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辛亥革命一、清末民主革命风潮1背景。(1)帝国主义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民族危机日益严重。(2)清政府试图通过_来挽救其统治危机。2兴起: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成立_等革命团体,以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_。3发展。(1)建立革命政党:1905年,_在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任总理。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_”为宗旨(后被阐发为“三民主义”),以民报为机关刊物。(2)论战:同盟会成立后,革命派与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展开思想论战,大力宣传其政治纲领。(3)武装起义:革命党人发动多次武装起义,其中最著名的是1911年的_起义。答案:新政兴中会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国同盟会 平均地权广州黄花岗温馨提示三民主义思想并不是完美的,而是有其局限性。民族主义未明确提出反帝,民权主义未将整个地主阶级作为革命对象,民主主义未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应用提升】1“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b)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解析:从“剪掉辫子反朝廷”可知此时为清末,则此时的指导思想为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反帝。因而d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政策,故c项错误。革命的主要目的是政权问题,故a项错误。二、武昌首义1时间:1911年10月10日。2经过: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率先发难,经过一夜激战,革命军占领武昌。3结果:成立了_,推举黎元洪为都督;宣布“五族共和”,定国号为“_”。4影响: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清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答案:湖北军政府中华民国三、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1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_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_为国旗。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时间:1912年3月颁布。(2)内容: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_;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及国民的基本权利;规定内阁制和_的国家组织原则。(3)意义: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3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原因:同盟会涣散,人们寄希望于袁世凯;立宪派和旧官僚希望袁世凯主持大局;帝国主义的支持;袁世凯掌握着清政府的军政大权。(2)标志:1912年3月,袁世凯在_就任临时大总统。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推翻了两千多年的_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2)使_的观念深入人心。答案:南京五色旗国民全体三权分立北京君主专制民主共和温馨提示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是并未推翻封建制度,并未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北洋军阀统治仍然属于封建专制。【应用提升】2如图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a)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扣住日记中的关键词“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变乱”等入手,可以影射出该乡村知识分子的立场守旧,对辛亥革命持否定态度,故a项符合题意。一、选择题1(2014四川成都一模)某学者指出,在“改革与革命的赛跑”中,当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就是时势使然了。与其说“革命”是下层“激进”的结果,不如说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好在革命后,在革命党、立宪派、袁世凯与清廷的四方博弈中,以极少的牺牲达成了和解。可见,该学者认为(b)a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偶然b清廷改革失策加速革命爆发c革命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d清末“新政”改革毫无成效2(2014山东济南调研)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当时公开号召同盟会员、革命志士宣传太平天国,宣传洪秀全,他首先以“洪秀全第二”自居,他又褒称太平天国诸领袖为“民族英雄”“老革命党”,这是因为(a)a二者革命任务上的一致性b二者革命前途上的共同性c二者革命纲领上的共同性d二者革命主体上的一致性解析: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都肩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故a项正确;两者前途不同,太平天国运动是要建立农民的政权,辛亥革命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故b项错;两者纲领也不同,天朝田亩制度体现农民的要求,而“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的要求,c项错;两者主体也不同,太平天国运动主体是农民,辛亥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d项错。3(2014北京西城期中考)下列事件排列顺序正确的是(d)民报兴中会武昌起义广州黄花岗起义a bc d解析:是1905年创办,是1894年,是1911年10月,是1911年4月,故d项正确。4(2014北京东城联考)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宣誓:“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文实遵之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誓词表明孙中山(c)坚决推翻满洲政府,建立民国明确反对帝国主义不贪恋总统职位追求民族振兴a bc d解析:可从题干中的“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体现,无从体现,可由题干中的“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体现,故c项正确。5(2014惠州调研)下图为1912年2月15日孙中山率南京临时政府官员拜谒明孝陵(朱元璋陵寝)。在祭文中,孙中山向“我高皇帝在天之灵”报告“光复汉室”的喜讯,并且说,能够取得这一胜利,正是靠“我高皇帝在天之灵”的启迪所赐。这说明(a)a革命派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b朱元璋的反元事迹激励了革命派c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d三民主义的目标已经实现解析:孙中山等革命派认为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光复汉室”,虽然反对满族压迫,但是不能平等对待满族,大汉族主义的倾向反映出革命派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故a项正确。6(2014江门调研)1914年,袁世凯宣布解散国会,严复表示支持袁世凯,他甚至指出,(这)是袁世凯做的最成功的一件事情,因为国会除了党争就是捣乱,还不如把国会解散掉,严复还说,中国现在要的不是华盛顿,需要的是克伦威尔和拿破仑。该材料反映了(d)a中国的国情与英法相似b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c国会当时不利于国家发展d君主制度观念在中国根深蒂固解析:从材料来看,严复认为“需要的是克伦威尔和拿破仑”,是“因为国会除了党争就是捣乱”,而并不是国情相似,况且,中国与英、法的基本国情是完全不同的,中国当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英法是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所以a项不正确;严复支持解散国会,恰恰不能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所以b项不正确;“国会当时不利于国家发展”的说法不正确,所以c项不正确;而袁世凯与严复的做法,反映了他们还是以专制思维解决问题,所以d项说法正确。7(2014惠州调研)晚清民国时期,将不受束缚的帝制皇权关进民主国家法制框架,推动中国现代化,就是众多先贤的“中国梦”,为此他们(b)a颁布资政新篇b掀起义和团运动c主张“中体西用”d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析:从题干中“由庚子、辛丑并科举人出身,非新派一流人”的信息可知县长仍是科举制出身,说明辛亥革命后,选官的方式和过去差别不大,再从题干中“即诣各庙拈香行跪礼拜礼,仍是旧官僚之行为也”可以看出,县长的思想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这说明辛亥革命后,传统思想的影响仍然较大,故b项正确。8(2014广东文综)如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d)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9(2014广州一模)官话报曾经是北京各报中最反对共和支持清廷的报纸,但1912年1月4日该报的社论完全改变了立场,敦促清帝接受必不可免的事情并逊位。这表明(b)a“预备立宪”破产 b共和思想影响扩大c清朝统治覆灭 d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动摇解析:1912年1月中华民国建立,辛亥革命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以至于支持清廷的报纸都改变了立场,故b项正确。10(2014梅州五华质检)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1911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线。”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主要理由是辛亥革命(a)a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实现了生活上的移风易俗d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11(2014北京朝阳期中考)20世纪初,某乡绅赋新年杂咏:“新制初更阳历年,家家彩胜斗喧阗。宜春帖子多新样,大半三民对五权。”该诗主要反映了(b)a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发生动摇b辛亥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c封建守旧势力对新文化的抵触d西方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否定解析:依据“20世纪初”“新制初更阳历”“三民对五权”分析,再联系影响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因素,可判定b项符合题目要求。12(2014湖北重点中学联考)史学家陈旭麓指出: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里“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c)a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b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c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解析:陈旭麓认为袁世凯的上台,反映了社会民众要求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需要。在这样的舆论影响下,袁世凯通过合法的途径上台,可见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a项说法不够全面。b、d两项与题意无关,故c项正确。13(2014广东六校联考)下图是中华民国初期创作的讽刺漫画政府人物之真相:表示政府虽有“共和”之名,实际是猿(袁)家天下。这幅漫画反映了(c)a北洋军阀政府名存实亡b君主立宪得到广泛支持c中华民国建国原则名存实亡d中华民国政府政治开明解析:“漫画政府人物之真相:表示政府虽有共和之名,实际是猿(袁)家天下”表明民主共和名存实亡,c项最符合漫画主旨。14(2014浙江五校联考)1911年4月21日,中国海军巡洋舰“海圻”号出访欧美数国。历经13个月后回到上海,在欢迎仪式上迎接的政府应是(c)a晚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c北洋军阀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解析:从时间上作判定,1911年4月21日开始,经过13个月,则是1912年5月份了,此时辛亥革命已经发生,清帝已经退位,a项不正确;而南京临时政府因孙中山辞职,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职,已经不存在,b项不正确;北洋军阀政府从袁世凯就职一直到1928年国民政府统一中国,故c项正确;而南京国民政府在1927年才成立,d项不正确。15(2014广州调研)胡适在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它)变换了全国的空气,解除了一个不能为善而可以为恶的最上层高压势力,然后才能有各种革命的新种子在那个解放的空气里生根发芽。该事件应是(d)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解析:从“(它)变换了全国的空气,解除了一个不能为善而可以为恶的最上层高压势力”分析,说明其在全国范围内推翻了旧政权,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总理副署才能生效。材料三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以下几个因素可解释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几十年中所产生的这一悲惨结果。首先,中国幅员辽阔,这使得中国内地许多年来未受到与西方交往的影响。内地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贮藏所,几十年来注重传统的文官候选人一直从那里产生。他们组成的官僚阶层由知识分子构成,而这些知识分子专注于儒家经典著作,因而,他们更强调的是伦理原则,而不是手工技艺或战争艺术。这一统治阶级因以下事实而进一步受到约束:除佛教外,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国外移来”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没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约法实行什么制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