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民族学院200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doc_第1页
大连民族学院200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doc_第2页
大连民族学院200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doc_第3页
大连民族学院200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doc_第4页
大连民族学院200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连民族学院200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在国家民委的关心指导下,在学校党委的直接领导下,我校200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已基本结束,现将工作情况总结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我院2005届共有16个专业本科毕业生1637名,其中男生709人,女生928人。毕业生来自全国23个省区,其中东北三省一区毕业生总数为924人,占毕业生总数的56.51%。在毕业生中,党员207人,省优秀毕业生33人,市优秀毕业生51人,校优秀毕业生83人。在毕业生中,工学974人,占毕业生总数的 59.53%,管理学180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0.95%,文学31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9.45%,经济学 165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0.09%。我校近三年毕业生的增幅情况:2003年10个专业873名毕业生,2004年13个专业957名毕业生,2005年16个专业1637名毕业生。自动化、汉语言文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为今年新增专业,毕业生增幅达到91%。截至9月1日,经辽宁省教育厅统计确认,我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5.11%,截至12月末,我校毕业生年度就业率达到96.64%,其中,有112名毕业生考取研究生,有5名毕业生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1人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辽西北计划”,9人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大连北三市计划”。二、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情况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不断健全就业工作领导机制。今年,学校进行了二级学院制改革,在原来系部建制的基础上,成立9个二级学院,为适应新形势要求,学校进一步深化就业工作机制改革。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校主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和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各二级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及教务处、学生处、宣传部、就业指导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各二级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二级学院院长担任,成员包括主管教学副院长、总支书记、毕业年级辅导员及毕业班班主任。毕业年级辅导员作为就业专职工作人员。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多次召开专项会议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解决就业工作遇到的实际问题。蔡明德校长多次听取就业工作汇报,党委学生工作部将就业工作作为学生工作例会的重要内容。2.积极加强就业指导,努力完善贯穿于本科四年的就业指导体系。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建设工作,以就业指导教研室为主要组织部门,深入开展以全过程就业指导理念为基础的贯穿于本科四年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按三个阶段七个模块进行系统化开发和建设,并将就业课程纳入教学计划,排入各年级学生课程安排时间表。同时,加强对授课质量的监督与检查,定期开展课程调研,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时效性。为进一步丰富就业指导内容,学校积极引入教育部“全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卫星专网”系列讲座,使其成为就业指导课的有益补充,专网的开通为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学校还积极邀请企业负责人、社会知名人士入校举办各种专题讲座,进行各种模拟招聘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求职面试技能。3.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努力形成相对形成稳定的就业市场学校坚持广开门路,从不同渠道,不同角度积极拓展就业市场,充分发挥大连市和开发区域优势。积极加强与人才市场、用人单位、网络媒体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信息。一年来,学校积极加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将在校园网平台与中国企业人才网和百大网平台上建立的就业信息网统筹考虑,并适时开通考研网,网络成为就业信息收集与发布的主渠道。为提高信息利用效果,2005年我们又成功引入就业信息手机短信发布系统,对主要就业信息通过手机发布给每一个学生,深受学生的欢迎与好评。为提高学校的影响力,我们编制了“大连民族学院毕业生信息”、“大连民族学院毕业生人力资源手册”等宣传材料,通过招聘会分发及邮寄等方式寄到用人单位手中,一年中我们向五千余家用人单位发布了毕业生信息,共吸引600余个用人单位入校招聘,向毕业生发布各种招聘信息近5000余条。通过校园招聘有400余名毕业生成功与用人单位达成意向。学校还制作了“大连民族学院2005届毕业生人力资源库”,以光盘的形式向社会发布。积极参与大连市高校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考察活动,努力拓展就业市场。学校高度重视与知名企业的合作,探索定向培养和合作培训,不断加强学生实践技能。我校与东软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合作,开设东软定向培训班,经过培训,有26名毕业生与公司成功签约,占参加培训人数的80%;与上海惠普公司大连分公司合作,共同开展“金桥计划”项目,由惠普公司进行教材开发、课程设置、学业考核,并设置奖学金和颁发惠普工程师的认证,该项目受到在校大学生的普遍欢迎,成为校企合作的经典项目。此外,我们还与烟台创迹软件、戴尔计算机大连公司等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上进行了成功的合作。经过这些积极尝试与努力,我校毕业生进入知名企业的人数越来越多,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与好评。4.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学生就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千方百计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已经建立起以就业指导和日常服务为主体的就业服务体系。学校开设就业工作专用网络机房,毕业生可随时查询就业信息。建立就业指导资料室,购置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出国留学、考研、参军等资料供学生查阅;在校园广播节目中开设就业指导专题节目;为学生提供就业工作联络卡和专用信箱;派专车送毕业生到用人单位签约面试。2005年,我校共计为毕业生参加招聘会和各种签约面试活动发车近百次,涉及毕业生1000余人次。目前,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新的办公区即将投入使用,面积近千平米,增设多媒体信息发布室,办公环境进一步改善,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5.积极加强就业工作的理论指导与研究,努力提高就业工作水平。为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我们通过设立校教改项目“大连市人才市场需求状况调查与分析”、“构建大连民族学院大学生专业学习与专业发展指导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全面开展就业工作研究,先后有多篇论文在各级报刊发表。为使更多的专业教师参与到就业指导工作上来,我们通过选聘专业导师开设专业介绍课程,积极探索专业导航在就业指导中的地位与作用。目前,我校已经有30余位优秀的中青年教师被聘用为专业导师,他们已经成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以此为突破点,我们不断加快就业指导工作向专业延伸、向市场延伸、向培训延伸的步伐。四、存在的不足:1.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体系化建设初见成效,就业指导体系正逐渐形成,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有明显提高,职业素养有明显改善,但内涵建设仍显不足,努力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服务的质量,增强就业指导的实效性,仍是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和难点。2. 随着毕业生人数逐渐增多,各专业市场需求的不均衡的状况更为明显,市场拓展工作的任务加剧,经济、管理、法律、中文等专业就业压力较大,需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积极引导学生跨专业就业和到基层就业,加强对学生自主创业的培训和指导,鼓励更多的毕业生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3. 要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时效性,加快就业指导工作与专业结合,与市场结合,与培训结合的步伐,进一步促进就业指导与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实现以就业为牵动,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们相信,在国家民委的关心和指导下,经过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学校的就业工作一定能够稳步前进,再上一个新台阶。 大连民族学院2006年1月6日附:大连民族学院2005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一览表大连民族学院2005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一览表专业名称毕业生数就业人数考研人数就业率电子信息工程141124994.33%工业设计121116196.69%国际经济与贸易9985994.95%汉语言文学8569890.59%环境工程574710100.00%会计学9087197.78%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666061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