求遵守旧礼教等上谕 挂于办公室 蔡元培说我来这里办教育 如果还是你这一套我来干什么 我还待在翰林院好了 蔡元培纪念馆馆长章大国称这是蔡元培人生中第一次为了坚持原则辞职 在绍兴遇阻力 蔡元培到上海任南洋公学总教习 此时他不再是满清翰林 而是激进的革命者 兴办爱国学社 爱国女学 断发习兵操 亲自试制炸药 发起拒法 拒俄运动 参与军国民教育会暗杀团 蔡元培是光复会会长 也是同盟会上海掌门人 武装反清和发展教育耗费了他全部精力 章大国讲了个故事 绍兴老家里儿子阿根病重 但上海学校若筹不到款就要倒闭 蔡元培还是走上去青岛的筹款路 他儿子则因病重去世 蔡元培颁布 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主持制定 大学令 中学令 并奠定了从幼儿园到小学 初中 高中 乃至大学研究院的中国现代教育体制 蔡元培曾任京师大学堂译学馆教员 深知学生恶习 为铲除科举制留下的劣根性 蔡元培清楚首要改革的 是学生观念 上任后蔡元培就在北大就职演说中提出 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 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 为打破恶习 蔡元培先从聘请积学而热心的教员着手 先拿文科开刀 为请到陈独秀 蔡元培不仅到前门小旅馆 三顾茅庐 坐在房门口等他起床 甚至为陈独秀编假履历 称他毕业于东京日本大学 曾任芜湖安徽公学教务长 安徽高等学校校长等 这是很大的事 放今天 一般人也不敢做 大违常规 但这招棋走得很对 马上就建校 然后陈独秀又介绍了胡适等人 文科的局面马上就打开了 陈洪捷说 蔡元培大刀阔斧改革 但坚持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我素信学术上的派别 是相对的 不是绝对 所以每一种学科的教员 即使主张不同 若都是 言之成理 持之有故 的 就让他们并存 令学生有自由选择的余地 拖着长辫的辜鸿铭不买胡适的账 坚持旧文学的黄侃在课堂上大骂倡导新文学的师弟钱玄同有辱师门 但校长蔡元培绝无门户之见 于是北大有了中国大学史上最辉煌的名师阵容 既有主张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胡适 陈独秀 鲁迅 也有主张恢复帝制的辜鸿铭 刘师培 而提倡 情人制 外婚制 的 性博士 张竞生 也没被封建卫道士的唾沫淹死 陈独秀称赞 这样容纳异己的雅量 尊重学术自由思想的卓见 在习于专制 好同恶异的东方人中实所罕有 北京大学在维新变法中成立 却是在蔡元培先生担任校长时才真正诞生 彼时北大 再不是腐朽的官僚养成所 而是真正实现了教育民主和教育平等 北大允许校外生旁听课程 正式生 旁听生和偷听生共处一堂 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当助理员时就常跑去听陈独秀 李大钊等人讲马克思主义 蔡元培1920年在北大招收女生 首开大学教育男女同校的先河 有人问他 兼收女生是新法 为什么不先请教育部核准 蔡元培答 教育部的大学令 并没有专收男生的规定 他比谁都清楚教育部的规定 那是他在教育总长任内制定的 张竞生 1888年 1970年6月18日 1921至1926年 其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在大学课堂讲授 逻辑学 和 美治 思想 他在中国最早提出和确立风俗学 最早翻译卢梭的 忏悔录 最早发表人体裸体研究论文 率先提出计划生育 2014年张竞生的著作 性史 再次出版 蔡元培推动了美育极大的发展 他是做这个事情 效果最大的一个个人 蔡元培任大学院院长时 筹建中央研究院 李四光 竺可桢 梁思成 陈寅恪 李济等群英集麾下 他架构起中国现代科技体制 但又强调 文化进步的国民 既然实施科学教育 尤要普及美术教育 蔡元培是在中国提出美育的第一人 他的 以美育代宗教说 闻名于世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主任朱青生说 社会正在变革的时期 蔡元培推动了美育极大的发展 他是做这个事情 效果最大的一个个人 在北大时 蔡元培就将艺术与美育纳入北大教育系统 开设美学和美术史 亲讲美学 徐悲鸿 刘海粟和林风眠 无一例外均得助于蔡元培的提携 蔡元培在法国就慧眼识中林风眠 资助其生活 1928年更是不拘一格任命28岁的林风眠为国立艺术院首任院长 造就中国最年轻的一位大学校长 民国著名女画家 蔡元培最疼爱的女儿蔡威廉也任教于国立艺术院 教务长林文铮娶了蔡威廉后 蔡元培对女婿说 你不要从政做官 把一生精力投放在艺术事业中去 就在这里干一辈子 帮助林风眠把学校办好 他一个人是很难办下去的 林风眠与中国美术学院 林风眠 1900年11月22日 1991年8月12日 画家 艺术教育家 国立艺术学院 现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 首任院长 自幼喜爱绘画 代表作品有 春晴 江畔 仕女 历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 国立艺术学院院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 1991年8月12日10时 因心脏病 肺炎并发症 病逝于香港港安医院 享年92岁 林风眠受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影响 承五四新文化运动之波澜 倡导新艺术运动 积极担负起以美育代提高和完善民众道德 进而促成社会改造与进步的重任 他锐意革新艺术教育 请木匠出身的画家齐白石登上讲台 聘请法国教授克罗多讲授西画 并提出了 提倡全民族的各阶级共享的艺术 等口号 西化艺术运动 1927年5月11日 由林风眠发起并组织的 北京艺术大会 在北京国立艺专正式开幕 这是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 品种最全的一次的艺术大展 然而民众缺乏热情使得大会最终西化艺术流产 艺术大会的失败使林风眠醒悟到必须首先使广大民众了解接受艺术 才能求的艺术的真正发展 1928年 蔡元培创办杭州国立艺术院 中国美术学院前身 林风眠出任校长兼教授 林风眠又组织策划成立了 艺术运动社 创办了相关的杂志 亚波罗 和 雅典娜 然而不久后 为艺术而艺术 和 为人生而艺术 两种观点的争论显示出林风眠的 平民艺术 与当时的中国政治形势的矛盾 西湖一八艺社 的分裂是林风眠西化艺术运动又一次失败的标志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937年 是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 杭州国立艺术院向西南转移 并与北平艺专合并 身心俱疲的林风眠被解职离开 从此渐渐退出中国近代美术教育主流 此后他回归画家本位 开始创作属于自己独立意识的绘画 并转向印象主义 野兽派 立体主义等西方现代艺术思潮 在艺术审美观上淡化了中国画讲究的近三千年的中国传统国画的笔墨观念 试图用 西方现代主义艺术运动 的观念来切入 现代中国画 其结果是必然性的西化艺术运动的失败者 脱离了 国画民族化 而无人喝彩 林风眠和徐悲鸿都认为中国艺术必须改革 必须从西方借取一些东西 来改变中国的艺术 改变人们对艺术的看法 改变中国人的民心 这是他们那代人的伟大之处 但是他们给出的药方不同 徐悲鸿认为 中国艺术之所以在那个时代式微 就是因为和生活 现实疏远 所以他提倡现实主义精神 他从西方引来现实主义的内涵充实中国艺术 徐悲鸿的做法是很有远见的 认清了 美术潮流 取得了很大的改良中国画的作用 尤其到了1949年后 他和社会主张的革命现实主义一道 形成了当时中国社会主流 一再受到当局政府高度重视 而林风眠也认为 要引进西方优秀的东西改变中国 但他不认为应简单引进西方写实主义 而应引进西方现代主义的精神 西方自由创作的主张 这些在很多岁月中都受到误解 被视为洪水猛兽 1949年后 因被视为新派画不合艺术审美 不受到重视 他凄然被解职而无奈离开学校 所以我们今天重新讨论林风眠的时候尤其要关注林风眠这一系列的主张 真正重新去理解他的思想的内核对我们的民族艺术振兴有新的一种认识 徐悲鸿和林风眠的药方不同 在特定时代有不同的人生命运 不应去抱怨 而应在我们这个时代去重新认识它 王国维 1877年12月3日 1927年6月2日 初名国桢 字静安 亦字伯隅 初号礼堂 晚号观堂 又号永观 谥忠悫 汉族 浙江省海宁人 王国维是中国近 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王国维早年追求新学 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 把西方哲学 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 美学相融合 研究哲学与美学 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 继而攻词曲戏剧 后又治史学 古文字学 考古学 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 不止如此 他平生学无专师 自辟户牖 成就卓越 贡献突出 在教育 哲学 文学 戏曲 美学 史学 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 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 作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杰出学者和国际著名学者 王国维从事文史哲学数十载 是近代中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 美学 文学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 又是中国史学史上将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开创者 确立了较系统的近代标准和方法 王国维在 人间词话 里谈到了治学经验 他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 大学问者 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第一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这词句出自晏殊的 蝶恋花 原意是说 我 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 西风黄叶 山阔水长 案书何达 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 做学问成大事业者 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 登高望远 瞰察路径 明确目标与方向 了解事物的概貌 第二种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 蝶恋花 最后两句词 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 若把 伊 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 亦无不可 王国维则别具匠心 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 大学问者 不是轻而易举 随便可得的 必须坚定不移 经过一番辛勤劳动 废寝忘食 孜孜以求 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第三种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是引用南宋辛弃疾 青玉案 词中的最后四句 梁启超称此词 自怜幽独 伤心人别有怀抱 这是借词喻事 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 王国维已先自表明 吾人可以无劳纠葛 他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 境界 之第三 即最终最高境界 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 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 做学问 成大事业者 要达到第三境界 必须有专注的精神 反复追寻 研究 下足功夫 自然会豁然贯通 有所发现 有所发明 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最后一位重要的美学和文学思想家 他第一个试图把西方美学 文学理论融于中国传统美学和文学理论中 构成新的美学和文学理论体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 他既集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大成 又开中国现代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先河 在中国美学和文学思想史上 他是从古代向现代过渡的桥梁 起到了承上启下 继往开来的作用 被誉为 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 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 梁启超 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 郭沫若 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 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楼阁 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 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 伯希和 中国近代之世界学者 惟王国维及陈 陈垣 先生两人 胡适 南方史学勤苦而太信古 北方史学能疑古而学问太简陋 能够融南北之长而去其短者 首推王国维与陈垣 鲁迅 中国有一部 流沙坠简 印了将有十年了 要谈国学 那才可以算一种研究国学的书 开首有一篇长序 是王国维先生做的 要谈国学 他才可以算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 不懂的音译 陈寅恪 惟此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历千万祀 与天壤而同久 共三光而永光 清华大学王静安先生纪念碑铭 王攸欣 王国维寥寥几万字的 人间词话 和 红楼梦评论 比朱光潜洋洋百万字的体系建树在美学史上更有地位 民国时期的美术教育 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远离欧洲战场的中国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社会潮流的推动下经济有了极大发展的机会 民国政府教育部门在教育政策中把美术列为发展的学科 同时社会大众对美术的消费欲求迅速膨胀 一 民国时期的政策环境1912年1月1日 中华民国在南京宣告成立 1912年4月蔡元培发表 对于新教育之意见 1912年9月2日教育部根据全国临时教育会议决议公布民国教育宗旨 注重道德教育 以实力教育 军国民教育辅之 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在近代高等教育中第一次提出了美育教育 1912年10月22日颁布教育部颁布 专门学校令 在专门学校类别中把美术专门学校列为专门学校 1922年11月1日 北洋政府公布了 学校系统改革案 既壬戌学制 在总体框架上采用美国学制 这是指导20世纪20年代教育改革的方针 1924年2月颁行 国立大学校条例 这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在经历了近十年的改革 最终完成了由模仿日本 学习德国到借鉴美国的转变 二 民国时期的美术教育民国政府对美术教育政策的颁布及大的促进了美术社团 师范学堂 私立 公立美术教育的发展 各画种 流派 风格并立 融进社会 这一时期可以说是中国美术多元化 大众化的开始 1915年秋季以后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有如狂飙突进 给高等美术教育发展以深刻的影响 1911年以后中国各地的许多师范学校都纷纷设立图画手工科 强调技术的传授和练习 图画手工 课程后改称 美术 劳作 课程 成为20世纪前期我国美术教育最主要的课程 如始创于1902年的两江师范学堂 开设图画手工科 学科以图画手工为主课 音乐为副科 此单一图画言之 西洋画 中国画 用器画 平面 立体 图案 1905年奉天体育美术专修科成立 1906年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创立 学习西方和日本艺术教育体制 设置美术专科 1907年由直隶师范学堂升格的保定优级师范学堂开设了图画手工科 1907年在天津开办的北洋师范学堂开设了图画手工科 1915年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办三年制图画手工科 1920年济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开办图画手工专修科 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1926年设立美术科 增设西画 国画 图案三个专业等 图画手工科课程有竹工 木工 金工 粘土工 石膏工及刺绣 女生为限 等 民国时期的美术教育环境在变革传统旧文化 创造新文化的立场上 具有变革思想的中国知识分子又高度的一致 1906年王国维在 论教育之宗旨 中指出 独美之为物 使人忘一己之利害而入高尚之域 此最纯粹之快乐也 强调审美的非功利性意义 强调美育的精神作用和潜移默化改造心灵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