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讲座.ppt_第1页
三伏贴讲座.ppt_第2页
三伏贴讲座.ppt_第3页
三伏贴讲座.ppt_第4页
三伏贴讲座.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 春夏养阳 谈谈 三伏贴 主讲 成都中医药大学鲁法庭QQ 850692390E mail lft922 Tel先后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获中医学博学位 长期潜心中医临床工作和 伤寒学 中医诊断学 教学工作 学术遵从医圣张仲景 推崇 脾胃论 小儿药证直觉 及 傅青主女科 临床强调辨证论治 善用经方辨治各种疑难杂症 主讲人简介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中医学博士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委员会委员四川中医药学会仲景专委会秘书长成都同仁堂名医馆 承启堂中医馆 杏林春堂国医馆坐诊医生 秋冬养阴 春夏养阳 黄帝内经 何谓 春夏养阳 黄帝内经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夏三月 此谓蕃秀 天地气交 万物华实 夜卧早起 无厌于日 使志无怒 使华英成秀 使气得泄 若所爱在外 此夏气之应 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 秋为痎 节 疟 奉收者少 冬至重病 木为春 火为夏 土为长夏 金为秋 水为冬 夫四时阴阳者 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四时阴阳的变化 是万物生命的根本 所以圣人在春夏季节保养阳气以是应生长的需要 在秋冬季节保养阴气以适应收藏的需要 顺从了生命发展的根本规律 就能与万物一样 在生 长 收 藏的生命过程中运动发展 如果违逆了这个规律 就会牋伐生命力 破坏真元之气 因此 阴阳四时是万物的终结 是盛衰存亡的根本 违逆了它 就会产生灾害 顺从了它 就不会发生重病 顺应自然 天人相应 何谓 春夏养阳 疑问 秋冬已经很冷了 你还让我养阴 春夏已经很热了 你为什么还让我养阳 秋冬可以不养阳吗 春夏可以不养阴吗 冬吃萝卜夏吃姜 晚吃萝卜早吃姜 何谓 春夏养阳 何谓 春夏养阳 让阳气充分舒发借阳气宣发舒散秋冬体内积聚的阴 污垢 毒素 春捂秋冻 冬病夏治 人的状态 要把精力放在外面 使劲折腾 适当增加运动 出点汗 多去户外走走 多呼吸新鲜空气 衣服稍微多穿点 身体时刻保持暖和状态 吃点辛味食物 能促使身体内部的生发 早晨早点起来 养阳其一 动起来 宅男宅女在外只要风度不要温度在屋只要温度晚上不睡觉 白天睡不停结果都是促使阳消阴长 体质都很弱动不动就生病 长期处于相对极端的温度下 身体调节能力失调 久而久之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出现各种不适症状 医学上称之为空调病 教你正确使用空调将空调调到26 左右 室内外温差不超过7 空调风往上吹 刚进屋 10分钟后再开空调 睡前一定要关闭空调 每隔1小时开会儿窗 保护呼吸道身体弱 早晚别开空调 其他1 入睡后忌开电风扇2 忌袒胸露腹睡觉3 忌用凉水擦席子4 瘦身塑形最佳时机 何谓 春夏养阳 要保护阳气 问 都这么热了 还用保护阳气 何谓 春夏养阳 答 必须的 因为太贪婪 脱得太快吹的太凉喝得太冷吃得太冰 冬吃萝卜夏吃姜 空调房里要吃姜 总结一 要配合阳气舒发二 要保护阳气目的 达到与自然的平衡及自身的平衡 要求 注意过犹不及 何谓 春夏养阳 冬病夏治 源流 中医理论基础 源于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中提出的 春夏养阳 养生法则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夫四时阴阳者 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春夏顺应阳气升发 万物始生之特点 秋冬顺应万物收敛闭藏 阴气渐生之特点 即春夏养生 养长 以养阳 秋冬养收 养藏 以养阴 清 张志聪注 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 故当养其内虚之阳 宜用辛热温阳饮食以补阳气 秋冬阴盛于外而虚于内 故当养其内虚之阴 宜用寒凉养阴饮食以补阴气 张介宾 夫阴根于阳 阳根于阴 阴以阳生 阳以阴长 所以圣人春夏则养阳 以为秋冬之计 冬病夏治 源流 中医理论基础 冬病夏治概念 冬病夏治是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 它是根据 素问 四气调神论 中 春夏养阳 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 通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 三伏天 的时间对人体进行药物或非药物疗法 益气温阳 散寒通络 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目的 是中医学 天人合一 的整体观和 未病先防 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选择 三伏天 原因 夏天的 三伏 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此时阳气发泄 气血趋于体表 皮肤松驰 毛孔张开 药物更容易渗透皮肤 刺激穴位 起到疏通经络 调节脏腑的功能 冬病夏治 主治功效 功效 温阳益气 健脾补肺益肾 祛风散寒 通经活络止痛 主治 胃病 慢性腹泻 胃肠功能紊乱 风湿 类风湿性关节炎 痛经 月经不调 早衰 老年 儿童体弱易感 颈肩腰腿痛证 荨麻疹 虚寒头痛 过敏性鼻炎 慢性鼻炎 哮喘 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 俗话说 冷在三九 热在三伏 伏天是雨水集中 全年最热的日子 又是阴气阳降的时候 汉书 郊祀志注 中说 伏者 谓阴气将起 迫于残阳而未得升 故为藏伏 因名伏日 三伏天 伏 乃藏阴气于炽热之中 具有警示作用 庚 在天干中排列第七 在与五行搭配中属金 金怕火 在数伏天气中逐日消减 因此古人以庚日来计 伏 三伏天 伏邪 所指 六邪 中的暑邪 在夏日里暑邪会逐渐深伏于体内 而不为人知 如暑邪不除 到了秋天 火邪克金 而伤肺气 而患感冒 咳嗽 发热等疾病 而进入冬季以后 这些病会反复发作 秋为痃疟 奉收者少 冬至重病 三伏天 的计算 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 干支纪日法 确定的 每年夏至以后第3个庚日 指干支纪日中带有 庚 字的日子 为初伏 第4个庚日为中伏 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 合起来称为三伏 按阳历计算则出现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 此时我国大部地区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即用天干 地支合并记载时间 天干的数字有10个 是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gu 地支的数字是12个 是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把天干与地支相配 就得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交叉配合60次 故称60花甲子 三伏 由初伏 中伏 末伏组成 夏至后的第3个庚日入伏 是初伏的第一天 10天后是第四个庚日叫中伏 如果第5个庚日在立秋之前 那么中伏就需20天 俗称两个中伏 若在立秋之后 中伏就是10天 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叫末伏 三伏天 的计算 2014年三伏天时间2014三伏初伏 中伏 末伏时间如下 共30天 2013年三伏共40天 2014年夏至 2014年6月21日6月28日庚午日7月8日庚辰日2014初伏时间 2014 7 18庚寅2014中伏时间 2014 7 28庚子2014年立秋 2014 8 72014末伏时间 2014 8 17庚申 三伏天 的计算 冬病夏治 常用方法 内服汤药食疗熏蒸疗法推拿针灸敷贴疗法等数十种方法 冬病夏治 常用方法 内服法 辨证论治 主要调节肺 脾 肾 中药汤剂 中成药 中药穴位贴敷 外治法 助阳祛邪 温经通络的药物 中药穴位注射 中药离子穴位导入 肺俞 心俞 脾俞 肾俞 膈俞 膻中 大椎 冬病夏治 常用方法 针灸疗法 取患者膻中 肺俞 脾俞 肾俞 足三里 丰隆等穴 三伏时节隔日一次 共15次 拔罐疗法 取膻中合双侧膏肓肺俞 脾俞 肾俞等穴 每次拔罐5 10分钟 隔日一次 共15次 推拿疗法 使用捏脊手法 由尾椎两旁开始沿脊柱向上捏至大椎两旁 每日捏脊10遍 每日一次 连续30日 食疗法 冬虫夏草炖老鸭 冬虫夏草20g 老鸭1只 1500g左右 先将老鸭洗净 再将洗净的冬虫夏草纳入鸭腹中 加料酒 葱姜 精盐 味精适量 入锅中煮至老鸭肉烂熟 即成 补肾益精 止嗽平喘 用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 辨证属肾阴亏虚者 气短 呼吸急促 动则喘甚 低热或潮热 头昏耳鸣 舌偏红苔少 脉细无力 紫河车粉胶囊 新鲜紫河车2个去除膜及脐带 用清水洗净 竹片撑开烘干 研为细末 装入胶囊之中 2次 d 5g 次 本食疗方可补肾益精 纳气平喘 用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 辨证属肾阳虚弱及肺肾两虚者 症见呼吸短促 动则气喘 咳嗽吐泡沫痰 畏寒肢冷 腰膝酸软 头昏耳鸣 小便清长 舌淡 苔白滑 脉沉细 人参蛤蚧粉 白参100g 蛤蚧100g 先将蛤蚧去鳞皮及头足 以黄酒浸渍后 微火焙干 与白参同研细末 瓶装备用 2次 d 4g 次 湿开水送服 也可装胶囊服用 本食疗方可补肺气 纳肾气 止咳平顺 用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辨证属肺肾两虚者 症见气短 语言低微 动则喘甚 苔白滑 脉沉细 人参核桃仁糊 白参100g 核桃仁500g 绵白糖100g 先将白参烘干 研成细末 将核桃仁研成粗末 与白参粉混合 兑入绵白糖 拌匀 瓶装备用 2次 d 15g 次 用少量开水调成糊状服食 本食疗方可补益肺肾 纳气定喘 用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 辨证属肺肾两虚之虚寒哮喘 食疗法 黄芪炖乳鸽 炙黄芪40g 乳鸽1只 先将乳鸽宰杀后去毛及内脏 与黄芪同入炖蛊内 加精盐 葱姜 料酒 味精等调料 隔水炖90min 即成 佐餐服食之 2次 周 连服1个月 本食疗方可补脾益肺 固本定喘 用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 证属肺脾两虚者 食疗法 天灸贴药三伏贴 穴位敷贴疗法 战国时期 五十二病方 南北朝 荆楚岁时记 秦汉时期 神农本草经 以 蓟 敷 中颠 发泡以治毒蛇咬伤 斑蝥 主恶疮 其末和醋 涂布于疮疽上 少顷发泡脓出 旋即揭去 八月十四日民并以朱点头额 名为天灸 用刺激性药物外敷治病 最早出现 天灸 一词 治疗思想 初步形成 蓟 芥子泥 中颠 百会穴 斑蝥 辛寒 有大毒 外用发泡有攻毒蚀疮 消肿散结之效 天灸疗法历史 晋朝葛洪 肘后备急方 李时珍 本草纲目 宋代 针灸资生经 关于药物发泡灸的经验方很多 注明了具体的制作方法 山人截疟 采 毛茛 叶贴寸口 一夜作泡如火燎 故呼之为天灸 自灸 敷药法和经络腧穴结合 创新 改进 详细描述了毛茛叶 芥子泥 旱莲草 斑蝥等药物敷贴某些部位刺激皮肤发泡治疗有关疾病 天灸疗法历史 赵学敏 串雅外编 吴师机 理淪骈文 张璐 张氏医通 治喉痹 独蒜瓣半枚 银朱少许 共捣如泥 摊药膏上 贴眉心印堂穴 如起泡流水无大碍 勿误入目 载有多种发泡剂型及发泡验方 敷药法和经络腧穴的特殊功能结合 天灸疗法成熟的标志 理论体系 较完整的 治冷哮方 延胡索 白芥子 生姜汁 麝香 细辛 甘遂 堪称治疗哮喘的经典天灸方 被后世广泛应用 天灸得以广泛应用 天灸疗法历史 天灸方主要组成 张璐 张氏医通 冷哮方 白芥子一两 延胡索一两 甘遂 细辛各半两 麝香半钱 姜汁调涂 后发展为哮喘膏 治疗哮喘的经典方 白芥子 君药 辛温 入肺胃经 利气豁痰 温中散寒 通络 细辛 辛温 入肺肾经 祛风 散寒 开窍 甘遂 苦寒 入脾肺肾经 泻积水 破积聚 延胡索 辛苦温 入肝胃经 活血 散瘀 理气生姜 辛温 入肺脾经 发表 散寒 开痰 麝香 辛温 入心脾经 开窍醒神 活血通经 止痛 催产 诸药相配 温肺行气 祛痰平喘 清 吴师机 理淪骈文 借生药 猛药 香药开结行滞 直达病所 天灸方主要组成 常规配伍使用 延胡索 炒白芥子 生姜汁 麝香 丁香或香附 甘遂阳虚型 吴茱萸 辛苦热 小毒 散寒止痛 温中止呕 助阳止泻 肉桂 辛甘热 补火助阳 散寒止痛 温经通脉过敏性鼻炎 白芷 辛温 通鼻窍 消化系统 半夏 辛温有毒 燥湿化痰 降逆止呕 消痞散结 外用消肿止痛 妇科 吴茱萸小茴香 辛温 散寒止痛 理气和中 敷贴流程 药材炮制白芥子 延胡索 甘遂和细辛采用地道药材 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 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 药物制备 过80 120目筛 备用 姜汁制备 采用生姜 洗净 粉碎 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 姜汁的浓度可调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 10毫升 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 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成较干稠膏状 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 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敷贴部位 根据患者病情 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3 体位 4 环境 5 消毒 部位 用75 乙醇或0 5 l 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术者 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2 施术方法 敷贴流程 贴敷的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 临床常用穴位有肺俞 定喘 膏肓 大椎 中府 膻中等 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辨证取穴 临床常用穴位有风门 膈俞 心俞 脾俞 肾俞 足三里等 三伏贴注意事项 1 贴药时间 皮肤耐受程度为指标 根据个体差异掌握时间 成人一般贴2 6小时为宜 小儿酌减 2 凡易发生过敏性疾病的患者 贴药后密切观察皮肤 如发生局部不适 及时除去药物 3 贴药后皮肤有热感 红晕等均属正常现象 如时间过长起水泡 可在局部消毒后用消毒针头将水泡挑破 排出水液后涂上龙胆紫 覆盖消毒沙布 防止感染 4 贴药当天禁食生冷和辛辣之品 三天内忌食虾蟹 牛肉 鹅鸭 花生 芋头及蛋类食物 贴药的部位十小时内不宜着冷水 也不可用肥皂等有刺激性的物品擦洗 可用温水洗澡 冬病夏治 穴位贴敷后出现红晕 冬病夏治 穴位贴敷后出现红晕 三伏贴注意事项 6 久病 体弱 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 7 孕妇 幼儿慎用 8 颜面部慎用 9 糖尿病患者慎用 10 对胶布过敏者 可选用低过敏胶布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11 贴敷药物后注意局部防水 12 贴敷部位有创伤 溃疡者禁用 贴伏加强 肺俞 双侧 2个 三伏贴常用穴位定位 初伏 百劳风门 双侧 4 三伏贴常用穴位定位 中伏 大椎定喘 双侧 3个 三伏贴常用穴位定位 中伏巩固 厥阴俞脾俞 双侧 4个 三伏贴常用穴位定位 末伏 肾俞命门 双侧 3个 三伏贴常用穴位定位 末伏加强 足三里 双侧 2个 三伏贴常用穴位定位 谢谢大家祝各位健康 后附 冬病夏治 在痛证中的运用 痹证 胃痛 冬病夏治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痹证 冬病夏治 疗法治疗痹证 肌肉筋骨关节 酸痛 麻木 重着 屈伸不利 关节肿大变形 一 概述 1 定义 痹 闭阻不通也 以肌肉 筋骨 关节等酸痛 麻木 重着 屈伸不利 甚或关节肿大灼热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 痹证 具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性 不论男女老少均可发病 有季节性 与天气变化关系密切 如潮湿 寒冷 气候变化急剧的地区发病率高 本病轻重不一 较轻者仅关节疼痛 酸楚 麻木 重着 较重者出现关节变形 活动障碍 严重者影响到心 出现心脉之胸痹 特点 痹证 风湿热 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强直性脊椎炎 骨质增生性疾病 肩周炎 坐骨神经痛以肢节痹痛为临床特征者 皆属 痹证 范畴 西医相关病证 痹证 风寒湿邪侵袭 素体阴虚 素体阳虚 邪闭气滞留于经络 风湿热痹 风寒湿痹 热痹 痰瘀交阻于骨节 行痹 痛痹 着痹 痹证病因病机 痹证病因病机 风寒湿三气杂至 合而为痹也 病因外因 感受风寒湿邪内因 体虚 病机气血痹阻不通 筋脉关节失于濡养 初期 正虚邪入中期 邪从热化后期 邪实正虚 痹证选穴治疗 治则 祛风通络 散寒除湿 以督脉 局部穴为主 取穴特点 分部取穴 近部 循经 病因取穴 痹证选穴治疗 肩部 肩髎 肩髃 臑俞 肘臂 曲池 合谷 天井 外关 尺泽 天井 曲池 痹证选穴治疗 痹证选穴治疗 腕部 阳池 外关 阳溪 腕骨 外关 冬病夏治 主治功效 髀部 环跳 居髎 悬钟 居髎 痹证选穴治疗 膝部 犊鼻 梁丘 阳陵泉 膝阳关 痹证选穴治疗 踝部 申脉 照海 昆仑 丘墟 解溪 脊背 身柱 腰阳关 痹证选穴治疗 随证取穴 行痹 风门 风之门户膈俞 血会 心之下 脾之上 血海 血之海 脾经所生之血聚集之处痛痹 肾俞 肾的背俞穴关元 足三阴经 任脉之会 小肠之募穴 培元固本命门 为人体的生命之本 温补阳气 祛寒外出 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 痹证选穴治疗 随证取穴 着痹 脾俞足三里阴陵泉商丘久痹 足三里肝俞肾俞脾俞三阴交大杼阳陵泉悬钟 痹证选穴治疗 冬病夏治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胃痛 冬病夏治 穴位贴敷治疗胃痛 胃痛 又称胃脘痛 是指上腹胃脘反复发作性疼痛为主的症状 因其疼痛部位近心窝部 又称作 心痛 胃心痛 等 多见于急慢性胃炎 胃 十二指肠溃疡 胃肠神经功能症等 为一种临床症状 胃痛的病因病机 实证 寒邪客胃 饮食伤胃 肝气犯胃 脾胃虚弱 虚证 胃腑失于温煦或濡养 失养则痛 气机阻滞 不通则痛 胃痛的辨证 实证 上腹胃脘部暴痛 痛势较剧 痛处拒按 饥时痛减 纳后痛增 虚证 上腹胃脘部疼痛隐隐 痛处喜按 空腹痛甚 纳后痛减 胃痛选穴 基本治疗 治法 和胃止痛 足阳明 手厥阴经 相应募穴为主 主穴 足三里内关中脘 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