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 题 报 告一、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分析解释创业机会在不同学者提出不同的创业机会识别模型下的实际应用的情况,进而解释其影响创业机会识别的因素在创业活动中的作用机制。文章的意义就在于可以直观的给创业者展现机会识别的整个过程,并对创业者的创业实践给予一定的指导。二、主要参考文献、资料,分析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本课题的主攻方向(一)主要参考文献、资料:1. 张健,姜彦福,林强:创业理论研究与发展动态2. 彼得F德鲁克:创新与创业精神3. 姜彦福,邱琼:创业机会评价重要指标序列的实证研究4. 张玉利,李乾文,陈寒松:创业管理理论的最新评述及研究趋势5. 林嵩,姜彦福,张帏:创业机会识别6. Risk K F, 1993. Uncertainty and Profit. Houghton Miflin, 1993.7. Schumpeter J. 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128-156.8. Kirzner I, 1973. Competi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3.等。(二)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国外众多的学者从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和管理学等不同的角度对创业现象进行大量的分析,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观点及给予相应的解释。德鲁克认为创业主要表现为:运用有效的经营管理手段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或者创造新的顾客群体满足或引导市场需求。准确识别市场需求、有效获取并整合资源,以及合理的决策是创业成功的基本保证。奈特(Knight)基于风险的角度认为创业者应该是那些在不确定性环境中承担风险并进行决策的人;熊彼特(Schumpeter)基于创新的角度认为创业者的职能就是实现生产要素新的组合;科茨纳(Kirzner)从认知学的角度提出,创业者应当具有捕捉市场获利机会的“敏锐”,创业者能够利用自己特有的知识来认知这种机会,并通过对机会的开拓获取回报。我国对创业的研究比较晚,现有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不多,还没有正规的创业学学术杂志。相关文章只是零星出现在企业管理和管理工程的杂志上,很多都是从风险投资和企业家精神的角度提到了创业,所研究的领域大多数也是其他学科所同时涉及的,缺乏有深度的独特成果。在国内主要是清华大学的姜彦福等人做过一些实证性的研究,其他的则主要是对国外的一些创业机会理论的引入,没有深入的研究。(三)创业机会的发展趋势:1创业机会的评价方法国外虽然有一些评价方法,但仍旧不太成熟。学者众说纷纭,有人力和心理学方面的,有主要针对外部环境的,有针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在公认比较权威科学的是Timmons的机会评价框架。但在西方国家适用的方法是否能照搬到中国,这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以建立一套更适用于中国的评价体系。2动态的创业机会的研究学者们在研究创业机会的时候,往往把创业放在一个静态的环境中。对于市场竞争的动态演化,无论是经济学还是管理学都已经有了很深入的研究。我们可以结合市场的变化发展,研究动态市场中的创业机会。3创业机会和其他机会的比较研究创业机会之所以为创业机会,而不是其他机会,取决于它的特性。创业不仅仅是创办新企业,成功企业的二次创业也丰富了创业机会的内涵。我们可以进一步比较研究,深化和扩展对创业机会的定义。(四)本文的主攻方向:本文在查阅了国内外创业机会识别领域的相关文献后,分析现有创业机会识别指标体系以及在现有众多创业识别评价模型的借鉴和补充下,建立了创业机会识别的综合理论模型。此综合理论模型的意义及被提出的原因,即是本文研究的主攻方向。三、主要研究内容、途径及技术路线主要研究内容:本文在确立了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的情况下,查阅了国内外创业研究领域对机会识别的相关文献,回顾和分析这些文献资料,了解了国内外在创业识别研究上的进展和研究成果,在对现有的众多创业识别模型的借鉴和补充下,建立了本文研究的基本模型创业机会识别的综合模型。该模型不仅对创业机会各个层面的特征进行了归纳整理,同时指出了各类特征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作用机制,因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有创业机会指标框架的不足。论文的技术路线首先,介绍创业机会的来源与时机;其次,展开叙述创业机会识别的过程,重点解释影响创业机会识别过程的因素;进而分析、比较现有创业机会识别指标体系以及现有评价模型;最后归纳总结出本文的核心:创业机会识别的综合理论模型。途径:借助于国外创业机会识别模型的研究成果加之阅读参考文献,在此基础分析比较优缺点,同时考虑实用性上研究出本论文的创业机会识别综合模型,以供创业者参考。四、研究的主要阶段、进度及完成时间(一)论文准备阶段 2011,8这段时间主要是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机会创业识别的研究方向及相应的研究成果,选题并确定论文的论述方向。(二)论文研究阶段 2011,82011,9分析现有的创业机会识别模型,对其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取长补短在结合众模型的优势下提出更具实用性的创业机会识别模型。(三)论文撰写阶段 2011,92011,11从整体上设计和编写论文的提纲,准备论文撰写。(四)论文修改阶段 2011,112011,12编排论文格式与字体大小,查找别字和语病,进一步完善论文。中文摘要创业研究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为了从根本上开辟创业的独特研究领域和研究问题,20世纪8O年代以来,研究人员们从各自的角度对创业现象和创业理论进行了阐释,在他们的研究中,大量地借鉴了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管理学等领域的理论与研究方法。随着创业研究的逐渐深入,在近年来的创业研究中,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认识到创业机会是创业的核心要素,创业研究应当以创业机会为线索,研究创业活动区别于一般管理活动的不同之处。本文对创业机会的相关概念、来源、时机、识别过程与影响因素以及评价等环节的具体内容进行了阐述。基于现有研究中创业机会评价指标体系,重新构建了一个创业机会识别综合模型基于过程的创业机会识别模型,其核心思想为创业机会识别是一个过程。关键字:创业机会;机会识别;模型AbstractEntrepreneurial studies as an emerging field, has been more and more researchers attention. In order to fundamentally open up unique field of study and research on issues of entrepreneurship, since the 1980s, from researchers own perspective on the entrepreneurial phenomena and entrepreneurial theory is explained, in their research, economics, psychology, sociology, anthropology, management science and other areas of theory and research methods are largely referenced. With the further gradually entrepreneurial studies,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researchers began to realize the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is the core element of entrepreneurship, entrepreneurial studie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for clues, study of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different from the General management activities.The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are described for several aspects in this article. Such as concepts, sources, timing, identification process, influence factors, evaluation and so on. Based on the indexes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valuation,this paper constructs an integrated model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A Model Based on Process. Whose core idea is that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is a processKey words: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model目 录开题报告i中文摘要ivAbstractv一、绪 论1(一)研究背景1(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1、国外研究现状12、国内研究现状2(三)问题的提出2二、创业机会3(一)创业机会的相关概念31、机会32、机会的类型3(二)创业机会的来源与时机41、创业机会的来源42、创业机会的时机5三、识别创业机会7(一)创业机会识别的过程7(二)影响创业机会识别过程的因素8四、创业机会研究模型构建10(一)现有创业机会识别指标体系101、现有评价框架102、现有评价框架的局限性11(二)创业机会识别指标归类和维度划分11(三)创业机会识别综合模型构建12五、结论与展望14(一)论文主要的研究工作14(二)未来工作展望14参考文献15v一、绪 论(一)研究背景创业机会识别一直是创业领域的关键问题之一。解释如何发现和开发创业机会是创业研究领域相当关注的关键问题。对创业过程来说,真正的创业过程开始于商业机会的发现。商业机会存在何处,如何从繁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找到富有潜在价值的商业机会,进而开发并最终转化为新创企业,是创业研究的重要内容。事实上,相对于大量以组织成长作为创业过程核心线索的研究,一些研究人员已经开始认识到,机会研究是创业研究的中心问题,创业过程是围绕着机会进行识别、开发、利用的一系列过程。因此,机会开发的研究是创业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创业者自身而言,能否把握正确的创业机会,并且通过充分的开发使之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是创业者应当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如何使得创业者具备正确把握机会,进而充分开发机会的能力?首先就要对机会的内容、类型、来源与时机等的理解;其次,是对机会的如何识别的掌握。为了便于创业者识别机会,进而构建模型剖析机会的识别过程。之所以要建模就在于可以直观的给创业者展现机会识别的整个过程,并对创业者的创业实践给予一定的指导,而这正是本文论述的意义所在。(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创业是一个跨学科领域的复杂现象,众多的学者从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和管理学等不同的角度对创业现象进行大量的分析,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观点及给予相应的解释1 。德鲁克认为创业主要表现为:运用有效的经营管理手段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或者创造新的顾客群体满足或引导市场需求。准确识别市场需求、有效获取并整合资源,以及合理的决策是创业成功的基本保证2。奈特(Knight)基于风险的角度认为创业者应该是那些在不确定性环境中承担风险并进行决策的人6;熊彼特(Schumpeter)基于创新的角度认为创业者的职能就是实现生产要素新的组合7;科茨纳(Kirzner)从认知学的角度提出创业者应当具有捕捉市场获利机会的“敏锐”,创业者能够利用自己特有的知识来认知这种机会,并通过对机会的开拓获取回报8。从创业过程的整体性角度来看,孤立地看待机会以及机会识别并不可取,从机会研究的长远发展角度讲,在理论上将机会识别纳入整个创业研究的研究框架之中。现有的研究中,一些研究人员已经从组织战略和组织绩效方面入手研究机会和组织的关系。Dutton和Jackson22从组织战略调整的市场环境角度,认为机会与潜在的危险(threat)实际上是两种相对应的市场环境,对机会来说意味着是一种正的组织环境,决策者可以从中获利,并且可以拥有较好的控制权,而危险则意味着负的市场环境,可能给决策者带来损失,并且难以控制,他们认为面临机会时,决策者更倾向于采取面向外部市场环境的行动,而涉及内部组织调整的战略行动相对较少,在危险之下,决策者倾向于内部组织的整合,并不过多地向外部市场扩张。Haiyang Li23提出了一个包括市场机会和潜在危险、战略选择及组织绩效的理论框架。他认为创业者面临的机会以及潜在危险将会对新创企业的绩效造成影响,但是这一作用需要通过企业的战略选择来实现。在他的研究中,机会这一因素以创业者感知的行业成长性来衡量,危险则以创业者所感知的市场压力来衡量,计量检验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其理论。2、国内研究现状相对国外而言,我国对创业的研究比较晚,现有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不多,还没有正规的创业学学术杂志。相关文章只是零星出现在企业管理和管理工程的杂志上,很多都是从风险投资和企业家精神的角度提到了创业,所研究的领域大多数也是其他学科所同时涉及的,缺乏有深度的独特成果。由于我国的创业和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存在很大的不同,社会、经济、科技、法律和教育等影响创业的因素决定了我国的创业有着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模式。研究者们在研究我国创业时,可以借鉴西方对于创业研究的一些科学方法和经验教训,但必须要有本土化的研究成果,这样才能在国际创业研究上有所成就。对于创业机会这个创业学的核心概念,在国内主要是清华大学的姜彦福等人做过一些实证性的研究3,其他的则主要是对国外的一些创业机会理论的引入,没有深入的研究4。(三)问题的提出创业研究发展历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主线,经历了从单纯研究创业者(谁是创业者?创业的动机是什么?)到更加重视研究创业过程(创业者做什么?如何做?)的变化 ,其中对创业者和创业机会的关系研究成为一个重要的创业研究领域相关的学者强调把“存在有利可图的机会”和“存在有进取心的个人”这两者相结合的角度去研究创业 ,他们希望回答以下三类问题:(1)为什么会存在可以开发的商业机会,何时存在,如何存在?(2)为什么有的人能够认知和开发这些机会,何时以及如何认知和开发?(3)为什么不同的创业者会采用不同的行为模式来认知和开发创业机会,各自何时以及如何采用?基于对上述三个问题的回答,不同的学者提出不同的创业机会识别模型去解释影响创业机会识别的因素在创业活动中的作用机制。但是实际应用如何?是否可以清楚的分析解释?这正是本文论述的目的。二、创业机会(一)创业机会的相关概念1、机会虽然机会的鉴别和后续开发在相当程度上需要依赖于创业者的主观价值判断,机会实际上是一个客观存在。然而正如研究人员所承认的,机会的甄别难以通过简单的非此即彼的逻辑进行判断,也不能采用片面的财务或是技术指标加以筛选,所以给机会下一个简单明了的定义并不容易。在现有的研究中,部分学者对于创业机会的定义主要是从机会的产出角度出发给予定义,例如Kirzne认为,机会代表着一种通过资源整合、满足市场需求以实现市场价值的可能性8。Hulbert等认为机会实际上是一种亟待满足的市场需求,这种潜在的市场需求如此旺盛,因而对于创业者来说,实现该需求的商业活动相当有利可图9。Ardichvili等认为,从获取预期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机会事实上意味着创业者探寻到的潜在价值(value sought)10。另外一些学者对于创业机会的定义则是从机会的来源这一角度入手。例如,Eckhardt和Shane把创业机会定义为一种情境,新产品/服务、原材料、市场组织方法能够以创新的方式来重新整合11。Shane和Venkatararnen对创业机会做了较为全面的总结,指出创业机会实际上是新产品、新服务、新材料,甚至是一种新的组织形式,能够被引入生产并且以高于成本的方式实现销售。特别地,他们指出创业机会不同于一般的盈利机会,特别是那些仅仅是提高现有产品及服务、原材料和组织方式运营效率的机会,因为他们认为,前者需要技术或是组织结构的创新,而后者只是在现有的组织框架中进行调整14。2、机会的类型Ardichvili等根据创业机会的来源和发展情况对创业机会进行了分类10。在他的创业机会矩阵中有两个维度:横轴以探寻到的价值(即机会的潜在市场价值)为坐标,这一维度代表着创业机会的潜在价值是否已经较为明确;纵轴以创业者的创造价值能力为坐标,这里的创造价值能力包括通常的人力资本、财务能力以及各种必要的有形资产等,代表着创业者是否能够有效开发并利用这一创业机会。按照这两个维度,他们把不同的机会划分成四个类型(见图1)。资料来源:Ardichvili A, Cardozob R, Ray S, 2003. A Theory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图1 机会的四个类型左上角的第一象限中,机会的价值并不确定,创业者是否拥有实现这一价值的能力也不确定,Ardichvili称这种机会为“梦想(dreams)”。右上角的第二象限中,机会的价值已经较为明确,但如何实现这种价值的能力尚未确定。Ardichvili认为这种机会是一种“尚待解决的问题(problem solving)”。对于左下角的第三象限,机会的价值尚未明确,而创造价值的能力已经较为确定,这一机会实际上是一种“技术转移(technology transfer)”(创业者或者技术的开发者的目的是为手头的技术寻找一个合适的应用点)。右下角的第四象限中,机会的价值和创造价值的能力都已确定,这一机会可称为“业务或者说是企业形成(business formation)”。Ardichvili认为,比起右下角的创业机会,右上角的机会其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二)创业机会的来源与时机1、创业机会的来源创业机会的出现往往是因为环境的变动、市场的不协调或混乱、信息的滞后、领先或缺口,以及各种各样的其他因素的影响的。也就是说,在一个自由的企业系统中,当行业和市场中存在变化着的环境、混乱、混沌、矛盾、落后与领先、知识和信息的鸿沟,以及各种各样其他真空时,创业机会就产生了。如技术革新,消费者偏好的变化,法律政策的调整等等。因此,以上几种因素可归纳为技术机会、市场机会和政策机会三类创业机会。(1)技术机会。即技术变化带来的创业机会, 主要源自新的科技突破和社会的科技进步。通常,技术上的任何变化,或多种技术的组合,都可能给创业者带来某种商业机会。具体表现在三方面: 新技术替代旧技术。当在某一领域出现了新的科技突破和技术,并且它们足以替代某些旧技术时,创业的机会就来了。实现新功能、创造新产品的新技术的出现。这无疑会给创业者带来新的商机。新技术带来的新问题。多数技术的出现对人类都有其既利又弊的两面性,即在给人类带来新的利益的同时, 也会给人类带来某些新的灾难。这就会迫使人们为了消除新技术的某些弊端,再去开发新的技术并使其商业化,这就会带来新的创业机会。(2)市场机会。即市场变化产生的创业机会。一般来看,主要有以下四类: 市场上出现了与经济发展阶段有关的新需求。相应地,就需要有企业去满足这些新的需求,这同样是创业者可资利用的商业机会。当期市场供给缺陷产生的新的商业机会。非均衡经济学认为,市场是不可能真正供求平衡的,总有一些供给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创业者如果能发现这些供给结构性缺陷,同样可以找到可资利用并创业的商业机会。先进国家(或地区)产业转移带来的市场机会。从历史上看,世界各国各地的发展进程是有快有慢的。即便在同一国家,不同区域的发展进程也不尽相同。这样,在先进国家或地区与落后国家或地区之间,就有一个发展的“势差”。当这“势差” 大到一定程度,由于国家或地区之间存在“成本差异”,再加上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环保问题往往会被先进国家或地区率先提到议事日程上,所以,先进国家或地区就会将某些产业向外转移,这就可能为落后国家或地区的创业者提供创业的商业机会。从中外比较中寻找差距,差距中往往隐含着某种商机。通过与先进国家或地区比较,看看别人已有的哪些东西我们还没有,这“没有的”就是差距,其中即可能发现某种商业机会。(3)政策机会。即政府政策变化所赐予创业者的商业机会。随着经济发展、科技变革等,政府必然也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政策,而政府政策的某些变化,就可能给创业者带来新的商业机会。2、创业机会的时机创业机会存在于、或产生于现实的时间之中。一个好的机会是诱人的、持久的、适时的,它被固化在一种产品或服务中,这种产品或服务为它的买主或最终用户创造或添加了价值。在创业的过程中可能存在这样的问题:如果真的有一个经营机会,是否有抓住这个机会的足够时间呢?这取决于技术的动作和竞争对手的动向等因素。所以说,一个市场机会通常也是一个不断移动的目标,因此,在此意义上,存在着一个“机会窗口”。所谓机会窗口,就是指市场存在的发展空间有一定的时间长度,使得创业者能够在这一时段中创立自己的企业,并获得相应的盈利与投资回报。图2给出了一个一般化市场上的机会窗口。图2中曲线描述的是典型新兴行业的快速生长模式与生命周期,如微型计算机、软件、生物工程等产业。在成熟的行业,曲线的坡度平缓,商机出现的概率则要小一些。一般来说,市场随着时间的变化以不同的速度增长,并且随着市场的迅速扩大,往往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机会。但当市场变得更大并稳定下来时,市场条件就不那么有利了。因此,在市场扩展到足够大的程度,形成一定结构时(如图2中显示的第5年),机会窗口就打开了;而当市场成熟了之后(如图2中显示的第15年),机会窗口就开始关闭。图2 创业的机会之窗由此可见,一个创业者要抓住某一市场机会,其机会窗口应是敞开的而不是关闭的,并且它必须保持敞开足够长的时间以便被加以利用。因为如果等到机会窗口接近关闭的时候再来创业,留给创业者的余地将十分有限,新创企业也就很难盈利,从而导致创业夭折。三、识别创业机会(一)创业机会识别的过程创业过程开始于创业者对创业机会的把握。创业者从成千上万繁杂的创意中选择他心目中的创业机会,随之不断持续开发这一机会,使之成为真正的企业直至最终收获成功。这一过程中,机会的潜在预期价值以及创业者的自身能力得到反复的权衡,创业者对创业机会的战略定位也越来越明确,这一过程称为机会的识别(Opportunity recognition)过程12。这一机会识别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广义的识别过程,因为它囊括了大部分研究中提到的机会发现、机会鉴别、机会评价等创业活动。Lindsay, N.J.和Craig, J13将这一过程分成三个阶段,并且给出了一个简单的框架,如图3所示。资料来源:Lindsay N J. Craig J, 2002.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Opportunity Recongnition: Entrepreneurs versus Private Equity Financiers. Journal of Private Equity, 2002, Issue 6, pp.13-24.图3 机会识别过程的三阶段模型阶段1:机会的搜寻(opportunity searching)。这一阶段创业者对整个经济系统中可能的创意展开搜索,如果创业者意识到某一创意可能是潜在的商业机会,具有潜在的发展价值,就进入机会识别的下一阶段。阶段2:机会的识别(opportunity recognition)。相对整体意义上的机会识别过程,这里的机会识别应当是狭义上的识别,即从创意中筛选合适的机会。这一过程包括两个步骤:首先是通过对整体的市场环境,以及一般的行业分析来判断该机会是否在广泛意义上属于有利的商业机会,Lindsay, N.J.和Craig, J称之为机会的标准化识别阶段(normative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phase);第二步是考察对于特定的创业者和投资者来说,这一机会是否有价值,也就是个性化的机会识别阶段(individualize fit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phase)。阶段3:机会的评价(opportunity evaluation)。实际上这里的机会评价已经带有调查的含义,相对比较正式,考察的内容主要是各项财务指标,创业团队的构成等,通过机会的评价,创业者决定是否正式组建企业吸引投资。事实上,在一些研究中,机会识别和机会评价是共同存在的,创业者在对创业机会识别时也有意无意地进行评价活动。在他们的分析框架中,机会识别和机会评价并非是完全割裂的两个概念,创业者在机会开发中的每一步,都需要进行评估,也就是说,机会评价伴随于整个机会识别的过程中。在机会识别的初始阶段,创业者可以非正式地调查市场的需求,所需的资源,直到断定这个机会值得考虑或是进一步深入开发,在机会开发的后期,这种评价变得较为规范,并且主要集中于考察这些资源的特定组合是否能够创造出足够的商业价值。(二)影响创业机会识别过程的因素创业机会识别过程是一个不断调整反复均衡的过程。不同的创业者可能关注不同的创业机会,即使是同一个创业机会,不同的人对其评价也往往不同。因此,机会开发的影响因素也成为研究重点之一。在影响机会识别和开发的各项因素中,Shane和Venkataramen14认为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机会的自然属性和创业者的个人特性。机会的自然属性:机会的特征是影响人们是否对之进行评价的基本因素。创业者选择这项机会是因为相信其能够产生足够的价值来弥补投入的成本,创业机会的自然属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创业者对其未来价值的预期,因而对创业者的机会评价产生重大影响。Timmons15提供了几个用于筛选商机的指标,包括市场需求、市场结构和规模以及市场利润指标,每一指标下还各设若干分指标用于机会评价。创业者的个人特征:对于机会识别来说,更重要的因素应当来自创业者的个人因素,这是因为从本质上说,机会识别是一种主观色彩相当浓厚的行为。即使某一机会已经表现出较好的预期价值,但是并非每个人都能从事这一机会的开发并且坚持到最后的成功,因此,创业者的个人特征对于机会识别来说更为重要。现有的研究中提到了一些创业者与机会识别相关的个人特性,包括:警觉性(alertness)。Krizner8分析了警觉性对于机会识别的影响。Kaish和Gilal16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创业者比一般的经理人更加渴望信息,更倾向于在信息搜索上花更多的时间,搜索方式也有所不同。然而Buzenitz17的实证研究却并不支持这一观点,这种差异主要是源自于创业者个人特征的衡量指标的选取,这也正是创业者个人特征研究的难点之一。风险感知(risk perception)。Keh等18的实证研究中认为机会评价创业者的风险感知显著相关,而创业者的风险感知又取决于创业者的自信心、不依赖计划、渴求控制等因素。自信(self-efficacy)。Shaver和Scott19指出,成功的创业者需要有执著的信念,并且能够坚持他们的事业直至最后成功。Krueger和Dickson20的研究显示创业者的自信能够增强他们对机会的感知。已有的知识(prior knowledge)。Shane14认为创业者更加关注与他们已经拥有的信息、知识相关的机会,并且创业者拥有的知识将在技术开发、机会识别、机会开发三个方面影响机会的发现。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Hill21指出创业者的网络对机会识别相当重要,而且通过实证检验,他发现拥有大量社会网络的创业者与单独行动的创业者在机会识别上有显著的差异。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个人因素并非彼此独立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它们彼此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种交互作用使得单纯研究某一因素和机会识别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一定缺陷,需要我们考虑所有因素和机会识别之间的关系。四、创业机会研究模型构建(一)现有创业机会识别指标体系创业机会的研究首先要从机会的识别开始,如果创业机会难以衡量和评价,那么创业机会研究始终停留在概念层面的探讨,无法真正深入研究机会与创业过程中其他因素的关系和作用机制。由前章所述的影响创业机会识别和开发的因素可知:创业机会的有效识别依赖于两个方面:客观上机会的自然属性和主观上创业者的个人特性。这就需要我们从这两方面分别展开阐述。1、现有评价框架就机会的自然属性而言,其自身具有什么特征?可以分为几个主要维度?这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对之作出全面分析的还比较少,这也使得创业者在选择适当的评价指标评估创业机会时存在着较大的模糊性。Timmons总结一个包含了7类分项指标的创业机会评价框架,在国内外的创业研究中,涉及到创业机会评价时,所参考和引用的也主要是这一评价框架15。Timmons的创业机会框架如图4所示:资料来源:Timmons J A, 1999. New Venture Creation. Irwin McGraw-Hill, 1999.图4 Timmons创业机会识别指标框架Timmons的创业机会识别指标将创业机会识别甚至新创企业后续成长中所涉及到的所有因素都纳入其中,这样有利于全面地分析某一个创业机会的优劣。当然,不同的创业者,甚至是创业过程中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于各个分维度的指标的重视程度必然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我们考虑创业者的个人特征的因素。创业者的个人特征对于机会识别来说更为重要,不同方面的个人特性差异必然会造成主体对于同一个创业机会进行评价时在评价结果方面的差异。这就需要切合实际的理论框架来解释这些因素和机会识别之间的关系。其理论框架如图55:资料来源:林嵩,姜彦福,张帏:创业机会识别,载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年第6期。图5 创业机会识别因素模型机会的自然特征和创业者的个人特征这两类因素的交互作用对创业者的机会选择产生影响;而在右边,创业者所选择的机会又与新创企业战略和后期成长密切相关:创业机会的后期开发过程,实际上也正是创业者制定创业战略,促进新创企业良性成长的过程,在创业战略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对创业机会的深入分析,不同的创业机会需要不同的创业战略来支持,才能获得较好的成功。2、现有评价框架的局限性Timmons机会识别指标的缺点比较明显:指标多而全,导致主次不够清晰,实践中在对创业机会进行评价时,实际上难以做到能够对各个方面的指标进行量化设置权重、最后实现综合评分的效果;另一方面,各维度划分不尽合理,存在交叉重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会评价指标的有效性。创业机会识别因素模型的缺点主要是:只是指出机会的识别受个人特征和自然特征的影响,缺乏深层面的说明没有深入到具体的指标上;再者,机会的识别和开发如何成为企业的战略进而指导企业的成长,没有进行分析说明,缺乏实用指导性。(二)创业机会识别指标归类和维度划分鉴于以上这些情况,本文试图建立一个创业机会识别综合模型,弥补现有研究中创业机会识别指标之不足和创业者个人特征对创业机会的影响。一方面,我们承认创业机会需要从不同侧面予以综合评价,这些不同侧面的机会特征存在主次之分,其重要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另一方面,创业者的个人特征对于机会识别来说更为重要,会造成不同主体对同一创业机会进行评价时的差异。这就是说,在机会识别时需要把重点放在某些更为重要的指标上,对其正确识别评价后,再结合其它方面的特征做出整体判断。在我们的模型中,创业机会可以从三个层次进行分析和评价。一是创业机会的核心特征。这一层次的特征属于创业机会的自然属性,不依赖于创业者的个人特性或者创业机会的其他特征而存在,相反,创业机会的其他特征却往往需要与其核心特征相匹配,才能创造出最大价值。这一层次的特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市场层面特征,指的是外部市场的发展状况。创业者在最初选择创业机会时必须考虑当前市场的竞争势态是否有利于机会商业化,创立新企业之后更要根据企业经营时所面临的外部市场特征制订可行的机会开发方案,市场特征与机会开发的效果息息相关;产品层面的特征,主要集中于考察机会自身的内在属性,例如,这种产品或者服务是否有一定的创新性,是否能满足一定的市场需求,是否具有独特的价值等。这是创立新企业的基础,也是创业研究不同于一般企业管理研究的重要方面。因此,机会产品层面的特征重要性不亚于市场层面的特征,创业者在机会开发时对这两个方面都要同时考虑,不能偏倚哪一方。二是创业机会的支持要素。这是创业机会评价指标的第二个层次,也是创业者或者创业团队能够有效开发创业机会的支持条件。创业机会的支持要素主要包括:创业团队要素,这是创建新企业的基本前提。创业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所有的事务不可能由一个创业者完全包揽,必须通过组建分工明确的创业团队来完成;创业资源要素,在创业过程之中,如果没有足够的创业资源,特别是资金资源,即使出现了大好的创业机会,创业者也难以迅速抓住并利用这个机会;商业模式要素,这一要素回答的是企业通过怎样的经营方式如何获取利润,模糊甚至失误的商业模式对创业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损害。三是创业机会的成长预期。这是创业机会评价指标的第三个层次,成长预期是创业者对于创业机会的潜在价值的最终判断。这种预期盈利是创业机会的核心特征与支持特征相结合之后的盈利性预期,包括各项财务指标,能否顺利收获等,只有符合创业者心中的标准,创业机会才能真正付诸行动。(三)创业机会识别综合模型构建本文认为,创业机会的识别并非简单地对各个指标分析然后直接加总,这一方式是一种静态的创业机会识别,即创业者仅从一个静态的截面识别创业机会。显然,这种静态的观点不足以反映真实的创业机会识别过程。因此,基于前面部分的分析,本文尝试建立一个创业机会识别过程模型,在这一模型中,创业者需要遵循一定的顺序识别和评价创业机会,这一顺序取决于创业机会的三个层次特征的功能差异:创业机会的核心特征与创业成长关系最为密切,不同的产品特征需要有不同的产品开发策略与之相适应,而不同的市场特征也需要有不同的市场开发策略来支持。因此创业机会的核心特征决定了创业成长的方向。创业机会的支持要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创业成长,但是这种关系并不是一种直接的导向关系,而是一种支持关系,例如,尽管某一种产品一市场特征决定了企业当前应当主要致力于产品研发,但是创业团队中技术人员的缺乏则导致这种策略难以实施。创业机会的成长预期,则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创业成长的预期结果。因此,基于上述逻辑,在本文所构建的机会识别模型中,首先要对创业机会的核心特征作出评价,根据核心特征选择合适的成长规划,此时,应当结合创业者拥有的支持要素,判断成长规划的可行性,如果可行,再进一步估算其未来发展状况,如果能够实现良好的成长预期,则选择该创业机会,否则就予以放弃。可以看出,采用过程论的观点,对创业机会识别活动的描述性更强,因而对于实践中的创业者更具实践指导意义。该模型如图6所示:图6 创业机会识别综合模型五、结论与展望(一)论文主要的研究工作本文在确立了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的情况下,查阅了国内外创业研究领域对机会识别的相关文献,回顾和分析这些文献资料,了解了国内外在创业识别研究上的进展和研究成果,在对现有的众多创业识别模型的借鉴和补充下,建立了本文研究的基本模型创业机会识别的综合模型。该模型不仅对创业机会各个层面的特征进行了归纳整理,同时指出了各类特征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作用机制,因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有创业机会指标框架的不足。(二)未来工作展望本阶段,综合模型的构建并不是非常的完善,整个的模型还有很多可以优化的地方,我们在未来的研究可以尝试将该模型应用于创业实践中,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完善该模型,使得该模型可以充分吸收实践中创业识别方面的新方法新角度,使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更强。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有:根据核心特征如何确定成长方向?如何选择合适的成长规划?成长规划如何在创业机会的后期发展成为企业战略?创业者的个人特性如何统一进而组成团队?团队的特性怎样支持企业的战略和企业成长?等诸多的问题,都需要时间来深入的研究。由于本人水平和时间有限,以上这些工作还处于探索性阶段,论文中疏漏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专家、老师和同学给予批评和指正,谢谢!参考文献1. 张健,姜彦福,林强:创业理论研究与发展动态,载经济学动态,2003年第5期。2. 彼得F德鲁克:创新与创业精神,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3. 姜彦福,邱琼:创业机会评价重要指标序列的实证研究,载科学学研究,2004年第1期。4. 张玉利,李乾文,陈寒松:创业管理理论的最新评述及研究趋势,载预测,2004年第4期。5. 林嵩,姜彦福,张帏:创业机会识别,载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年第6期。6. Risk K F, 1993. Uncertainty and Profit. Houghton Miflin, 1993.7. Schumpeter J. 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128-156.8. Kirzner I, 1973. Competi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3.9. Hulbert B, Brown R B, Adams S, 1997. 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Opportunity. Marketing Education Review, 1997, Vol. 3 Issue 10, pp.67- 73.10. Ardichvili A, Cardozob R, Ray S, 2003. A Theory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3, Issue 18, pp.105-123.11. Eckhardt J T, Shane S A, 2003. Opportunities and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3, Vol. 29 Issue 3, pp.333-349.12. Acs Z J, Audretsch D B, 2003. Handbook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Spring, 2003, pp.14l-l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屋租赁合同签订的八大注意事项及风险防范策略
- 小区地下管网及设施更新改造工程建设工程方案
- 离婚协议子女轮流抚养及子女监护权维护服务合同
- 离婚纠纷财产分割协议书模板
- 离婚协议电子签署及执行全程服务合同
- 创新型企业研发团队人员调整及劳动合同更新协议
- 电梯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影响因素及优化方案
- 城市更新区域功能重塑与优化方案
- 2025年纺织材料考试试题及答案
- 院前急救护理
- 健身气功项目办赛指南
-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解读与培训
- 2025届河南省五市高三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事故案例及教训
- 2025年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70题)
- 改良风险矩阵法在压力管道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中的应用
- 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审计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2024年IMO中国国家集训队第一阶段选拔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样本
- 特种设备定期检验与维护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