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俭示康PPT.ppt_第1页
训俭示康PPT.ppt_第2页
训俭示康PPT.ppt_第3页
训俭示康PPT.ppt_第4页
训俭示康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司马光 十八 训俭示康 历览前贤国与家 成由勤俭败由奢 这句说历代君主治国的经验教训是 因勤俭而成功 因奢侈而破败 唐代李商隐 咏史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意思是说 潜心努力来提高自己 用俭朴的生活来培养高尚的品德 做不到恬静寡欲就无法确立远大的志向 不潜心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诸葛亮 诫子书 字君实 陕州夏县 今山西夏县 涑水乡人 世称 涑水先生 晚年自号迂叟 卒谥文正 赠封温国公 世称司马温公 宋仁宗宝元元年进士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 于熙宁三年出知永兴军 第二年退居洛阳 花费15年时间主编 资治通鉴 元丰八年哲宗即位 高太皇太后听政 召他入京主持国事 次年全部废除王安石新法 恢复旧制 为相8个月病逝 司马光 1019 1086 司马光一生为世所称者 一在人品 一在著作 他是重视个人修养的 恭谦谨慎 异乎常人 他曾自谓 视地而后敢行 顿足然后敢言 他还说过 平生无过人者 但所为未有不可对人言者耳 他的文章 一如其人 写得实实在在 光明磊落 司马光为文 不仅具有宋人之文的 辞达 特点 又有坦率 恳切的特点 这是同他的个性 人品有着密切关系的 司马光 资治通鉴 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 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 刘恕 范祖禹 司马康等人历时19年编撰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 资治通鉴 全书共294卷 有 目录 考异 各30卷 约300多万字 资治通鉴 所记历史断限 上起周威烈王23年 下迄后周显德六年 前后共1362年 取材于各种正史 野史 传状 文集等200余种 经过作者加工剪裁而成 该书语言简练晓畅 叙事清晰严谨 有些篇章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资治通鉴 的内容以政治 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 兼及经济 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 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 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 以警示后人 资治通鉴 司马光 资治通鉴 书名的由来 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 鉴于往事 有资于治道 而钦赐此名的 由此可见 资治通鉴 的得名 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 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 本文是北宋政治家 史学家司马光教诲他儿子司马康的一篇文章 训 训诫 俭 节俭 示 给 看 要求司马康崇尚节俭 不要追求奢靡 并教诲子孙崇尚节俭 解题 训俭示康 吾本寒家 世以清白相承 吾性不喜华靡 自为乳儿 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 辄羞赧弃去之 二十忝科名 闻喜宴独不戴花 同年曰 君赐不可违也 乃簪一花 平生衣取蔽寒 食取充腹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 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 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人皆嗤吾固陋 吾不以为病 应之曰 孔子称 与其不逊也宁固 又曰 以约失之者鲜矣 又曰 士志于道 而耻恶衣恶食者 未足与议也 古人以俭为美德 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嘻 异哉 训俭示康 1 思考 文章开头一段提出论点 为什么不单刀直入 而是从自己的几件事例写起 这一段引用了孔子的三句话有什么作用 分析 开头讲述自己的身世经历中的几件事 突出了自己的 以俭素为美 不喜奢靡的特点 再摆出自己的观点 这样写就起到现身说法的作用 使晚辈读来感到亲切 容易接受 同时 也与当时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 的习俗形成鲜明对比 使论点更加突出 引用孔子的三句话 既揭示了作者 以俭素为美 的思想基础 又是对论点的证明 说明 以俭素为美 才是正统的道德观 是传统的美德 第一段 提出中心 古人以俭为美德 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引出对近岁奢靡之风的批判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 走卒类士服 农夫蹑丝履 吾记天圣中 先公为群牧判官 客至未尝不置酒 或三行五行 多不过七行 酒酤于市 果止于梨 栗 枣 柿之类 肴止于脯 醢 菜羹 器用瓷漆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 人不相非也 会数而礼勤 物薄而情厚 近日士大夫家 酒非内法 果肴非远方珍异 食非多品 器皿非满案 不敢会宾友 常数月营聚 然后敢发书 苟或不然 人争非之 以为鄙吝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嗟乎 风俗颓弊如是 居位者虽不能禁 忍助之乎 2 思考 作者分几层来论述的 分三层 总说今年社会上豪奢风气 回忆父亲当年招待客人的情况 近日社会风气的奢靡败坏情况 对比 第二段 将先公待客与近岁风俗加以对照 慨叹 风俗颓弊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 治居第于封丘门内 听事前仅容旋马 或言其太隘 公笑曰 居第当传子孙 此为宰相听事诚隘 为太祝奉礼听事已宽矣 参政鲁公为谏官 真宗遣使急召之 得于酒家 既入 问其所来 以实对 上曰 卿为清望官 奈何饮于酒肆 对曰 臣家贫 客至无器皿 肴 果 故就酒家觞之 上以无隐 益重之 张文节为相 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 所亲或规之曰 公今受俸不少 而自奉若此 公虽自信清约 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公宜少从众 公叹曰 吾今日之俸 虽举家锦衣玉食 何患不能 顾人之常情 由俭入奢易 由奢入俭难 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 身岂能常存 一旦异于今日 家人习奢已久 不能顿俭 必致失所 岂若吾居位去位 身存身亡 常如一日乎 呜呼 大贤之深谋远虑 岂庸人所及哉 3 思考 举了几个事例 各自说明了什么 三个 1 以李沆为例 讲节俭的好处 2 以鲁公为例 说节俭可得朝廷信任 3 以张文节为例 说节俭可保持家人生活如常 第三段 引述 赞扬古人崇尚节俭的言行 御孙曰 俭 德之共也 侈 恶之大也 共 同也 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夫俭则寡欲 君子寡欲 则不役于物 可以直道而行 小人寡欲 则能谨身节用 远罪丰家 故曰 俭 德之共也 侈则多欲 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 枉道速祸 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 败家丧身 是以居官必贿 居乡必盗 故曰 侈 恶之大也 4 俭 德之共侈 恶之大 有德者皆由俭来 俭则寡欲 君子寡欲 则不役于物 可以直道而行 小人寡欲 则能谨身节用 远罪丰家 俭 德之共 侈则多欲 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 枉道速祸 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 败家丧身 居官必贿 居乡必盗 侈 恶之大 引用 阐发道理 导致结果 结论 思考 此段是怎样的结构 总分 第四段 援引御孙语 从道理上阐明俭 侈的不同结果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 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 季文子相三君 妾不衣帛 马不食粟 君子以为忠 管仲镂簋朱紘 山节藻棁 孔子鄙其小器 公叔文子享卫灵公 史鰌知其及祸 及戌 果以富得罪出亡 何曾日食万钱 至孙以骄溢倾家 石崇以奢靡夸人 卒以此死东市 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 然以功业大 人莫之非 子孙习其家风 今多穷困 其余以俭立名 以侈自败者多矣 不可遍数 聊举数人以训汝 汝非徒身当服行 当以训汝子孙 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5 古之人因俭得到的结果 古近名人因豪侈得到的后果 举以上各例的目的及希望 思考 此段可分为几层 请概括 三层 达人 忠 小器 出亡 倾家 死 穷困 训汝 训汝子孙 第五段 列举正考父等人的事例 证明上段 思考文章列举了大量事例 为什么读起来不觉累赘 本文大量举例 但不是简单的重复 而是从不同角度来论述观点 从范围上说 有自身 有长辈 有同仁 有前朝 有古有今 有优有劣 同是达人君子又有崇俭 贵侈之分 角度不一 从论证方面来看 有正例有反例 自家事迹用作正面范例 李文靖公等三例用以说明居高位大贤之深谋远虑 最后七例是说明以俭立名 以侈败家的后果问题 就事迹而言 李文靖为居室问题 鲁参政为饮食问题 张文节则是待遇不因升官而提高 各有侧重 其余同类事迹莫不如此 就叙述而言 有详有略 有言有行还有言行并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