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窍门 快速弄通古诗格律.doc_第1页
掌握窍门 快速弄通古诗格律.doc_第2页
掌握窍门 快速弄通古诗格律.doc_第3页
掌握窍门 快速弄通古诗格律.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掌握窍门 快速弄通古诗格律宝鸡 杨 斌格律诗就是唐以后之“近体诗” 。它相对于唐以前各种形式的古体诗,讲 究比较严格的格式和声律,比如“定句、定字、定韵、定律、对仗”等等。 诗句讲平仄是格律诗格式和声律的部分内容。这种平仄格式比较固定和有一 定规律,量也比较大,死记硬背困难多,学起来确实不很容易。 自己曾于80年代初就看拜读过王力先生的 诗词格律 对其中格律诗的 , 平仄格式十六种虽没少看,但眼花缭乱,不入脑。此后还接触过一些其它类 似的书,但是死记十六种格式总欠恒心,觉得不如学写些古风之类随意性较 大。再后来学得多了,才逐渐感到学诗不通格律,终究还是门外汉!于是钻 平仄。有所了解后,发现格律诗的平仄格式其实不用死记硬背!关键是掌握 其基本原理和规律,基本东西弄通了,一通百通。这里就谈一点心得,不揣 浅陋,交流而已。 一、五绝诗平仄推演 自己的学习体会,格律五绝是五律、七绝和七律的基础。从平仄讲,五 绝平仄也是组成其它格律诗平仄的基本零件。五绝平仄有了,其它就不言而 喻。 诗的平仄,是千百年来诗歌发展中质量致臻和经验累积的成果。古代的 诗,始于唱诵,唱诵就有个顺口或拗口、阴阳顿挫或平淡无味的语言构成问 题,而凡顺口的、阴阳顿挫感强的,都与诗句平仄声律的合理搭配有绝大关 系。古人在摸索中看到,诗句中一般是两字组成一个音节,相邻两个音节的 声律相反,一般就阴阳和谐,就顺口有起伏。于是就产生了规则。五绝五个 字,音节的声调相反就是“仄仄|平平|仄” ,和“平平|仄仄|平” ,一般把头 两字称“头节” ,中两字称“腹节” ,后一字称“尾节” 。这个规则就是“句 句1内节间声相反” 。 ,为“仄仄|平平|仄” ,第二句要 内节间声相反 ” 如果第一句是“仄起头” 是声调一样,那就缺乏宛转起伏了,所以第二句必须与第一句声调相对立, 这样的两句才听起来顺口。 五绝是四句,以这种声调相对的两句为一联,一首绝句就是两联。一联 中,以奇句为“出句” ,偶句为“对句” 。格律诗规定凡偶句必须以平为韵, 奇句除首句外必须以仄为脚。五绝中以首句不押韵为常见,当然首句也可押 韵。这样五绝的正格首联就是: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它出句不押韵, 是仄脚,对句押韵,是平韵。对句的头节、腹节和尾节完全与出句相对。在 这样一联中,韵脚很重要,要影响句式。所以是规则是: 偶句相对韵为先 。 “偶句相对韵为先 偶句相对韵为先” 以上这两句一联, 应该是格律诗中最基本的平仄句式, 其它所有的句式, 不管怎样变化,都不过是这两句的变体。下来第三、第四句如何确定?古人 摸索第二、三句声调应该基本相同,第四句再相反,这样一首诗的四句声调 形成一个循环,吟起来就优美了!这样,因为第二句是“平平仄仄平” ,第三 句起头两字声也应该是: “平平” ,但第三句按规定不能押韵,那它的句式应 该是 “平平仄” 句尾与第二句已经不一样了,三、四两字如果用 “平平” , 这一句就成了四平一仄。如果用“仄仄” ,句尾就成了三个“仄” ,格律诗中 谓之“三仄脚” ,也犯忌,因为古人总结,每一诗句的声调重心在后半部,如 果后半部出现连续三个仄或三个平(三平调) ,都于声律有损害!于是古人把 第二句中三、五两个字声作了调换,即尾部的平换到三上,仄就到了尾部, 就符合规则了。这样形成的第三句就是: “平平平仄仄” 。这里一、 二、四三 个字声与第二句都相同,这种二、三句基本相同,古人叫“相粘” ,在一、 四 两字声有一些变化的时候,实际绝对“相粘”的只有第二个字声,因为第二 个字声基本不允许变通。二、三句两句作为邻句,总结规则就是“邻句相粘 邻句相粘 邻句相 必仄落” 。 必仄落” 第三句确定了,第四句作为对句就必然用上“偶句相对韵为先 偶句相对韵为先”了,而 偶句相对韵为先 与第三句相对的句式就是: “仄仄仄平平” 。这一首五绝正格或者标准格式就2是: 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仔细看,一四两句有三个字声是相同的。于是再总结一句规则就是: 首 “首 尾相应声韵全” 。所有这些规则就是: 句内节间声相反,偶句相对韵为先; “句内节间声相反 偶句相对韵为先; 句内节间声相反, 尾相应声韵全 ” 邻句相粘必仄落,首尾相应声韵全。 邻句相粘必仄落,首尾相应声韵全。 上面这首五绝的格式,既是正格,也是五绝的第一种格式。五绝还有三 种格式,其实,格律诗的所有绝、律诗都有四种常规格式,一般叫“常格” 。 为什么有四种?因为它的起落配合只有四种: 第一句仄仄平平仄,叫仄起仄落式,也叫“双仄头” 。 第一句仄仄平平仄,叫仄起仄落式,也叫“双仄头” 第二句平平仄仄平,叫平起平落式,也叫“双平头” 。 第二句平平仄仄平,叫平起平落式,也叫“双平头” 第三句平平平仄仄,叫平起仄落式,也叫“三平头” 。 第三句平平平仄仄,叫平起仄落式,也叫“三平头” 第四句仄仄仄平平,叫仄起平落式,也叫“三仄头” 。 第四句仄仄仄平平,叫仄起平落式,也叫“三仄头” 这四句格式的每一种都可以作为一首诗的首句,就形成了四首声调各不 同的格律诗格式。所以这四句诗,也是其它一切格律诗的基础。为了以后叙 述方便,我们分别以“双仄头句” 、双平头句”“三平头句”“三仄头句”来 、 、 代表每一句。以某一句为首句的一种格式,我们又分别以“双(三)仄(平) 头式”来代表。 古汉语声调本来有平、上、去、入四种,古人把上、去、入都归为仄声, 作诗时,所有格律诗就字声来讲,就平仄两种声调,那么一首诗从首句上讲, 就有平仄两种起式,一种起式有平仄两种落式,总共四种格式,不会再多也 不会再少。 二、五绝平仄的分类 五绝按起式分为仄起和平起两类,前面谈的五绝的正格是仄起仄落式, 以首句为标志就称之为“双仄头式” 。 那么第一类第二式就应该是仄起平落式,首句的前两个字声仍然是“仄3仄” ,最后一个字声是“平” ,它的首句自然是“三仄头句”“仄仄仄平平” : 。 它的对句按“偶句相对韵为先”考虑,第一音节当然相对为“平平” ,因为还 要押韵,最后一个字声自然也是“平” ,这样中间三、四两字声又自然是“仄 仄”了。整句就是: “平平仄仄平” 。第三句按“邻句相粘必仄落”考虑,第 一音节首两字声还应该是“平平” ,这一句不押韵,尾字声必然是“仄” ,三、 四两字就是“平仄”了,整句应该是: “平平平仄仄” 。第四句是对句,又应 该押韵,前两字声应该是“仄仄” ,尾声是“平” ,三、 四两字声必然是“仄 平”了,整句就是: “仄仄仄平平” 。与首句完全重合,应了“首尾相应声韵 全” 。总括第一类第二式也即“三仄头式” ,就是: 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与“双仄头”格式相比,除首句不同外,这首的其它三句字声完全相同。 因为首句要押韵,就有了三句韵句,所以“双仄头”句式不能用了,而有两 个韵句又必然重合。 第二类第一式是平起仄落式, “三平头式” 首句平起, 也即 。 下面依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