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置布置规定.doc_第1页
装置布置规定.doc_第2页
装置布置规定.doc_第3页
装置布置规定.doc_第4页
装置布置规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资 质质 等等 级级 GRADE OF QUALIFICATION 甲甲 级级 CLASS A 证证 书书 编编 号号 CERTIFICATE NO A131003861 A231003868 项项 目目 名名 称称 PROJECT NAME 山东昊达化学有限公司 乙烯衍生物工程12万吨 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装置 工工 程程 号号 PROJECT NO 120019 专专 业业 SPEC XXXX 主主 项项 名名 称称 UNIT WORK AREA 总体 文文 件件 号号 DOCUMENT NO 120019 XXX XX XXXXXX 01 第第 1 张张 共共 X 张张 X OF X A供审查刘元丹2012 09 01 版次版次 REV 说明说明 DESCRIPTION 编制编制 PRE D 校核校核 CHK D 审核审核 APR D 项目经理项目经理 PM 业主业主 CLIENT 日期日期 DATE 文件名称文件名称 Document Name 工工 程程 号号 PROJECT NO 120019 文文 件件 名名 DOCUMENT NAME 文件名称 版次版次 REV A 主主 项项 名名 称称 UNIT WORK AREA 总体 文文 件件 号号 DOCUMENT NO 120019 XXX XX XXXXXX XX 第第 X 张张 共共 X 张张 X OF X 目 录 1 总则 INTRODUCTION 错误错误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2设备一览表 EQUIPMENT LIST 错误错误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3XXXXXXX 错误错误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4XXXXXXXX 错误错误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5XXXXXXXXXX 错误错误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6XXXXXXXXXXX 错误错误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7XXXXXXXXXXX 错误错误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8XXXXXXXXXXXXX 错误错误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工工 程程 号号 PROJECT NO 120019 文文 件件 名名 DOCUMENT NAME 文件名称 版次版次 REV A 主主 项项 名名 称称 UNIT WORK AREA 总体 文文 件件 号号 DOCUMENT NO 120019 XXX XX XXXXXX XX 第第 X 张张 共共 X 张张 X OF X 1 总则 1 1 为统一山东神达化工有限公司 30 万吨 年聚丙烯项目各装置布置的设计原则 设计标 准 使 装置布置更好地满足业主的需要 特制定本规定 1 2 本规定仅适用于项目各装置的装置布置设计 不适用于装置界区外的储运系统 热工 和给排 水等专业的设备布置 1 3 除本规定外 尚应执行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 规范 相互间有不一致之处 执行要 求严格 的条款 2 执行的主要标准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2006 爆炸和火灾危 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58 92 石油化工企业设 计防火规范GB50160 2008 氢气站设计规 范 GB50177 2005 石油化工工艺 装置布置设计规范 SH3011 2011 石油化工企业 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SH3024 95 石油化工企业职业 安全卫生设计规范 SH3047 93 化工装置设备布置 设计规定 HG T20546 2009 3 装置布置的原则 3 1 装置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工艺流程 b 安全生产 c 环境保护 d 工厂总体布 置 e 操作 维护 检修 施工和消防 f 合理用地和减少能耗 3 2 装置布置应满足全厂总体规划的要求 根据装置在工厂总平面的位置 以及相关的装 置 罐 区 系统管廊 道路等的相对位置关系 合理布置装置内的管廊和道路 尽量与相 邻装置的布置 协调 工工 程程 号号 PROJECT NO 120019 文文 件件 名名 DOCUMENT NAME 文件名称 版次版次 REV A 主主 项项 名名 称称 UNIT WORK AREA 总体 文文 件件 号号 DOCUMENT NO 120019 XXX XX XXXXXX XX 第第 X 张张 共共 X 张张 X OF X 3 3 装置布置应符合下列原则 a 根据全年频率风向条件确定设备 设施与建筑物的相对位置 b 受工艺特点或自然条件限制 的设备可布置在建筑物内 c 根据装置竖向布置 确定装置地面相对标高与绝对标高的关系 d 根据地质条件 合理布置荷载大和有振动的设备 e 设备 建筑物 构筑物宜布置在同一地 平面上 当受地形限制时 应将控制室 机柜间 变配电所 化验室 办公室等布置在较高的地平面上 工艺设备 装置储罐等宜 布置在 较低的地平面上 3 4 设备应按工艺流程顺序和同类设备适当集中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布置 在管廊两侧按流 程顺序 布置设备 合理用地 节省投资 处理腐蚀性 有毒 粘稠物料的设备宜按物性分 别紧凑布置 3 5 设备 建筑物平面布置的防火间距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GB 50160 和 GB 50016 的 有关规 定 3 6 利用电力驱动的设备 发电设备和电气设备的布置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GB 50058 的有关规定 3 7 产生噪声的设备宜远离人员集中的场所布置 噪声控制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3 8 产生有害气体 粉尘 恶臭物料和放射性物质的设备 宜远离人员集中的场所布置 并应符 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3 9 设备宜露天或半露天布置 并宜缩小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 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应按 现行国 家标准 GB 50058 的规定执行 3 10 设备 建筑物 构筑物应按生产特点和火灾危险性类别分区布置 为防止结焦 堵塞 控制温 降 压降 避免发生副反应等有工艺要求的相关设备 可靠近布置 3 11 分馏塔顶冷凝器 塔底重沸器与分馏塔 压缩机的分液罐 缓冲罐 中间冷却器等与 压缩机 以及其他与主体设备密切相关的设备 可直接连接或靠近布置 3 12 设备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要求 a 防火 b 防爆 c 操作 检修 装卸 吊装和消防所需的场地和通道 d 设备和构架的 梯子 平台的布置 工工 程程 号号 PROJECT NO 120019 文文 件件 名名 DOCUMENT NAME 文件名称 版次版次 REV A 主主 项项 名名 称称 UNIT WORK AREA 总体 文文 件件 号号 DOCUMENT NO 120019 XXX XX XXXXXX XX 第第 X 张张 共共 X 张张 X OF X e 设备基础 地下埋设的管道 管沟 电缆沟和排水井的布置 f 管道和仪表的安装 3 13 装置如需分期建设或预留发展余地 应根据工厂总体布置的要求 生产过程的性质和 设备特 点确定预留区的位置 3 14 装置区应按规范要求设置贯通式消防和检修通道 由消防和检修通道将装置区分隔成 为符合 防火占地面积要求的设备 建构筑物区 3 15 在确定设备 建筑物 构筑物的位置时 应使其地下部分的基础不超出装置边界线 3 16 输送介质对距离 角度 高差等有特殊要求的管道以及高温 大直径管道的布置 应 在设备 布置时统筹规划 4 装置布置的一般要求 4 1 设备 建筑物 构筑物的定位基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卧式容器基础中心线 b 塔和立 式容器中心线 c 换热器基础中心线 d 卧式泵泵端基础和泵轴中心线或泵出口中心线和泵轴中心线 e 立式泵泵轴中心线 f 往复式压缩机压缩机气缸中心线和电机中心线 g 离心式压缩机压缩机基准中心线 h 加热炉中心线 j 建筑物 最外侧轴线 k 构筑物 结构立柱中心线 4 2 通道的布置 4 2 1 装置内道路的设置 应符合总体布置和总平面布置的要求 且应与竖向布置 铁路 设置 管道规划 厂容和绿化相协调 4 2 2 进行设备布置时 应根据施工 维修 操作 消防和人行等的需要 设置必要的通 道和场 地 工工 程程 号号 PROJECT NO 120019 文文 件件 名名 DOCUMENT NAME 文件名称 版次版次 REV A 主主 项项 名名 称称 UNIT WORK AREA 总体 文文 件件 号号 DOCUMENT NO 120019 XXX XX XXXXXX XX 第第 X 张张 共共 X 张张 X OF X 4 2 3 装置内主要车行通道 应与工厂道路衔接 4 2 4 装置内的主要车行通道 消防通道 检修通道应合并设置 工工 程程 号号 PROJECT NO 120019 文文 件件 名名 DOCUMENT NAME 文件名称 版次版次 REV A 主主 项项 名名 称称 UNIT WORK AREA 总体 文文 件件 号号 DOCUMENT NO 120019 XXX XX XXXXXX XX 第第 X 张张 共共 X 张张 X OF X 4 2 5 检修通道应满足检修机具对道路的宽度 转弯半径和承受荷载的要求 并能通向设 备检修的吊装孔 4 2 6 操作通道应根据生产操作 巡回检查 小型维修等频繁程度和操作点的分布设置 4 2 7 各种通道的净宽和净高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表 1装置内通道的最小净宽和最小净高单位 m 序号通道名称最小净宽最小净高 1主要车行道路44 5 2消防 检修道路44 5 3大型装置区块之间的道路64 5 4泵区检修通道23 2 5操作 连接通道0 82 2 4 2 8 甲 乙类装置内部 应用道路将装置分隔成为占地面积不大于 10000m2 的设备 建 筑物区 4 2 9 当大型石油化工装置的设备 建筑物区占地面积大于 10000 m2 小于 20000 m2 时 在设备 建筑物区四周应设环形道路 道路路面宽度不应小于 6m 设备 建筑物区的宽 度不应大于 120m 相邻两设备 建筑物区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15m 并应加强安全措施 4 2 10 装置内消防通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 装置内应设贯通式道路 道路应有不少于两个进出口 且两个进出口宜位于不同 方位 当装 置外两侧消防道路间距不大于 120m 时 装置内可不设贯通式道路 装置内的 不贯通式道路应设 有回车场地 工工 程程 号号 PROJECT NO 120019 文文 件件 名名 DOCUMENT NAME 文件名称 版次版次 REV A 主主 项项 名名 称称 UNIT WORK AREA 总体 文文 件件 号号 DOCUMENT NO 120019 XXX XX XXXXXX XX 第第 X 张张 共共 X 张张 X OF X b 道路的路面宽度不应小于 4m 路面内缘转弯半径不宜小于 6m 路面上的净空高 度不应小于 4 5m 4 2 11 设备的构架或平台的安全疏散通道 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可燃气体 液化烃和可燃液体的塔区平台 设备的构架平台或其他操作平台 应 设置不少于 两个通往地面的梯子 作为安全疏散通道 但长度不大于 8m 的甲类气体和甲 乙 A 类液体设备的 平台 或长度不大于 15m 的乙 B 丙类液体设备的平台 可只设一个梯 子 工工 程程 号号 PROJECT NO 120019 文文 件件 名名 DOCUMENT NAME 文件名称 版次版次 REV A 主主 项项 名名 称称 UNIT WORK AREA 总体 文文 件件 号号 DOCUMENT NO 120019 XXX XX XXXXXX XX 第第 X 张张 共共 X 张张 X OF X b 相邻的构架 平台宜用走桥连通 与相邻平台连通的走桥可作为一个安全疏散通 道 c 相邻安全疏散通道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 50m 且平台上任一点距疏散口的距离不 应大于 25m 4 3 确定标高的原则 4 3 1 工艺流程不要求架高的设备 宜落地布置 4 3 2 由泵抽吸的塔和容器以及真空 重力流 固体卸料等设备 应按工艺流程的要求 布置在 合适的层高位置 4 3 3 当装置的面积受限制或经济上更为合理时 可将设备布置在构架上 除工艺有特殊 要求外 设备构架的布置不宜超过四层 含地面层 4 3 4 设备基础标高和地下受液容器的位置及标高 应结合装置的竖向布置和管道布置确 定 4 3 5 泵和立式设备的基础顶面宜高出所在地坪 200mm 并圆整 在泵吸入口前安装过滤 器时 泵基础高度应满足过滤器滤芯的检修要求 4 3 6 卧式容器基础的标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4 3 7 换热器的基础标高 除满足工艺要求外 应保证管道距地面或平台面的净空高度不 小于 150mm 放净口端部距地面或平台面的净空高度不小于 100mm 4 3 8 在满足压缩机制造厂要求的前提下 压缩机基础标高应尽量低 4 3 9 管廊和构架的基础顶面高出所在地坪 200mm 一般管道支架的基础顶面宜高出所在 地坪 100mm 基础标高均应圆整 4 4 管廊的布置 4 4 1 管廊均采用钢结构 4 4 2 主管廊在装置中应处于能联系主要设备及大多数设备的适中位置 宜平行于装置的 长边 4 4 3 布置管廊时 应缩短管廊的长度 有效利用管廊空间 工工 程程 号号 PROJECT NO 120019 文文 件件 名名 DOCUMENT NAME 文件名称 版次版次 REV A 主主 项项 名名 称称 UNIT WORK AREA 总体 文文 件件 号号 DOCUMENT NO 120019 XXX XX XXXXXX XX 第第 X 张张 共共 X 张张 X OF X 4 4 4 装置内管架边缘距道路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1 2m 距有门窗的建筑物外墙的水 平距离 不应小于 3 0m 距无门窗的建筑物外墙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1 5m 4 4 5 主管廊宽度宜取 6m 8 7m 10 0m 或 11 5m 并考虑 10 20 的预留管道宽度 及其荷 重 工工 程程 号号 PROJECT NO 120019 文文 件件 名名 DOCUMENT NAME 文件名称 版次版次 REV A 主主 项项 名名 称称 UNIT WORK AREA 总体 文文 件件 号号 DOCUMENT NO 120019 XXX XX XXXXXX XX 第第 X 张张 共共 X 张张 X OF X 4 4 6 管廊柱距应满足大多数管道的跨距要求 一般柱距宜选用 9m 柱间增设承重次梁 较小装置管廊柱距也可取 6m 4 4 7 管廊最下层的净空应按管廊下设备高度 设备连接管道的高度和操作 检修通道要 求的高 度确定 一般情况下 主管廊最底层主梁顶面宜高出所在地坪 5 0 5 5m 相邻主 侧梁标高差 宜取 1 0 1 5m 4 4 8 管廊下作为消防通道时 管廊至地面的最小净高不应小于 4 5m 4 5 构架的布置 4 5 1 构架均采用钢结构 4 5 2 构架的宽度和柱距 应按布置设备的要求确定 应结合结构设计布置设备的支座梁 且宜将 尺寸相同或相近的设备布置在同一层构架上 靠近管廊的构架立柱宜与管廊立柱对 齐 4 5 3 构架的层高应满足设备布置 设备操作检修和管道布置等高度的要求 4 5 4 除工艺要求外 装置的可燃气体 液化烃和可燃液体设备的构架不宜超过四层 含 地面层 对于可燃液体设备的多层构架 应采取防止泄漏的可燃液体漫流的措施 泄漏 的可燃液体应有 效的收集和排放 4 5 5 操作温度等于或高于自燃点或超过 250 的工艺设备的上方或下方 如无不燃烧材 料的隔 板隔离保护 不应布置其他可燃介质设备 4 5 6 构架各层楼板采用不燃烧材料的隔板时 设备之间的防火间距按每层分别考虑 构 架各层 平台采用透空的钢格板时 需要将各层的设备投影到地面层来确定设备之间的防火 间距 4 6 平台和梯子的布置 4 6 1 在需要操作和经常维修的场所应设置平台和梯子 并按 GB50160 的要求设置安全 梯 4 6 2 平台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平台宽度不应小于 0 8m 平台上的净空高度不宜小于 2 2m b 设备人孔中心线距平台的距离宜为 0 8m 1 0m 设备手孔中心线距平台的距离宜 为 1 0m 1 5m c 设备加料口顶面距平台的距离不宜大于 1m 工工 程程 号号 PROJECT NO 120019 文文 件件 名名 DOCUMENT NAME 文件名称 版次版次 REV A 主主 项项 名名 称称 UNIT WORK AREA 总体 文文 件件 号号 DOCUMENT NO 120019 XXX XX XXXXXX XX 第第 X 张张 共共 X 张张 X OF X d 法兰连接的立式设备的平台与法兰面的距离不宜大于 1 5m 工工 程程 号号 PROJECT NO 120019 文文 件件 名名 DOCUMENT NAME 文件名称 版次版次 REV A 主主 项项 名名 称称 UNIT WORK AREA 总体 文文 件件 号号 DOCUMENT NO 120019 XXX XX XXXXXX XX 第第 X 张张 共共 X 张张 X OF X e 平台和栏杆不应妨碍设备的检修 否则 应做成可拆卸式的 f 在管廊进出装置的切断阀 排凝阀处 应设置操作及检修平台 并沿主管廊走向设 置操作检修 通道 g 相邻的设备与设备 设备与构架 构架与管廊之间的平台宜设置联接通道 h 在设置平台有困难而又需要操作和维修的地方 可设置直梯或活动平台 4 6 3 梯子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厂房和构架的主要梯子和操作频繁的平台的梯子应采用斜 梯 安全梯可采用直梯 b 成组布置的塔的联合平台宜采用斜梯 单独布置的塔器可采用直梯 c 斜梯的倾斜角度不宜大于 45 每段斜梯的高度不宜大于 5m 如大于 5m 宜设 梯间平台 分段设梯 d 高大的分馏塔 反应器 再生器 根据需要可联合或单独设置楼梯间 e 设备上的直梯宜从侧面通向平台 攀登高度在 15m 以内时 梯间平台的间距应为 5m 8m 攀登高度超过 15m 时 每 5m 左右宜设梯间平台 安全梯的梯间平台间距不宜 大于 9m f 平台和栏杆不应妨碍设备的检修 否则 应做成可拆卸式的 g 高度超过 3m 的直梯应设置安全护笼 护笼下端距地面或平台面宜为 2 1m 护笼 上端高出平 台面 应与栏杆高度一致 4 6 4 操作平台 包括设备平台 的均布活荷载不应小于 3KN m2 检修平台或建筑物楼面 的均布 活荷载不应小于 4KN m2 大型设备的检修平台的均布活荷载应按其最大检修部件 的重量计算 4 7 设备检修设施的设置 4 7 1 压缩机 压缩机厂房内应按机组的最大检修部件尺寸设置吊装孔 按最重检修部件 选用合 适的吊装机具 4 7 2 反应器 根据需要 反应构架顶部可设置手动和电动葫芦 4 7 3 泵 无法使用机动吊装机具检修的大型泵 单机驱动功率大于或等于 160Kw 设置 检修吊 梁 其它泵的检修考虑使用叉车 4 7 4 换热器 一般情况考虑使用机动吊装机具 构架上换热器吊装抽芯侧的平台栏杆为 可拆卸 式 当不能采用机动吊装机具检修时 应在换热器上方设置检修吊梁 在装置平面 布置图中应示 意出换热器管束抽出的空间 工工 程程 号号 PROJECT NO 120019 文文 件件 名名 DOCUMENT NAME 文件名称 版次版次 REV A 主主 项项 名名 称称 UNIT WORK AREA 总体 文文 件件 号号 DOCUMENT NO 120019 XXX XX XXXXXX XX 第第 X 张张 共共 X 张张 X OF X 4 7 5 空冷器 采用吊车进行检修 并充分考虑其吊装需要的场地和通道 4 7 6 塔区 加热炉 机泵 多层构架等设备的检修场地 应进行车行铺砌 4 8 建筑物的布置 4 8 1 装置的控制室 化验室 办公室等宜布置在装置外 按全厂性或区域性统一设置 当装置 的控制室 机柜间 变配电所所 化验室 办公室布置在装置内时 应布置在装置 的一侧 位于 爆炸危险区范围以外 并宜位于可燃气体 液化烃和甲 B 乙 A 类设备全年 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 侧 4 8 2 装置的控制室 机柜间 变配电所 化验室 办公室等不得与设有甲 乙 A 类设备 的房间 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 装置的控制室与其他建筑物合建时 应设置独立的防火分区 4 8 3 布置在装置内的控制室 机柜间 变配电所 化验室 办公室等的布置应符合下列 规定 a 控制室或机柜间可单独设置 也可与办公室 化验室毗邻 b 控制室宜设在建筑物的底层 c 平面布置位于附加 2 区的办公室 化验室室内地面及控制室 机柜间 变配电所 的设备层地 面应高于室外地面 且高差不应小于 0 6m d 控制室 机柜间面向具有火灾危险性设备侧的外墙应为无门窗洞口 耐火极限不 低于 3h 的不 燃烧材料实体墙 e 化验室 办公室等面向有火灾危险性设备侧的外墙宜为无门窗洞口不燃烧材料实 体墙 当确 需设置门窗时 应采用防火门窗 f 控制室面向高压和有爆炸危险设备的一侧是否设置抗爆墙 应经过风险分析 安全 评价后决定 g 控制室或化验室的室内不得安装可燃气体 液化烃和可燃液体的在线分析仪器 4 8 4 控制室 机柜间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宜布置在散发粉尘 水雾和有毒介质的设备的全 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b 应远离具有振动和噪音的设备 否则应采取隔振和防噪音措施 c 应避开电磁干扰的区域 否则应采取防护措施 4 8 5 变配电所布置应便于引接电源和敷设电缆 工工 程程 号号 PROJECT NO 120019 文文 件件 名名 DOCUMENT NAME 文件名称 版次版次 REV A 主主 项项 名名 称称 UNIT WORK AREA 总体 文文 件件 号号 DOCUMENT NO 120019 XXX XX XXXXXX XX 第第 X 张张 共共 X 张张 X OF X 4 8 6 压缩机或泵等的专用控制室或不大于 10kV 的专用变配电所 可与该压缩机房或泵 房等共用一幢建筑物 但专用控制室或变配电所的门窗应位于爆炸危险区范围之外 且专 用控制 室或变配电所与压缩机房或泵房等的中间隔墙应为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 4 8 7 在两层或两层以上的生产厂房内布置设备时 厂房结构应考虑设备吊装的要求 并 应按设 备最大检修部件的尺寸和吊装机具行程的死点位置设置吊装孔和通道 吊装孔的位 置应设在厂房 进出口附近或便于搬运的地方 多层楼面的吊装孔在各楼层的平面位置应相 同 4 8 8 当同一建筑物内分隔为不同火灾危险性类别的房间时 中间隔墙应为防火墙 人员 集中的 房间应布置在火灾危险性较小的建筑物一端 4 8 9 建筑物进出口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 便于操作人员通行 b 至少应有一个门可通过 设备的最大部件 c 有检修车辆通行的厂房进出口 其宽度和高度应能使车辆方便通过 对于多层厂 房 应位于上 层楼面吊装孔处 d 便于事故时安全疏散 e 建筑物的安全疏散门应向外开启 甲 乙 丙类房间的安全疏散门 不应少于两 个 但面积 小于或等于 100m2 的房间可只设 1 个 4 8 10 甲 乙类物品仓库不应布置在装置内 若工艺需要 储量不大于 5t 的乙类物品储 存间和 丙类物品仓库可布置在装置内 并位于装置边缘 4 8 11 建筑物室内地面高出室外地面不应小于 200mm 4 9 电气 仪表电缆的敷设方式 4 9 1 装置内的仪表电缆均架空敷设 4 9 2 装置内的电气主电缆原则上采用架空敷设的方式 装置内的电气分支电缆根据实际 情况采 用电缆沟或架空敷设方式 泵的动力电缆宜集中成组埋地敷设 4 9 2 进出装置的电气 仪表主电缆槽架的方位 应根据设备布置区与控制室 机柜间 变配电 所的相对位置确定 工工 程程 号号 PROJECT NO 120019 文文 件件 名名 DOCUMENT NAME 文件名称 版次版次 REV A 主主 项项 名名 称称 UNIT WORK AREA 总体 文文 件件 号号 DOCUMENT NO 120019 XXX XX XXXXXX XX 第第 X 张张 共共 X 张张 X OF X 5 常用设备的布置 5 1 塔和立式容器的布置 工工 程程 号号 PROJECT NO 120019 文文 件件 名名 DOCUMENT NAME 文件名称 版次版次 REV A 主主 项项 名名 称称 UNIT WORK AREA 总体 文文 件件 号号 DOCUMENT NO 120019 XXX XX XXXXXX XX 第第 X 张张 共共 X 张张 X OF X 5 1 1 塔与其关联设备如进料加热器 非明火加热的重沸器 塔顶冷凝冷却器 回流罐 塔底抽出泵等 宜按工艺流程顺序靠近布置 5 1 2 塔和立式容器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单排布置的塔和立式容器 宜中心线或切线对齐 b 直径较小 本体较高的塔和立式容器 可双排布置或成三角形布置 c 直径小于或等于 1m 的塔和立式容器宜布置在构架内或构架的一侧 5 1 3 沿管廊布置的塔和立式容器 如管廊上方无设备 宜布置在管廊的两侧 如管廊上 方有设 备 应在管廊的一侧留出管廊上方设备的检修场地或通道 5 1 4 塔和立式容器的一侧宜设置检修场地或通道 人孔宜朝向检修侧 5 1 5 塔和立式容器与管廊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在塔与管廊之间布置泵时 应满足泵的操 作 维修和管道布置的要求 b 塔与管廊之间不布置泵时 塔外壁与管架立柱中心线之间的距 离 不宜小于 3m 5 1 6 塔与塔之间或塔与其他相邻设备之间的距离 除应满足管道 平台 仪表和小型设 备等布 置和安装的要求外 尚应满足操作 维修通道和基础布置的需要 两塔之间的净距 不宜小于 2 5m 5 1 7 塔和立式容器的安装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当利用内压或流体重力将物料送往其他设备或管道时 应由其内压和被送往设备 或管道的压 力 高度和输送管道压力降确定 b 当用泵抽吸时 其标高应大于泵的必需汽蚀余量 NPSH r c 带有非明火加热的重沸器的塔 应按塔和重沸器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操作要求确定 d 应满足塔底管道安装和操作所需要的最小 净空 e 成组布置的塔采用联合平台时 为取齐平台标高 可适当调整塔的安装高度 5 1 8 对于布置在构架上的分段塔 当无法使用机动吊装机具时 应在构架上设置检修吊 装设施 5 1 9 立式容器可安装在地面 楼板或平台上 也可穿越楼板或平台 用支耳支撑 5 1 10 立式容器穿越楼板或平台安装时 宜避免容器上的液面指示 控制仪表等穿越楼板 或平台 工工 程程 号号 PROJECT NO 120019 文文 件件 名名 DOCUMENT NAME 文件名称 版次版次 REV A 主主 项项 名名 称称 UNIT WORK AREA 总体 文文 件件 号号 DOCUMENT NO 120019 XXX XX XXXXXX XX 第第 X 张张 共共 X 张张 X OF X 5 2 反应器的布置 5 2 1 反应器与提供反应热的加热炉的净距不应小于 4 5m 工工 程程 号号 PROJECT NO 120019 文文 件件 名名 DOCUMENT NAME 文件名称 版次版次 REV A 主主 项项 名名 称称 UNIT WORK AREA 总体 文文 件件 号号 DOCUMENT NO 120019 XXX XX XXXXXX XX 第第 X 张张 共共 X 张张 X OF X 5 2 2 根据生产过程需要 反应器可露天 半露天或厂房布置 5 2 3 成组的反应器宜中心线对齐 并成排布置 5 2 4 布置在构架内的反应器 除采用机动吊装机具外 构架顶部应设置装催化剂和检修用 的平台 及吊装设施 5 2 5 布置在厂房内的反应器 应设置吊装设施并在楼板上设置吊装孔 吊装孔应靠近厂房 大门和 通道 5 2 6 反应器一侧应有运输催化剂所需的场地和通道 5 2 7 对于内部装有搅拌或输送机械的反应器 应在顶部或侧面留出搅拌或输送机械安装 检修所 需的空间和场地 5 2 8 反应器的安装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卸料口在反应器正下方时 反应器安装高度应能使催化剂的运输车辆进入反应器 下方 且净 空高度不宜小于 3m b 卸料口伸出反应器底座外 且允许催化剂就地卸出时 卸料口的净空高度不宜低 于 1 2m c 如废催化剂结块需要处理 应满足废催化剂的粉碎 过筛安装高度和操作空间的 要求 5 2 9 高压和超高压反应器宜布置在装置的一端或一侧 有爆炸危险的超高压反应器宜布 置在防 爆构筑物内 5 3 加热炉的布置 5 3 1 明火加热炉宜集中布置在装置的边缘并靠近消防通道 且位于可燃气体 液化烃 甲 B 乙 A 类设备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5 3 2 加热炉与其他明火设备宜集中布置 5 3 3 加热炉可按炉子中心线对齐 并成排布置 加热炉炉体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 3m 5 3 4 采用机动吊装机具吊装炉管时 应有机动吊装机具通行的通道和检修场地 对于水 平布置 炉管的加热炉 加热炉的一侧应有炉管抽出的检修场地 检修场地的长度应不小于 炉管长度加 2m 5 3 5 加热炉外壁与检修道路边缘的间距不应小于 3m 工工 程程 号号 PROJECT NO 120019 文文 件件 名名 DOCUMENT NAME 文件名称 版次版次 REV A 主主 项项 名名 称称 UNIT WORK AREA 总体 文文 件件 号号 DOCUMENT NO 120019 XXX XX XXXXXX XX 第第 X 张张 共共 X 张张 X OF X 5 3 6 设有蒸汽发生器的加热炉 汽包宜布置在加热炉的顶部或邻近的构架上 5 3 7 明火加热炉附属的燃料气分液罐 燃料气加热器等与炉体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6m 工工 程程 号号 PROJECT NO 120019 文文 件件 名名 DOCUMENT NAME 文件名称 版次版次 REV A 主主 项项 名名 称称 UNIT WORK AREA 总体 文文 件件 号号 DOCUMENT NO 120019 XXX XX XXXXXX XX 第第 X 张张 共共 X 张张 X OF X 5 3 8 当加热炉有空气预热器 鼓风机 引风机等辅助设备时 辅助设备的布置应不妨碍 其本身和加热炉的检修 5 3 9 明火加热炉与露天布置的液化烃设备或甲类气体压缩机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22 5m 当在加热炉与上述设备之间设置不燃烧材料的实体墙时 其防火间距可减少 但 不得小 于 15m 实体墙的高度不宜小于 3m 距加热炉不宜大于 5m 实体墙的长度应满足 由露天布置的 液化烃设备或甲类气体压缩机经实体墙至加热炉的折线距离不小于 22 5m 5 3 10 当封闭式液化烃设备的厂房或甲类气体压缩机房面向明火加热炉一面为无门窗洞 口的不燃 烧材料实体墙时 加热炉与厂房的防火间距可减少 但不得小于 15m 5 4 泵的布置 5 4 1 如无特殊原因 泵应采用露天布置的方式 液化烃泵 操作温度等于或高于自燃点 的可燃 液体泵不宜布置在管廊的下方 如泵集中布置在管廊下 液化烃泵 操作温度等于 或高于自燃点 的可燃液体泵的泵体宜伸出管廊的外侧布置 泵和驱动机的中心线宜与管廊 走向垂直 两台以上 泵互为备用时 每台泵的位号在装置布置图中可分别表示 5 4 2 操作温度等于或高于自燃点的可燃液体泵与操作温度低于自燃点的甲 B 乙 A 类设备 之间的 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4 5m 与液化烃设备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7 5m 5 4 3 液化烃泵 操作温度等于或高于自燃点的可燃液体泵的上方 不应布置甲 乙 丙 类工艺 设备 5 4 4 泵区检修通道的最小净宽为 2m 最小净高为 3 2m 泵端前面操作通道的宽度 不 应小于 1m 5 4 5 蒸汽往复泵的动力侧和泵侧应有抽出活塞和拉杆的空间 5 4 6 除安装在联合基础上的小型泵外 两台泵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 0 8m 5 4 7 立式泵上方应留出泵体安装和检修所需的空间 5 4 8 公用备用泵宜布置在相应泵的中间位置 5 4 9 泵的布置应满足连接管道的柔性设计要求 5 4 10 用于装卸物料的泵应满足其装卸要求 工工 程程 号号 PROJECT NO 120019 文文 件件 名名 DOCUMENT NAME 文件名称 版次版次 REV A 主主 项项 名名 称称 UNIT WORK AREA 总体 文文 件件 号号 DOCUMENT NO 120019 XXX XX XXXXXX XX 第第 X 张张 共共 X 张张 X OF X 5 5 压缩机的布置 5 5 1 压缩机及其附属设备的布置 应满足制造厂的要求 5 5 2 压缩机宜布置在被抽吸的设备附近 其附属设备宜靠近机组布置 5 5 3 可燃气体压缩机的布置及其厂房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工工 程程 号号 PROJECT NO 120019 文文 件件 名名 DOCUMENT NAME 文件名称 版次版次 REV A 主主 项项 名名 称称 UNIT WORK AREA 总体 文文 件件 号号 DOCUMENT NO 120019 XXX XX XXXXXX XX 第第 X 张张 共共 X 张张 X OF X a 可燃气体压缩机与其他设备 设施的间距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GB 50160 和 GB50058 的有关规定 b 可燃气体压缩机宜布置在敞开或半敞开式厂房内 c 单机驱动功率等于或大于 150Kw 的甲类气体压缩机厂房不宜与其他甲 乙和丙类 房间共用一 幢建筑物 d 压缩机的上方不得布置甲 乙 丙类工艺设备 但自用的高位润滑油箱不受此限 e 比空气 轻的可燃气体压缩机半敞开式厂房的顶部应采取通风措施 f 比空气轻的可燃气体压缩机厂房的 楼板宜部分采用钢格板 g 比空气重的可燃气体压缩机厂房的地面不宜设地坑或地沟 厂房内 应有防止可燃 气体积聚的措施 5 5 4 单层布置的压缩机 当基础较高时 宜设置操作平台 5 5 5 压缩机的附属设备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多级压缩机的各级气液分离罐和冷却器宜靠 近压缩机布置 b 高位油箱宜布置在压缩机厂房的构架上 并应设平台和直梯 c 润滑油和 密封油系统宜靠近压缩机布置 并应满足管道布置的要求和油冷却器的 检修要求 5 5 6 压缩机的驱动机为汽轮机时 汽轮机的附属设备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凝汽式汽轮机 采用空冷器冷却时 空冷器的位置应靠近汽轮机 b 凝汽式汽轮机采用冷凝冷却器冷却时 冷 凝冷却器应布置在汽轮机的下方 冷凝 冷却器的安装高度应大于凝结水泵的必需汽蚀余量 NPSH r 冷凝冷却器管箱侧应有管束 抽出的 空间 5 5 7 压缩机布置在厂房内时 除应考虑压缩机本身的占地要求外 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机组与厂房墙壁的净距应满足压缩机或驱动机的活塞 曲轴 转子等部件的检修 要求 并不 应小于 2m b 机组一侧应有检修时放置机组部件的场地 其大小应能放置机组最大部件并能进 行检修作业 多台机组可考虑合用检修场地 工工 程程 号号 PROJECT NO 120019 文文 件件 名名 DOCUMENT NAME 文件名称 版次版次 REV A 主主 项项 名名 称称 UNIT WORK AREA 总体 文文 件件 号号 DOCUMENT NO 120019 XXX XX XXXXXX XX 第第 X 张张 共共 X 张张 X OF X c 双层布置的厂房 应按机组的最大检修部件设置吊装孔和选用吊装设施 d 压缩机和驱动机的一次仪表盘 如制造厂无特殊要求 宜布置在靠近驱动机的侧 面或端部 仪表盘与驱动机之间应有检修通道 工工 程程 号号 PROJECT NO 120019 文文 件件 名名 DOCUMENT NAME 文件名称 版次版次 REV A 主主 项项 名名 称称 UNIT WORK AREA 总体 文文 件件 号号 DOCUMENT NO 120019 XXX XX XXXXXX XX 第第 X 张张 共共 X 张张 X OF X e 厂房应考虑机组最大检修部件的进出 5 5 8 压缩机组的最大检修部件重量超过 1t 时 应设吊装机具 吊装机具的起吊高度应满 足压缩 机制造厂要求 5 5 9 压缩机的基础应与厂房结构的基础分开 5 6 换热器的布置 5 6 1 与塔关联的换热器 如塔底重沸器 塔顶冷凝冷却器等 宜按工艺流程顺序布置在 塔的附 近 5 6 2 两种物料进行热交换的换热器 宜布置在两种物料进出口管道最近的位置 5 6 3 一种物料与几种不同物料进行换热的换热器宜成组布置 5 6 4 在构架上布置的换热器宜按一端支座基础中心线对齐 地面布置的换热器可按一端 支座基 础中心线对齐 或管程进出口中心线对齐 5 6 5 两台换热器可根据需要重叠布置 壳体直径等于或大于 1 6m 的换热器不宜重叠布 置 5 6 6 操作温度等于或高于自燃点的换热器 与操作温度低于自燃点的甲 B 乙 A 类设备之 间的防 火间距不应小于 4 5m 与液化烃设备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7 5m 5 6 7 操作温度等于或高于自燃点或超过 250 的换热器的上方或下方 如无不燃烧材料 的隔板 隔离保护 不应布置其他可燃介质设备 5 6 8 换热器之间 换热器与其他设备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 0 8m 5 6 9 布置在地面上的换热器 浮头和管箱的两侧应有宽度不小于 0 8m 的空地 浮头端 前方宜 有宽度不小于 1 5m 的空地 管箱端前方应有比管束长度至少长 1 5m 的空地 5 6 10 布置在构架上的换热器 浮头和管箱的两侧应有宽度不小于 0 8m 的空地 浮头和 管箱端 前方平台净宽不宜小于 1m 并应有管束抽出的空间 5 6 11 换热器布置在构架上时 构架高度应能满足换热器的管箱和浮头的头盖吊装需要 构架内 的立式浮头式换热器应有管束抽出的空间 5 6 12 与反应器直接相关的立式换热器 可布置在反应器构架内 并应有机动吊装机具抽 出管束 的空间 当不能采用机动吊装机具抽出管束时 应设置吊装设施 工工 程程 号号 PROJECT NO 120019 文文 件件 名名 DOCUMENT NAME 文件名称 版次版次 REV A 主主 项项 名名 称称 UNIT WORK AREA 总体 文文 件件 号号 DOCUMENT NO 120019 XXX XX XXXXXX XX 第第 X 张张 共共 X 张张 X OF X 5 7 重沸器的布置 5 7 1 重沸器的位置和安装高度应满足工艺要求 工工 程程 号号 PROJECT NO 120019 文文 件件 名名 DOCUMENT NAME 文件名称 版次版次 REV A 主主 项项 名名 称称 UNIT WORK AREA 总体 文文 件件 号号 DOCUMENT NO 120019 XXX XX XXXXXX XX 第第 X 张张 共共 X 张张 X OF X 5 7 2 明火加热的重沸器与塔的防火间距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GB 50160 中加热炉与塔 的防火间距要求 5 7 3 用蒸汽或热载体加热的卧式重沸器应靠近塔布置 二者之间的距离应满足管道布置 的要求 重沸器的一端应有管束抽出的空间 5 7 4 立式重沸器可利用塔体支撑 并布置在塔侧 与塔的高差应满足工艺的要求 其上 方和下 方应有检修的空间 5 7 5 一座塔需要多台并联的立式重沸器时 重沸器的位置和安装高度 除满足工艺要求 外 尚 应满足管道布置的要求 并便于操作和检修 5 8 空冷器的布置 5 8 1 空冷器宜集中布置在管廊上方或构架顶层 其一侧地面上应有检修场地和通道 5 8 2 空冷器的下方不宜布置下列工艺设备 否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的隔板隔离保护 a 操作温 度等于或高于物料自燃点或超过 250 的可燃液体设备 b 输送或储存液化烃的设备 5 8 3 多组空冷器集中布置时 形式应一致 宜成列布置 5 8 4 空冷器的布置应避免热风循环 可采取下列措施 a 同类型空冷器应布置在同一高度 b 同一高度 同一类型的空冷器应靠近布置 当布置在不同高度时 两组空冷器之 间的距离不应小于 12m c 鼓风式空冷器与引风式空冷器宜分开布置 引风式空冷器宜布置在鼓风式空冷器 的全年最小频 率风向的下风侧 当引风式空冷器与鼓风式空冷器布置在一起时 应将鼓风 式空冷器管束提高 5 8 5 斜顶式空冷器宜成列布置 如成排布置时 两排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 3m 5 8 6 湿式空冷器或干湿组合空冷器并排布置时 空冷器构架支柱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 3m 5 8 7 空冷器管束两端管箱和传动机械处应设置检修平台 5 8 8 空冷器与等于或高于空冷器管箱的建筑物的距离不应小于 3m 5 9 卧式容器的布置 工工 程程 号号 PROJECT NO 120019 文文 件件 名名 DOCUMENT NAME 文件名称 版次版次 REV A 主主 项项 名名 称称 UNIT WORK AREA 总体 文文 件件 号号 DOCUMENT NO 120019 XXX XX XXXXXX XX 第第 X 张张 共共 X 张张 X OF X 5 9 1 卧式容器成组布置时 宜一侧支座基础中心线或一侧封头顶端对齐 卧式容器之间 的净距 不宜小于 0 8m 工工 程程 号号 PROJECT NO 120019 文文 件件 名名 DOCUMENT NAME 文件名称 版次版次 REV A 主主 项项 名名 称称 UNIT WORK AREA 总体 文文 件件 号号 DOCUMENT NO 120019 XXX XX XXXXXX XX 第第 X 张张 共共 X 张张 X OF X 5 9 2 卧式容器的安装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卧式容器的安装高度应满足物料重力流或泵吸入高度等工艺要求 b 容器下方有集液包时 应有集液包的操作和检测仪表所需的空间 c 容器下方需设操作通道时 通道的净空高度不应小 于 2 2m d 不同直径的卧式容器设置联合平台时 容器筒体的顶部标高宜取一致 e 布置在 构架内的容器 其安装高度应考虑操作平台和阀门 仪表等操作需要的空 间 5 9 3 卧式容器平台的设置应便于人孔开启和液面计等的观察 当液面计上部接口高度距 地面或 操作平台超过 3m 时 液面计应装在直梯附近或设置仪表专用直梯 5 9 4 卧式容器在地坑内布置时 应妥善处理坑内的积水 并防止有毒 易爆 可燃介质 的积聚 地坑尺寸应满足容器的操作和检修要求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