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覃氏宗谱覃 氏 迁 徙覃氏肇起之后,在上古时代的数千年中历经变故,至西周时迁居谭国,归谭氏,获得了一段时期安居乐业的生活。好景不长,至公元前682年,谭国又被齐桓公所灭,其后覃氏先民以国为姓,一部份留居谭地,一部份则西迁陕西有褒(今南郑),另辟基业。谭灭后的以上两支覃氏先民,随着中国历史上的几次民族大迁徙、大融合,通过兵征留戍、官任落籍、民徙拓荒的方式,与历史上民族大迁徙合流,经历了由北向南移民的历史。由于“地望不彰”,现根据历史可考者及已知的各地谱牒资料,略去广西覃氏的情况,以探讨射洪覃氏祖源为目的,将覃氏迁徙的途径分述如下:(一)西迁覃氏谭国灭亡后,原有竹氏覃民不愿做齐国的顺民,便相率逃亡,回归旧地陕西有褒(今南郑)、汉中一带,并由谭去言,恢复覃姓,建立基业。经过东周、秦、西汉各朝蕃衍发展,至东汉已蔚为巨族。因此,在中国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位覃氏后裔就出在西迁覃氏这一支。东汉时的覃儿健,汉武陵郡(今湖南常德市)娄中(今湖南张家界市)人。其父覃屏在汉平帝三年(公元3年)为武陵将军,率兵助武陵太守征剿五溪,后屯兵驻守澧水流域,到王莽篡汉(公元9年),他为武陵地区反抗新莽政权的首领。公元16年(新莽天凤三年)覃屏病死,覃儿健继承父职。汉章帝建初三年,(公元78年)冬,覃儿健带领武陵娄中土民反抗官府增税,被官军镇压。公元80年,覃儿健战死,举族被迫南迁,成为广西西北部和湖南西南部覃氏始祖。由于这一带地区是苗、瑶,壮、侗、土家、毛南、仫佬等少数民族所居,覃氏也与这些民族融合,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姓氏。覃儿健虽是湖南娄中(今张家界市)人,但其父覃屏“原居雍、秦,望出关中、陇右”,当为西迁覃氏的后裔。中国历史上第二位覃氏后裔为后汉的覃万传,他是陕西南郑人,曾任蜀汉总兵,建兴三年(公元255年)随诸葛亮南征,在马忠麾下任先锋,屡出奇兵,战功彪炳。及南征师还,万传得马忠保荐授封武陵君,镇守五溪,甚得各蛮族拥戴,被推举为总酋长。景元四年(公元263年)蜀后主降魏,万传不能返回原籍,其后裔落籍武陵,世袭其职。覃万传一支在湖南西部五溪地区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衍生宗派,遍及湘鄂黔桂。一部份从贵州的思南、思州(今贵州岑巩县)、镇远、榕江等县南下广西北部蕃衍,今贵州东部各县及广西融安、融水、环江、宜山等地覃氏宗人当为其后裔。另一支留居原地,成为武陵地区覃氏主力。另一支向湖南东南各县迁徙发展,如湖南淑浦、祁阳、武田等地覃氏宗人可能有其后裔。中国历史上第三位覃氏后裔,是南北朝梁时的覃元先,又名无克,陕西南郑人,归梁后封为东宁州(今广西罗城县)刺史,随武帝(肖衍)作战,由于战功卓著,加封云魔将军。梁武帝太清二年(公元548年)侯景反,元先与肖云合力讨伐,使侯景受挫。次年,侯景攻陷皇宫,武帝死,元先失去支柱,回东宁任所。两年后元先病死,子孙落籍桂北,成为广西北部、广东南部覃氏的始祖。中国历史上第四位覃氏后裔,是唐代的覃汝先(另一种说法为覃如夏),四川夔州人 (今重庆市奉节县)人。南北朝时期,覃氏为避战乱,从陕西南郑、汉中一带迁往长江三峡地区,历经二百多年的蕃衍,族人散居夔州、开州(今重庆市开县)、归州(今湖北省姊归县)、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施州(今湖北省恩施县)等地区,再次成为巨族。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反,长安陷落,唐明皇(玄宗)西迁,覃汝先在四川剑阁附近迎驾,被封为行军总管兼左仆射,护驾西行至成都。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玄宗为太上皇,念其忠义,加封光禄大夫,派往施州镇抚十八峒,准许世代承袭,这样他的子孙成为覃氏南迁的主力。汝先的后裔伯圭,其子孙一部份居湖北长阳、长乐、鹤峰、宜昌、枝江、松滋、公安、天门等县,主力居湖南石门、慈利、大庸、桑植、桃源、常德、临澧、临湘、宝庆(今邵阳市)、:武冈等县;另一支居广西融安、融水、柳州及来宾县,人口估计已达数百万人,成为泱泱巨族了。伯圭之孙覃友义兵征广西,落籍柳州,成为该地始祖。(二)谭地覃氏古谭国灭亡后,留居谭地覃民由于己改姓谭,所以在历史上无覃氏后裔的记载。根据各地覃氏谱牒的记录,由谭地迁徙改姓的有两人,现分述如下:宋代谭鳌。各地族谱说法不一,这里以清同冶六年(公元1867年)覃肇周来仁和镇亲宗认族,送来湖广邵陵谷州覃氏族谱的记载为依据。谭鳌是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人,宋绍兴(公元1131-1162年)时由科甲拔授御前待卫,册封谭部将军。是时楚南苗叛,、奉诏率二子一一覃龙、覃虎征剿,事毕凯旋复命,加封边疆侯。上复谕云:余党未尽,仍往楚南,永镇苗疆。为保护子孙免遭苗害,将谭去言,改姓覃,其后子孙落籍湖南,六世孙覃景春又徒居邵阳,其他后裔散居宁乡、益阳等地。贵州荔波县覃氏宗谱尊谭鳌为始祖,其叙述与上述差异甚大,但由谭改覃、由江西迁入一致。中国覃氏源流世系考将谭鳌称为“苗王”,可能是其子孙居苗区,与苗族融合所致。邵阳覃子固认为谭鳌是覃汝先之后裔覃仕鳌,则否定了他是从谭地迁来,不足信。明初覃怀满。原名谭山耀,又称山耀、三孝,元末山东青州府益都县人,先祖谭端,约生于宋理宗宝庆元年(公元1225年),宋景宗三年(公元1262年)参加殿试,获中京榜第637名进士,成为景宗朝翰林学士,南宋灭亡时被俘,后只身逃脱,回到益都。其子谭景山,约生于元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元末各地组合民众揭竿起义,谭景山及其子谭山耀也率众起义,攻州掠府,沉重打击元王朝,几年后谭景山不幸中箭身亡。谭山耀约生于元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其父死后所率义军被朱元璋兼并,遂隶属于明平章、征南将军廖永忠麾下,为了隐瞒首领身份,被迫改姓为覃,取名怀满,成为一名明将,随军征战江淮,历经安徽、江西、浙江,然后进击福州,并航海到广东潮州、惠州、广州、东莞,沿西江进入广西梧州、浔州、直达南宁,追击元将阿思兰,师次宾州、象州。元将降,广西平,战事仃。此时明军驻守宾州,覃怀满自觉为降将,虽战功卓著,未获加薪迁升,留恋无益,遂起离军念头,而趁巡营之机,深夜潜进宾州西北面的荒山野岭杨老村,与另一位逃亡者韦天珍相遇,并结为生死之交,一起隐瞒明军身份。为避免查缉,二人于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迁往宜山县都街德胜圩以避风头。是年东兰州发生苗乱,招募勇士,榜文明示:凡能平乱者,可以世袭官职。覃、韦二公应招平乱有功,授韦天珍为东兰州世袭知州,覃怀满为世袭武官,留戍东兰,眷属于都彝哨(今大同乡那雅村)立籍,为黔、滇、桂三省二十八县及越南同登、谅山、高平等地覃氏之始祖,子孙蕃衍特速,发展为二十余支族,后裔遍布桂西十余县,亦有发展到贵州荔波县、云南文山、马关等县及越南北部等地,蔚为巨族,是广西覃氏主力。(三)湖北覃氏祖源唐代覃汝先由于护驾有功,派往湖北施州镇抚十八峒,世代承袭,成为施州覃氏土司的始祖。按施州覃氏族谱记载:覃汝先之后裔世袭土司,历经五朝(唐、宋、元、明、清)四十二代,至清代中期”改土归流”后中断。由于湘鄂西覃氏已融入土家族,据历史学家何光岳考证:“土家族覃氏祖源于山东谭子国之后,转迁奉节,而后进湘鄂边西北部。”此说与覃汝先之后裔相符。覃汝先后裔在湘鄂西承袭土司之职,其子孙极为兴旺,散居湘、鄂、桂三省。湖北的长乐、长阳、鹤峰、宜昌、枝江、松滋、公安、天门、施州、归州、沙市、夷陵、襄樊、麻城等处均有分布,湖北各地覃氏大多数尊覃汝先为始祖。湖南邵阳覃子固宗仁为修谱曾于1993年派覃祯祥去鄂西、施州、沙市、襄樊、麻城等地调查,认为这些地方覃氏为覃汝先十一世孙覃仕谱、覃仕谙、覃仕觉三公之后裔,估计约24万多人。覃子固还认为邵阳谷州始祖覃鳌,应为覃汝先后裔覃仕鳌,这样,邵阳谷州覃氏始祖也是覃汝先的十一世孙,覃伯坚之子,从而排除了湖南、湖北的其他祖源。另外,湖北利川覃氏,其祖先有清朝末年随太平军自广西而来者。据旅台宗贤覃正义经过精心考究,认为此支为覃炳贤后裔。覃炳贤,广西永安(今蒙山)人,清道光三十年(公元 1850年)参加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克大黄江、大黎、永安后,初封御林侍卫。太平二年(公元1853年)升左二十一检点,八月,辅佐石达开赴安庆一带安民,以旧绩大受翼王石达开器重,而东王杨秀清忌之。十月,以燕王秦日纲代石达开,以张朝爵副之,命达开偕炳贤还京襄理朝政。未几,又将朝爵召回,复以炳贤副日纲,率部攻略卢(今合肥)、和(今和县)、建(今郎溪)、清(今滁县)及东流、宿松、太湖一带,皆克之。继而陷武汉、战黄州(今黄冈)、兴国(今阳新)及大冶、广济、黄梅,因兵败穷蹙,愤愈忧伤过度,竞抱病而终。临终时致函翼王,托其照顾家小。由此可以推断,南迁的覃氏已有分支向北回流湖北利川了。(四)川渝覃氏祖源川渝覃氏由于地望不彰,无名官显爵,也无杰出才智之士,故史绝载於籍,时间长达二千余年。现根据中国覃氏通书所载川渝覃氏谱牒资料,覃氏入川最早者为三国时期蜀汉的覃万传,是由陕西南郑迁入四川夔州(今重庆奉节),后落籍湖南五溪地区。其次是唐代的覃汝先,其祖籍也是陕西南郑、汉中一带,于南北朝时期避乱迁入四川夔州,后落籍施州。虽然这两位始祖曾经迁入四川,但最终还是迁出四川,落籍湖南、湖北,也不排除其后裔还有留居四川者,但经宋末元初外族入侵,元末明初农民起义的战乱,以及明末清初的张献忠“剿四川”,四川人口急剧减少,从而形成“湖广填四川”,大量移民入川。川渝覃氏绝大部份都是元末明初、明末清初由湖南、湖北移民入川的。按照已知族谱所载祖源可分为下列三部份:贵州系统。如重庆大足万古支族,迁入祖为明万历进士覃世翰,湖北麻城孝感乡人,辞官后未回湖北,直入忠州(今重庆市忠县)落籍,明末为避难迁入贵州遵义,后又迁来大足。大足回龙、国梁支族。入川(渝)始祖兴榜公世居贵州遵义东平里,地名烂田湾,于清康熙二十四年迁蜀,落籍重庆府大足县曲水里金炉山麓下。大足龙水高坡支族。先祖起籍江西府泰和县西门大屋基,有“齐郡家风”之称。自明天启年间,先祖覃兴尧、覃兴舜、覃兴龙、覃兴虎兄弟四人,奉旨招填湖广,落业於湖南辰州府黔阳县,于清康熙三十年辛未岁,始祖覃兴尧移居贵州思南府安化县肖家寨落业,清康熙三十六年丁丑岁,入川(渝)始祖覃国梁进入大足县。巴县石龙支族认为其先祖为谭地谭龙,因避祸至江西泰和,以去言为覃,后世迁至贵州思南府务川县。迁入祖覃本源死于贵州,葬于思南府务川县,曾于康熙十六年,携带继良、继荣、继贤、继伦四子入川(渝),插业于巴县石龙乡。以上几支虽均从贵州迁入,但其祖源分为湖北、江西两种,进一步划分为陕西南郑、汉中的原有竹氏后裔及谭国被齐灭后留居谭地谭姓居民的后代。湖北系统。前述大足万古支族按祖源来说应属于湖北系统。重庆覃家岗支族,虽说其始祖居山东马卫,但其族谱中有:“我族自明入蜀,因麻城旧谱失订”一句,证明其为湖北麻城入川(渝)。涪陵支族,族谱中有:“唯儒公一脉,相传于明嘉靖时入重庆涪陵。”但叙及先祖为覃汝先,当为湖北迁来。达县覃家坝火车站支族,迁入祖开统公于明洪武辛亥岁由楚入蜀,落业于达县白鹤寨黄桷湾,承认覃汝先为其先祖,当属湖北入川。湖南系统。大足太湖公支族认为:远祖太湖公先入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在金鸡巷鹅江大丘居住多年,于元成宗三年迁入湖南靖州六黄团,其后裔尚统、尚能于清康熙三十三年招安楚民,填充蜀地入川(渝),插业于大足李保乡,后又分别搬迁至严家沟、江明冲,当属谭灭后留谭地的后裔。大足太贡公支族,清康熙三十三年甲戍岁二月初十日,太贡祖后裔启舜、启昌、启让、启和、启焕入川(渝),先落业于合川北门外乘角寺,租田耕种。清康熙三十六年丙子岁八月迁资中北门外方家冲落业,因面临大道,繁杂难支,辞地弃业,于康熙四十二年迁入重庆大足县置田居住,创业经营,子孙蕃衍至今。大足龙岗镇锅厂支族,远祖是从湖南某县杨柳乡三村于清嘉庆年间入川(渝)进入龙岗镇入籍落业。郸县、新都支族,远祖是从湖南邵阳谷州于清顺冶年间入川西坝。安岳兴隆支族,迁入祖秀永、兴应于清康熙四十五年丙戍岁迁至四川撞川府安岳县喜井乡袁家坝落业,清乾隆五十八年又迁至安岳兴隆场,至今己十余代。以上各支均与江西吉安府泰和县迁入湖南的谭鳌有关,应是其后裔。(五)射洪覃氏祖源射洪覃氏自明初入川已五、六百年,由于明末兵燹,旧谱无存,清代后期重修族谱,今寻得两份,对祖源记录也不详,现根据己掌握的资料,对射洪覃氏祖源作一探讨。三阳谱由于残缺不全,未见序文,在前言中有“覃氏自明初由湖广麻城来居射洪”一句。根据蒲村沟宗仁回忆,提到要发扬“刺史遗风”。德洪谱记录完整,序言及家传对祖源多有涉及,但未作定论,主要有下列几点:懿斋公家传有:“公讳德洪,字懿斋,其先楚之齐安郡人也,自明来川,世居射东七十里之覃家沟,历九传至公。”德洪祖为明末人,因避难于明末兵燹后回射洪创业的先祖,但他的远祖于明初由“楚之齐安郡”(今湖北麻城)来川,“世居覃家沟,九传至公”一句,说明至明末清初来川历经九代,二百余年。覃大垫序有:“覃氏自南梁覃无克为宁州刺史,其后或隐或仕兼之”一句,已将覃无克尊为远祖。又说:“夫修谱必原赞受姓所自始,覃氏系出古谭,其来源远矣。”这一句说明覃氏来自古谭国,但未进行深究。覃先玖序作于清同治十二年,他见到覃肇周在同治六年来仁和镇亲宗认族,并送来 湖广邵陵谷州覃氏族谱,故在序中说:“我覃氏之族上古不闻,前族长相传,系周朝谭大夫之后,五代时避难匿迹,因去言从覃。”又说:“即如我祖明初由楚南湖广迁蜀,于川北射邑东郊,盖数百余年矣,谱序无存,前代世次无从考据,溯其姓有为秦氏之改注,有为谭大夫之后。今又见之有为谭(部)将军之流传,有为宁州刺史之裔。窃恐见闻失实,反有乱宗之嫌,亦不敢冒引华胃,致离本而规合也。”覃先玖认为:覃氏在“上古不闻”,此说不确,已在“覃氏源流”中论证。他对射洪覃氏是由明初从楚南迁蜀,这个“楚南”不确,可能受湖广族谱误导所致。麻城不在楚南,而在楚东北。他按湖广谱提出两种说法:一为“由秦改注”,这种情况可能有,但不是主要的。因为秦始皇姓赢名政,当为我覃氏肇祖伯益的子孙,因伯益(皇覃氏)曾被赐姓为赢,秦灭后,国民有以国为姓者,其后代有避乱改姓覃的,这是少数。二是”谭大夫之后”,即古谭国之后,这一点与前述相同。此外,他还根据湖广谱提出:“谭(部)将军之流传,有为宁州刺史之裔”两种,但未加定论。德洪谱收录的湖广邵陵谷州覃氏族谱序言中有:“覃本於谭,古谭国在济南平陵县东南,其后世子孙以国为姓。”又说:“覃氏记於通志有梁东南宁州刺史覃无克赫然照人耳刺史公本谭姓,特去其言为覃耳。”湖广邵陵谷州覃氏尊覃鳌为始祖,“系江西吉安府泰和人,”宋绍兴时镇苗於靖,子孙落籍邵阳等地,究竟谁为始祖呢?该序说:“梁居宋先,己易谭为覃,安之后之不本於前也,抑或同出谭姓而各占一派亦未可知也。”这里明确覃氏出自古谭国,而由谭改覃者,史书中当属南梁东宁州刺史覃无克,邵阳覃鳌在后,也可能为另一支。天春(曹碑)宗支谱牒已失,无从查找,但覃克沐宗仁提供的该宗支祠堂残碑题记,其中有几点对于探索射洪覃氏祖源很有价值。碑首的世系名录:“覃玫、万盈、覃高、汝和、思岱、覃瑾、天锡、春融、子堃、九代”,这里列了“九代”人名,与德洪谱懿斋公家传:“历九传至公”对比,天春宗支的子堃与德洪宗支的德洪当属同辈,因为他们都是覃氏自湖广迁蜀后的第九代。按德洪谱的记载,由于明末兵燹,相率逃亡,不知所终”,仅有德洪、体大等少数族人回来重新创业。德洪祖创业于覃家沟(东岳庙),而体大祖则创业于青岗坝大洋村。据族中长者回忆,仁和镇建有“堃公祠”,可能是天春宗支为纪念子堃祖于明末兵燹后回乡创业而建。这里的九代远祖名讳均见于东岳庙碑梁题记中,三阳谱将覃万春、覃万盈列于最前面,可能为明初迁入祖的兄弟俩,覃万春为三阳宗支的迁入祖,而覃万盈为天春宗支的迁入祖。覃玫在明隆庆时任湖南湘潭县知县,万历时任福建漳州龙溪县尹,残碑将其列入第一代,是否因其“辈份”高或是“名望”大?天春宗支在柞桠村祠堂附近寻得另一块记载族祖的石碑,记有:“自我祖高公分派以来”一句,从而认为覃高为迁入始祖,这里排在第三代,是否为柞桠村宗支从天春宗支“分派”出来的迁入祖。残碑中小字:“汝和居石柱,故今以之为始祖”。在残碑的世系中,汝和列在第四代,可能是石柱宗支从天春宗支“分派”出来的迁入祖。残碑正文:“溯籍党自楚南,刺史者族於世家,判官X酬於工部,将军奋勇於守夔,由梁而唐而明,志乘彰彰,已足壮门嵋生色,XX分居久在川北,浔州之政绩如昨,铜X教化覃敖,三辅之文名籍甚,或贡与举与拔,第科奕奕,用孚遗里党重光。”上述碑文说明,射洪覃氏来自楚南,族人中有“刺史”、“判官”、“将军”,这些人从南北朝时的南梁,到唐代、明代的历史志书、家谱均有显著的记载,为覃氏家族增光不少,久居川北射洪一支,也有像覃汉这样的名人,他在明天启元年任广西浔州府同知,其政绩也很卓越,其后提到的覃敖,可能是指湖广邵陵谷州的始祖覃鳌,不知确否?再后的则指射洪覃氏后裔参加科举考试,获中举人,贡生,拔贡的光采,在族中闪动,族人的风貌在乡里重放光芒。文中:“将军奋勇於守夔”一句,在其他两宗支中未提到,从前述覃汝先可知,他原是夔州富豪,在唐代安史之乱时,曾募兵救唐明皇,后护驾到成都,被封为行军总管兼左仆射,应为将军,但不是“守夔”,而是来自夔州。按此理解,天春宗支己将覃汝先视为射洪覃氏在湖北的始祖。至于曹碑镇高华村覃隆昌抄录:“汝和曾任镇守夔门大将军”,可能是将“汝先”误认为是“汝和”。文中:“由梁而唐而明,志乘彰彰”一句,其中的“梁”是指南北朝南梁的东宁州刺史覃无克,而“唐”是指唐天宝年间的覃汝先,以光禄大夫派往湖北施州镇抚十八峒的将军,而“明”是指明代天启年间的覃汉,他曾任广西浔州府同知。文中的“判官”是否为宋代的覃光佃,他在宋仁宗时任监察御史。文中的“党”,应理解为“亲族”或家族。文中的“工部”疑为“杜工部”,即杜甫,他曾来过射洪。文中“三辅”指京畿。综上所述,射洪覃氏三个宗支所提供的资料,对其祖源有下列几点认识:第一、射洪覃氏是明初由湖北麻城移居而来。德洪谱“懿斋公家传”:“其先齐安郡人也”。三阳谱的前言更通俗地指出:“自明初由湖广麻城来居射洪”。虽然德洪宗支的先玖祖及天春宗支的残碑提到,“来自楚南”,但未指出具体地点,可能是“方向”错误。麻城在南北朝时属齐安郡,在楚之东北,而不是南面。第二、射洪覃氏为“古谭国”的后裔。概括地说,湖北覃氏来自古谭国是正确的,但先玖祖认为覃氏“上古不闻”不确,因为谭国先民中有“有竹氏”的覃民,而有竹氏又来自上古夏禹时的覃怀氏、皇覃氏,他是一个古老的姓氏,东周时,古谭国为齐桓公所灭,留居谭地的以国为姓,改姓覃的较少,而有竹氏覃民在西迁时恢复覃姓,这是多数,我们射洪覃氏当为有竹氏覃民的后裔,并非谭国的其他臣民,在这一点上“由谭去言为覃”的内涵上稍有出入,是因“上古不闻”所致,覃氏虽肇基于上古覃怀国(今河南沁阳),现除地名外,当地已无覃氏后裔的遗迹。(今见河南浚县屯子乡席营村覃氏族谱记载:明初覃氏子弟曾随元末起义军南征,打到大名后回故土落籍,此支可能是上古覃怀氏之后裔。)第三、南梁东宁州刺史覃无克(又名元先)为我覃氏先祖。由于覃无克在正史上具有显著地位,各地覃氏宗谱均将其尊为先祖,射洪覃氏各宗支也不例外。覃无克原籍陕西南郑,为西迁覃氏的后裔,与射洪覃氏祖源相同,但他落籍广西罗城,子孙分布在桂北、粤南一带,湖北未见分布,从这一点来说,覃无克不是射洪覃氏在湖北的始祖。第四、唐夔州人覃汝先是射洪覃氏在湖北的始祖。根据湖北各地覃氏族谱资料,排除将覃汝先后裔覃仕鳌误认为覃鳌外,湖北覃氏绝大多数为覃汝先后裔。覃汝先是湖北施州覃氏土司的始祖,历经五朝(唐、宋、元、明、清)四十二代,至清中叶“改土归流”,其子孙遍布湖北、湘西各地。依据川、渝各地覃氏族谱资料。从湖北迁入者均是覃汝先后裔。“湖广填四川”是四川移民的共性,而“湖北麻城孝感乡”则是一个移民集散地,川、渝许多姓氏均说是由此处迁来,谱牒资料缺失,无法深究。第五、覃万春、覃万盈是射洪覃氏的迁入祖。射洪覃氏明代谱牒毁于乒燹,应杲、应连祖在清嘉庆十年修订的覃氏宗谱(即三阳谱)中,将从东岳庙古梁、碑刻中寻得的远祖名讳加以记载,大堃祖在清同治四年重修的德洪谱中转录,均将覃万春、覃万盈列于首位,以此认定他们为射洪覃氏明初迁入的始祖。今又见天春宗支在曹碑祠堂的石碑题记,将覃万盈列在明朝九代世系中的第二代,佐证天春宗支也将覃万盈作为明初迁入的始祖,不同的是:碑文将“覃玫”列在覃万盈之前,作为九代世系中的第一代,而三阳谱、德洪谱将“覃玫”列在覃万春,覃万盈之后。按覃克沐提供的明代“先派”的第一句“玫宗过万确崇单”,将“玫”,列于“万”字辈之前,如覃玫为“玫”字辈,当然应在“万”字辈之前,但单名不能理解为字辈,否则同辈其他人如何起名?加之“玫”与“万”相隔两代,不可能是父子关系。据三阳谱明代远祖名录,覃玫为明隆庆时知县,而覃万春、覃万盈为明成化时人,其后裔覃明相、覃继祖均系明嘉靖时人,隆庆皇帝是嘉靖皇帝之子。由此可见,覃玫可能是误认为“玫”字辈而将其排在第一代。排除这一因素,覃万盈则成为天春宗支的迁入祖。第六、明末兵燹后射洪覃氏重建的始祖。根据德洪谱提供的资料:由于明末兵燹,族人四散逃亡,不知所终。清朝定鼎后,只有体大、德洪等少数族人回来重新创业。德洪祖回覃家沟(即东岳庙)创业,成为德洪宗支的始祖。体大祖回青岗坝大洋村创业,由于他是覃三阳之孙,因此尊覃三阳为三阳宗支的始祖。曹碑这边的天春宗支,由于旧谱巳失,从寻得的石碑所列世系,可以确认覃子堃为天春宗支的重建始祖。其依据是天春宗支在仁和镇建有“堃公祠”,是为了表彰他重新创业之功:其次、子堃与德洪二祖同为明代迁入祖的九世孙,子堃当之无愧为天春宗支的重建始祖。牛王庙宗支的始祖覃旭。据覃无涯宗仁考证,他是从曹碑四村纳溪子迁去的,果真如此,他与覃霞应为兄弟。牛王庙宗仁也传说:覃旭原为牛王庙村黄姓的女婿,岳父死后为“守坟”迁居牛王庙,为此落籍该村,子孙蕃衍至今,由于旧谱巳失,无从查证。对于丰隆和香山宗支,由于过去与其他宗支没有联系,加之无谱牒可考,因此在本文中未加涉及,深表遗憾。附1:草 氏 底 绩河南温县北平皋村据2005年在河南温县召开的中国温县姓氏文化学术研讨会介绍:覃艺馨在北平皋是“覃氏底绩”覃怀地的发源地一文中考证了古覃怀底绩就是今河南温县的北平皋村。覃章义的覃氏起源及其在湖北恩施州的迁徙发展一文也认为:覃姓发源于古覃怀地,发源于今温县北平皋。而陆君云覃氏源流一文论证更为充分,摘录如下:据姓氏考略载:“夏有地名曰覃怀,居者以地为氏曰覃氏。”覃怀是地方,夏代的称谓,今河南温县周围曰覃怀,底绩为覃怀之地的底部。禹贡云:“覃怀底绩至于衡漳”。左传云:“覃怀近河地名。”衡是称其重,漳是河之意。“衡漳”就是黄河称起的地方。左传覃怀注疏云:“河内郡有怀县,在河之北,善覃怀二字为一地,故为近河地名。”河南温县周围,又称覃怀地,秦汉称河内郡,唐宋称怀州,元以后称怀庆府。覃怀底绩是这块地的底部,即今温县北平皋村,也是汉代以前的古地邢丘,覃怀字义来自甲骨文中的解释。考古学家罗振玉说:“覃像酒盈蹲(古代的酒壶)”。郭沫若和陈梦家说:“覃”字上面的“西”字是酒壶的盖,西字下面的“曰”是酒壶的大肚,“十”字底为尖状,插入地中,便于存放,这是历史学家考析的覃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房地产抵押权预售合同范本
- 2025版房屋买卖三方合同定金及房屋交易合同解除后争议解决机制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能源运输服务-煤矸石专项运输合同
- 二零二五版保密协议书范本(含专利申请信息)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电缆敷设及安全防护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工矿产品风险管理服务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会议室装修合同-会议室装修施工质量保证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土地经营权买卖合同打印模板
- 2025版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消防安全协议
- 岩石力学课件-侧压力
- GB/T 9871-200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老化性能的测定拉伸应力松弛试验
- GB/T 26480-2011阀门的检验和试验
- GB/T 19861-2005丙烯酸系阴离子交换树脂强碱基团、弱碱基团和弱酸基团交换容量测定方法
- GB/T 11085-1989散装液态石油产品损耗
- GB 30000.3-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3部分:易燃气体
- 《材料力学》说课-课件
- (完整版)沪教牛津版小学一至六年级英语单词汇总(最新)
- JJF 1587-2016 数字多用表校准规范-(高清现行)
- 完整课件-西方经济学下册(第二版)
- 机械制图教学通用课件(全套)
- 天星择日的基本原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