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案4走向世界的日本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学习 探究区 反馈 训练区 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课标要求 学习 探究区 一 1889年日本宪法 1 背景 1 明治维新期间 农民负担沉重 发动暴动 2 中小资产阶级和地主掀起 3 1885年 日本实行内阁制 出任第一任内阁首相 2 目的 缓和矛盾 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3 颁布 1889年 明治政府以天皇名义颁布钦定的 4 内容 1 宣布日本实行 但又宣称 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答案 自由民权运动 伊藤博文 日本帝国宪法 君主立宪 2 规定日本国民称臣民 他们享有法律范围内的自由 3 规定议会分为贵族院和 议会权力很有限 4 规定设立内阁和枢密院 内阁是行政机关 只对天皇负责 实际上成为国家最高决策机关 5 评价 1 局限性 带有浓厚的封建性 2 进步性 承认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政权 形式上确立了的国家体制 答案 众议院 枢密院 三权分立 标志着日本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 巩固了日本 是近代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答案 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 近代天皇制度 材料第一条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 第三条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第四条天皇为国之元首 总揽统治权 并依此宪法之条规行使之 第五条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 行使立法权 第十一条天皇统帅陆海军 1889年颁布的 日本帝国宪法 思考 1 材料的规定主要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 根据材料概括日本近代宪政的主要内容 深化探究 答案目的 依靠天皇的影响 稳定社会局面 适应资本主义发展 内容 天皇作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 在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 统帅陆海军 答案 2 这些规定使 日本帝国宪法 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特点 浓厚的封建性和军国主义色彩 答案 1889年日本宪法的制定是明治维新政治改革的发展 它顺应了日本历史发展潮流 推动了社会进步 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日本民主政治的发展 另一方面 也要看到其局限性 国家主权不属于人民 依然掌握在天皇手里 具有浓厚的封建性 归纳总结 比较1889年 日本帝国宪法 与 德意志帝国宪法 的相同之处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议会权力较小 君主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内阁是行政机关 只对君主负责 君主权力突出 封建主义 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历史比较 二 崛起为东方强国 1 原因 明治政府推行改革 发展资本主义 2 时间 19世纪90年代初 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3 表现 1 经济上 19世纪90年代 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 初步实现了 以钢铁和机器制造业为代表的重工业发展迅速 2 军事上 建立了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并不断加强 3 国际地位上 20世纪初 完全废除了不平等条约 获得了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并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一员 答案 亚洲 资本主义工业化 材料明治政府在建设近代化国家的过程中 条约改正 是其面临的首要外交课题 从1868年到1911年 经过四十余年的努力 日本完成了修约的任务 深化探究 日本与西方国家修约谈判 思考 1 材料反映日本取得了什么成就 答案 答案废除了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获得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 2 日本由封建落后的国家崛起为东方强国 你从中有何启示 答案改革是强国之路 要勇于改革 与时俱进 答案 明治维新是近代日本历史的转折点 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亚洲地区摆脱民族危机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一个典型 对亚洲其他国家影响较大 其中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效仿 开始了 走日本人道路 的探索 拓展点拨 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发展的转折点 是日本走上近代化 资本主义 道路的标志 体现在 经济 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 政治 实现了由早期中央集权向后期君主立宪政体的过渡 成为亚洲第一个君主立宪国家 文化 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 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影响 摆脱民族危机 跻身强国行列 为亚洲国家提供启迪和经验 归纳总结 三 踏上对外扩张之路 1 侵占琉球 1 1872年 日本把变成自己的藩属 2 1879年 正式吞并琉球 把它变成日本的冲绳县 2 侵略朝鲜 1 1876年 强迫朝鲜签订 2 甲午中日战争后 朝鲜变成日本的殖民地 3 侵略中国 1 1874年侵入 后获清政府50万两白银赔款 答案 琉球 江华条约 台湾 2 1894年 日本挑起中日甲午战争 强迫清政府签订了 3 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马关条约 材料第一步征服中国的台湾 第二步征服朝鲜 第三步征服中国满蒙地区 东北和内蒙古地区 第四步征服中国内地 第五步征服世界 大陆政策思考 1 日本为什么要积极对外侵略扩张 深化探究 答案 明治维新后 随着经济的发展 日本的军事实力不断壮大 侵略野心迅速膨胀 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竭力推行军国主义 日本资本主义先天不足 答案 2 日本是如何实现第二步侵略计划的 答案1876年 强迫朝鲜签订 江华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后 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答案 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因此日本在刚刚摆脱西方列强侵略后就积极进行对外侵略扩张 同时这也是近代日本一项长期的国策 名师点拨 返回 课堂小结 反馈 训练区 1 在1889年 日本帝国宪法 的下列规定中 具有封建性特点的是 a 万世一系的天皇总揽统治权b 天皇不得以诏令改变法律c 天皇是军队的统帅d 臣民在 法律范围内 享有基本人权 1 2 3 4 5 解析a项表明天皇是世袭的 并且权力至高无上 总揽很大的政治权力 是典型的封建性质的体现 b d两项体现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权限 c项是天皇对军权的控制 a 解析答案 6 2 日本帝国宪法 的制定者在规定人民的权利和自由的同时 又明文规定 本章所载之条规 在战时或国家发生事变情况下 不得妨碍天皇施行大权 这反映出该宪法的实质目的在于 a 实现日本的政治民主化b 保障日本国家权力机关的正常运转c 保障天皇的统治大权d 既保障人民自由又维护专制与独裁 解析答案 解析从题目提供的材料可知 所谓的 权利和自由 是在不触动天皇大权的前提下才能享有 为保障天皇的统治大权 政府可以合法地一笔勾销人民的权利与自由 因此 c项符合题目要求 c 1 2 3 4 5 6 3 19世纪70年代有个日本人对来访的德国友人说 我们的历史自今日始 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一时期的日本 a 正开始建设现代国家b 刚准备抵制西方文化c 才决定学习儒家经典d 已成为世界重要强国 解析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 之后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 故选a项 解析答案 1 2 3 4 5 a 6 4 日本能够以平等条件进入19世纪末世界市场的政治前提是 a 实施明治维新b 发动甲午战争c 引进欧美科技d 加入国际联盟 a 1 2 3 4 5 解析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民族危机 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 6 解析答案 5 欲开拓万里波涛 布国威于四方 反映了日本明治政府 a 主张求知识于世界 发展资本主义b 主张建立近代化军队c 主张摆脱外来的民族压迫d 欲走对外扩张之路 1 2 3 4 5 解析结合教材知识可知 日本明治政府宣称的 欲开拓万里波涛 布国威于四方 反映了日本欲走对外侵略扩张之路 d 6 解析答案 6 下列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图片 1 2 3 4 5 6 日本早期的火车使节团出洋考察 东京的鹿鸣馆1883年建 仿照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进行活动 明治初期的小学教师身穿西式服装正在上数学课 请回答 1 从材料这些历史图片中你看到了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 1 2 3 4 5 6 答案向西方学习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积极修建铁路 兴办工厂 推行 文明开化 政策 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 大力发展近代教育 培养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投资合同协议书模板
- 小区室外配套合同或协议
- 在校吃饭安全协议书范本
- 室内广告位招商合同范本
- 宠物美容台转让合同范本
- 如何取消解除合同协议书
- 建材业务员劳务合同范本
- 房东销毁合同协议书模板
- 土地流转合同与转让协议
- 家庭雇员保密协议书模板
- 第1课 美术作品的创作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 精麻药品培训试题
- 我多年总结的健身功法(图示)
- 太阴病篇概述
- DSCQ安装操作培训
- 污水处理厂安全文明施工组织设计
- GB/T 19627-2005粒度分析光子相关光谱法
- 国际投资学(investment)讲义课件
- 施工机具进场检查验收记录
- 二年级健康成长上册教案
- 民俗学概论 第一章 概述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