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ESP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doc_第1页
在ESP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doc_第2页
在ESP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doc_第3页
在ESP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doc_第4页
在ESP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ESP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1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高科技时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新兴交叉学科的涌现,人文文化和科学技术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社会的信息化,以及知识和信息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更加深了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和合作。中国加入WTO后,其对外开放的步伐将迈得更快,参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将更加频繁,这无疑给大学生,尤其是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较高英语水平人才提供了又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和平台,因此在校大学生除了牢固掌握自己的专业,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能阅读相关学科的知识外,还要求他们必须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掌握继续学习所需的方法和技巧,掌握解决各种学习困难的技巧和策略,并能够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选择适当的处理方式。因此,学校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为目标,为学生提供未来独立学习所需的技巧和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如此他们毕业后才能更能胜任特定的工作,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能终身受益。一、ESP概述(一)定义: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专门用途英语)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后期,由于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发展,英语在世界各国日益频繁的交往中成为最普及的交流工具。英语学习不再仅仅被看作是获得良好教育的象征,而是与职业、学业和就业等各种需求联系起来,正是为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多种学习需求,专门用途英语应运而生。 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求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它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学习者学习目的明确,即由于特定行业的需要,学习者需要达到某些学科内使用英语的能力。二是内容特殊,即专门化的内容。它与通用英语(GEP)的关系区别在于:通用英语以教授语言技能为目的,对学习者而言,学习通用英语是为了通过考试或日常交际的功能;而ESP是使学习者在某一专业或职业上实现英语知识和技能专门化的应用性课程。ESP有其独特的词汇、句法和结构模式,但它也是一门语言,其教学不仅包括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而且有明显的专业内涵,是语言技能训练和专业知识学习的结合。在ESP中,表现实质内容的语料载体随不同的专业学科方向而变化,学与用的联系更紧密。ESP学习者在学习各专业如:科技,财经,贸易,文,医学,机械等方面的专业词汇、常用句式和文体风格的同时,也必定熟悉这些行业的内在知识体系,从而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从语言学的范畴看,ESP是英语在不同专业范围的变体。ESP可以被看作为共核的EGP的变体应用于不同的专业。由于属于同一语言体系,各学科ESP的差别仅在于某些语法项目,词语的意义和出现率以及句法结构等方面。ESP研究表明不同专业内容的语言材料具有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因此产生了与一般教学概念不同的ESP教学理论。(二)语言教师学习理论当代语言教师学习理论认为,语言教师教育不仅要传授语言、应用语言学、语言习得理论和教学法,还应特别注重培育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认知能力和在教学过程进行自我反思、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代表人物Freeman(1989)认为语言教学是一个“建筑于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s)、态度(attitude)和悟觉意识(awareness)基础之上的做出决定的过程”。“知识”和“技能”为教学的基础,“态度”和“悟觉意识”则为教学的根本。“知识”主要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师对目标学生的语言水平、学习方式、个性差异等相关背景信息的认识;“技能”是指教师运用教学法、处理教材、组织与管理课堂教学的技巧与能力;“态度”是指教师对待自己、学生及自己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角色定位的立场;具体表现在教师在认识层面上怎样看待“以学生为中心”或“以教师为中心”等问题及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体现他们的角色定位上;“悟觉意识”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对教学反馈进行评价(evaluation)、修正(revision)、做出决定(decision2making)的能力,常指通过教学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等促进自身发展的意识。(三)ESP 的性质、教学原则、教师的角色及其相互关系ESP 的性质、教学原则及其教师的角色构成了 ESP 师资培养与教学理论体系的主题架构,三者之间互为条件、不可分割, 无论缺少哪一部分, 都无法有效地实施真正意义上的 ESP 教学。1ESP 的性质:Stevens (1988) 把ESP性质概述为以下5各方面:( 1) 课程设计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殊要求;( 2) 内容上与特定的学科, 职业以及活动有关;( 3) 注重语言、词汇、技巧、语篇和体裁与特定活动的适应性;( 4) 运用区别于普通英语的教学法;( 5) 学习者具有中、高级英语水平。2教师的角色:Dudley- Evens 和ST John(1998)认为教师在ESP教学中英扮演以下几方面的角色:A、英语教师;B、课程设计者;C、合作者( 专业专家、学生的合作者);D、研究者;E、测试与评估者( 对学生测试、课程教材的评价)。3ESP 教学原则:根据 Dudley- Evens和ST John(1998),ESP教学应以A、真实性,B、需求分析和C、以学生为中心为基本教学原则。通过分析、归纳,不难发现,Stevens (1988) 和Dudley-Evans & St. John (1998) 的ESP教学理论事实上从具体学科的视角和不同角度对Freeman的语言教师学习理论进行了诠释。在ESP教学范畴里,“知识”包括ESP教师首先作为英语教师所具备的英语教育专业知识、相应ESP专业知识。“技能”指的是ESP教师以“真实性”、“以学生为中心”等教学原则指导下运用教学法、选择处理教材、组织课堂活动、评估、课堂管理的能力。“态度”指的是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对做学生的“辅助者”(facilitator)和专家的合作者(collaborator)的定位的理解和执行程度。“悟觉意识”则指ESP教师对在自己既定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下的教学效果进行不间断的循环式反思和探究,从而达到以评促改的效果。此外,ESP教学还应注重专业实践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因为这一环节为前者的“知识”(专业知识) 所需求。通过专业实践环节,不仅可以巩固ESP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摸清学习者将来工作的“目标情景需求”(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 TSA)与“学习情景需求”(Learning situation analysis, LSA),即学生未来工作的社会文化环境、工作环境及其在这特定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等交际情景和相对于实践工作要求学生知识技能的欠缺(what of course)及如何学(how of course)等信息,正是这些信息构成了整个ESP教学过程的奠基石(cornerstone) (DudleyEvens & St. John,1998),为后来在教学大纲的确定、课程的设计、教学、测试、评估等各个阶段起到了“指南针”的作用。二、在ESP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能力,即指学习者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依靠自己学习并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现有的知识来独立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能根据学习的具体情况和不同要求,有意识、有计划并不断地调节自己的心理、行动及学习策略,从而有效地获得知识、培养学习能力。(一)自主学习符合终身教育要求,是教育的终极目标随着信息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生在学校学到了最新的知识,不能终身受用。因此,为适应未来社会需求,人们完成学校教育后仍需继续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不断地自我发展和完善,这种终身教育要求学习者必须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掌握继续学习所需的方法和技巧,掌握解决各种学习困难的技巧和策略,并能够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选择适当的处理方式。因此,学校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为目标,为学生提供未来独立学习所需的技巧和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二)自主学习体现“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尊重个体差异在教育观念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要把学生看成有情感、有需要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论和以教会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论。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不可避免,他们需要给予更多的自主,提供必要指导,使他们更清楚地了解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弥补自身不足带来的外语学习劣势。(三)自主学习是外语教学的需要外语是一门实践很强的课程,其听、说、读、写、译五项语言技能是仅靠课堂上教师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训练是不够的,需要通过学生个人的反复实践,进行自主学习才能提高和掌握。外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外语学习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外语教学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有权自由选择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社会和学校所做的选择,自主学习正好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由选择权。其次,教育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对学习者的要求,大学英语学习者在性格、语言潜能、智力、认知风格、动机和态度等方面存在着个性差异,而这些因素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外语学习。例如,语言潜能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速度;认知风格不同,学习者所采取的学习策略也会不一样;不同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也会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这些差异决定了学习者在处理不同的学习任务、学习目的和学习目标时,如果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其学习的效果会更好。而自主学习模式正好能够满足学习者因性格、语言潜能、智力、认知风格、动机和态度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而导致的不同的学习需求。再者,五、六十年代,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强调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者潜能的发挥,主张学习者的积极、自发学习,强调自我评价的重要性。人本主义学习论者还主张学习的关键是为有效地对付处于变迁中的科学世界而知道如何学习,教学工作的着眼点应放在促进学习过程、促进意义学习、促进人格的充分发展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以学习者的自主性为先决条件的,也是以培养学习者自主性为教育目标的,它为外语学习者自主性这一观点的提出,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的养成关键在于学习者本人。Cohen(1990)精辟地指出,语言学习的成功取决于学习者本人,取决于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及其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的各种能力。因此,语言教学只有以学生为中心,提高他们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才能充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指导原则、教学方法应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中心,改变学生的依赖思想,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使他们真正为自己的学习负责。1日记或周记,即让学生每天或每周保持书面记录,对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帮助他们对课堂内外的学习经历和成效进行思考,也为学习者提高自我意识、自我分析、自我评估提供了一种工具。2进行问卷调查。有多种形式的调查问卷,如学习目的和目标调查问卷、学习策略调查问等。通过该项活动,可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3面谈。与学生面谈,可以针对学生个体情况,给予个别指导,使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要求、喜欢采用的学习策略及确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面谈可以改变学生的思想和态度,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以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4学习者合约(learner contract),即学习者与任课教师或学习者与自己的一种约定(Dickinson,1987)。其目的是帮助学生组织自己的学习,为学生确定学习计划的框架及一些学生必须考虑的因素。合约打破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为学生独立安排自己的学习提供一个框架,使学习者独立于教师和教材的控制而培养自主学习意识。(二)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传统观点认为教师是智慧的源泉、知识的源头、学生的榜样。自主意味着对教师这一传统社会角色的挑战。著名语言学家科恩(Cohen,1990)精辟地指出:语言学习的成功取决于学习者本人,取决于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及其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的各种能力。但自主学习决不是没有教师参与的学习,教师在促进学习者自我实现并定期向他们提供帮助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Benson &Voller,1997)。在自主学习中,教师承担多种角色和责任,教学只是教师作用的很小的一部分,同时要参与管理、开发语言课程和准备材料,另一方面也是学生的顾问、信息的来源,而且还应该在学生向自主学习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所采取的方法、策略、成果等及时作出评估与反馈。(三)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自主学习不仅仅意味着独自学习(Pemberton,1996)。它不仅是个体性的,也是社会性的。在自主学习中,学生不再单纯地依赖教师,而是与小组其他成员一起交流、协商、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而交流、协商和合作都是促进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另外,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评估、共同分享学习策略,不仅可减轻教师负担,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和课堂学习的集体性优势,组织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多变的学习模式中,教师应广开言路,组织学生充分展现各自的学习策略,互相观察,学习他人的优点,提高自己调整和应用学习策略的能力,真正做到取长补短。(四培养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学习策略指学习者为调节学习所采取的各种措施(OMalley, 1999),它一般分为两类: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前者指学习者对所输入的语言知识进行处理并发展该语言知识的过程,后者指学习者用来监控、调节或自主指导学习行为的策略。两种策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它们与学习者的自主意识密切相关,对学习过程产生直接的影响。外语教师必须有意识培养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他们更有效地学习外语。1指导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教师应指导学生结合课程标准和自身学习的具体情况,制定外语学习的总目标和短期目标。首先,让学生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自己在所学阶段需要掌握的词汇量以及听、说、读、写、译应达到的水平。其次,让学生在各个阶段不断反思自己的现有知识水平和不足,定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计划、安排自己的学习。2指导学生有选择的学习。自主学习的核心概念是选择(Cotterall,2000)。Gardner & Miller(2002)的研究也证实,允许学生选择并组织自己的学习材料能产生积极的效果,赋予学习者选择的权利,才能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但是,并不是每个学习者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有效地选择课后学习内容,寻找合适的学习材料,并教给学生选择材料的方法和标准。此外,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各类外语报刊和互联网,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外语阅读和理解能力。3指导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独特的学习方法、策略,并不断调整。国外外语习得研究表明,外语学习者因个性、经历、环境、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学习方法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Sinclair andBrazil, 1985)。这些方法并非总是合理的,教师应当从客观和微观两个层次给学生以方法指导,使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独特的学习方法从而有效地学习。同时,教师一定要使学生对自己的认知风格及方式甚为了解,不断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外语习得的效率。4指导学生定期进行自我监控和评估。学习者监控和评估自己外语学习效果的能力是外语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 是外语习得者必须获有的学习策略,也是外语习得者自主学习意识的高度体现,在自主学习中尤为如此。外语习得的整个过程需要学习者本人不断地进行自我监控和评估,对自己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效果予以反思、评价,以主动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并不断调整习得过程,进一步确立新的学习目标。实践证明,优秀的外语习得者往往具有较强的自我监控能力和评估能力。作为教师,平时一定要指导学生定期进行自我监控和评估,促使学生更有效地习得外语。(五)激发外语习得者的内在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一般分为内在动机( intrinsicmotivation)和外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两种,内在动机指学习者个人对学习发生的兴趣,外在动机则指来自于外部因素的作用。德西(Deci,1985)等西方学者认为,一旦外语习得者的兴趣被激发,他们便会产生一定的内在动机,当教师为外语习得者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氛围,其积极性就会倍加高涨,其内在动机将大大激发,外语习得的效率也将大为提高。由此可见,动机与兴趣是密不可分的。此外,动机与态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外语习得者对外语抱主动、乐观态度并对外语学习倾注以热情和意愿,他的外语学习动机则明确,学习效果也不错。这是因为动机与态度是自主学习的两大构建元素(Littlewood, 1996),没有动机和态度,外语学习者难以自主地开展外语习得活动,学好外语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作为教师,平时在课堂内外一系列教学活动过程中应着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真正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具有强烈的习得外语的愿望,使学生意识到学好外语是未来社会的要求和时代的要求,只有掌握好外语知识和技能,才能使他们在未来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种为未来而学的愿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其次,教师要尽最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上课之时要巧设课前导语,如悬念式导语、生活式导语、启发式与激情式导语,唤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还要善于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内容,适当设置一些略高于学生现有水平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在主动的参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强化其内在的学习动机。此外,教师还可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教学、英语电台、英语角、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小品表演、英语晚会等,以唤起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动机,以此逐步提高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六)创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完全脱离教师和同伴而孤立地开展学习活动,必须依靠一种轻松、和谐、互助的人际氛围来发展(Pemberton,1996)。因此,首先,教师在课堂内外应始终以帮助者、促进者、咨询者、协商者及顾问的身份给学生及时提供指导和反馈、鼓励和帮助,以便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自主学习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Lee,1998)教师只有改变昔日权威者、垄断者的形象,与学生平等交流、协商、切磋,与学生情景交融,才能形成一种师生密切合作的人际关系,从而创造出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其次,不可忽略同伴在学习者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由于外语习得的特殊性,外语词汇、语法、语音以及听、说、读、写、译技能的发展固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也缺少不了同伴的帮助。事实上,为了切实提高外语交际能力,学习者往往需要与同伴通力合作、交互、协商,譬如,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实施互评,既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自主能力,又能改进写作教学的效果,提高写作水平。第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创造自主学习氛围也不失为一种有效方式。多媒体英语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使师生的交流在更加丰富的层面上展开,实现了外语教学的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和自主性,为学生外语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此外,教师还可设计一系列互问互答、相互讨论、小组讨论、对练等交互活动,以便最大程度上创造自主学习氛围,切实发展、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四、结束语语言学习(包括ESP学习)过程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认知发展过程,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方法、策略等认知手段才能有效地习得英语。实践证明:英语习得的结果最终取决于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新型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责任心和自觉性,而且更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推进我国英语教学改革和发展,有助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既有学习能力,又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并实现终身教育的目的。(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通过大学英语课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信息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生即使在学校学到了最新的知识,这些知识也会很快老化,不能终身受用。因此,人们完成学校教育后仍需继续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不断地自我发展和完善,才能适应社会需求。这种终身教育要求学习者必须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掌握继续学习所需的方法和技巧,掌握解决各种学习困难的技巧和策略,并能够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选择适当的处理方式。因此,学校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为目标,为学生提供未来独立学习所需的技巧和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学习者的需求首先,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有权自由选择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社会和学校所做的选择,自主学习正好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由选择权。其次,教育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对学习者的要求,大学英语学习者在性格、语言潜能、智力、认知风格、动机和态度等方面的个差异很大,而这些因素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外语学习。例如,语言潜能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速度;认知风格不同,学习者所采取的学习策略也会不一样;不同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也会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这些差异决定了学习者在处理不同的学习任务、学习目的和学习目标时,如果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其学习的效果会更好。传统的学英语教学课堂往往采用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教学方法,同样的考核标准来面对几十个,有时甚至上百个在各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的学生,这显然不符合教学规律,更谈不上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求。而自主学习模式正好能够满足学习者因性格、语言潜能、智力、认知风格、动机和态度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而导致的不同的学习需求。(三)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目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有限的课时与较高的课程目标、课程要求之间的矛盾,激增的学生人数与匮乏的师资之间的矛盾。首先,我国大学英语的课程目标远高于中小学,而课时却十分有限。单以词汇量为例,大学英语基础阶段只有28”课时(有部分学校甚至还达不到28”课时),但要求学生领会式掌握的词汇量为24”“个,相比于中小学近9”“课时掌握18”“词汇量而言,任务十分艰巨,其它还有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要求。而且,相比于中小学生而言,大学生已过了外语学习的最佳年龄。要在如此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惟有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其次,由于近几年各高校不断扩大招生,大学生人数激增,许多高校都存在大学英语师资匮乏的现象,因而不得不以采取大班上课的方式来缓解师资不足的矛盾。班级人数过多,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的时间必然减少,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语言实际练习的机会也极其有限。而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单靠课堂上有限的实践机会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课后积极实践。此外,近几年社会上流行一种说法,即”大学英语费时低效”,这种说法虽然并不完全准确,但它至少反映出大学英语教学自身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矛盾。大学英语教育出现今天这样一种尴尬的状况,原因比较复杂,但不可否认,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学的影响。重教不重学,片面强调教师教的重要性,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忽视个体差异,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造成了学生能通过四级、甚至六级考试,但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却十分低下的现状。而学生也由于长期受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自主学习能力十分低下。徐锦芬等曾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作过调查与分析,发现目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普遍较低,”除了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学生几乎没有自己的英语学习计划,更谈不上调整学习计划,学生也不能很好地规划自己的英语学习时间问题。”5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这种现状迫使我们必须重视对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惟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大学英语教学目前所面临的矛盾,并藉以提高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今后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三、为什么要提倡自主性外语学习1.现代教育目标的需要现代教育的目标愈来愈倾向于人的能力的提高和全面素质的增强。信息化时代,人们要处理大量信息,要适应迅速变化的环境,在学校接受的教育已不可能受用终身。未来的社会是一个继续学习的社会,一个要求人们必须终身受教育、不断自我发展与提高才能适应生存的社会,而终身教育又要求人们能够培养可以独立于教师和课堂的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外语教育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培养,这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现代教育目标的要求。因此,今天的教育,包括外语教学,必须提供终身制学习所需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不仅仅是对某些领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在民主社会中,教育还应培养能够独立思考,争取自主的个体。语言学习和教学作为整个教育过程的一部分,也应致力于这一更广泛的教育目标。语言的教与学可以促进自主的发展。学习者通过练习做出决定、与小组成员合作解决问题并达成双向解决方案等对其学习负责的一系列行为,自主能力势必会得到提高。2.学习者的个体认知差异1)学习者的外语学习能力不同外语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差异很大,个体之间的学习速度有快有慢,对语言技能的掌握也不平衡。如有的学习者善于学习语法知识,有的则在交际能力上略胜一筹。忽视学习者的能力差异而采用统一的教材、教法、进度并对学习者语言能力做同样的要求无疑将挫伤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导致外语学习的低效率。2)学习者认知风格和认知策略不同认知风格指学习者个体总的学习方法(不考虑学习任务),认知策略指对某一具体任务所采用的方法。相关文献中记述了不同的认知风格和认知策(1) 场依存与场独立(fielddependencevs.fieldindependence)场依存风格较易把握事物、观点的全局;而场独立风格则擅长分析,能从整体中辨别部分,可集中精力于某件事,并能不受周围变项的干扰分析各个变项。有研究证明(Ellis1986:114),场依存风格的学习者在自然环境中能更好地习得外语,而场独立风格的学习者在以分析语言规则、句型操练为主的课堂学习中更能发挥优势。(2)整体主义与序列主义(holismvs.serialism)整体主义与序列主义的区分与场依存和场独立的区分类似。整体主义学习者倾向于对事物间的广泛联系提出问题并对事物的概括性提出假设;而序列主义学习者则对事物间的具体关系提出问题并形成具体的假设。整体主义把握总体,但容易过度概括;序列主义善于分析,注重条理,但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序列主义者对循序渐进的句型学习感兴趣,而整体主义者对语言的使用更有兴趣。(3)受大纲约束的学习者与不受大纲约束的学习者(syllabus bound learners vs.syllabus free learners)顾名思义,受大纲约束的学习者只学习大纲要求他们掌握的内容,而不受大纲约束的学习者认为大纲具有约束性,他们往往兴趣广泛,有时他们的兴趣可能与大纲的要求相抵触。语言学习者必须摆脱大纲的外部约束。因为一门语言课只能提供有限的语言知识,而”学习外语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靠学习者在课堂外主动寻找机会练习外语”(Lee1998:282)。Dickinson(1987:22)的调查结果也证实,成功的语言学习者表现出更明显的不受大纲约束的学习特点。学习者不同的认知风格和认知策略,要求我们给予学习者更多的自主,提供必要的指导,使他们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认知特点,发挥认知优势并弥补 认知不足带来的外语学习劣势。3)学习策略(learningstrategies)学习策略指促成学习的实际活动与技能。任何学习者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采用自己喜爱的学习策略。Wenden(1985,citedinBrown1987:94)坚信,学习策略是促进自主学习的关键。研究还表明如果禁止学习者使用其偏爱的学习方法,就不会有高效率的外语学习(Dickinson1987);而外语策略的训练,则对外语学习有一定的效果(Brown1987:94)。因此,我们可以劝说学习者使更有效的学习策略。这就要求我们采用更灵活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和选择,如:材料、音像设施、时间安排等,这就意味着要提倡自主学习。4)动机(motivation)尽管“动机”作为一个教育心理学术语频频出现,但人们对它的确切含义一直存有异议。外语教学界大多数专家、学者都认同这一观点:动机是影响第二语言学习(SLL)和外语学习(FLL)速度和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动机提供SLL和FLL的主要推动力并促使这一漫长的学习过程持续下去。驱动学习者从事SLL和FLL的方式和程度不尽相同。据此,动机被分为工具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和参与社团的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受工具动机驱使的外语学习者把外语当做获取某种证书或找到一份好工作的工具。而受参与社团的动机驱使的学习者则是对目的语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他们想了解目的语社会并愿意成为其中的一员。受不同动机的驱使,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兴趣也各不相同,这也要求我们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3.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psychology)的发展五、六十年代,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强调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者潜能的发挥,主张学习者的积极、自发学习,强调自我评价的重要性。人本主义学习论者还主张学习的关键是为有效地对付处于变迁中的科学世界而知道如何学习,教学工作的着眼点应放在促进学习过程、促进意义学习、促进人格的充分发展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以学习者的自主性为先决条件的,也是以培养学习者自主性为教育目标的,它为外语学习者自主性这一观点的提出,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1.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这种教学模式既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养成学习外语的惰性。此外,有限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时间根本无法使学生获得应有的语言实践机会,学习效果当然令人失望。传统的”一根粉笔、一本教材”的做法无法满足外语学习者的需求。当今的世界是知识与信息快速膨胀的世界,学习资源极度丰富,而世界的紧密联系与科技的高度发展使任何积极的学习者都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资源,也就是说教师不再是学习者获取知识的唯一权威渠道,学习者可以抛开教师这一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知识传播媒介,通过网络设施、自主学习中心、同其他学习者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语言学习。2.自主学习的优势。自主学习模式鼓励学习者对自己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掌握决策权。大量的研究表明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掌握决策权的学习者效率更高,成果更显著,因为自主学习者所采取的学习方法和选取的学习内容更符合个人的特点,更能满足其个体的需求。同时,自主学习有助于加强学习者学习语言的内在动机,在此内在动机的驱动下,学习者不再是被动消极地学习外语,而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学习任务。此外,语言是一个技巧,要通过不断地使用和实践而达到熟练并掌握。具有较高自主能力的学习者更易主动地参与到社交活动中,使用目的语进行交流,而这无疑对语言能四、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方法1.课堂教学。在外语学习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用目的语同学生进行交流,同时可以采取各种辅助方式将信息有效传递给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帮助学习者养成用目的语参与交际的习惯。(2)用支架式()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完成交际任务。教师合理的辅助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逐渐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自主学习者。(3)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来自于学生的内在动机,而对学生学习内在动机的最好激发方式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4)组织学生参与完成略高于其现有目的语水平的活动。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5)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估。自我评估是自主学习的基本要素,学习者只有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做出正确评价,才能合理地制定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过程。2.课外方式。(1)自述报告。自述报告包括内省式自我报告和回顾式自我报告,不仅能反馈学生学习过程中使用的策略,而且学生也可以通过叙述自己的思维活动过程,提高对所采用的学习策略的认识,以此来评估该学习策略的可行性、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学习成果,从而为下一步学习筛选出最佳学习策略。内省式自我报告是指学习者用语言将自己的学习策略的意识流表达出来。指出让学习者在完成一项任务的同时将其过程报告出来是了解学习者学习情况并增强其对所采取之学习策略的意识的有效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着弊端,即学习者在完成某项学习任务时,如果将精力过多地放在讲述自己的学习策略和过程,那么其完成任务的效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合理地进行内省式自我报告。回顾式自我报告包括口头问答和书面问卷两种,其目的主要是通过对学习过程回顾的方式获取学习者对特定外语技能的态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其提高技能、解决问题时所采取的方法等。(2)学习日记。学习日记是学习者提高自主学习意识、进行自我评估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教师对学习者进行监督指导的良好方法。首先,学习日记为学习者提供了对自身学习活动进行计划、监督、评估的可能性。通过书写学习日记,学习者记录下自己所运用的学习语言的方法、遇到的问题、感兴趣的话题等,从而认识自己在学习目的语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和取得的成绩。其次,学习日记也可以帮助学习者逐渐从对教师的依赖的被动学习转向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主动学习。而对于教师来讲,他们可以通过阅读学习者的学习日记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过程,以便在必要时对学习者进行合理有效的指导,同时教师也可从学习者的日记中得到教学反馈,从而在此基础上对课堂教学或课下监督做出适当的调整。(3)劝诱式交流。学习者的动机、对学习的渴望以及对自己和学习过程的态度和信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习者能否成功地发挥自身潜力、克服困难,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标,因此改变学习者消极的态度和信念将会促进他们的学习进程。(1986)认为,教师和学习者进行劝诱式交流可以帮助学习者改变他们对自己和学习过程所持有的负面观念。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和学习者针对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对学习任务的看法等进行讨论,帮助学习者减轻心理压力,化解焦虑或畏惧,从而使学习者对学习任务或学习环境进行重新评价,改变其原来持有的负面观念。(4)准确评估。同传统的教师教学模式相比较,自主学习模式中对学习者学习进展情况进行反馈的机制尚不健全,因此及时准确地评估将帮助学习者评定自主学习的有效性,从而在此基础上对学习计划、方法、活动等进行合理的调节。对自主学习者的评估可以起到帮助学习者了解学习进展、对前一阶段的学习进行反思、对外语技能进行实践、增强自信等作用。三、培养自主学习意识的方法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已习惯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行动上表现为:缺乏独立探索知识及自我管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对英语学习兴趣不大;缺乏自信心;学习盲目性突出;对学习策略的使用知之甚少。因此,要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可从这样几个方面着手:(一)以端正学习态度为先导。鉴于业已存在的种种问题,首先解决学习态度问题。如组织讨论:你为什么学习大学英语?谁应对你的学习负责以及怎样才能学好大学英语等,以端正学习态度。其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语言学习观,使其明白:只靠课堂上被动地听讲而不积极参与;仅仅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没有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一个独立学习的过程和学习计划等,是不能掌握语言的,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的必要性。结合目前中学英语有别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曾利用新生学前教育课向学生阐明上述道理,并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强化、验证这一认识。结果表明,教师对此项工作的落实在学生完成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中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二)以激发学习兴趣为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具有强烈的内在驱动力”。教学中,在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并坚定正确的语言学习观的同时,教师应尽可能地将课上得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作为激励兴趣的手段,在课堂上可以开展诸如热点问题讨论,角色扮演、辩论、采访、短剧演出等活动,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并以此为动力,进一步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三)以切实的计划为目标。有了正确的语言学习观及对学习的兴趣,还不足以说明已具备了自主学习的意识。要使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自主性真正地发挥出来,还应使其有明确的目标。为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照5大学英语教学大纲6,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及需要,制定长远和近期的切实可行的、具体、合理的措施及实施计划,以此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努力的方向,使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落到实处。(四)以增强自信心为基础。自信心是学习者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顺利开展自主学习的基础。对于不少新生,尤其是成绩较差的学生,存在的自卑感及对学习大学英语缺乏信心的状况,教师可在新生开课伊始,通过问卷调查,个别交谈及写作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想法、需要、期望及学生的学习背景等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其在不断的努力中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还可以请高年级的优秀学生,尤其是进校时英语基础差,但通过努力取得了好成绩的学生,座谈交流学习经验,以现身说法、榜样的力量来增强自信心。(五)以有效的学习策略为保障。”在语言学习中,学习策略也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学习目标确定之后,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策略的合理选用予以指导,以保障既定计划的实施,如学习时间的分配,阅读、听力的技巧,课文的背诵及词汇的记忆方法等。指导形式可以是集中讲座和分散于日常讲课中相结合;指导方法可以是集体讨论与个别交谈并用,使学生了解相对有效的学习策略,掌握必要的语言学习方法,培养使用策略的意识,以确保即定计划更有效的实施。1.彻底转变教学观念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普遍开展,高校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也在发生转变。教育部已明确提出:教育思想观念的改革是先导,是教学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它直接关系到我国新世纪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关系到我国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效益和质量,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能否迎接新世纪的严峻挑战。大学外语教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教育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当今我们必须彻底转变传统的外语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即外语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著名语言学家科恩(Cohen,199”)精辟地指出:。语言学习的成功取决于学习者本人,取决于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及其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的各种能力。由此可见,外语主要靠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2.充分发挥外语习得者的主体作用语言教学过程涉及教与学双边活动,其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习的最终结果取决于主体本身。然而,有迹象表明,外语习得者的主体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我们在外语教学中始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真正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中,教师务必遵循外语习得和外语教学规律,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风格设计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满足不同学生所需,充分调动各个层次学生外语的主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此外,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因材施教,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再则,教师还要。善于采取一系列措施,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机会,使学生日益地学会更多地替自己的学习负责,逐步成为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张俭福,1998)。大学外语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具有相对独立能力的成人外语习得者,他们渴望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教师完全摒弃。喂食。的做法,鼓励学生根据外语习得的特点和要求有效地去选择所学的内容,主动安排规划自己的学习进程,对所学内容展开独立思考,进行多向思维,学会分析、归纳和整理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也将得到很好的发展,其外语学习效率必将得以提高。3.着力激发外语习得者的内在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一般分为内在动机( intrinsicmotivation)和外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两种,内在动机指学习者个人对学习发生的兴趣,外在动机则指来自于外部因素的作用。德西(Deci,1985)等西方学者认为,一旦外语习得者的兴趣被激发,他们便会产生一定的内在动机,当教师为外语习得者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氛围,其积极性就会倍加高涨,其内在动机将大大激发,外语习得的效率也将大为提高。由此可见,动机与兴趣是密不可分的。此外,动机与态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外语习得者对外语抱主动、乐观态度并对外语学习倾注以热情和意愿,他的外语学习动机则明确,学习效果也不错。这是因为动机与态度是自主学习的两大构建元素(Littlewood, 1996),没有动机和态度,外语习得者难以自主地开展外语习得活动,学好外语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作为教师,平时在课堂内外一系列教学活动过程中应着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真正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具有强烈的习得外语的愿望,使学生意识到学好外语是未来社会的要求和时代的要求,只有掌握好外语知识和技能,才能使他们在未来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种为未来而学的愿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其次,教师要尽最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上课之时要巧设课前导语,如悬念式导语、生活式导语、启发式与激情式导语,唤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还要善于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内容,适当设置一些略高于学生现有水平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在主动的参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强化其内在的学习动机。此外,教师还可开展丰富多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